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1 05:20:09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年级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教案模板的编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教师板书: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练习: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6.07-4.896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5.26+3.43+0.74。

0.9+1.08+0.92+0.118.76―3.47―0.53。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24.83+51.6=76.43(元)小49.5-32.48=17.02(吨)。

24.83数49.5。

+51.6点-32.48。

—————对—————。

76.43齐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对于这节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1、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书上96页),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书上96页),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0.83-0.59.2-62+2.8。

1.6-0.44.5+0.5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1、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2、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3、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材。

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5、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日期月日

教案(序号1)。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教学例1。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例2。

三、归纳小结。

四、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课后延伸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在这里如果都会,则不必把末尾对齐的错误指出来,以免混淆。

鼓励做得较好的同学。

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稍作整理。

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计算法则。

学生说,教师板书。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教案(序号1)。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月日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教案(序号1)。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 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 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数学《小数加法与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画角》。

小学数学说课稿《周长》。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读教材: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二、谈设计: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买学习用具来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2、笔算下面各题。

1617+2976=2613—268=。

3、结合上面两道算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1)要求一共多少钱我们应怎么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学生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概多少钱?

(3)这两本书到底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计算这两道题,这是小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

(4)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6)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法的算法。(多媒体演示正确的计算过程)。

计算方法上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整数加法了。

2、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1)看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请同学们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应怎样列式呢?

(2)学生试计算,并交流做法。

3、引导比较,总结应怎样做小数的加减法?作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别忘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口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题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

今天为我们数学组听课日,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一天内,我听了将四节数学课,受益匪浅。老师们的。

教学。

环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四年级卢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结合卢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卢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设计了,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并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预习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一、体现了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

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过程中,卢老师是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卢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后,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

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正是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会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形式多样体现在设计的练习有基本的竖式计算,找错,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题,同时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的第二题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这三道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三种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当两个小数相减时,整数部分为0,但0漏写了;这里把小数减法的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

新课标中有提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卢老师如果把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总结。

是否会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