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代教育的论文(专业14篇)

时间:2023-12-07 16:20:07 作者:念青松

多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的经验和素材,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在本文的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当代教育文化论文范文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学生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职业教育启示论文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优秀的民主勇士、坚定的国家拥护者,更是我国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践行者。民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又体现着时代最为先进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从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两方面内容,分析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其包括教育宗旨、教育原则及教育特征的结构要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代职业教育得到的启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学者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并均取得显著成果。陶行知依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客观全面的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并对两种教育体系做出了评判、借鉴及创新,进而将其科学合理的渗透到自身的教育系统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体系成熟的民主教育思想。因此,对于我国当代职业院校来说,应对其民主教育思想进行全面掌握与探究,总结出其思想精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摸索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民主教育过程就是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生活环境决定着民主教育,他认为民主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催人奋进的生活、得到教育的生活,因此,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民主。并在此基础上,对院校领导、教师、应试教育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新的要求。民主型学校领导人要负责教师职工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要对大众积极服务的人进行提拔。进行开放式教育,借助社会多方有效力量推动学生不断进步,进而通过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成为全民学校,让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民主型教师要具有谦虚、包容、与学生共患难、向群众学习、教学相长、端正职业态度等基本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观念,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束缚,努力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力发扬民主教育精神及风气。此外,陶行知还对我国应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主教育中的考试,注重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不支持用分数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它所看重的是综合性的成绩。

(二)创造教育。

民主教育思想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能力的良好平台,以此来实现创造的民主以及所谓民主的创造。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放性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思维,进而做任何事情都会尽最大努力。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倡导解放人的五官及时空,只有做大这几方面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发挥出创造力的能效,而这一教育理念是依据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所提出的革新路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管理下,教育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完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循规蹈矩、固守成规的人才,全面限制并捆绑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以控制手段为主的传统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要求较为死板,必要体现出教师的权威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要听从学校教师管理及安排,在家中还要按照父母所定制的要求做事,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创造能力,最后仅剩下接受与被迫接受。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烈的谴责。他曾表示“学生毕业像是吸毒一样,身体素质低,反应迟缓,教师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实践操作。”教师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践类教学内容。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封建、保守、落后的教育体制下,导致他们没有创造思维及能力,更不具备基础的生存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没有任何作用。

(一)教育宗旨。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宗旨是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民主教育思想理论的引领下,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者,而是变成备受尊重及关注的学习生活的主人,国家日后发展壮大的主人,主宰世界的主人,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影响。在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中所提出的“六个解放”,他们是确保学生体现创造力的内在驱动,他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待学生要公平、包容、亲近,积极带领学生、用引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掌握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环境。

(二)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更是支撑陶行知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重要动力,同样是民主教育实施所应遵循的准则。他认为教育应是对人进行思想、行为、精神境界的教育,升华人的内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民主教育要教人育人、教人做人,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因此,陶行知强烈反对传统教育中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育。民主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育特征。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特征是创造性的民主以民主性的创造,并通过大量的文章来阐释彼此之间的关系。民主教育在管理中,需要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创造,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性创造,而这样民主形式的生活却并不是传统形式主义、均衡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它实则是一种保障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可以创造的平台,确保人人的创造能力都能充分发挥,这就是创造性的民主。民主教育思想的这种特征,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那些形式感较强、极为世俗的民主性创造,要学会自动屏蔽。

(一)构建民主师生关系。

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互动,营造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实施创造性的高度热情,进而确保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构建民主师生关系时,需要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要保持学生始终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的状态。2.要充分掌握学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内容。3.思考有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多的给出解决方案。4.要将最为高效的方法大力推送出去。5.观察高效方法的解决情况,是否长期有效。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包容及谅解,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自立、自觉的积极性,释放学生创造能力,也要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实现共同创造。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要更加注重民主的浓厚氛围,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他们思维。

(二)加强创新培养教育。

陶行知曾表示创造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因此,对于当代职业教育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谋求长远发展,就应加强创新教育,体现自身特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创新教育要能够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将其作为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现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兼具的现代化的特征,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掌握社会最新知识,学习最为先进的专业技能,要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进而确保创新教育发挥出自身实效性。此外,职业教育要将高尚人格作为创新培养教育的至高理想,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素养的培育,要将求真知、做真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就是“教学合一”,因此,当代职业教育也要将其作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岗位见习、社会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拓展基础、弱化专业、强化实践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明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及顺利实施。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增强设计性及整体性,将抽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职业教育也要了解对市场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实习、校企合作等环节确立详细的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到真实岗位中,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岗位性质等,进而对自身专业定位更加明确,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促进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语。

当代职业教育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想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就应为其探寻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得出,民主教育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方式。而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精髓,与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谋合而。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融入到自身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民主师生关系、加强创新培养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代高校法律教育的新视角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员工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幸福感,幸福管理给我们以新的视角。文章阐述了幸福管理的含义、影响因素和管理要点,并尝试地把它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来。

论文关键词:幸福管理,高校图书馆,组织支持,管理。

幸福管理理论是当前管理学界正在兴起的、基于幸福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研究课题。该理论把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作为管理的核心,改变过去管理上仅注重“有形”方面的管理,如制度、机器设备等,轻视“无形”方面的管理,如组织文化、精神心灵等,结果导致员工责任感不强,工作懈怠、心理疲倦,缺乏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归属感。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员工作认同度低,不思进取,降低了读者服务水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幸福管理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幸福管理的含义。

幸福管理,通俗的讲,就是让员工感到幸福快乐的管理方式,其本质是让员工从工作中感到幸福。幸福管理,是管理者通过激励等手段培育和维护员工的积极心理,并建立或协调组织资源来帮助员工获得工作幸福感,实现工作与生活、管理与人性的一体融合。因此,幸福管理是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最佳理念和方法。

二、影响幸福感因素。

(一)个人动机。brunstein()认为,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幸福感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幸福感。

(二)外部环境与工作内容。西方行为科学实验表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团结互助的工作(人际)关系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丰富新鲜的工作内容带来的适量新信息刺激,能使员工保持心理的新鲜感,避免了枯燥乏味消极情绪的出现。

(三)组织支持。组织支持是指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员工提供业务学习培训、职位升迁的机会和心理帮助(特别是职业韧性教育)、任务指导等方式(手段)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和拥有健康心理,鼓励员工对工作投人更多的认知和情绪资源,使其感到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幸福管理的要点。

(一)工作动机教育。

z理论认为,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这就说明,与个人动机不一致的目标即使实现也不能增加幸福感。由此可见,工作动机是一个价值维度,影响员工对工作的认知水平和努力水平。因此,管理者通过教育、管理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动机,对工作本身形成较高的价值判断,增加工作热情和幸福感。

(二)组织环境建设,特别注重软环境建设。

通常,组织环境分为硬环境(办公设备等)和软环境(如团队精神、领导风格等)。双因素理论认为,硬环境是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保健因素;软环境则是员工持久保持工作效率和工作幸福感的激励因素。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员工价值观教育,培育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等内在因素,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

(三)组织支持。

首先,心理支持,特别是职业韧性培养。深圳富士康“员工连续跳”事件说明员工心理支持,特别是职业韧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造成了一些员工心理低迷和工作倦怠,甚至产生厌世情绪。职业韧性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于通过应对和解决不利因素和困难的`过程,让人们获得长久的力量、耐力和抵抗力。

其次,业务培训和再学习。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观念,认为组织的发展实质是的人的发展。因此,组织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的再学习,使其适应新知识、新技术环境,强化组织再造,维持组织竞争力。

第三,任务支持和职位升迁。任务支持指管理者布置任务时,给员工提供详细任务信息,如复杂程度、任务环境等,并通过指导使其更好地控制这些因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并圆满完成任务。职位升迁,升迁是授权、授责,意味着上级给予给大的厚望。职位升迁既是培养人才有效途径,也是对员工较高层次的激励,是员工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四、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一)强化图书馆职业教育。

首先,入馆工作动机教育,端正工作动机。明确高校图书馆人所肩负的责任,增强工作自觉性、使命感、神圣感。第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教育图书馆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前提必须是服务社会、贡献组织。图书馆就是要满足高校师生的不通层次和内容的信息知识需求。第三,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教育,面向于未来,着眼于现在。

(二)重视图书馆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图书馆一些优秀精神的集合体,它渗透在每一个图书馆人的头脑里,并作为自己的图书馆行为准则。

(1)员工参与精神。改变科层领导方法,赋予馆员工作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积极引导和鼓励馆员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共商“馆”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参与形式有分享决策权、代表参与、信息沟通等。

(2)学习精神。只有学习型高校图书馆才能应对当今信息网络社会的挑战。因此,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打造学习型图书馆有三层含义,一是一般馆员的终身学习;二是包括图书馆领导者、管理者在内的全员学习;三是全过程的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图书馆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实现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4)健康团队文化。建立高校图书馆健康的团队文化关键是建立图书馆团队(部门)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分工不分家”团队关系和“朋友式”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此外,图书馆领导要有开明民主的管理风格,从上至下努力打造透明和谐的工作环境,清除“办公室政治”。

(三)重视组织支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1)业务支持。这点高校馆都在做。补充两点:第一,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要持续,不搞突击,主动不等待。第二,对象要广,改变部分高校馆仅重视骨干馆员培训和学习的做法,做到全员学习,共同进步,整体提高服务水平。

另外,坚持岗位轮换,让馆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了解、掌握各岗位的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全局意识,成为具备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辅助能力教育。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读者价值观多元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强对馆员(特别是老年馆员)计算机、信息检索、读者心理学和人际沟通学等内容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和育人水平。

(3)职业韧性培养。职业韧性就是帮助员工如何面对工作逆境,从逆境中恢复并反弹。管理者引导和建立图书馆和谐互爱的工作氛围;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并促进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帮助其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加强员工的世界观教育等方面来着手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韧性。

(4)任务支持。图书馆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要对馆员进行工作方案的磋商和指导,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指导馆员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办事观念,提高自我效能,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在管理中,这也一种事前控制的手段,有助于馆员(特别是青年馆员)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幸福管理理论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对其运用也在不断摸索和前进,但相信在幸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图书馆管理会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和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陈方正邵莹莹.对民生幸福经济与幸福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5):77。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文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然有一定的功能。军队院校首先是大学,但就其职业指向而言,其功能性更加明显。但是,功能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谓功能,就是实现其价值。如果大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实际贯彻功能优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是否有用为目的,就会掩盖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违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培养的过程,只见“才”,不见“人”,只有职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只有体魄,没有精神,只空谈理论,不注重积淀与实践,都是错误的。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世界范围内的几场局部战争所展现的现代作战模式变化,对于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许不是更高)。军队院校提出了许多关于研究生教育要面向任职岗位,满足作战需求等诸多提法,致使军队院校的高等教育在提法上更加倾向于“职业化”,在实践中也做了许多探索,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单位或者部门真正进行相关的系统化、体系化论证、实践。在职业、专业教育面前,通识教育的比重还要保留多少,与职业化教育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军队工科院校如何保持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与特色,这是本文要分析与探讨的主要问题。

1、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职业化教育的主要趋势。

军队院校职业化教育的需求更多来自部队的建设实践。这种需求体现了部队对于院校培养的人才持有保留意见,甚至对院校教育有所疑问。部队构成的三个简单要素无非三个:人、武器装备、环境。军队工科院校职业化教育的趋势中也存在一个重要的风险,那就是过分强调职业化、专业化教育,而忽略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涵,造成更多的通识教育内容被军政素质等内容的反复增添所取代,更多立足学员长远发展而开展的远景培养计划与方案被那些“急功近利”的内容所取代,还有更多的培养时间用在了部队实习、代职锻炼上。

2、通识教育对于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而言,研究生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类课程,不是某种特殊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的精义和价值在于以人为本,激发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创造性,促进各类知识的整合。在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的贯彻与执行必须依赖院校与军队用人单位、院校与社会、院校内部各个部门、教员与学员间的互动、协调及协作,其内容既是指贯通古今中外、融合科技与人文,而且包含了知识与实践统一、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通识教育的落实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既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规章制度,又与研究生学员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一直延续到学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出于培养学员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通识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多种知识,而是一项全方位、全维、全过程、重视独立自主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往往会有人把职业化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简单地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在我们所处这个时代,职业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其局限性暴露的也非常明显。军队工科院校作为职业特征明显甚至专业特征明显的大学,应当极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良性互补、有机整合、融会贯通。首先,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强化系统的职业化训练。其次,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做强职业化教育。再者,在加强职业化教育的同时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互补,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4、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定位浅议。

信息透明的时代,舆论导向往往对实践探索是一种牵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作战模式等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近年来,关于信息化作战的提法充斥着整个军事舆论的空间,许多军队工科院校也加入到了这个空间之中。军队工科院校绝大部分都与装备密切相关。对于武器装备来说,信息化或许更像“贴花”,是提升层次的一种重要修饰,但装备本身的技术水平与性能提高显得更加重要,更加先进的机械化是所谓“信息化”存在和提高的根本。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于装备技术、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以前更高,要求军队工科院校保持特色,创新发展,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提供强大的知识、技术支撑。因此,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定位还是应当强调传统的特色与优势,将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支撑方面。

5、讨论。

前些年,全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学校包括大学都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包装,而后就开始声称自己也在开展素质教育了。现在的职业化教育也是如此,为了第一任职的需要,为了岗位的需要,往往会忽略对于人才潜力的培养,忘却教育的真正内涵与功能,只是为满足一时短暂的需要,大有为了一颗树木放弃一片森林的遗憾。军队工科院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应当以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培养为主要基础,结合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方向,搞好“复合发展”。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毕竟并不是所有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都留在了军队,至少目前不是,而大部分人最终要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也显示出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6、结语。

毫无疑问,与军队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似乎处于次要地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识教育对于大学而言是更加重要的,是大学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思维的重要基础,有这样一个基础,教育才称得上是主体教育,才是适应时代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但并不是说,职业化教育在军队工科院校无足轻重。在这个国际争端频频出现、战争威胁日趋明显的时代里,职业、专业教育对于军队院校较以往更加重要。在发展职业、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识教育仍然不失为其重要基础,二者间并无矛盾。只是需要者与管理者来充分考虑和研究,认真权衡和引导,确保通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在军队工科院校协调发展。

当代岩彩画教学解析教育论文

岩彩画材料的多样及绘制方法的独特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实施。虽然其教学方法在大方向上来说和油画、工笔画等画种无异,都有一个从认识材料到研究绘制方法的过程,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岩彩画从材料到绘制都和一般绘画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其教学方法也是独树一帜的,这同时也是岩彩画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

(一)认识岩彩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岩彩画,虽然在中国美术界尚算一个新名词,但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却是可以上溯原始岩画,下延隋唐敦煌石窟壁画,是一个古老东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隋唐时期,我国绘画达到高峰,岩彩壁画是当时绘画主流,是融汇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多民族文化艺术精华的具有国际性特质的艺术。但随着北宋文人画的兴起,由多人共同完成的壁画被认为是工匠、画匠所为,中国古典岩彩壁画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千年的停滞更使中国古典岩彩壁画中的很多传统绘画技法失传,却在邻国日本得以继承与发展。6世纪中,随佛教的传播,中国岩彩壁画艺术传入日本。并于9世纪的平安后期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大和绘风格。明治维新使日本画家开始从西洋绘画中吸收营养,并以“日本画”的名称来区别于西洋画。二战后,大量吸收了西洋绘画的许多造型要素的日本画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日本画的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画的表现及教学又重新开始关注中国敦煌初唐以前具有西域异文化风格特点的壁画,以及克孜尔壁画、中亚的土耳其、印度阿旃陀壁画等东方的表现特点,使现代日本画的艺术表现有了高度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种以中国艺术文化为母体,融入日本本民族艺术特点,并吸收了西洋绘画表现要素的现代日本画开始回流影响到正在发展变革中的中国绘画,使岩彩画在中国得以复兴,称为现代岩彩画。对岩彩画历史及文化背景的认识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了什么是现代岩彩画,以及中国古典与现代岩彩画同日本画的关系,才能找到学习现代岩彩画的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了解岩彩画材料特征及用法岩彩画材料种类多、性质各异,并且在颜料调制中对胶的用量颇为讲究,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因此,在岩彩画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先了解并熟悉岩彩材料的特性、颜料调和胶液的方法、金属箔的切、贴方法,以及天然矿物颜料和金属箔的加温变色方法、胡粉、捻纸的制作使用方法、不同季节胶的用法用量等。岩彩画从颜料调和到画面的绘制虽较繁琐,但每项都有其自身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些都需要专门设立相关章节进行讲解,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掌握岩彩画绘制方法岩彩画的绘制有其独特方法,这也是基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言,掌握其绘制方法是岩彩画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在岩彩画创作前必要进行古壁画的摹写,但它与工笔画中的古画临摹不同。工笔画的古画临摹重点是学习勾线、色彩晕染、罩染的方法等,摹写一般是按纸绢绘画的方法进行;而岩彩画的古画摹写重点是学习色层叠加方法,学习色彩及色面关系的处理方法和学习材料的使用方法等,摹写步骤是按古壁画的绘制方法进行的。通过古壁画的摹写掌握岩彩画基本的绘制方法,除此之外,岩彩画因材料的特殊性也发展出了很多特殊技法的应用。

(四)岩彩画特殊技法的应用受古壁画启发,现代岩彩画中出现了如洗、刮擦、立流、沥粉贴金等特殊表现技法,这让岩彩画的画面表现更多样化,因此,在岩彩画的教学中,对特殊技法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特殊技法的使用使画面增添了很多趣味性和不可预知性,画家的思路会随一些偶然出现的特殊画面效果随时做出调整,这让岩彩画的教学不宜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操作。在认识材料和一些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宜让学生自由发挥,按自身个性把握画面,包括作画的顺序步骤等。比如何时起稿,可以先起稿,亦可先打底色或叠色到中途或将近完成时再起稿。另外,对颜料颗粒粗细不同的选择也是根据画家个人喜好,颗粒粗细不同或使用材料不同,其画面的色彩效果就不同,所以,岩彩画教学中对不同材质情况下的色彩效果也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

通过岩彩画的教学,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对于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材质及绘制方法,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对岩彩画的学习认识及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多样,可绘制出多种画面效果,有助于自身想法的表达;

4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岩彩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岩彩画发展中渗入的异文化因子让学生们更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国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并由此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要把中国文化艺术发扬光大。从绘画材料的角度谈现代岩彩画的教学,不但让学生认识了材料,掌握了绘制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中国绘画,并由此产生保护和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便是此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论文

参考文献:

[1]李钢,王旭辉著.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5-6.

[2]臧学英.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n].光明日报,-06–06.

[4]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7).

[5]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沧桑.(5).

[6]吴晓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现状及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4).

[7]张青.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6).

[8]李兵龙.试论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

[9]胡美如.正视网络文化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j].河北青年管理学院学报,2006(2).

[10]黄爱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collegestudent[m].newyork:crownbusiness,:3-4.

[12]黄宪怀.网络文化: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刃剑[j].高校论坛,2004(6).

[13]齐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2000(7).

[14]丘月明.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2).

[16]皋艳.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2006(6).

[17]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校研究,2000(2).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调查,一些高职院校仍存在通识教育理念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师资队伍水平较低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充分吸收国外通识教育发展中有价值的经验,从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构建“通识+专业”结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瓶颈;对策。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高职教育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知识融通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积极开展通识教育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观高职教育领域,通识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发展却非常缓慢,甚至不容乐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如何?掣肘因素几何?发展路径何在?准确把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科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调查分析(示范性院校1所,骨干院校2所,普通院校1所),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在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高。

在大学教育的现实处境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一直表现出一种失衡的现象。特别是在高职教育领域,在专业教育居于强势的情况下,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有的高职院校仍偏重专业教育,轻视甚至忽视通识教育。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实用主义”思想的驱动下,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地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而淡化了“以服务为宗旨”的根本要求,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较低。因此,加快发展高职通识教育,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数量不断增多,然而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整体来看,课程内容未能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仅限于人文类课程与科学类课程的简单叠加;课程领域的划分也普遍缺乏明确的标准,未能体现出通识教育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以某学校“数字出版专业”为例,该专业3年期间共开设43门课,其中体现专业教育的“技术与应用”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总计32门,占了总课程的3/4,专业选修课也主要侧重“数字教育概论”“数字营销实务”等内容。可以发现,课程设置仍停留在知识教育补缺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能化”“实用化”倾向。此外,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通识教材也较为匮乏,许多选修课只有讲义没有教材,较大程度地影响了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

3.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通识教育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水平仍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调查发现,有些专业任课教师来自其他教学部门,实际上是“兼职教学”的角色,缺乏完整的学科背景和系统的学科知识,教师知识面专业化有余,而通识教学能力不足。在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当前学校重视专业教育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在职称评审、教师培训、在职学习等方面更多倾向于专业教师,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通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低。另外,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多数教师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也不愿投入过多精力从事教改工作。

4.缺乏科学有效的通识教育保障体系。

从管理体制看,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通识教育的实施仍是各系当家作主,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支持和保障,导致通识教育教学成果不显著。从人才培养机制看,通识教育活动体系也不够丰富。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将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点,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两个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上,高职院校的认识也有所偏颇,有的学校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有的学校轻视“软环境”的建设,缺乏营造科技和人文相融合,缺少有利于提升技能水平,又有助于熏陶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二、国外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1.始终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实施的关键,决定着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国外通识教育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首要问题就是关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讨论。国外高职院校在通识教育发展中,始终体现着贴近行业发展需求,服务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特点。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作为社会个体,应当具有为生存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能力;作为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关注社会幸福,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能力。”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帮助学生架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重视方法的基础性和现实问题应用性之间的结合,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明确个体社会职责的方法。

2.构建了系统性、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从人才需求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教育者和雇主的共识,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避免过分专业化和片面发展。高职院校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了通识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构建了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采用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主要包括分布模式、自由选修、名著课程和核心课程四种形式。总体来看,课程安排普遍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课程选择自由度大且内容丰富。三是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考核采用学分制,一般不少于45学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鉴别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判断鉴别能力,以及在某些知识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

3.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通识教师队伍。

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师资队伍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师选拔看,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学位,接受过正式教育且有相关实践经验。从教师来源看,由于通识课程是专业群的一部分,教师也纳入到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也就是说,通识教育师资队伍跟着课程和专业走,如果所教课程属于通识课程或通识专业,身份就是通识教师,如果不是,身份也相应发生改变。从教师结构看,形成了合理的专兼队伍比例,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兼职教师来自社会各界,以行业企业人员为主,一般也应具备硕士学位且实践能力突出。从教师考核看,多数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学习或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

4.建立了校企合作、内外联动、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

外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详尽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特色管理模式。国家层面,成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对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组织统筹和指导管理,定期组织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对教学进行评估,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设立的“共同教育委员会”等。学校层面,建立了系和校两级课程设置委员会。其中,系课程委员会主要由系主任、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组成,负责通识课程的设计、审核和修订,校级课程委员会主要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代表等人员组成。通识课程的增设或改动,需要先行申请系课程设置委员会评审,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行业企业层面,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委派专家、技术能手参与通识教育管理,指导高职院校制定灵活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突破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共识,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思想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教育实践的成败。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成为“准职业人”,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平衡。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专业教育强调的是工具理性、机械和技术逻辑,通识教育强调的是人的情感、意志和道德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要准确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通识教育观念,形成全过程育人机制,营造全环境育人氛围。

2.加快课程改革力度,构建“通识+专业”结合的课程体系。

当前,简单地将公共课、基础课列为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常态,课程数量多且缺乏特色。因此,我们要改变把通识课程看成“简化版”专业课程的现状。一方面,按照通识教育内涵,加快通识课程改革,着力塑造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变“套餐式”课程为“拼盘式”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按照“通专”结合的原则,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发通识教育新课程。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分界,重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通识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通识教育全方位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3.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做强做大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构建更宽广、更严谨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善于将丰富的学科知识融入通识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通识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提高通识教师在职称评审、职位晋升、在职学习等方面的机会,吸引优秀教师投身到通识教学中来。

4.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高职通识教育保障体系。

政府层面,要加快建立高职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保证高职通识教育有效实施。学校层面,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统筹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的增设或改动,需要逐级申报、逐级审核,形成校、系、专业三级管理体系。行业企业方面,要积极参与制定通识教育管理制度,为通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要根据办学特色、学生特长、行业特点等方面,积极开展各种通识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通用能力。

参考文献。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国学教育在开启智慧、教化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良好人格的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以使他们幼小纯净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教师在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真正的践行,导致学生“食而不化”,即单纯为背诵而背诵,不能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做探究,使学生真正汲取到国学的营养,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2]王文凤.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与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馨香。捧读经典,如入芝兰之室,衣袂生香,又如细品香茗,齿颊留芳……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而在我品读的众多国学经典中,《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却令我印象最深。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记得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上进行清洁大扫除,我的同桌负责擦地,而扫完地的我则站在一旁悠闲地看着,还不时指指点点。他终于擦完了,举着块抹布从课桌椅间钻出来,满脸是汗。我用挑剔的眼光扫了一下我的座位下面,发现还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黑乎乎的。我顿时就火冒三丈,冲他嚷道:“你是怎么搞的?擦个地都不会?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换作是我,三两下都比你擦得干净!”同桌开始还连连道歉,可见我越说嗓门越大,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对我吼道:“你厉害,你自己怎么不动手?”说着我们就你一拳我一脚地对打起来。

“闹什么闹?”班主任也被惊动了。当她明白事情的经过后,便开始严厉地批评我:“这件事就是你的不对了,别人为班级服务,你怎么还说风凉话?有时间还不如行动起来,自己解决呢!”之后班主任就拿来一块抹布,仔细地把那块地擦干净了。我看着班主任的背影,脸顿时红到了脖子跟。班主任直起腰来,对我说:“你要记住,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后来,我每每都会想起这句话。看到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我会默默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别人乱闯红灯,我会站在原地,静静等候,而不会愤世嫉俗,指责别人素质低下。因为我终于明白:与其批评与责备,还不如从自身做起,用点滴的行动去改变他人与社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相信:经典的光芒永远不会磨灭!我愿与国学经典为伴,咀嚼那一份书香,品味那一片宁静,平和睿智,优雅成长!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戏文里都说啦,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还有根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每每看到这段台词,我心中那身披火红战袍的英雄便又浮水而出。

彼年,他只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无依无靠。可只几载,他就化身威风凛凛的猴王,保花果山安宁,护众候周全。阎王庙里,他手执判官笔蘸饱浓墨,划去自己的大名,他本可一走了之,从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可我的大圣,他没有。他接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他逆天而行,强销死籍,让自己的猴儿们也享尽繁华。王母的蟠桃宴,他盗来奇珍异果,即便是醉了,也想带回花果山与众猴一并分享。这便是时刻为自己所在乎的人着想的美猴王。

几百年后,西行的玄奘途经五指山,顺应天意,解他禁锢。那大圣在山下信誓旦旦道:“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他是绝对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齐天大圣是谁?是潇洒不羁,随心所欲的猴王啊!是令三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士啊!他甘心保一个普通僧人,只为那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意之举,这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王啊!

人人谓他忠勇,谓他神话,可有谁会想到他细腻也柔情,我的大圣他也需要有人来疼爱啊。

若能遇见如此的你,换我来守护你好吗?

当代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

——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这朗朗上口而富有教育深意的三字经,是我最初的国学读本,铸就了我与国学的相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是我上学之后的读本,开启了我对国学懵懂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篇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我上中学之后的读本,也更让我对国学对经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此,我彻底爱上了国学,喜欢上了经典,并与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们。

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感情真实的文字,如一泓清明的湖,映出天空最真的模样;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美轮美奂的恰好,那些固定格式的诗词,如一湾美满的月,恰到好处的美;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动人心弦的传诵,千年的距离,无法阻止文化的传递,如一袭柔滑的旗,柔软却不失本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尽管我对国学只是最浅层面的了解,却已知其内涵丰富。在国学这条路上,路过朗朗上口的最初教育读本,走过优美华丽富有感情的古诗词,扫过含义深刻的文言文,最终寻到它的大门。门后,一定是那如月如珠般明亮精致的汉字,拼凑而成的华丽乐章。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愿与国学相望,望世间荣华,睹世间苍凉,系世间沧海。愿我与国学,今后相知更多一点。

当代岩彩画教学解析教育论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市场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时,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对外界做出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过创新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是指高职院校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始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优质人才输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专业调研工作,设置与市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打造教学优质平台,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具有优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已经加快,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市场需求达到留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预测国家及地方需求变化趋势,与国家管理部门经常沟通积极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紧跟技术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从传统“事后把关”质量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先预防”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等全部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中来,做到全员奉献人人有责。学校质量管理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层领导,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广大师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主体是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对人才市场考察调研建立专业固定模式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责,学校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号召,提高责任心提高服务性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提高每位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到个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使得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具备重视质量管理建设的良好素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还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学校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高职院校的工作部门从结构上课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董事会或高级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监控作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主次划分,能够使得部门之间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够良好开展是高职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教学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模式、工作评价、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涉及师资队伍管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虽然教育质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学校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中后勤部门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但学校管理却无从下手,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市场发展建设出发,打造服务于民的优秀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宏观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有序的稳定发展。同时需要两个正确定位:第一,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具有特色化在市场建设中颇受欢迎;第二,把握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和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性高科技技术人才。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就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并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在技术性、技能性教育范围内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形势,普通高职院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质量进行改革,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其关键词就是“职业”与“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校专业进行定位时应当对人才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调查,正确了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差额。这有这样才能够设置正确的专业,为市场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校名称享誉人才市场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正确调研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中外合作。但国外高校与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我国高职院校首先要确保办学质量,使得信誉度走在高职院校的最前端,因此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互动、合作项目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打造一批适合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人才的地位得到提高,与国际市场形成竞争,是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教育规划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中潜移默化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要以学生为重心,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尊重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建议进行专业技术结构的调整,重新对教学课程规划设置,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教育改革就需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做出积极响应,重点发挥人才培养战略模式。

(二)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队伍决定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得高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管理的改革,积极开放思想虚心学习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将管理岗位人员与师资队伍人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督促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当使用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科研经验且热衷于管理事业的管理干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选拔评价机制,也可使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评价,努力提拔具有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管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健康型的管理队伍。

(三)引入iso9000族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进行总结颁布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国际各个组织质量建设的运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抓起,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中总结实际情况,与iso9000族系列标准相结合取得质量认证证书。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实施具有长期性,需要达到质量监管组织所制定的标准才能够成功推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建设水平均不达标,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只要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就可达到质量管理标准,学校就可在管理建设中贯彻实施。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管理模式界限划分差异性不大,因此二者相互结合可使质量管理发挥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为了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变换管理模式灵活面对外界变化。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作为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运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思想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策略实现新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全面教学管理质量体系。

文档为doc格式。

当代中学生教育

内容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当代岩彩画教学解析教育论文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恰当的表达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所以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议题,初中学习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学习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习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重视起这个问题,学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如何提升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综合技能。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输出的重要体现。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能力表达方面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

近几年应试教育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上,而疏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方面,对于语文课时和课业的安排也不够充分。这也导致教师在比较短的课时里除了授课不能很好的兼顾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业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的针对性安排,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放在重点。学校和教师的这种应试态度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学生自身对提高表达能力的认识不足。

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教师和学校所采取的态度,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表达能力的不重视。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技能,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学生缺乏深入认识,所以对于语言表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有限的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书面表达也包含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关键的铺垫。口语表达可以在课堂讨论中、问题回答时、精彩辩论时巧妙实现。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孔乙己》,教师可以摈弃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和勇于表达。教师首先可以这样问:“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学生1:《呐喊》学生2:《阿q正传》学生3:《祝福》师:很好!那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你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印象呢?学生1:鲁迅的文章总是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学生2:鲁迅的文章充满了对被压迫群众的诚挚关怀,以及人人应该懂得自尊又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热情呼喊。学生3:鲁迅的文章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这样的引导很流畅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也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引导,倾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者讨论完毕,教师在耐心聆听之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会激励起学生热爱表达勇于表达和敢于表达的热情。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造成学生表达能力低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表达的不如别人好,也可能是不知道怎样合适地说出来造成的,甚至怕自己说错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学生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不良心理严重制约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首先,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和被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针对性地做好分析,进行恰当地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战胜心理困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关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比如,多阅读,学习在阅读中,课文中的,如何更合理的表达,多交流,在交流中给予自己鼓励,使得自己的焦虑的心理得到改善。只有学生克服了不良的心理障碍,才能使表达更加轻松自如。

(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形象直观的表达更吸引人,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和观摩一些精彩的演讲类的视频。例如近期很火热的节目《朗读者》《超级演说家》等。通过观看欣赏这类节目,让学生领略了表达的风采和魅力,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紧接着,教师可以安排模仿类的活动任务,以此吸引很多学生踊跃参加。举办辩论赛不失为另外一个有效的策略,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书面表达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优秀作文竞赛,优秀作文展评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表达。不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达,都需要长久的积累。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丰富,是无法实现流畅的、恰当的、优美的表达的。所以阅读是加强学生积累最好的方式,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比如说建立读书角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达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综合能力,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的基础性铺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3]仇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路径[j].速读(中旬),2017,(8):111.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