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3-11-12 15:51:23 作者:薇儿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大全(18篇)

调查报告应该注重结论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不被主观情感所影响。在以下调查报告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不仅是目前的主要消费者之一,而且具有独立的消费意识和特征。他们也是中国未来消费趋势的主要消费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直接地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的影响。

大学生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经济能力不独立,消费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观念相对先进。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现状、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奢侈品消费文化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为了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和状态,控制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培养构成科学、理性、文明和责任的新的消费观念,促使其成为新消费运动实践者和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消费话题正逐年受到高校和国人的关注。作为一个收入不高的学生群体,购买力逐年提高,攀比奢侈的趋势日益加剧。他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公平,令人警醒。我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对于社会实践这一课题,其意义和目的在于对一些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和调查、研究和分析。

为了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大学生对奢侈品的消费情况,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对商丘工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100%。其中,男大学生占53%,女大学生占47%。

调查题目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经济来源、每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消费观念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和财务管理。虽然这次调查的抽样比例很小,但我们可以一窥全貌。

在大学生每月制服花消费状况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有13人;1000-1500元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正在扩大,两极分化相当明显,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是肯定的,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控制生活费方面,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个人觉得自己刚刚好;15人认为自己在浪费;四个人认为他们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方面,16个人自己挣钱买;9父母购买;八个人有奖励活动的经验;十二个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和国外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经济支持,兼职赚钱少,这就使得我们每个月的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概300-800元,对于好一点的家庭来说,钱一般不超过1500元,主要用来支付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非常谨慎,力求花费的价值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有些学生在追求时尚的时候会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还是校外,大学生的社交活动都比以前多了。除了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便宜但不漂亮的商品。相反,我们更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味和品位。虽然我们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上,冲动型占38%,理性型占44%,盲动型占18%,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态还没有完全了解。没有这个习惯的约束,大学生的盈亏状况是不一样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热衷的东西时,超过一半的人表现出微弱的自制力。虽然是同龄人,但消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调查显示,37.40%的学生在拿到一定时期的生活费后,不会做出任何安排。调查中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意料之外的计划和目标。没想过要怎么花,花多少钱,消费很随意。面对有奖打折销售等促销手段,我很冲动,不自觉地把钱都花光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其余的视为这一时期的生活费,所以大学生的储蓄观念其实并不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城市大学生的消费高于农村,但这主要取决于传统的城乡家庭收入差距,这表明是家庭经济地位制约了他们的消费。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想买但没钱的东西,会向家里要或者向朋友借,农村大学生干脆不买或者自己攒钱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不同项目的选择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关注方面。农村地区大学生的行为也反映了中国的古语穷人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掌管家庭。他们的消费原则大多是省省,10个人一个月要花一次奢侈品;13人每三个月举行一次;9人一年一次;还有13个人要计划太久才能决定是否消费。

调查显示,31个实际消费来源是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兼职学习等。),而只有14名学生的理想消费来源是兼职。

原因有几个:。

1。兼职不好找。

同时,我们组还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对新生进行了随机访谈。我们的访谈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路线、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观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调查显示,他们的月平均消费在550元左右,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餐饮、零食、电话费、交通和上网,三分之一的人不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很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奢侈品消费的看法是,坚持勤俭节约,买自己该省的,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首先,价格、质量和趋势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次,大学生在社会建设的范畴内缺乏储蓄、勤奋和消费的观念。

第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是理性的。

2)档次不同导致奢侈品的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1)消费差异大大扩大,导致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存在攀比心理。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发散理性(例如:比较心理学)。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加以改善和解决。

(1)社会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财务管理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有的钱越来越多,控制钱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但是就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大部分都不能有更多的钱,另一方面消费欲望也越来越大。但二者的矛盾和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会使他们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对科学理财知之甚少。

(2)学校。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

(1)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其尽快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那些努力跟上潮流的学生。

(3)对于贫困学生,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给予帮助,不要低估,塑造校园生活。

(3)家庭。

突出的应变奉献适度供应父母扩大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铺张浪费。过度放纵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度依赖他人。要节俭,要持家。

(4)个人方面。

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账,做好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财务管理原则。

(4)严禁凡事攀比偶像化,过分追求时尚和个性。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趋势和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普遍是现实公平的。但分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和消费习惯的差异,全国各地的学生造成的。在寄生消费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理财能力、科学价值观和诚信观念势在必行。

总之,我们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公平消费,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从实际出发关爱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公平的消费奢侈品,为我们未来的栋梁之才的蓬勃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在学校,经过我的详细调查,对于大学生的月消费情况调查有了一下结果:大学生的的生活费主要还是来自父母,占消费的87%,兼职也占一部分,占消费的10%,还有的其他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可能是奖学金等等。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学里,大多数学生还是主要以学习为主,很少出校兼职,来赚取生活费,所以生活费的主要来源还是父母,另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观念,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就应该在学校里安分的学习,工作是毕业以后的事情,现在不应该考虑太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学生做过兼职,但受到了欺骗,导致一些学生不敢外出做兼职。以上几点都反应了学生兼职比较少的原因,所以兼职的费用占学生生活费的比例不大。

现在的大学生,仍是纯粹的消费者,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居高不下,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女生每月生活费主要在1000-1500这个范围,男生主要在1000—20xx这个范围。每月用于聚餐和买衣服的钱大约在300左右,根据我们这一组的调查,70%以上的学生每月父母给的钱是花完,20%的学生钱是不够花,而只有10%的学生还有部分剩余的钱。

恋爱、人际交往、购物、娱乐等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恋爱、人际交往费用是日常消费的大头。考证以及筹备出国的费用,成为让大学生消费水涨船高的新增长点。

(1)电子产品消费不亚于白领大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对新产品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厌旧”。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渴望以及潜在的攀比意识,使得大学生电子消费丝毫不亚于白领。

(2)爱买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现如今,大学生每月在书籍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偏少。这很有意思,大学与高中相比,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大学生理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书。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读的越来越少,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退化!

(3)品牌成为消费第一考虑因素80%受访大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重品牌,有品味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如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的视野,储备应有的知识,不要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生活。时刻有忧患意识,主动,积极地读书学习。

1.质量、价格以及外形美观是目前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追求流行仍然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观念。据我们这一组的统计,50%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质量,40%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价格,10%的学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受流行趋势的影响。这样不同的比例是因为现在的学生金钱主要来源父母,每个月的钱是固定,所以要受到父母给的钱但是的影响,在购买商品时,他们会衡量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为了能够实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购买物美价廉的占多数,但同时,一些学生也会受到自己周围学生的影响,喜欢当前流行的东西,比如衣服的款式以及颜色等等。

2.从我们的调查问卷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花费占非常少的一部分。据统计来看,用于学习方面的花费只有50元以下。这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意识越来越淡薄了,他们每天可以把钱花在买衣服,聚餐或者去其他娱乐方面,也不愿把钱用在学习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气氛不浓,买学习工具就少了,还有就是在大学里,对学生的分数要求不高,只要及格就行,导致学习心理下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大学里各方面的诱惑太多,很多学生都经不住诱惑,不再专注于学习。

3.当代大学生除了物质消费外,不合理的精神消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的费用除了用于伙食方面之外,很多学生的费用还用于交通,服装,娱乐等等,在大学里,学生们的攀比状况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追求名牌,时尚,导致很多学生透支消费,这种虚荣心理在大学里很常见。比如买手机,在以前只要是以诺基亚为主,但在苹果出来以后,为了展示自己的不同,一些学生就要求家长为自己买几千的苹果手机,来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地位。还有服饰方面,也很明显。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从社会来说,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进一步重视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整个社会应该通过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以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文化消费大学生这一最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从而不断形成文化消费热点,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

从学校来说,要加强思想教育,学校应该开设一些课程,主要宣传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消费,理智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高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消费。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园活动,提倡中国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同时可以在班上组织一起观看勤俭节约的电影,这样可以起到更大的效果。老师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从家庭来说,父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的生活费的消费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相应的生活费,如果给得太多,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浪费,不能够形成节约意识,如果太少,会影响他们平时的生活。所以必须正确估量。同时父母正确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里,父母需要经常提醒孩子节约的主要性,不要攀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事。盲目的效仿是不对的,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效果。

从学生自己来说,学生进行文化消费之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从个人职业发展及素质的提高出发,制定好消费计划。克服从众的思想,不应存在攀比的心理。要注意利用好闲暇时间,相对于中学阶段来说,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这些闲暇时间,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中,有的学生碍于面子,怕他人说自己“不合群”,于是随波逐流,把精力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之中。克服盲从心理,应重点强化自律能力。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座谈讨论、读书汇报、思想自省等等,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四自”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走出文化消费的误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要有计划,要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明德学院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消费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明德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明德学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明德学院全体在校学生。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校门口商贩的形式。

学生为70人,大二学生65人,大三学生50人。其中男女比例11:4。

三、调查现象分析。

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表格1。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明德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0%,衣物支出占13.1%。休闲娱乐占4.3%,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6.1%。由此可知:

1.在消费结构上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由图表知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费用逐渐提高,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当前的大学生们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

在上升。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更加注重品位的方向发展。

3.消费呈现多层次化。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不包括自己的课外收入),40.0%的学生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之间的约为21.3%,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综合个人自身、社会因素考虑,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上述数据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

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2.耐用消费品消费(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文曲星、电子词典、随身听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拥有mp3、mp4、mp5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是较少。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拥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当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2700元左右的组装机,拥有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的也不少。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但这些学习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并不是学习的。

3.爱情、友情消费。

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大学生对奢侈品消费的调查报告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问题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帮助,不歧视,塑造和谐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2.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或者把生活费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或者把钱大量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导致以后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还存在着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虽然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局限较多,而投资理财产品收效又较低。但是大学生仍旧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理财投资,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

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帮助,不歧视,塑造和谐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营销手段的不断充足和成熟,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购物的一种时尚,并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极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更是带来和促进了网购的热潮。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成功收集了198位同学网购的状况和态度,分析当下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和网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合理消费。

大学生思维活跃、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加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普及、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时代,网购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购物的主流形式,在其中,必然也会存在和产生一些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20××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较20xx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xx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与此同时,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4.3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网购用户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较高,为35.9%。其次是大专学历和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5.7%和23.7%。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名学生中76.5%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进行网购,极少和没有参与过网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3%和6.2%。

(一)内在因素:求廉、求便心理。在接受调查的位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廉价、打折、方便促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购物。据数据显示,由于网店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巨大竞争下,网络的商品价格比在实体店购物消费的金额要低20%一30%,在生活费用并不高的学生群体中,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比例巨大,在信息如此通畅的背景下,学生们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当下低价且不失时尚的物品。同时,如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更是给学生群体带来了诸多便捷和闲适。洒脱而无约束、简单而便捷正是学生群体所追求的。

(二)外在因素:商品多样、商家营销策略的驱动。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购物平台拥有全国各地商家的店铺,商品种类多样、形式多变,更有平时市场上所不常见的新奇物品,在商家的相机下,这些商品显得格外诱人,激发了人们的购买兴趣。同时商家店铺别具一格的装扮、温和亲切的沟通、以及承诺的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包邮、注册会员送优惠券、好评返现等营销策略让学生倍感可信,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大学生虽然都到了独立的年龄,但容易人云亦云,辨别和独立能力还相对较差。在选择商品时,容易被商家的巧语所打动、被买家所谓的“好评”所蒙骗,购物渠道选择缺乏多样性、购物结构不尽合理。在购物遇到欺骗和不合意时不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容易造成利益受损。

在接受调查的198位学生中,网购月消费在300元及以上的达到了13.2%,据了解,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大多在1000元左右,300元以上的月网购消费很明显较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花费支出。这可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同时,66.5%的学生经常网购的物品为服装、鞋子、化妆品上,花在购买书籍上的只有13.5%,出于某些诸于担心食物变质和质量的原因,只有1.1%的学生选择经常在网上购买食品;有18.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衣着服饰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据20xx年2月27日淘宝数据盛典显示“每分钟卖2358件衣服,全年出售衣服连起来的长度可以往返月球两次”。

可见在对网购前景的预测中,有52.3%的同学认为网购的发展空间很大,会被人们所接受;35.5%的人认为网购发展前景不好说,毕竟存在很多问题;4.7%的同学认为网购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发展;还有7.5%的同学表示并不关心。如此显示,在多数学生学生看来,网购拥有很好的未来,从心理层面讲,他们对网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甚至走向依赖。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网购时考虑的多是购物的便捷性和求廉、享受的心理,其在购物结构和花费上需要做些调整。同时,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网购时要摆好心态,不能一味的求廉,要增强辨别能力,在权利受侵害时要有维权的行动,才能更好的进行网购活动。从社会来说,要加强网络监管,保证网购的交易安全和及时处理网购中的纠纷,保障物流的安全和速度,服务好网购人群,推动网购健康发展。同时,从学校和家长而言,要加强对学生消费的指导和理财教育,让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理性合理消费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精选_

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蒸蒸日上却给奢侈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12年1月,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奢侈品是许多品类商品的总称,包括包、香水、化妆品、服饰、车等等,虽然它们统称为奢侈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事实上各种品类之间好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势头依然不减,中国在全世界奢侈品消费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调查表明,中国居民购买奢侈品较多的项目包括: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较多的人认为名表、名车、飞机、游艇、珠宝首饰、名牌皮具应属于奢侈品的范围。对比来看,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多的是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而中国居民把它们看作是奢侈品的并不在多数,原因可能在于这两类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功用更为普遍,用户很容易实现购买。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的认知和购买率均靠前,但二者的差值明显,表明消费者对三类产品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购买力还略显不足。国人普遍认为名车、飞机和游艇为奢侈品,可能因为其高昂的价格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真正购买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不同人群的购买力、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不尽相同,从而其消费情况项目也存在差异。经统计,被调查者平均每人购买过的奢侈品数量约为3.3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25-34岁和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高于15-24岁消费者,同时随着学历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数量也在增加。

从具体消费项目来看,女性消费者购买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名牌服装和出国旅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名酒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的偏好;25-34岁、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名牌皮具、珠宝首饰、名表和名酒,年轻消费者购买高档端化妆品的明显偏多;收入和学历水平越高,购买各类奢侈品的比例也越高;从不同职业来看,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购买名牌手表的比例更高,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则是名酒和专业户外用品的最重要消费群体。

在问及奢侈品进入中国后的做法时,被调查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普遍的看法是既要保持与国际接轨,也要考虑体现中国特色。

被调查人群中约87%的比例至少拥有一块手表,拥有的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为1.42万元,同时表示过去半年购买过黄金首饰和皮具的比例也均约为87%,他们在两个项目上的平均支出分别为1.42万元和0.7万元。

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各类产品上的开支均低于平均水平,结合不同用户对各类奢侈品的消费情况,可以发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高端人群。

不同用户在各项目上的消费情况。

注:手表为渗透率和最新手表的价格,其它三类产品为过去半年的购买比例和支出。

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遍,此次调查也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使用过信用卡,他们平均每月消费金额约为6000元,但大部分用户消费额度并不高,月消费5千元以下的被访者约占2/3。总体来看,35-50岁年龄段的信用卡消费额度最高,消费额度与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各职位中,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额度最高。

信用卡消费金额分布。

不同用户信用卡平均消费金额。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花自己的钱购买奢侈品,而15-24岁人群获得奢侈品的主要渠道还包括花父母钱购买,该年龄段人群刚刚或尚未参加工作,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从而购买奢侈品更多地依靠家庭其他成员。

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仅占总体人群的2.6%,近3/4的居民仅是偶尔购买或只是买过一两次。从不同人群来看,女性经常购买的频率高于男性,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经常购买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的也较多。

我们平时选购商品时,价格是我们通常要考虑的因素,而调查表明居民在购买奢侈品时对产品价格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消费者的思维中,奢侈品意味着高价格,高价格的商品才是奢侈品,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的价格敏感性较弱,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就较低。

选购奢侈品重视要素。

从购买奢侈品的理由来看,中国居民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身份体现和有面子,同时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占了一定比例。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居民获取奢侈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为杂志。

五、生活态度分析。

以上研究中知道,中国居民对奢侈品的消费除了受个人经历、经济实力的影响外,还与生活态度有关。经过统计,较多的人对以下两个语句描述较为认为:“在品质和价格相当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选择品牌更响的产品”“碰到打折的名品会增加我购买奢侈品的欲望”。

分人群来看:

女性居民的消费更为感性,他们碰到打折或在朋友/同事推荐后很容易购物冲动;

家庭年收入为2000-5000元的居民消费时更为谨慎,他们从来不购买超过自身购买力的商品;家庭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居民由于其优越的经济实力,对价格的考虑较少,购买商品的决策更为容易,他们也会在意购买奢侈品用来提升身份。

六、总结。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大幅减少,需求富有弹性。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不能把对象定位于有钱人,不是只有有钱人才消费奢侈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相同的价格,会选名牌产品,但是一旦价格上涨就必须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而放弃名牌产品选择其他替代品,故弹性大。但是如果是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人们也必须购买以维持生活,即价格变化大,需求量变化不大,故弹性小。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崛起,奢侈品的品牌如何能在这块包含巨大潜力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认清中国消费者的特殊之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何拓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如何绑定那些对质量挑剔的老客户,如何使用高效的互联网,这些都是奢侈品商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精选_

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调查报告n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大众的消费状况值得探究,因为只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大众的消费状况值得探究,有了解大众的消费状况,特别是对奢侈品的消费调查了解,才有可能有了解大众的消费状况,特别是对奢侈品的消费调查了解,从侧面知道大众的经济能力。——中国国际技从侧面知道大众的经济能力。中国服务企业500强——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旗下的库玛在线调查门户在2006年1月利用网络调查系统对其注册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查系统对其注册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取的有效样本7128个,同个有效的样本。参与调查的人中,69.36%,时获取了7128个有效的样本。参与调查的人中,男性占69.36%,女30.64%;岁之间,94.05%。性占30.64%;年龄主要分布在20到39岁之间,占94.05%。

高,造成功者形象,占11.22%。多数人对奢侈品的关注程度不高,少数人对奢侈品非常熟悉。平时对奢侈品的关注度,偶尔逛商场会留意,对奢侈品非常熟悉。平时对奢侈品的关注度,偶尔逛商场会留意,占n62.12%;只是每季看看品牌出了哪些新品,17.10%;对品牌历史、62.12%;只是每季看看品牌出了哪些新品,占17.10%;对品牌历史、产品如数家珍,占12.49%。这说明大家虽然对奢侈品有向往,但是对产品如数家珍,12.49%。这说明大家虽然对奢侈品有向往,其还不非常关注。其还不非常关注。

二、大多数人对奢侈品的消费数量还是非常少,主要*自己挣的钱在大多数人对奢侈品的消费数量还是非常少,主要*本国自己消费。本国自己消费。过去二个月对奢侈品消费经历来看,没有消费的超过半数以上,过去二个月对奢侈品消费经历来看,没有消费的超过半数以上,占64.19%。有奢侈品消费的占35.79%。消费奢侈品周期来看,偶尔和基64.19%。35.79%。消费奢侈品周期来看,本不消费的比例占绝大多数,94.25。本不消费的比例占绝大多数,达到94.25。只有非常少数人有一年6次以上奢侈品消费。消费奢侈品的主要经济来源看,占绝大多数都是次以上奢侈品消费。消费奢侈品的主要经济来源看,自己挣的钱,81.12%;其次是父母的钱,13.45%;自己挣的钱,比例为81.12%;其次是父母的钱,13.45%;非常小部分是伴侣给的,5.43%。是伴侣给的,占5.43%。购买奢侈品的地方来看,本国的品牌销售店是主流,占72.92%;到购买奢侈品的地方来看,本国的品牌销售店是主流,72.92%;香港、11.46%;到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其他国家购买,香港、台湾购买的占11.46%;到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其他国家购买,欧洲、美国奢侈品的产地选购欧洲、美国奢侈品的产地选购,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购买的总共占15.62%。从购买奢侈品的用途来说,62.88%;赠送他人、15.62%。从购买奢侈品的用途来说,自己使用62.88%;赠送他人、35.97%。给家人使用和作收藏用共占35.97%。

6.24%。服装和饰品:15.27%,n11.59%,路易.11.27%,兰蔻、范思哲、迪奥、高丝、资生堂占11.59%,路易.威登占11.27%,兰蔻、范思哲、迪奥、高丝、古琦、纪梵希、芬迪、佛莱格默、高田贤三及其他均所占比例不大。古琦、纪梵希、芬迪、佛莱格默、高田贤三及其他均所占比例不大。酒店:34.91%,30.27%,20.44%,酒店:香格里拉占34.91%,希尔顿占30.27%,凯悦集团占20.44%,14.37%。万豪占14.37%。万元以内,四、多数人过去在省际周边旅游,费用多在1万元以内,有近一半的多数人过去在省际周边旅游,人在计划境外旅游,其中亚欧国家为首选。调查表明,人在计划境外旅游,其中亚欧国家为首选。调查表明,人们用于旅游的费用不高,这跟个人经济状况和收入有直接关系。旅游情况:省外的费用不高,这跟个人经济状况和收入有直接关系。旅游情况:31.84%,28.38%,27.85%,游占31.84%,省内游占28.38%,城市周边游占27.85%,境外游占6.46%,5.48%。过去一年,6.46%,没出去旅游占5.48%。过去一年,全家在旅游和购物上的支千元及以下占了多数,46.61%。未来一年的境外旅游计划中,出:5千元及以下占了多数,46.61%。未来一年的境外旅游计划中,47.21%;52.79%,评分秋色。有计划的占47.21%;没有计划的占52.79%,评分秋色。最有可能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亚洲国家48.03%,欧洲国家34.95%,大洋洲国家、的旅游目的地:48.03%,34.95%,大洋洲国家、17.03%。看来,南北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共占17.03%。看来,最有可能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是亚洲和欧洲国家。的地是亚洲和欧洲国家。

越、滑雪、攀岩、探险、潜水、高尔夫球、国标舞、棒球、马术所占比例均相差无几。探险、潜水、高尔夫球、国标舞、棒球、马术所占比例均相差无几。n表明设施完备的运动项目受到大家的喜爱,相对较刺激和危险的运动表明设施完备的运动项目受到大家的喜爱,项目较少人参加。项目较少人参加。

MSN的白领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趋扩大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遭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点通常被以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还没有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多题目。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态、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态,掌控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题目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进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糜攀比之风日趋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不是公道发人深醒,我既是以此为动身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情势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份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们展开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力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题目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态、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固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均匀花消状态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定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进步,这些题目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常常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可能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份同学寻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现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之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斟酌那些虽然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寻求品位和档次,固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明显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态,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态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固然究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很多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甚么安排,随便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当怎样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便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轻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确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其实不强。

由调查不丢脸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进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态。另外,城市大学生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沉思的题目,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太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不是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均匀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用度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和对本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均匀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平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和上网的用度,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消。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节约勤俭,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态缘由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还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题目,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少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遭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假如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轻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偏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的是,有些家庭状态不答应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看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缘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可估量的消费潜力,因此我们大学生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二十多岁的我们,年纪较轻,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女生,每月购买一次衣物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作为单纯的消费者,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因此大学生的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但是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依然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殊群体的我们自然有自己的专属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甚至一些其他的消费问题。总之,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

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是大学生日常消费中除食品之外最重要的消费开支。随着大学生生活费的逐年增加,我们对品牌的服装的消费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非品牌不穿。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品牌服装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及时洞悉大学生消费的最新动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念。

下大学生对其产品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使本次调研成为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能对今后大学生对品牌服装消费的正确认识和引导。并从真正意义上通过科学研究,整体揭示浙江地区大学生对品牌服装市场的基础性问题。(深入性的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展开)

了解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习惯;

了解大学生对品牌服装的看法;

了解大学生对品牌服装的喜爱程度;

了解大学生喜好的品牌;

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生活费的分配);

了解大学生的服装风格;

了解大学生购买服装的因素;

了解大学生追求的生活方式;

1、本次调研属性:为探索性描述调研;

2、样本量:计划为500个样本,实际接触样本量为474个;

3、抽样方案:采取了非概率性抽样中的便利抽样方法;

4、信息采集:运用街头拦截、随机走访教室、群发邮件等方式进行;

5、调查地点:浙江省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校内、网络

1、在校大学生

采用大学生通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excel试算表软件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精选_

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以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陈玉珍。

所属院部: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2010级电子商务1班。

指导教师:刘抗。

定稿时间:2013年4月。

目录。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奢侈品观念、奢侈品消费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开,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面对奢侈品。

一、前言。

二、调查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一、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统计图:

图二在校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统计图: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兰州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兰州工业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调查,800元以下的有12人;8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

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80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

MSN的白领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品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购物动机从送礼为主转变为自用,购物地点也更多地转向海外。

报告中显示,两年前,超过1/3的中国消费者以购买送礼的奢侈品为主,品牌上包括劳力士手表、gucci手袋等。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动机已不是送给上司或者官员的礼物,转变为自用或者给朋友代购。报告显示,“三公”消费受限,让购买奢侈品送礼的行为大幅缩减,致使大量中国游客减少在国外消费时的奢侈品购买数量,甚至匿名购买。

海外渠道的奢侈品消费已成为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选择。调查显示,超过2/3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是海外消费,主要集中在法国、米兰、伦敦、纽约和日本这些奢侈品消费热门国家和地区。归功于汇率、税以及其他折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以低于中国地区奢侈品价格的超过50%出售。调查显示,约20%海外消费为朋友自用而代购。

咨询公司贝恩(bain&co)驻意大利的danielezito表示,中国消费者曾经购买奢侈品的目的'是炫耀财富,但现在他们想通过奢侈品展示品位,并倾向于选择奢侈品行业可以提供的最好奢侈品。“这也使规模较小但品质好的小众品牌得到了更多机会。”调查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选择服装品类和新品牌。

目的和需求的改变导致奢侈品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来自财富品质研究院的分析表示,电商和代购等新渠道的发展使很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购买到奢侈品。渠道大众化也在进一步加速奢侈品牌大众化。在传统奢侈品牌普遍大众化的同时,高端消费领域出现一定机会,这个机会属于高端定制服务。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查发现,xx年已有67%的中国富豪认为传统奢侈品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定制才是,并且开始钟爱更多领域的定制内容。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精选_

姓名:黄钇澍。

学号:2008031286。

专业:中药营销。

为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我开展了研究。并对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份(男生38份,女生34份)。调查问题包括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涉及自身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奢侈品的认识、消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最深刻感受等。基于以上三方面情况的把握,结合其他院校的学生消费状况,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对奢侈品所持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与把握。

1.大学生的消费多元化倾向。

首先,从调查取得的结论表明:消费多元化,除了食物以及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通讯、应酬、旅游等费用激增。有九成以上同学选择了“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有7成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旅行,4成以上同学选择了通讯及电子产品。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他们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惟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调查中,当问及“您平时的生活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相对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3.追求时尚是年轻人的心态。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当问到“条件允许,对于自己喜欢的奢侈品,您会购买?”时,67%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4.男性与女性观念的分歧。

当被问及“对于自己喜欢的奢侈品,您会购买?”以及有关购买奢侈品的态度时,有六成以上女性持支持的态度,仅有三成男性持中立或者肯定的态度,体现了男性及女性在奢侈品的消费上的观念有着较大的分歧。

5.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

有些同学在“您对奢侈品的态度”、“您觉得大家追求奢侈品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选择上。有近八成的同学认为购买奢侈品都意味着“与众不同”,追求标新立异,存在较大的攀比心理。有些女同学为了购买奢侈品,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购买,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当前大学生对待奢侈品消费观念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

其二,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对于不少奢侈品的了解及认知都来源于富二以及名人,例如从“郭美美事件”了解了玛莎拉蒂、爱玛仕等奢侈品,并对开始其建立起错误的消费观念。

其四,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属理性。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绝大部分人不追求奢侈品,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

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时下热点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调研,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存在的问题。

2.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学校应该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创造条件,在课内外,通过课堂以及学生社团进行有益的引导。

3.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大学生对于奢侈品上的消费误区主要来源于舆论的错误导向。因此,有必要规范舆论对于大学生的引导、促使公众对于奢侈品等的消费的有正确的认识。

第一题:您的性别。

1.男2.女。

第二题:您所在的年级。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第三题:您的家庭所在地。

1.城市2.城镇3.农村。

第四题:您每月的生活费。

1.400元以下2.400—800元(含800元)。

3.800—1500元(含1500元)4.1500元以上。

第五题:您主要的生活费用来源。

1.父母2.兼职。

3.父母及奖学金4.奖学金及助学金。

第六题:您喜欢名牌吗(在不考虑能不能支付得起的情况下)。

1.喜欢2.无所谓3.不喜欢。

第七题:条件允许,对于自己喜欢的奢侈品,您会购买?

1.会2.会看自己当时的荷包再考虑3.不会。

第八题:什么让你认为某个名牌的服饰就是所谓的名牌。

1.时尚的,与众不同的2.知名度高的,广告做得好。

3.价格比一般的贵4.质量比一般的好。

第九题:自己大概有多少名牌服饰。

1.基本没有2.3件以内3.3—5件4.5件以。

第十题:您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奢侈品。

1.同学之间得知2.电视广告3.家长。

4.报纸杂志5.其他()。

第十一题:您购买时会比较有意识的去选择奢侈品。

1.会2.不会3.不一定。

第十二题:您对奢侈品的态度。

1.没什么喜不喜欢的,有名就买来了2.我不追求奢侈品。

1.名牌2.非名牌3.不一定。

第十四题:您的家长对于您买奢侈品有何看法。

1.不赞成2.我不买3.支持。

4.想要就给你买5.坚决反对。

第十五题:如果家长不同意你买奢侈品,你会。

1.大学生追求自己的个性,是正常的2.无所谓,没有影响。

3.不太好,大学生应该养成简朴的习惯,不应刻意追求。

第十八题:以下十个品牌,您了解的品牌个数有多少(爱玛仕、香奈儿、迪奥、宝马、欧米茄、拉斐、卡地亚、古驰、lv、阿玛尼)。

1.都不认识2.1~3个3.3~7个4.7~10个。

第十九题:以下十个品牌,您使用过的品牌个数有多少(爱玛仕、香奈儿、迪奥、宝马、欧米茄、拉斐、卡地亚、古驰、lv、阿玛尼)。

1.都没使用过2.1~3个3.3~7个4.7~10个。

第二十题:您平时的生活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多选)。

1.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2.电子产品3.旅行4.奢侈品。

5.通讯6.书籍7.其他。

第二十一题: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下富二代对于奢侈品的使用状况?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以下奢侈品消费最新调查报告文章是由文书帮精心整理欢迎阅读。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品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购物动机从送礼为主转变为自用,购物地点也更多地转向海外。

报告中显示,两年前,超过1/3的中国消费者以购买送礼的奢侈品为主,品牌上包括劳力士手表、gucci手袋等。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动机已不是送给上司或者官员的礼物,转变为自用或者给朋友代购。报告显示,三公消费受限,让购买奢侈品送礼的行为大幅缩减,致使大量中国游客减少在国外消费时的奢侈品购买数量,甚至匿名购买。

海外渠道的'奢侈品消费已成为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选择。调查显示,超过2/3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是海外消费,主要集中在法国、米兰、伦敦、纽约和日本这些奢侈品消费热门国家和地区。归功于汇率、税以及其他折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以低于中国地区奢侈品价格的超过50%出售。调查显示,约20%海外消费为朋友自用而代购。

咨询公司贝恩(bainco)驻意大利的daniele zito表示,中国消费者曾经购买奢侈品的目的是炫耀财富,但现在他们想通过奢侈品展示品位,并倾向于选择奢侈品行业可以提供的最好奢侈品。这也使规模较小但品质好的小众品牌得到了更多机会。调查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选择服装品类和新品牌。

目的和需求的改变导致奢侈品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来自财富品质研究院的分析表示,电商和代购等新渠道的发展使很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购买到奢侈品。渠道大众化也在进一步加速奢侈品牌大众化。

在传统奢侈品牌普遍大众化的同时,高端消费领域出现一定机会,这个机会属于高端定制服务。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查发现,2014年已有67%的中国富豪认为传统奢侈品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定制才是,并且开始钟爱更多领域的定制内容。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加之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我们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财商攀比“超前”消费。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但质量、价位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1.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大多数同学表示陌生。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说明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而对于开支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对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很多人把整个学期的钱全带在身上,因为没有合理预算,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毫无计划性,经常前松后紧,时常会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想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距离,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青年时讯》20xx年3月11日报导,由山东大学社会系承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已达到400元,但最高消费额已达到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90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还多。郑州轻工业、学院对郑州市五所高校的6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学生每月最高消费为20xx元,最少的只有180元,这意味着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消费几乎相当于另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开支,这些调查结论是一致的,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打,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个体间差异很大。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大学生的消费大体有四个方面,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虽无一致的结论,但从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在大学生的月消费中,用于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的比重偏高,而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之处所占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部分女生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这种因各种原因削减基本生活开支的现象在男生中也一定程度的存在。

4.过分追求高消费,攀比心理较重。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追求时尚与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与非经济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过度的追求时尚与攀比,可能会使大学生偏离正确的理性消费,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盗窃、诈骗等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为追求时尚的非理性消费。脱离自身实际的“出众”消费,不顾家庭实力“超前”消费,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手机不断更新,电脑频频还贷,买东西讲究名牌,盲目的追逐潮流,使大学生中高消费群里呈现出增多之势,催生了一批大学生“负翁”。

6.恋爱支出过度。

另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大学生普遍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以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克服攀比心理,要学会懂得有节制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防止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学校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等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他们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形成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理性消费能力。家长要克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做法,应借鉴西方“再富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当代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就应该具备独立理财的能力,记账和编制预算,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对理财能力的一种培养。社会学者分析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有智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精选_

准备去澳大利亚旅游的张小薇,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好了行李箱,但整理长长的购物清单却用了近两个小时。单子上大多是亲友们让她捎回来的鞋、化妆品和包,这些名牌物件价格不菲,品牌、款式、尺码、价格区间都需要一一核对,以防买错。

让她忧愁的是,8天后返程时,现在近乎空着带去的行李箱,肯定要超重、超价。“为把箱子腾空,我打算就穿一双凉拖过去,买好新鞋穿回来。”

近年来,随着出国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张小薇这样的经历。购物,正在出国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

中国过春节全世界挣钱。

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再一次拉动了全世界的消费。据报道,近800名中国游客大年初三晚上在拉斯维加斯的梅西百货旗舰店“包场购物”两小时,北京今年春节赴欧洲旅游的家庭平均在欧洲消费5万到6万元人民币。2月9日,中国银联发布数据称,2011年春节期间(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银联卡境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4%。

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置奢侈品的狂热,绝不是这个春节才开始“井喷”的现象。

“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该协会的最新调查还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消费心理是关键。

欧阳坤表示,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在欧阳坤看来,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高校教师王丽(化名)就有两只lv的包。第一只是托出国的朋友购买的棋盘格花纹的基本款,4000多元。一天她拎着这包坐地铁,听见两个姑娘议论,“买lv还坐地铁,肯定是假货”。次日,她就去当地最贵的商场,花5500元买了一只款式完全相同的lv包,只有花纹不同。“这只是老花的,是lv的经典图案!”王丽这样强调。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调查还显示,中国二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不断增加,其201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同等收入水平人群。

高盛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未来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高盛估计,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将从4000万人上升到1.6亿人。

“奢侈品”在国外卖“白菜价”

追逐奢侈品的人们发现,和国内的高价比,很多看似“奢侈”的商品在国外卖成了“白菜价”,而真正的奢侈品,价格越高,差价越大。

国内动辄卖四五百元人民币的ninewest手提包,在美国只要30多美元一个;国内动辄一万多元的burberry新款,国外只要六七折就能拿下;香奈儿的一款拎包,国外价折合人民币比国内价便宜9000多元。

出国购物“买得越多越上算”。去年年底,27岁的小伙子汤佳随单位去英国培训半个月,回国时,由于只允许托运一件、携带一件行李,汤佳就把一只香奈儿、两只迪奥、几只lv和miumiu的包,统统塞在一个蛇皮口袋里,随身带着。

“幸好,姐姐托我买的爱马仕包因需要定制没买到,不然更承受不起。”汤佳说,这些包都是朋友们让捎的。返程时,他的目光从不离开这价值十多万元的蛇皮袋,并宣称“包在人在,包亡人亡”。

和汤佳一样,很多中国游客归国时,即使准备了最大号的旅行箱,仍塞不下高价战利品,不少人还为此交了一笔行李超重费。

据报道,2010年中国游客在英国花掉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2011年初,一批出手阔绰、青睐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又引爆了英国购物季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狂潮,英国媒体甚至把这种消费称为“北京镑”。

中国人掏腰包,全世界都等着挣钱。为欢迎接踵而至的中国客人,欧美零售巨头做好了准备:商店里有中文发音标准的售货员,门口准备了舞狮、对联;高档包店为防止卖断货,规定中国顾客“只能买一大两小”;国外百货商店纷纷配上可刷中国银联卡的机器。

对奢侈品征税应该限制还是鼓励。

中国人源源不断地为别国gdp作贡献,这让人们心里不是滋味。

有人建议说,应调低关税,吸引消费者在内地购买奢侈品,这样可以把钱留在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应对奢侈品课以重税,通过税收杠杆引导和调节年轻人的过度消费。

对奢侈品征税应该限制还是鼓励?

国家税务总局胡先明曾撰文分析: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基本产自境外,消费也主要在境外,在境内对这些奢侈品征税,会扩大现有境内外的商品价差,加剧相关消费流向境外,进而减少国内就业及其他相关税收。而且,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奢侈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界定其范围是“众口难调”的工作,由此测算具体税率很复杂。还有一点是,目前中国消费税基本是在生产环节征收,并不直接以零售终端价格为计税价格,对奢侈品价格的监控难度很大。同时,针对奢侈品主要在境外生产的现状,如何在进口环节保证应收尽收,海关如何监管,也是难题之一。

事实上,如果不了解奢侈品行业运行方式,按照传统思路,比如从税制和价格方面引导奢侈品消费,不仅困难而且效果有限。

据业内人士介绍,奢侈品的实物成本非常低,而且在中国“隐蔽代工”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奢侈品集团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某地区选择一家加工厂,授权生产,但事先有协议说明,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代工品牌,一旦透露,协议无效。这些厂家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打死也不会说”。商品制作完成后,“拉出关到海上转一圈,贴上原产地某国的牌子,都不下船,再拉回国卖。”

这样一来,国内生产的奢侈品就成了“境外生产”的“进口货”。

此外,奢侈品在中国还“踮着脚尖走路”,节省其他成本。据介绍,有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非常少,但很多杂志为了抬高身价,显示其“高端性”,免费为奢侈品打广告。一些商场则推出免租、送装修等政策鼓励奢侈品牌落户。

在成本极低、利润超高的状况下,奢侈品也从不降价。“奢侈品的形象大于销售,宁肯一件不卖,也绝不打折,这样品牌的生命力也许可以延续10年,如果为了提升销售量打折,可能两三年牌子就垮了。”这位业内人士称,因此,就算对奢侈品降低收税,他们也决不会降价。

这同样意味着,奢侈品价格因征税而提高,也实现不了限制消费的目的。第三届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常务理事郭伟告诉记者,奢侈型消费品售卖的是一种心理暗示,是“面子”,“奢侈品消费群体对税没什么感觉,征300%的税也有人买”。而对奢侈品消费的追逐者来说,征税提高更会加剧海外购买奢侈品的现状。

“奢侈品消费不是个单纯的经济现象。”欧阳坤说,“总有一天,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观将从买奢侈、买身份变得慢慢成熟起来。不过,这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人将要为这个过程花掉更多的钱。”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xx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