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5 18:43:18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可以提供一个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这里有一些经过教育教学专家认可的教学计划,希望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加法教学设计

2.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4.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除课本提供的情境外,还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用水位变化、存钱取钱等问题引进有理数加法.例如:

可能出现哪些变化?请用含正、负数的算式表示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

(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算式“(3)(一2)=1”

后确定输赢球的个数,这是绝对值问题.。

学生应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但运算难度要以《标准》要求为准.教师在补充例题、习题时不宜在数字运算上设置障碍,当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后,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强、计算器的引入,学生处理繁难运算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1)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活动,例如:

小明与小丽的结论相同,是偶然巧合吗?请举例说明.。

教学中,如有必要可适当补充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习题.。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作业完成第27页的第1题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p86~p87)8加几的加法。

1、结合情境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加强礼貌教育。

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互相交流、体验8加几的思维过程。

视频图片,课件、花片。

一、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好朋友大头蛙、蓝灵鼠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师生谈话:我们先让大头蛙看看上节课知识学得怎么样,好吗?

三、出示口算题课件

六、指名说一说9+5的算法。

七、继续播放课件:大头蛙夸奖同学们。

学生认真地看图片。

学生看课件,指名答。

生齐答:等于14。

生1:看到了9,要找1。5可以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生2:看到了5,要找5。9可以分成5和4,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生3:从9接着数5个数。10、11、12、13、14。

学生们信心十足,情绪高涨。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由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步探索

一、继续播放课件:

蓝灵鼠说:这些题太简单了,我来出几道题。

课件出示p86“算一算”小松鼠图。(左边8个,右边4个。)

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为:8+4=□。

让学生在9加几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地探索8加4的计算方法。

二、谈话:1、你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你会列式吗?

2、请同学们试着计算8+4=□(可以用学具),然后与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可以用实物展台演示,或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

四、师用课件演示并小结给8凑十和给4凑十两种方法,边讲解边板书。

注意讨论:为什么把4分成2和2?

五、播放课件:青蛙国王夸奖同学们。

学生开始思考:

有的学生可能摆花片;有的学生可能数手指;有的学生可能……

学生们逐渐地开始交流。

生1:从8接着数4个花片:9、10、11、12。

生2:从4接着数8个花片。

生3:给8凑十。看到了8,要找2。4可以分成2和2,8加2等于10,10加2等于12。

生4:给4凑十。看到了4,要找6。8可以分成6和2,4加6等于10,10加2等于12。

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进一步探索

一、 播放课件:

蓝灵鼠:这道题你们会吗?

课件出示p86“摆一摆,算一算”。

二、请同学们边摆边算,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三、全班交流。

四、播放课件:大头蛙再次夸奖同学们。

学生小组交流8+5=□的算法。

学生代表讲自己的算法。

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理解了8加几凑十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凑十”方法的特点。

课间休息

一、录音播放《小青蛙》这首歌。

二、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法?

跟着 音乐一起唱。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很容易疲劳,安排课间短暂的休息,可以使学生重整旗鼓。同时,进行保护青蛙,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一、下面的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

课件出示p87“试一试”。

二、指名说一说8+7=□的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说出8+7=□的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8加几“凑十”方法的印象。

巩固提高

一、播放课件:

大头蛙:你们的表现真不错!如果你们能闯过下面的三关,那才说明你们既聪明又伶俐呢?

用动画鼓舞学生的情趣。

二、第一关:课件出示p87茄子图,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为:

8+3=11

或3+8=11

把练习题赋予一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们上课伊始精神饱满,下课之时仍能兴趣昂然。

三、第二关:课件出示p87一群小蚂蚁的彩图。

问:一共有多少只蚂蚁?你能列式计算吗?

鼓励学生的不同解法。

学生列式可能为:

6+8=14

8+6=14

3+3+8=14

8+3+3=14

3+8+3=14

四、第三关:课件出示p87过河塘。

1.师问:同学们,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播放课件:

大头蛙问:9+6等于几?

小老鼠边挠头边思考。

师问:谁来帮帮小老鼠呀?

6+8=?方法同上。

3.推选两名学生,一个扮演大头蛙,一个扮演小老鼠。

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4.最后,小老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了河塘,小老鼠随着音乐和同学们一起跳起来。

5、大头蛙和蓝灵鼠夸奖小朋友们学得好。

学生展开想象说:

小老鼠想过河塘,大头蛙说:“你只有答对了荷叶上的题才能让你过河?”

同学们积极发言。

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加法教学设计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__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加法教学设计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用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5+3=8。

如果小明先向西运动5m,再向东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8。

如果小明先向东运动5m,再向西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2。

足球循球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

(1)(-3)+(-9)。

(2)(-4.7)+3.9。

解:(1)(-3)+(-9)=-(3+9)。

=-12。

(2)(-4.7)+3.9=-(4.7-3.9)。

=-0.8。

p221、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习题1.31、8、12题。

《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总第8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课本第18页的估算方法)。

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这一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

8、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现实性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9、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2、 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

3、 作业,练习五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总第9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2、笔算下面各题。

649+273  786+245   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

1、 练习五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 学生列式计算。

(2) 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五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练习五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5、练习五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练习五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 练习五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加法》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设计的猴子园,是想让学生感受当条件不足的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数学思考:使学生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

3.解决问题:能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左边右边。

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方位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圈出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左边(8只)右边(7只)。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让白兔排成一队灰兔也排成一队。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白兔(10只)灰兔(5只)。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的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时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动物园的“鹿园”

主要场景:11只长颈鹿,有5只站在树旁,有6只在跑。

还有:12只鸟(红色5只,黄色7只),树上有8只,其中大鸟2只,小鸟6只;天空有4只,其中大鸟1只,小鸟3只。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的白纸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a.反馈11-6=5(只)。

师:你能说说表示什么吗?同意的举手。你们厉害,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以后才要学习呢。

b.师:那要解决一共有几只鹿的问题呢?能用什么算式表示呢?能马上说出算式吗?

师板书:6+5=11(只)5+6=11(只)。

c.反馈8+4=12(只)、5+7=12(只)。

生说,教师出示问题。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看完鹿园,你们还想继续去看吗?那我们继续走吧。

3.动物园的“猴子园”

这是什么地方啊?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师:(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三只)真的吗?请你睁大眼睛瞧仔细了哦!播放动画,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师:看来有些时候我们想到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鸟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在设计和执教这一课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关键的。

一、在情境中自主获取信息。

二、在体验中自主发现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都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基础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拓展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三、在交流中重视培养习惯。

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合多位老师的点评,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课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

二、练习题的设计和反馈处理有待改进。

在“猴子园”里,我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当条件不足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呢?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说,我以为他们会猜,最后再由我总结:“树上到底有几只猴子,我也不知道,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这树后面有几只猴子,那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可是我的学生似乎很自信,有的认为就是1只,有的认为就是2只,有的认为就是3只,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也许他们确实在猜,但是不会表达;其二,也许是我的语言误导了他们,因为我说:“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呢?谁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来?”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一条算式来。

加法教学设计课题

幼儿在学习5的加法上,已经知道数字5的分成,但幼儿的灵活反应能力和书写太差了。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加法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观察与动手能力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加法。使其更深入的了解的组成。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如何5的加法。

难点:书写5的加法算式。

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树叶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老师昨天买回4个苹果,小兰又带来1个苹果,那么班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老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来的1个苹果)。

5表示什么?(老师和小兰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棵数,小朋友上黑板按老师的要求给小树贴上树叶,下面小朋友思考,并列出算式。(图片略)。

1+4=54+1=52+3=53+2=5。

(四)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文档为doc格式。

加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2、乐意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2、准备各种水果模型,布置好超市情景。

3、幼儿记录卡,记号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复习4的组成。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开火车去逛超市,小朋友们听好老师说的火车出发时间,如果你说出的时间和老师说的时间合起来是4,你就可以坐上我的火车。如:师:“我的火车一点开。”幼儿:“我的火车三点开。”

二、学习4的加法。

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师:“今天超市里还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呢?”(猫先生和猫太太)师:“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苹果)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猫先生和猫太太每一次购买的水果及数量,并尝试用语言表述他们每次的购买情况。

三、游戏:

“逛超市”。师:“猫先生和猫太太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我们也一起去逛一逛,买一买,好吗?”交代游戏规则:男孩和女孩组成家庭,结对去购物,游戏分三次进行,男孩和女孩每次的购买数量都不能相同,但每一次两人购买的数量合起来必须是4幼儿两两结对,尝试按要求购物。

四、分类记录。

请每一组“家庭”将自己每一次的购买情况依次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巡视并检查每组幼儿的记录情况,请完成记录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所表达的意思,尝试口述应用题。

五、结束活动。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页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些、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0.6+7.91+3.4+0.09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7.91和3.4的位置,这样0.6与3.4、7.91与0.09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

=(0.6+3.4)+7.91+0.09)=4+8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在计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算法。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24+2=(),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

(1)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三、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4)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答:4+6=10,满十进一,满十了就往十位上进一位,十位上就多了1个十,所以得数十位上是3。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全班一起读读运算过程。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2)24+9又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算一算。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学生1:先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13,再算13+20=33,学生2:先把9分成3和6,先算24+6=33,再算30+3=33。

(5)对比总结:观察比较、24+6、24+9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四、练习巩固。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课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课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1+6=7(看见6+1=7就想到1+6=7)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6

7

1+5=65+1=61+6=76+1=7。

2+4=64+2=62+5=75+2=7。

3+3=63+4=74+3=7。

0+6=66+0=60+7=77+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11---p12例1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练习本,小棒。

(一)、复习。

1、听算。

5+20=30+6=60+3=5+40=50+20=。

30+60=60+30=50+40=3+50=40+10=。

(二)、谈话导入。

1、老师:假如我们班一起去参观博物馆。问:我们班学生多少人?答:67人。

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一共多少人?答:2人合作探究:

2、根据这些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3、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2、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先从个位算起!

(四)、练习,实践应用。

1、堂上练习。

2、黑板做题。

3、评讲巩固。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六)、随堂练习。

加法教学设计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教学设计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5岁以上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

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加法教学设计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教具: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记录卡等。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

2、6的组成卡。

3、看图用算式记录。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2、教具制作上还应注重儿童化、形象化。

3、做练习时,应准备一俘,领幼儿做一道题,因为幼儿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4、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班健康礁尖利的物品课后思。

周一我上一节了健康活动《尖利的物品》,本次活动目标是: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这节课我共分四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因为幼儿的人数较多,怕在分组活动中出现意外,所以我只准备了一份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课堂的秩序较好。

在出示物品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物品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并对它们的用途也是比较了解的,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要把尖利物品设计成这样’,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这样好用”……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让幼儿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一些体会。幼儿都积极的说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针、图钉、牙签、头针、钉子等,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伤害事故,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的原因。

最后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结,把幼儿的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加法教学设计

1、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1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录音机、磁带、写有算式的26个大苹果、六棵智慧树、2张写有算式的楼梯图、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1张写有思考题的智慧王国图。

学具:写有口算题和思考题的练习纸(每人一张);每组准备1块小黑板、1支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一)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

2、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价格,你们要想得到它必须怎么办?(生:用钱买)在每个组的信封里还有一样东西,倒出来看看是什么?(生:人民币)。

师:数数看,有多少人民币?(学生合作数人民币,并报总数。)。

1组:35元2组:35元。

3组:29元4组:87元。

5组:64元6组:38元。

师:你们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

3、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

5、展示大家列的算式:请每组的代表把小黑板放在前面。

1组:35—2=2组:35—20=。

3组:29—6=4组:87—30=。

5组:64—40=6组:38—3=。

(二)交流合作学习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我们先来帮l算一算。挂起1组的小黑板:35—2=。

(2)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3)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引导。(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合起来,就是33。)。

(4)你的这种方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如果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再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5)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先算5—2=3,再算3+30=333。)。

师:×××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们的样子说给同学听一听呢?

(6)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

(7)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略)。

(8)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29—6=和38—3=。

同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

(2)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xkm。

生1:先不看个位,先看十位,30—20=10,再用10加上个位的5就是15。

(3)师:你说得非常好,淮能比他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2: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师:和他们方法—样的同学起立,进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

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

(4)拓展练习:

师:我们旧来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87—30=和64—40=)。

对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

(4)知识应用:

生:老师遇到的难题是:钱不够了,还需要带多少钱?

师: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还需要带16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书的价格26元里面去掉老师已经带的10元,就是还要带的钱数。我列的算式是:26—10=16,所以还需要带16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16元去买这本书。

3、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学商量一下。

生: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卜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算练习。(共两组)才应学生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估形式。

在做完第一组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行算式的异同,这有利于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