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加强新时代基层建设心得(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2 17:44:08 作者:HT书生 热门加强新时代基层建设心得(模板17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例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呢?我个人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学习了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后我感触颇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并发现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首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基层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基础,它的发展与健康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基层基础建设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括基层组织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只有基层工作做得好,才能够为上层建筑提供稳定的支撑,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基层基础建设需要注重实效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注重实效性,以确保建设的结果真正能够惠及人民群众。例如,在改善农村道路的建设中,我们要结合实际需要,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耐久性,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方便。

第三,基层基础建设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设施的可持续使用和维护成本。只有设施能够长时间使用并得到有效的维护,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合理的运维计划,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促进社会共治,减轻政府的负担。

第四,基层基础建设需要注重广泛参与。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全民福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参与到基层基础建设中来。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例如,我们在进行一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时,积极动员周边群众的参与,共同保护水环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最后,基层基础建设需要注重专业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加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具备专业性的人才团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基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广泛参与和注重专业性,以推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下面我就基层组织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推动党员思想的大解放。

实践验证,每一次思想上的飞跃都会带来工作上的飞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从思想建设入手,扎扎实实抓思想解放工作,努力做到“两要”:一要敢于否定过去的的东西,从传统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建功立业;二要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确立更新的目标,寻求更快的发展,实现越位奋进。

二、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的管理。

当前,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不如以前,农村党员也是自主生产经营,对党组织的认识出现偏差,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下滑。从党员自身看,一些党员自身素质、党性认识有待提高,甚至有些人入党动机不纯,为了个人私利混进党员队伍,有些经不起考验,脱离党组织的领甚至阻碍村集体发展影响了党群关系,扭曲了群众对党员的认识。因此要加强党员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的形式,更要注重学习的成果。

三、以壮大集体经济促基层党建。

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一要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急迫感。近几年来,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不仅使基层党组织无实力为农民提供服务,制约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干群党群关系,影响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建设。二要进一步开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途径。要开辟村级集体财源,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变废为宝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要对村级集体资产实行资本经营,盘活存量资产,走滚动发展的路子。对集体货币资产,在严格管理,确保不受侵蚀、不流失的基础上,实行资本经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这是新形势下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单元,抓好支部各项工作是基层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支部自身建设不强、谋求发展能力欠缺、制度落实质量不高、党员教育管理弱化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做好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工作。

 一、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要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要各个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二是领导班子牢记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认识问题、发现不足、改正错误。还要努力形成一套基层领导管理制度,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方式,狠抓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基层领导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带动事业发展。

三、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层党组织是扎根农村、直接面对群众的组织。党员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当“能说”、“能写”、“善干”型干部,提高干部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本领,适应新常态基层工作的需要。基层党建处在组织第一线,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有加强基层的党建工作,使党建的各项工作安排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实施有结果,才能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基层建设情况心得体会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基层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地区、一个组织的基层建设是否够坚实,直接决定着它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当今发展迅速、竞争加剧的时代,加强基层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加强基层建设情况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二段:基层建设现状。

当前的基层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有些基层组织的管理不规范,组织架构不清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管理能力较弱,难以为组织的顺利运转提供有力的支持。再者,部分基层互相矛盾、互不合作,影响了整个组织的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进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基层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其更好地为组织服务。其次,优化基层组织架构。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各职责分工,从而提高基层管理效率。再者,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加强基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基层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还可以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首先,整个组织可以更好地运转,各项工作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其次,基层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和谐,促进了组织内部的团结。再者,在加强组织、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也使得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第五段:结论。

可以看出,加强基层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必要的工作。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当前基层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基层建设的完善和提升。为此,每一个组织和干部都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认真对待并积极投入到基层建设中,以实现组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德之一中国人注重以“礼”待人,以“德”服人,因此,我们保亭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以20xx年6月22日特为我们邀请了海口市中心幼儿园陈海平园长来为我们开了一堂师德师风的讲座,活动的过程我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虚心向经验丰富的长辈们学习。

通过此次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应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形象,教师的言语、动作、态度、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专业技能体现了真正的师德师风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大、中、小还是幼儿的,我们都要坚持终于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有深渊、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与优良的师风,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不是说的就是为师者不仅需要有深渊、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为人师表不能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应严以律己,言行举止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与楷模。

陈园长以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品质修养来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看视频提出几个问题后就进入了本次活动的主题,首先阐述一、传统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技能素质——工作态度——家长工作等,从这些一步一步进行分析,还播放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视频短片,展开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关心学生,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热爱集体。身为一名教师,这个专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一定要了解并遵循,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爱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对幼儿充满爱,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对待幼儿教育我们要做到爱心、耐心、细心,把这些工作态度放到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用端正的态度去学习、工作。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的确,不管做什么事有端正的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需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耐心、细心,用心去爱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孩子的'亲人,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与关心。因此,需要我们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体现出自己对工作的价值意义。

其次,就论新时期(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发展个性——获取、利用信息——创编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评价、反思——家、园、社区资源利用。从中一一展开,这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业务。根据这些基本素质还引出了几位教育家的教育观点,其中有:欧瑞克、蒙特梭利、皮亚杰、维高斯基等,都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教育理念。再次,要求我们做一个孩子喜爱的优秀幼儿教师,同样也播放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几个短片,这希望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本职——博爱、大爱追求完美和超越——童心不泯、热情不熄——传道、授业、解惑——以身作则,恪守信用——做真诚的朋友。其实热爱孩子并尊重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幼儿,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通过此次的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更加肯定人们所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句话,在今后的工作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坚持每天都乐观向上,带着一份好心情去生活,去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去迎接孩子,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心得体会

基层基础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中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在参与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感悟。

第二段:注重基层群众的需求与参与。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调查,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基层建设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基础建设的过程中来,既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能充分发掘和利用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基层建设的长效发展。

第三段:注重科技创新与智慧基层建设。

当前,科技创新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基层基础建设也不例外。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基层工作流程的优化升级,使得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创造出符合基层需求的智慧基础设施,改善基层民生环境,提升基层工作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第四段:优化人力资源与基层干部培养。

基层基础建设的成效不仅与物质投入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基层干部的培养有关。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基层建设的要求。只有将人力资源优化与培养工作做好,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第五段:加强监督与评估机制。

最后,为了保证基层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监督与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等方式实现。评估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对基层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和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只有加强监督与评估,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总结: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通过注重基层群众的需求与参与、科技创新与智慧基层建设、人力资源与基层干部培养、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加强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视,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以推动基层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加强基层建设情况心得体会

基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和民众的福祉。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基层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基础基础之上。本文就我近期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基层建设进行心得体会的分析,以期在处理实践问题时具有更加有效的思路和行动。

第二段:对基层建设现状的简述。

现今我国的基层建设形势较好,一方面基层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在面对一些比较棘手的困难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基层干部的培训和配备不足,致使很多基层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推进,而且基层群众表达需求的渠道不畅,导致问题反映不及时,难以得到快速解决。因此,加强基层建设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第三段:基层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基层干部培训和配备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干部培训的投入,《基层五年规划》的出台更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财政支持,以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其次,如何畅通群众表达需求的渠道?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12345”服务热线制度,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增加服务点等多种方式,让各方面渠道畅通和信息共享,增强服务资金和技术的效益,加大公共资金投入,保障基层群众生活的更好。

加强基层建设,不仅是因为它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密切相关,也因为他需要政府、机关、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基层建设如果得到有效的改善,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第五段:结论。

只有加强基层建设,才能让基层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相信基于以上工作实践的心得和体会,我们能够通过提供优良的工作平台和更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增强基层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移民群众服务意识,这也是基层建设的根本目标。

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不断培养储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推动、抓调度、抓具体,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村级权力清单制度,落实村干部管理监督办法,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同时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面推进政务、村务、党务“三务公开”,不断加大督察和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新风尚。三是要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从源头上坚决防止“村霸”和涉黑涉恶等人员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四是要以支部规范年、党建提升年建设为契机,以巩固提升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调整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升功能型党组织管理规范、活动规范、制度规范化水平,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近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综述以“八坚持、八推动”为主线,全面阐释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有人感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走进了新时代、更赶上了好时代!”农村党组织作为落实党方针、政策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要坚持强基础、固培元,打牢“三条路”,修好“终生课题”,助推农村基层党建历久弥新、百花争艳。

打牢人才“沥青路”,壮大组织生力军。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各级党组织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全力回引外出优秀人才,加大本村选、外面引、上级派、公开聘等方式培养选拔力度,切实畅通选人之“道”,育好乡村“领头雁”,壮大生力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造福桑梓的良性循环。应当修建人才“蓄水池”,将农村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土专家等实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变“输血”为“造血”,构建人才强村。应以“培”为主,盘活“存量”,拓宽在职大专等学历提升渠道,定期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让乡村干部铆足干劲书写新时代壮美答卷。

打牢经济“沙石路”,蓄积集体新动能。村党组织要把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通过整合资源赢取抱团发展,以“小力气”撬动“大作为”,为蓄积集体新动能“夯基固本”。要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人、财、物等优势,将群众利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因地制宜练好“基本功”,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用好用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这支“尖兵”力量,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找思路、引项目,全面挖掘农村潜在资源走出一条“长效路”,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打牢治理“水泥路”,构筑乡村幸福园。要以党建引领,村党组织为核心,突出治理“压舱石”,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坚持法治为本,全面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增强“内生力”。二是坚持德治为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本土文化,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先进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好风尚,唱响“主旋律”。三是坚持自治为基,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修订《村规民约》、完善《聚居点管理条例》,成立红白理事会、小区管委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构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启程。各级党组织要打牢“人才、经济、治理”之路,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真正让每个党组织在广袤农村大地上筑牢战斗“堡垒”,让党的方针政策一以“贯”之,呈现“百花争艳”之势。

农村变不变,基础在党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细胞”“神经末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的组织体系强不强、政治功能强不强、组织力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将成为我们的亮丽名片,这些都对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六个好”,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一)政治建设要好。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致富小康之路。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政治上坚强有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村党组织必须姓“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如果缺乏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缺乏政治功能这个第一功能,农村党组织就什么也不是。农村党组织姓“党”姓“马”,就要知党敬党,为党所言、言党所言,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就要信党靠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就要忧党兴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为党担责,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村党组织理当成为战斗堡垒。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成“形神兼备”“血脉贯通”的生命体,才能更好实现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牢固的政治意识、优良的政治品格做好群众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建设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讲政治也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言行中,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就是要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牢记党的恩情,感恩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听党话,就是要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党叫不干啥就坚决不干啥,决不讨价还价。跟党走,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及时把党的好政策惠及于民。

(二)队伍素质要好。人心齐,泰山移。一支好队伍,胜过千军万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组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组织班子队伍既要练就过硬的单兵作战能力,又要善于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1+12”的强大合力,才能担起千钧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村党的领导弱化,队伍涣散,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村子强不强,关键“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党组织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村党组织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只有筑牢了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村党组织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那就没有能力来抓经济运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快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班子成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着力锻造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乡村事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倒吃甘蔗节节甜”。

能力过得硬,做事有底气。做任何事情,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过硬本领,光耍“嘴皮子”,不出活、没成效,那是说服不了人的,时间一长就会“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要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统筹用好乡镇党校、农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既提升理论素养,又提升实用技能,用过硬的能力本领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创佳绩,让群众不断抓好“粮袋子”、丰盛“菜篮子”、装满“钱袋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组织生活要好。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整个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一些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差距,往往以集体学习代替组织生活,甚至把组织生活会开成了党员大会、支部书记工作布置会、报告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

组织生活应“热”起来。党内生活的火炉只有常烧常旺、保持高温,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党性。没有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效能。党员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就等于参加了一次政治体检,获得了一次打扫灰尘、净化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的党性检修。必须真正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落细落实,不断锤炼坚强的党性修养。

组织生活应“活”起来。农村党员生产任务很重,开展组织生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更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要结合本地实际,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等结合起来,与慰问贫困党员、走访老党员等结合起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使农村党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农村党员真正参与进来。当然,绝不能以组织生活的名义,搞成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等庸俗化、娱乐化活动。

组织生活应“严”起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锤炼党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如果搞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组织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把党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表扬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必须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四)制度落实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是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根本之策。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按制度要求、不受制度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会失范失控。

制度既要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根本上要靠制度。村党组织要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进一步提升制度规矩意识。

引导村民建立“乡土味”的制度。制度好坏的标准很多,可以简单归结为“务实管用、简便易行”8个字。特别是在农村,制度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要符合农民实际需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决不能在文字、内容、体例、表述上玩花样,结果好看不好用。村党组织教育、引导、支持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章等制度,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确保农民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自觉做制度执行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制度变成稻草人、纸老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如果支部不带头遵守制度维护制度,那么广大群众也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村党组织要把制度当作底线、红线、高压线,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提高制度意识,带头强化制度执行力,进而推动村民尊重制度,提高制度规则意识;遵守制度,以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执行制度,学会用制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

(五)工作实绩要好。农村党组织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果干一年、两年甚至一届都还是“涛声依旧”,村子发展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没有改善,即便班子成员不贪不占,也不能说这个班子是个好班子,其本质还是懈怠、失职,也是一种腐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干。评判一个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班子成员竞职都要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任职期间要干多少事、为群众谋多少利,但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说得再好、再动人,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在糊弄群众、欺骗群众。如果只是图个名誉,习惯于装装样子,开个会、露个面就等于干工作了,那是肯定过不去的,群众也不会答应。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成绩,才算是不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前提,功劳是苦劳的预期结果。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很多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走村入户、发展产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村干部不得不吃住都在村委会,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但如果没有干出成绩来,拿不出过硬的工作业绩,即便自己再辛苦、再难熬,也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可能搞成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以为天天坐在村委会加班加点,做出一副勤恳付出的假象,就算劳苦功高了。

脱贫又致富,实绩才能立得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党组织工作实绩好不好,能不能领富带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老百姓很直接、很实在,评价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看的就是实绩。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作风形象要好。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严整“四风”,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不良作风问题,我们党才能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组织作风正,群众心气才会顺。农村党组织直面农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农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就是以其周围农村党组织和干部的作风为重要依据的,作风形象好,才能让群众信任,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影响力。否则,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起来,就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从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正之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信任感。

群众要的是“样子”而不是“架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以前村干部经常喝酒吃肉,群众骂声不断,现在通过强力正风肃纪,基层组织作风明显转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思想,平等待人、用情待人,把群众当家人亲人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私事办,用踏实苦干的“样子”、用“一碗水端平”的服务作风,赢得群众的拍手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村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村干部不是官,不可天天坐在村委会里“上班打卡”,不走访群众、不熟悉村情,自己家里的农活也不干,天天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派头,甚至借助自己手里所掌握的一丁点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自己背骂名,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入户访民,拉家常、攀亲戚,交心谈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并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解决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要做农村新风示范人,带头执行村规民约;要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长期以来,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涌现出了以“百名好支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村党组织书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有原则、有口碑,就能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

(一)一定要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村党组织书记身处农村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心中有理想,坚定忠诚党。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农村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声音。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心中有理想,永远感恩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动力电、走上了水泥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惠农惠民好政策。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带领群众以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身份,看农村巨变、话家乡发展。

心中有理想,为民有力量。“信”为“行”之始,“行”为“信”之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从细节小事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一定要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就要有这种为家乡、为群众做点事的追求和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把脚跟扎进群众、把口碑立在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

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百姓放心坎。“芝麻官”千钧担。村党组织书记来自群众,必须服务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既然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当深知群众的苦、农民的累,热爱农民、关爱百姓,责无旁贷地代表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起为党聚一村人心、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没有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怀、为他人服务的情怀,就当不好村党组织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事”折射的是民意,彰显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村党组织书记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问题,没有把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还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尽力去做,真正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一定要有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很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如果害怕矛盾、逃避问题,不敢攻坚克难,那就不配当干部,也肯定无法干好工作。只有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带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群众。

如果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村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样样都得操心,自己的一个意见、一个主张都会对全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权力不大,责任不少;补贴不高,压力不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如果只是把选上村党组织书记当成自我炫耀甚至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贪图虚名,心无为民之责,对待工作毫无敬畏,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十分劲只出三分力,那就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党员群众的信任,不如趁早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干的、想干的同志顶上去。

百姓是天、百姓是地,为百姓服务最幸福。《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守土有责,牢记当支书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对全村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在哪等等,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必须守土担责,只要为了全村百姓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认真做好争取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必须守土尽责,以“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同致富、奔小康。

只要对百姓有利,就要大胆去做。“出水才见两腿泥。”身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就当撑开了成为一把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甘作一头牛,为老百姓勤恳奉献。要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一定要有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看似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要想做好、做出彩,没有一定的能力本领打底是不够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真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有“几把刷子”,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努力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一张“滑嘴皮”,是无法胜任的。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当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致富,发展经济就是群众最大的利益。对村党组织书记来说,既要能带头致富,也要能带领群众致富。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既当推广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领航人,也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钱袋充足是一时的,头脑精明却能受用一世。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去建设,这就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富袋子”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富脑子”的行动。要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产业、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幸福的行家里手。

(五)一定要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村党组织书记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是与非、情与理的考验,只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公信力,才能很好地主持一方公道、维护一方正义。

一碗水端平才是真水平。古人云:“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提高威信;办事去私存公,就会明察事理。现实中,有的村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问题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当年,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好不容易接到一批救济粮,但粮食怎么分,社员却互不相让。针对这种情况,刚上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轻易定夺,而是从夜里10点到凌晨5点,带着社员逐户查看并记录每人家里的存粮情况,然后定下了“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的规矩,让争执的社员无话可说。公平是权力的底色,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护理不护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才能有权有威、群众信服。绝不做“门槛上的鸡蛋”滚出滚进都行、不做“墙头草”顺风倒,没原则没底线没人格。

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感情。农村历来就是人情社会,讲感情、重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现实中,面对乡里乡亲,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宁失原则不失感情”,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有的只顾私情不顾公道,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共产党人“讲感情”与“讲原则”是一致的,要合情合理处理一切事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原则,“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人的感情。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发展有盼头、农民群众有甜头。

(六)一定要有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村党组织书记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要求别人才有底气、说话办事才能硬气,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职务是一时的,名声是永恒的。做一任村党组织书记,时间不过五年,但做得好不好,在群众中的评价却是一辈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干得好,群众就会认可,即使下台不干了,群众提起来也是满口赞誉,自己也光荣;如果干得不好,甚至贪污村产、滥用权力,那是不得人心的,自己和家人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作为本乡本土的一员,村党组织书记必须重名节、惜名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成就自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己说好不算好,老百姓说好才算好。事实上,服从上级和服务群众是统一的,只有群众认可支持,有了好的“口碑”,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励,得到“奖杯”。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遇事多听群众意见,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让群众画像打分,靠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只有自身硬气,群众才会服气。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都等于零。村党组织书记这个“乌纱帽”虽不起眼,但一旦把“微权力”当成敛财的“敲门砖”,啃噬的是群众的信任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输掉的是党员干部的口碑。现实中,面对集体经济、拆迁补偿、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利益诱惑,个别村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签个字、盖个章都要得点好处,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小官巨贪”。公生明、廉生威。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己的无私无畏,大胆工作、公正裁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党员既是最基层的群众,更是第一线的党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党联系村民、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谨记入党誓词,努力做到带头守纪讲政治、带头学习提素质、带头作为比奉献、带头致富促发展、带头服务作表率、带头自律树形象,成为党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一)要带头守纪讲政治。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讲政治不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员的根本遵循。讲政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懂规矩、守纪律,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农村党员作为基层的先进分子,必须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明白严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纪律规矩的危害性,始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要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始终在纪律规矩范围内从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违背组织意愿。

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但农村党员特别是边境一线地区的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顾及颜面、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带头学习提素质。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领是党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农村党员因为各种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更要及时补课充电、加强学习。

先进不先进,学习要跟进。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好,体现得充分不充分,和党员是否注重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读书、不看报,热衷于喝酒打牌,那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无法体现。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一些知识的滋养熏陶,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不停步,本领就会大进步。身处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知识裂变的时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党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学习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增强做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能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高手在民间,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勤劳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奋进的精神,积极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智慧,切不可自以为高明。但也不能“跟在群众后面跑”,而是要善于引导群众、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对群众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讲清,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主张;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观念要及时纠正,引导和带领群众自愿、自觉、自信地跟党走。

(三)要带头作为比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先进,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政治表现,更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农村党员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不作为其实就是不担当。群众是否认可一个党员,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能为民做事,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前,有的农村党员看到利益就上,遇到困难就怕,面对任务就躲,背离了党的宗旨,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的形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农村党员要自觉担起该担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与利的关系,主动挑重担、干累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中、落实在行动上。

党员既是身份也是责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带来较大冲击,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无职党员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职务就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作为的必要,甚至滋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对村集体的事务不上心、不热心,冷眼旁观甚至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村集体的发展。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集体公益,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等方式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甘于奉献是党员的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一线的农村党员,还是在洪涝灾害中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担当。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党员要主动发扬“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之中,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带头致富促发展。农村要富强、农民要发展,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有集体经济。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和标杆,要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多动脑筋,在奔小康上多想办法,努力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领头羊”。

农民要致富,党员要帮助。农村党员的精神面貌、干事动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党员首先强化致富意识,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共思发展、同谋发展、齐抓发展。要带头树立发展意识,克服“给政策给路子不如给资金”等消极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新思想、新技术,帮助村民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致富奔小康,党员做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把带领群众致富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农村党员有带头致富之心,更要有带头致富之能。如果自身不思发展、不善发展,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的发展程度,引领带动作用势必大打折扣。要树立标杆意识,充分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的好政策,立足村情、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本户特点、能够复制推广的发展道路,用自己的致富经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众创业致富。

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农村党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线力量,不仅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生产经营先富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领,为其他群众树立“靠自己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共同富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

(五)要带头服务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员身份不是炫耀的资本和脱离群众的特权,其根本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农村党员都要努力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机细胞和流动窗口,通过实打实的工作体现先进性。

我是党员跟我上。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广大党员一级一级主动作为,切实把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实落细。如果党员都自私自利,“各管各家事,各唱各的调”,那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要主动强化党员意识、亮明党员身份,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主动带头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民生,他多次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农村党员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以“勤务员”的身份定位自己,不厌其烦、不畏其难,始终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宣传解释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

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要防止“应景式”“模式化”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保姆式”“大水漫灌”式的一刀切。要坚持普遍帮扶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在确保一般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服务方案,坚持实物帮扶和智力帮扶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要带头自律树形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能带动别人?自律,是人的一种觉悟、一种自爱、一种境界。严格自律是共产党员的终生必修课。新时代的农村党员,要自觉树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自律走前头,真正树立起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自律是最好的保护。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有的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这个村当作“私人领域”,搞拉拉扯扯、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缺乏自律的人生就犹如不按时收割的稻田,最后只会误了农时、荒草丛生。自律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看似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像束缚很多、自由很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才能够确保一个人始终不越红线底线,在法律规矩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才是最大的自由。那些总想突破法纪约束找“自由”的人,常常会身陷囹圄,最终失去自由。

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老百姓怎么看我们的党,最先看到的就是身边党员的样子。每一名农村党员的形象都关乎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领导力、关系到人心向背。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群众中树起示范和标准,以个人形象的优良促进党的形象好转,做一名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尊敬的各位党员同志:。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党员在万忙之中来参加本次会议.我想,这次会议对于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今天,是中国共产党xx岁的生日,在此,我谨代表xx村党支部向全体党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同时也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村班子开展工作的各位党员.借此机会,我想讲一下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xx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xx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xx年.在xx年的征程中,以崭新的世界观,为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考验,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政治力量.

回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不过几十人.而时至今日,共产党员人数已8900万之多,值得自豪!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我村党支部同样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目前,已发展xx名中共党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级党建、农业、治安、计生、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村党员同志和村民努力的结果,更是各级党组织正确领导的结果,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几年来,虽然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但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发动全村党员同志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党支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着眼于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

放眼未来,我们的前景更加美好,我们将力争把xx村建设成为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现代化和谐新村.这个目标既是科学的,也是宏伟的,更是可行的,只要广大党员同志和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因此,要求我们要更加全面的加强党的建设.

(一)坚持围绕中心抓好党的建设。

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正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必须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一切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找准切入点,明确任务,发挥作用.

(二)坚持开拓创新抓好党的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建工作必须创新.要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开创新局面、争创新业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时代步伐永不停息.有些东西现在是新的,过不了多久可能就落伍了,所以我们要把争先创优当作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三)坚持求真务实抓好党的建设。

党建工作要作到求真务实,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即思与行的关系;说与做的关系;绩与效的关系.党建工作求真务实,必须在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上用力气、下功夫.

(四)坚持齐心协力抓好党的建设。

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必须建立一套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作协调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好党建工作不仅要用心,更要用力.用心就是要聚精会神,心往一处想.用力就是下真功夫,劲往一处使.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抓出成效.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任重而又道远,我们必须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求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每一层级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很重要。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以“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致富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进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一支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村干部轮训工作,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懂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统筹谋划发展的能力。通过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促使他们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以优势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凝聚人心,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善讲和谐,善护和谐,善促和谐”的坚强堡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帮助服务等办法,理顺群众情绪,夯实开展工作的群众基础;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情况熟、威信高的优势,把好维稳工作第一道防线,通过“入户听诉”、“群众点题部门解”、“民声通道”等工作载体,集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访接待等工作,集中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变不变,基础在党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细胞”“神经末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的组织体系强不强、政治功能强不强、组织力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将成为我们的亮丽名片,这些都对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六个好”,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一)政治建设要好。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致富小康之路。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政治上坚强有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村党组织必须姓“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如果缺乏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缺乏政治功能这个第一功能,农村党组织就什么也不是。农村党组织姓“党”姓“马”,就要知党敬党,为党所言、言党所言,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就要信党靠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就要忧党兴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为党担责,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村党组织理当成为战斗堡垒。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成“形神兼备”“血脉贯通”的生命体,才能更好实现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牢固的政治意识、优良的政治品格做好群众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建设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讲政治也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言行中,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就是要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牢记党的恩情,感恩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听党话,就是要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党叫不干啥就坚决不干啥,决不讨价还价。跟党走,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及时把党的好政策惠及于民。

(二)队伍素质要好。人心齐,泰山移。一支好队伍,胜过千军万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组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组织班子队伍既要练就过硬的单兵作战能力,又要善于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1+12”的强大合力,才能担起千钧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村党的领导弱化,队伍涣散,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村子强不强,关键“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党组织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村党组织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只有筑牢了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村党组织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那就没有能力来抓经济运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快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班子成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着力锻造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乡村事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倒吃甘蔗节节甜”。

能力过得硬,做事有底气。做任何事情,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过硬本领,光耍“嘴皮子”,不出活、没成效,那是说服不了人的,时间一长就会“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要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统筹用好乡镇党校、农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既提升理论素养,又提升实用技能,用过硬的能力本领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创佳绩,让群众不断抓好“粮袋子”、丰盛“菜篮子”、装满“钱袋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组织生活要好。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整个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一些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差距,往往以集体学习代替组织生活,甚至把组织生活会开成了党员大会、支部书记工作布置会、报告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

组织生活应“热”起来。党内生活的火炉只有常烧常旺、保持高温,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党性。没有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效能。党员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就等于参加了一次政治体检,获得了一次打扫灰尘、净化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的党性检修。必须真正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落细落实,不断锤炼坚强的党性修养。

组织生活应“活”起来。农村党员生产任务很重,开展组织生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更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要结合本地实际,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等结合起来,与慰问贫困党员、走访老党员等结合起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使农村党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农村党员真正参与进来。当然,绝不能以组织生活的名义,搞成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等庸俗化、娱乐化活动。

组织生活应“严”起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锤炼党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如果搞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组织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把党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表扬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必须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四)制度落实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是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根本之策。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按制度要求、不受制度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会失范失控。

制度既要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根本上要靠制度。村党组织要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进一步提升制度规矩意识。

引导村民建立“乡土味”的制度。制度好坏的标准很多,可以简单归结为“务实管用、简便易行”8个字。特别是在农村,制度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要符合农民实际需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决不能在文字、内容、体例、表述上玩花样,结果好看不好用。村党组织教育、引导、支持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章等制度,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确保农民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自觉做制度执行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制度变成稻草人、纸老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如果支部不带头遵守制度维护制度,那么广大群众也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村党组织要把制度当作底线、红线、高压线,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提高制度意识,带头强化制度执行力,进而推动村民尊重制度,提高制度规则意识;遵守制度,以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执行制度,学会用制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

(五)工作实绩要好。农村党组织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果干一年、两年甚至一届都还是“涛声依旧”,村子发展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没有改善,即便班子成员不贪不占,也不能说这个班子是个好班子,其本质还是懈怠、失职,也是一种腐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干。评判一个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班子成员竞职都要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任职期间要干多少事、为群众谋多少利,但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说得再好、再动人,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在糊弄群众、欺骗群众。如果只是图个名誉,习惯于装装样子,开个会、露个面就等于干工作了,那是肯定过不去的,群众也不会答应。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成绩,才算是不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前提,功劳是苦劳的预期结果。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很多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走村入户、发展产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村干部不得不吃住都在村委会,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但如果没有干出成绩来,拿不出过硬的工作业绩,即便自己再辛苦、再难熬,也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可能搞成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以为天天坐在村委会加班加点,做出一副勤恳付出的假象,就算劳苦功高了。

脱贫又致富,实绩才能立得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党组织工作实绩好不好,能不能领富带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老百姓很直接、很实在,评价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看的就是实绩。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作风形象要好。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严整“四风”,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不良作风问题,我们党才能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组织作风正,群众心气才会顺。农村党组织直面农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农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就是以其周围农村党组织和干部的作风为重要依据的,作风形象好,才能让群众信任,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影响力。否则,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起来,就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从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正之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信任感。

群众要的是“样子”而不是“架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以前村干部经常喝酒吃肉,群众骂声不断,现在通过强力正风肃纪,基层组织作风明显转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思想,平等待人、用情待人,把群众当家人亲人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私事办,用踏实苦干的“样子”、用“一碗水端平”的服务作风,赢得群众的拍手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村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村干部不是官,不可天天坐在村委会里“上班打卡”,不走访群众、不熟悉村情,自己家里的农活也不干,天天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派头,甚至借助自己手里所掌握的一丁点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自己背骂名,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入户访民,拉家常、攀亲戚,交心谈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并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解决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要做农村新风示范人,带头执行村规民约;要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长期以来,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涌现出了以“百名好支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村党组织书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有原则、有口碑,就能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

(一)一定要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村党组织书记身处农村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心中有理想,坚定忠诚党。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农村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声音。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心中有理想,永远感恩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动力电、走上了水泥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惠农惠民好政策。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带领群众以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身份,看农村巨变、话家乡发展。

心中有理想,为民有力量。“信”为“行”之始,“行”为“信”之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从细节小事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一定要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就要有这种为家乡、为群众做点事的追求和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把脚跟扎进群众、把口碑立在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

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百姓放心坎。“芝麻官”千钧担。村党组织书记来自群众,必须服务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既然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当深知群众的苦、农民的累,热爱农民、关爱百姓,责无旁贷地代表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起为党聚一村人心、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没有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怀、为他人服务的情怀,就当不好村党组织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事”折射的是民意,彰显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村党组织书记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问题,没有把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还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尽力去做,真正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一定要有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很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如果害怕矛盾、逃避问题,不敢攻坚克难,那就不配当干部,也肯定无法干好工作。只有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带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群众。

如果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村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样样都得操心,自己的一个意见、一个主张都会对全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权力不大,责任不少;补贴不高,压力不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如果只是把选上村党组织书记当成自我炫耀甚至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贪图虚名,心无为民之责,对待工作毫无敬畏,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十分劲只出三分力,那就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党员群众的信任,不如趁早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干的、想干的同志顶上去。

百姓是天、百姓是地,为百姓服务最幸福。《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守土有责,牢记当支书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对全村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在哪等等,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必须守土担责,只要为了全村百姓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认真做好争取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必须守土尽责,以“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同致富、奔小康。

只要对百姓有利,就要大胆去做。“出水才见两腿泥。”身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就当撑开了成为一把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甘作一头牛,为老百姓勤恳奉献。要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一定要有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看似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要想做好、做出彩,没有一定的能力本领打底是不够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真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有“几把刷子”,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努力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一张“滑嘴皮”,是无法胜任的。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当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致富,发展经济就是群众最大的利益。对村党组织书记来说,既要能带头致富,也要能带领群众致富。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既当推广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领航人,也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钱袋充足是一时的,头脑精明却能受用一世。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去建设,这就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富袋子”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富脑子”的行动。要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产业、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幸福的行家里手。

(五)一定要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村党组织书记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是与非、情与理的考验,只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公信力,才能很好地主持一方公道、维护一方正义。

一碗水端平才是真水平。古人云:“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提高威信;办事去私存公,就会明察事理。现实中,有的村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问题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当年,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好不容易接到一批救济粮,但粮食怎么分,社员却互不相让。针对这种情况,刚上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轻易定夺,而是从夜里10点到凌晨5点,带着社员逐户查看并记录每人家里的存粮情况,然后定下了“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的规矩,让争执的社员无话可说。公平是权力的底色,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护理不护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才能有权有威、群众信服。绝不做“门槛上的鸡蛋”滚出滚进都行、不做“墙头草”顺风倒,没原则没底线没人格。

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感情。农村历来就是人情社会,讲感情、重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现实中,面对乡里乡亲,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宁失原则不失感情”,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有的只顾私情不顾公道,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共产党人“讲感情”与“讲原则”是一致的,要合情合理处理一切事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原则,“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人的感情。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发展有盼头、农民群众有甜头。

(六)一定要有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村党组织书记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要求别人才有底气、说话办事才能硬气,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职务是一时的,名声是永恒的。做一任村党组织书记,时间不过五年,但做得好不好,在群众中的评价却是一辈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干得好,群众就会认可,即使下台不干了,群众提起来也是满口赞誉,自己也光荣;如果干得不好,甚至贪污村产、滥用权力,那是不得人心的,自己和家人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作为本乡本土的一员,村党组织书记必须重名节、惜名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成就自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己说好不算好,老百姓说好才算好。事实上,服从上级和服务群众是统一的,只有群众认可支持,有了好的“口碑”,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励,得到“奖杯”。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遇事多听群众意见,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让群众画像打分,靠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只有自身硬气,群众才会服气。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都等于零。村党组织书记这个“乌纱帽”虽不起眼,但一旦把“微权力”当成敛财的“敲门砖”,啃噬的是群众的信任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输掉的是党员干部的口碑。现实中,面对集体经济、拆迁补偿、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利益诱惑,个别村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签个字、盖个章都要得点好处,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小官巨贪”。公生明、廉生威。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己的无私无畏,大胆工作、公正裁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党员既是最基层的群众,更是第一线的党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党联系村民、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谨记入党誓词,努力做到带头守纪讲政治、带头学习提素质、带头作为比奉献、带头致富促发展、带头服务作表率、带头自律树形象,成为党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一)要带头守纪讲政治。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讲政治不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员的根本遵循。讲政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懂规矩、守纪律,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农村党员作为基层的先进分子,必须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明白严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纪律规矩的危害性,始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要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始终在纪律规矩范围内从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违背组织意愿。

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但农村党员特别是边境一线地区的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顾及颜面、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带头学习提素质。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领是党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农村党员因为各种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更要及时补课充电、加强学习。

先进不先进,学习要跟进。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好,体现得充分不充分,和党员是否注重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读书、不看报,热衷于喝酒打牌,那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无法体现。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一些知识的滋养熏陶,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不停步,本领就会大进步。身处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知识裂变的时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党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学习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增强做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能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高手在民间,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勤劳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奋进的精神,积极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智慧,切不可自以为高明。但也不能“跟在群众后面跑”,而是要善于引导群众、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对群众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讲清,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主张;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观念要及时纠正,引导和带领群众自愿、自觉、自信地跟党走。

(三)要带头作为比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先进,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政治表现,更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农村党员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不作为其实就是不担当。群众是否认可一个党员,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能为民做事,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前,有的农村党员看到利益就上,遇到困难就怕,面对任务就躲,背离了党的宗旨,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的形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农村党员要自觉担起该担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与利的关系,主动挑重担、干累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中、落实在行动上。

党员既是身份也是责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带来较大冲击,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无职党员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职务就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作为的必要,甚至滋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对村集体的事务不上心、不热心,冷眼旁观甚至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村集体的发展。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集体公益,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等方式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甘于奉献是党员的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一线的农村党员,还是在洪涝灾害中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担当。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党员要主动发扬“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之中,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带头致富促发展。农村要富强、农民要发展,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有集体经济。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和标杆,要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多动脑筋,在奔小康上多想办法,努力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领头羊”。

农民要致富,党员要帮助。农村党员的精神面貌、干事动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党员首先强化致富意识,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共思发展、同谋发展、齐抓发展。要带头树立发展意识,克服“给政策给路子不如给资金”等消极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新思想、新技术,帮助村民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致富奔小康,党员做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把带领群众致富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农村党员有带头致富之心,更要有带头致富之能。如果自身不思发展、不善发展,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的发展程度,引领带动作用势必大打折扣。要树立标杆意识,充分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的好政策,立足村情、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本户特点、能够复制推广的发展道路,用自己的致富经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众创业致富。

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农村党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线力量,不仅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生产经营先富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领,为其他群众树立“靠自己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共同富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

(五)要带头服务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员身份不是炫耀的资本和脱离群众的特权,其根本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农村党员都要努力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机细胞和流动窗口,通过实打实的工作体现先进性。

我是党员跟我上。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广大党员一级一级主动作为,切实把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实落细。如果党员都自私自利,“各管各家事,各唱各的调”,那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要主动强化党员意识、亮明党员身份,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主动带头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民生,他多次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农村党员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以“勤务员”的身份定位自己,不厌其烦、不畏其难,始终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宣传解释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

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要防止“应景式”“模式化”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保姆式”“大水漫灌”式的一刀切。要坚持普遍帮扶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在确保一般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服务方案,坚持实物帮扶和智力帮扶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要带头自律树形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能带动别人?自律,是人的一种觉悟、一种自爱、一种境界。严格自律是共产党员的终生必修课。新时代的农村党员,要自觉树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自律走前头,真正树立起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自律是最好的保护。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有的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这个村当作“私人领域”,搞拉拉扯扯、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缺乏自律的人生就犹如不按时收割的稻田,最后只会误了农时、荒草丛生。自律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看似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像束缚很多、自由很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才能够确保一个人始终不越红线底线,在法律规矩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才是最大的自由。那些总想突破法纪约束找“自由”的人,常常会身陷囹圄,最终失去自由。

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老百姓怎么看我们的党,最先看到的就是身边党员的样子。每一名农村党员的形象都关乎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领导力、关系到人心向背。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群众中树起示范和标准,以个人形象的优良促进党的形象好转,做一名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专题党课,我讲解的课题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今天的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如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虽然城乡人口比例早已发生了逆转,但是,仍然近一半的人口生活于农村,农村社会的稳定仍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相比,今天的农村也是多种力量交织的场所。既有党的组织存在,也有家族或宗族组织的存在,抑或资本和社会力量的发展。这些不同主体之间,价值取向分殊、利益诉求各异,有的甚至相互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必然危害农村社会稳定。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只有党的组织才有能力实现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和利益整合。因此,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所在。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上,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6021元,这与改革开放之前或之初不可同日而语。政治上,农村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数亿农民得到了民主训练,提高了民主能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既得益于农民的创新精神,也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既要释放农民的创新活力,同样也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创新性行动的组织和领导,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保障。作为一个依靠农民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认同和支持的根本原因所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农民相互交织的历史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农民对党的认同和支持就会增强;什么时候农民的利益诉求受到损害,农民对党的认同和支持就会减弱。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农民利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政策执行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再好的农村政策也会变形走样。因此,必然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民对党的认同和拥护,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那么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由于部分基层领导会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中,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上,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也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甚至有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由行政工作代替了党组织活动,很少将党组织活动提到支部议事流程中,更有甚者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建设活动,只是在行政工作中就事论事地处理相关工作。

(二)对基层党员及干部的管理较为松懈。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市委党校“20__年千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活动。培训课程包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包括当前农村党的政策和农村经济形势,市委九届党代会报告,教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虽然培训时间短,但选题广泛,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培训的科目贴近实际和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我进一步学习了基层工作的管理经验,并与其他村官交流了学习和培训的经验。因为我在农村基层工作,我特别认真地听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这门课,感觉很多。接下来,我将讨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并谈谈我的学习经验。

培训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我的素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不仅要从书本过程中学习,还要从实践中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党建工作要严格要求,宽容待人。要帮助老百姓解决最难、最难的事情,让居民有安全感;做好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村委会工作者的温暖;文明礼貌的语言,做到有问答,有送声的优质服务。

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工作思路。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融合在基层,带着感情做基层工作。

对待群众要热情,要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政策没有明确的依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

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党课教育的党性原则,就是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党课讲授者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党员群众.党课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党员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党课教育的价值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有的放矢地教育,把党的基本理论情理交融地渗透到党员心里.这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分布于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党员情况和需求,分析党课教育对象的特点,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有针对性地帮助广大党员认识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意把党课教育同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完成本单位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员每听一次党课,都有新的收获和启发.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

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带头讲党课,又要带头听党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工作和作风建设实际,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一次党课.”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党员作出表率,是坚持党课制度、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

坚持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引导党员结合党课讲授进行讨论交流,是消化党课内容、提高党课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营造党内生活的民主氛围,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一次好的党课,应当激发出党员平等的讨论、同志式的批评内动力,而且应当允许不同认识、不同见解的争论,从而使党员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党员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这就需要围绕党课主题,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党员讨论交流,把党课讲授引向深入.通过讨论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帮助党员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增强党性.

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委办公室建设问题对策研究

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综合办事机构,是党委的“智囊团”“思想库”“参谋部”,处于协调左右、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中枢位置。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党委办公室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党委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是推进基层发展必须要直面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x县对基层党委办公室建设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加强基层党委办公室工作,其地位日益提升、基础不断夯实、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各级党委办公室牢牢把握建设政治机关、枢纽机关、服务机关、抓落实机关、高质高效机关的“五重机关”标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党委工作与业务工作方面深度融合,不断实现办公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但与此同时,x县基层党委办公室的运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注意。

目前,x县党委办公室普遍存在分工上忙闲不均的现状。随着内设机构增多,加上一些过渡性干部、退居二线的老同志被安置在办公室,办公室的人员配备明显增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委办公室的工作力量并没有得到增强,办公室的党委工作总是由最忙的几个年轻、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一人身兼数职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办公室受困于有基础、懂业务、精于文字的综合性人才难找,偶尔发现个别冒头的苗子,要么嫌文字工作艰苦不愿到办公室来,要么因为没有公务员身份调不进来,又或者被上级机关、部门竞相抽调,出现了人手缺乏的矛盾状况。

街道党政办虽然开展了一些办公室业务培训和“传帮带”学习活动,但系统培训缺乏培训内容“吃不饱”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有的同志这样描述学习业务的情景:“一般是在文件中找格式同事中问程序书本中找理论,常常是‘依样画葫芦’‘摸着石头过河’,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而且,办公室人员多数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这些人的学历经历各不相同,能力和工作水平不尽相同,缺乏管理学秘书学行政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办公室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工作质量提升形成较大制约,也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