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读书心得(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8 19:36:36 作者:BW笔侠

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将所读的书籍和个人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对于大家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其根源在于,孩子正在向上发展、在成长,老人在向下衰退、趋向死亡。可以说,孩子的生命足以使周围的一切活跃起来。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活动,即使破坏的成分较多,但这并非出自于邪恶,只是破坏更适合孩子活泼的性格。但是,一旦孩子把周围的人都看做工具,利用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并逐渐形成依赖心理,就会感觉到奴役他人的幸福与舒适。一旦这种感觉扎下了根,即使长大之后也不会消亡。

爱弥尔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弥尔》是卢梭的著作之一,该书以“自然教育”为核心,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看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触动。下面,我将从书中所传达的孩子自我发展、家长与教师的责任和角色、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等方面谈一谈我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孩子应该被允许自由自在地发展。在《爱弥尔》中,卢梭主张在婴幼儿时期,应该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教师的任务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应该陪伴孩子,引导他们去发现和观察。这种自我发展的理念使我深受启发。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强调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指令,忽略了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潜力。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充满自信和创造力,并且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书中强调了家长和教师的责任和角色。在《爱弥尔》中,卢梭提到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而是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引导。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质。家长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再次,书中对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情感。他主张要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社交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的竞争和压力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只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和社交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中的困境和挑战。卢梭指出,现实中的教育往往以灌输和应试为主,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他批评了传统的教育制度,提倡了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教育方式。然而,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没有困难和挑战的。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家长需要调整他们的教养观念和方式,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综上所述,《爱弥尔》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著作,深刻地触动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质。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和社交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教育环境,让他们真正做到自我发展、充满自信和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爱弥尔》心得体会

《爱弥尔》是卢梭的一部哲学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小男孩爱弥尔在教育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了人的本性、教育的方法和目的等重要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爱弥尔》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读《爱弥尔》的过程中,我被卢梭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震撼。书中揭示了爱弥尔天生的善良本性和对自然的追求。卢梭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接触到自然界的美妙,以及自由探索和体验的机会,他就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这与我们现代社会过于功利和功利主义导向的教育观有很大差异。我们应当回归人的本性,注重培养人的品性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追求功利。

其次,卢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即“自由发展”教育。他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主张让爱弥尔自由发展,尽可能地顺应他的天性。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爱弥尔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体验能力。这种教育方法与现代的启发式教育有相似之处,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只有真正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天性和需求,才能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书中的父母形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卢梭以爱弥尔的父母为代表,倡导了一种与传统的父权制度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要过分地掌控和干预。这激发了我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忽视了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人生的最高目的不是追求个人的物质财富,而是追求自由和幸福。卢梭通过爱弥尔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人类必须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他批判了人们对于金钱、权力和虚荣的追求,认为这些物质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和不满。我们应该通过放下物质负担和追逐,用自由、宽广的心态去追求真正的幸福。

最后,我深深地被书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呼吁所感动。卢梭认为,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教育师。只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然的伟大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自然,从自然中获得智慧和启发。我们要建立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的思想,以适应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通过《爱弥尔》的阅读,我对于教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远非人生的全部,但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供我们学习。我们应当在教育中尊重每个人的天性和需求,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自由发展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追求简约的生活、珍惜自然,以实现最高层次的幸福和满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并为未来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卢梭:爱弥尔【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社会契约论》(法文:ducontrat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爱弥尔》心得体会

《爱弥尔》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创作的一部散文哲学巨著。它以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男孩从婴幼儿成长为成人的过程,探讨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和理念。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尤其是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通过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自然的教育理念。

卢梭在《爱弥尔》中强调了自然教育的理念。他认为,人应当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并拒绝一切虚伪的习俗和教条。他主张在孩子的教育中与自然接触,引导孩子去探索、体验和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只有通过亲身的经验,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习到知识。这种自然教育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机械的灌输,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段:家庭教育的意义。

在《爱弥尔》中,卢梭把家庭教育看作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重要阶段。他认为,父母应该扮演起孩子的导师,提供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性格。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思考和创造的人。对我而言,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深刻地启示了我,作为父母,我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去探索世界。

第三段:经验教育的价值。

《爱弥尔》中,卢梭强调了经验教育的价值。他认为,通过亲身的经验,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卢梭运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户外活动和实践训练等,来培养爱弥尔的实践能力。他让爱弥尔亲自生活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这种经验教育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在教育中,引导孩子去亲自实践和探索,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四段:心理成长与教育。

在《爱弥尔》中,作为父亲和教育家的卢梭意识到开发孩子的心理成长对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包括情感、性格和情商等。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心理成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在教育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段: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爱弥尔》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一教育目标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使我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爱弥尔》,我对教育,尤其是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卢梭在书中透过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强调了教育的价值,探讨了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这些教育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并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实践能力。这些都对我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高中生爱弥尔读书心得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弥尔》心得体会

作为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爱弥尔》由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撰写而成。它以教育为核心,探讨了人类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儿童成长的原则。通过一位年轻男孩爱弥尔的成长经历,卢梭深入探讨了自由、自然、个性和知识对教育的重要性。读完整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对教育的本质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在《爱弥尔》中,卢梭强调了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他认为人天生具有自由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独立。这点让我深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压力和规范而失去了自我,生活在他人的期望和社会的束缚下。然而,《爱弥尔》教导我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用独特的方式看待世界。这不仅对儿童教育有启示,也是对我们成年人的一种提醒。

其次,卢梭通过讲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强调了自然对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然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应该通过亲自体验来学习。这个观点在现代教育中也被广泛接受。我们常常过分依赖书本知识而忽视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实际上,当我们亲身体验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因此,《爱弥尔》提醒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爱弥尔》中还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以个体为中心。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兴趣、能力和潜能。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这点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需要个性化的教育而不是模板化的教育。只有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此外,《爱弥尔》还强调了知识对教育的关键作用。卢梭主张学生应通过直觉和感知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灌输或记忆。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于亲身体验和发现,而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获取。这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更关注知识的渠道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因此,《爱弥尔》告诉我们,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科学实践和个人体验掌握知识的实质。

最后,《爱弥尔》还引出了关于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卢梭认为家庭是孩子培养成人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应该起到孩子第一位教育者的作用。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性格。这提醒了现代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孩子提供爱、关心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读完《爱弥尔》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自然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知识获取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思想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经典的教育著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鼓励我们追求自由与独立,推动教育改革。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教育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爱弥尔读书心得

《爱弥尔》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尔》这本名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得到了一些体会。

对于卢梭在书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是我很感兴趣的。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他还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学生是时刻发展的个体,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尊重儿童自己的生长规律,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这样,到了应当开花结果的年龄,他会自然而然的大有收获的。

让我们从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兴趣做起,在生活中引导他们成为真善美的人。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xx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光全由我们控制。因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

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卢梭还认为劳动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另外培养自由的方式也应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在深刻批判封建教育不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自然教育的理论;抨击了封建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偏激性,片面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但无数深刻的教育观点,现在读起来仍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最早听说《爱弥尔》这本书是在师范的时候,我想对于师范专业来说《爱弥尔》会是一本很耳熟的书。想读这本书也是从师范里开始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个人十分喜欢这种途事型的教育书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读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后,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加上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近期由于比较闲,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同时,读得慢还有一个原因是读这本书比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总结出来可能有两点:一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难以消化卢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译文,所以在语句的表达上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我这样的感觉都不能遮盖住《爱弥尔》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曾有同学评价说读完《爱弥尔》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80年代兴起的,甚至我们现在还在讨论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爱弥尔》这本书里就有了阐述。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实也可说是有其独到之处。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被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描绘、细腻的文笔所折服。全书贯穿无数教育经典。

名言。

处处蕴涵着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让人不时掩卷回味。最让人称奇的是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惊叹卢梭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

卢梭的《爱弥尔》虽然是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小学教育还是有借鉴作用。

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要转变观念,用知识充实自己,要善于学习,博览群书,把自然教育当做一种态度,一种拓展视野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做一名乐学好思的智者,要把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亲近自然的教育,把学校创设成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让大自然与教育自然地融为一体,孩子如一株株嫩绿的树苗,生机盎然,茁壮成长;教师团队如浓浓春意,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体现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理念。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积极创设条件引导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学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丰厚的社区环境,以学生为本,创设人文文化的环境,为学生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个站点成为孩子们向往的育人摇篮,这里,永远留下孩子们美好幸福的回忆,让“素质教育”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学开得更鲜,开得更艳!

最后,通过家长学校、小南坑小学师生博客圈等多条途径动员家长朋友们充分认识小学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正如卢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让我们家校携起手来共同聆听大师的呼唤,了解孩子们的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高中生爱弥尔读书心得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他还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学生是时刻发展的个体,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尊重儿童自己的生长规律,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这样,到了应当开花结果的年龄,他会自然而然的大有收获的。

让我们从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兴趣做起,在生活中引导他们成为真善美的人。

爱弥尔读书心得

最早听说《爱弥尔》这本书是在师范的时候,我想对于师范专业来说《爱弥尔》会是一本很耳熟的书。想读这本书也是从师范里开始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个人十分喜欢这种途事型的教育书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读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后,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加上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近期由于比较闲,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同时,读得慢还有一个原因是读这本书比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总结出来可能有两点:一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难以消化卢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译文,所以在语句的表达上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我这样的感觉都不能遮盖住《爱弥尔》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曾有同学评价说读完《爱弥尔》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80年代兴起的,甚至我们现在还在讨论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爱弥尔》这本书里就有了阐述。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实也可说是有其独到之处。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被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描绘、细腻的文笔所折服。全书贯穿无数教育经典名言,处处蕴涵着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让人不时掩卷回味。最让人称奇的是,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惊叹卢梭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

卢梭的《爱弥尔》虽然是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小学教育还是有借鉴作用。

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要转变观念,用知识充实自己,要善于学习,博览群书,把自然教育当做一种态度,一种拓展视野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做一名乐学好思的智者,要把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亲近自然的教育,把学校创设成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让大自然与教育自然地融为一体,孩子如一株株嫩绿的树苗,生机盎然,茁壮成长;教师团队如浓浓春意,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体现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理念。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积极创设条件引导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学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丰厚的社区环境,以学生为本,创设人文文化的环境,为学生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个站点成为孩子们向往的育人摇篮,这里,永远留下孩子们美好幸福的回忆,让“素质教育”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学开得更鲜,开得更艳!

最后,通过家长学校、小南坑小学师生博客圈等多条途径动员家长朋友们充分认识小学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正如卢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让我们家校携起手来共同聆听大师的呼唤,了解孩子们的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爱弥尔·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对现实做纯客观的反映,就像在实验室中进行物质试验那样。所以,他反对文学家做政治家、哲学家、道德家,而只要做个“科学家”就够了。他用生理学和遗传学去解释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现象。连人的情感变化也要从生理系统上寻找原因。他注重事实和文献,崇拜资料的考证,热衷于细节的精确和摄影式的“一丝一毫都不遗漏”的描写,迷恋庸俗丑恶的事物,而不重于美学的评价和艺术的精炼概括,显然,这只能引导现实主义误入歧途。这种理论系统无疑是唯心主义的,是反动的。

左拉并没有把这种创作理论完全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作家所面对的第二帝国时代不容他保持绝对的“客观”。他要描绘一个完整的社会画面,就不能不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左拉的创作实践还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但是,自然主义理论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不容低估的损害,这两个方面在他以后的创作中都有深刻的反映。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爱弥尔》对于师范专业生来说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本人一直没有看过,这次买了本《爱弥尔》,拿到手后并没有急着看,而是先查阅了这本书的相关背景资料。

卢梭17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训。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知道这些相关背景后,在闲暇时就把这本书给看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所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当然,我这样的感觉都不能遮盖住《爱弥尔》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多数人读完《爱弥尔》之后,都会有这种感觉: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

书中提到最多的是自然教育,可说是其独到之处。我们不妨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拿来使用,让孩子顺从“自然”的发展,不要让他们过早地知道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尽情地游戏,这样才能达到需要和供给的平衡,才是自然地发展。让孩子多多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获得感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人,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也是他提倡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独立的人格,培养创新的意识。大胆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孩子所缺乏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引领孩子追求的目标。这样做可以陶冶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操,并增长一些实际知识。锻炼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了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建立了人际间的交往,而且培育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自觉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卢梭的自然教育,还强调每个人都有其自主性。他认为应该让孩子早点认识到自我,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而哪些不是。这样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先避开社会层面不说,最起码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行为、意识等是有绝对自主权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权利,跟大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假如孩子不得不服从大人们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他们的不情愿有朝一日是要爆发出来的,到时候孩子就会变得越发任性,根本不能管束了。假如一个孩子因为习惯性的服从,最终成为一个只会照吩咐工作的工具,那会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强制性地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说都是为孩子着想,孩子面对这些来自家长的压力也就只能服从了,这服从让孩子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了。

以上只是本人对这本书简单浏览的一些粗略体会,对卢梭“自然教育”的简单理解,其实“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吸取有用的教育经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而我,则更习惯于称这为卢梭的教育理想国。

卢梭在此书中通过“爱弥儿”成长过程的描述,阐明了他对儿童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以自然主义为基础,尤其应注意儿童教育,并提倡促进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发育,使儿童的能力日益发达,使其天资尽量的发挥扩展,达到与自然一致的目的。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必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了解、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关心当代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把当代和未来的科学发展的绚丽蓝图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去触摸、体验,并初步掌握。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最早听说《爱弥尔》这本书是在师范的时候,我想对于师范专业来说《爱弥尔》会是一本很耳熟的书。《爱弥儿》一书轻松而严谨的语言,通俗而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细体味与卢梭大师交流的那种感觉,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

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使我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爱弥尔》

最早听说《爱弥尔》这本书是在师范的时候,我想对于师范专业来说《爱弥尔》会是一本很耳熟的书。想读这本书也是从师范里开始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个人十分喜欢这种途事型的教育书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读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后,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加上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近期由于比较闲,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同时,读得慢还有一个原因是读这本书比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总结出来可能有两点:一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难以消化卢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译文,所以在语句的表达上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我这样的感觉都不能遮盖住《爱弥尔》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曾有同学评价说读完《爱弥尔》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80年代兴起的,甚至我们现在还在讨论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爱弥尔》这本书里就有了阐述。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实也可说是有其独到之处。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被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描绘、细腻的文笔所折服。全书贯穿无数教育经典。

名言。

处处蕴涵着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让人不时掩卷回味。最让人称奇的是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惊叹卢梭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

卢梭的《爱弥尔》虽然是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小学教育还是有借鉴作用。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积极创设条件引导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学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丰厚的社区环境,以学生为本,创设人文文化的环境,为学生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个站点成为孩子们向往的育人摇篮,这里,永远留下孩子们美好幸福的回忆,让“素质教育”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学开得更鲜,开得更艳!

最后,通过家长学校、小南坑小学师生博客圈等多条途径动员家长朋友们充分认识小学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正如卢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让我们家校携起手来共同聆听大师的呼唤,了解孩子们的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更多精彩的。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爱弥尔》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作为一位教师,读完《爱弥尔》后,我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卢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这要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弥尔顿的读书名言

1、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

2、智者就好比是优秀的加工厂能从最粗劣的作品中汲取精华。

3、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血液。

4、向往的就是统治,即使到了地狱,统治地狱也比在天堂服务强。

5、孤独是一种最好的交际。

6、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7、有钱能使鬼推磨。

8、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血液。

9、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地狱,把地狱变天堂。

10、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

11、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2、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13、指责人民有眼无珠的往往就是那些蒙住人民眼睛的人。

14、智者就好比是优秀的加工厂,能从最粗劣的作品中汲取精华。

15、秩序从混乱中产生了出来。

16、歌与诗是对天生和谐的姐妹。

17、法律可以揭露罪恶,却不能消除罪恶。

18、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

19、通往真实之路,既严酷又艰险。

20、杀人不过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一本好书却是在毁灭理性本身。

21、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

22、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

23、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

24、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25、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

26、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

27、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

28、音乐中蕴藏着如此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量。

约翰弥尔顿心得体会

“约翰弥尔顿心得体会”这个主题,为我们探究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思想家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他在文学、信仰、政治等多方面的见解和思考。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文学巨匠,弥尔顿的思想深刻、独特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对他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英国文学发展和人文思想的演进。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是一位17世纪英国伟大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在1608年12月9日,弥尔顿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是父亲约翰·弥尔顿的长子。他的早期教育是在圣·保罗中学获得的。17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CambridgeUniversity)学习。随后,在1651年至1655年期间,弥尔顿完成了他的杰作《失乐园》(ParadiseLost)。弥尔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反抗英国君主制度,主张民主共和,被誉为“自由的诗人”。

弥尔顿的思想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而文学则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的。个人应该要有思想追求、道德勇气,以及追求真理的热情,这些都是实践自由和民主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也深感民主自由的珍贵和重要性,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这些价值,共同创造一个自由、公正、平等的社会。

第四段:从弥尔顿的作品中汲取灵感。

弥尔顿的杰作《失乐园》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史诗以圣经创世纪为蓝本,讲述了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自由、真理、正义和智慧的探索。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生命的意义、真理的追求以及人类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弥尔顿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

约翰弥尔顿是一位思想深邃而充满激情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英国文学、人道主义和民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他的作品和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由、民主和人类尊严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方向。我们应该用他的思想来启发并激励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公正、平等的未来。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我怀着一颗崇敬而又忐忑的心,读完了卢梭的教育哲学专著《爱弥尔》,觉得这本著作深入浅出,蕴涵着他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他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

卢梭在《爱弥尔》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这些儿童教育观,尽管历经三个世纪的恶的岁月交替,时代变更,而在知识日趋进步,思想不断更新的当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威力。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才是真理,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有着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两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深受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人本主义,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有哪段教育话语比这段更经典?“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这是整本《爱弥儿》中最精髓,最叫绝的一段。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

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在少年宫,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个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特别是当家长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总是希望他的后辈来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我有一个小妹妹,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周末就要参加围棋,电子琴,作文,巴蕾等等兴趣班,她的日程表就象一个职业女性一样,毫无喘息的机会。当我问其“放五一长假,你最想干什么”的时候,她回答;“我就想到乡下外婆家看看田野。在此,我们不能不痛心,我们在扼杀一个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式教育下,这些孩子不堪重负,甚至怀疑这个世界的阳光是不是金色的,是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怀疑头顶的天空是不是蔚蓝的,是不是充满自由和翱翔的空间的?因为在这些可怜的孩子耳旁总是聒噪着一些貌似苦口婆心的烦人的教导,头顶上总是压着数座沉重的大山,他们的'世界已经失去了童年的光彩,他们成了满足大人培养欲望的行尸走肉。

孩子是有思想的,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约翰弥尔顿心得体会

约翰·弥尔顿,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被誉为“智者之王”。他的诗歌作品充满宗教、哲学、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洞察,深刻影响了英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接触弥尔顿的作品之后,我深受其诗歌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的感染,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领悟。

第一段:深刻的宗教内涵。

弥尔顿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诗歌充满着丰富的宗教内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他的史诗《失乐园》。“失乐园”是基督教中关于人类原罪的经典故事,弥尔顿以此为蓝本,创作了一篇壮丽的史诗,描述了人类堕落和充满痛苦的历程,以及上帝的恩典和赐予人类的自由意志。读完这篇史诗,我对基督教的信仰和人类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他对人性、自由、至善等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第二段:崇高的艺术境界。

弥尔顿的诗歌充满着哲思和哲学思考,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艺术家。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鲜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复杂的哲学思想通过诗歌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例如他在《失乐园》中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使得诗歌蕴含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更加深刻。我认为,这种融合了思想和艺术的诗歌品位非常值得学习和探索。

第三段: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

弥尔顿是一位独立思考和反抗的文化人物。在他所处的时代,英国的文学、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充满着严重的封建主义和传统权威的束缚。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大胆表述了自己的思想,挑战当时的传统规范和权威,如激进的民主主义和反对国教制度等。这种独立思考和反抗的精神,对当时的英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也对后来的文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表现人性的深邃和广阔。

人性是弥尔顿作品中探究的主要主题之一。他通过描写巨大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遭遇和抉择,展示了人性的深邃和广阔。例如在《失乐园》中,他刻画了人物遭遇各种挫折、矛盾和选择时的内心冲突和挣扎,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我的阅读中,发现弥尔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段:永恒的文化价值。

正如史诗《失乐园》中所表达的那样,弥尔顿作品中的主题和思考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他探究的课题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是超越时空限制,对人类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弥尔顿作品中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他的思想和诗歌正如一个深邃的井,历经千年,仍能不断地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清澈的泉水。

总而言之,约翰·弥尔顿的作品不仅极富文学价值,还有深远的哲学意义。读懂他的作品,需要我们阅读过程中不断开拓思维、加深理解和思考,从而更好地认识、体验和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作为一个喜爱文学的读者,我深深地感受到弥尔顿作品所带来的思想和人文震撼,由此也认识到英国文学的伟大和深刻。

《爱弥尔》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心得:吴明海老师上《外国教育史》时谈到卢梭的教育思想时也谈到这一点,原来是出自这里。想来挺有道理的,不要哪孩子想要的东西给他们,而要把他抱过去,让他自己去拿。结果虽然一样,但意义却不同:一个是哭闹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让别人做的事的目的,一个是哭闹无用,最后还得自己主动去做。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在面对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是也不会想让别人为自己做事,而是想自己应该怎样努力去得到。虽是细节,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却是重大的。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对重视这样的细节。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别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p59)。

“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吃东西和学走路的。这正是他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在此之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子没有什么差别: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心得:这段话是在第一卷最末尾的一段话,作为第一章的总结,我觉得很有记录下来的必要,也值得认真去思考。

刚出生到发育一段时间的婴儿真的是他啊本身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而这时的教育也更为关键。怎样对待他们,怎样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怎样去和他们交流,怎样教他们说话、吃饭、走路……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都不简单,卢梭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每项工作都是门学问,都是门艺术,我将努力求索,以期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其次,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我们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p70)。

心得:孩子们还不懂得自己所受的伤严不严重,他们无法判断伤痛的程度,但他们可以从大人的表情与行为中感受到事物严重性。小孩子受了点小伤,大人就慌忙跑过来问这问那,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压力,原本并没有觉得多痛的孩子看到大人强烈的反映也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将痛苦升级,其结果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的幸福只能消极地看待。衡量的标准是:痛苦少的人就应当算是幸福的人了。”(p74)。

心得:这句话可以算得上人生哲理了。我摘录这句完全与教育无关。我是从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它的。人生在世,何为幸福?记得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能感觉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与不满足?这个问题与幸福相似,都是对一个未知答案进行的猜测。可能永远都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p91)。

心得:卢梭反对过早地对儿童继续拧并不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理性教育。认为儿童就应该是儿童的样子。顺应自然,不应该过早地对他们进行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说教。联想到今天,在中国,幼儿园的孩子们现在都一个个背着大大的书包去上学。虽然前几年国家教育部针对“书越读越重”这种现象提出“减负”的口号,但收效甚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中国的高考制度犹如一座大山立在那儿,老师、家长将所有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负担日益沉重。周末去上补习班,去上艺术班,……孩子现在活得比大人还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反思:过早四让儿童学到过多的知识是好还是不好?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没有利?,面对现今层出不穷的“小神童”“小天才”,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他们个个才能非凡,却舍弃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愿他们今后不会像早熟的果实那样。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但愿他们不会重蹈仲永的覆辙,成年后毫无用处,碌碌无为。

“他打坏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他打破他房间的窗子,你就让他昼夜受冷风吹,别怕他受风寒,因为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绝不要埋怨他给你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你要让他头一个感觉到这些麻烦。”(p107)。

心得:小孩子天性是好动的。尤其是男孩子,见到什么就想破坏什么。一般家庭都是孩子破坏了一样东西,马上又给他买新的,导致的结果是小孩子越来越放肆,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没有错。又或者大人采取另一种态度,对小孩子进行惩罚,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做。但这样难免会让孩子们委屈,他们还不懂得这么多,无法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我担心的是大人们越制止这种行为越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后这样的破坏行为还会再次上演。卢梭的方法有一定的道理,让孩子么尝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自己难受了下次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但我有一点疑问:若孩子破坏的东西是无关紧要的,无多大用处、可有可无的东西呢?这样少了这样东西也丝毫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那孩子就尝不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就无法改正孩子错误的行为了。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p109)。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p119)。

心得:还是提倡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要是一个人为了把一生的时间都拿来利用,就不去睡觉,你对这个人怎样看法?你会说,‘这个人是疯子,他不但没有享受他的时间,反而损失了他的时间,因为抛弃睡眠的结果,是奔向死亡。’所以你要了解到这里的情况恰好相同,要了解到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

真的好想问问卢梭,听听他的看法。

“……因此他们只能学会一种语言,有人说他们的确学会了几种语言,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曾经看见过几个据说是能讲五、六种语言的儿童。我听见他们讲了德语,接着又用拉丁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辞来讲;他们确实能用五六种词汇,但他们始终讲的是德语。总之,不管你愿意教孩子多少同义语,然而你变换的是辞而不是语言,所以他们还是只能学会其中的一种语言。”

还是很想当年见到卢梭,听听他的观点。

“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动力。”(p136)。

心得:这句话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相同之处。必须让孩子们有想学习的动机。现实的利益让他们自己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外人监督,自己就去主动学习了。只要有了兴趣即现实利益,也不用担心孩子学得怎样了。

“一个教师考虑他自己利益的时候比考虑他学生的利益的时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样证明他没有浪费时间,证明别人给他的薪水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现的本领教给他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夸耀于人;他不管他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有用的,只要能显示于人就好了。”(p209)。

心得:前几天在教育学院本科生教学实习汇报大会上,吴丹咏师姐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深的话:教师讲课的意义并不是要展示他有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今天看到《爱弥儿》里这段话,感受更是多了。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若老师把能在课堂上讲课当作是一种炫耀的手段或是显示自己知识渊博的目的的话,很显然,这个老师是不称职的,这种行为也是很可笑的。

“……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惟有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如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p215)。

心得: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知。一个人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去待人接物,要有一个谦逊的心能向周围的人们学习,这样就算是一个傻子,也会博得别人的称赞与尊敬。

“你要始终记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并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和和谐的观点。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未受到欺骗就行了:我之所以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满谬误。”(p222)。

心得:并不一定要教给孩子很多的东西,但一定要保证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大概、清晰、正确的脉络。这样便于孩子以后的学习,预防孩子以后错误思想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中,人所适应的最大工具就是人。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善于利用这个工具的人,”“难道说,懂得人们的愚昧,就是要把人们的愚昧当作自己的立志吗?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就需要辨别哪些人是不明智的。”(p248)。

“当老师喜欢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难免不错误地认为孩子也同样喜欢做那种事情,所以在你津津有味四工作时,必须注意看孩子是不是感到厌烦而不敢向你表示出来。孩子应该把全神贯注到他所做的事情上,而你则应该把全神贯注到他身上。不断地细心观察他,但有不让他发现你在暗中观察他。”(p252)。

心得:教师应该有颗敏感的心,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也要避免将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学生。自己喜欢的不一定学生也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神态,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个人在那里吃本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与是在盗窃;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一事不做而靠政府的年金生活的话,就同抢劫行人的强盗没有分别。……所以,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p262)。

“一个人喜欢一项工作和适合于做那项工作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p268)。

心得: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比如自己现在很喜欢新闻学、广告学、社会学的东西,是不是就代表我就一定适合那了职业了呢?一个人的爱好与能力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不要被自己的热情所蒙蔽。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p280)。

心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给人金子,不如教其点金之术。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明白他为什么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就觉得满意了。……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p283)。

心得:卢梭在《爱弥儿》里一再推崇的自然教育的方法是开明的,一改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儿童身心发展上来,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不同教育。充分开发了儿童自身的潜质,减轻了儿童学习的压力。

“一到人觉得他需要一个伴侣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孤独的心了。”(p291)。

“……爱则应当是相互的。为了要受到大家的爱,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可爱的人,为了要得到大家的偏爱,就必须使自己比别人更可爱。至少在他所爱的大家的眼中看来比任何人更为可爱。”(p292)。

心得:这些话讲了成年人拥有了感受爱的能力,也应该懂得如何获得对方的爱。开始在意起自己在对方的心中的形象。

“……首先,我们不给他们以机会,他们就不会产生好奇心。其次,当你遇到一些并不是非解答不可的问题时,你不可随便欺骗提问题的人,你宁可不许他问,而不可向他说一番谎话。”(p295)。

“文雅的人同孩子讲起话来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们以为其中有些事情是他们不应该知道的。”(p297)。

“按年龄进行培养的孩子是孤独的……”(p299)。

心得:这些语言主要是针对大人如何向孩子解释“性”知识而谈的。现在的人们面对孩子都谈“性”色变,仿佛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东西,说了对孩子无益,因此大都避而不谈。岂知,正是大人这样躲闪的态度加深了孩子的好奇心,你不告诉孩子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他们就会暗地里去寻找。至于途径、方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敢保证,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结果远比大人直接告诉他的危害来得大得多。现在许多学校也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性知识课。可以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封建思想仍为浓重的中国,仍不像西方那样对待“性”有着开明的态度,现今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上升,涉及性犯罪的比例很大,这一现象令我们担忧。试想,若是我们对待性都持自然开朗的态度,孩子们也能够从大人们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那么,“性”也将不会成为家长老师心头的一块心病,也不会成为教育中隐晦的话题。孩子们都将在一个健康、透明的环境下,愉快成长。

“一切欲念都渊源于人的感性,而想象离则决定它们发展的倾向。”(p300)。

心得:这话说得挺有哲理的。

人的欲望由心而生,至于是否付诸实践,则要看人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个心怀抱负的人很早就制订了一个大计划,也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以后的样子,有了欲念,有了想象,连接两者的纽带就是努力与实践。

“人们所以合群,是由于他们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心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对人的依赖,就是力量不足的表征,如果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就根本不想同别人联合了。所以我们从我们的弱点本身中发反而产生了微笑的幸福。一个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没有任何需要的人是不可能对什么东西表示喜爱的……”

“我们之所以爱我们的同类,与其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快乐,不如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痛苦。”(p303)。

心得:这些大概可看作卢梭对幸福的定义吧。他的解释我很喜欢,因为他竟能把孤独解释得那样温暖,那么美好。

“一个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我想我会记得的。孤独,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卢梭说过的。

“各位老师,你们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你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受到实际的成效。”(p321)。

心得:这是卢梭对教师提出来的要求。要注重实践,即课堂以外的教学,有时课外教学反而能让学生学到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

“青年时期的这一股火,不仅不是进行教育的障碍,反而正是靠了这一股火,才能使他所受的教育紧张地进行和圆满地完成。正是这一股火,使你在一个青年长得同你一般强壮的时候,仍然能够控制他的心。”(p323)。

心得:卢梭指出了对待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反而我们正应该抓住其特点对症下药,利用老师的威信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教育。只要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便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你要知道,你(老师)的体面不在你自己身上,而在你的学生身上;要纠正他们的过失,就必须分担他们的过失;要洗雪他们的耻辱,就必须承受他们的耻辱。”(p346)。

心得:教师任何时候都应当与学生同等,不应端着架子,高高在上。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若是让学生觉得虚情假意,老师的课纵使讲得再好,对学生来说也是毫无吸引力的。

“做老师的应当掌握的一门最大的艺术就是:针对情况进行劝勉,能预知这个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听他的话,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还是那样的执拗,以便处处让经验去教训他,同时又不使他遭遇太大的危险。”(p347)。

“在他未犯错误以前,就应当向他指出他的错误;而在他既犯后,就不决不要去责备他,因为这样做只有使他生气,使他出于自尊而反抗你的。”

“你对他的安慰,其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教训,如果他对你的安慰不起任何疑心,则这种教育便是愈能够收到效果。”(p348)。

心得:论述怎样对一个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一门学问,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孩子心里会怎样想等等,都应该是老师熟练把握的。要有够控制学生的内心与行为的能力,让学生的发展符合老师的预想,一步步将学生引到正确道路上来,这样的教育便是成功的,这样的教师也是成功的。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p349)。

心得:不应完全地将知识教给学生,要给他们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竟可怜到没有做过一件使他回忆起来对自己感到满意,而且觉得没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而且由他认识不到什么德行最适合于他的学生,因此他只好一直做一个坏人,感到无穷的痛苦。”(第二卷,p418)。

心得: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是最可怜的。

“好人是先众人而后自己,而坏人则市先自己而后众人。坏人以自己为一切事物的圆心,而好人则要量一量他所有的半径,守着他所有的圆周。”(p419)。

心得:这是卢梭对于好人和坏人的看法。好人和坏人差距说大也不大,只是在思想上的差异,而正是这一点,却恰恰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你要说真实的话,做正当的是;对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立履行他在地上的天职;正是在忘记自己的时候,为自己做的事情才最多。……利己之心使我们受到迷惑,只有正义的希望才不会使我们误入歧途。”(p457)。

心得:卢梭对于一个人应有的、正直的品行作的解释。我们心中要有正义,做诚实的人。但他那句“正是在忘记自己的时候,为自己做的事情才最多”值得人进行深思。我理解的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在想自己,不想别人,在表面上是为自己做了许多事,但实际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做得并不多。只有我们真正做到先人后己,将自己的利益置身度外,这样我们虽然看来为别人做了好所,自己所得利益不多,但却恰恰是为自己做的事情最多的时候。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合不合卢梭的本意。

“你对一个年轻人所施的一切教育之所以没有成效,那是由于你所施的这些教育”还缺乏他那个年龄的人所能懂得的道理,而且重要的是,对任何年龄的人所讲的道理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表述,才能得到他们的喜欢。”(p475)。

心得:这段话也就是说教育应该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说教,不能笼统地采用一种形式。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育,这样得到的效果也最好。

“把一个年轻人日益增长的欲望完全看成理性教育的障碍,这是多么狭隘的眼光啊!我则认为这种欲望恰恰是使他乖乖地服从理性教育的手段。我们只能够以欲念来控制欲念,我们必须利用他们的成功去抵抗他们的暴虐,我们始终要从天性的本身去寻找控制它的适当的工具。”(p478)。

心得:卢梭在面对年轻人日益增长的欲望时,不仅持乐观态度,并且强烈地抵制那种硬硬压迫的方法。根据自然教育法则,卢梭认为,我们应利用它本身的优点去克制住它的缺点,进行合理的引导。

在现今,大多数人在面对青少年欲望日盛的现状时大都不择手段,进行严厉的压制,妄图以这样强暴的方式压制住一切念头。虽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了,但实际上青年人内心的欲望之火愈燃愈旺,因为他们得不到理解,找不到一个合理宣泄的方式。其实这种情形是最危险的。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像卢梭那样,以自然、坦然的态度面对,试图用其本身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对一个进入社会的青年来说,应该提防的不是色欲而是虚荣,因为,他将听从别人的倾向的支配而不听从自己的倾向的支配,他字画所以这样放荡,是由于狂妄的心理而不是由于爱情。”(p485)。

心得:我们很多时候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这样或者应该那样,而没有真正实际地从他们自身考虑。卢梭分析得很对,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一时被迷惑住的,是他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无关爱情。

“如果你想纠正你的学生的弱点,你就应当把你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他看,就应当让他在你身上也发现他所体验的斗争,使他照你的榜样学会克制自己,使他不至于跟着其他的人说‘这个老头子,因为自己不能过年轻人的生活,就打算把青年人看作老年人。……’”(p491)。

心得:老师的形象并不一定要是高高在上的,触不可及的。老师有时若能够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跟学生讲下自己的奋斗经历,成长历程,让学生感觉老师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听从老师的建议,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差距、年龄差距也不再是个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养成了习惯就行了,因为习惯可以变成第二天性。”(p548)。

心得:对待孩子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约束,暂时可能看不到成效,但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成为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定要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形成。

“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有有这样的差别,完全归因于教育。”(p615)。

心得:自古人类就分为男人和女人。卢梭在这里以教育为标准将人类分为了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可见,教育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如果你想使一种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发生作用的话,你就要使那个人在青年时期保持他在童年时期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当你的学生已经变成了你所想象的人,你就要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是那个样子的。”(p656)。

心得:良好的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应当从小积累,千万不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丢掉。只有一点一滴的累积,才能保证在成年时能够拥有许多好的习惯,长成我们理想的状态,,才能够变为一个好人,并继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