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毕业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3 06:00:48 作者:温柔雨

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即将完成学业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些是一些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和评委的提问,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答辩。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探究毕业论文

摘要:能够影响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则是施工质量问题,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技术不科学、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不得当、施工方案不合理、以及施工队伍素质低等原因而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为了更好的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相关部门针对其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通病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一来可以促进施工顺利,工程按时交付,二来可以提高施工质量,为人们创建出安全、平稳的出行路线。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防治措施。

1.管理方面的通病。

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起着绝对性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作用,但是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并不完善,管理水平的低弱,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下降,虽然已有很多施工单位加强了管理制度的制定,但是由于不够科学、合理,甚至没有将其落实到实际施工管理中,使之管理意义荡然无存。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管理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赶工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很多施工单位对工程交付日期过于重视,认为只有按时交付或者提前交付就可以促进工程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赶工并成为普遍情况,而在赶工过程中会因为施工速度过快,管理不及时,质量监管不到位,造成工程结构质量下降,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存在对施工标准糊弄、将就的行为,对存在的小问题忽略,小毛病逐渐衍变成大问题,最后威胁整个公路质量。为了有效防止赶工不科学、不合理情况,则需要从追究责任方面严格抓起:明确责任,调查出是在工程施工中哪一个环节出现的赶工现象,并对其赶工原因详细调查与分析,并且对赶工所造成的质量问题追究其责任,例如: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般都有建设单位、承包商、施工企业等多个组织结构,其各有各自所要负责的内容,若是工期提前是因为施工企业造成,那么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资金问题等应由施工企业承担,若是工期提前是由建设单位造成,那么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应由建设单位负责。

1.2指定分包与采购。很多公路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指定分包与采购的情况,很多建设单位或者相应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需求,向承包商推销工程材料、设备、构件等物资,这些物资中常存在质量差、成本低的工程材料等,从而获得中间的利润,而承包商碍于面子,又考虑到物品便宜,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便达成协议,导致工程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指定分包与采购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不允许任何利益体以任何理由发生上述现象的,一旦发生必定要给予其严肃处理;严禁建设单位及相应人员、监理人员向承包商推销工程构件、工程材料等物品;特殊材料需业主统一采购的应在招标文件中说明;合法的分包,不得以包代管,主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及工程管理负总责,应明确主包单位现场施工质量负责人进行现场盯岗把关;劳务队伍不得现场独立进行施工,必须有承包人现场指挥生产。

1.3监理独立检测频率不足的现象。严禁监理在承包人的试验室内进行试验,如监理需使用承包人的部分设备进行试验,必须经总监办批准,在总监办试验工程师现场监督下实施试验,并在试验成果上签字方可生效。严禁承包人与监理一起进行同一项试验检查(路基路面弯沉、路面平整度、横向力系数检测等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的特殊性试验除外)。对于监理让承包人代为试验的,视情节情况,给予承包人通报批评,相关监理清除出场。

2.对实体通病的分析。

实体通病也是工程通病的一种,所谓的实体通病主要指的是公路真正出现的问题,例如路面被毁以及开裂等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公路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通病,必须要从不同的类型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问题。

2.1沥青路面破损与车辙。首先,设计单位应认真调查、分析,根据车辆组成,行车特点,详细试验、计算,细化结构设计和组成设计,特别要重视路面防排水设计,尤其是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对中央分隔带做防水封闭。原材料质量是提高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都要对沥青路面工程的原材料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沥青拌和场及进、出场道路必须硬化处理,硬化标准是车辆行驶不粘土,存料场地不积水,装料不带土。

2.2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原材料质量不均衡是半刚性基层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稳碎石基层应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不得采用早强型水泥。应定期检查拌和设备自动计量的准确性,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确定水泥用量,半刚性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仅要控制下限,而且要控制上限,保证强度均匀。

2.3结构物端部深陷的问题。中桥、大桥、特大桥等有台帽结构的,要先进行桥头填筑施工之后再进行台帽施工。当结构物端部填筑高度大于4m时,应对原基底进行加固处理,处理长度视填土高度、岩石特性而定。软基路段应通过特殊设计确定处理措施,一般路段可采用土工格栅或强夯处理。

3.工艺方面的通病。

除了管理以及实体方面的通病之外,工艺方面的通病也必须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工程的施工工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应用相应的施工工艺非常必要,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工艺方面的通病也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3.1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等的防治。拌和楼进料仓数量与作用料规格种类相对应,禁止先人工或机械掺拌后在送进料仓的施工方法,禁止人为强行对某个料仓进行补料。严格控制各种集料的含水量,特别是细集料、白灰、粉煤灰的含水量,保证混合料含水量均匀,应根据各种材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供料数量,确保混合料级配的准确与均匀。应采用配备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设备进行拌和,拌和设备应采用可自动测试集料含水量的拌和楼,拌和楼的生产能力应与单位用量相匹配。

3.2各类外掺剂品种掌握不准的防治。混合料若设计无要求,一般不得随意掺加外掺剂。如果掺加,必须经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并且所使用的种类必须是信誉良好的产品。使用前应对外掺剂进行检测。根据掺配目的选用品种,但不可顾此失彼,为满足这种目的而失去另一种功能,监理和业主应严格掌握,杜绝为满足施工使用性能而掺加对质量有影响的掺加剂。

3.3各类结构养生方法不当的防治。所有水泥混凝土构件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天,主要构件不少于14天。养生应采用覆盖保湿养生的方法,养生应有专人负责,保证构件表面在养护期内始终处于潮湿状态。所有构件应采用草袋(麻袋)覆盖洒水养生,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和喷洒养护剂养生,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时,每天还应向膜内注水2~3次,用养护剂养生时,每天应向表面喷洒水2~3次。

参考文献。

[1]王军.对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研究[j].四川水泥,(11):126.

[2]宋海波,邹波,余磊.试论公路工程砼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8):115.

[3]陈德庚.浅析三级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6):92.

控制工程造价审计重点探析毕业论文

2分类。

全面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

3审计程序。

简介。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

单计价法正处在双轨并行,逐步过渡阶段,并贯穿于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决算等各个计价环节之中。造价真实性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造价审计的实践,认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有以下方法可与同行商榷。

分类编辑。

全面审计法。

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

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

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

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分组计算审计法。

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的方法。

例如:对一般土建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

(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

这一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土的体积按下式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审计程序。

一、对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的审核是工程审计的基础和前提[1]。

进行工程造价审计,首先应仔细研究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确定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

合同依据计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其中,总价合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调价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又分为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纯单价合同和单价与包干混合式合同。先确定合同的计价类型,再仔细研究其中的调价条款,根据结算调价条款进行工程价款审计。

目前,许多工程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都会签订补充协议。大多数的补充协议都会对合同的结算调价条款进行补充或更改,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进一步让利,但也有个别工程建设单位会给出增加工程价款的条件,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

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可据此分析判断补充条款的有效性。如果只是对合同主条款和招投标文件内容进行补充或做一些次要内容的更改,应视为有效;如果对合同主条款或招投标文件进行了较大的更改,违背了主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主要意思表示,应视为阴阳合同,作无效处理。做出无效判断要十分谨慎,必要时可以向相关法律部门咨询。

二、工程量的审核是工程审计的根本。

施工单位一般会通过虚增工程量,重复计算工程量来增加造价。审减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对工程量进行审计,首先要熟悉图纸,再根据工作细致程度的需要、时间的要求和审计人力资源情况,结合工程的大小、图纸的简繁选择审核方法。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工程量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筛选法等。

其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用。

一些图纸不明确的工程需要进行现场计量,审计人员则一定要到现场,按计量规则进行计量。对隐蔽工程可以通过查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来确定其真实情况。

另外要特别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即技术标准在工程审计中的作用。

部分施工内容如大型机械种类、型号、进退场费、土方的开挖方式、堆放地点、运距、排水措施、混凝土品种的采用及其浇筑方式,以及牵扯造价的措施方法等,可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资料做出判断。

三、定额子目套用的审核是审计重点。

施工单位一般会通过高套定额、重复套用定额、调整定额子目、补充定额子目来提高工程造价。在审核套用预算单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一致,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强度等级(砼或砂浆标号)、位置等;其次要注意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如块料面层下找平层、沥青卷材防水层、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预制构件中的铁件、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等。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特别是项目工程与总包及分包有联系时,往往容易产生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各地的综合定额不一致,一定要注意。

对换算的定额单价的'审核要注意换算内容是否允许换算,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换算的方法是否正确,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

对补充定额单价的审核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材料种类、含量、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含量、单价及机械台班种类、含量、台班单价是否科学合理。

四、材料价格的审核是审计的重中之重。

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总造价的敏感因素,亦是非常活跃的动态因素。

材料价格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原则上应根据合同约定方法,再结合甲方现场签证确定材料价格。合同约定不予调整的,审计时不应调整;合同约定按施工期间信息价格调整的,可以根据施工日记及施工技术材料确定具体的施工期间及各种材料的具体使用期间:有些工程工期较长,或有阶段性停工的,可根据各种材料的使用时期采用使用期间的平均信息价,这样比较贴近工程真实造价。

对于信息价中没有发布的或甲方没有签证的材料价格,需要平时对材料价格的收集积累,必要时可以三方一起进行市场考察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建材市场上出现很多新材料,特别是装潢材料,施工单位一般申报价格较高,应重视市场调查。

五、签证的审核是审计成功的保障。

不少施工单位采取低价获取工程,然后通过施工过程中增加签证来达到获利的目的。大多数工程的最终结算价都比合同价款高出很多.有的甚至成倍增长,原因固然是多样的,但签证是施工单位增加造价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审核签证的合法性、有效性,一是看手续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签字是否齐。

全有效,例如索赔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证明材料是否具有足够的证明力。

二是看其内容是否真实合理,费用是否应该由甲方承担。有些签证虽然程序合法、手续齐全,但究其内容并不合理,违背合同协议条款,对于此类签证不应按其结算费用。例如雨水排水费用、施工单位为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费用等。

三是复核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工程量是否正确属实、单价的采用是否合理。例如对索赔项目的计算要注意在计算闲置费时,机械费不能按机械台班单价乘闲置天数,而只能计算机械闲置损失或租赁费等。对签证工程造价审计的复核审计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审计人员只有掌握较为全面的工程施工技术、预决算技术和现场管理知识,才能轻松面对,确保审计成功。

六、费用的审核是审计的最后关口。

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及材料价差调整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等。如计算时的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特别要增加造价部分是否同比例下浮等,另外在计算下浮时要注意把甲方供材扣除。

公路工程内部审计思考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经济环境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面临更高的要求,为规避审计风险,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从而令审计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本文将对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手段,是帮助审计人员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科学评估审计重点的技术方法,也是总体评价审计发现、检查审计成果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分析性程序一般作为审计取证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本文将对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的特点。

分析性审计程序既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分析性审计程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是获得审计证据更为客观的方法。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运用是基础会计信息以及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内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关系也是稳定的,只要注册会计师分析得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分析性程序中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分析性审计程序就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审计证据,也能够对审计对象业务中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关系做更好的理解,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的潜在关系,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可以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分析性程序可以耗费更少的审计资源提供相同的或者相对更好的审计证据,分析性程序有时会被描述成发现和形成证据的技术,同传统的会计报表细节抽样审计方法是不同的。分析性审计程序是利用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并不局限于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而细节抽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存在的证据进行收集以及检查来证实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两者相比,成本是不同的。分析性审计程序通过模型的构建以及会计师的经验以及知识就可以判断,可以大大的节省审计资源,而且在电算化的时代,通过利用电脑,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在节省审计资源的基础上也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在于分析以及比较,要分析所收集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即相关性,而且要保证搜集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剔除其中的不合理因素。然后利用审计人员积累的经验以及收集的合理标准,对照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信息,从中发现异常的变动、不合常理的趋势或者比率。

(一)应考虑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比较基准。

运用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在进行分析性程序时,首先要分析所收集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即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财务信息各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内部勾稽关系,例如应付账款与存货之间通常有稳定的关系;当然某些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例如存货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存货总额的合理性。其次,应该考虑数据信息之间的比较基准。在运行分析性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要注意将被审计单位本期的实际数据与上期或者以前期间的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在运用以前期间的可比会计信息时,注册会计师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的相关变化。也可以将自己的预期数据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或者比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异常情况,这都是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点。

(二)要合理确定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

分析性审计程序在所有的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使用,在审计测试阶段可以选择使用,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用于实际与预算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原因;将本期同上期比较,判断本期指标的是否存在异常;同业比较,判断被审计单位数据指标的正常性。其次,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可以用于财务审计中的问题揭示以及管理审计中的前景预测。第三,可以采用科目分析法,通过选择借方或贷方科目编制对照表来登记对应科目,查明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并且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错误以及弊端的会计科目。第四,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可以计量预测的风险和准确性水平,量化注册会计师的预期值。

三、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的具体运用。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性测试都可以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此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而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首先,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要考虑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性程序。另外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其次,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对已经记录的金额或者比率做出预期时,需要采用内部或者外部的数据,这样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样分析程序就越有效。第三,要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度量,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因此,在执行分析性审计程序时,要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保证精确度。

(三)分析性审计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

在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符合,以此来判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整体是否公允:首先,是对财务报表重要比率的分析,在前期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获得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各项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在总体复核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总体把握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其次,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审定数同行业平均数据或者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是否合理。第三,要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否对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产生影响,进而确定报表数据是进行调整,还是披露。

参考文献:

[1]锁琳,浅谈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2007,(05)。

[2]吴有庆,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7,(07)。

[3]俞琴,浅谈审计中分析性程序的运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项目投资不断增长。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浪费,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规范,特别是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这一规范的出台对于从源头上防范建设项目的投资失误、“三超”、违规招标等诸多问题的频繁发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这只是法规层面上的原则性指导,对于如何落实这一规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具体应用,而且是贯彻这些法律规范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对于规范工程管理、有效控制投资和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内控审计的重点、程序和方法,旨在设计与构架较为完善的符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指导督促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帮助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经济环境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面临更高的要求,为规避审计风险,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从而令审计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本文将对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分析性程序,审计。

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手段,是帮助审计人员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科学评估审计重点的技术方法,也是总体评价审计发现、检查审计成果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分析性程序一般作为审计取证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本文将对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的特点。

分析性审计程序既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分析性审计程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是获得审计证据更为客观的方法。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运用是基础会计信息以及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内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关系也是稳定的,只要注册会计师分析得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分析性程序中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分析性审计程序就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审计证据,也能够对审计对象业务中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关系做更好的理解,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的潜在关系,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可以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分析性程序可以耗费更少的审计资源提供相同的或者相对更好的审计证据,分析性程序有时会被描述成发现和形成证据的技术,同传统的会计报表细节抽样审计方法是不同的。分析性审计程序是利用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并不局限于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而细节抽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存在的证据进行收集以及检查来证实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两者相比,成本是不同的。分析性审计程序通过模型的构建以及会计师的经验以及知识就可以判断,可以大大的节省审计资源,而且在电算化的时代,通过利用电脑,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在节省审计资源的基础上也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在于分析以及比较,要分析所收集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即相关性,而且要保证搜集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剔除其中的不合理因素。然后利用审计人员积累的经验以及收集的合理标准,对照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信息,从中发现异常的变动、不合常理的趋势或者比率。

(一)应考虑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比较基准。

运用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在进行分析性程序时,首先要分析所收集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即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财务信息各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内部勾稽关系,例如应付账款与存货之间通常有稳定的关系;当然某些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例如存货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存货总额的合理性。其次,应该考虑数据信息之间的比较基准。在运行分析性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要注意将被审计单位本期的实际数据与上期或者以前期间的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在运用以前期间的可比会计信息时,注册会计师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的相关变化。也可以将自己的预期数据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或者比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异常情况,这都是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点。

(二)要合理确定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

分析性审计程序在所有的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使用,在审计测试阶段可以选择使用,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用于实际与预算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原因;将本期同上期比较,判断本期指标的是否存在异常;同业比较,判断被审计单位数据指标的正常性。其次,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可以用于财务审计中的问题揭示以及管理审计中的前景预测。第三,可以采用科目分析法,通过选择借方或贷方科目编制对照表来登记对应科目,查明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并且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错误以及弊端的会计科目。第四,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可以计量预测的风险和准确性水平,量化注册会计师的预期值。

三、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一)分析性审计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的具体运用。

(二)分析性审计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性测试都可以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此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而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首先,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要考虑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性程序。另外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其次,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对已经记录的金额或者比率做出预期时,需要采用内部或者外部的数据,这样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样分析程序就越有效。第三,要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度量,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因此,在执行分析性审计程序时,要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保证精确度。

(三)分析性审计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

在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符合,以此来判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整体是否公允:首先,是对财务报表重要比率的分析,在前期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获得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各项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在总体复核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总体把握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其次,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审定数同行业平均数据或者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是否合理。第三,要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否对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产生影响,进而确定报表数据是进行调整,还是披露。

参考文献:

[1]锁琳,浅谈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05)。

[2]吴有庆,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7,(07)。

[3]俞琴,浅谈审计中分析性程序的运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10)。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交通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对地方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负责重点交通工程的实施、负责地方各项交通规费、处罚的收缴和建设项目资金的收付监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展开,开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自身会计人员的行为。因此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交通部门对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和规章制度去认真的贯彻和执行,同时保证交通局的资产安全和合理使用。因此为了我国交通部门的健康发展,保证交通部门资金的安全,强化交通部门的内部会计控制很有必要。

二、交通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交通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缺乏健全的控制体系,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被条块分割,导致现有的内部会计制度比较分散,有的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缺乏会计控制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例如,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交通部门没有单独设立审计科室,内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对于内部会计制度存在概念上的模糊,人为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对相关制度的制定,一些制度形同虚设;组织网络不健全,当前交通部门的内部会计控制并未建立起自我防范和约束的机制;在会计控制中仅仅注重对于有形资源的(资产、财务)控制,缺乏对于无形资源(人员素质、信息)控制;内部控制主要采取事后的控制形式,缺乏对事前和事中进行的有效控制,事后控制只是一般性的补救行为。

(二)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执行力度。

虽然交通部门已经制定了周密且详细的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执行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许多会计控制制度往往被流于形式,例如内控制度要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但交通部门因为每一工程单列一套帐,帐类繁多,使得不少工程帐都由一人负责到底,会计控制制度未起到应有的控制和约束。部分会计控制制度由于存在较难的操作性,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执行或者缺乏执行的可行性。还有部分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也只是为了应对上级对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此外,会计控制制度执行部门和制定部门是分开的,这也导致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

(三)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

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不进行监督则会导致制度成为一种形式,当前交通部门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方面主要依靠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进行内部监督,例如审计制度的存在,就是进行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现实中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同属一人领导的情况存在,会导致审计部门无法充分的发挥其监督的作用,成为一种摆设。二是,进行外部监督,例如政府部门和社会审计,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管理过于分散等原因,导致外部监督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员,否则人们对于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国内会计人员在人数上越来越多,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包括业务能力的强弱以及职业道德的优劣等。会计准则和会计规章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进行调整的,倘若会计工作人员固步自封,不学习新的规章制度,长此以往必然会无法适应会计工作,更无法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开展。

三、强化交通部门的内部会计控制。

(一)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确保交通部门的资金财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交通部门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来帮助交通部门进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结合交通部门的特点,从凭证、印章种类、财务核算、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来进行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实现交通部门的全面内部控制。

(二)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交通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很大部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因此,必须加强对交通部门内部会计制度的监督工作,无论是内部的审计还是外部的社会审计,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监督,例如《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认真贯彻和执行审计工作,确保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提升人员的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员的有效执行,人员的执行会受到自身意志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首先,交通部门管理者应该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足够认识和重视。其次,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会计人员都必须有着良好的素质,保证会计控制制度的开展和执行。最后,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制度的培训,让其熟悉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其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此外,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来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提升人员的素质,才能避免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以及工程资金的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广大单位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发挥其决策的作用。在交通部门中,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为了保证交通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的开展,需要交通部门根据日常业务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此外,提升交通部门人员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自觉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确保内部会计制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月玲.内部会计控制在交通部门的应用思考[j].投资与创业,(11).

[2]何瑞忠.内部会计控制在交通部门的运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7).

[3]曹益兰.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在交通部门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4).

[4]王春丽.交通运输部门内部会计控制[j].装饰装修天地,(09).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现状。

1企业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概述。

1.1内部审计的概念。

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持续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审计是加强对经济活动监督手段的必然,同时也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主体自我约束的重要功能;国家层面的审计是这样,企业层面的审计同样如此。审计的本质是监督。所谓内部审计及是指某一特定组织机构内部所运行的.一种相对独立于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监督该组织或者机构是否在外部与内部合法化的层面中运行,督促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能够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健康平稳发展。

1.2内部审计的内容。

1.2.1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与外部审计所具有的特殊职能不同,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仅对单位内部以及各个所属分管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等基本方面进行专项审计。各个单位或者部门的财务财政收支状况不尽相同,它们所具备的职能也常常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财务基本面状况、资金来源以及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状况;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而不同。对于有国家财政支撑背景的单位、部门,对其财务状况的审计不仅要关注其财务收支的效益,同时也要关注其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与资金使用渠道的合理性。

1.2.2经济效益审计。

作为内部审计的基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重点与前提,对于经济效益的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是各个经济主体平等参与的经济形式,追求效率与盈利是每一个参与到市场经济的主体最关系的核心事项;发展的效率与质量已经成为每个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的重要砝码。经过正确的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发现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着各项弊端,并看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问题以及提出可行的政策,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目前来说,设置内部审计结构选用的审计人员已经成为企业及企业管理者的初衷和目的。

1.2.3经济责任审计。

在日益激烈与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经济主体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收获的不仅有效益和利润,同时也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审计工作人员针对经济责任人所应当担负的经济责任进行的专项审查。一般而言,内部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单位日常经营尤其是单位核心职能部门的经营状况以及经济效益所展开的,侧重于对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通过对财务、人事、销售等核心重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分析,为离任责任审计提供信息支撑。

2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

2.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监督职能受到限制。

从目前来看,在领导管理层中,其中高层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有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交易的形式来进行判断而不应该是利用法律形式来作为根据,在现实工作时并不能真实完全的反映其工作内容,所以,才把内部审计认定为一种形式主义,虚无缥缈。内部的审计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堵死自己”就因为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对内部审计有疑惑、胆怯心理,甚至更会去抵制它,所以才造成导致内部审计被中小企业领导而忽视,内部审计人员遭到忽略,轻视了内部审计的价值。从而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危机,也会使企业出现巨大的紧急危机。

2.2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相对欠缺。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设置随意,审计部门并不是单独设立的拥有独立审计权限的专项部门,而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审计办公室的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要收到财务总裁的管制与约束,这使得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实行内部审计结论的客观性与权威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部门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隶属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配置以及财务核算、资金的使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被动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会考虑到职位升迁、工作调动以及工作待遇等因素而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对很多公司内部的违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客观原因,也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在该公司所具备的独立价值的发挥。

2.3审计人员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极高、技术性很强能力型很强的工作领域,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与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以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就目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形来看,虽然其内部审计部门中大部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素质,文化等,无法适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需求。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中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公司财务、事业、人事等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内部审计队伍在专业化知识的广覆盖,但是这部分跨部门的人员缺乏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内部审计培训,对内审工作的性质与发展动态了解不足,比较陌生;其次,由于缺乏专业化审计专业背景,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审计观念,或者只具备表面化的审计、财务知识,却无法全面掌握经济学、法律等相关学术知识体系,而且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适应公司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状况。

2.4缺乏可操作性的准则与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审计的权威主管部门自然而然是审计管理部门。近年来,审计部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出台了若干的法则、法规及制度。但涉及于企业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化的规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企业各部门的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与具体操作流程认识不足,而相关部门机构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来对其进行约束,自然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不被企业人员所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依靠相关的权威机构来引导企业人员,让人们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有一种意识,认识到要想企业更快地规范化健康发展,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与监督管理是必不可缺的,而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就是相关的权威机构未对企业内部审计这个方面制定制度体系。

3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作为中小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应当站在公司全局管理的层面中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关键职能与核心作用,科学合理化的配置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与资金资源,进一步提升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认识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积极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完善审计”的公司文化与氛围,为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管工作人员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专门的审计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审计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与培训,要扩充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对位,提高懂财务、懂审计、懂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比例,从而在人力资源角度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2拓宽内部审计领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公司内部审计在其组织形式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常态下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和实行审计工作状态下的内部审计小组;无论是哪种审计组织形式,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均应当积极履行其职能,不断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与深度,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信息支撑。就审计的范围而言,既可以针对内部的财务信息资料审计,也可以是针对外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审计;就审计的时间跨度而言,可以是事前审计,也可以是事后审计。审计范围与时间上的灵活性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与取得实效的基础与关键所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将其审计工作的着眼点聚焦于审计工作的传统领域,同时也要积极拓宽内部审计的领域,凡是能够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与优化的领域均可以作为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在这一思路之下,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是其监督部门,同时也是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供参考信息与优化公司发展的战略部门。

3.3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首先,要从中小企业业务开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现状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办法与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的自我管理与监督,努力解决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问题等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的核心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严格把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的入门门槛,坚决避免那些专业水平查、业务素养低的人员进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钟来,而是要尽量吧那些具备较高业务管理水平、事业心与责任心强的人员调整到内部审计部门上来;最后,要投入一定资金及企业资源,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尤其要注重加强这部分员工的上岗培训,从而实现切实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3.4加强审计方式创新,促进公司审计工作规范化。

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发展思路的创新与发展模式的创新,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工作形式,这样才能够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与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营状况。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应当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同本公司发展现状的契合程度,将审计工作的重心放到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经营效益上。此外,在审计方式上,要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三段审计,从而最大程度的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审查的审计职能,达到科学预测与合理决策的审计效果。

要不断持续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的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总而言之,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工程审计对控制费用,依法规范地进行经营活动,降低外部审计风险,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在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计划、总结、合同、文件等,增强职业敏感,全面掌握单位工作情况,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是审计发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促进企业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防范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往往要经历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及投入运营等诸多环节,因此,审计机关在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时,也应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审计要点。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国家以较小的风险、合理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一环节审计中,应把握好以下要点:分析项目调研程序是否科学;调研内容是否全面;调研结论依据是否充分;专家意见是否独立、客观,反对意见是否得到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在客观的前提下,通过对项目要素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后提出的;项目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是否科学;财务上是否具备盈利性、合法性;环境及建设上是否具备可行性;项目建议书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拟建项目的各要素是否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测算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是整个项目的蓝图,事关整个项目建设的最终成败。在对这一阶段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要点:工程建设理由及条件;工程选址及建设规模;工程主要内容及投资形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内容是否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充分说明;是否满足设备的选型、征地、投资控制、编制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的设计是否满足建筑材料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和非标准件制作的需要,是否满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的需要。

项目建设招投标是项目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要求,利用现有建筑市场,全面引进竞争机制,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一环节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合规,能力是否达标;招标小组评标办法是否公正、公平、科学、合理。

建设合同是承包方进行工程建设,发包方支付工程价款,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文件。在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把握以下方面: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的原则,是否存在无合同施工的现象;合同的订立是否以立项报告及招标为依据,有无超计划、超标准擅自订立建设合同的现象;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对于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是否将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扬尘、噪声、污水等污染物的治理写入合同附加条款;合同是否对工程分包作出了相应的资质、能力、范围等方面的规定,对承包方擅自转包、或将主体工程肢解后分包等行为,是否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等。

建设阶段的审计,实质上是核实项目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对这一阶段的审计,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材料采购方面,审计人员应检查项目单位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材料价格,排除施工单位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增加工程造价的可能;二是设计变更方面,审计人员应检查在建设单位否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并且不突破投标报价,对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是否从申报制度上严格控制;三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从全局出发,抓重点抓难点,抓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确保施工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四是索赔事项方面,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索赔事项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形。

项目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全面结束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程建设的成败。这一阶段审计的要点是对完工程度和工程质量的审查核实,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条件,验收是否严格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是否存在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问题;工程设备内在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有无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签订了工程保修合同。

项目结算环节的审计目标是核实工程造价,避免高估冒算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工程量是否按规定的计算规则执行,有无多计、重计、漏计工程量;材料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应调未调及定额规定不应调整而在结算中又调整材料的情况;费用计算程序和取费标准是否配套,有无低级高套、虚增取费项目、重复计费、随意提高计费基数等情况;工程预结算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人为错算、多算的情况;深入施工现场,抽查核对设计图纸所记录的尺寸,有无错记工程量的情况。

对项目投入运营后的审计,主要是检查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一个好的项目,有了一定的投入,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效益。管理不善、作业组织不科学,都可能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在这一环节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数据与实际运营数据的对比,分析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应对措施,以改善经营管理,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的同类工程项目决策提供建议,促进工程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项目决策、管理和建设的水平。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企业管理审计是高层次的、系统的、全面的审查评价企业管理活动的活动,企业管理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计划机能的审计。

一是计划制定的审查。首先,应对制定原则进行审查。主要包括设计程序与选择中、长期计划编制的重视程度,整体计划预算制度、授权管理的加强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其次,应对制定步骤进行审查。重点应抓住企业目标的确定、环境市场的预测、经营方案的评估,根据各种预算的编制,以及企业计划对未来的判断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是计划目标的审查。主要查明企业计划工作目标是否包括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否能反映企业的基本职能、任务、期望和要求等;具体目标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制定的,是否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要实现的结果和为企业各项控制活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围是否能保证其目标的一致性及促成目标的实现和有利于进行全局控制;企业的政策层次与机构设置层次是否相适应,是否与机构职能相关;政策是否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再次,对经营计划进行审查。经营计划的程序是否科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得当;作为反映某一预定期内收入和支出水平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四是决策的审查。决策渗入全部管理机能和过程,是计划工作的核心部分。决策审查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之一,主要应查明决策思维是否理智化,决策依据是否科学化,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化,决策结果是否有效化。

二、组织机能的审计。

一是组织机构的审查。主要应查明组织机构是否适应企业的任务、技术和反映企业周围环境的需要;各部门职能是否独立、经营职责是否分离;组织机构是否能适应经营战略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职能、责任和权利的分配有无重叠、冲突;职权分配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而导致行动迟缓、开支增大、效率低下等。

二是协调关系的审查,

主要应审查企业及其相关单位的纵向协调、横向协调、参谋协调、职权协调的有效性。

三是职责规定和人事管理的审查。主要审查职责规定是否符合要求及一般程序;人员配备、选用、考核、培训开发等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建立、完善,执行效果如何。

三、领导机能的审计。

一是领导素质与方法的审查。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有素质高、方法得当、具有集结人们能力与意愿的领导群体;该群体是否能有效地把个人目标和单位目标协调起来,具有说服与指导他人的才能。

二是授权管理的审查。主要包括:对企业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责任中心授权方式、方法的审查;对授权条件因素的审查。应查明在正常范围之外的授权因素,是不是高级人员空缺,在职人员力不从心,有人兼职过多,决策权限于极少数人手中,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等等;对授权其他问题的审查。如,是否根据明确的隶属关系进行授权;是否因事用人,视能授权;是否作授权前的充分研究和准备,所授权责是否明确;授权是否有适当控制等。

三是激励机制的审查。(1)激励方法的审查。主要查明是否符合现代激励理论要求和现代激励方法原则。(2)其他问题的审查。如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激励机制,不仅要注意满足职工的报酬需要,还应该使职工获得成就感和安全感等等。

四是信息沟通机制的审查。主要包括信息沟通种类、要素、措施、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审查,是否建立和健全了企业沟通机制,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协调干群之间的关系。

四、控制机能的审计。

一是控制设计的审查。主要审查是否根据组织规模和经营特征来设计控制方式;是否根据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情况,来确定业务控制;是否根据业务性质和涉及范围、复杂危险程度进行控制;是否注意控制过程设计的适当性、操作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二是控制目标的审查。审查是否选择关键资源、重大成本费用项目和重要业务活动作为控制目标。

三是控制组织的审查。主要审查是否根据管理和计划目标,建立相应的控制组织机构和保持适当的控制措施;控制组织的层次划分、组织方式和组织类型是否合理恰当;各个控制部门与一般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职权分配是否合理等。

四是控制标准的审查。主要审查所应用的评价标准是否适合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和健全保证管理目标和经济效益实现的控制过程;所应用标准是否严密、科学,有利于提高控制水平,减少控制风险,更好地发挥控制过程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是控制效率的审查。审查时要注意控制过程各环节之间衔接是否紧密,有无脱节或重复;控制措施、方法是否科学、得当,控制执行状况和工作效率是否良好,控制结果是否有效;控制过程所需费用与执行控制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对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级大型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终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往往要经历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及投入运营等诸多环节,因此,审计机关在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时,也应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审计要点。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国家以较小的风险、合理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一环节审计中,应把握好以下要点:分析项目调研程序是否科学;调研内容是否全面;调研结论依据是否充分;专家意见是否独立、客观,反对意见是否得到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在客观的前提下,通过对项目要素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后提出的;项目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是否科学;财务上是否具备盈利性、合法性;环境及建设上是否具备可行性;项目建议书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拟建项目的各要素是否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测算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是整个项目的蓝图,事关整个项目建设的最终成败。在对这一阶段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要点:工程建设理由及条件;工程选址及建设规模;工程主要内容及投资形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内容是否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充分说明;是否满足设备的选型、征地、投资控制、编制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的设计是否满足建筑材料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和非标准件制作的需要,是否满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的需要。

项目建设招投标是项目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要求,利用现有建筑市场,全面引进竞争机制,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一环节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合规,能力是否达标;招标小组评标办法是否公正、公平、科学、合理。

建设合同是承包方进行工程建设,发包方支付工程价款,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文件。在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把握以下方面: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的原则,是否存在无合同施工的现象;合同的订立是否以立项报告及招标为依据,有无超计划、超标准擅自订立建设合同的现象;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对于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是否将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扬尘、噪声、污水等污染物的治理写入合同附加条款;合同是否对工程分包作出了相应的资质、能力、范围等方面的规定,对承包方擅自转包、或将主体工程肢解后分包等行为,是否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等。

建设阶段的审计,实质上是核实项目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对这一阶段的审计,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材料采购方面,审计人员应检查项目单位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材料价格,排除施工单位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增加工程造价的可能;二是设计变更方面,审计人员应检查在建设单位否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并且不突破投标报价,对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是否从申报制度上严格控制;三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从全局出发,抓重点抓难点,抓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确保施工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四是索赔事项方面,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索赔事项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形。

项目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全面结束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程建设的成败。这一阶段审计的要点是对完工程度和工程质量的审查核实,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条件,验收是否严格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是否存在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问题;工程设备内在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有无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签订了工程保修合同。

项目结算环节的审计目标是核实工程造价,避免高估冒算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工程量是否按规定的计算规则执行,有无多计、重计、漏计工程量;材料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应调未调及定额规定不应调整而在结算中又调整材料的情况;费用计算程序和取费标准是否配套,有无低级高套、虚增取费项目、重复计费、随意提高计费基数等情况;工程预结算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人为错算、多算的情况;深入施工现场,抽查核对设计图纸所记录的尺寸,有无错记工程量的情况。

对项目投入运营后的审计,主要是检查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一个好的项目,有了一定的投入,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效益。管理不善、作业组织不科学,都可能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在这一环节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数据与实际运营数据的对比,分析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应对措施,以改善经营管理,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的同类工程项目决策提供建议,促进工程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项目决策、管理和建设的水平。

工程造价全过程审计措施分析审计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虽然属于建筑施工当中的环节之一,但其并不由施工建筑单位进行管理与审计。

【1】关于建筑施工中工程造价审计重要性研究。

该工作是由我国专职负责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开展,同时也是组成固定资产计工审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是我国审计机构将经济技术指标与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用以全面审核工程项目所有固定资产费用的监督手段。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保证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不仅如此,该工作的开展还能够确保工程项目所使用的编制方式合法且合理。

建筑项目的施工包含有多个方面,针对工程造价来说,投资成本的确定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工程规划、预算投资数量、所消耗的投资成本及工程竣工后的结算等多项工作。

然而在实际施工当中,由于存在人或为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数,导致工程造价难以预测与确定,使得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也难以开展。

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监督,可见,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故而,我国审计单位必须极为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并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得到贯彻与落实,保证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都已审计通过。

2.1工程项目未按照和合同进行。

建筑工程在投标或是招标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部分工程的招标文件当中明确提出,工程变更费用的计算需依照标底价以及合同价下调的比例进行下调。

但当合同签订完成之后,却不按照合同上的条款进行下调,或是下调比例与合同上所提出的比例不相符。

除此以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不相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主要体现于两者工程价款计算以及结算的方式与约定不相符。

上述情况容易干扰建筑项目市场,使得市场竞争环境产生混乱。

不仅如此,还有可能使得工程造价攀升,但建筑工程质量却并未随之提高,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

2.2现场签证不合理。

目前,我国审计机构对现场签证的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

部分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签证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有以下三点:第一,部分施工企业在预算定额的时候,便将现场签证工作的相关内容作为预算的一部分。

而且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签证工作时,盖章或是签字等手续并不完全,施工企业部分相关管理人员并也不明确工程的实际内容,同时没有对工程量计量进行有效合理地监督。

其次,部分单位在签证过程中,只是确认了工程量,并针对工程量进行了现场签证,却并未确认工程的实际价格,使得工程造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最后,部分企业签证的时间不及时,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办理现场签证,而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再申请补签。

这样的行为使得审计单位难以监督施工企业施工情况,也令签证丧失了本来的作用以及意义。

2.3施工企业观念存在问题。

部分企业的观念存在偏差,相比工程实际质量,其更为注重自身所能获得的利益。

故而,该类施工企业于实际施工过程中计算工程造价时,常常将造价抬高,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

该类企业带有一定侥幸心理,希望自身所报的工程造价能够通过审计,造成了工程造价和实际工程投资成本并不统一的情况。

2.4工作人员失误。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一部分原因与工作人员有关。

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变得较为复杂。

如工作人员并不明确施工图与工程竣工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将两幅图混淆,使得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出现失误,必须再次审计,阻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

3.1采用抽查审计方式。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总价审计工作,除了能够令审计工作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够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状况进行监督。

针对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应以审计任务量作为主要内容,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要求相关部门配合自身进行工作,以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避免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过于片面。

同时,审计人员可选用抽查审计的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即审计监察建筑施工当中关键项目,需要特别注意对监理工程师签证变更工作的审计,应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确认签证变更手续完整。

通过抽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项目,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及其工作压力可以得到缓解,而且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

3.2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审计约束制度我国审计单位应根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实际需求以及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完善的工程造价审计约束制度,以控制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同时也约束了工程造价的开展情况。

除此以外,审计单位还应制定审计的相关制度,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标准,如投标经济责任制、总承包经济责任制、项目建设资本责任制以及建筑项目重建过程中的责任制等多项制度。

同时保证上述制度能够真正落实,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审计工作人员若在审计工作当中,查出部分企业出现弄虚作假的状况,或是该施工企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则审计人员有权制止该企业继续进行施工,并作出相应的处罚作为警告,避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3.3全程跟踪建筑项目施工情况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无法直接参加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大部分是借助施工企业所提供的与建筑项目施工存在一定联系的'材料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该工作属于间接性工作。

部分自觉性有待提高的施工企业往往不能正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认为审计工作对自己不利,于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只提供有利于自身的工程变更签证或是建筑图纸等,部分企业甚至将不利的资料隐藏起来。

这便使得送达审计人员处的工程资料存在残缺的现象,资料无法完全体现工程的实际状况,审计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因此,审计人员在工程开始时,便需委派人员至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企业施工全程都在审计监督当中,并要求委派人员记录真实的施工情况,以便获取实际资料与数据。

审计人员结合自身记录的数据与施工企业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便能够确认施工企业所上报的数字能否通过。

由此可见,审计人员对施工全程进行监控,能够为之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便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如今,我国建筑工程数量逐年递增,工程造价也逐渐升高。

可见,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已然成为目前亟待进行的工作。

我国应更为注重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以及方式不断强化,从而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关于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程造价审计是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山独立的审计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技术指标对固定资产的费用进行审核监督,保证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准确以及编制方法的合法性。

一个工程项目从最初设想到最后完成,在财务上要经过工程计划、预算、投资使用到最后结算的环节,而在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况中受人为或者自然的约束这个过程存在着多变性的特点,这给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增加了强度和难度。

造价审计通常是通过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来完成的,由于它的业务特点,因而审计的风险很大。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资运营的各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运作过程。

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出现的问题。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存在着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的行业特点,它外部敏感性强,涉猎范围广,审计环境复杂,需专业判断,因此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风险存在性很人。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毕业论文

***审计局:

根据*审投通[****]***号通知书,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我们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了审计,本次审计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或不太支持和配合情况),审计实施已结束,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立项文号;。

2、资金来源;。

3、工程规模、主要特征;。

4、工程参建单位:建设、设计、施工、设计、供应商等名称;。

5、工程开、竣工时间;。

6、工程招投标情况(有无招标、招标方式、中标价、招标文件的简要描述);。

7、工程设计、施工主要变更情况(数量、比例、大宗变更的描述);。

8、工程质量情况;。

9、各合同情况简介(合同基本内容及合同基本形式[总价/单价])。

二、审计评价。

该工程在工程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变更控制、工程款支付等方面等好的做法。

三、工程价款结算的审计情况。

1、列举本次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定额、合同、招投标文件的依据;。

2、施工单位已签证无异议的审定工程造价及核减额、核增额、净核减额;。

4、存在异议的工程造价及核减额、核增额、净核减额;。

5、对施工单位存在异议内容事项的解释、分析、说明;。

6、与初审审核报告中的审核工程造价相比,造成工程造价核减额变化的主要内容和原因;。

7、其它有关说明。

四、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线索。

根据我局“要求在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审计中提供线索的函”的具体内容,逐条有针对性地加以细述,要求对每条内容都有回复,如对其中的一条或几条没有可说明的,也要明确“经检查此项情况正常”等态度。

五、审计建议。

针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建工程各方面管理的建议。

六、附件。

1、国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结算审定表及其电子文件。

2、工程结算审核对照明细表及其电子文件。

3、其他审计工作底稿,如审计核对纪要、审核情况说明、审计签证单等等。

4、工程量计算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签章、签字:复核人员签章、签字:单位法人签章、签字:

(单位名称)签章年月日。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审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哪个好写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招投标在国内、国际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交易方式,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如今财务审计招投标主要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范围是所有满足招标标准的国内各大企业。本文主要以财务审计招投标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而为财务审计招投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务审计;招投标;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招投标形式已然成为当代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交易形式。近些年来,我国招投标市场飞速发展,招投标项目主要以中央采购、地方政府采购、企业采购等形式;招标类型主要为工程建设、材料货物、咨询服务等。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财务审计招投标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关企业、部门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招投标市场,完善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行各业招投标标准,进而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平稳发展。

一、现如今财务审计招投标所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满足公正性。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设计服务一般都符合服务招标标准,由于事务所所提供的是服务招标,因此,事务所的从业资质、行业规模、服务水平、审计经验都是竞标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务所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使得很多事务所一味的降低审计服务价格来提高中标几率。但降低竞标价格的同时,势必会降低审计质量,不仅无法满足招标方的审计服务要求,同时也失去了市场竞争的公正性。现如今很多招标机构都是以最低竞标价作为评标方法,评标评审工作过于流于形式。“价格大于服务质量”的形式无法满足招投标公正性,使得事务所为了占得更多的市场利益不断压低竞标价格,造成招投标市场混乱,一些有实力、有服务的.事务所在此环境中处于劣势。

(二)评标流程不规范,无法体现出公开性。

我国“招投标法”明确指出:在开标的过程中,要保障投标文件确认无误之后,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当场开标,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投标文件以及其它相关内容。为了保障评标过程中的公开性,评标结果应在群众面进行宣读,包括竞标事务所的排名、中标事务所的情况、中标候选人等内容。但在实际评标过程中,中标信息不够透明,评标流程也不够完善,使得评标环节缺乏公开性。

二、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招投标规范性的有效措施。

(一)遵循法律法规,以国家标准实施招投标活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招投标有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但其落实程度还不到位。因此,市场财政部门应加强招投标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进一步规范事务所投标行为、保障财务审计工作质量,进而推动财务审计招投标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在财务审计竞标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竞标价格的关注程度,特别是一些低于行业水平的竞标价格。对于价格过低的单位要给予警告,进而竞标单位勘察工作,如果竞标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实施一系列措施。

(二)加强对投标、中标单位的质量监察力度。

招标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招标企业质量检查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竞标单位进行制止并依法处理。现如今,财务审计招投标项目基本为政府的采购项目,其主要部门是政府财政厅。因此,建议政府财政厅下派有关工作人员,对竞标企业进行抽查,对违章违规的事务所给予严厉惩罚,甚至是取消其代理资格。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中标事务所质量监察力度,考核其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事务所取消当次中标,并禁止其下一年进入招投标市场,并在管网上给予公布,对于情节严重的事务应取消其投标资格。

三、结束语。

招投标是经济市场中一种市场竞争的交易方式,也是招标单位取得良好服务的重要手段。对于财务审计招投标来说,如今我国财务审计招投标市场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恶劣竞价、缺乏公正性等。因此,针对此类状况必须要提出有效的解决促使,保障招投标市场秩序,维护招投标市场的竞争性与公平性,进而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审计相关的毕业论文

2011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南京中北公司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南京中北公司2003年、2004年年报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行为,包括:银行借款披露虚假、应付票据披露虚假、关联方占用披露虚假、对关联方担保披露虚假四个方面;南京中北公司七位高管及负责该公司年报审计的南京永华会计师事务所被罚。该案中,南京中北公司一些董事辩称,年报由审计机构审计过,在董事会决议上签字是根据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出具的,因此不应承担责任。本案再次说明,虽然“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在实践中很难把审计师的审计责任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责任区分开来(schwartz,1997)。本文通过对难以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以下简称“两责”)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了审计需求保险理论的合理性――一种确定审计责任的合理制度安排。

一、“两责”难以区分的原因分析。

1.“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概念交叉。审计师的审计责任主要是指其对委托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所做出的审计结论负责,并为查出对财务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会计责任是指管理当局要对建立、维护公司内控以及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理论上两个概念的区别非常明确:各自的负责主体、依据和内容都不尽相同。事实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指向的是同一个标的,即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正是由于对同一标的设定了不同的责任往往导致两责外延的交叉重叠,并引发实践中因难以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而出现“公婆各有理”的局面。

2.审计业务委托人的错位。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向公众的投资者(所有者)负责,因此理论上审计业务的实际委托人就是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然而由于审计结果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点以及实际委托人之间因协商一致而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所以现实中选择审计师并支付审计费用的人变成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有可能通过对审计师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用对审计师施加影响,审计关系模式变成了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选择审计师来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审计。此时股东、其他利害相关者、行业组织等虽然也可以对审计师施加一定影响,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较高的监管成本,导致其他各方的监督是有限的,公众的索赔风险是潜在的.、不可预见的,它的影响远没有选择权更加直接(陈汉文,2009)。因此,审计师在现实业务中保持“超然独立”非常困难,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容易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使得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有着剪不断的关联。

基于上述原因,在实践中明确地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在责任总区间内恰当地确定审计责任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区分“两责”合理的制度安排。

“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可以比作一个区间的两端,区间的范围是投资者因为使用有重大错报的会计报表而导致的损失。这里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完全的审计责任而不追究管理当局会计责任和完全的会计责任而审计师完全不负责任。完全的会计责任就是一旦发现财务信息的错报,由管理当局负全部责任,审计师完全免除责任。这在短时间内保证了审计师的利益,但是从长期看反而起不到保证审计职业长远利益的作用。因为随着针对审计师的诉讼案例的增加及胜诉的不可能,社会公众将失去对民间审计职业界的信任,从而降低对独立审计的需求(周中胜,2009)。完全的审计责任就是将财务信息的风险完全转移到审计师,投资者可以不管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错报,只要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就可以完全依赖该财务信息进行决策;一旦发生投资损失,就可以从审计师那里获得全额赔偿。也就是说,投资者所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可以替代的,无论从投资回报中获得经济利益还是从审计师获得经济赔偿,两者是没有差异的。

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做到将财务风险全部转移给审计师。因为让审计师承担过高的风险,其要求的费用必然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对股东来说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一定最有利。另外,从社会角度而言,如果审计师承担全部责任,投资者将倾向于投资高风险的产业(schwartz,1997),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在实践中往往采用审计承担部分责任的制度安排,而不同的审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对权利义务的配置分配了审计师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风险比例。

在独立审计制度引入后,投资者可以雇请审计师对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以降低财务信息的信息风险,但由于审计师与信息使用者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对审计师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为审计师偏离既定的审计技术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提供了行为空间。这样,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就是投资者通过保险的方式将财务信息风险部分转移给审计师,实现财务信息风险的降低。也就是在财务信息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审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风险。这就派生出了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在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针对审计师的诉讼爆炸现象,促使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日益盛行。该理论认为,审计具有保险价值,即它能够在审计失败时向投资者提供赔偿。审计保险价值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诉讼权利和审计师相应的赔偿能力两个条件。在股票市场中存在众多的信息使用者,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赔偿合约的签订;而民事赔偿法律直接规定了审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在审计师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分配财务信息风险的作用。

2003年1月9日,我国最高法院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要求审计师就审计意见的公允性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负有保证义务,如审计师违反这种保证义务且给报告使用者带来损失时,审计师要对报告使用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规定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审计保险功能的产生,对投资者利益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2007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更加具体地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侵权责任。在最高法院通知地方法院受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之前,审计保险功能是不存在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诉讼途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最高法院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通知的出台,实际上赋予了审计师保险人的身份,强制要求审计师向投资者出具一份保单,法律变更使得审计的保险功能从无到有,为股价注入了“审计保单”的价值。学者认为,2003年的规定颁布后,一直为同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业务的审计师,会向上市公司补收以往审计业务所欠收的审计保险费,补收的保险费和股价中反映的审计保险价值显著正相关(伍利娜,2010)。

三、结语。

审计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扩大了审计责任的外延,同时又促进了审计职业的发展;减少了报表使用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财务信息风险,实质上是一种财务信息风险的转移机制,也是财务报告使用者与审计师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利于保护投资者,降低社会公众和审计职业界之间在审计责任问题上的分歧。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审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文档为doc格式。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婚姻状况:---民族:---。

户籍:---年龄:---。

现所在地:---身高:---。

希望地区:---、---、---、---、---。

希望岗位:财务/审(统)计类-会计助理。

财务/审(统)计类-审计专员/助理-税务专员/助理-财务顾问。

教育经历。

2008-9~2012-6韶关学院经济学本科。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全国计算机一级。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zl/转载请保留。

计算机详细技能: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水平:cet-4、toefl。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会计助理—会计—ceo。

其他要求:适当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逛街聊天。

相关证书。

审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审计准则是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仅作原则性规定,导致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会被认定为存在过错。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限。审计准则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应实现风险导向。为了保证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不被质疑,应该采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审计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在经济交易中对会计信息的依赖逐渐增强,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侵权责任必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审计侵权责任是过错责任,如何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是正确追究审计侵权责任的关键。对于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问题,也就是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问题,过去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准则是行业协会制订的内部自律性规则,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注意义务的法定标准,也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依据。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准则是财政部制订的法规,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而未能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xx]12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将审计准则纳入法律程序范畴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后,对审计准则法律地位问题的争议似乎销声匿迹了。我国的审计准则分为规则导向和风险导向两个阶段。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20xx年之前分批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注册会计师谨慎执行了规定的审计程序就必定等同于遵循了审计准则。《若干规定》中所指的审计准则是尚未实行风险导向的《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是没有疑问的。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是20xx年开始施行的审计准则。

(1)哪些事项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

(2)同一项关键审计事项,因为不同注册会计师有不同的判断,该事项可能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中进行描述,也可能在“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描述。本次修订可能解决了当前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依据的问题。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主要规定一些审计原则、目标和方向,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没有明确的、可供直接操作的审计程序规定,是否还可以继续纳入法律程序范畴,并将其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值得商榷。

二、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产生的新问题。

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与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一样,都是由财政部以法规形式发布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不应该有差别。但是在内容上,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没有规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强调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审计目标,导致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仅作原则性规定。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的理念,因为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审计准则不可能预想到所有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实际情况和审计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量体裁衣”,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准则不但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审计程序供注册会计师执行,而且要求“在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还要“为了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失去了法律规范应有的明确性属性。

(二)实施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实质在于反对注册会计师机械地执行既定的通用审计程序,运用职业判断设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职业判断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函证程序为例,是否实施函证程序,不实施、无法实施函证程序、未回函或询证函回函不可靠时实施哪些替代审计程序,评价实施函证程序的结果是否提供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或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等,都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判断。实施了函证程序,不等于遵守了审计准则;没有实施函证程序,也不等于违反审计准则。

在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指导下,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同一项审计业务,可能计划和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做出不同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同样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对于发现的错报是否重大,是否需要纠正或者披露,不同注册会计师会有不同的判断。

(三)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判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查错揭弊的审计目的。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可能被认定为风险评估没有做好(因为审计准则没有就风险评估作出具体的规范),或者应对措施不力(因为审计准则没有就应对措施作出具体的规定)等,也就因此会被认定为未遵守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使得认定审计工作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了明确的标准,注册会计师无法证明自己在选择和实施审计程序上不存在瑕疵(或者说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就可以认定注册会计师是有过错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审计准则失去了为审计失败提供抗辩依据的作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注册会计师审计侵权责任走向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没有了安全感。

三、改进现行审计准则的建议。

审计准则法律地位的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审计准则作用的认识。如果审计准则的作用是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即现行审计准则的作用定位),那么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就不能局限于审计准则的规定,应该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审计程序。此时审计准则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依据,实际上审计准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确认识审计准则的作用,必须先将其与审计的作用区别开来。

审计的作用是通过发现(发现后还要纠正或披露,本文不予探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程度。审计准则之有无,审计准则之修改,都不影响和改变审计的作用。而审计准则不应该是为了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而存在,虽然审计准则在客观上也有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作用。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限,防止注册会计师为减少审计风险而进行“详细审计”,使得审计成本大幅提高、审计信息因时间拖延而失去价值,或者避免注册会计师无法承受高职业风险而拒绝提供审计服务或者退出审计行业。如果审计准则不能起到保护注册会计师免受不合理的法律责任追究的作用,审计准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根据审计准则的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工作界限的作用,笔者认为,审计准则作为财政部发布的法规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是审计内在的要求,也是审计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保护,但是谨慎履行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强调审计准则的保护作用,不否定审计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职能。

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不是制定、修改和完善审计准则所能全部解决的。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行业协会应该及时总结审计实践经验,以发布和督促实施审计准则应用指南、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审计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等方式,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这些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不是法律规则,不能补充到审计准则中去要求注册会计师严格执行。现行审计准则中属于风险导向的内容应转移到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中去规范。

四、激励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肯定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提供了抗辩依据,但是为了防止社会公众质疑注册会计师逃避责任,还要注意克服恶意利用审计准则的现象。提高审计质量、切实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职能,审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才有存在的价值。为督促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职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致,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采用激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修改、补充、完善审计准则,或者进行空洞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惩戒。激励的方式包括:

(1)声誉机制激励,即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与提高注册会计师声誉联系起来,与获取更多的审计业务联系起来;未能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声誉受损,从而影响审计业务的获取和保持。

(2)经济激励,例如:实行审计收费与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挂钩的计费方法(采用基本审计费用加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按一定比例奖励的计费方法)等。通过激励营造以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为荣的行业氛围,不但能够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职能的正常实现,还能保证审计准则得以实质上遵守,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不被质疑。

参考文献:

[1]颜延.从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看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j].会计研究,,(6).

[2]刘正峰.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研究[j].中国法学,,(4).

[3]蒋品洪,张国兴,张雄飞。审计违规行为惩罚制度的困境分析与改进[j].商业会计,,(2).

[4]蒋品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j].商业会计,,(1).

工程审计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降低审计风险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究其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做好应对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存在问题;防控措施。

审计风险的防控工作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显然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化的大事务所相比,其审计风险防控工作做的不够好。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避免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必须从根本上找到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现有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的审计市场需求“不健康”

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的审计服务在供需市场上作为一种产品存在着,而产品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需求者的要求。假如需求者要求质量高的产品,那么产品的生产者就会为了满足需求者的要求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假如,需求者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廉价的劣质品,供应者就会为了顾客需求而制造与价格等值的劣质品。在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会选择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在中国现有的审计市场中,企业的管理层一方面为了节约审计工作的成本,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想尽办法地欺骗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所以他们存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需求,这就是审计市场上劣质产品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风险产生的根源。审计市场的需求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审计工作承受着较大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审计的内部、外部控制体制不够完善。

现如今,国家的审计风险防范制度虽存在,但并不完善。关于审计风险的防控做的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不能真正实施对审计工作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审计行业的秩序较为混乱。就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监督而言,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会放松对审计工作的质量监控。而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质量监控制度的制定不甚周密、不够重视。在缺失质量监控的情况下,审计工作的成效不大、同时又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其次就是外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同时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做的还不够完善,所采用的手段缺乏科学性,所以对审计工作的风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在职员工的组成主要是小部分的注册会计师和大部分尚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助理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助理人员会负责一部分基础工作,所以助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风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截止9月30日我国现有的注册会计师达12万人,但这一行业的人才缺口仍很大。在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中,虽然他们已经拿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下,还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也应了解,审计行业日益需要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主要还是会计类、审计类专业人才为主,执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不能够完全达到事务所和审计工作所要求的新高度。部分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无法胜任更高要求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四)委托关系和费用制度不合理。

我国审计业务委托关系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规范的审计业务委托关系应当包括三方:委托方、审计实施方和被审计方。而我国审计业务委托关系中,审计委托方和被审计方往往同为一体,自己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自己,被审计方有权选择审计实施单位。这种现象容易导致竞争能力较弱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产生经济依赖,被客户牵制,无法做到出具真实、准确、公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费用支付上,我国审计收费同样存在着付款方和被审计方合二为一的问题,这样就使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上依附被审计单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独立性原则。

二、对于审计工作中存在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健全审计机构内外部的监控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审计风险监控的制度要更加重视。在事务所内部要建立审计风险监控体制,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行业标准制定审计工作的质量和风险监督监控制度,同时选择专业能力强、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审计质量监督制度和审计工作的风险监控,-在完善了这些制度以后,务必要加深对审计新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事务所的员工培训,学习审计新知识,准确理解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与审计的工作关系,在确保审计业务独立性的同时,又不会使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控脱离内部控制工作。在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制度,增强其监管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让注册会计师更加专业敬业。同时要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治理,国家要完善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监控制度,我们可以效仿国外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制度,再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修订和改善,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管制度。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储备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审计工作质量要想得到保证,就必须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对被审计对象所涉猎行业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在完成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降低审计工作风险。在现在人才稀缺的社会状态下:要不断地吸收高质量人才,假如在外界得不到素质较高的人才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培养自己的人才。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建设体系,要有相应的人才引进制度和提高人才素质的系统。这个体系要保证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吸收外界专业性强的人才,同时要不断提高本企业人才素质。在对本事务所人才的继续教育中,要不断加强在职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并明确审计风险的危害,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对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此外,还要加强被审计对象涉及行业知识的培训。

在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即使专业技能再过硬的人才,一旦职业道德出现问题,所能引起的审计风险更为严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建设体系在引进外界人才时,在试用期要认真观察新进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否存在道德问题,择优录取,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储备人才。在引进人才后,要加强对新进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教育,并且向他们说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其违反职业道德后的后果,软硬兼施。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道德遵循激励制度,鼓励那些遵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并且引导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对那些工作能力低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惩罚,使他们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建立客户的风险调查与评估机制。

我国的审计人员虽已树立了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但是随着审计业务的难度不断增大,我们不仅要从内部人才着手,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在审计前进行尽可能详细地调查,以便预测在本次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状况。因此建立客户风险评估机制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风险评估会降低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可知状况。而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同时也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制定审计计划时更有针对性,审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四)加强宏观环境的监管、强化事务所的地位。

前文已指出,现存委托关系存在不合理因素,实质上形成企业管理层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自己的现状。应建立正规的审计委托关系,让会计师事务所为委托人服务,并保持独立性。所以本文建议解决委托人的虚位化现象,切实让委托人跟公司管理层相分离。本文建议对于国有企业,以国资委作为委托人,由国资委组织招投标,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并由国资委支付审计费用。对于上市公司,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及更换,以降低公司管理层对审计业务的控制。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处罚力度;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及专项检查,对于违规上市公司加强处罚。这样的安排,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便不能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和审计收费,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降低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概率。

三、结束语。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有审计市场的态势,要在审计行业中树立良好的审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在职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建立正规的委托关系,降低审计工作所带来的风险。不要为了贪图蝇头小利,而忽视对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权威性的建设,让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蔡钢.当前时期下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研究[j].知识经济,。

[3]樊翠云,刘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0)。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根据审计署的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本市xx区的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了20xx年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具体的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科学理念,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工作推进教育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

(1)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2)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实施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努力深化审计内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积极开展食堂、房屋出租等情况的审计,逐步规范核算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4)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审的原则。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学习《审计法》、《会计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继续发扬“依法、求真、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2.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认识到位;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到位;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成果到位。开展文明审计树立公开、公正、文明、廉洁的审计形象。

3.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

4.发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把它贯穿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力求做到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成果利用,都严谨细致,以避免审计风险的产生。

我局的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署提出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及自治区审计厅提出的“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双二十字工作方针,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发挥审计“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我县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和县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年审计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

结合,凡是有财政收入上缴任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确保财政审计的深度与广度。要加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非税收入、转移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要通过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特别是对地税、土地、农电等几个有较大财政上缴任务的单位和对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单位的跟踪、延伸审计,更进一步查找和发现问题,强化审计执法威力,加大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注重审计执法效果,加强跟踪监督,促进整改和纠正,加强部门协作并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加强审计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为县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优势,加大审计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审计工程招投标程序、工程量不实和高估冒算工程造价等问题,有力地保障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节约资金。全年要完成农业综合大楼、古郡博物馆、县医院门诊大楼等×××个投资审计项目。

(三)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年我们将根据县任期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的计划和县委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套海镇、司法局、发改局、交通局等×××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计划如下:,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水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隔行如隔山,刚进审计局时对于我这一个从没接触过审计业务的新手感到从没有过的巨大压力,但面对压力我没有畏惧和退缩,虚心向同事请教,向主审学习,向书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并能够独挡一面,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专项资金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熟悉各行各业的会计业务和在哪些方面容易存在问题,能够对查出的问题准确定性,我认为我已经完全具备主审的能力,并能圆满完成了局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所写的信息,曾被市局采用,被省厅采用,一篇被《****审计》采用。多次配合纪检等部门处理上访等事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虚心进取,努力更新工作思路。

多年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多次参加了****市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还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ao和oa审计系统等知识,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模块考试,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对审计业务工作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经过多年来的锻炼,虽然我个人在总体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离审计工作的需要还相差甚远,20已将到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使自己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21、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2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2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5、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6、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7、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9、审计质量控制。

30、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2、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33、论审计风险防范。

34、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3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36、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37、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39、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40、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41、试论审计抽样。

4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45、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46、电算化系统审计。

47、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48、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50、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5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52、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xx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54、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55、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56、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57、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58、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59、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60、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62、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63、探索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

64、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实务。

65、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66、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67、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68、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