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高校辅导员个人先进事迹心得(实用12篇)

时间:2023-12-17 11:21:09 作者:碧墨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明确了进一步提升的方向。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江城武汉,英雄之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执着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学生最无助时,她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撑起生命之舟;她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

在武汉封城的76天,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指导团队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获数万次转发;深入调查上万名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画像调查报告,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信息支持;创造性利用网络动员组织160余名专业教师,开展“云谈心”和“一对一就业辅导”,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交出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答卷。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讲述着她和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王银思的灵感。她主持成立“机思广益”党建思政工作室,创新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活动,为疫情期间跨区域开展支部共建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这是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变的信念。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人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在专职辅导员一线岗位连续工作8年,共陪伴900余名学生走过宝贵的青春岁月。她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学生帮扶体系,以“智志双扶”的理念,精准剖析每个困难学生的致困根源,对症下药,先后帮助7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会“唠嗑”,爱“串门”,爱管“闲事”——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他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比例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他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学生成功“脱困”。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来,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深耕网络思政“新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13年来,他撰写发布各类网文700余篇,浏览量300多万,让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22年坚守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对2700多名学生全心投入。通过“危机信息三级联动报告制”“班级考核量化制”“贫困学生登记制”等制度,她努力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多名有厌学自杀、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回归课堂。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9月,数千名上海交通大学新生上了独特的一堂课——观看校园原创话剧《钱学森》。这部话剧的制作人,就是上海交大辅导员汪雨申。

留校至今,始终在人文学院担任一线辅导员的汪雨申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校园成为美丽的文化源泉。如一日,他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梦想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怎样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做好辅导员工作?,浙江大学专职辅导员王玉芬成为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的第一批工作者,这是她反复调研、不断探索的问题。

搭建起适合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王玉芬倡导文化体验,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中铸魂育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张金学是中南大学辅导员,自1987年来,他以“上班在岗、下班在职”的工作常态扎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32年,所带学生超过3万5千名。他迎合时代,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担任辅导员近十年来,徐冶琼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工作,坚持“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对象从文科生到理科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对象在变,方式在变,不变的是她一贯地“深入师生、注重方法”。

山东大学辅导员范蕊,十三年来坚持每周去一次学生宿舍,每天至少和一名学生面对面沟通一次,每周撰写工作日志。她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拥有近两万粉丝,回答学生提问几万条,还为学生写下一千三百多篇原创文章,共计一百多万字。

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学生话剧社团指导老师、校辩论队总教练、校艺术教育和高水平艺术团负责老师,这些都是汪雨申的多重身份标签。来,他坚持用“美育”筑梦青年学子,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堪当大任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陈小花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在一线辅导员岗位工作已有。这些年来,她不忘初心,躬耕育人,用真情、真诚、真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行动助力学生成才。

最美高校辅导员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2012年9月,数千名上海交通大学新生上了独特的一堂课——观看校园原创话剧《钱学森》。这部话剧的制作人,就是上海交大辅导员汪雨申。

2001年留校至今,始终在人文学院担任一线辅导员的汪雨申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校园成为美丽的文化源泉。18年如一日,他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梦想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怎样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做好辅导员工作?2016年,浙江大学专职辅导员王玉芬成为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的第一批工作者,这是她反复调研、不断探索的问题。

搭建起适合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王玉芬倡导文化体验,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中铸魂育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闪亮的名字”——“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事迹。发布仪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将于6月21日、6月22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和综合频道(cctv-1)播出。

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和10名“最美大学生”中,有的潜心科学研究,在核心技术的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有的响应创新创造的时代号召,投入科技创业的浪潮;有的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有的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故事感动和激励着他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

师者仁心,唯爱与责任蕴芬芳。无论是深夜的医院守护,还是办公室的促膝长谈、还是活动现场的悉心指导、还是操场上的陪伴欢呼,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赵颖虹的身影。她告诉学生,“只要你需要,我随叫随到”。

以心易心,用情于细微。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处,平时工作中,赵颖虹用心记录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编制“个性摘要”,找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频道”。

她邀请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她聘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助教,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学知识调节情绪;她鼓励网瘾学生参加建模大赛,帮助学生捧回五项国家大奖。

学生小陈是一名成功保研本校的学生,大四那年,在听完学校西部支教事迹宣讲后,小陈心中燃起支教的火苗,赵颖虹细腻地发现了小陈的心思,多次找其谈话,帮其分析“小我”和“大我”,鼓励小陈去往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梦想。之后小陈毅然放弃直接保研资格,选择去往四川省乐至县回澜镇支教一年。2019年,小陈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以责立身,用力于行动。赵颖虹始终认为,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表达。为了帮助一名超重学生实现当兵愿望,她陪着学生一起锻炼;为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她坚持暑期家庭走访;为了缓解躁狂症学生紧张情绪,她24小时不间断守护。

毕业生小程曾患重度抑郁症,一到下雨天,心情就会低落。为了陪伴这名学生,赵颖虹养成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每逢下雨,她的爱心语音或短信就会准时发至学生手机。而如今,这名抑郁症学生不仅走出心理困境,而且还成长为单位骨干力量。去年,香港疫情严重后,小程主动申请参与香港方舱医院建设,并荣获香港“两院”防疫项目参建荣誉奖章。

八年的时光,赵颖虹全身心投入学生、服务学生、温暖学生,用行动的脚步丈量着她和学生相处的青春长度。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张金学是中南大学辅导员,自1987年来,他以“上班在岗、下班在职”的工作常态扎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32年,所带学生超过3万5千名。他迎合时代,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担任辅导员近十年来,徐冶琼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工作,坚持“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对象从文科生到理科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对象在变,方式在变,不变的是她一贯地“深入师生、注重方法”。

山东大学辅导员范蕊,十三年来坚持每周去一次学生宿舍,每天至少和一名学生面对面沟通一次,每周撰写工作日志。她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拥有近两万粉丝,回答学生提问几万条,还为学生写下一千三百多篇原创文章,共计一百多万字。

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学生话剧社团指导老师、校辩论队总教练、校艺术教育和高水平艺术团负责老师,这些都是汪雨申的多重身份标签。18年来,他坚持用“美育”筑梦青年学子,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堪当大任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陈小花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在一线辅导员岗位工作已有16年。这些年来,她不忘初心,躬耕育人,用真情、真诚、真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行动助力学生成才。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工作八年来,赵颖虹始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辅导员的引路之道。

善用社会大课堂,润物无声助成长。赵颖虹充分发挥辅导员育人优势,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出“仪式化、生活化、实践化”的“三化”育人路径。

大一新生入学时,赵颖虹会为新生与家人拍全家福;大四学生离校时,她组织毕业生“给母校送一张老照片”“给老师写一封信”。学年初,她召开班委述职大会,带领全体班委公开宣誓,培养学生干部担当奉献意识。国庆节,她与学生一同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用快闪的方式表白祖国。就连毕业后的党员学生,她也会在党的生日等重要节点,为他们寄去“初心大礼包”:一本书、一张写有寄语的明信片,启发学生不忘入党初心。今年五四青年节前,赵颖虹开展“模拟长征行”,组织新发展的党员和团员徒步四个小时,行进二十多千米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进行入党宣誓,引导学生体悟仪式背后的精神内涵,为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赵颖虹善于挖掘日常管理中的思政元素,在新生中开展“讲礼貌、守礼节、懂礼仪”三礼教育;在学生宿舍举办“春风行动”;鼓励学生“每日正能量”打卡;跨年时,为学生制作“年度心情小卡片”,记录学生一年来最开心、最遗憾、最满意、最难过的事情;寒暑假,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如为父母做一道菜、采访一个专业前辈……她将点滴思政融入生活点滴,推动学生于无声处悄然成长。

实践育人是赵颖虹工作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学徽派”“看徽派”“讲徽派”系列古建筑保护传承实践活动,还是田间地头的“助力乡村振兴”生态调研……赵颖虹与学生一起用脚步丈量国情,八年来,她的学生100%参与社会实践,五十余名学生荣获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

“在大西北的马兰基地,先辈们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愿用一生去追随他们,把所学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翻阅毕业生的感言,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项淑芳欣慰地说:“我们学院毕业生参军入伍人数、到西部选调人数连续10年在学校名列前茅。”

如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项淑芳创建了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成立马兰精神宣讲团、马兰学生讲习所、马兰剧组,讲述浙大师生在马兰基地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辽宁大学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巍发起红色家书接力讲述活动,吸引500个高校班级参与互动,20万人次大学生在线学习。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辅导员胡波组织全院学生开展“致敬先辈同龄人,信仰力量我来传”系列宣讲,成立青年百人团,带领100名学生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同学们感慨:“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也激发了我们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想

毕业于山东省梁山第一中学的薛冰,2008年考入山东大学,2012年以保资辅导员身份留校工作,已经扎根辅导员工作岗位9年。9年来,她坚守岗位职责,紧扣医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主动进驻教学医院,在这里潜移默化开展思政教育。

医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决定了教学医院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场所,带教医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薛冰积极探索带教医生担任本科生临床导师的“临床思政”新模式,并全力争取教学医院的支持。2019年底,以她所带的120名学生为试点,“本科生临床导师制”正式启动,15名专职医生作为省内首批本科生临床导师正式“上岗”。经过一年探索,试点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班级学生实习出科考试优秀率同比增长20%,因学业困难导致心理问题的学生比重明显降低。

2020年,试点医院主动投入20万元保障经费作为临床导师绩效补贴,积极开启新一轮导师选聘工作并请薛冰为新聘导师作岗前培训。基于前期有益探索,薛冰牵头主持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学医院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并将经验做法进一步在其他教学医院推广,去发掘和培养更多投身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大先生”。

如今,薛冰依然坚持每周到学生所在的12家教学医院分别走一遍、和每名学生见一面,逐渐形成了每天“8+n”的工作时间表——正常的工作时间在办公室集中处理工作事务,一下班就往教学医院赶,每年在学校和教学医院之间往返近万里。

对于这样的坚持,薛冰认为很有意义,“临床情景医疗环境中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医患沟通的小细节,还是救死扶伤的大事迹,只要我们带着教育的视角,用心地去记录、总结、提炼、升华,就能把它们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思政微课堂,让学生在身边人和身边事中,感悟大德、大爱、大情怀”。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

“如果你想让世界有美好的改变,那么你就要成为这个改变本身”。近来联系赵颖虹的人会发现,她经常一大早或者深夜仍然奔波在外出学习、参赛、宣讲的路上。自从参加“3·18”座谈会回到学校,赵颖虹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又多了一份宣讲的责任。宣讲内容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3·18”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做好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等。

3月18日回来后的一个多月,她宣讲了22场,截至发稿已累计宣讲32场。可是无论多忙,赵颖虹都不会缩减陪伴学生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学生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每天东奔西跑,有时一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可是当收到学生表达消极情绪的短信,疲惫的赵颖虹仍然会第一时间拨通电话,耐心地倾听,帮助疏导。因为在她看来,信任是最不可辜负的感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采访中,赵颖虹强调,参加工作五年来,自己并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亮点”工作,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陪伴学生,助力学生,用真心、真情感染学生,当看到学生一点一滴地成长,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赵颖虹坚信,思想政治工作不在于“新”,而在于“实”。比起形式上为了创新而创新,更加应该关注创新背后学生到底受益多少。赵颖虹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是: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有所受益。前不久,一位党员学生策划了一个宣传环境保护的签名活动,却在赵颖虹这里被泼了凉水。“你认为签个名,大家就记住环境保护知识了?最后横幅用完扔了,不仅不环境保护,还污染环境”。之后,赵颖虹带着学生集思广益,出了一期环境保护知识的主题黑板报。“虽然活动很小,也很普通,但我想效果还是明显的”。

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赵颖虹非常善于抓“关键少数”,一类是学生干部,一类是党员学生。最近,她正在研究如何将学生党建工作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作为马鞍山市青年联合会教育界别主任,她在积极探索,为推进马鞍山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暑假开始了,可是赵颖虹的日志上仍然将每天安排得充实、有序,走访慰问学生、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学习、研究课题、陪伴家人等。“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千头万绪,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但再苦、再累,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对象,那是千家万户,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辅导员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讲政治,立足高站位,心系大情怀。”赵颖虹说,“我之所以这么热爱辅导员这份工作,就是因为我感觉如果通过我影响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又会影响到他的家庭,那么我就是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