除法教学设计二年级范文(17篇)

时间:2023-11-10 22:48:03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3)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

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

1课件出示,看现在一共有20根长绳,还是每班分三根,可以分几个班?2直观操作:先用小棒分一分,全班汇报操作的结果。课件展示分的结果。(2根为什么不接着分?直观感受到每班分三根,剩下2根不够分。)3你会用计算吗?试一试,教师巡视。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让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我发现有些同学犯难了,能说说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没有3乘几等于20;或说分不完。是啊这可真是个难题乘法口诀里确实没有3乘几等于20)(2)指名让能解决的同学说出自己解题过程。(可是我发现还有已经很自信的完成了,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你懂得知识真不少,在你的解题过程中老师还有几点疑惑能帮我解答吗?))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竖式中的20、3、6(个)、2(根)分别表示什么?6多找几名同学描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横式怎么写?单位分别是什么?5新旧知识对比引出余数概念。(仔细观察两道除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0表示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2表示多余两个,不够分一班)那我们把剩余的不够分的2叫余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2)说出他们的余数。(几里面还可以分出一个几吗?我们认识了余数这个新朋友,那么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样试商呢?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会找到答案。2学会试商的方法。

(1)课件出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课件出示除法竖式,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商几?(3)仔细观察填空题和它下面的竖式,也可以同桌商量,说说你发现什么?(试商的方法:几乘除数最接近并且小于被除数就商几。)独立练习教材51页。(刚才的收获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现在该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加油!(1)独立完成做一做。(2)全班反馈,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我们已经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下面四组同学比一比看那组算的又快又对,有信心吗?)。

(1)卡片出示:74÷9=60÷8=53÷7=17÷2=(2分工练习:每组选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自选两题。(3)全班讲评,注意书写和试商的方法。4拓展练习1课件出示。学生自由选择并解答。3反馈解决情况。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说说你的收获或困难好吗?

除法竖式复习复习2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除法的认识。

3.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赢取门票(口算)。

汇报: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画线的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同学们都有资格走进动物王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的友谊大使早已把门票藏在你们的座位下,大家快来找。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动物王国,同学们,小动物们正为参加这次大赛抓紧排练呢!你们最想先去谁家看一看。(课件演示)。

二、给大树治病(计算改错)。

咦!啄木鸟没在家,原来它去为大树治病了。你知道它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吗?它的本领你会吗?你的题纸上也有这些算式,教师想看一看谁能最先为大树治好病,请把做错的题改正确。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为大树治病的?

同学们真有本领,把生病的大树都治好了。看,大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摘桃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到了小猴家,我们发现它正在练习摘桃子。你们知道它是怎样摘的吗?想不想亲自动手摘一摘呢?请同学们完成摘桃子题。

汇报:要求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最后一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填?

同学们真能干!树上的桃子都被同学们摘下来了。

四、给小天鹅排队形(给24平均分)。

小天鹅是动物王国的舞蹈家,在这次大赛上它要和伙伴们跳芭蕾舞。现在正忙着给大家排队形。它在想给24名演员怎样排队。

你知道应该怎样排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下该怎样排,然后用小天鹅的图片动手排一排,粘一粘。要求横竖排要对齐,看哪一组排得正确,美观。

汇报:请每一组代表把本组的作品拿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评一评,哪一组排得最好,颁发优秀指导奖。

其他小组排得也不错,老师相信小天鹅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演出中一定会变幻出许多优美的队形来。

五、指导小袋鼠蹦格子(找2,3,5的倍数)。

小袋鼠正练习蹦格子,它要怎样跳呢?

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

小袋鼠要从数几跳起?每几个数一跳?用同样的方法,3和5的倍数你们会找吗?请把2,3,5的倍数写在答题纸上。

汇报:分别说出2,3,5的倍数。

同学们,这四个小动物都各有各自的本领,其它的小动物也不甘示弱,它们都要在这次大赛上一显身手。

现在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赶快到赛场去看一看吧!

六、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图画应用题)。

1.如果每边六只熊比拔河,需要多少只熊来参赛?

2.小刺猬和4个伙伴比运苹果,结果它们每次运得同样多,它们每次共运多少个苹果?

3.(),小白鸽每天送5封,几天能送完?

4.12只青蛙被平均分成4组比跳水,其中第3组有几只?

汇报:读题并列式解答,再说一说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

现在小动物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想这些小动物们定会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为小动物比本领大赛做了很好的指导,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的本领真大!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范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组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籀籀。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年级《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同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合作学习的`态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重难点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把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课前准备。

小木棒,圆片。

教学流程。

出示练习题(板书)读一读,算一算下面两组算式。

2+4+75+4+34。

学生读算式,在算得数。

学生读第二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把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a、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图算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只)。

引导:求小白兔一共多少只?就是算3个2只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用3个2连加来算。

图中几出有只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一共有几只鸡?怎么算?学生回答,(板书)3+3+3+3=12(只)。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它们的加数相同,都是用连加来算。

b、尝试练习,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拿出小木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1个2个2……算出得数,最后填在书上。

c、出示例(2)图。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2+2+2+2+2=8(台)。

几个几相加?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得8,可以用乘法计算。

1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小方块。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一)复习。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草莓图、小棒。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除法教学设计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一)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例1的条件和问题。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思考。

问题: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4/5=28。

(三)做一做。

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议一议。

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五)练一练。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

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和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生1:苹果幼稚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决。

4、汇报交流。

生1: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和考虑,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脑子里发生了疑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牛顿经过观察和研究,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过看书我还知道,英国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发现水开以后,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他对这一问题发生了疑问,长大以后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生3:在牛顿以前,当然也有苹果落地的现象,只不过人们把它当成正常的现象,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研究了。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身说话。

5、看了牛顿的表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引导质疑,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生2: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接近15、25的除法题,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自主探索灵活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除数是接近15、25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吗?因为老师们听说我们四(3)班的同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要眼见为实呀,你们能让老师们失望吗?(不能)那就好好表现,有没有信心?(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直接说得数。

25×2=25×4=15×2=6×15=。

45×2=26×3=40×5=12×8=。

口算速度真快!如果举行比赛的话让你选一组,你会选哪一组呀?为什么呀?

2.笔算。

1分钟内能不能完成呢?186÷22272÷38。

这两题的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所以我们估成整十来试商比较方便。

通过做题老师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学的还真是不错。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敢挑战吗?先来看第一题。

(3)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么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26最接近25,那还接近27呢?为什么不用27试商呀?25好算好想,为什么好想呀?)。

(4)学生进行试做,体会25试商的方法。(没学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再看一看)。

看来把26估成最接近的25,这种方法减少了试商的次数,更接近准确结果了,这种方法好不好?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

出示162÷2496÷16。

(1)独立完成。

(2)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样很快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1、1分钟抢答游戏。

(1)一道一道的出示,然后抢答!

(2)分别汇报商是几。你是怎样快速想出商的。

(3)原来试商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可能啊!还有很多方法在等着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它,你们愿不愿意做这个有心人呀?那成功一定属于你!

(4)师小结:虽然我们的试商方法很多,但是每个人因为计算能力的不同还是要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来使你的计算又对又快。

2、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三道题,我们来举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又对又快,成为前10名的小状元,起立站好。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答案。

89÷14196÷38150÷25。

通过做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了吗?

30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衣服?

31元36元39元24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思路与方法。

3、谁获得了老师送给你的10分呀?

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

140÷26=。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

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需要知道每个地球仪的价钱。

学生:求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讨论:56里面有几个8?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是:56÷8=。

追问: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师: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师:那我们做的对吗?

生:正确,一辆车4元,6辆就是4×6=24(元)。

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7元可以买几个球?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答案:4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5=30(元)。

36÷9=4(个)。

答案:(1)30元(2)4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4.

40÷8=5(张)。

答案:5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