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0 06:02:30 作者:ZS文王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这里列举了一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班美术教案:画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

活动准备。

1、涂色—苹果。

2、图片—苹果。

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

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

2.学习给苹果涂色。

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

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

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

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

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

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

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带领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分析: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小班美术教案:画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

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2.学习涂色苹果。

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

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

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

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

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活动反思: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4、让学生懂得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告诉学生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看实物说话、揭示课题

1、完成课后练习:红艳艳的露珠

痛苦的苹果

晶莹的病人

甜蜜的微笑

2、你能用“苹果”说一句话。

3、出示苹果,练习说话:

这是一只()的苹果

苹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苹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做个快乐的苹果,一同走进儿童诗《我是苹果》。

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苹”(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符号。

2、课文中描述的是一只()的苹果呢?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艳

3、说话练习;

我是(),我是一只()的,()的()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单:(1)合作朗读第2节。

(2)学习生字:饥、漠、恢、复、健、康

理解词语:充饥、恢复

(3)思考:苹果给()带来帮助。

2、苹果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幸福,觉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研读第4节:

(1)过渡:苹果为什么愿意做这一切?它在感谢谁?

请你读读课文第四小节,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

(2)媒体出示第4节内容

(3)学习生字:共、凝、跃

(4)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苹果是太阳和大地共同的女儿?

为什么说苹果是跳跃的希望和热情的火?

……

*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

(a)是太阳、大地、叶子、花儿一起造就了苹果的生命。大地给苹果生长的地方,太阳给了苹果温暖,在叶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结出苹果。

(b)苹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好、可爱。

(c)苹果的生命还是农民辛勤劳动赋予的。苹果想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

(5)师:苹果在广阔、和谐的环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很难生长结果。苹果非常感谢大家,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让我们用感激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齐读)

(6)小结:是啊!无论是苹果还是大地、太阳、叶子、花朵和劳动者,他们都有奉献自己的美好精神。他们深深懂得——板书:给予是一种美德(7)齐读课文。

学习生字:共、凝、跃

4、朗读全文。

5、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四、仿照课文,说几句话。

1、分层练习:

(1)以“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开头,说几句赞美的苹果的话。

(2)仿说练习,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轮弯弯的、小小的月亮。

我给在夜路行走的人们带来光芒,

我给远行的游子送去故乡的问候;

……

32、我是苹果

快乐和满足大地

带来生存和希望感激太阳

身心的健康叶子

花朵

给予是一种美德

学习本课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让学生提问。由于先前让学生读文时间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是大地和太阳共同的女儿?为什么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没有马上去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等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我进行了交流。师:为什么感谢太阳?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生:没有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我现在这样红艳艳的果实。生:果农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顾我,我才长得那么好。师:是啊!苹果们,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足够的温暖,有了叶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贝壳般美好、可爱的小小身躯,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我们,是他们用汗水浇灌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内心是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下课后,有孩子还特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让我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当我能自己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快乐,有种优越感,成就感。

小班美术教案:画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2)谁会用糨糊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糨糊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其实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有目的地讲解并演示过,增强幼儿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2、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观察,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对颜色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美术教案:画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种子、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事物。

2、通过引导学生用种子、树叶拼贴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学会创作生活、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粘贴画的方法与步骤,学会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想象与创作。

教学难点:

在种子、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出示各种形状的`种子、树叶粘贴画,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感性的刺激,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感受,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铺垫,接着,依次出粘贴画的示范画,感受种子、树叶粘贴画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考虑到活动的操作要求比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有困难,因此我将粘贴的技法的讲解示范放在出示第一幅范画之后,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听的也比较专心。虽然,在活动中我提供一些范画,但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根据种子、树叶的不同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的粘贴出各种造型,主要以海底世界为主题。作品很丰富,有金鱼、乌龟,水母、蝌蚪、水草等,活动在目标的达成上没有什么问题,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不足之处:

1、第一环节环节时间太长,不够紧凑,讲解的语言不够简洁和精。

炼。

2、由于学生完成的速度不一,导致最后的欣赏讲评部分出现了一些小混乱,很多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根本无暇去欣赏同伴的作品,如何组织好操作活动的讲评部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3、种子、树叶的形状还需再丰富些,这样,孩子的创意会更多。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中优缺点的简评。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虚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纠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苹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尝试用一圈一圈扩大涂染的方式简单表现出苹果的外形特征,感受涂鸦的乐趣。

表现苹果长大的情景、体验涂鸦的乐趣。

能沿着固定的点一圈一圈的涂染扩大画画。

1、果园背景图一张

2、红色、绿色、黄色炫彩棒若干

3、苹果树轮廓若干

4、多媒体课件

5、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

一、激趣欣赏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苹果外形特征及颜色。

2、播放ppt,感知苹果长大的过程。

提问:苹果是怎么长大的?

小结:苹果是慢慢长大的,先是长出小小的果子,然后慢慢一圈一圈变成大大的苹果。

二、示范讲解

1、出示苹果树轮廓

2、出示绘画材料

苹果从一颗小小的果实一圈一圈向外转圈慢慢变大

苹果宝宝长的又大又圆,没有小洞洞

加上柄柄牢牢地长在树妈妈的身上

引导幼儿尝试换色画苹果

3、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先画一颗小果实,一圈一圈向外扩大画。

2。指导幼儿将苹果画圆,没有洞洞。

3。引导幼儿给苹果加上柄柄。

4、鼓励幼儿换色画不同颜色的苹果。

5、鼓励幼儿将画面画满。

四、作品欣赏

1、将作品贴到果园里,互相欣赏。

2、说说谁画的苹果又大又圆。

3、 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本次活动。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

目标:

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准备:

音乐磁带。

过程:

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完整演唱歌曲。

弟弟,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幼儿尝试轮唱。

4、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物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已学过歌曲《大西瓜》、《大苹果》,这类歌曲和水果有关。因为我们知道,托小班的孩子有部分很排斥吃水果,特别是苹果,此类歌曲活泼欢快,利用歌曲可以让幼儿亲近它们,达到喜欢吃苹果的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初步学会创编歌词,幼儿的阅历,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可做些铺垫,让幼儿知道西瓜长在什么地方,橘子长在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在创编环节上,幼儿不会说不出,对于创编环节就容易进行下去。

《分苹果》教学反思

学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应该怎样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在设计时,先由老师扶着写出两组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余的几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读算式,读10的'组成,做练习的第1,2题,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但是,由于自己在让学生分苹果时,反复重复了分的过程以及将组成和算式分开来完成,耽误了时间,后面的练习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体系创新地设计教学环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苹果》教学反思

在课程一开始,我创设了吃苹果、数苹果、分苹果的情镜导入新课,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法的意义,强调平均分,使得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具体含义。首先我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口诀已经能够直接在算式上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分活动,并且列举了四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并且把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印象。但这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介绍除法竖式时没有介绍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很多时候都是我先讲学生动手操作在后,我应该留机会给学生上去讲。

分苹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起始课《分苹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的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接触到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学生能过根据所学,运用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启下的是,本节课所学习的除法的竖式计算,为学生将来学习更为复杂的除法打下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在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的基础上学习竖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这也是启下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是:

1、在上课的起始跟着学生一起复习除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除法各个部分的名称,为新授课做准备。

2、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自己选出的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释如何解决除法问题,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摆一摆。

本节课处理不当的地方我认为是:

1、在介绍除法竖式时,没有结合除法的意义来解释,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观察,横式与竖式中被除数、除号、除数和商之间的对应关系。

2、没有介绍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

3、没有设置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摆一摆,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本节课需要着重把圆圈2中所提炼出来的除法的意义,运用到圆圈3讲除法竖式中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除法竖式的书写,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2、需学习提问的技巧,争取做到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能马上明白老师的用意。

3、在备课时,要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上,设置对学生学习该知识有帮助的操作活动。

摘苹果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摘苹果的场景,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问题“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于能直接计算出得数的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理解运算方法;对于困难的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帮助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能掌握对位方法,但在如何计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不同的人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在拨一拨、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诱导学习。

生: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师:观察图片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淘气比笑笑少摘几个?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生:旁边的箱子能装得下他们摘的苹果吗?

师:你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可以。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我计算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学生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活动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装的下就需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么样来列式呢?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40+15=55。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7+8=55。

方法四:20+38=58,58-3=55。

方法五:20+40=60,60-5=55。

方法六:竖式计算。

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三、悟出,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的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课本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4、森林医生。(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回顾,自我省视。

师:同学们,对于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还还满意吗?

学生活动(谈看法)。

六、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分苹果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节课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尝试的就是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两个“分苹果”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除法意义及除法竖式的含义。

“分苹果、分橘子”一课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计算,如何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是本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学中我屏弃花架子,把落实除法竖式计算的算理放在首位,整个教学过程朴实无华。首先安排了“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并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接下来在第一次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组织第二次“分苹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每盘放6个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这2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本节课带给了我不少感悟,最大的感受是,虽然计算方面教学是比较枯燥的,但如果教师合理有效地组织好了教学,有理有据地引导学生洞悉了相关算理,相信即使是枯燥的教学内容也能凸现其引人入胜的一面。

分苹果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二年级《分苹果》教学反思》。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分苹果》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

其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在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也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讨论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倾听同学间的不同分法;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交流的设计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教学反思

前两天听了许老师和武校长同上一节《分苹果》一课,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后面的哑剧游戏我特别喜欢,就像在网上教研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由无声到有声的一个过程,再有猜电话号码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更好的去运用十的加减法,我觉得学生很感兴趣。这两天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个游戏效果不错,在这里感谢许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许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到位。

课前谈话部分特别吸引我,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全身心的听课,通过这部分的小儿歌,孩子能在心里上有一种好好上课这么一种愿望。同时也给了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在数的过程我认为这部分设计的很巧妙,不仅让学生为我们服务,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我现在是9个还差1个是10个,我现在是11个,再给教师1个就是10个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过程。在整理算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看图能列出两加两减,这样把加减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那天学生要上提高班后面的内容没有听到感觉很遗憾。

再一次感谢武校长和许老师给我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好方法。

摘苹果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给苹果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能用语言表达出苹果的特征,用身体语言表达出大和小。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15个,小的红苹果15个;大的绿苹果15个,小的绿苹果15个大的红箩筐1个,小的红箩筐1个。

2、大的绿箩筐1个;小的绿箩筐1个。

3、小刺猬的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t:我是程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来跟你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啊。但是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想跟你们一起玩,好不好啊?我请你猜猜他是谁?他的身体小小的,背上都是刺。是谁啊?(小刺猬)。我们鼓鼓掌欢迎欢迎。

t:马上就要过冬了,小刺猬要准备过冬的食物了。我们前面有个苹果园,我们一起帮小刺猬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t:我摘了很多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先数我摘的苹果。看看我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放在椅子上数,示范手口一致点数)一共摘了4个苹果。

你们也来数数看。待会小刺猬会来问你的。(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摘了几个苹果。(请几位幼儿上来数数看。)。

t:现在再来数数我摘的苹果。数的时候我们要用到我们的手指宝宝,我们把我们摘的苹果放在椅子下面。(把苹果贴在黑板上)。

4、区分苹果的种类并分类摆放。

t:那你们看看这四个苹果长的哪里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说颜色和形状不一样)原来这两个是红苹果。这两个是绿苹果。那这两个红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吗?一个是大大的,一个是小小的。(拿出大大的红苹果)那这个苹果的名字叫“大大的红苹果”(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大大的。)(同样出示另外三个苹果,把四个苹果放在手上。)。

t:我们把摘到的苹果放在箩筐里送给小刺猬吧。我们来看看这些箩筐是什么样子的。(有大大的红箩筐,小小的红箩筐,大大的绿箩筐,小小的绿箩筐)。

t:(出示大大的红苹果)那这个苹果该放在哪里呢?(请幼儿上来放苹果,同样出示另外三个苹果,让幼儿来放放看。)你们真聪明!那我请小朋友把你们的苹果来放一放。(先请一个小朋友来放,然后再请小朋友来放)。

t:我请四个小朋友来检查一下,小朋友放的对不对?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摘苹果教学反思

以带孩子们去苹果园游玩为情境引入,孩子们对情境很感兴趣。由于这节课涉及到估算,所以在讲解之前我先给孩子们说清楚,估算是在三年级才学习的,今天我先给大家稍微讲一下,如果你能理解并且运用,说明你的智商已经达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了。听了这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有无意中提高了。我先是引入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学习的必要性,让孩子们感受估算。

感受估算:

说出一个数11,你会把它看成哪个数呢?“10”。孩子们能说出原因,说是比较接近10,便于我们表达运用。接着我就出一道算式:11+13的结果大约是多少?这时候孩子们知道怎么算了,我只提示了有三种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1)把11看成10,10+13=23,所以结果大约是23;

(2)把13看成10,11+10=21,所以结果大约是21;

(3)把11看成10,把13看成10,10+10=20,所以结果大约是20.

紧接着出示主题图,让孩子根据题意估一估,看箱子能否装下?这下孩子们在理解得基础上进行估算:

(1)把17看成20,20+38=58;这一环节是外加的,这样便于孩子以后学到,但孩子们能理解这样估算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