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说课稿(专业14篇)

时间:2023-12-11 09:58:08 作者:纸韵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中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收藏,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大班古诗《赠汪伦》

背景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可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我们常常教得一丝不苟,从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到每句诗的意思,再到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 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对古诗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种种发人深省。

《赠汪伦》是语文a版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个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这是从接到上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把着力点放在了摒弃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读书感悟和体会情感上。

课堂再现: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小朋友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指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还把这两个词拉长了音来读:深——千——尺、不——及。)。

师:哦,我听出来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原来是这样的深呀!来,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看着我的手势来读!

生根据老师手势(师将手从很高处一直往下伸),将“深”读得重,音拉得长……。

师:现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刚才的一切,让你不禁脱口而出——。

生站起来,双手背在背后朗读诗。

生深情面伤感地朗读诗。

生洒脱地朗读诗。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

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

教学片断四:

师:播放桃花潭的画面。

生: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的集直观性、情感性于一体,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来到桃花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

评析:

《新课标》对低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点经验,但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本案例设计时把重点落在读通、读顺、读熟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看图、想像、猜测、表演了解诗的意思,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

一、诵读,让古诗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更是一种美的创造。

如教学片断一中,虽然学生已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知道了“深千尺”“不及”的意思,但我还是反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在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了古诗的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体验了古诗的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还感悟了这首诗意境。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古诗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在教学片断二中,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角色体验,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中,再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诵读多角度、全方位感悟抽象的古诗,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三、猜测,让古诗教学“有味”

古诗理解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猜测法。教学片断三中,对“为什么来迟”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答案的猜想,既是孩子们自主发现,又是创造性的释放,又是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还是深入感受汪伦和李白朋友情深的过程,更重要地是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有味”。

四、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有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因此,须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在教学片断四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桃花潭的画面,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桃花潭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景。因为《赠汪伦》这首古诗,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桃花潭水的深,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桃花潭,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

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教学将会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培根曾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都是千古名篇、经典中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诵读、表演、猜测、多媒体”等手段,让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古诗赠汪伦》教案

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第一步: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

第一步: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

第二步:由口语上升到书面语。即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词汇转换成课文中的文字,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踏青。

第三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

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如,“舟”字的笔顺,“乘、”字的撇捺要伸展开。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教师讲述: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师讲述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后,生自由朗读。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李白这个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钱,一生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里,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2.标出字音平仄,突出师范读。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3.生仿范读节奏音韵自由练渎,反复吟诵。

4.小组内朗读单个逐次朗读后组内成员评价指正后汇报朗读。教师点评。

5.创设情境,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提升朗读水平。

情境: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然后模仿电视剧里古时候的人们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和同桌表演一段离别对话。

(三)品味语言。

1.“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可“又”?探讨之后学习感情朗读:读出“忽”的速度感、意外感。

师讲述;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2.选两名同学表演李白和汪伦,其余同学表演踏歌。

3.教师给出配乐再次吟诵诗歌,配上自己的动作。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积累巩固。

1.自由背。

2.限时背:限两分钟,看谁背得快。

3.比赛背:小组赛、个人赛,看谁背得好。

(五)实践活动。

举行诵读表演:将这首诗改编成简单的情景剧,排练演出。改编、排练、布景、表演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大班古诗《赠汪伦》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赠汪伦》古诗诵读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古诗赠汪伦》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理解舟、千尺、不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表达古诗所表现的依依不舍的情感。(难点)。

3.体会诗人表达的朋友间的深厚感情。(重点)。

活动准备:

经验:有一定的'诵读古诗的经验。

物质:课件、古筝曲、头冠、折扇;幼儿绘画朋友间的快乐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讲述,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

1.结合绘画讲述,交流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朋友分开时的心情。

提问:和好朋友一起有哪些快乐的事。长大要和朋友分开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2.介绍古诗内容,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

二、理解古诗,初步感受古诗表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1.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古诗内容。

2.运用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古诗,将幼儿引入古诗的意境。

提问:从诗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古诗朗诵,通过字幕、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古诗。

提问: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内容,追问或作答,引导幼儿理解古诗。

4.分层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1)出示古诗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运用视频“舟字的演变”,引导幼儿感受李白将乘舟离开的情景。

(2)出示古诗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分析汪伦踏歌而来的原因,感受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提问:李白就要走了,岸上怎么会有歌声?歌声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朋友分别时的歌声应是怎样的?为什么?朋友分开时就是这样让人不舍。

(3)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讲述、表演朋友分开时的情境,理解古诗表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提问:你也有跟朋友分开得时候,你会用什么方式送朋友,对朋友说些什么?幼儿扮演汪伦,表演为李白送行的情节。朋友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深厚。

(4)出示古诗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引导幼儿感受、并表达朋友间深深的感情。完整朗诵前两句诗。

三、体验、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1.感受古诗朗诵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完整欣赏古诗朗诵。

提问:怎样的朗诵让你感动。

2.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渲染中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表现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3.引导幼儿运用头冠和折扇,打扮成古人的样子用肢体动作、用声音表现古诗。

古诗《赠汪伦》教案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

古诗赠汪伦译文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闻:听见。

5.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不及:比不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鉴赏。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诗人简介。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赠汪伦》改写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清晨时一刻,天刚刚蒙蒙亮,一位身高七尺,身穿淡绿色长衣,上纪一条青色头巾的人站在一个已将帆升起的小船上,摸着自己的山羊胡眺望着远处的汪家庄。

“客官,走吧!”船老大催了催李白,“再等等,在等等!”李白对,船老大说。“朋友啊,朋友啊,你可曾记得我……”一阵阵歌声从远而近的'传来。“太白兄,久等了!”只见树林里走出了一个鹏虎大汗,他穿这蓝色的大衣,记着一条白色的腰带,后跟一童子,童子手提卒篮,篮子里放着一些美酒和盘缠。

“汪伦兄!”李白连忙迎上去拱手作揖,“太白兄久等了!”汪伦说“哪里,哪里,为兄感激不尽啊!哈哈”汪李两人纷纷大笑起来,“童儿,拿酒来!”汪伦吩咐到,只见小童放下竹篮,从中拿出两个青花瓷杯,在杯中剩满了美酒,“太白兄,为表小弟敬意,小弟先干为敬!”汪伦说到,便将酒喝了进去,“想当年,我李白,流落你们汪家庄,是汪兄你收留了我,现在为兄要走,也是你汪兄前来相送,为兄真是感激不尽啊!”李白深情的回忆起往事,“哈哈哈哈!”汪伦大笑起来,“哪里哪里,曲曲小事,小弟理应奉陪!”汪伦客气的回应到。

“汪伦兄,你可还曾记得,前几日带为兄去的桃花潭?”李白问道“怎曾不记得。”“那你可曾知道这水有多深啊?”李白打破沙锅问到底,“听老人们说这水深的是测不到的,很深,可直通东海呢!”汪伦说到。

“汪伦兄,我俩的情谊就像这水的深厚,比上还高呢!”李白说道,“是啊!不知送君一别,何时才能相见?”说完这句汪伦早以泪流满面。“客官,不早了,起身吧!不然就不能到下个村了!”船老大催到,汪伦连忙说:“送君千里,需此一别。长路漫漫,万望珍重!”李白听了这句李白也舍不得了,说:“汪兄就此一别,无论何时何地这段恩情李白我永远铭记在心,告辞!”李白走上小船转过身,对汪伦挥手告别。

小船慢慢行驶,最后在江上没有了踪影,只听见:李白乘舟讲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远处,太阳升了起来……。

古诗赠汪伦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李白的离去,继写诗人自己的感伤,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古诗《赠汪伦》改写

一天清早,李白早早起床要去别的地方游历,于是他便急忙去乘舟,即将远行。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河水不再明亮,一阵风吹的小草摇摇晃晃。

李白准备走时,忽然听到岸边传来阵阵歌声和马蹄声,原来是李白的好友汪伦来为他送行。汪伦拿着酒来到李白面前,汪伦说:“李白兄,你要走,为什么不和我说一声?”李白说:“分别的场面太伤心,我不愿让你看到。”李白说完,汪伦倒了一杯酒递给李白,说:“就让我用酒来为你送行吧,来,干!”李白说:“干!”说完他们便碰杯,一饮而尽。

李白和汪伦都泪光闪闪,汪伦说:“李白兄,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你要记住有我这么一个兄弟,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李白说:“有你这么一个兄弟真好,你以后有什么事也可以来找我。”这时,船夫说:“时候不早了,该走了。”李白双手抱拳在胸前说:“汪伦,保重!”汪伦也同样双手抱拳在胸前说:“李白兄,保重!”说完,李白便走了。

就算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没有汪伦和李白的友谊深,我被他们的友谊所感动。

赠汪伦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青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这个“诗仙”的不凡风采并交个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间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封信以后,正和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

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泼,万家酒店是指万家潭西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才知自己“上了汪伦的当”,大笑不已,并称赞汪伦的聪敏。

李白在汪伦家盘桓数日,临别之时,李白感激汪伦一片盛情,特作了《赠汪伦》绝句一首相赠。

古诗赠汪伦意义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赠汪伦》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

忽然听到岸上汪伦带着一群村民手挽着手边走边唱着热情爽朗的歌曲.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

也比不上朋友汪伦送给我的友谊情深.

主题思想: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人物生平/李白[唐代诗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出生,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是在西域的碎叶(suyab,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畏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为任城尉。7,李白五岁时,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景云元年(7)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问李白说:“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听后大笑不止。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关于他的死,还有多种不同的传说,一说便是他在舟中赏月,为了摘月失足堕水而死。由于这个传说,后人将李白奉为诸“水仙王”之一,认为文豪李白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员,渔民及水上贸易商旅。据正史“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