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印度(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2 18:33:25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对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计划,是教师有效管理和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与印度有关的图片配以解说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印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教具准备。

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板书〕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引入新课〕。

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当时是学习哪种宗教呢?

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

〔学生活动〕。

恒河沐浴。

〔归纳小结〕。

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严重。

〔学生活动〕。

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

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

〔板书〕二、农业生产大国。

〔学生活动〕。

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

〔板书〕1.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

〔板书〕2.印度河和恒河。

〔学生活动〕。

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

〔板书〕3.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

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

〔板书〕4.“绿色革命”

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

〔学生活动〕。

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

〔板书〕5.经济作物。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

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

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阅读观看印度的牛。

〔板书〕6.印度的牛。

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

〔板书〕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板书〕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板书〕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学生活动〕。

提供网址:印度的软件业。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3.“绿色革命”

4.经济作物。

5.经济作物。

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教后感。

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印度地理教案及反思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1、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总结板书)。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地理教案-印度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继续培养和强化学生用图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印度地形、气候、人口压力;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对印度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采取读图分析法。

对印度人口问题及如何抗御旱涝灾害采取讨论法。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西南的邻国—————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要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2页,地图册16页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一。

四、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指出穿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指出所在的温度带。

海陆位置:

2、首都:新德里。

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3、印度的地形分布: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4、印度的人口特点:

一、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

二、目前增长速度较快。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阅读材料。

五、那众多的人口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它的优势也有缺点。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一的两个问题。

第一题:

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第二题:说明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经济的发展。

六、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

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

那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它对农业的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二。

七、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

1、印度的气候类型,特点。

2、印度夏季(7月)的风向,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印度冬季(1月)的风向,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3、印度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

展示图片。

原因: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就会出现洪灾;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就会出现旱灾。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众多的人口,使得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频繁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在很长时间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得到改善。阅读“两次绿色革命”

八、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请同学们完成合作探究三。

交流归纳。

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九: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十、最后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

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当时是学习哪种宗教呢?

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

恒河沐浴。

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人口问题严重。

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

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

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

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

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

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

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

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

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

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

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阅读观看印度的牛。

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

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印度的软件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3.“绿色革命”

4.经济作物。

5.经济作物。

6.印度的牛。

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高中世界地理印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

【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

【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shapemergeformat。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地理课件《印度》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2、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4、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印度。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开放性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板书)3、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设计】。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归纳板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课件)世界文明古国。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课件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课件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地理教案

地理学科比较接近现实生活,那么导入可以用亲身经历直接带入概念现象。

(1)现象原理讲解、流程解析。

以图表等较为形象的方式讲解出该原理的内容或运作流程。并根据图表现象等引导学生理解该原理或现象或是相关影响。

通过已知现象,引导学生列举相同或相似现象。并指导学生用所学原理对应现象影响。

简单以习题来练习,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这节课了解了某个现象,通过这个现象学习了某个原理或影响。

布置预习或者复习任务。

介绍某一地点的特色风俗或其他你熟知的事情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地区或国家,亲身体验感受该地区的.生活。

(1)分析自然人文因素。

首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地区位于哪里?它的气候如何?地形如何?

主要的人口是谁,有哪些城市?请学生们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是教材介绍回答。

(2)根据上一部分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那为什么这个城市或地区会有这样的工业或者人口呢?带着问题引导学生一同分析,最后得出该地会有这种人文现象的因素。

(3)引导运用,延伸类比我国。

把已经得出的因素类比我国与之相同的地区,得出我国这个地区与之前所学的地区的同异点。

《印度》地理说课稿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范围和首都。

(1)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濒临水域;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主要邻国:东北部: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部:缅甸和孟加拉国;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5)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6)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有人预测印度在本世纪中叶将会超过中国,称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7)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8)首都:新德里。

2、自然环境:

1、主要地形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2、主要地形及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3、主要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绿色革命:由于人口增长太快,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4、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5、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三、发展中的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班加罗尔:印度软件工业中心。

4、工业特点——发展中的工业。

独立后在原有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的基础上,发展起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如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备注:读图掌握印度主要濒临水域,邻国、地形区、河流和城市。

课后练习。

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b.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之一是英语普及。

d.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2/3的业务。

解析: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软件大国,其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产业约占全球软件外包的2/3。

答案:d。

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加尔各答b.孟买c.新德里d.班加罗尔。

解析: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班加罗尔是印度新兴的工业中心。

答案:b。

印度容易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

b.东北季风的影响。

c.西南季风的影响。

d.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解析: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答案:c。

印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印度》地理说课稿

1、概况: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地形特点: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4、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5、农业。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6、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印度第二课时教案

(印度半岛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师:哪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印度(北回归线)。

师:那印度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呢?(热带季风气候)。

师:回忆一下印度1月和7月的季风生填空。

师:季风不稳定,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师:水旱灾害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业,首先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呢?读图:

生:水稻和小麦。

小组合作35页活动题学生活动。

师:展示。

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

(承转)印度的农业经过两次绿色革命之后,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环境,那印度的工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师:什么是外包呢?(投影外包的含义)(投影了解外包的过程)。

(投影展示印度外包在国际的地位)学生自学完成填空。

印度的软件外包发展非常迅速(展示图7.46)阅读材料。

南京雨花区外包服务园本节小结。

印度软件外包视频。

印度地理教学设计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以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别人一些成功的经验善于学习和借鉴。

为了比较的完整性,列举了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等基本相似点,从而导致本节课容量比较大,加上计算机故障,有些重点、难点(如气候、农业)分析得较为仓促些,原来设计的小组讨论竞答未得以充分施展。开放式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更需要教师把握突出重点,给学生清晰的思路、鲜明的主题。

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成功之处,课间利用风光片和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异域风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选取日本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照片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灾害无情人有情,自然产生预测灾害,战胜灾害的决心和迫切学习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印度的热情;活动一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印度相关信息主动到台前展示完成对印度的初步了解;活动二自主学习---找一找印度位置、范围及地形区,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及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指令读图查找、描图和填图,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由学生上台指图、填图等验收自学成果的形式完成,任务型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活动三合作探究与思考---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填表及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活动四----算一算的预测题和图片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读图用图能力,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世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特别是合作探究训练的主要学习效果在于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系列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使学生精于语言表达,善于倾听并接纳别人的意见。课后发现,本节课实施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设计较多,学生思考与练习时间显得有些紧张,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另外,我对新的多媒体设备功能了解不全面,使用不熟练也耽误了部分时间,在这两方面应不断完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创建出丰润地理高效课堂模式。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与印度有关的图片配以解说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上完《印度》一节,有得有失,感触颇多&&。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

《印度》地理说课稿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3、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的主要城市。

5、了解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的人文地理特征。

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疆域与现在的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主要的城市。

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的教法建议。

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有哪些工业部门?

2、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印度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课。

1.展示一张印度的国旗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多家的国旗吗?(印度)你们知道这个国旗是什么意思吗?(橙色代表勇敢,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表示信念,中间24根辐条的法轮代表神圣和真理。)。

2.展示一张荷花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花?(荷花)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荷花的品种是非常多的。

二、教学新课。

1.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印度,有没有人知道印度的由来?还有没有人记得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印度。(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哪个国家?(印度)还有人记得印度的人口是多少吗?(2009年公布的数字是11.98亿)。

2.看图,图上红色的部分是哪个国家?(印度)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印度处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南亚)读图找出印度的纬度位置(10--30)印度是一个半岛,那它三面患的是什么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分别位于印度的西南、东南和南面。看图找一找看看那些国家与印度接壤?(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与斯里兰卡隔印度洋相望)。

3.印度一共分为三个地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恒河)。

4.看书上活动题2,看看印度从1951—2003年人口增加了多少?(7亿)你能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吗?(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那印度人口众多的原因是什么?(1、生产力水平低;(70﹪的农民)。

2、教育水平低;(2.5亿文盲)。

3、信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鼓励生育)。

4、森严的种姓制度;(鼓励生育)。

5、早婚(21岁))怎样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我们来看书上表7.1看看印度众多的人口带来真名问题?你们知道印度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298万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的耕地面积为1.6亿那中国呢?1.28亿,由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印度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人口给印度带来了什么问题呢?(。)。

(二)水旱灾害频繁。

2.来看一下南亚的一月的风向(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在来看一下7月的风向(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雨季。)完成书上38页的表格。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展示一张手抓饭的图片。问:从这幅图你的到一个什么信息?(印度的食物主要是米饭)阅读书上的文字,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2.什么是“绿色革命”?3.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的原因?(1.水稻和小麦;对比印度的地形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德干高原东北和西部以及恒河下游冲积平原。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中上游平原。)那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对比降水量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和小麦多分布在降水量角度的地方。

2.“绿色革命”(袁隆平)那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a、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b、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3.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a、人口增加过快;b、水旱灾害频繁;c、生产技术落后。)。

4.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饮食习惯(图片,咖喱饭、恰巴提)。

(四)发展中的工业。

1.看书上文字部分回答:

1、传统产业;

2、现代工业部门;

印度教案【】

农业发展的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

棉纺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麻纺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教师归纳板书)。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课件)世界文明古国。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课件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课件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课件)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高中世界地理印度课件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2、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4、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印度。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提问)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开放性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