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友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时间:2023-11-30 21:41:32 作者:笔砚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日常的琐碎经历变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认识。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年度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魏德友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他从北京军的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52年来,他和妻子刘京好一直坚守在毗邻中哈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半个多世纪,这样的生活从未改变。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这几天,魏德友的故事,经过《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推出后,迅速引爆网络。h5专刊阅读量超过600万次,点赞量超过90万次,76岁的魏德友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很多网友转发相关报道,并积极参与到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为老魏叔点赞,向老魏叔学习。

“魏德友像一棵树,把自己深深‘种’在边境一线,他的生命坚守与热血担当令我们崇敬。”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党委书记樊卫强说,一诺无悔,不改初心,魏德友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甘于吃苦奉献的时代精神,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库尔干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住库尔干村工作组成员在工作之余,用手机阅读了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大家都为被魏德友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共产党员特别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大家表示,要向魏德友学习,沉下身心、扎实工作,把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广大牧民中迅速传播开来。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自己的家乡,把祖国的边境线、绵延的北塔山守卫好。

在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境内的老爷庙口岸上,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各族干部职工也纷纷点赞转发了h5页面《无人区·52载守边人》。“每看一遍他的事迹报道,就为之感动一次。魏德友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惠俊红说,“我们要学习魏德友老人的这种精神,立足本职,加快推进老爷庙口岸向多渠道、多领域、多元化综合型口岸迈进。”

“魏德友老人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以及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得知魏德友的事迹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昌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努拉哈曼?阿合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边防官兵,更应该像魏德友一样,扎根艰苦地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虽然成了名人,但是每天清晨,魏德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然后,赶着羊群去巡边,他说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要郑重介绍一个人,他的事迹让我很感动,并为之骄傲。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是厦门国际马拉松代言人;在八闽大地,他可以算得上是一名传奇人物。他就是“赤脚大仙,献血模范”——吴佳色。他捐资助学奖学;他是福建省无偿献血数量最多的人;他是泉州市捐献血小板第一人;他赤脚跑完31次国际马拉松比赛,被誉为“赤脚大仙”,以其为原型的雕像矗立于厦门环岛路永不止步的群雕里。吴佳色以他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了南安,感动了泉州,感动了福建。吴佳色老师为人师表、助人为乐、倡导健身、无偿献血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比之下,我想我是渺小,我更加坚定信心,把投身于教育事业作为学习锻炼自身学识修养的强大动力和提高业务能力的内驱力。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一个个青春似的梦?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

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大感动教师”为“马首是瞻”,在以他们的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自觉践行在榜样的力量和影响下,鞭策自己,鼓舞自己,自觉践行高尚的师德风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加强师德师能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做一个让人民值得信赖、值得依靠、值得满意人民教师,做一个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人民的教育工作者,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一片冰心”的耕耘者。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左xx,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扫盲教师到拿到大学文凭甚至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宁愿放下三次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左相平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同是教师,我深深为自我曾有过的抱怨感到羞愧,为自我曾打骂过学生感到后悔,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我从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作为事业认真去做,甚至当做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不再把学生当做获取绩效工资的工具,而是作为花朵去呵护,作为栋梁去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必须满是辉煌!

11月14日,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盘县县教师左相平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情绪很不平静,个性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他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我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左相平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我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我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务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忙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能够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忙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就应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不畏艰难险阻,面对贫困落后他们迎难而上,面对自然灾害他们勇往直前,不论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通过翻阅张小娟的事迹,可以看得出张小娟是有大爱的人,作为共产党员她时刻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始终记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需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这是共产党的榜样,是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模范。

英雄已逝,即使人民对张小娟有多么的不舍,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可是她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不光在舟曲县,她的精神在全国都会继续传承下去,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曾经有一群这样优秀的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富强,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年轻的生命,停格在了最美的年华。他们的初衷是认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会有很多事可做。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他们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20__年6月开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入党初心,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__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正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同志保持初心,保持热情,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燃烧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安居乐业。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杨善洲老书记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八万亩、价值一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在杨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实质。“创先”在于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国家;“争优”在于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将党的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优秀员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则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验金石”,所以坚持恒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定信念,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我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新党员、老党员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员的风采。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总之,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实实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魏德友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西陲戍边半世纪,界碑永远在心中。魏德友同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连日来,兵团职工魏德友52年的戍边故事在兵团上下迅速传播开来。向魏德友致敬、向老兵致敬成为热议话题。第八师一五o团广大干群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平台学习魏德友52年坚守戍边先进事迹,掀起了学习魏德友同志的热潮。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兵团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守护者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

通过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这个团全团党员干部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向魏德友同志学习,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

该团大学生吕虹雨说:“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像魏德友同志学习,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该团安全办主任刘世民说:“西陲戍边半世纪,界碑永远在心中。魏德友同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自己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首先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对我们安全办来说,现在正值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团内安全工作搞好。”

该团政工办副主任宣传科科长阙玉宝说:“魏德友用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诠释了“屯垦戍边”这四个字,他的先进事迹可以说我们“。

两学一做。

”这个的一个鲜活教材。作为一个团场的一个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以魏德友为榜样,发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大力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晖,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xx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坚定的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岗位,为兵团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兵团第七师131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热潮,拟定。

学习计划。

组织1300余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组织召开学习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兵团第十三师淖毛湖农场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甘于吃苦奉献、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

7月29日,看到《新疆日报》刊发的《向巡边老人致以崇高敬意》的消息后,塔城地区政协工委、地委编办、地区红十字会住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阿勒腾也木勒村联合工作组成员张春明说,魏德友老人屯垦戍边的精神让自己感动,心中有祖国、用心爱祖国,他的精神值得自己用心学习,而今自己的住村地点就与161团临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后会以魏德友老人为榜样,立足基层工作,服务奉献各族群众,倾心尽力去完成“访惠聚”各项工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61团职工张华说,魏德友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值得大家深思与学习,裕民县有全国闻名的小白杨哨所,魏德友老人就如哨所旁那笔直挺立的白杨树,扎根边疆、顽强生长,默默戍守着祖国的边防,他吃苦就是为了大家生活的甜美,他做的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而光荣的,他永远是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同饮一方水,同在一片蓝天下,魏德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爱国爱疆的高尚情怀。”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居民徐长生说,哈拉布拉乡与161团毗邻,早就知道魏德友老人的感人事迹。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只要大家心有祖国,心有人民群众,甘于奉献,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裕民县81岁的居民蒋超说,魏德友好样的,他心有祖国、心有边疆,为了巡边而甘于奉献,什么时候,中华民族都需要这样的伟大精神。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依然会以魏德友为榜样,时时刻刻把祖国装在心中,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要能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需要一个榜样,这个人是我们一直不断前进的目标,下面的学习荣家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一起看看!

在8月9日跟班荣家林同志后,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座谈会上,他与我们分享了对价值观、满足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识,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无不体现着进取、拼搏的争先精神。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既要脚踏实地,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又要加快追赶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到工作面前不落后、困难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气馁、荣誉面前不迷失,始终保持一份昂扬的斗志和争先的信心。

古人有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荣家林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多少年如一日,勇挑重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始终如一的工作激情,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拼搏、去当担。通过跟班荣家林同志,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认清自己,学会扬长避短,提升主动性。荣家林同志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工作中学习固然重要以弥补自身的短板,但还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多数人都相信木桶效应中最短的那块板会制约你的水平,所以很多人都在揠苗助长的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忘记了去挖掘自己的长板,有时候发挥优势明显比弥补缺陷更容易一些。

老子曾说过“自知者明”,只有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工作岗位上需要自我定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将所“思”、所“想”落实到“做”上,摆正位置,主动作为,这样才能有做作为。

二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荣家林同志在座谈会中提到“做事千万不能打折扣,从下往上如果每次合格率都是百分之九十,五个百分九十过后工作质量可想而知”。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所,既然有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就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时间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你热爱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要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责任心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负责,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现在的我们需要培养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是珍惜身边的人,学会感恩。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能力是无限的,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团队中发挥才能得到更好地肯定。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在运营的有三条线,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线网投入运营,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来支撑庞大的线网纵伸,每个团队中的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一个人成英雄,一群人成气候,每个人都是独特个体,施展着各自不同的才能与才华,为着苏轨梦与个人同发展这一个共同目的,我们走到了一起,这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同样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感谢他们对我们的信任,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忠于自己的团队、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自己的事业。

通过学习荣家林同志身上的先进事迹,在当前严峻的工作形势下,我们更加要鞭策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苏轨迈向更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4日,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全体教职工在多媒体报告厅聆听了一场感人的报告会,主人公是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刘芳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后来因为生病失明,当上了一名心理老师,从角色的转变,身体健康的转变,生活习惯的转变,她从不同的角度述说了自己的蜕变,自己内心的发展。整个过程,让我感概颇多,归纳起来,我觉得习惯很重要,心态很重要。

有这样一句话: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成功有时候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每天都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容易,难就难在要坚持下去。这是信念和毅力的结合,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平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光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的创办人海蓝密斯在其大作《打开成功的'心门》一书中提出十大自然法则:

1。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2。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3。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4。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5。规划每日工作——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6。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7。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8。重新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9。以个人价值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10。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获愈大。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城镇社区和谐与否,已与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如此认识,20xx年,乌兰察布的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兴和县也不例外。

全市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兴和县委、政府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挤出4000万元,对全县8个300平米以下的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扩建。这其中,兴昌社区、马桥社区、幸福社区为重点改造社区。

一向有困难冲在前、有工作干在前的卢玉宝主动请缨,全面承担起了三个重点社区的改造工作。从此,他以"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在社区阵地建设主战场的"摸爬滚打".

规划设计、室内装修是做好社区阵地建设工作的关键。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类似工作的卢玉宝不禁开始犯怵。但在工作中从不认输的他,硬是凭着一股求胜的心劲儿,和他的团队一起,用创新与努力的叠加,最终把这两项工作做到了近乎完美。然而,透过这近乎"完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卢玉宝超乎寻常的付出。

为了让每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书画室、棋x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布居更合理、特色更鲜明、装饰更温馨,卢玉宝请教了多位行家里手,制定了多个实施方案,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期间,画图纸、跑材料,包括卸货他都亲自"上手".

"能少花一块,决不多掏一毛",这是卢玉宝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不变遵循。兴昌社区在打造"邻里点击、亲情连接、知识冲浪、爱心绎站、就业导航"5个功能室时,按照原计划,室内装饰美化需要经费约5000元,为了尽可能节省用钱,卢玉宝决定变"实体店购材"为"网上购材",材料到货后,他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装扮,结果,5个功能区只花了不到700元,就变得"容姿"漂亮、温馨如家。

为了省钱,卢玉宝还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和供货商讨价还价;为了省钱,卢玉宝和他的工作团队时常成为现场的装卸工,桌椅来了卸桌椅,玻璃来了卸玻璃,台面来了卸台面,图书来了搬图书……每天一身土、一头汗的卢玉宝,开始竟被不知情的社区"下夜"大爷认作打工的人。

在社区打造期间,每一个和卢玉宝共事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为他超乎寻常的认真劲儿所叹服:桌椅的颜色他要"挑"到最称心,所有"物件"的摆放都要最合理,甚至于一个已经挂好的led显示屏,他觉得再抬高1厘米可能感观会更舒服,他也一定要取下来重新再挂。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玉宝打造这三个社区,比打造自己的家尽心百倍。

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如今的兴昌、马桥、幸福三个社区,按照"一居一品"的要求,不仅规划设计有书画室、棋x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同时还侧重不同的社会群体,专门为流动人口、空巢老人、待业人员、在职党员精心打造了"流动人口之家""老年大学""就业指导站""在职党员报道站"等专题功能区。

采访中,常来社区活动的居民拉着记者的手动情地说:"玉宝牵头为我们打造的这几个社区,不仅方便了我们平常办事,也让我们学习、娱乐有了好去处,我们还没来得及当面谢他,他咋就走了呢……闲下来想起他,你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难过吗?"。

居民们还告诉记者,生前,玉宝只要下班不是太晚,总要抽时间到他负责打造的社区里转一转、看一看。看看居民们还有啥要求?问问工作人员还需要啥帮助?如今因为缺了玉宝的经常"到访",社区内明显多了几分清冷,更平添了几分伤感。

"珍惜拥有,用努力赢得未来"。

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8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一位76岁的老党员在无人区守边52年最近成了“网络红人”的事迹,讲的是魏德友老人1964年从北京军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今,在塔城地区裕民县中哈边境屯垦戍边52年的故事。魏德友的事迹报道出来后很快引爆网络,人们纷纷将他的事迹转发到朋友圈,不到30小时,h5的点赞量就超过62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慢慢在他的事迹中我找到了答案。当记者采访老人,问他成了“网红”之后有什么感受,他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成名不成名无所谓,当有人带着东西来看他,他说这些都无所谓。可是有一样事情对他是有所谓的,那就是当有人破坏国家财产、侵犯祖国的边境时,那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大沙漠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忽然明白了,是保卫祖国疆土的执着信念和强烈责任支撑他留下来,他把这份“工作”当做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把它看得无比崇高和伟大、比做什么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说,我不会离开这里,我要一直守下去。

“一辈子为祖国戍边”,这就是支撑老魏叔不为都市繁华所动,和老伴苦守无人区的信念,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凭着这种信念,他战胜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寒冷、寂莫、简陋、单调,做了一件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信念至高至尚,因为它摒弃了“小我”,彰显了“大爱”——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他用无声的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信念至善至真,因为它摒弃了世俗的金钱、地位、权势、名利、安逸,彰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唯不争,方无人能与之争”。老魏叔的身上充满了正义、无私、善良、乐观、奉献、淡定等各种优秀品质,充满了使社会风俗向好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就是一位又老又土的老人为什么能迅速“网红”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社会什么时候都喜欢这种正能量,什么时候都需要这种正能量。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7月27日下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山西卫视播放的《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从报告团成员薛拉格作题为《我心中的彭云》,报告团成员徐晓圆作题为《怀念战友》,报告团成员宋贵作题为《口子梁人心中永不干涸的"蓄水池"》,特约记者作题为《让村民无限思念的当家人》,报告团成员彭丽丽作题为《爸爸,我的好榜样》的报告中,我们知道了:彭云同志任**市**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党支部书记22年,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22年来,彭云用责任温暖着小村百姓,用深情感染着一方土地,用无私挺起了大山的脊梁,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农村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忠诚。他是小村永远的村魂,他心碑上镌刻的是为民服务的一片深情!xx年12月5日,因高血压加上工作劳累导致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51岁。

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情讲述了彭云同志短暂而永恒、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舍小家顾大家,数十年为民解忧愁,一身正气系群众,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一个鞠躬尽瘁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形象,油然升起在大家心中。

报告会开始后,人们就被彭云同志的事迹紧紧地吸引住了,仿佛被报告团五位成员的生动感人、声泪俱下的报告带到彭云生前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里而久久不能自拔。

一是彭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收看报告会的人深受感动,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干部而痛心和惋惜。

二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质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彭云同志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彭云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三是一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向彭云同志学习,学习他"为了一村富,甘愿一家穷"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不懈追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人生最高理想的无私精神,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让自己经风雨而让别人见彩虹的崇高精神。彭云同志的事迹报告会,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激励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奋发有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业绩来。

彭云走了,但依然留在他工作生活过的土地上的群众不会忘记他,他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很有价值。

祝愿他一路走好!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学蓝云,找差距、创佳绩”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蓝云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触动和震撼我们每个党员的心灵,也激发了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中共党员的决心。

医生本来不是他的职业,却因为村民的急切需要,而放弃本来稳定和喜爱的工作,依然背负起五乡五弄人民健康的责任,从一个职业跨入另一个职业,在常人看来都是那么难以理解,而于他却是哪里需要去哪里,回乡教书刚开始亦非他本愿。只因那时候缺师少教,村里的知识无人普及,他才选择的教师工作。后又因山里村民们生命健康没有保障,才弃“文”从医。从始至终,他心中都是以人民需要为目标,努力踏实地为人民做实事。坚守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一种习惯,一种坚守,一种坚守,一种信念,一种信念,一种人生。蓝云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无悔的,他真正做到了像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人们感叹“人心难测,世事艰难”,人们为各种利益奔波劳碌,尔虞我诈倾泻而下,清澈欢快而义无反顾地展示了世间最原始的美好和对美好的追求。瑶山里永远不会忘记那背药箱奔波的背影那夕阳下灿烂的光辉,那朝阳升起的希望。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在哪里出现,多么唯美善良的'本性啊。只是英雄离世得太早,我们还来不及唏嘘,他已飞往天堂,也许他真的是天使,上面召唤他了,他该回家了,该好好休息了,他真的太累了。

魏德友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7月26日,二师三十三团下发《关于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团所有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该团以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学”与“做”的标杆,该团各党支部多举措掀起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积极开展学习交流、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思想汇报。全体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对照魏德友同志的优秀品质找出问题,做出整改措施。切实做到了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同时,该团通过各类形式广泛开展关爱帮扶老军垦,为老军垦排忧解难活动,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做像魏德友同志的合格党员,展现当代兵团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没有轰轰烈烈,虽然细小平常,但平凡中见伟大,生动体现了当代兵团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乌鲁克司法局党支部高度重视此次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程,立即着手安排此项学习,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经过一周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后,干警反响强烈,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坚定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要求局机关各科室、各司法所干警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通读魏德友先进事迹全文。通过会议领学、干警自学的方式通读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加深干警对魏德友同志的认识。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召开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三是撰写心得体会。要求全体干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加深印象,进一步提升干警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成效。

同时,利用这次学习先进事迹为契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干警,要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戍边的兵团人,为推进团场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永生一直扎根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他连续14年参加军训,每年都比学生晒得还黑,数不清的奖状无声地记录了他的汗水;每年校运会,他自始至终在赛场上为学生加油呐喊,创下了女生团体6连冠的骄人成绩。他要求自己每学期要和所带每名学生至少交流一次,14年下来已经数不清分享过多少学生的'精彩故事或化解过多少学生的烦恼。他执行周日晚点名制度从不间断,每个周日晚上都和学生在交流和活动中度过。常有人问他14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秘诀,他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青春在一起,和快乐在一起"。

刘永生还追求创新。如他指导1998级学生实施团支部和行政班级分离设置,激发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在20xx年全国高校团建会议上作交流。他1998年开始在数学系举行的"女大学生之星"评选活动,现已成为全校女生教育的品牌。他率先提出要加强男生教育并进行了探索。

刘永生同志14年来始终与学生同行,处处散发着激情与睿智,以思想引领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辅导员这一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