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社会评估工作汇报(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3 06:25:03 作者:LZ文人

工作汇报是在工作中对自己的任务进展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学会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示工作成果和趋势。

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一直是近年来消防部队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改革与创新消防工作、提高消防部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和评估,合理确定重大危险源种类和数量,不仅可以使消防官兵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辖区重要单位和场所情况、消防设施的现状以及灭火救援手段,还可以更加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队伍建设,为合理调整消防力量,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技术、战术研究,组织实地、实战演练等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其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做好消防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科学、合理、正确地确定消防重大危险源呢?一是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需要系统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但作为调查对象的消防重点单位又比较多,给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消防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消防部门主抓的重大危险源调查组织,共同做好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的调查工作,尤其是支队司令部和防火处要密切配合,落实专人负责,科学安排人员和时间,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包括城市水网、电网、燃气网、交通网以及其它数据库资料)、辖区消防重点单位基本情况资料、灭火救援预案和当地安全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已经确定的重大危险源信息资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外,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实行分步骤调查的办法,先对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在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数量较多的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再开展调查,确保被查对象的信息都能按要求调查到位;同时还要建立重大危险源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检索、统计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切忌走过场和敷衍了事,保证调查情况准确、详实,为评估标准的确定奠定基础。

大,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和公共娱乐场所日益增多,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场所不断增加,造成城市重大危险源也在不断增加。但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力量建设、消防监督管控力度应该是同步的,因此,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危险源的各项风险指标、公共消防设施现状和驻地消防力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重大危险源以及数量范围,不应生搬硬套某个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四是掌握科学的分类分级方法。首先要能够使用分类的办法区分不同规模城市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全国各地所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县(市)消防大队列管、地市消防支队列管、省(市、自治区)消防总队列管之分。由于不同规模城市的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标准不一样,也可将重大危险源按城市规模类别进行分类加以区分,可分为四类,即国家级重大危险源为a类,省市级为b类,地市级为c类,县市级为d类;第二是要通过分级的办法区分同一城市的重大危险源。同一城市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根据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小和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分为一、二、三级,那么,同一城市的重大危险源也可以按照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并综合其它评估要素进行分级,可分为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和三级重大危险源;或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分级,有利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有利于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第三是重大危险源还有固定和移动之分。据统计,去年发生在江苏境内道路上、较有影响的氯气、液化气、丙烯晴、液氨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就有10起。因此,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对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船舶的管理,控制由此而引发的灾害事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高等级公路沿线已建起了全程道路监控系统,进出城市的各收费站也都建有监控设备,许多地方的安监部门在其管辖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船舶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这些都为加强对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对外地入境或过境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船舶,可依照本地同类别的移动危险源加以动态管理和事故处置。

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是向科技要警力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和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只要能够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就一定能够做好消防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为促进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社区矫正社会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编号:(20)号。

兹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司法局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人),前往省(自治区)市(县)通过乡(镇)村组调查拟适用社区矫正相关情况,请予协助为盼。

20〕号。

编号:(2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特派营山县司法局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前往省(自治区)市(县),通过乡(镇)村组调查适用社区矫正相关情况,请予协助为盼。

此致

四川省营山县司法局。

(本介绍信有效期至20年月日止)。

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非监禁矫正”,国外较常见的形式有缓刑、假释、暂时释放、社区服务、工作和学习释放等,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在许多国家的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惯用、常用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在司法机关、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所确定的改造学习期间内,由司法所负责监管落实刑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悔过自新,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从职能概念上讲,是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五类外执人员即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突显,有公认的六大功能,分别是:惩罚罪犯、教育罪犯、感化罪犯、塑造罪犯、控制罪犯和医治罪犯心理。可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不失监禁刑的威慑性又有更助于罪犯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的独特效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改变行刑环境,提倡和实行“人文行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之回归社会的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监狱等机构的行刑压力,降低社会行刑成本的要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现在的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阶段。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矫正作用凸显,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与监禁刑对比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对罪犯进行改造,提倡减轻对罪犯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另一种“温情感化”方式,以较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教育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实践证明,发展社区矫正,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改革,是我国刑罚执行社会化和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治理观念,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非监禁矫正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根据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由于社区矫正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项制度的功能和性能的发挥,没有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以下简要分析一下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司法行政机关无社区矫正执法权,对矫正对象没有采取强制矫正的权力。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据仍然是两高、两院的《通知》、《意见》和各地方政策性文件,尚无社区矫正法出台,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法律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现实工作中矫正对象脱矫、漏矫、不做思想汇报、外出不请假现象严重,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矫正对象,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果单靠省(市、区)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收监规定,有悖法理。我国《立法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为司法行政机关无强制收监权力,所以目前如需对矫正对象进行收监,大多实际上无法操作,只得事后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本身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的直接承担者,但又没有执法权,难免落得尴尬之境,所以应加强社区矫正立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强制矫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基层司法所人员及装备不足,无力完全满足社区矫正需求。目前基层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缺乏,相关装备不足,严重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国中西部基层司法所人员只有一两个,各地财政难以满足该项工作。因此,国家要从财力上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扶持,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者匮乏。社区矫正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监督者的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但现实中大多矫正社区缺乏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使社区矫正实施力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以下就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各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明确职责与分工。可以说,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工作重心之一是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两高两部的《意见》规定: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从试点开始,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部门统一协调,形成了较强的工作合力。

第二,加强对社区矫正业务各方面的保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是相关部门的业务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劳动部门、社区(村)群众组织等应从业务上密切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发挥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该项工作。其次是人员保障,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一线任务在基层司法所,这就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求职业化和专业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上岗,多用业务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司法干警,人力资源部门应对此应承担起争取编制,在招录司法行政编制人员应当优先考虑充实司法所,切实把好人员“入门”关,严格标准,择优选配。同时,应充分挖掘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加强选聘社区志愿者,监督工作者,做好司法所和社区的双重人力保障。再次是装备保障,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不少单位没有足够的办公用房,缺乏必要的办公、交通设施,具体包括基层司法所业务用警车、着装、通讯设备、文印、档案等方面。根据《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七次计财装备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报告称,不少司法行政机关装备保障标准相对偏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县司法局年度人均办公经费只有几百元,日常工作难以开展。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西部地区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规划》明确了中西部地区司法所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期限。良好行使职能的基础是建立在完善的装备上的,为更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严重滞后,目前规范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只有两高、两部联合出台的《通知》、《意见》和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至今未出台规范社区矫正的法律。由于法律的缺位,导致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可依”,必然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两高、两部《意见》指出: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进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立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充分论证后制定。只有通过立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社区矫正性质,法律地位,内容,实施程序等,才能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道路,才能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

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建瓯市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和发展,取得一定实效。

主要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有抓手。结合建瓯实际,以建瓯市综治委名义制定下发《关于成立建瓯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协调问题有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召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并将会议研究解决情况,向有关部门呈报。如:对南雅镇社区矫正对象程某不服从监管的情况,市综治办先后2次召集专题会议,组织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赴程某所在地(深圳)了解情况,积极对接当地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努力寻找程某具体下落。同时,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先后也将该案具体情况向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呈报对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三是纳入考评有实招。结合城乡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将社区矫正对象列入网格化,实现社区矫正人员“入格、入网”,实时掌握该类人员动态,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平安建瓯”、“和谐建瓯”建设。结合“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单位”系列创建和“四无村”创建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考评内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南平市对我市综治考评项目,由市司法局负责对接南平市司法局,该考评项目考评分位居南平市后3位或总扣分达20%以上的,取消该单位的“平安单位”评选资格。每年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终综治考评,作为其“一票否决”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考核督促工作力度。每年社区矫正工作考评内容由司法局负责对各基层司法所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报送至市综治办汇总。

四是推进工作有亮点。2014年8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技工学校联合创办建瓯市曙光培训基地,作为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培训基地。该基地先后投入25万余元用于装修,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等,通过有机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臵为一体的培训运作模式:依托技工学校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解决610工作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的经费保障和培训证书颁发等问题,在不增加财政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5级)》,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开展培训班1次,接受教育培训学员2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人。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社矫经费保障力度有待强化。社区矫正是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还有待加强。

2.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有待加强。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存在“法律、政策”空白及职能蒸空情况,导致该问题规范规范有序及时解决。下一步,应及时将存在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呼吁协调,提高党委、政府重视度,着力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有序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开始以来,我们先后接收了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布在x个社区。目前已解矫x人,还有x人在进行矫正。刑罚种类为监外执行x人,假释x人,缓刑x人。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要求,我们对这x人建立健全了档案,一人一档并且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我们每个社区都有帮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与矫正人员建立一帮一的帮教关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1.建立档案 分级管理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同时,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所犯罪的法律性质为他们制作矫正方案,制定不同管理等级,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矫正管理。并严格按照矫正规定,要求每个月进行思想汇报和电话汇报,如有外出,及时请销假。

2.定期家访 了解动态

我们每个月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每个月不定期的

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思想状况,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朋友似的个别谈心。并且每天在gps网络平台上查询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随意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3.法律教育及公益劳动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每个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次法律教育,提高矫正对象的自新意识,以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我们每月不定期的组织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三、加强管理 积极探索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此,我们更要加重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硬件建设,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3.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如公检法等

部门。

4.强化监督教育管理工作,确保矫正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确保没有重新犯罪的产生,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正在规范有序的开展。到目前,共接管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别分布在x个社区。x人已解除矫正,有x人正在接受矫正,刑罚种类全部为缓刑。按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对x名矫正对象都建立健全了档案,并对其进行了监督管理和个案矫正。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现有矫正对象x人,我们对矫正对象从接收、管理、教育、公益劳动到扶贫帮困等五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规范有序的开展。

(一)接收环节

还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社区居委会签定监护协议书,明确司法所和监护人的责任。

(二)管理环节

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由于被矫正对象的罪名、刑种、年龄、工作情况的不同,接受矫正的心理、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异,制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中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进行季度考评,工作中建立了详细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档案。并按照关于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规范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精选社区矫正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社区矫正亮点工作汇报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有序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开始以来,我们先后接收了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布在x个社区。目前已解矫x人,还有x人在进行矫正。刑罚种类为监外执行x人,假释x人,缓刑x人。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要求,我们对这x人建立健全了档案,一人一档并且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我们每个社区都有帮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与矫正人员建立一帮一的帮教关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1.建立档案 分级管理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同时,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所犯罪的法律性质为他们制作矫正方案,制定不同管理等级,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矫正管理。并严格按照矫正规定,要求每个月进行思想汇报和电话汇报,如有外出,及时请销假。

2.定期家访 了解动态

我们每个月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每个月不定期的

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思想状况,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朋友似的个别谈心。并且每天在gps网络平台上查询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随意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3.法律教育及公益劳动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每个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次法律教育,提高矫正对象的自新意识,以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我们每月不定期的组织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三、加强管理 积极探索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此,我们更要加重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硬件建设,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3.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如公检法等

部门。

4.强化监督教育管理工作,确保矫正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确保没有重新犯罪的产生,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正在规范有序的开展。到目前,共接管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别分布在x个社区。x人已解除矫正,有x人正在接受矫正,刑罚种类全部为缓刑。按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对x名矫正对象都建立健全了档案,并对其进行了监督管理和个案矫正。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现有矫正对象x人,我们对矫正对象从接收、管理、教育、公益劳动到扶贫帮困等五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规范有序的开展。

(一)接收环节

还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社区居委会签定监护协议书,明确司法所和监护人的责任。

(二)管理环节

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由于被矫正对象的罪名、刑种、年龄、工作情况的不同,接受矫正的心理、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异,制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中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进行季度考评,工作中建立了详细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档案。并按照关于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规范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社区矫正亮点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思想情况,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特别注重运用朋友式的个别谈心,提倡见面谈、经常谈,了解现实思想、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要求服刑人员每月书面汇报一次,随时掌握服役人员的行为动态,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三)教育环节

多样性的集中教育,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以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安排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政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悔罪意识、自新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如集中教育,我们邀请劳教民警给矫正对象做了几场法律道德知识讲座,提高了矫正质量和效果。

此外,我们每月定期不定期地把矫正对象请到司法所谈心,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谈心教育有一定的效果。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四)公益劳动环节

司法所制定并实施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公益劳动计划,保证每个矫正对象完成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司法所与xxx共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在公益劳动过程中,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改过自新,并能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五)帮扶环节

落实帮教队组成帮教对子,成立由街道社区干部、服刑人员家属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帮教小组,对服刑人员进行“三帮一”的思想辅导和转化,使他们辨别善恶,分清是非。设身处地,积极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在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充分运用教育和感化功能,以情感人,用生活上的关心促进思想上的转变。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站、法制宣传栏,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结合法制宣传,对社区矫正知识进行宣传。提高了社会各界和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营造了以司法所管理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举措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为此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试点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二是加强社区矫正的阵地、制度等硬件建设。探索如何完善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措施,强化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例如与公检法等部门开展互动工作等。五是加强监管,确保不出现重新犯罪。确保矫正工作的制度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社会力量的多元化、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瓯市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和发展,取得一定实效。

一、主要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有抓手。结合建瓯实际,以建瓯市综治委名义制定下发《关于成立建瓯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安乡镇(街道)”、“平安单位”系列创建和“四无村”创建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考评内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南平市对我市综治考评项目,由市司法局负责对接南平市司法局,该考评项目考评分位居南平市后3位或总扣分达20%以上的,取消该单位的“平安单位”评选资格。每年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终综治考评,作为其“一票否决”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考核督促工作力度。每年社区矫正工作考评内容由司法局负责对各基层司法所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报送至市综治办汇总。

四是推进工作有亮点。2015年8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技工学校联合创办建瓯市曙光培训基地,作为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培训基地。该基地先后投入25万余元用于装修,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等,通过有机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臵为一体的培训运作模式:依托技工学校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解决610工作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的经费保障和培训证书颁发等问题,在不增加财政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5级)》,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开展培训班1次,接受教育培训学员2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人。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社矫经费保障力度有待强化。社区矫正是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还有待加强。

社区矫正社会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矫正: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在香港称感化工作,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分:针对罪犯的和针对社会环境的。

针对罪犯的包括: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针对社会环境的: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

矫正对象的需要;一,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二,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三,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矫正对象的问题:一,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还必须;二,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三,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感化社会工作之父、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观护人—美国波士顿制鞋匠约翰·奥古斯特斯。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建立。1987年英国制定《初犯法》,确立“感化精神”,1907年通过《感化犯人法》,1925年制定《刑事裁判法》,设立“司法裁判区”,每一司法裁判区设“感化委员会”,保证了矫正工作的进一些开展。

日本的矫正社会工作是在吸收了英美经验的基础上于二战后建立发展起来的,1947年和1949年,日本分别制定了《恩赦法》和《犯罪者预防更生法》,由此开始了相亲法律建设的新时代,其他的有《更生紧急保护法》、,《缓刑执行者保护观察法》、《保护司法》、《刑法》、《刑诉法》、《少年法》、《少年院法》、《妇女辅导院法》、《儿童福利法》、《轻犯罪法》等。香港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借鉴英国经验。20世纪30年代,感化制度由英国引入,1938年在监狱增设感化部,1948年成立社会局,1950年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80年代中期起“社区为本”精神引入司法矫正领域,进一确立起一套用“社会服务令”等非监禁形式对罪犯进行矫正的制度体系。

台湾1962年公布《少年事件处理法》首创少年观护制度,开启先河,1981年起在各地方法院检查处配置观护人督导。

社区矫正: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五种犯罪刑罚: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和暂予监外执行。

21世纪,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提上议程;2002年8月上海开始试点,2004年8月全市推广;2003年6月北京试点,2004年5月扩大试点范围;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6省第一批试点开始;2004年8月12省第二批试点开始。

社区矫正的任务:一,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其管理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二,加强。

教育,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三,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接收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考核与奖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监护制度、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矫正人员的培训制度。

接收制度:法律文书生效后7日内,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其在法律文书生效后5日内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司法所奖惩制度:对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减刑奖励;不服管教,严重违规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收监执行、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的处罚。矫正期3个月以上的矫正对象,符合低保条件的,可纳入低范围。

监外执行期满的,司法所在期满前1个月作出鉴定,原批准机关及时作出“准予继续监外执行”或“收监执行”。

矫正对象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矫治方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解除矫正鉴定材料和其他应存档的有关材料。档案由司法所保存,10年。

矫正社会工作内容: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

判决前的调查报告三部分: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本人的生活史。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一,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二,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三,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监禁场所包括戒毒所、看管所、劳改劳教场所及监狱,主指监狱。

监禁场所中的专业服务: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1.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3.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院舍类型: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更生保护: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源于美国费城,内容包括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援助。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角“社会—心理”视角。

基本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行为治疗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二,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的运用。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行为治疗方法技巧:

一,反应性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

二,操作性技巧: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三,综合性技巧: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驰训练。

增强物的使用原则:一,尽快给予奖励;二,让其明白为何得到奖励;三,交替使用多种;四,鼓励其自行选择;五,注意是否符合当事人;六,留意使用量。

1955年美国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代表引发事件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行为。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社区工作方法运用注意问题:一,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二,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三,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讲,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微观上讲,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以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

个案管理: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

个案管理运作程序:发掘个案和转介,评估和选择,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

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汇报精选_

山东省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规范(暂行)。

第一章。

第一条为规范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是指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以下简称委托机关)的委托,调查评估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为依法适用社区矫正提供参考的活动。

第三条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全面调查,客观公正评估。

第四条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评估工作。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参考调查评估结果,依法作出适用或者不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开展调查评估工作。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调查评估工作正常开展。

第六条对于下列情形,委托机关可以委托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一)人民检察院拟对犯罪嫌疑人提出可能适用社区矫正量刑建议的;

(二)人民法院拟对被告人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

(三)人民法院拟对被告人适用禁止令的;

(四)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拟对被告人、罪犯决定或者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除外。

公安机关、监狱拟对罪犯提请假释的,应当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第七条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可以走访以下单位和个人:

(一)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家庭及成员;

(二)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及村(居)民;

(三)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及同事(同学);

(四)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五)受害人或者其亲属;

(六)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开展调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业、单位、受教育程度等;

(三)个性特点。身体健康状况和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六)监管条件评价。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村(居)及家庭等对其管束能力;

(七)其他需要调查评估的事项。

第九条委托机关应当核实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向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送《调查评估委托函》,并附带下列材料:

(一)人民法院委托时,应当附带起诉书或者自诉状复印件;

(二)人民检察院委托时,应当附带起诉意见书复印件;

(三)公安机关、监狱委托时,应当附带原刑事判决书和最后一次减刑裁定书复印件、服刑期间表现等。

《调查评估委托函》应当注明委托机关地址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受害人居住地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

第十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调查评估委托函》及附带材料后,应当及时核实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制作《调查评估通知书》,启动调查评估程序。发现居住地不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委托机关,退回委托材料,并附书面说明。

第十一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调查评估委托函》及附带材料之日起十日以内,向委托机关提交《调查评估意见书》。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限的,应当告知委托机关。

委托机关要求补充调查的,应当在三日以内完成。第十二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组织两名以上人员负责调查工作,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跨乡镇指派调查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司法所应当积极协助配合。

第十三条调查人员应当向被走访的单位、个人出示工作证件、调查评估委托函等,告知相关调查内容及回避、保密等事项。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调查人员可以采取查阅、调取有关资料,走访相关单位和人员,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约谈等方式开展调查。

第十五条调查人员应当现场制作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核实无误后签字确认;被调查人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向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材料,应当由提供单位确认无误后盖章。必要时,调查过程可以录音、录像。

第十六条调查人员应当根据调查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评估表》,围绕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等要件,评估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对所居住社区有无不良影响及不良影响的程度,连同调查笔录等有关材料,一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七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核调查材料,组织人员集体评议其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制作《调查评估意见书》。必要时,可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第十八条同一调查对象,未发生可能影响调查评估结果情形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调查评估意见六个月以内有效。第十九条委托机关在调查评估时限内,未收到《调查评估意见书》,一般不得提前作出判决、裁定、决定;特殊情况需要作出的,应当告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在判决、裁定、决定作出后七日内,委托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调查评估意见采信情况。不予采信的,应当说明原因。

第二十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档案。对被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应当将其调查评估档案归入执行档案。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第二十一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遵循教育挽救为主、惩罚改造为辅,专门机关、社会力量相协调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矫正调查评估可以邀请共青团、妇联、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部门参加。

第二十四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依法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

第五章。

第二十五条委托机关应当派员或者采取邮政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委托函等材料,不得由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等利害关系人转交。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不得接收委托机关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转递的委托调查函等材料。第二十六条委托机关和被委托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向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等利害关系人透露拟判决、裁定、决定及调查评估的意见等,对调查涉及的有关内容、个人隐私等,应当保密。

第二十七条调查评估人员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或者走访对象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及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公正性的,应当回避。

回避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决定。

第二十八条调查评估人员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等,不得接受其吃请、馈赠或者其他消费活动。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条等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依纪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我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中,县局组织我们参加很多学习会议,使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借此机会我想浅谈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感想:

我们作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面对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群体,他们来自大墙内外、来自社会的阴暗处,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灵,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现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谈话沟通方面,针对不同的社区矫正人员,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矫正人员,我们尽量用委婉的言语,以免伤害他的自尊;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社区矫正人员,不能尽说文绉绉的话,否则他会觉得你不真诚,而不愿与你沟通。

在实践工作中,作为矫正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帮助或教育,应当将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如果单纯“只教不帮”,许多社区矫正人员自己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成阻碍他改造的“绊脚石”,直接影响工作成效。而“只帮不教”虽然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但忽略了从他的思想根源上对他的教育,忽略对他的法制观念的培养,一旦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个别社区矫正人员就会“故态复萌”,重蹈覆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帮”“教”并重,缺一不可,比如有些社区矫正人员其实素质挺高,因过失犯罪被判刑,对他们主要是给予心灵上的沟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而有些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法规他们可能比我们还要熟悉,没有必要给他们讲大道理,而要和他们拉拉家常,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公益劳动,我们需让每一名参加劳动的矫正人员都能够感到他们并不是在从事被惩罚的劳动,而是在参加一种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因此培养参加公益劳动的积极性只有将参加公益劳动变成矫正人员的一种习惯、一种要求,在他们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才能使公益劳动变得真正有意义。

在县司法局领导的关心下,我将继续努力工作,通过学习、实践,逐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做一名合格的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

社区矫正人员工作汇报

。。。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今年我镇社区矫正已做了大量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截止。。。月份以来我所共接待社区矫正对象。。名,其中。。人属保外就医人员。。。人属假释人员,。。人属于缓刑人员。根据上级要求,我所为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个人档案,并且每周最少一次电话与矫正对象沟通,充分了解其即时思想动态;每月组织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性劳动,并每月组织到司法所学习有关法律法规8小时;每个社区矫正对象每个月一次书面汇报思想动态;司法所还和每个矫正对象的家属签订矫正工作监护协议书;矫正对象有事外出还需提前向司法所做好书面请示报告;司法所每月不定期派人员会同帮教志愿者深入矫正对象所在村庄了解矫正对象的情况,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二、工作基本做法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确保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正确方向下,把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以主管领导亲自抓,所长负总责,明确责任到人、分工负责。根据矫正对象所居住村的情况,调动矫正对象所在的村治调会参与,增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3、根据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力争社区矫正工作切合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曙光基地的作用,安排矫正人员就业,更好的解决他们生活及精神的压力。

三、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

,,,,司法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问题: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希望上级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

四、对社区矫正工作建议

增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优秀兄弟单位进行考察学习。

2012

。。。。司法所 年10月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叫***, 20**年因**罪被判缓刑*年,到社区矫正已将近一年。 下面将今年矫正期内的情况向各位领导、监督员、志愿者汇报如下,不足或不失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注重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

一是学习党的'18大精神,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 三是参加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在刑意识,法制意识及组织纪律性。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法的事情。

二、思想上进行深刻的反省。

进一步分析和查找自己犯罪的原因。我为什么会犯法,其根本原因是自己放松了思想改造,放弃了人生的崇高追求,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教训是深刻的,损失是惨重的且无法弥补的。害了自己,害了家庭,我至今后悔不已。

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今年来,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了很多活动,如绘画、棋牌、法纪教育、社区义务劳动等,我都能主动报名,积极参加。

我相信今后,有各位领导的教导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与关心,有大家的帮助,我会继续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力争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汇报人:***

***年*月*日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这一个月里,我在局领导、所领导及同事的光心个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就本年度个人工作汇报如下:

能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自今年6月份到狼山镇街道司法所工作一个月时间,在这期间主要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便熟悉了社区矫正工的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圆满地完成工作。

在这一个月里,我本着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圆满的完成了以下工作:

(1)协助司法所做到入教规范、解矫及时,矫正方案客观、科学,按照方案实施个别教育,并在每季度开展阶段性跟踪评价。

(2)协助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公益劳动、出境报备等工作。这些工作是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做好协助所里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准时参加活动,并及时做好台帐资料记录。

(3)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充分利用ibs定位系统每日查询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轨迹。在这一个月中无重新犯罪情况发生。

(4)做好走访、帮教、思想汇报、电话汇报等日常工作。

(5)认真做好矫正人员台帐信息的录入工作。

(6)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所里交办的其他工作。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没有无故缺岗,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持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目前我负责2名社区服刑人员和5名安置帮教人员的管理,还有矫正人员台账信息的录入工作,经过一个月的`不断学习和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长进,为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一个月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还缺乏创造性的工作思路,个别工作还做的不够完善,这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工作效率和思想觉悟进入一个新水平,为社区矫正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在20xx年,社区矫正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和市司法局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经过全系统同志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保证我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月份,我县召开了全县司法及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会。根据中、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今年全县已经累计接收各类矫正对象27名,其中缓刑1人、假释26人。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

首先,进一步规范公益劳动管理。乡镇司法所坚持把组织公益劳动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公益劳动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改变其好逸恶劳的恶习。各街镇司法所都制定并实施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公益劳动计划,保证服刑人员完成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公益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加强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全县建立了9个公益劳动基地,每个基地有1名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对劳动时间核算和劳动质量的评定。

其次,组织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各镇司法所,制定并实施了知识系统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的集中教育,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以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集中教育学习紧密结合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在有效的帮助其克服自卑、消极、敏感心理,改变不良行为,充实其精神生活并提醒他们吸取以往的深刻教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县司法局深入开展调研,加强指导。我们组织人员对社区矫正期满办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衔接和首次谈话、统一实施分类管理、统一执行考核评议会制度、统一解矫程序、统一工作台帐。同时进一步完善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日常管理制度。四月份,我们组织了城关镇、铁王、和方里镇的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座谈会,深入调研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职能发挥情况,从而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和监察。

首先是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同时,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按照《关于规范社区矫正对象期满档案的几点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今年,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区矫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淳化的稳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汇报:截止到2012年8月15日,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8人,已解除社区矫正对象8人,重新犯罪收监1人,目前在册共有49名社区服刑人员(都镇39人,北山10人),男性43名,女性6名,其中管制5名,缓刑35名,假释7名,剥夺政治权利2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我所与派出所、综治办、村(居)委会进行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在矫人员的情况,做到家庭底数清,生活情况清,现实表现清,就业情况清。

(二)严密监管措施。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向社会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者,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参与这项工作,我所在年初公开招募6人,其中老党员、老教师4人、离退休干部2人,他们主要协助社区矫正工作者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帮助教育。加强对流动对象的管理,严格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务工的请销假制度,对外出人员必须有家长、村委担保,完善请销假手续。

(三)定期组织教育和参加公益劳动。对社区矫正对象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严把入矫谈话关,认真做好第一次谈话教育。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他们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思想出现波动等情况的及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内容主要采取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认罪悔罪、生活信念、思想道德、劳动技能以及“回归社会、重塑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四)强化日常汇报。充分利用短信息和电话进行日常汇报,在办理入矫手续时,相互之间留下通信联系方式。矫正对象每周发信息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报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严格按照各类人员的管理进行监管。明确什么人员什么时候进行日常汇报、思想汇报和参加劳动,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汇报和报到情况进行造册登记。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手续等材料不齐全。法院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督促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他来司法所报到,没有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有的是空挂号,一些基本情况掌握不了,从监狱回来的,有的是自己把材料带来,这对档案管理造成一定难度,监狱邮寄来的材料往往要迟到一段时间。

(二)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公、检、法、司、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共同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矫正对象的执行主体是司法机关,其他部门体现的职能不是很明确。

都昌县北山司法所。

2012年八月十四日。

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截止目前,我镇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6人,均为男性,其中1人未满18周岁,2人高中以上学历。按照刑罚类别分:缓刑14人,管制1人,剥夺政治权利1人。按照犯罪类型分:危害公共安全6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6人,侵犯财产2人,贪污受贿2人。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我镇严格落实一人一档,明确监督、帮教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帮教管理,促使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司法所所长为副所长,派出所、党政办、财政所、社会事务所、团委、妇联等相关单位团体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司法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司法所人员负责日常办公。

2、明确责任分工。结合矫正对象各自实际,确定了由社区矫正工作者、片区民警、村治保主任、志愿者、监督人组成的矫正小组,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知识宣传、走访谈心、思想教育等日常监督管理及建档立卡工作,村治保主任、监督者主要负责对矫正对象的监督和日常联系工作,志愿者主要是在司法所的指导下,与矫正对象沟通交流灵活机动地开展帮教活动。

3、突出矫正重点。一是衔接时强调矫正人员的权利义务,明确告知其活动范围、请销假等具体规定及违反制度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二是要求矫正对象每月书面汇报一次,不定期电话联系,随时掌握服刑人员行为动态,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失控。三是社区矫正工作者每月入户走访谈心,知其情,明其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四是每月组织矫正对象进行法律教育矫正,提升矫正对象的尊法、守法意识。五是根据犯罪事实分析犯罪心理,对个别矫正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思想矫正教育,促使矫正人员心理健康,态度端正,生活积极。六是按照我镇阶段性工作安排,镇村密切配合,结合实际,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创建省级卫生镇、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等公益劳动,增强了矫正人员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一定地工作成绩,但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矫正对象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待增强,矫正人员心理辅导能力有待加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自律性有待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提升法制意识;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完善矫正奖惩机制,提升工作实效性。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和谐六合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尤其是对社区矫正相关业务开展以及有关部门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要求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文件的学习,深化对社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将思想统一到镇司法所矫正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正确把握社矫工作的原则性与独创性的统一,坚持“制度化”和“人性化”并重,积极稳妥、不断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本镇社矫工作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一切会议举办契机,开展“以会代训”工作。诸如在联席会议上分析难、疑点,解决社矫出现的新问题。

及时与区司法所沟通,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等进行商定,并按要求予以上墙,做到工作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完善社区级社矫基础台帐备录工作。要求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将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情况、表现详细记录,做到工作台帐规范、细致,全面正确反映工作开展情况。

严格按照上级精神,规范档案管理,规范记录,规范存档,做到一人一档,一事一记。此外,适时根据区司法所的要求,做好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工作,逐步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

继续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加强与派出所社区民警的沟通协作,在材料移交,初次谈话中,明确相关事项,合力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街道实际,确保一名干部衔接一名社矫对象,相应成立一个社矫监督考察小组。加强志愿者制度的建设,注意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和工作量的平衡问题,合理培植监督考察小组成员,提高实际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在监护人没有形成主动反馈的前提下,主动联系,加强走访,经常性地对监护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作用,加强监护人对矫正对象的帮教。

在集中教育方面,加强对各类法律、法规的宣讲和解读,结合实际,开展阶段性且具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在册社矫对象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努力达到“认罪服法”的矫正目的;在个别教育,针对不同社矫对象开展个性化矫正教育,做到“专人有专工”,以便能开展对口性矫正,形成矫正长效机制。

社区矫正思想工作汇报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有序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开始以来,我们先后接收了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布在x个社区。目前已解矫x人,还有x人在进行矫正。刑罚种类为监外执行x人,假释x人,缓刑x人。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要求,我们对这x人建立健全了档案,一人一档并且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我们每个社区都有帮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与矫正人员建立一帮一的帮教关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1.建立档案 分级管理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同时,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所犯罪的法律性质为他们制作矫正方案,制定不同管理等级,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矫正管理。并严格按照矫正规定,要求每个月进行思想汇报和电话汇报,如有外出,及时请销假。

2.定期家访 了解动态

我们每个月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每个月不定期的

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思想状况,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朋友似的个别谈心。并且每天在gps网络平台上查询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随意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3.法律教育及公益劳动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每个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次法律教育,提高矫正对象的自新意识,以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我们每月不定期的组织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三、加强管理 积极探索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此,我们更要加重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硬件建设,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3.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如公检法等

部门。

4.强化监督教育管理工作,确保矫正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确保没有重新犯罪的产生,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正在规范有序的开展。到目前,共接管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别分布在x个社区。x人已解除矫正,有x人正在接受矫正,刑罚种类全部为缓刑。按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对x名矫正对象都建立健全了档案,并对其进行了监督管理和个案矫正。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现有矫正对象x人,我们对矫正对象从接收、管理、教育、公益劳动到扶贫帮困等五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规范有序的开展。

(一)接收环节

还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社区居委会签定监护协议书,明确司法所和监护人的责任。

(二)管理环节

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由于被矫正对象的罪名、刑种、年龄、工作情况的不同,接受矫正的心理、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异,制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中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进行季度考评,工作中建立了详细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档案。并按照关于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规范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社区矫正思想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思想情况,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特别注重运用朋友式的个别谈心,提倡见面谈、经常谈,了解现实思想、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要求服刑人员每月书面汇报一次,随时掌握服役人员的行为动态,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三)教育环节

多样性的集中教育,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以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安排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政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悔罪意识、自新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如集中教育,我们邀请劳教民警给矫正对象做了几场法律道德知识讲座,提高了矫正质量和效果。

此外,我们每月定期不定期地把矫正对象请到司法所谈心,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谈心教育有一定的效果。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四)公益劳动环节

司法所制定并实施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公益劳动计划,保证每个矫正对象完成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司法所与xxx共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在公益劳动过程中,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改过自新,并能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五)帮扶环节

落实帮教队组成帮教对子,成立由街道社区干部、服刑人员家属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帮教小组,对服刑人员进行“三帮一”的思想辅导和转化,使他们辨别善恶,分清是非。设身处地,积极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在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充分运用教育和感化功能,以情感人,用生活上的关心促进思想上的转变。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站、法制宣传栏,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结合法制宣传,对社区矫正知识进行宣传。提高了社会各界和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营造了以司法所管理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举措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为此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试点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二是加强社区矫正的.阵地、制度等硬件建设。探索如何完善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措施,强化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例如与公检法等部门开展互动工作等。五是加强监管,确保不出现重新犯罪。确保矫正工作的制度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社会力量的多元化、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xx司法所成立于2011年,由xx政法委和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双重领导。xx司法所设在xx街道办事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面积约100平米,现有工作人员3名。

一、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xx街道地处建成区和希望园区,下辖x个行政村、x个社区,辖区内的城中村和部分社区有较多流动人口,存在不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社会治安形势和司法行政工作环境严峻,社区矫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6.5%;犯妨害公务罪3人,占9.7%;犯非法拘禁罪、拒不执行罪、故意杀人罪、玩忽职守罪、赌博罪、泄露国家秘密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非法行医罪、聚众斗殴罪、抢劫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开设赌场罪各1人,共计13人,占41.9%。

二、矫正和帮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矫正思想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料登记、建档管理,针对每个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接收以后由专人与矫正对象所在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接洽,共同负责对矫正人员进行监管、定期谈话、与矫正人员的亲属、邻居、工作单位、学校等了解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等。现接受矫正的31人中,大部分属于罪刑较轻或过失犯罪,接受矫正过程中,都能够积极配合司法所和村(居)委会的工作,认真努力接受改造,未出现重新犯罪的人员。

今年司法所组织多次学习培训活动,包括国家政策、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活动。组织社区服务活动,9月重阳节活动,18名矫正人员,30名志愿者还有检-察-院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关爱老人活动,为老人理发、按摩,打扫家中卫生,修理自行车等;11月组织创建文明城市,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15名社区矫正人员、普法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共建人员共计百人参加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小广告公益劳动,向群众发放法律知识手册20种,共计4000册,在发放知识手册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学习。最后一个月组织一次集体谈话,了解矫正人员的生活及工作状况,强调矫正纪律。

是在职业介绍方面,我所通过主动与区就业服务部门协调沟通信息,为部分无法就业的社区矫正人员推荐了合适的就业岗位。

三、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交接方面

司法所在接受社区矫正人员时,一般是由矫正人员个人携带档案交予司法所存档,在档案交接过程中,档案不完整、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我所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不完整,经多次电话催促,当事人依然未将相关档案材料补全,给司法所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管理方面

1、流动人口较多,管理难度大。

xx街道属涉农街道,所辖城中村流动人口较多,很多都是外省、外市到我市打工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到村里租房居住,有很多犯罪并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是这部分人员。同时还存在居住地变更后如何管理矫正人员,例如,有一名矫正人员户籍地是重庆,每年春季来务工,冬季就回重庆务工,这就存在如何转接管理问题,制度上相关规定还不完善,未提供很好的借鉴。

各种理由挂断电话。一月一见面。定期通知社区矫正人员来司法所报到见面,进行谈话,组织学习,并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但是有些社区矫正人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按时报到,一再找各种理由推脱,经工作人员的多次催促,才履行报到义务。在进行谈话时,态度敷衍,并未认识到谈话的严肃性。一季度组织社区集体活动。我所组织社区公益劳动、关爱老人活动、法律进社区等活动时均在活动前就一一通知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有的社区矫正人员答应参加,但在活动当天并未出席也未请假说明,后经工作人员联系,矫正人员也找各种理由,未认识到不参加活动的严重性。

3、通过电话联系,我们发现有的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关机停机。经下基层多方了解,在法院下达矫正执行时,并未严肃告知矫正期间保持通讯方式的畅通,更换联系方式需申请并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的相关规定,导致社区矫正人员随意更换联系方式,司法所无法及时联系矫正人员,造成了管理的困难。

4、请销假制度执行困难大。司法所在接受社区矫正人员时,明确告知如需外出,必须向司法所请假,履行请销假的相关手续。但是在工作中,未履行请销假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社区矫正人员在未与司法所联系的情况下,私自外出,并未将司法所的相关规定放在心上,制度的约束性并未显现。

5、司法所管理权限和强制措施不完善。司法所现有的工作人员性质不明确,服装配备不完善,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震慑不够。其次,司法所无相关实施强制措施的权限。对于社区矫正人员不接电话,不按时报到等相关问题,司法所在现有情况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只能提出警告并上报上级部门,对社区矫正人员无任何惩罚与强制措施,管理松散。

(三)专职工作人员少,工作量较大。

目前,xx司法所尚未正式挂牌成立,工作人员不足,尚未完全专职司法行政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行为的改造工作困难。近年来,法院在审理有可能判处缓刑或假释的犯罪嫌疑人时,适用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前调查制度,委托司法所对有可能判处缓刑或假释的犯罪嫌疑人对其适用缓刑或假释是否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其他危害进行调查鉴定,进而增加了基层司法所的工作量。随着社区矫正人员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同时不影响人民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以及普法依法治理等其他司法行政工作的良好开展,建议上级部门考虑按照国家规范化司法所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四)矫正期满后的帮扶工作如何开展

的问题。当下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帮扶部门及帮扶程序作出规定,导致帮扶工作很难开展,只有矫正工作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尽量为矫正人员联系,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政府应该对帮扶工作作出细致明确的规定。

xx司法所 2015年11月10日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我叫xxx,现年54岁,家住昆山市千灯镇前进村6组(北七千湾)。我因犯抢劫罪于1986年5月8日被江苏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在无锡市监狱服刑改造。在服刑期间,我认罪服法,认真改造,先后5次被减刑,2005年6月20日被假释出狱。我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千灯。

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这哪是我的家乡啊,宽广的马路,汽车川流不息,到处都是工厂。回家后,看着以前的领居、朋友们家家都住楼房,有的已经到镇上、市里生活,开着汽车,生活多么幸福。再看看自己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还要低着头生活,怕被人家说三道四,心里非常痛苦,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去千灯司法所汇报眼前的生活情况及一些想法,假如不理我的话,准备再去犯罪,到监狱去一天三顿还有保障的。到了千灯司法所,计所长热情的招待了我,请我坐,帮我到茶,一下让我感到了温暖。在听完我的情况后,计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希望我放下思想包袱,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帮我渡过难关。随后,计所长自己拿出50元让我先去用。两天后,计所长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村支部书记陪同下,到我家里进行走访,讲了地方的安置政策,又给我送上300元救济金,这让我万分感激。后来,司法所又帮我落实了责任田,办理了农村低保,使我生活有了着落。

现在,我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司法所成了我心灵的港湾,我有什么困难或想法就去司法所矫正办说说,那里的工作人员总是尽力帮助解决。工作人员平时还会找我谈心,引导我走好正道,把握人生。我的思想也慢慢有了变化,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暗自决心好好做人。我相信政府、依靠政府、感谢政府。我愈干愈有劲,真正体会到党和人民政府的胸怀宽大,如此善待一个曾经犯过罪的人员,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办到。

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我再次以人格承诺:一定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矫正部门的各项规定,服从矫正部门的安排;自觉做到每月书面汇报,每周电话汇报,有事外出请假,回来主动销假;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踏踏实实做人,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努力为社会作出我的贡献。

社区矫正每月工作汇报

在司法所帮教人员的教育下,使我认识到法律的严谨、懂法守法、廉洁的重要性。同时,我积极参加各类帮教活动和义务劳动,力争从行动上悔过自新,今后做得更加遵纪守法、更加遵守社会道德的好公民。

工作中,我团结同事,认真负责,积极做好站上各项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同时,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廉政准则》力争做到认真做事,干净做人,积极接受领导和同事的监督。

通过五年的社区矫正,我在思想上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今后,我将时时用各类法规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勤奋努力,认真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有序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开始以来,我们先后接收了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布在x个社区。目前已解矫x人,还有x人在进行矫正。刑罚种类为监外执行x人,假释x人,缓刑x人。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要求,我们对这x人建立健全了档案,一人一档并且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我们每个社区都有帮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与矫正人员建立一帮一的帮教关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1.建立档案 分级管理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同时,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所犯罪的法律性质为他们制作矫正方案,制定不同管理等级,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矫正管理。并严格按照矫正规定,要求每个月进行思想汇报和电话汇报,如有外出,及时请销假。

2.定期家访 了解动态

我们每个月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每个月不定期的

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思想状况,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朋友似的个别谈心。并且每天在gps网络平台上查询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随意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失控,并重点预防其重新犯罪。

3.法律教育及公益劳动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每个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次法律教育,提高矫正对象的自新意识,以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因人施教。

我们每月不定期的组织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通过公益劳动,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接受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三、加强管理 积极探索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此,我们更要加重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

1.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作用。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硬件建设,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3.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系,如公检法等

部门。

4.强化监督教育管理工作,确保矫正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矫正方法的人性化、确保没有重新犯罪的产生,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

从今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市、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社区矫正流程的要求正在规范有序的开展。到目前,共接管x名社区矫正对象,分别分布在x个社区。x人已解除矫正,有x人正在接受矫正,刑罚种类全部为缓刑。按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对x名矫正对象都建立健全了档案,并对其进行了监督管理和个案矫正。这些矫正对象在家庭里、社会上表现良好,至今没有一个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日常管理工作

现有矫正对象x人,我们对矫正对象从接收、管理、教育、公益劳动到扶贫帮困等五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规范有序的开展。

(一)接收环节

还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社区居委会签定监护协议书,明确司法所和监护人的责任。

(二)管理环节

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由于被矫正对象的罪名、刑种、年龄、工作情况的不同,接受矫正的心理、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异,制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中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进行季度考评,工作中建立了详细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档案。并按照关于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规范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