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错过教案(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3 18:45:52 作者:纸韵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工具,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思维要求较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错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名言欣赏结合实际导入  新课。

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板:第2、5段:事实论证。

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

第14、15段:比喻论证。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八)、练习设计。

附:板书设计 :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错过》教案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

二.教学重点: 。

教学目标1.3 。

三.教学难点: 。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

六.教学设计: 。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有人生历程的真正意义何在 导入新课。 。

(二)简介作者。 。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

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错过》一文的内容 。

2、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 。

(四)请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批注。  。

1.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

2. 要引导探究到如下几点: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

(学生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看法,讨论、交流,不求答案的准统一性。) 。

(六)小结 。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错过》教案

导入:用学生的错过的经历导入。

整体感读:。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错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

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 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 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区别“错过”与“过错”:

1、从词性上看,“错过”是名词,“过错”是动词。

2、“错过:是一种行为,“过错”是一种结果。

3、如果说“错过”带给人的只是遗憾的话,那么,“过错”就是扎在人心头上的一根刺。

各抒己见:

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老师寄语:。

那就要收获高山 。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课后学习:

摘录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

《错过》教案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让学生谈在生活中自己错过的一些事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引入课文中作者的观点。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明确:

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四、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明确: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六、布置作业 。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犹豫、斑斓、颟顸、渊薮、情愫、侥幸、惆怅。

二、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7~8段):"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第二层(第9~11段):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第9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10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也形成了正反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1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那种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现象。

第三层(第12~13段):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这一层是对第三部分的小结。

三、学习第四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四、探究活动。

1、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明确: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五、小结。

这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六、布置作业 。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 设计。

《错过》语文教案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课件或小黑板。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学习与评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错过》教案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3、,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激情导入。

(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有条件的可播放视频)。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摆在眼前,可是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出示导纲,了解作者和文体。

(二)合作互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阅读障碍。

(小提示: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2、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2、找出本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可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先概括各段段意,再根据内容归纳)。

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提出问题 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 分析问题 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 解决问题 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3、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举例论证:第2、5段。

对比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

比喻论证:第14、15段。

4、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推荐给大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时间)。

例如:

(1)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2)“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前者含蓄,有文采,后者直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三)导学归纳。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也叫杂文,作者辨证地论述了对“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强调人们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变成“过错”。启示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面对“人生的终点”。

(四)反馈训练(根据时间,可全做,也可让学生任选一题。)。

1、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2、你能从记忆库中挑选出对待“错过”的正反事例吗?

正:坦然面对错过,抓住机遇,成就事业。

如鲁迅弃医从文、成为文坛泰斗。比尔﹒盖茨抓住机遇,成为世界首富。

反:一味错过,身败名裂。

如李煜放弃当词人的机会去当皇帝,成了亡国之君,宋徽宗放弃当书法家的机会去当皇帝,成了金国俘虏。国民党放弃国共和谈机会,最终逃到中国台湾。

3、你有过“错过‘的经历吗?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找你能用文中的话语来勉励自己吗?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七、布置作业:课外收集关于错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故事等。

如:“当你为错过太阳而一味哭泣,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过有思,善莫大焉”“。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八、课后反思。

结语:

那就要收获高山。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错过》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3。

三.教学难点 :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  新课。

(二)简介作者,学习字词。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板书设计 )。

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错过语文教案

俞彦。

单位:宣州区狸桥镇昝村初中。

课题:《错过》(刘心武)。

授课教师:俞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探究讨论点拨法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为什么必须习惯错过、品味错过?

过渡: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

二、合作探究。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的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对待“错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中心。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2、学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3、学习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明确: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5、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接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6、自选探究其它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自己喜欢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尝试背诵出来。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三、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3.以诗作结,学生品味,升华主旨。

课后作业:略。

板书:

刘心武。

错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lw/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lw/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错过语文教案

春日,山间绿树成荫,微风吹过,抚摸着片片绿叶,又抚过我的脸庞,只感到阵阵清香。腾腾雾气笼罩了山尖,眼前的一切景的色都是那样神奇,瑰丽。

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弯曲险峻,一条平坦无趣,一眼望去,高架起的索桥在群山中摇摆不定,而我选择的却是直插青天的层层阶梯,途中供我欣赏的只有青灰色的石梯和暗红色的扶手。的确,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安全平坦,放弃了冒险、惊奇,与途中的美丽景色。而我错过最多的却是那份勇于创拼的精神。人生苦短,为何要让失去占据了你我美好的一生,为何要让畏惧填满你我好奇的心灵,为何要让思索侵占你我有钱的光阴,抓住良机,不要让它变成生命中一既而失的泡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错过》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会认真对待1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

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教具:

课件。

相关知识点:对银杏的认识。

教学突破点: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银杏树有关的一篇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标记自然段落。

三、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1、小组内互相合作,运用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2、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其它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在黑板虚宫格上范写。

2、指导学生书写各生字。

五、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特色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称图抖捧。

第二课时。

最后的银杏树叶2。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熟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习题:

1、填一填。一()学校一()收音机一()叶子一()银杏树。

2、读一读。崭新衣袖颤动渗透滋润足迹复习枯叶。

3、写一写。发抖名称地图捧住。

4、讨论:

(1)课文中孩子们都不得提了什么请求?

(2)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请求了?

(3)如果让你提请求,你想提什么?

四、小结:

特色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文档为doc格式。

《错过》教案

导入:用学生的错过的经历导入。

整体感读: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错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

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区别“错过”与“过错”:

1、从词性上看,“错过”是名词,“过错”是动词。

2、“错过:是一种行为,“过错”是一种结果。

3、如果说“错过”带给人的只是遗憾的话,那么,“过错”就是扎在人心头上的一根刺。

各抒己见:

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老师寄语:

那就要收获高山。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课后学习:

摘录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

《错过》教师备课教案设计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