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育心得体会(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8 08:40:08 作者:薇儿

这次失败经历让我学会接受挫折,并从中找到了成长的机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育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我喜欢梦这个词语。因为有梦,李白穷尽一生奔波在通往心之故乡的诗句上,因为有梦,谭嗣同在英勇就义时方显英雄本色,因为有梦,我们民族朝向幸福的坚定步伐才永不停息。我也有梦,可是当我遇到了做着教育之大梦的浩浩荡荡的新教育队伍,才发觉自我追逐的孤独和狭隘,于是我梦想的溪流义无反顾的汇入新教育的巨大洪流。

我是有教育理想的,只是我的理想太现实,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四年的学习,升入理想高中。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才明白,理想的德育,是净化灵魂,提升品质,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理想的体育,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反思我的教学理想,再不能仅仅局限于中考的指标,而应该指向学生更为广远的精神未来。于是,我也有了我的新教育之梦。

我的寻梦之旅便从每天伴随着朝阳款款而来的晨诵开始了。

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是多么美好的教育生活啊。“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还有歌声,琴声,我一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尝试新鲜的教学模式要大胆为之,我克服了自己的畏惧心理,以诵读开始,简明扼要点出背景,然后过渡到吟唱。刚开始还担心自己会成为学生的笑话,但在我努力认真的吟唱下,孩子们渐渐安静了下来,沉浸于我创设的情景,还不由自主的跟着吟唱起来。我想,孩子们宁静的心灵一定在与古代圣贤进行着崇高的对话。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那宽厚仁和、淡泊宁静的心态,定会成为我们共同的心灵密码,润物无声的植根于孩子最柔软的心灵,内化为美好的品质。

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不读书,没有理由。假如我们一年背。

三、四十首诗词,背。

一、二十篇文章,12年时间,至少可以背诵诗文六百篇。午读时间,你也可以与学生重温《论语》,和于丹品茶,与刘心武谈红楼,持之以恒,自然会“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国民阅读,社会阅读的广阔前景则为之不远。

新教育崇尚的田野意识其实是一种精神家园的回归,如何守望自己的心灵,拯救他人的灵魂,一位老禅师道出了其中奥妙。相传有位老禅师,夜晚到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处有一把椅子,便明白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到半个时辰,果真他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个小和尚黑暗中踩着禅师的脊背跳进院子,当他发现自己踩得不是椅子而是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惩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添衣”。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音希生,大象无形”。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虽然无形无声,但却有踪迹可寻。执着并献身于教育不仅要大步向前,也要回头反思。一则小故事让我们理解了宽容的含义,体会到宽容的力量,老禅师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弟子,这种宽容不是纵容,而是以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弟子的心灵,让他的心灵受到无声的教育。这比那些严厉的说教更有力量,心灵的教育应该是柔韧成刚。

享受成长的快乐,细数生命的点滴。坚持写日记,师生共写随笔是一项磨练师生意志的道德长跑。的我从98年开始写日记,至今已有十几年了,真实是日记的生命,回望自己的成长足迹,泪水、欢笑都成为生命的珍贵财富。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也开始每日三省吾身,坚持写暮省日记,在相互倾诉中我们的心更加亲近了。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日记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新教育的史诗,民族精神文化的史诗,国家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

我相信,新教育的明天在我们手中,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在新教育的田野里,我们将怀揣着梦想,以农夫的姿态去播种,耕耘,等待,并且勇敢地承认,有一些种子不会发芽。但梦想会赐予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将手捧幻想王国最后一粒沙,让它变成整座森林!

新教育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很惭愧,我是一个很浅薄的人,也远没有出色表现,所以今天算是的厚着脸皮来了,把自己工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体会和大家分享,并接受大家的指点。

不经意之间,时间飞逝,当猛然回头才发现,已经迎来我的第十个教育的秋天,难得有闲暇之余,想想十年往事:几多恐惧与害怕,几多担忧与失措,几多彷徨与兴奋„„就这样跌跌撞撞、半醉半醒、迷迷糊糊走进了十年。感叹一句:教育教学的艺术之路遥遥无期,永无止境,我在这条路上收获了太多的失败,可我激情却不曾减少,我执着的在为取得成功想办法。

精彩课堂交流摘录:《我心中的数学好课》。

1.效率第一。

好课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地高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疑点解决,教学特点明晰。效率第一不仅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2.体验成功。

好课应该是让教师和学生感受愉悦的,体验深刻的,印象难忘的。这样的课要体现“以生为本”,课堂上让学生勇于表达和交流,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师生、生生的合作碰撞中发现自我,张扬个性,闪现亮点。学生的心情是开心的,气氛是和谐的,张弛有度又趣味横生。

3.拓展有度。

好课要有一定的容量。这里不仅指练习的层次与坡度,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还有思维的含金量。如果一堂数学课下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帮助,那价值将打上问号。“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什么变化?”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内容。

4.当堂反馈。

数学课堂要体现学习效果的当堂反馈。课堂结构要重组,压缩教师讲课的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和反馈的机会。特级教师林华民“三分课堂论的做法很有道理: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提供了时间的保证,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5.真实扎实。

真实的课堂是最美的。没有虚假的布局,有的是师生间的真情流露。叶澜教授说,哪怕部长听课,也要做到“目中无人”。上课要体现扎实、充实、平实、真实,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为此确定我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简单、精彩、有效。便有了一些追求:

一直有一种欲望,想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于是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氛围,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偶尔逗逗学生,让他们放肆一下,轻松过后忙不迭叫停,生怕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一直对学生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一直有一种欲望,让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于是在课堂上,我建议孩子们四五成群,自编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发现。我想做个懒人,躲在教室的角落,听听孩子们谈些什么。他们眉飞色舞,讨论热烈。等到全班交流时,教室里安静得让人心痛。即便能说的,也只是这几个。一直有一种欲望,让我的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些。

走进了十年的我:困惑越多,谜团重重,找不到一条可以到达彼岸的捷径。现在越来越感觉不会上课了。就像刚毕业那会儿,从教数学,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失败、推翻、尝试„„如此往复。

时过境迁,新课程的改革已有年头了,学生从自主探究到小组合作,教师从“一讲到底”的强势地位退位到“组织引领”的主导地位,最终的目的是推出学生,让学生站在前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现在越来越感觉不敢上课了。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肃穆多于天真的神情,让我怯场。总有一种担心,就怕在不经意的教鞭下埋没了“瓦特”和“爱迪生”。也许是敏感。也许是懦弱。或是缺失一份自信与坦然,职责告诉我要坚守,所以带着自己的理解依然站立讲台。

我一直坚信着未来的十年,一定是更加成熟的我,自信的我。

新教育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行动,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前总认为教育里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组成了教育,现在想想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的,自己考虑的太浮浅了。当今时代的教育一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在学校的,更要有家庭的和社会的,要符合新教育的理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得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不应该只是教师,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追求的是“倾听”与“应对”,也就是要实现真正的主体间的对话。这就必须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而且教师理解的高度就是课程及课堂能够达到的高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的教育事业。

新教育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者的责任,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又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因而教育需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步伐,从科举取士到今天的高考取才,从八股文到今天的百科齐鸣,无不证明了教育变化的必须与必然。和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伴随着空气中涌动的气流,凝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追着连绵起伏的山岭,拥抱着晴空下绚丽的晚霞,在我区教育以改促教的方针指引下,济宁市任城区我们加盟新教育成为了新教育实验基地,作为一个亲身参与新教育的一线老师,我认真的看,仔细地听,虚心地问。收获是很大的。

一、我看到了新教育并不高深,但是做起来较难新教育向我们展示的是“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的教育过程与方式,新教育是一个从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从毛虫到蝴蝶的阶梯向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呈现或者说要有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也就是强调的是:一要读书,二要有符合孩子读的书,三要写下读中与精典相遇的过程。古时读书就叫读书,经历了摸索把读书叫学习,现在的新教育或者说人们又开始把读书叫读书。新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方式的复兴,古人悬梁刺骨地读,摇头晃脑地读,读出了李杜与唐宋八大家。砚池写干写出了唐诗宋词。综观五千年古国的文明和辉煌,都是与阅读紧密相连。阅读是所有知识获得的源头活水,只有通过广博的阅读才能获取真知,才能传承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我们要让学生读书,这点上我觉得新教育并不高深。我觉得我就站在新教育的边上,能触摸得到,因而我感觉我幸福。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时孩子读的书放在今天并不一定全都适合,这就要我们教师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研究孩子们的心里,找出他们感兴趣的书,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运用现代技术帮助孩子们事半功倍地读书。从这些看上去就会知道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施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能胜任的。实施起来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经历,新教育搞起来是有难度的。因此也让人烦恼。

二、我看到了新教育的前景——为了学生的一生奠基。

新教育模式下,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还是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比如:假如给老鼠一块饼干的故事)或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几个学校展出的成果来看,效果很好,特别是实验一小展出的诗朗诵,学生对诗歌熟知的广度(几可包含了经典名篇),以及从诗的朗诵中展现的对诗内涵的理解程度,对诗的作者内心的理解深度,都让我深深震憾。按这样的教育方式坚持着,定会实现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一教学目标。作为师者能亲历这样的场面,看到一幅五彩的画,真的让人感觉很幸福。

三、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四、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所以,我认为,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小学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博客

现如今,社会以快速发展的步伐迈进着,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小学创新教育也变得愈发重要。小学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其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出发,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创新教育在小学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小学中,学校高度重视创新教育,每周都会设置专门的创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程重点。通过这些创新课程,学生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各种科学实验和工程项目,还能参与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团队合作中。在这种创新教育的环境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实际地付诸行动。

第三段: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教育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创新教育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参与有趣的创新项目,学生们可以跳出传统的学习框架,积极探索世界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段:创新教育应注重个体差异,并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尽管创新教育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创新教育中,我们应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创新教育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同时,传统教育也同样重要,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在课堂中更多地引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期待学校能够加大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新教育指导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创新教育心得体会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小学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将来,我们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创新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学校和教师们也应对创新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时间和努力,但这是我们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教育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我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新教育的宗旨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新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感慨颇多。

近几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打造高素质的教师?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我深有体会的是前两点,因为这两点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

1.专业阅读。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正像《新教育》所说的: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使教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有教育教学机智,才能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老中医、老政治家随着年龄的增高和资历增长越来越增值,而教师则不然,很多中小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年轻教师除了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的活力外,还因为年轻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或代沟很小,与学生很容易沟通。我是一名老教师,怎样才能在工作中保值增值,永保青春的活力呢?那就是读书——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读专业类的书,学习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寒假里的阅读学习和听了有关新教育的两次专家报告,不能说给自已带来立竽见影的学习效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豁达的胸襟、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构成了教师素质的骨架。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一个永不停止学习的人,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近期,有关专业类的书,我读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漫谈》、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朱永新的《新教育》等,深刻体会到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我将不依赖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学习,不求超越他人,但求超越自我。

读经典文学类的书,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近几年,一直担任毕业班教学,每日忙于备课、管教、批改,忙忙碌碌的生活总有些怅然若失。课堂上,讲解、练习等应试性教育的思想强烈的占据了头脑,教参代替了涵咏吟诵,再美的句子也引不起感情的波澜,如同课堂上听不到学生读书声一般,课堂之外的我也疏远了读书。在课改的大潮中,难以消化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新模式、新理念。忙碌中却总感觉缺失了什么,缺失什么呢?静心思量,缺失的就是自我的阅读,自我的提升。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2、专业写作。

《新教育》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今天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

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小学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汇报给大家,望大家能予以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一、真诚欣赏是阳光,方法得当巧表扬。

初四的孩子,所有的硬暴力在他们面前,全都有了免疫力。想到:寒风让人裹紧衣服,暖阳让人自己脱下衣服。当外力无法改变他的时候,就先让他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暖是会让人主动发生改变的。于是,我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安排学生:“大家开始巩固,将知识点背下来。”最多一秒,我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表扬:“周芳冰动作真麻利,姜喜燕声音真洪亮,杨路平一边背一边动笔写的这个习惯可真好……”就这样,被表扬的孩子背得更认真了,没被表扬的孩子借鉴我表扬过的优点,也行动起来;本来无精打采的孩子也积极地巩固掌握中。我在孩子们背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学习差的孩子有一点点优点就马上大力表扬,他听了之后必然做得更好。慢慢地,我看到学生的优点越来越多,学生学得越来越愉快,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二、自我监督促成长,图表也来帮帮忙。

中考语文中加大了古诗文背诵积累的分值,这要求不仅要记得牢固而且要写得准。每节课结束时我都布置下节课要听写的内容。上课后先进行考试,每节课10道题,每道题10分,错1个字本题0分。试卷让学生互相批阅,学生每次批阅不同人的试卷,感悟不一样的书写,对照屏幕上的答案批阅后写上分数,还给本人,取消屏幕上的答案,学生独立改正。

我强调:

(1)自己发现没有批出的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改错后不再扣分,需要有老师的签名;。

(2)老师下课后进行二次批阅时,一旦发现没批改出的错误将给批阅人双倍扣分,

(3)没有修改对的错误,给该生双倍扣分。

一率判0分。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批改的和被批改的,都慢慢关注了细节。

同时为了动态管理精心批阅的小测成绩,我让学生画了一个坐标轴,粘在桌子上,x轴是一个月的在校日期,y轴上是10到100的数值,每天的测试成绩用红点做好标记,并写上分数,将每天的红点连成折线,每周每月的检测成绩就会一目了然,课间大家也经常会晒一下自己的统计表,想知道竞争对手的成绩,只要到对方的桌子上看一下,便清清楚楚。学生相互比较,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便悄悄地用功了,等到自己再晒表的时候,就有了底气。

我经常会在讲课结束,学生巩固的时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近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并定期将学生的成绩飞信给家长,也引导家长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学好语文,这样家长也变成了我的助手,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凡事只要用心,便会渐入佳境,发展的前景就是无限光明。

三、自我肯定源动力,档案存留掌中宝。

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让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存储档案,并且将档案不断展示给学生成为我的掌中宝。

我每天每节课都有一张档案纸,上面有三类签名,一是当堂知识点背记优秀和没有背上来的学生签名;二是作业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签名;三是课堂抢答好的学生签名。

我是这样操作的。对学生的作业我坚决做到逢做必批,逢批必留档案。课堂合理安排时间,我批作业全是课堂上的面批,讲完知识点后,让全班同学巩固,我批完一排就开始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自己将名字签到档案上:日期,上课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然后背下一个知识点,我开始面批下一排的同学,在批阅的过程中,一批书写认真程度,二批答案的个性化,三批问题的圈画。因为抄袭的答案都有相似性,所以,我一看就明白,只要是抄袭,就是没完成作业。

优秀的学生在档案中写:日期,作业优秀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写得稍好点的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我也给他个优秀,因为是学生的个人签名,他心里的美,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来。讲题时,我对个性化,但准确的答案大加赞赏,这样,学生抄袭的现象越来越少。初四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少了,我提出问题后只要是能抢答到的,我都会让学生自己签名存到档案中。所以,只要是我提问,每个问题都会有至少2个的抢答同学。档案每天连同成绩一块用飞信汇报给家长,所以,孩子们都十分看重自己的档案。一月一统计,一总结,一通报。

四、阅读理解炼能力,巧妙约定偏科生。

初四中考阅读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讲清答题思路和知识点,练习提升是关键。我安排学生每周做三个阅读理解题,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可是现在想找答案,百度一敲全搞定,这样的作业毫无价值,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告诉学生:成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不要害怕做题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做的是开始出现了很多错误,通过做题目,慢慢减少错误。

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班里有两名总成绩优秀,语文偏科的学生,一个是因为作业完成不好,一个是因为测试成绩不突出,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约定,以一个月为期限,只要测试成绩不是满分,档案中就是0分,如果是满分就是真正的满分。

这俩孩子对每次考试真是用上了全力,争取次次满分,只要有一次是90分,我便给他改成0分,他们告诉我:“老师,下一次,一定一定是满分。”回去不用督促,自己用功去了。接下来马上要进行阶段测试了,我们又商定,如果成绩在105分以上,这项规定便从此取消,不用问,他俩又自己努力去了。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走近学生,肯定优点,巧用方法,方能换来学习热情;走近学生,反思自我,调整教法,也能换来教学成就!

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本学期我做了以下的尝试: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悟其内涵,突破形式的约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材稳打稳扎地开展习作教学。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实验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这一学期第二组课文讲的都是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点了解了文中事件的过程,知道作者为什么写那件事,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时他们才知道要写值得写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动笔写。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避“超标”的嫌疑,觉得只要课程标准中没有的,我们都不应该讲。但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和“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习作内容从“不自由”到“自由”。

实验教材在习作编排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内容上的限制很少,习作内容宽泛。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习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在自由确定习作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练习就达到单元习作训练的目标。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一些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写。

第一组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太丰富了,到底写什么?该怎么写呢?刚开始我认为学生肯定很多东西可写,于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己喜欢什么课余生活就写什么,学生开始写作时,我作了一翻指导后就让学生自由写,有一位学生写了十分钟,才写了几个字:我的课余生活是钓鱼,一有空我就会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我巡视了一周回来再看他的时候,他也还是那几个字。

我觉得好奇,如果是自己经历过的肯定有话可写,没可能十分钟过去了,也还是那几个字。于是,我低声问他:“你钓过鱼吗?”他说:“没有。”我说:“没有钓过鱼,你写钓鱼干什么?”除了他,还有几个同学都是凭空想像来写的,都是写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我想到这个“自由”有点不可取,于是我重新做了调整,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这一下学生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写了。作文评改后我又布置大家周末做一次家务劳动,以“劳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方法之后,再来进行第三次作文: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做游戏、参加劳动,还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印象深刻的事?请你写一写。

习作内容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不仅让学生更快地学会了表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次练笔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习作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习作教学上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又如在教学第五组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发现这一专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决定习作内容,学生虽然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但受年龄及阅历的限制,根本无从下笔,结果作文变成了摘抄资料,失去了习作的价值。

因此我把习作内容缩小到极小的范围,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这两个节日,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熟悉的,而且中秋过刚过了不久。在这种情况下,习作内容虽然变得不自由了,但由于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他们也由此发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值得继承和传扬的!

三、走进生活,亲身实践,让习作素材变得更加鲜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素材从生活中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在教学第六组习作“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走进我们美丽的家乡,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很多学生都亲自去看了增城广场、增城公园、派潭的白水仙瀑、正果的湖心岛……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地写出来,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但让读者看了,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收获。又如在教学第四组的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先走进生活,观察自己想观察的、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学生利用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的机会,去亲近大自然,观察了蜗牛;有的学生观察了小蚂蚁;有的观察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有个学生这样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小蚂蚁:小蚂蚁真有趣,小小的身体也分成了三部分,头上还有两根有趣的“胡子”。大部分学生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具体。

四、想象作文,自由习作的“天堂”。

在教想象作文时,不少教师爱向学生强调“合理地想象”。什么叫合理的想象?三年级小学生的想象是很丰富甚至是离奇的。当然这“离奇”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的,对于孩子而言,只要是他们想得到,一切想象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以“合理地想象”为枷锁,禁锢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三年级教材中有不少想象性作文,如第七组的“编写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大胆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想象作文写得最有趣、最吸引人。老师的激励打开了学生思想的大门,想象王国变得更加绚丽,异彩纷呈。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写什么龟兔赛跑呀、比本领一些旧的童话,这次有的学生写小猪生病了,小兔子过生日等新的内容的童话。

训练学生获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凑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今天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是练习2的口语交际——采访。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采访,但自己应该没有经历和实践过。我先让学生读题目,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知道了采访的四个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确定好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在安排学生现场练习采访之前,我临时想到自己昨天出去听课后接受的采访,于是把过程描述出来跟学生分享。学生很是欢迎,目光灼灼地盯着我,摆出听故事(看好戏)的样子。我先说,有一位领导通知我,要我接受一个采访。学生立刻“哦”了一声,插嘴说“这是确定采访对象”。

我接着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领导叫我随便说。学生困惑了,这是没有采访提纲啊!然后采访就开始了,一个工作人员举着话筒对着我,另一个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对着我。学生明白,这是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差点就没有然后了,我说我们三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谁也不开口。学生笑了,知道还是没有列好采访提纲的问题。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你们是要问我什么呀?摄像工作人员这才抛出一个问题:“就说说你听课的感想吧!”我于是从上午听的课开始说起,才说了一句“我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课……”摄像工作人员打断我:“直接说听了下午的课的感想吧!”对此,学生直接叫起来:“没礼貌!”上午上课的是我们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下午上课的是专家,原来他们采访的目的是想了解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达情况。学生对照采访的四个注意点,对我接受采访的过程品头论足,很是感兴趣。虽然因为插了这么一曲,使课堂现场采访的时间缩短了,但我觉得学生的收获并没有缩短。学生对采访的认识更直接,更生动。

教学练习1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先示范介绍,不读参考书和《课课通》上的资料,而是把自己暑假去湖南张家界玩所了解到的有关苗族的知识分享给学生:讲了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代,所以他们不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讲了他们怎样欢迎宾客,除了敬献美酒和歌舞,还需要客人的对歌;讲了他们怎样过自己的节日,讲了苗族女子漂亮丰富的银饰和神秘可怕的养蛊放蛊的传说。再配上当时所拍的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对苗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轮到学生自己介绍某个民族时,也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自己旅游中的见闻,介绍得多姿多彩,个性鲜明。

教师将自己的.阅历当做独特的教学资源来使用,我觉得更有情趣,更能吸引学生,也能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博客

第一段:引言(200字)。

小学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小学创新教育的实践,并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了这段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讨论小学创新教育的好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成长。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知识和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创新教育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创新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从我所见,小学创新教育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标。其次,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创新项目中,学生们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和沟通的经验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参与了小学创新教育的项目,并通过我的博客分享了我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了自己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思维的潜力。我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对于减少塑料污染有积极影响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和沟通,并提出并实施了我自己的创意。最后,我们的产品在学校的创新展览中获得了一等奖。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培养了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小学创新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推动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创新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支持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

第五段:结尾(150字)。

小学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通过创新教育,我们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我的博客,我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小学创新教育中,并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小学创新教育才能不断发展,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孩子们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小学新教育心得体会

xxxx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这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那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齐细细地品读。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就应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务必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绝不仅仅限于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我,对自我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却不认识自我的个性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就应明白自我的优缺点。二是要自我选取,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我选取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并且要尽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能够这样教也能够那样教,教出你“自我”来。四是自我评价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总结,仅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务必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并且此刻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样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就应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让自我活得美丽而开心。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完美,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潜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潜力,这种潜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完美的。能够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下,绝不放下。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必须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务必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所以,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透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新教育小学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就读于一所新教育小学,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独特魅力。本文将分享我在这所小学的学习经历和成长心得。

第二段:自主学习的力量。

新教育小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进入这所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将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我曾经习惯于老师只是在黑板上讲授知识,可现在,老师会给我们提供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不再依赖于老师的指导,而是能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自主学习,我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我能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并且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第三段: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新教育小学,合作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共同解决问题,交流观点。通过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更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我曾经在一次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和同学们的合作,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更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第四段:拓宽视野的机会。

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新教育小学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去拓宽视野。在每个学期的结束,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例如科技展览、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才能和成果,还能够让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互动交流。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技能。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在学校生活中感到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结尾总结。

新教育小学给予我的教育是一种独特的体验,通过自主学习,我懂得了自己学习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我学会了与他人互动和合作;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我拓宽了我的眼界。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也让我在其他领域更加自信和积极。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五段式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新教育小学学习的过程中,个人成长和收获的点点滴滴。在新教育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们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开阔视野和展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拓宽知识面,培养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这样全方位的教育,使得新教育小学成为一个独特而有活力的学校,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对分数越来越重视。前几年当校长,考分只是家长关心,社会关心,近几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十分关注,将一些考分指标压到中学校长身上;指标逐级分担,任课老师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提高教育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质量。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也正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实现,但是农村初中校面对很多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现实问题。不能否认,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多,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一定要等到教育均衡以后才能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也应该有所作为。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样的办学条件下,开展好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多方面行为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阵风。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细致的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学校各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素质教育不应该是难以作为,只要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思考如何在一些细节上、在各个学科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去研究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学校活动设计,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感悟法律条文背后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其二是按照法律要求,依法办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第三要不断发展法律条文的内涵。针对学校现在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瓶颈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执行法律条文,根据各地方的不同情况来处理。将只要学业分数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推进,将终结性监控向过程性监控推进,都是确保素质教育稳步实施的基础。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执行空间。我们在追求一种教育理想,一种发展的理想,这种理想我们并不强求最后百分之百地实现,事实上,在追求的过程中,每个人、每所学校都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每个人、每个学校真正得到发展了,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新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新教育》作为改革教育的先锋,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是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新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新教育》在教育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传统教育往往只顾及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输出,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新教育》强调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通过科学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来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创新,使得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围绕学生自主探究和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在课堂上,我试图通过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探究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参与度大为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积极关注每位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4.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尽管新教育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困扰和挑战。首先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只有在教师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把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印证到实际操作中。同时,新教育要求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管理等方面都能够朝着“以人为本”的目标去优化,这对学校的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要求较高。

5.结语。

总的来说,《新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方法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虽然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发掘新教育的美好,用心用爱去教育,我们一定会见证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是当今研究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谈谈。

首先,新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传统教育往往将学生塑造成只会机械式地学习和背诵知识的机器,而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真正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地学好这门课程,并在其中找到乐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和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不断努力和进步。

其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需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而在新教育中,学生被鼓励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会激发起他们创新思维的力量,并带来更大的学习收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

第三,新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新教育则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教育主张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提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平等。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在平等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新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过多的学业压力和竞争而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新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培养。我在实践中发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新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我通过实践发现,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新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飞快,距离我这个新班任上任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了。班主任,我一直很向往但又不敢去尝试的职位,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在我身上真真正正地验证了它对我的意义。

第一次被任命为高一学年的新班主任,在全体高一学生和家长面前被介绍、第一次和我班级的学生家长代表见面交流、第一次和我的学生说话(一个坐在学生家长代表身后的长得白静的男孩问我是教什么的)、第一次领着我的学生回到属于我的班级、第一次在我的学生面前进行自我介绍、第一次训练我的学生坐军姿、第一次组织学生们进行测量校服尺寸的活动、第一次拿着桶去收学生手里的垃圾、第一次答应帮助一名特困生、第一次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第一次被主任提醒在讲话过程中要求学生坐军姿、第一次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第一次对我的学生点名查到、第一次安排学生自己自由寻找值日小组、第一次给学生布置制订班规的任务、第一次配合学生把窗帘摘下来让她带回去清洗……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一路走来,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尝遍了生活中酸甜苦辣,每个第一次我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个人对痛苦往往是记忆犹新的,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当班任,我就希望自己能做出点成绩,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格,眼里容不得学生所犯下的任何错误,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哪有不犯错的,记得我的学生刘某在宿舍和别人发生口角,动手威胁对方被开除学籍留校察看,我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所教班级也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当时是因为该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晚上十点多在宿舍打电话找人诉苦时,碰巧对方在其身旁大声喧哗让刘某感到十分不满,接下来,两人又发生了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最终造成刘某威胁报复对方的恶劣后果。事后,我对该生进行教育之后,自己也作了深刻反思。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刘某处在青春期,脾气阴晴不定,好冲动;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我知道刘某脾气不好,当天没有考虑他的情绪就在班级点名批评其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他心情不好,以至之后发生了恶*事件。从那件事之后,我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有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一定要向老师求助。谁知接下来的一周又发生一起学生之间因玩笑而引发的矛盾事件,我班学生武某中午在食堂吃饭,外班学生叫他名字(带脏字),武某告诉他别叫了,对方还叫,后来武某抓住对方的领子强行制止了他。下午那名学生领着一群人到我班挑衅,扬言放学后要揍武某,被我及时发现并制止。这次我班学生武某相对来说比较冷静,是因为对方出口不逊在先,但是武某还是没有及时告诉我他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幸亏是在学校被我及时制止,否则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通过这两次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事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班主任必须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和别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除了有好打闹的特点,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妥善处理感情问题,他们渴望被人接受,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如果没有男(女)朋友会被人笑话,在我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

今年十一月初,我第一次发现班里有早恋的现象,因为女生比较有个性,男生毛病一身,我判断两人不会长久,所以我就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有一次班级值日,我故意把男生留下,果然女生也要求留下值日,男生是个责任心不强的人,当天还等没干完活就想找借口一个人提前走,我没有同意,这时我偷偷瞄了女生一眼,发现她很生气,我知道两个人的矛盾产生了。接下来,课间在班里,男生用手搂住女生被我抓到,我对他们说既然你们这么好,那就坐在一座吧,但是不管你们两个谁犯了错误,我就会把你们分开,我知道男生肯定会经常犯错,所以就经常批评男生,女生因为怕被分开就经常提醒男生注意遵守校规校纪,可是长此以往男生就厌烦了,两人矛盾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女生主动找到我,说不想和男生一座了,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早恋害人不浅,受到伤害的是两个人,所以一定要禁止早恋,但是必须要注意因人而异,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

作为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时,更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一天在数学课上,刘某看课外书被数学老师发现了,在老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刘某不服,后来老师把其送到政教处,我当时有课没办法及时处理,事后我找到刘某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最后我和他达成共识,没收他的课外书直到他考试成绩提高为止,他去向老师道歉并保证在数学课上认真遵守纪律,不顶撞老师。其实,通过这件事情,我看出学生并不是恶意想顶撞老师,他只是自尊心很强,觉得被老师批评没有面子,下不来台,因此当老师教育他时,他接受不了,我后来告诫刘某,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如果再犯,就会通知其家长带回教育。之后的数学课上,他一直表现不错。我觉得,教育学生要就事论事,和学生讲清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短短的几个月过去了,回头看这一路上,我在和学生交流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成熟,在看待事情和解决问题上自己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进步。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次学生会在什么时间再出问题,但我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关心学生,多到班级走动,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我这个新班主任来说,还有很多第一次我要去面对,去实践,去感悟。我会珍惜我当班任的每个第一次,也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一切针对学生的事情都是我的责任,经过昨天的许多第一次,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虽然之前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如何合理恰当全面地做好琐碎的事情是摆在我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我要更加认真地准备每一次和学生在一起的任务和活动,把容易遗忘漏掉的细节记下来,就像备课一样,写详案,多反思,及时更正,希望我会做得更好!加油!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后感金堂县转龙镇小学。

黄爽。

至今还不能忘记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的茫然与困惑——新教育!心底安然、毫无知觉,又觉得是上级给我们的一次“理论洗脑”,打心底的把它放在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不可否认,总有些机会外出学习,也羡慕那些优质小学精致的办学,习得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我们总会给自己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农村小学家长素质不高、硬件设施不到位、信息蔽塞„„于是释然了,把教学质量落后、学生素质提不高都归咎于上述原因,一切都觉得是那么心安理得。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是在去年听钟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把课外阅读巧妙地延伸进课堂,让我不由得惊叹,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也是新教育提倡“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个体现,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看着她班上的孩子们脸上发自肺腑的纯真笑容,我在心里对新教育多了一份向往。后来,钟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

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给全校教师人手发放了一本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让我对这个名词有了真真正正最为“实在”的触碰。在书中,有朱教授对教育那份执着胡流淌,有最平凡的普通教师感人的故事„„夜晚,当一切都沉寂下来,我和“新教育”的亲密接触便由此开始。

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是的,一颗的种子的身体里蕴含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它能扎根在岩石的缝隙里,能冲破重重阻碍,舒展身姿。而这样的过程,离不开悠悠岁月的成全。于教育而言,更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或饱满,或干瘪,但只要孕育者给予它们足够的养料、水分,细心呵护,辛勤灌溉,岁月一定会见证它们的伟岸身姿。可是,我们的老师似乎缺乏了足够的耐心,总想“拔苗助长”。我们知道挫折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命历程,也明白困难对于学生情感丰实的重要意义,但是实施起来时,确实是“越俎代庖”了。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把自己沉静下来,静静等待,等待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粒种子都应有自己的品格。沉香美酒的悠香一定是经过漫长时间的酝酿,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一定是经过年复一年岁月的洗礼。

对于新教育的其中一个观点——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我是极为赞同的。不可置否,虽然“素质教育、给孩子减负”等口号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但我们显然把它们都抛之脑后了。更多的教师都围绕着“考试分数”这根指挥棒在转。关注面不一样,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显然也不同了。所以,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更别说重视成功体验了。天才毕竟很少,但成功的人却很多,孩子们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发自肺腑的鼓励,或许,我们一个微小的动作对于孩子来说却意义深远。一项调查显示,对于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学启蒙老师!把目光从分数聚焦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上,健全人格,才谈得上教育真正的成功!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的,在新教育里辛勤耕耘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辛勤的耕耘者。他们开博客、建立班级qq群、每天写日志、反思„„点滴生活中,我们曾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一起跌倒,一起成长„„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记录下孩子们成长路上精彩的瞬间。有的东西可以补救,但有些情感体验却无法弥补。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那些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那些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让感动在纸间流淌,让灵感在笔尖倾泻。我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朱教授还颇有心的开办了一个“成功银行”,他说,只要每位教师每天能坚持撰写1000字以上的教学日志,十年以后,包成名师。是的,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的去记录、学会反思,我们一定会实现最初那纯真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是每一个教育人心中那份最质朴的情怀。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新教育的种子一定会在金堂这片厚重的土地里悄然生根、茁壮成长!期待新教育的姹紫嫣红的春天!

新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书记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提到师生共写随笔。包括师生一起来写班级的趣事,写学校的活动,写师生的情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就达到了共写的目的。

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孔子,的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一个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两年,就认真教了两年,他认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而成就这个年轻人的必定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真的就是“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另外,我的学生已经写了三年日记了,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

书中提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每一天早上常老师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诗开始的,有孩子过生日都是用一首诗送给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诗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共读《老鼠阿贝漂流记》,9月21号她写了一张便签,其中的默默数言便把爸爸妈妈们也带进了读书的世界。这样一天又一天,五年时间常老师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524本书,有人曾说新教育开100本书太多了,但是对我们常老师这个班级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问: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绩早就被抛弃了。常老师五年时间所有的课都是全校第一,她还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师。她说过:“孩子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会尽我的全力带他们走想走的路。心平气和不抱怨,我像一个农夫,静静的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农田,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我们也要想她那样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在新教育下,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为了祖国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永新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心得体会

三月份孩子们读了《大林和小林》,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它竟改变了一个人。我班有个叫张博怡的孩子,他是家中的长子(上有两个姐姐),在家人眼中他就是小皇帝,孩子乐意写作业就写,不乐意写就不写,所以写不完作业对他来说是正常现象。更有甚者,有一次其家长来向我请假说是孩子不想起床,她也没办法,我听后无言以对,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但这周博怡突然来找我说:“周老师,我也想取得好成绩,但我基础太差,不知现在努力行不行?”我愣了一下,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说:“博怡,只要你想学,就一定行,基础差了我们就从基础做起,你只要先把当天老师讲的知识学会,基础部分我们慢慢补。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博怡有些质疑地说;“我真能考好吗?”我用信任的目光打量着他:“你很聪明,为什么不能?”他看着我开心地笑了。当晚我打电话告诉了他的家长,并告诉他们要多多鼓励他,特别是在他想放弃的时候。此后两天,我发现他一改往日上课昏昏欲睡的状态,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还居然主动回答问题。我觉得他像变了一个人,还多次在班上表扬了他。

我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没想到一本书,短短的一个月竟也可以改变一个人。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我相信,只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得当,他一定可以成功蜕变的。我多么希望班里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能像他那样早日感悟到书的力量,书的神奇。

共读有感。

尝试新教育已有一个月了,我觉得孩子们有了很大改变。就拿今天下午上的读书交流会来说吧,我再一次真切体会到孩子们一改往日怯生生的展示状态,变得自然和娴熟了许多。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我们共读的《大林和小林》这本书太感兴趣了,所以对书中的很多情节都记得非常清晰,课堂中就表现得自然、娴熟。也可能是孩子们从心底真正喜欢新教育所推广的教法,他们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是童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所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不管是何种原因,有一点我坚信------孩子们喜欢上了读书。

教学随笔。

——“情到深处自然生”“情到深处自然生”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给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我喜欢给孩子们读书,不管是课文,还是自己读到的有趣小故事。我都非常想读给孩子们听。虽然自知朗读能力差,读出来的内容连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但我还是乐此不彼。

就拿星期二的午读来说吧,周一晚我给儿子读故事时,读到了一篇十分感人的小故事——《一块巧克力》。说的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为了让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把自己视若珍宝的储蓄罐连同里面的半罐钱一同交给售货员阿姨,只想换回一块据说能让妈妈快点康复的巧克力。我被孩子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我决定在周二的午读时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读故事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沙哑,热泪盈眶。孩子们也都嘤嘤地啜泣起来,虽然我明知不是自己读得好,但我知道孩子们深深地被感染了。

新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场教育的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展开,这就是新教育。“新教育”不仅仅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颠覆和重构。在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新教育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无声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输者”,而是陪伴学生一起探索和发现的引导者。这种变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培养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新教育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孤立的,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展示。然而,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团队合作和协同是必不可少的。新教育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更加主动和自信,他们不再把自己仅仅限制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更加乐于分享和交流。同时,新教育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育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过去的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学生要么被过分强调成绩,要么被忽视在角落。而在新教育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关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新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新教育提倡学校与社会、家庭等环境的紧密联系,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新教育的实践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他们不仅仅在学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自主和有担当。

总之,新教育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在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教育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我相信,随着新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这也是我对新教育最重要的心得体会。

新教育心得体会

拜读朱永新的《新教育》,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注入了新的感悟。新教育是“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旧教育而言的“新教育”;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导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新教育是“行”教育,是相对于坐而论道的“学院派”,主张建设与行动的“行动教育”;新教育史“幸”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快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新教育是“兴”教育,是给中国教育带来“兴旺”发展的教育;新教育是“信”教育,其本质就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新教育实验有四个追求,或者说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个改变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或者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去拥抱自己的教育生活,用心去发展自己的教育世界。因此,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应该是新教育最重要的环节。结合市教育局“治转提”活动,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新教育实验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所显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