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乡镇的调查报告大全(15篇)

时间:2023-11-04 09:07:31 作者:ZS文王 优质乡镇的调查报告大全(15篇)

调查报告需要准确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便得出客观的结论。希望大家能从下面这些调查报告样例中获取灵感和写作技巧。

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早上要到**镇园林村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看望贫困户。

早上8点多钟,我和机关同事一起乘车前往园林村,有一段时间没有组织过这种活动了,大家都显得有些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很快车就到了园林村。

在村委会,我们领取了慰问贫困户的物资(一袋米,一壶油)就跟着三组组长来到任演保的家中。任演保今年85岁,身体还算硬朗,组长何庆标告诉她说,工作组的同志们来看你了,这些东西是工作组送给你的。任演保从组长手中接过物资,显得十分吃力,我们见状,赶紧上去帮她把东西放到桌子上。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她说:“身体不算太好,不过跟同龄人比起来,还算是好的。”在跟她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家里就她跟老伴两个人在家,儿子女儿都没有在身边,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对我们来看她很感动,连声说:“感谢党,感谢你们这些干部关心我们。”我问她对国家政策有没有什么意见,她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也很关心,还给我们评了低保,这么好的政策,怎么会有意见呢?”

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虽然内心底气不足,但工作还是一步一步地做着走。我在龙潭村的第一步工作当然也是调研,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排查、产业规划等进行了解和梳理,待形成帮扶方案后,报单位领导定夺。

听说昨晚村里的干部发金银花苗到晚上十点才结束,我今天也前往领取任务。村总支书记(兼主任)邹林书要去县里开党建工作会议,我和村副主任申杰去督促农户载金银花苗。龙潭村规划金银花苗基地700亩,昨晚村里干部发放7万株,还差3万株的缺口,过些时间再运来。在金银花苗的栽培上,还要剪枝,埋土的时候要埋到嫁接的地方才能长得更好。我看见大多数载金银花苗的都是些老年人,或者老年人领着放星期的学生娃娃在载。好不容易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在那里十分默契地载。申杰介绍说,那对夫妻叫申江华和徐英,他们载完了了金银花苗后,还要出去打工。当听说我是从市里派出的同步小康工作队队员时,申江华惊异而高兴地说:“看来,领导们真把农村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啊!”接着又说:“我对载种金银花苗很有信心,以后我们出去打工了,老人家在家里管理起来又不费力,我们也不用担心。”

我听了很是感动,作为一位在外打工有见识的年轻人,他没有问我是哪一个单位派来的,也没有问我能他们带来多少资金给他们村里投资。而是我们才刚刚进入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这让我感受到,村里的产业规划是正确的,尤其适合外出务工人员多的龙潭村,农民们怎么会不支持呢!

5月6日星期三晴“解甲归田”搞生产。

上午,我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是与房东商量好一起植树的日子。我的房东蒋叔因以前在村办电站工作时被电伤,手臂无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他的妻子杨阿姨,是家里的主劳力。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种植200棵桂花树,由我跟杨阿姨两人来完成。准备就绪后,我们来到目的地,看了土地,是一大块整片儿的,原来种植过玉米和红薯。由于地处公路沿线,今年杨阿姨不准备种玉米了。说干就干,我们一人一把锄头,开始挖坑。我越干越不好意思。我看起来身体结实,但长久没有参加农业生产,身体机能跟不上了,挖了不久就慢了下来。再看看杨阿姨,已挖了许多,看起来也比我挖的好。但她还不停地夸赞我有干农活的样子,弄得我很是惭愧。说来我也是农村出身,农活以前也干得不少,但由于一直读书和工作,显得有些陌生了。都说熟能生巧,现在慢慢来熟悉也不晚。

来驻村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才干了点农活就开始累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有激情的我。这样想着,心里开始觉得有动力了,手上也开始有劲了。挖坑,放树,培土,这三个步骤我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开始熟练。时间过得真快,几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200棵树全部种植下地。愿树苗茁壮成长,愿桂花飘香满园。

我想,只有与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融入群众。

5月12日星期一雨鼓励企业渡难关。

今天,我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勇,村监督委员会委员杨慧贞一行走访调研鸿发含汞产品处置有限公司,并就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相关意见建议。

田部长详细询问了解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走进车间仔细查看企业的生产线,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流程。

在得知市场行情不佳时,田部长希望企业要坚定信心,努力坚持把生产搞好。他说,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是一贯的,相信在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一定能渡过眼前难关。

我们对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今天的走访调研让我认识到,驻村驻村,并不是住到村里,扎到土里,只看到农民种地的事。像这些村子里的企业,办好了能够帮助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也是我们驻村干部应该关注的对象。

5月21日星期三阴雨化解矛盾在一线。

万山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正准备修建围墙等建筑物。

工程所在地塘边组的村民很希望能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群众来完成。但由于与职校项目部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而产生矛盾。在接到情况反映后,街道财政分局局长、村支部第一书记田如军,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文庆与我立即赶赴矛盾发生地点。在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我们首先平复矛盾双方的情绪,然后开始向双方了解情况。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对村民进行耐心劝说,向他们讲明道理。我们告诉乡亲们,大家想就近在家门口挣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揽不到工程而与施工方产生矛盾,借故不允许职校项目部在村民组抽水施工的做法是不对的。

通过耐心劝说,矛盾未进一步加重,整个事情得到稳妥处理。我们驻村干部来到村里,就是要能够化解矛盾,使矛盾不升级,问题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就地能解决。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正处于一个矛盾上升期,积极化解矛盾,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是我们驻村干部努力的一个方向。

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今天要到联系**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单位主要安排了三项活动内容,面对面与群众座谈交流、民情登记卡和送去慰问品。多云的天气该不会影响今天的活动吧!带着些许的担忧我和三名同事一起来到我们乡联系的关卜乡关卜岭村。

由于气温剧降,今天天气格外的冷,但是村里的群众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座谈会。座谈会在我的联系户陈艾乃斯家举行,会上,我们详细询问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困难、说想法、话发展,你说搞养殖,他说栽果树,我说跑运输…,当得知群众对于养殖业不太了解时,我们就从牛羊育肥、科学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细致的讲解,并现场解答养殖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养殖技术。座谈会结束后,我们一行四人和乡村干部为关卜岭村自己的联系户每户发放了单位统一购置一袋碘盐。

我们几个经过和村委会商议,梳理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发展养殖业、啤特果种植、搞劳务输出等。这些想法都符合村民的意愿,我们真心希望村上借助各种优惠补助政策,发展养殖业,指导扶持养殖产业发展,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一天的调研结束了,我们带着群众的希望和寄托回到了返程的路上,眼前渐渐远去的村庄,牵挂着我们每一个人心,我们仿佛离开的不仅仅是村庄,而是像自己的家。

乡镇财政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xx]134号)文件要求,松滋调研专班从6月10日开始对松滋市基层财政所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乡镇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在职在岗普通干部、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人员、提前退养人员,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松滋市局预算科、农村财政管理局、监督局、人教科、调研科等负责人。重点调查单位有八宝镇财政所、洈水镇财政所、新江口镇财政所及沙道观、氵宛市、南海等财政所。调研方法主要采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分类定点重点剖析、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类比较分析、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分析、行为学分析等。

(1)乡镇财政干部成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买单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机构合并、人员分流,其后实行乡财县管,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并按50%的比例分流人员。合并后的财政所确定为乡镇事业单位,承担了乡镇党委、政府不直接办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务;财政所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参公人员,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企业一样,自己掏一半、单位买一半;既不能从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财政内部调动;工作量对比改革前增长一倍,在惠农政策一项接一项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岗人员,如同普通工人一样,四出找工作再就业或自己创业,其中素质高的约60%有了着落,40%的人员成为不稳定对象。

(2)“六个关键词”概括乡镇财政干部现状。无论是在岗职工还是分流人员,目前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对未来的期待,可以用“失落、颓丧、困惑、感恩、呼吁、呐喊”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3)松滋市动用一切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松滋财政各项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特有的财政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滋模式”荣誉、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新风颂基层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财政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集体荣誉感强、团队管理理念先进。因此,松滋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财政从政策制度、舆论支持、预算安排、人文关怀等各方面倾斜了乡镇财政改革,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

(4)财政所职能定位不清、干部身份不明、事权大于财权的现状导致乡镇财政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事权无限大与经费无保障、责任无限与地位最底层、持续的无偿付出与长久的无望期盼可能导致基层财政运行系统的崩溃。

(5)重新定位乡镇财政所——财政所职能是管理乡镇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所机构属于行政单位性质,财政所人员的身份是公务员。

1、改革前后乡镇财政所职能演变。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主要履行七项职能:

(1)负责乡镇财政的预决算和预算执行管理等工作;

(2)负责农村税收政策的执行和农业四税的征收管理;

(3)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

(4)负责乡镇预算外资金和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

(5)负责维持乡镇政府的运转;

(6)负责对乡镇“七站八所”实行“零户统管”;

(7)负责乡镇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

税费改革后,为确保乡镇正常运转,松滋市实行了乡财县管,把乡镇视同市直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调整了县、乡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不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任务,但乡镇财政支出资金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支出管理型的特征十分突出。二是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七站八所”、财政所和经管站进行了合并,乡镇实行预算管理的单位仅剩乡镇政府和财政所两家,预算管理职能在削弱。通过实行“村帐镇管”以后,在保持资金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的财务核算管理职能得到了增强。三是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所不可替代地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而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税改后的乡镇财政所主要履行17项职能:

(1)乡镇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2)“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与监督;

(3)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以钱养事”资金、财务管理;

(4)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5)惠农补贴资金、社保资金的发放及政策的落实;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

(7)乡镇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8)乡镇国有资产及村级资产、资源管理;

(9)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0)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理”;

(1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纠纷调解;

(12)乡村两级债权、债务监管;

(1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14)农村经济经营统计;

(15)农村综合改革日常工作;

(16)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

(17)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等。

2、机构设置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前,松滋全市21个乡镇、2个开发区,共有21个乡镇财政所、2个财政分局,23个经管站。农村税费改革后,松滋行政区划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46家机构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各所加挂经管站牌子。合并机构从属于乡镇开发区行政合并,最少二合一,最多六合一。

3、人员配置变化。税费改革前,松滋市乡镇财政所、开发区分局、经管站共有624人(其中:男441人,女183人)。改革后,在岗270人,分流241人,离退休84人,临时工29人。按学历划分:研究所学历2人,大学学历48人,大专学历332人,中专学历46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96人。其中,党员414人。

现有在岗人员270人(不含临时工29人),其中:男187人,女83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34人,大专学历203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2人;党员246人。

从年龄结构上划分:30岁以下25人,占总人数的9.3%,31岁—35岁39人,占总人数的14.4%,36岁—40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1岁—45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6岁—50岁30人,占总人数的11.1%,50岁以上40人,占总人数的14.8%。

1、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错位。从中央有关文件来看,乡镇财政所理应为行政编制。中央编办《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编办发[1995]3号)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央核定的各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包括地方税务部门……及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xx]30号)再次明确财政所编制为行政编制(原文:行政编制精减范围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机关的编制,包括基层工商所、税务所、物价所、财政所、人民武装部、国家级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机关的编制及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机关编制。今后,行政机关不得再使用事业编制)。xx年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发文,将基层财政所定位为事业单位,改变了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究其原因,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快刀斩乱麻,“七站八所”撤销或转制,财政所机构性质降格有利于缩小与其他站所命运的差距。而时至今日,财政所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征收的职能,但新征了更多的财政支出管理的职责,不断扩大的事权与其机构性质极不相称;按照“对等性原理”应该及时归位到行政单位序列。

2、乡镇财政所“三管齐下”,职能无法不越位。八宝镇党委书记、镇长张小军在座谈中说,目前财政所的职能依然是管帐管钱管稳定,凡是党委政府要管的财政所必须管,只是管的内容有很大的变化。一是管帐更规范。村账镇管后,20个村居单位、原来“七站八所”“以钱养事”的收支账务都由财政所负责,全镇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一清二楚。二是管钱以惠农资金为主。改革后我市对乡镇实行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只有乡镇机关和财政两家,管钱压力不大,压力主要在筹措经费缺口。惠农资金的管理要占据财政所60%以上的精力,而且支付成本大。三是管稳定。无财政不稳定,“人民内部矛盾80%可用人民币解决”。全镇2900多万元的镇级债务、村级三角债、土地纠纷,日常应付靠财政为政府挡,财政所承担了巨大压力。财政所工作人员目前的状态可以说,工作苦、待遇差、困惑大。针对现状,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完善财政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监管。如农村公路建设,农民自筹部分不到位怎么办?虽然有“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但只管计划、管工程完工、不管自筹资金缺口。财政所不加强管理,将会形成新的历史包袱。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可以参加政府。三是争取明确身份。

新江口镇镇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易法金为财政所呼吁,一定要提高基层财政所地位,明确干部身份,理解财政所在改革后“贴钱贴米搞服务”的实情,对分流人员出台下岗再就业、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

财政所干部也好、职工也好,他们究竟承担多大的工作量?看一看八宝镇财政所的内部分工:

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与之难以适应的是农村环境卫生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村居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近段,笔者深入烽火乡农泉社区,通过实地查看,亲自参与,走访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主要问题。

1、新扔垃圾随处可见。一是生产垃圾乱扔的多。表现在农药袋、农药瓶乱扔在田埂上、沟渠里和堰塘内,残存的汁液污染了水源,造成人畜饮水不卫生;耕整机作业完毕后,将依附的泥巴一片狼藉地脱落在公路上,影响了人们出行。二是生活垃圾乱丢的多。表现在腐乱的菜叶、菜皮和果物乱丢,造成细菌滋生,蚊叮虫咬;废弃的饮料瓶、酒瓶、方便面桶、烟盒、食品袋等乱丢,造成虫蛆乱窜。特别是有的村民在办红白喜事后,将垃圾乱扔在屋场前的道路边,足有数米之高,过往行人无不掩鼻狂奔而过;牛、狗、鸡等动物粪便等没有及时被清扫,臭气熏天。

2、陈旧垃圾处理不善。捡拾的垃圾倒在垃圾池内万事大吉,没有及时收运、焚烧和填埋,任其腐乱变质,任其狂风乱舞,任其狗拖鼠咬。

3、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无论是在建房前,还是在建房中和建房后,村民将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在路边,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阻碍了交通,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原因分析。

1、卫生意识缺乏。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存在“党员、干部忙得汗流浃背、普通村民不为所动”的情况,突出表现为“四多”、“四怕”,“四多”一是嘲讽挖苦的多。有的村民认为“党员、干部扫垃圾发了辛苦费”;有的认为“党员、干部身份不同应该干”;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事做找罪受”;有的认为“党员、干部不干正事、不干实事,把精力浪费在扫垃圾上,不值得”;还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本事只会扫垃圾”等等。二是漠不关心的多。哪怕干部在其眼皮底下,哪怕干部在其房前屋后搞卫生,有的村民视若无物,岿然不动。三是我行我素的多。存在“田土各包各,生活各自过,垃圾都在扔,我不扔谁扔?”的情况,往往干部在前面扫,有的村民随即就在后面扔,令人气愤。四是坐等观望的多。有些村民有公德心,但欠缺主动性。“四怕”一是怕丑。有的'村民认为“扫垃圾低三下四,低人一等,没面子”。二是怕脏。有的村民害怕垃圾的臭气,甚至在夜晚空无一人时,悄悄将屋前路边新修的垃圾池推倒。三是怕亏。有的村民经济利益至上,认为扫垃圾白花力气和时间,只有付出,没有收益。四是怕烦。有的村民感到随意扔垃圾顺手,有的甚至将垃圾倒在相距咫尺之遥的垃圾池旁边,令人无奈。

2、宣传教育不够。一是精神贯彻不够。环境卫生整治的精神只停留在文件上,党员会议上,资料里,记录本里,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家家户户。二是缺少宣传设施。社区广播大多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三是宣传方法简单。社区干部对群众的公益素质信心不足,懒于宣传,纵然宣传,也是寥寥数语,出现了“对面相见似不识,欲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社区公路的硬化使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得到缓解,村民出行环境得到改善,但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加之社区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经济,对卫生设施、保洁器具所需的资金难以投入,导致设施修建数量少,标准低,垃圾清运不及时,处理不当。

4、运行机制缺失。一是人员管理机制缺失。仅仅依靠社区干部和党员搞环境卫生,人单力薄,苦于应付,效果不佳,而对普通村民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二是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运、只收不填埋、只收不焚烧等情况,任垃圾在垃圾池内散发难闻的臭味,污染了公共环境。三是工作激励机制缺失。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对策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典型示范引路。一是党干引路。社区干部和党员要带头搞好家庭卫生,对重要路段的公共卫生,要实行社区干部和党员义务管护;二是先进示范。组织“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的评选,把清洁卫生作为评选的刚性指标,发挥示范户的样板作用;三是义务带动。把每周星期五定为“义务劳动日”,由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门面经营户等义务清扫,逐步带动群众自觉参与,从而建立和壮大义务清扫的志愿队伍。

2、宣传教育发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村民是主体。空间上,社区干部要到组到户深入宣传;时间上,要天天讲,时时讲,做到家喻户晓;方法上,要实行点面结合、奖惩结合、疏管结合;形式上,要利用社区村务公开栏、广播等设施,发放宣传单、乡政府派出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宣传,形成立体宣传攻势,消除死角死面,让群众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手里拿着的都是环境卫生整治的有关知识,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倡导文明新风,营造“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人人有份”的良好氛围。

3、拓展资金渠道。建立财政补一点、职能部门扶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修建环卫设施,购置保洁器具,提供工作经费等。

4、强化激励举措。按照地域和责任,社区村委会要与组签订公路、渠道、堰塘等公益设施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耕整机主签订道路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门面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责任书,并组织开展清洁卫生责任评比,评选“样板路”、“样板渠”、“样板塘”;对耕整机主,要跟踪监督,一旦出现道路不卫生的情况,要及查及罚;对门面经营户,要收取卫生责任费,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对普通农户,要评选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三个档次,要将评选结果公诸于众,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对最清洁户、清洁户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清洁户,要在社区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弄清原因,由社区干部和党员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5、建立清运机制。一是户聚。各家各户在门前要设置简易垃圾桶、垃圾箱或垃圾篓,将每天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桶内、箱内或篓内;二是社区收。由党员按居住区域划分责任地段,规定时间收集垃圾,集中放在垃圾池;三是乡运。乡政府要购置垃圾运输车,确定垃圾填埋场,向各社区预提运费和垃圾填埋费,统一运送。

6、规范制度约束。县级,要制定《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乡级,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各农村社区,要制定《社区村规民约》、《社区卫生公约》,形成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7、实行安全饮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库、堰塘要禁投,净化水面,确保水源清洁,实现乡自来水户户通,全覆盖,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

8、层层责任考核。县、乡两级政府要定期召开会议,经常研究,分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采取明查暗访、互查互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推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乡镇财政调查报告

“皇粮国税”不收了,从事税收工作的乡镇财税干部现在干什么?今后怎么干?思想动态如何?带着这一串问题,我们与乡镇党政领导、财政所长、财税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调研。

*县25个乡镇财税所现共有在编人员179人。其中:男,150人,女,29人;在岗160人,离岗6人,借调13人(县财政局9人、农税局4人);35岁以下18人,36—45岁115人,46—54岁46人;55岁以上6人;研究生1人,大学7人,大专32人,中专95人,高中26人,初中5人;正式干部11人,合同制干部139人,工人身份29人;每个乡镇平均6.3人,最多的15人,最少的3人。

调查显示,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干部并没有完全沉湎于自身何去何从的困惑之中,而是按照县财政会议精神,服从大局,顺应变革,不等不靠,开拓创新,在职能转变上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移重心,抓好乡镇财政管理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如勉阳镇针对辖区各单位经济活动频繁、资金流转量较大且管理不够规范的实际,把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为村级组织搞好财务代理服务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一是在认真审计的基础上,采取一个单位一本帐、帐户建立到组的办法、共设立116个帐户,将镇机关8个行政事业单位、15个村、93个组全部纳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二是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出租类资产进行核对登记,在“三不变”的原则下,收支两条线,规范运作。三是在镇核算中心分设机关单位核算组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组,2人负责机关单位核算,4人专职为村组服务。同时严格考勤,全天候工作,窗口式服务,保证随到随办事。

2、转换角色,从向农民“收钱”转向给农民“发钱”。

据统计,今年以来,25个乡镇财税所共向全县100576户农民发放政府性补贴资金2569.5万元。其中农业税灾歉减免款110万元,退耕还林管护费、粮食折抵现金2290.2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56.3万元,地膜玉米等其他补助资金13万元。为了把增加农民收入的政府性补贴资金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各财税所在逐户落实、逐项核对的基础上,改过去多头发放、村、组发放为财税所统一发放,同时采用一户一折、资金封闭运行的“直通车”办法,将资金直接打入农户存折。增加了工作量,却防止了资金的“跑、冒、滴、漏”,深受农民欢迎。

3、创新思路,全力清收陈年老帐。

“收帐也是创收”。座谈中,定军山镇财税所长这样认为。他们将所里的10名财政干部分成5个组,责任到人,任务到组,闻风追击,蹲点守候,共清收回财政扶持资金16笔,58.46万元,合作基金会再贷款65万元,农业税尾欠9000多元。苦了自己,却有效化解了乡村债务,缓解了镇上的财政压力。

4、发挥财政监管职能,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财政扶持“三农”的项目和资金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这些为农民造福的项目和资金能更好地发挥效益,是乡镇财税干部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工作中,他们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不辞劳苦,边学边干,对扶贫移民、天然林保护、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等各项涉农资金,从立项、申请、拨付、使用到结算都直接参与、全程服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5、主动配合、积极培植新财源。

如武候镇财税所针对辖区内地广林稀山地多的实际,与林业部门配合,以退耕还林、发展林、果和山地养殖为财源建设重点。老道寺财税所利用地域优势,主动配合党委政府跑项目、跑资金,确立了专业养殖、优质粮种植、新农村建设等六个重点项目。小河庙乡以茶叶、烟叶为主攻方向,张家河乡则把天麻、香菇、木耳的再发展确立为财源增长点。为加强这方面工作,同沟寺镇还大胆探索,在双方自愿、工作不减、待遇不变、身份保留的前提下,安排两名财税干部分别到官沟村和柳坝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6、立足长远,做好农业税免征的善后工作。一是在清理登记农业税尾欠的同时,理清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农户之间的经济手续,消除隐患;二是对清理登记的212.72万农业税尾欠税改前挂帐处理、税改后进入司法程序依法清收;三是从长远着眼、小处着手,整理归档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收的有关资料,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税收体制典定基础。

调查显示,乡镇财税干部除干好以上工作,还要负责包村,配合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等中心工作。座谈中,大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与其他部门不同,财税干部必须在完成包村等其他任务后加班处理本职业务,即使农业税不收了,他们仍是乡镇机关最忙的人。财税干部的普遍感受是:有税收时,我们上半年“双过半”,下半年抓清欠,一年工作两月干,只要任务完成,其他就“一俊遮百丑”。农业税不收了,事情反而更多,过去可干可不干的弹性工作现在都成了钢性任务,而且考核更细、要求更严、压力更大,我们也由过去全年集中忙两月变成现在的天天忙。

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

1、人员思想波动大。自身何去何从的后顾之忧是当前乡镇农税干部心中的最大困惑。面对变革,虽然大部分人能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甚至担心把他们象清退临时工那样处理掉。

2、工作职能不统一。转变职能,服务“三农”,是乡镇农税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实践中,各个乡镇都结合自身实际自找事做,自定职责,各自为战,自成一体,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职能定位。

3、村级财务代理服务不规范。工作主体上,有的以财税所为主开展代理服务,如勉阳镇;有的以农经站为主,财税所抽人参与,如武候等乡镇;有的则直接由农经站负责,其他站、办抽人协助,财税所概不过问。如老道寺、定军山等乡镇。服务范围上,目前开展代理服务的村仅有一半,而且是有经济收入的纳入服务对象,没有经济收入的排除在外,即使纳入也是管村不管组,有的甚至两本帐运行。如老道寺镇的17个村只纳入了10个村,其中老道寺村只移交了37万资金,157万资金没有移交。工作管理上,一是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二是没有规范统一的工作要求;三是岗位不固定,职责不明确,责任落的不实。这种说管不管的现状,让财税所处于两难,管吧,与上级要求不符,不管吧,又担心村上出事。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结合乡镇财税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广泛深入的政治学习和形势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中央一号文件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服务意识;二是结合工作实际,集思广益,大胆探索,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让乡镇财税干部感到农业税不收了不是没事干,反而比以前更忙;三是结合业务实际加强农村财务、公共财政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造就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农村财税队伍。

2、定位工作职责,促进平衡发展。

对乡镇财税所的职能转变既要有创新,还要有引导,既要百花齐放,还应规范定位。因此,尽快解决由于认识不同、经济条件差异、地域差别导致的工作内容上的互不相同。

3、未雨缪谋、探索人员分流途径。

按目前现状,各乡镇财税人员并不显多,有的还不够用。但下一步乡镇合并,人员集中后,势必面临富余人员分流问题。对此,一是对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清理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研究制订优惠政策,划定年龄界限,让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员提前离岗。三是借鉴同沟寺镇财税所的做法,安排人员到村上任职。

4、改革现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主体。

座谈中,各方面人士都觉得乡镇财税干部对村上情况比较了解,跟村干部关系融洽,业务熟练,目前又具备人力,应结合实际,借鉴勉阳镇的做法,改现行以农经站为主、其他部门配合为以财税所为主、农经站配合的管理模式,同时出台实施细则,制定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切实加强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工作。

乡镇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安宁市温泉镇卫生院。

调查对象:相关负责人。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人:***。

本学期《医学伦理学》期末考试改革,期末成绩50%为暑期实践,实践内容为就近调查当地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并攥写报告及。

心得体会。

因假期在安宁市,故就近在温泉镇卫生院实地调查,调查后发现当地医疗服务情况较好,新农合落实情况较好,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温泉镇卫生院共医务人员16人,其中医生3人,护士6人,公共卫生服务3人,检验1人,功能(b超)1人,药房2人,共设床位20个,不设外科。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温泉镇的5个村(羊角村,珍珠村等),服务人数12000人,主要对象为农村人口,约4000人,也为新农合的主要服务对象。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我在安宁坐上去温泉的12路,外面的雨淅淅沥沥,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终于到站了,我径直走向那个山坡,因为前一天我已近来踩过点,知道了它的具体位置,这个卫生院并没有大门,进去后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块门牌。

进去后我向正在忙碌的医务人员说明来意后,他迅速将我指引至领导的办公室,经询问后院长周仰瑜并不在,带而由另外一位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我介绍,这位负责人姓刘,很年轻很热情,对他说明我的来意后他向我款款道来。经过仔细了解后,我对该卫生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该卫生院距安宁市区与昆明市较近,所以主要服务人群为当地的农村群众或贫困户,且多为小病,如感冒、咳嗽等,或是慢性病,较危重疾病基本在安宁市人民医院或昆明就医,所以大都为门诊病人,住院病人较少,去年门诊病人4000人左右,住院病人500人,新农合开展情况较好,在本地就医报销比例可达80%以上,如去上级医院则报销比例逐步减少,但对重大疾病可申请救助。加之对基本药物的政策,百姓看病更加的实惠,从原来的几百元到现在的几十元,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群众对卫生院的服务基本满意,但在看病时希望医生的服务态度更加好,看病价格更加廉价实惠,期望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加高明,希望环境条件更加好,希望更多医生能来到基层来服务群众。

卫生院目前正在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加强妇幼保健,儿童体检,防疫等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指派任务。一年替大量新生儿、儿童等注射疫苗,体检等,培训大量乡村医生,加强孕妇的体检、产前教育、接生等工作。

目前卫生院设备较齐全,有全自动的检验设备、b超机、心电图等,缺少的主要是各方面的医疗人才,如外科医生等,还有期望更多的医疗经费来实施更多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服务。

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作为己任,改善医疗现状从自身做起,身先士卒,做好带头作用。作为未来医生的我们也应该从现在做起,积极努力学习,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将来为更多的百姓服务,在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投身到基层中去,体现自身价值,更好更大限度的服务百姓。

与此同时,政府等相关卫生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部门的支持,多给予一些技术设备上的指导,使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进一步去学习,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改变服务理念,引进更多的医疗人才,替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更多贡献。

乡镇调查报告

里雍镇地处柳江县城东部,与鹿寨、象州县相邻。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共分为立冲、广实、红花、长沙、里雍、基田、龙团、龙江、富龙、红赖10个村委会,105个自然屯,有壮、汉、仫佬、侗、瑶、水等民族。农民人均年收入约2500元,在柳江县属于比较贫困的乡镇。

里雍镇现有初级中学两所,初中生共1003人,全镇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学生1219人。

1、生源分布及班额:我镇共有1219名小学生,其中女生589人。一年级185人,二年级172人,三年级196人,四年级223人,五年级224人,六年级219人。所有学生分别在一所中心校及11所村级完孝1所有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点,共有77个教学班,全镇平均班额为15.8人。

现在11所村级小学里,仅有龙江、立冲、基田、红赖四所小学学生人数超过100人,近三年级内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学校有西河、红花、长沙,龙团、河表,据统计,三年级后学生人数超过100人的仅有龙江、红赖两所村级小学。目前学生最少的红花小学六个年级一共仅有33人。但是,也需要配备8个教师。学生生源收缩较突出的是龙江、红赖、广实、龙团等,每年减少的人数在50人左右。

2、师资力量及教师编比: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及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岗教师共126人,除去中心校行政机构的6名非教学人员、借调到其他学校的、长病在家不上课的等,还有122人。这122人共承担全镇77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教师的班比不到1.6人。有的学校还开设有学前班,教学任务更重。有的学校为了办好学前教育,为九义教育打好基础,但是苦于没有教师上课,只好不开设学前班。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难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3、学校硬件设施:由于学生数减少,班数减少,各校的教室基本够用。教师有办公室,各校还专门设立有一间远程教育资源室,但是,各校的功能室,如体育室、仪器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则配备不全,原因是校舍有限,相关的设备也有限,学校无力购买,上级下拔的也非常有限。另外,学校的运动场地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受限于校园的面积,有的学校面积比较大,但是缺少资金进行建设,校内需要配备的体育设施等方面都还没有配齐,制约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另外,学校的教师宿舍也非常有限。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师宿舍如河表小学、西河小学。现在不少的教师都不是本地的,有的家是外乡镇的,也有的是外村委的`,而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让教师们住宿,即使有住宿条件也是在边远地区,离集市很远,生活很不方便,教师的工作难以安心。

4、教育经费方面:现在我镇教育经费唯一的来源是上级下拔的杂费,每年每生240元,这些经费下拔的金额的多少是按学生数的多少而定,我镇学校规模小,所得的经费就相当少,加上学校分散,资金也就分散,资金分散后钱就不见钱了。钱少了,也就难以办成大事。现在全镇共有七所学校人数不足100人,如果按100人计算,每年的经费也只有24000元。按照普通学校的开支,请人守校、报刊、差旅三项开支已占一半,余下的钱用来应付日常的开支,已是相当紧张。而有长沙、西河、红花三所小学人数只在50人左右,所得到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受到教育经费的制约,很多学校本身该做的、想做的事都无法完成,学校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5、校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在里雍镇各小学中,存在着许多的差距。在硬件方面,红花、立冲、广实、西河、基田五所村校至今没有教学楼,教室都还是瓦房,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加上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在教学质量上,中心校与各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每次期末检测,一分三率都与中心校有较大的差距。

在教学设备方面,村校与中心校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心校按照“普九”要求,配备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体育室、仪器室等,而各村校是没有这些设施的,即使有一个室,如图书室,其中的藏书量也相当有限。

6、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学校分散,地域较广,中心校对各校的管理也难以均衡,各校间的管理质量也很不一致。现在里雍镇各小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承担着近20节课时的教学任务,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因此很有可能疏于对学校的管理,同时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思考也不足,因此,学校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教学、财经、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管理也很不完善,有的学校一学期也未能对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学校对各班、各科教学的具体情况没能做到深入了解。另外,由于教师少,每到上课时各个教师都有教学任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互相听课,教学氛围不浓,课改意识不强,教学质量低下。里雍镇在最近十年的时间里,全镇村级小学的平均分一直排在全县各乡镇的下游。教学质量的低下,让里雍镇的人民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

1、逐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全镇小学实行寄宿制集中办学是大势所趋,然而,现在我镇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但是,充分利用中心校及两所中学现有的资源,便可以逐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里雍镇如果在xx年不实行部分学校的寄宿制,许多村小将陷入没有教师上课的尴尬境地。因为目前有六个年级的一所村校的配备也只有8—9名教师,而到xx年将有25位教师达到提前退休年龄,相当于失去了三所村校的教师,如果平均分配各校教师,各校将只能有6—7个教师来上6个班,教师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虽然大规模地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但我们可以将部分学校的部分年级的学生撤并到中心校进行寄宿制教学。如付龙、龙团两所学校最偏远,生活相当不便,难以调入教师,便可以将五、六年级撤到中心校;另外,西河、红花、基田、长沙、红赖小学古路教学点等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将五、六年级撤并到寄宿制学校。以上学校五年级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19人,共82人,可以开设两个教学班;六年级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24人,共87人,也可以开设两个教学班。以上共撤掉10个规模较小的教学班,集中以后,部分插入中心校现有的班级,实际上只增加了两个班额较大的教学班。以上学校撤掉了2个班,每所学校可以抽调1名教师共约6人协助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及学生生活的管理,其中部分管理生活的老师可以利用至今未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政府分流人员来担任。

2、同时整合部分村校资源,改造村级薄弱学校。

有的村校学生较多,可以暂时不撤并,如红赖小学、龙江小学;有的两所学校却同属一个村委,这些学校要进行整合。如我镇的西河小学、基田小学,立冲小学、河表小学也可以撤并部分高年级,让学生继续走读。如果有少部分学生走读不方便的,可以通过家长申请,转入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资源整合以后,学校建设的投入将倾向于今后规模较大的学校,如中心校和红赖小学、龙江小学、立冲小学共四所学校。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进行布局调整整合后,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则可以作为专职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搞好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一线任课教师要从全镇教师中择优录用,对于这些一线教师在教学业绩上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而负责生活的教师则要明确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集中办学后,教师更集中,更利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形成更浓厚的教学氛围,可以形成各科的备课组,教师间有了更多同年级同学科的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4、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建设。

由于办学更集中,管理的人员得到落实,分管的职责更明确,管理工作也会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保留下来的部分村校,可以在管理上寻求统一的模式,由中心校直接监控。管理的办法、措施可以由中心校集中各校领导统一拟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加要求。中心校直接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则要有另一套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优化。总之,对学校的管理要形成制度,学校少了,要增加检查和帮扶的力度,使学校的管理过程更为有序,更有效益。

5、统一财经管理,对重点学校进行重点投入。

集中办学后,财经得以集中,这就能够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对重点学校,要加大投入,所有的投入要结合学校发展的愿景,有意向地进行投资。在硬件上、在软件方面、在教学设施、设备、在信息化设备等方面要加大投入,让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好,更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进行寄宿制学校管理,主要问题是家长、学生对寄宿学习的了解还不够,家长担心学生年龄小生活无法自理,担心学生往返的交通安全等。在硬件方面则是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还没有办法解决。

对于家长的担忧,我们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打消家长的顾虑。可以通过考评考核,将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择优放到教学第一线,而部分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师则作为学生的生活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育,提高学习、服务的质量,让学生学得更好,食宿更为便利,让家长放心。在放月假时,教师将学生送到车站、码头,或要求各村屯的学生家长轮值日派代表来接学生回家,保证学生的安全。为便于处理学生日常的小病痛,我们还可以设立校医,让学生随时能看上病,吃上药,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使学生在校住得更安心,我们可以在每天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看电视、体育、文艺等方面,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

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钱,同时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学校建设成为与城镇学校没有差别或差别较小的学校。

经充分的调研,我镇在近年内逐步推进实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可行的,通过集中办学、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完全可能的,办好让里雍镇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柳江县里雍中心小学卓礼海。

乡镇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乡镇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大部分农村乡镇告别了自然经济状态,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集贸市场已成为商品流通和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重要场所,成为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集贸市场总量及市场交易额迅速扩大。十五期间,尽管全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农村集贸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商品交易额持续扩张,由此带来农村流通规模和农村有形市场平均规模的扩大。据调查,十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建集贸市场达32个,比九五期间增加近1倍,使全市集贸市场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47个发展到现在的146个,增长3.1倍,其中农村集贸市场达88个,乡镇集贸市场平均占有量达1.1个,高于全省0.9个的平均水平。2008年,全市集贸市场总交易额达19.5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1%,截止2008年底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集贸市场有9个,成交额比2000年增长350%,其余集贸市场成交额平均比2000年增长了290%。

二是集贸市场投资主体多样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建市场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投资建市场的积极性,掀起了集贸市场建设热潮,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市除原工商体制改革移交的47个集贸市场由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外,社会投资或其他经济组织投资成为市场建设的主体。

三是集贸市场建设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商务部分别于2005年4月4日和4月30日下发了《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1号)和《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0号),2006年2月又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实施“双百市场”的通知》(商建发[2006]42号)等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技术规范。这些文件和规范的贯彻落实,对农产品市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集贸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问题及原因。

一是集贸市场布局失衡与市场设施不足并存。据调查,全市城乡现有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126处,其中城区(包括县市城区)存在马路市场58处,娄底城区存在18处,农村乡镇马路市场88处,城区沿街叫卖,占道为市处处可见,农村乡镇占道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新化县部分乡镇由于缺乏固定的集贸经营场所,至今仍沿袭千年来逢七或逢十赶场的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市场主体规模普遍偏小。从全市146个农产品市场来看,年交易额1亿元的集贸市场不到10个,过5亿元以上的只有湘中果蔬批发大市场1家.大量的农村市场主体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且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三是集贸市场建设规划落实难。从娄底城区的情况看,我市2005年编制的《娄底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对娄底城区集贸市场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提出集贸市场服务面积为1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在秀石街以南片区新建2处农贸市场,在火车东站片区新建3处农贸市场,在涟钢生活区新建1处农贸市场,在城南新区新建5处农贸市场,虽然该《规划》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已有三年多了,但上述规划却很难得到落实,各县市区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合理的规划指导。出现了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现象,有的地方有市无场,有的地方有场无市。二是部门配合不到位。导致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失控。三是积极性不高。农贸市场属准公益性事业,投资回报率低,管理难度大,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手段乏力。

三、发展对策。

(一)加快集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升级步伐。集贸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与措施。我市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二)加强城乡集贸市场规划管理。商务部门要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出城乡集贸市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对娄底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对城区已规划的农贸市场应严格按规划留足建设用地,对随意改变集贸市场建设用地性质的部门、单位或投资者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并责令其恢复用地性质,以确保规划的顺利落实。

(三)加大政府对集贸市场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政府使用财政、信贷杠杆对集贸市场建设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设立集贸市场建设引导资金,把集贸市场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支持力度应逐步增加,也可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集贸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农贸市场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四)优化集贸市场建设政策环境。集贸市场建设投入多,收益少,管理难度大,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与扶植。一是对集贸市场建设用地按城市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同等对待。二是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集贸市场建设前期报批报建等相关费用实行减免或减半征收。三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个人投资兴建农贸市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集贸市场投资者享受外商投资的一切优惠.

乡镇调查报告

自奉行国家公务员轨制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正视下,历经10余年的培植和成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顺应形势成长需要的布满朝气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尾,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率领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袂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年夜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春秋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奉行公务员轨制初期对比,公务员队伍在数目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竭优化,素质和能力长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培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培植取得了必然成就,但跟着经济社会的成长,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惟不美观念、行为体例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的要求还有必然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成长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年夜市,跟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市急需一多量把握现代经济打点、企业经营打点、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令律例常识的复合型行政打点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成长。而今朝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斗劲单一,懂经济、会打点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年夜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年夜部门是加入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本不够扎实,进修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打点常识把握不够充实,因而,不能有用地开展工作,指导下层,切实为农处事。

(二)下层公务员措置突发事务、应对复杂场所排场的能力偏低。因为更始开放和各类更始益处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务不竭呈现,面临复杂场所排场,不少下层公务员不去熟悉、不懂剖析、不会措置,片面地、孤登时看待和措置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年夜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务时有发生。

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惟的影响,不尊敬法令律例,工作中滥用权益,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纲纪、随心所欲,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率领的号召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益处和法令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培植亟待增强。一是思惟不够前进前辈,不美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况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闲、不图立异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情形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的“瓶颈”。二是处事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元受益处驱动,过度强调部门和单元的权力,却轻忽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打点轻处事,或只打点不处事,严重存在着处事缺位、打点错位和功令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成长的质量和历程。

三、

增强下层公务员队伍培植的几点思虑。

众所周知,下层公务员与人平易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慎密亲密,年夜都担负着团结群众、处事群众、培植农村、不变农村的重任,是指导群众积极成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培植的口角不仅影响平易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水平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成长的历程。为此,笔者认为,增强下层公务员队伍培植,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阐扬五员浸染。

(一)提高公共处事能力,当好为平易近排忧的处事员。

皇粮国税的打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处事型的改变。小政府,年夜处事已不仅仅是一句浮泛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代坚持与时俱进、以酬报本,为促进社会协调成长所迈出的坚实轨范。当然,政府的处事离不开泛博下层公务员的当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下层公务员的公共处事能力便成了一项主要而紧迫的使命。提高下层公务员的公共处事能力,首先要彻底取销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惟,树立一心为平易近的公仆意识。从思惟上、激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不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平易近的处事员。其次,要真心静心下层工作,长于解决群众的现实坚苦。下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规模却搜罗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平易近政、司法、公安、打算生育等多个方面。面临复杂的工作,下层公务员必需当真战胜处事缺位、空位,打点错位、越位的短处,切实从群众的根柢益处出发,在为群众解决现实坚苦,供给更多、更好的处事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精采形象和高效处事不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全力营造协调、融洽的人文环境。

乡镇调查报告

一是挖税、买税。乡镇税源一般较少,征收难度大,为了保证任务的全面完成,不得不依托税务部门到外乡外县去挖税。而一般情况下挖税成本较高。首先税务部门要给外地纳税户一定的好处,其次乡镇政府要给税务部门一定的分成,到最后,乡镇政府得到实际税款最多剩六成,而在财政总收入中都必须按税票面额核算体现为十成收入,无疑有40%左右的泡沫。买税也类似于此,国税、地税部门稽查收入既可入库到甲乡也可入库到乙乡。这对于财政收入完成难度较大的乡镇诱惑力是极大的,税务部门当然要以“分成”定投向了。挖税、买税扰乱了税收秩序,提高了税收成本,增加了财政收入“泡沫”,这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寅吃卯粮。为了确保当年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有的财税部门违反规定收“过头税”,想方设法预收一部分单位的税款。当年财政收入是完成了,但是,对下年度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虚增了当年的财政收入。

三是贷款入库。过去几年贷款入库在有些乡镇比较突出,其危害性很大,因为贷款入库不仅不增加可用财力,而且为支付贷款利息会造成财力减少。

四是财政“空转”。有些乡镇由于经济发展上不去,税源少,很难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为了硬性完成任务,受奖不受罚,便出现了财政“空转”现象。

2、财政包揽过多。

乡镇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包揽过广,重点建设的支出是乡镇负债的重要原因。“普九”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条件的改善等等,超前建设、超前消费,极大地增加了乡镇财政的困难。

3、预算外资金没有真正纳入财政统筹。

目前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但有很多应纳入预算内收入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外。近年来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清理整顿和统筹管理的力度,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真正增强地方财政的实力。

4、财政支出管理缺乏严格监督。

加强财政监督,是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途径。乡镇没有按照预算法和财经纪律制度办事,开支随意性大,一是招待费、会议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弹性较大的经费开支规模过大,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二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没有做好财政专户管理工作,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管理之外。

1、转变观念,培育主体财源,夯实财政实力。

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是解决财力紧张的根本举措。乡镇财政在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方面必须抓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夯实农业,壮大工业,培育主体财源。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把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壮大支柱产业,形成主体财源。二是搞活三产。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繁荣市场,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三是在培植财源方面要找准方向,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扩大服务领域,从改善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好财源培植工作;要把财源培植工作的最终点放在增加可用财力上,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面出发,积极培植财源,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

一是加强税收执法力度,理顺税收秩序,坚决杜绝财税工作中的挖税、买税、财政“空转”等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规范的现象。二是优化税收环境。在税收管理中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暴力抗税行为,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3、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乡镇财政综合财力。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其配套管理办法,促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加强票据源头控制,以票据的“发、审、验、核、查、销”为管理手段,以票管费,加强财政监管,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罚缴分离”、“票款分离”、“银行代收”的管理体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取消各单位过渡性银行帐户;加强财政统筹力度,增强财政综合财力。

4、加强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秩序。

一是要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互相约束、互为协调配合的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监督。三是建立健全财税社会监督体系,财政部门要与人大、纪检、审计相配合,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形成强有力的财政监督体系。

5、严格管理,增收节支减债务。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管、用行为。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三是民主理财,以节支促增收,严格控制招待费、租车费、电话费、会议费等弹性较大的支出。四是乡镇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建立一支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乡镇调查报告

刘夫强郑二艳。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日日。

为了促进亳州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也为了了解县镇正职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亳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了这次深入到基层的调研活动。按照亳州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民意调查方案,2010年11月28日至2010年12月7日,我们调查小组三人深入到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完成了对义门镇21个行政村,735名群众的走访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调查小组组长张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获得调查小组成员的一致通过,方案在严格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兼顾了工作效率。我们调查小组各成员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走访时,坚持三人同行,镇村干部不陪同,步行入户,认真履行职责,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整理了走访群众得来的材料,筛选重要信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对此次调研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对义门镇的基本评价。

(一)基本情况。

义门镇,安徽省6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示范镇之一,位于涡阳县西北部,西邻谯城区城父镇,s307省道、涡河横穿该镇。该镇辖1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9万人,其中回民1.68万人,国土面积8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辖区内有工业聚集区和商业贸易区,其中桥南为4.6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桥北为2.3平方公里的商业区。同时该镇还具有资源优势,其一是久负盛名的苔干之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其二因其毗邻药都亳州,也是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其三义门羊肉汤也是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对义门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招商引资。

近几年,该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了大型项目的建设,使桥南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内现有“两个”省级龙头企业,“六个”市级龙头企业和“十六”个规模企业,被确定为涡阳县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得到市县两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其中,源和堂药业,恒发食品有限公司,霖福木业,苔干公司和福顺绿色食品厂等几家大企业,今年都扩大了规模,年产值均有大幅提高,2010年义门镇工业园区的总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

(三)新农村建设。

义门镇的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市县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全镇今年完成“村村通”工程36.8公里的修路指标,实现大多数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的目标。年内兴建5处村级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材4处,新村室建设4处,并在民族村,刘营村,周营村,武举村,刘老村等5个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别建立了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同时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发展养殖业,新增1000多家养殖户,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有力增进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结构也在进一步调整中。

(四)城镇建设及文明创建。

在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新农村示范镇的建设要求,完成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一是对老街滨河路进行改造;二是对集镇道路进行硬化,新修了新华路,三桥路及下水道;三是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购买花卉提高绿化率;四是在桥南开发区规划了占地200亩的新区,并配备了自来水厂。

在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成立集镇市容环境监察队,划分责任;二是资金投入,新增两辆垃圾车,200个垃圾桶,新建2处垃圾清理场。鉴于此,义门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二存在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

1.新农合费用征收难度大,镇、村干部收取新农合任务较重,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农民参加新农合是自愿的,但就部分镇、村干部介绍,农民参加新农合必须要达到90%以上。鉴于此,县一级政府为了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合,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参合人数以达到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如果所包片参合率达不到标准,镇,村干部就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这一举措加重了镇村干部的心理负担,降低了他们开展新农合工作的积极性。

2.政府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使部分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联系较少,不了解“新农合”政策和缴纳新农合费用的时间;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钱给别人用;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还有部分群众对参加新农合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一旦生病住院,花销的费用难以报销的,岂不是缴了冤枉钱。

(二)城镇环境卫生问题。

境卫生状况。

2.街道内商家,小商贩占道经营情况较多,尤其在道路交叉处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了义门镇的道路交通,而且也影响了义门镇的整体环境。

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异地报销难度大。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在谈话过程中,每个行政村都有涉及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报销门槛高,医疗部门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够配合的意见,部分群众深受其苦,强烈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解决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的问题。

2.医务人员素质低,为了利益不惜牺牲病人的权益。部分群众反映,到医院看病,医生多开检查项目,给病人多开药,花费很多冤枉钱,往往病还治不好,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小病大治,是经常发生的。究其原因,医生解释说“能报销”。

3.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由于长期出门在外,没有及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了大病就无处报销,致使部分家庭仍然因病致贫,就其原因,不了解新农合的政策。群众建议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力度。

(二)村级卫生室建设有待改进。

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新农合的报销补贴。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50﹪以上的群众都极力反映这一情况,要求政府尽快兴建村卫生室,解决看病报销的问题。

(三)部分村路面有待改善。

在走访据集镇较远的几个行政村,群众一致反映,希望镇政府加快“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尽快解决有村无路的困境,以方便村子经济发展,部分村民还反映必要时可以采取群众自筹资金的形式,加快道路建设。

(四)农业科技信息普及面亟待拓宽。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在农业科技信息及科技知识方面,接触的较少,建议政府多搞农民科技培训,多举办科技讲座,让科技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指导群众搞农业种植,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程度。

(五)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义门镇是苔干之乡,每逢苔干收获之后,在加工过程中,全镇的环境卫生就显得每况愈下,群众建议要在苔干种植聚集区,加大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让全镇保持苔乡卫生整洁的面貌。

(六)村室建设步伐要加快。

门尽快解决村室问题,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四对此次调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人员配备方面要合理。

调查小组人员数量可以按照调查组人员数量与乡镇的行政村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避免出现调查小组人员数量相等,但所调查乡镇的行政村数量悬殊过大的现象。

(二)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开展如此规模的调研活动,任务重,时间短,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保证更高质量的调查效果。

此次调研活动,我调查小组三人,组长张诚,成员刘夫强,郑二艳,承诺如下:严格遵守了活动纪律,认真履行了职责,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市委组织部委托的2010年民意调查活动!

乡镇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亳州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也为了了解县镇正职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亳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了这次深入到基层的调研活动。按照亳州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民意调查方案,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7日,我们调查小组三人深入到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完成了对义门镇21个行政村,735名群众的走访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调查小组组长张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获得调查小组成员的一致通过,方案在严格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兼顾了工作效率。我们调查小组各成员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走访时,坚持三人同行,镇村干部不陪同,步行入户,认真履行职责,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整理了走访群众得来的材料,筛选重要信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对此次调研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合作医疗。

村卫生室民意调查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义门镇的基本评价。

基本情况。

义门镇,安徽省6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示范镇之一,位于涡阳县西北部,西邻谯城区城父镇,s307省道、涡河横穿该镇。该镇辖1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9万人,其中回民万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辖区内有工业聚集区和商业贸易区,其中桥南为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桥北为平方公里的商业区。同时该镇还具有资源优势,其一是久负盛名的苔干之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其二因其毗邻药都亳州,也是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其三义门羊肉汤也是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对义门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招商引资。

近几年,该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了大型项目的建设,使桥南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内现有“两个”省级龙头企业,“六个”市级龙头企业和“十六”个规模企业,被确定为涡阳县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得到市县两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其中,源和堂药业,恒发食品有限公司,霖福木业,苔干公司和福顺绿色食品厂等几家大企业,今年都扩大了规模,年产值均有大幅提高,20xx年义门镇工业园区的总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

新农村建设。

多数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的目标。年内兴建5处村级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材4处,新村室建设4处,并在民族村,刘营村,周营村,武举村,刘老村等5个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别建立了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同时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发展养殖业,新增1000多家养殖户,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有力增进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结构也在进一步调整中。

城镇建设及文明创建。

在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新农村示范镇的建设要求,完成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一是对老街滨河路进行改造;二是对集镇道路进行硬化,新修了新华路,三桥路及下水道;三是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购买花卉提高绿化率;四是在桥南开发区规划了占地200亩的新区,并配备了自来水厂。

在文明创建方面,一是成立集镇市容环境监察队,划分责任;二是资金投入,新增两辆垃圾车,200个垃圾桶,新建2处垃圾清理场。鉴于此,义门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

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合,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参合人数以达到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如果所包片参合率达不到标准,镇,村干部就要想办法自己解决,这一举措加重了镇村干部的心理负担,降低了他们开展新农合工作的积极性。

2.政府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使部分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联系较少,不了解“新农合”政策和缴纳新农合费用的时间;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钱给别人用;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还有部分群众对参加新农合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一旦生病住院,花销的费用难以报销的,岂不是缴了冤枉钱。

城镇环境卫生问题。

境卫生状况。

2.街道内商家,小商贩占道经营情况较多,尤其在道路交叉处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了义门镇的道路交通,而且也影响了义门镇的整体环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异地报销难度大。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在谈话过程中,每个行政村都有涉及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报销门槛高,医疗部门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够配合的意见,部分群众深受其苦,强烈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解决新农合异地报销难度大的问题。

2.医务人员素质低,为了利益不惜牺牲病人的权益。部分群众反映,到医院看病,医生多开检查项目,给病人多开药,花费很多冤枉钱,往往病还治不好,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小病大治,是经常发生的。究其原因,医生解释说“能报销”。

3.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由于长期出门在外,没有及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了大病就无处报销,致使部分家庭仍然因病致贫,就其原因,不了解新农合的政策。群众建议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力度。

村级卫生室建设有待改进。

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新农合的报销补贴。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义门镇21个行政村,50﹪以上的群众都极力反映这一情况,要求政府尽快兴建村卫生室,解决看病报销的问题。

部分村路面有待改善。

在走访据集镇较远的几个行政村,群众一致反映,希望。

镇政府加快“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尽快解决有村无路的困境,以方便村子经济发展,部分村民还反映必要时可以采取群众自筹资金的形式,加快道路建设。

农业科技信息普及面亟待拓宽。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在农业科技信息及科技知识方面,接触的较少,建议政府多搞农民科技培训,多举办科技讲座,让科技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指导群众搞农业种植,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程度。

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义门镇是苔干之乡,每逢苔干收获之后,在加工过程中,全镇的环境卫生就显得每况愈下,群众建议要在苔干种植聚集区,加大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让全镇保持苔乡卫生整洁的面貌。

村室建设步伐要加快。

门尽快解决村室问题,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人员配备方面要合理。

调查小组人员数量可以按照调查组人员数量与乡镇的行政村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避免出现调查小组人员数量相等,但所调查乡镇的行政村数量悬殊过大的现象。

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开展如此规模的调研活动,任务重,时间短,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保证更高质量的调查效果。

此次调研活动,我调查小组三人,组长张诚,成员刘夫强,郑二艳,承诺如下:严格遵守了活动纪律,认真履行了职责,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市委组织部委托的20xx年民意调查活动!

乡镇公务员调查报告

自奉行国家公务员轨制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正视下,历经10余年的培植和成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顺应 形势成长需要的布满朝气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尾,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率领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 务的907人,分袂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年夜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 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春秋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 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奉行公务员轨制初期对比,公务员队伍在数目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竭优化,素质和能力长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培植取得了必然成就,但跟着经济社会的成长,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惟不美观念、行为体例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的要求还有必然的差距。

(一) 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成长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年夜市,跟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市急需一多量把握现代经济打点、企业经营打点、外贸、农 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令律例常识的复合型行政打点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成长。而今朝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斗劲单一,懂经济、会打点 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年夜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年夜部门是加入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 理论基本不够扎实,进修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打点常识把握不够充实,因而,不能有用地开展工作,指导下层,切实为农处事。

(二)下层 公务员措置突发事务、应对复杂场所排场的能力偏低。因为更始开放和各类更始益处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务不竭呈现,面临复杂场所排场,不少下层 公务员不去熟悉、不懂剖析、不会措置,片面地、孤登时看待和措置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年夜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务时 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跟着我国依法治国历程的加速和人平易近群众法令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惟的影响,不尊敬法令律例,工作中滥用权益,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纲纪、随心所欲,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率领的号召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益处和法令后果。

(四) 公务员队伍作风培植亟待增强。一是思惟不够前进前辈,不美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况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 取,追求安闲、不图立异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情形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的“瓶颈”。二是处事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元受益处驱 动,过度强调部门和单元的权力,却轻忽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打点轻处事,或只打点不处事,严重存在着处事缺位、打点错位和功令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 成长的质量和历程。

众所周知,下层公务员与人平易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慎密亲密,年 夜都担负着团结群众、处事群众、培植农村、不变农村的重任,是指导群众积极成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培植的口角不仅影响平易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 某种水平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成长的历程。为此,笔者认为,增强下层公务员队伍培植,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阐扬五员浸染。

皇粮国税的打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处事型的改 变。小政府,年夜处事已不仅仅是一句浮泛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代坚持与时俱进、以酬报本,为促进社会协调成长所迈出的坚实轨范。当然,政府的处事离不开泛 博下层公务员的当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下层公务员的公共处事能力便成了一项主要而紧迫的使命。以自身的精采形象和高效处事不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全力营造协调、融洽的人文环境。

在我看来,学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优异的成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