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6 19:42:11 作者:QJ墨客

学习心得是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以下是一份学习心得的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上的启示。

学习白晓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肖金芳,听到你又回到学校的消息,我亦喜亦忧,喜的是你鼓起勇气,重新树立了信心,忧的是怕你身体吃不消。但我对你是充满信心的,如果正常发挥的话,今年你就应该如愿......”泛黄的纸张,隽秀的字体,这是白晓卉从高唐一中毕业后,写给同学肖金芳的鼓励信。这封信,肖金芳收藏了20多年。

3月20日6时45分,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传到了她的家乡聊城市高唐县,家乡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无不深深伤感与惋惜。

1980年,白晓卉出生在高唐县梁村镇韩寨村,是家中的独生女,她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高唐一中34级1班优秀毕业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白晓卉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一直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

“高三的时候,我们是前后桌,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也经常给我一些指导,尤其是语文课。那年高考我考得不是太理想,后来决定复读一年,晓卉知道后,专门写信来鼓励我。”肖金芳告诉记者。

时光一晃20多年,如今的肖金芳,已经是苏州大学的一名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耕耘着。提起白晓卉,她的语气里满是惋惜,也满是赞扬,“她很低调很谦虚,上学的`时候她有问题来问我的时候,她会蹲在我的书桌旁和我说话,这个细节非常打动我,让我感动了很久......”肖金芳回忆。

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自2月12日《黑龙江日报》《龙视新闻联播》刊播张庆伟书记重要批示以来,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按照省、市两级部署,积极组织民警、辅警学习王春天同志事迹。广大公安民警在学后纷纷表示,要传承发扬王春天同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齐齐哈尔公安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争当人民公安的大工匠”,化悲愤为力量,用此次战“疫”的全面胜利,告慰春天同志的英灵。

春天同志走了,却留下了永恒的公安精神,在5年多的从警生涯中,王春天把爱岗敬业的种子播撒到工作过的每一片土地,把点滴心血浇注到每一位百姓的幸福生活当中,把警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里的每一个角落,把人民警察“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春天同志牺牲在了防控一线,给齐齐哈尔市全体公安民(辅)警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在这场全国战“疫”中,春天同志以身殉职,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我们要以春天同志带头冲锋、不畏牺牲的精神为引领,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以义无反顾的付出、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怕牺牲的劲头,全力打好此次防疫防控阻击战,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将人民群众牢牢地保护在我们的身后。我们必将经受住这次严峻考验,为人民群众构筑起警徽闪耀的平安长城!

春天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我们将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任务,扎实做好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有关措施的落实,学习春天同志事迹和精神,为最终战胜疫情贡献公安力量。

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10月14日省委发布决定,追授潘东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潘东升,福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从警37年,将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职责使命。2021年,他获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2021年9月25日12时35分,潘东升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位可敬可爱的公安干部,一位一心为民的副市长,潘东升同志的感人事迹使我感触颇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品格意志;让我更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真正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的分量。作为一线教师党员,我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始终明确教育工作的职责,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潘东升同志在岗位上忠诚履职、甘于奉献,以生命诠释使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也要努力学习他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在幼儿园工作中,以公平公正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孩子,从孩子的问题出发,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我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潘东升同志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以担当扛起为民之责,以奉献诠释永远忠诚”的职责使命,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员教师们要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将榜样力量化为实干动力,立足岗位,坚守初心,努力交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满意答卷!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滕启刚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历经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派出法庭等多岗位锻炼,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深厚情感,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勤勉履职、忘我工作,为人民司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滕启刚同志坚持严格公正办案,总是深挖每一处细节,求证每一个真相,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他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主动走进群众中间,用乡亲们熟悉的语言、听得懂的方式释法说理,创建用心调解、用情疏导、用法释疑的“滕氏调解法”,真正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切实把纠纷化解在基层。他甘于清贫、廉洁自律,珍惜法官名节,涵养家庭美德,从不用身份和权力谋私利。他崇德向善、心有大爱,不计得失、不慕名利,以赤诚之心、无私之爱、公正之举、廉洁之德树立起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

决定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涌现出一大批品格高尚、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滕启刚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忠诚担当、甘于奉献,表现突出、事迹感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优秀党员,是新时代人民法官中忠诚敬业、倾心为民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涌现的先进典型。

决定号召,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广泛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已近耳顺之年,始终无畏岁月,我相信我还是从前那个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

这句话是滕启刚法官对自己初心的诠释,也是他一生坚守信仰的缩影。2021年6月4日,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因病去世,时年57岁。他一生坚守信仰,为公为民,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调解能手”等30项荣誉。斯人已逝,可他的话语仍然铿锵有力,久久地撞击着每一个法律人的心灵。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实现理想信念而出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终身的课题。滕启刚法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不仅仅翻涌在他的心底里,更是流淌在他的每个举止之间。他在申请入党时曾激动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了我。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他最爱唱的歌是《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每当唱到“是你领我走上光辉的人生路”时,就禁不住掉眼泪;在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时,他也会态度诚恳的告诉当事人:“我不仅是法官,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滕启刚把对党的忠诚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为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答卷。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炽热的赤子之心,感染着我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为前行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捍卫公平正义而出发。

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待,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崇高价值。在千山政法系统广泛流传着一个8倍放大镜的故事,这是一个法律人尊重法律、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好的例证。2019年,在一起案件中,王某因冲突动手打了任某,由于关键证据监控视频极不清晰,难以辨认实际情况,公安机关没有做出行政处罚,任某因此把公安机关告到法院。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滕启刚买来8倍放大镜,头几乎贴着视频一帧一帧细致察看,眼睛看红了、看出了泪水,几分钟的视频看了3个多小时。终于,他捕捉到了王某抬手打人的动作。法院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行政决定,对打人者给予行政处罚。

滕启刚法官以实际行动坚守了公平正义,司法公正的基因早已浸润他的灵魂血脉,他的生命如同炬火,照亮我们捍卫公平正义的旅途。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践行为民初心而出发。

滕启刚法官常说一句话:“法官办理一个案子,也许就是当事人的一生”,他说他是农民的孩子,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因此他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有时他刚开完庭就接到群众电话,长时间倾听累得直打盹,但手里还依然握着电话。2013年冬天,滕启刚接手了一个赡养老人纠纷案件,老人到法庭求助。滕启刚深知一纸判决解决不了问题,下决心做好子女工作。当时正值寒冬,天空飘雪,乡间道路崎岖泥泞,他踩着积雪到几个子女家了解情况,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的调解终于赢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他们答应轮流赡养老人。对于滕启刚来说,调节工作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以百姓心为心,让法律以柔和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对老百姓,滕启刚法官总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爱到群众中去,爱听老百姓说话,他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记在心里,用真情和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赞。滕启刚法官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丰碑上镌刻着司法为民的铮铮誓言,时刻提醒我们走好脚下的路。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担当责任使命而出发。

“滕启刚法官在生活中开朗活泼,亲切和蔼,但一到讨论案件时就像换了一个人,十分严谨认真”,滕启刚法官总给人留下严谨的形象,他对于研究案件的细致程度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总说“只有到现场找真相,才是我们法官敲响法槌的底气。”2009年,一家矿山公司因尾矿发水造成耕地和果树被淹,因为对赔偿金不满,几十户村民涌到法庭讨说法。在评估过程中,滕启刚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顾污染物对皮肤的伤害,一下子踏进10多厘米厚的污染层,不断提醒鉴定人员,这里的污染物更厚一些,那里需要再测量……最终村民获得了合理的补偿,双方都没有上诉。

我们常问:“究竟什么是担当?”我想担当就是面对困难,不逃避,不推诿,勇于挑起重担。滕启刚法官将一生的美好光景都奉献在了司法事业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伏案工作,这就是担当。他的一生犹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次翻看总能汲取营养,让我们每一个旅人重整行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人的生命原本脆弱,有些人却成为历史长河里闪耀的星标,人的精神原本渺小,有些人却穿越时空在你我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滕启刚法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他以生命做赞歌,让我们每个尚在路途中的行人,不忘出发时的初心,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平凡的人生,总会因爱国奉献而愈显伟大。8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曾说过“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王继才同志守岛之初,开山岛人迹罕至,无电无淡水无居民,除了空荡荡的营房就是肆虐的海风。守岛卫国32年,他不惧风雨不言苦,舍小家,顾大家,在无人关注的小岛上坚持每天升国旗、巡海岛、观天象、护航标。读罢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充满了敬仰与震撼。英雄已逝,精神永存,我们要学习“守岛英雄”王继才先进事迹,继承英雄遗志,让爱国奉献成为时代主旋律。

爱国奉献就是要有担当意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奉献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奉献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心,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居安思危是历朝历代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爱国奉献有了忧患意识,就有开拓进取、勇于革新的精神,才能开创国家事业的新局面。

从古至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从“位卑未敢忘优国”的陆游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靠的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赋予了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今,“守岛英雄”王继才先进事迹,正是新时代所需的爱国奉献精神,我们要像王继才一样,坚守平凡岗位,爱国敬业,默默奉献,谱写人生华章。

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春天,代表着一切都有生机,有希望!在我们即将度过这个疫情严峻的冬天,迎接的春天时,有一位英雄——王春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王春天同志长期扎根基层派出所,牢记宗旨、竭诚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用春天般的温暖架起“警民连心桥”。201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舍小家、为大家,将妻子和刚满16个月的儿子送回岳母家中,心无旁骛踏上战“疫”一线,毅然担负起了8个小区共200余栋楼的巡查重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奔波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把自己春天般的温暖全部献给了热爱的公安事业,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和忠诚奉献。王春天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春天同志走了,却留下了永恒的“春天”精神,我们要以春天同志带头冲锋、不畏牺牲的精神为引领,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以义无反顾的付出、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怕牺牲的劲头,全力打好此次防疫防控阻击战!让我们一起迎接春暖花开的春天,一起迎来抗“疫”胜利的春天,一起记住这个“春天”!

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的状态,是兢兢业业、夙夜在公;无我的状态,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无我的状态,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若无我,方能伟大。

今天,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千百万个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不负人民,不负重托,做到了“无我”的状态,在奋力奔跑和持续战斗中诠释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而在他们中,有这样一个年轻的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党最忠诚的誓言,也为我们青年一代照亮了前行的路,他便是龙江干警王春天同志。

王春天同志勇挑重担、不畏艰险,筑起了疫情阻击战新的长城。自疫情的警报在龙江大地拉响的那一刻起,王春天同志就立刻安顿好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试问面对如此高传染性的病毒,谁的内心不曾有丝毫的惧怕?面对疏于照料的至亲骨肉,谁又没有一点歉意?可是他却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冲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正所谓“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这样危机的时刻,才越是衡量人、考验人的时候。战争的硝烟是考验、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更是考验,面对这样的考验,王春天同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场战疫中,他连续奋战20个日夜,工作忘我,最终也是累倒在了他最熟悉也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人民,迎难而上,为了国家,挺身而出,这样的党员是千万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真实写照,是他和她,为我们增添了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希望,也是他和她,为平安盛世中国筑起了新的长城。

王春天同志扎根基层,心系百姓,是连接党和人民的连心桥。都说上面的政策千条万条,千好万好,可是没有基层干部的“穿针引线”,也是白条。王春天同志作为基层派出所的干警,始终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怀揣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用数年如一日的真挚感情服务于民,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称赞,是群众暖心的“贴心人”。人民群众,历来是我党的执政基础;人民幸福,始终是我党的奋斗目标。王春天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龙江干警的时代风貌,架起了一座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文天祥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可是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却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从来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王春天同志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32年创造的宽广的人生舞台,足以成为我们年轻干警奋斗的目标。当我们都能像他一样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那么我们必将汇聚起最磅礴的力量,战胜疫情,战胜一切困难险阻,铸就不朽的丰碑,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学习王春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新工地派出所四级警长,副所长王春天毅然担负起了8个小区共200余栋楼的巡查重任,2月11日15时许,王春天同志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平阳南苑小区执行疫情防控任务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工作岗位,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

总有一种信念坚如磐石,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当疫情袭来,王春天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为保卫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展现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高贵品质。从农历大年三十开始,为了强化疫情防控,王春天需要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询问辖区人员户籍地、到齐齐哈尔的时间、有无发热症状等信息。不去巡查的时候,他就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直重复着电话核查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奔波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20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疫情爆发,每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友谊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一线同事们的敬意。从大年初四开始,我就积极投入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在单位和机关工委之间连续往返了三天,联系每名干警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填写防疫排查情况统计表、盖章、领导签字,再送到机关工委。每天上报疫情防控日报表,汇总核对干警及家属的排查情况告知书、承诺书。这些琐碎的工作记录了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汇报每一项工作。虽然我做的事情不像一线的同事那样伟大,但在我的心里,我有为疫情战斗的信心,我相信党,相信国家,相信政府,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英雄远去,精神长存,疫情当前,我们不退。匆匆逝去的是生命,留下的永远是那倾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奉献精神。恪尽职守,他对事业虔诚执著,倾注心血,他无愧党和人民。他的先进事迹使我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我要向王春天一样,做“春天”式的干警,在党的领导下,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忠诚奉献、心系百姓,坚信战“疫”必胜,纵使风寒料峭,终会春暖花开!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每次学习,当我读到那些庭长生前的那些感人事迹,那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还是他在隔壁办公室大声喊我的日子,我忍不住一次次哭泣。我想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他曾经的助理,无论今后工作职位高低与否、无论生活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像庭长一样,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扑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事创业。将庭长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不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我对他最好的纪念。

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感悟心得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敬业精神,触动我钻研业务,提升审判质效;耐心做工作,协助企业解决困难,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做为一名法官,我要学习滕启刚同志“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决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做百姓利益的守护者,做社会治理的推动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法治格局框架内寻找公正与效率、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秩序的最佳结合点。

学习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一辈子,一件事,这句话放在王继才身上,该是最贴切的形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躬逢盛事,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奉献精神。

坚定信念,是一份不离不弃的情怀。王继才同志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孤岛上坚守32年,靠的是那份坚定爱国,无悔奉献的赤子情怀。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应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信念,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利益谋划,为社会进步献策,摆正心态和位置,秉持务实的原则,把全身心的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去。

坚守职责,是一种不谄不渎的信念。日复一日做同一件事不仅挑战人的耐心和毅力,更挑战人的自我约束和心理调整能力。王继才同志在岛上的32年生涯中,不仅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孤独,还要以充足的热情面对每天都在做的同一件事,相比之下,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实在微不足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职责,面对同类重复的工作,时刻保持新鲜的热情,使所在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效用。

坚持如一,是一股不骄不躁的气势。在王继才之前,也有过守岛人,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是王继才的坚持与坚韧,让他无怨无悔地在岛上走过了32个年头。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总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阻力和心理压力,保持一颗戒骄戒躁的心,迎难而上,不断坚持,终会看到新的曙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习时代楷模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1月19日,因连续多日高负荷工作,余元君殉职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年仅46岁。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余元君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余元君的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在我们的身旁有这样一群好干部,他们乐于奉献,他们勤政为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来为人民事业做贡献、讲奉献!他们的业绩感人至深,也催人沉思!余元君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名,余元君同志参加工作25年,他始终牢记宗旨,热爱人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水利事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防洪保安,供水灌溉,生态保护等工作上,他总是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每遇到重大险情毫不犹豫冲在了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抢险。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荣的。

通过科室组织的政治学习,我认识了学习余元君同志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习余元君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余元君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余元君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我们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学习余元君同志,我们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余元君同志从事水利工作25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水利事业,为“治水兴湘”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是彰显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优秀标杆。

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余元君同志理想崇高、信念坚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党中央新时代治水的工作方针。他为党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干和奉献诠释初心使命。我们要学习他,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他的水利实业忠诚,将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实践中,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

要有担当敬业精神。余元君同志恪守职守、兢兢业业,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防洪保安、饮水灌溉、生态保护工作上,每次汛期都坚守在一线,遇到重大抢险经常吃住在堤上,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积极抢险,直到殉职前还一直奔跑在一线。我们要学习他履职尽责、勤勉敬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我们的实业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要有求实创新的追求。余元君同志脚踏实地、业务精炼,深入洞庭湖、了解洞庭湖,走遍洞庭湖治理的每一处工地,参与洞庭湖许许多多的重大抢险抢护,成为了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专家和复杂水系的“活地图”。我们要学习余元君同志勤于思考、善于创新,要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创拓新的工作作风。

学习他对党虔诚的优秀品格、干净干事的清廉风格、刻苦勤奋的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大家纷纭表示,要自觉学习余元君同志对党虔诚的优秀品格、干净干事的清廉风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忘我奉献的公仆情怀,认真对照本身不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为水利事业发展贡献气力,争做新时期追梦人和创新先锋。

余元君是新时期水利系统的标杆,水利系统的楷模,是水利系统的脊梁。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要将此次学习与本身工作相结合,树牢“虔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奋力首创水利事业新局面,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余元君同志参加工作25年,他始终牢记主旨、酷爱人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酷爱的水利事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与大众息息相干的防洪保安、供水灌溉、生态保护等工作。

他总是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每遇重大险情绝不犹豫冲了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入抢险;他生在洞庭湖,长在洞庭湖,酷爱洞庭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存地奉献给了洞庭湖。

他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事迹突出,硕果累累,前后荣获了厅优秀共产党员、省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省“芙蓉杯”水利建设比赛先进个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前后记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嘉奖6次。

他政治过硬、对党虔诚,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勤恳务实、勇于开辟,一直致力于洞庭湖治理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抢险技术研究等工作。

他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虔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他的先进业绩充分彰显了“勤奋、敬业、奉献”的拼搏精神,是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具有鲜明的时期性、先进性、典型性,值得大家学习,值得大力宣扬。

学习余元君对党虔诚的优秀品格、干净干事的清廉风格、刻苦勤奋的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大家纷纭表示,要自觉学习余元君同志对党虔诚的优秀品格、干净干事的清廉风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忘我奉献的公仆情怀,认真对照本身不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为水利事业发展贡献气力,争做新时期追梦人和创新先锋。

余元君是新时期水利系统的标杆,水利系统的楷模,是水利系统的脊梁。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要将此次学习与本身工作相结合,树牢“虔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奋力首创水利事业新局面,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余元君生前系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2019年1月19日下午4时许,因连日超负荷工作,在洞庭湖区钱粮湖分洪闸工程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6岁。他从事水利工作25年,始终牢记“希望将来能为家乡有所贡献”的初心,为“治水兴湘”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是新时代水利科技工作者投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优秀代表。通过认真学习这位优秀专家型人才、专业型领导干部生前的先进事迹,让同为水利工作者的我们受益匪浅。

学习余元君同志,就要学习他刻苦勤奋的奋斗精神。他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深入洞庭湖、了解洞庭湖、研究洞庭湖,是洞庭湖保护治理的专家;他勤于思考,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论文和学术报告;他善于创新,组织和参与了许多项科研项目。我们要以余元君同志为榜样,爱学习、讲奋斗、肯钻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学习余元君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他始终兢兢业业,认真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既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行家里手,也是防汛抢险的技术专家;他任何时候都尽职尽责、用心用力,深入研究蓄洪垸安全建设比选方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要以余元君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余元君同志,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扬“勤奋、敬业、奉献”的拼搏精神,为水利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元知交心非易事,何以半路弃亲友而去?君道治水是难关,毕竟平生为国民所求!”一副走心的挽联,简明扼要概括了余元君勤恳务实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世人感受到了他的艰辛与不易,还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爱民情怀,这其中除了“心疼”之外,更多的是“尊敬”。

真是天妒英才,余元君在如此年富力强的年龄段突然逝去,确实令世人惋惜。毕竟他本应该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能陪家人共度无数美好良夜,能与同事继续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所砥砺奋斗,能够看到我们的国家更多兴荣变化,感受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魅力。可现在,他不在了,一切沦为泡影,惋惜之余,更多的是伤悲。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余元君如此拼命工作,任劳任怨,担得起“夙夜在公”这四个字的评价。显然,余元君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教导和嘱托,他的努力工作,寻求的是水利事业的大发展,谋的更是民众的幸福。当然,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勇于担当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直到把生命献给了湖南省水利科技事业,为社会发展留下了自己那无法取代的一笔。他勤勉务实、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硕果累累,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人”,才是无愧于国家和民众的“赤子”。俗话说,知己永不负,余元君为我们呕心沥血,我们也要在这现实空间中纪念他,并使其留下永远的印记,以传后世,时刻致敬。

余元君就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一个标杆,是我们的精神脊梁。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事迹,更要传递他的为国为民精神,感受到他那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优越感,我们的追求也应该在于此。余元君,请一路走好,你的事迹和精神,将化为无限动力,永远激励我们奋斗前进。我们也会带着你的期望,你的理想,在事业中勤勉务实,为湖南的水利事业发展掀开新篇章,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力,共谋美好未来。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中国共产党100华诞到来之际,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是对全党同志的巨大鼓舞。

郑德荣把传扬红色理论作为责任和使命,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的多篇论文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业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以德为荣,郑德荣人如其名。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之真纯、对党之忠诚、治学之严谨、育人之用心、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也就是说,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的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求真务实,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先进事迹学习,对照自己,查找一下自身的差距,以便日后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中都有一个大的改进。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范文

10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从马锡五到滕启刚,司法为民的情怀从未改变》的报道。

1943年,毛泽东同志为陕甘宁边区“红色法官”马锡五题词“一刻也离不开群众”;2021年冬天,被誉为“‘马锡五’式的法官”的滕启刚,名字像一股暖流温暖着辽沈大地的百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时代在不断变化,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情怀、公平正义的理念却从未改变。

“家住在陕北黄河边,黄河边走来了马专员,走来了马专员,问寒问暖拉家常,马专员和咱们分不开,和咱们分不开。”这是电视剧《苍天》主题曲里的歌词,马专员就是延安时期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他经常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实行审判和调解相结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执法公正严格,被群众亲切称为“马青天”,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各解放区人民司法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

马锡五和滕启刚身处两个时代,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形势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

马锡五审过很多案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改编成评剧《刘巧儿》的陇东“封捧儿与张柏儿婚姻上诉案”。马锡五亲自审理这起“一女三嫁”案件。他亲赴村里深入调查了解,询问当地群众对这件事的看法,了解到群众对此前的判决不满,弄清全部真相后,马锡五在当地乡公所进行群众性的公开审理,邀请乡亲们参加案件审理,让大家发表意见,最后摸清群众意见后进行了最终判决。

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使一对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心愿得偿,也使群众在参与案件审理充分表达意见的同时,受到了教育。

滕启刚在担任派出法庭千山法庭庭长期间,经常深入农村,坐到村民家的炕头上,用谈心谈话的方式开展诉讼调解工作,耐心细致地反复开展法律普及和讲解,让百姓感受到他的真诚和耐心,同时折服于他精湛的法律实践知识。在法律文书送达中,作为庭长,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法律文书;当事人有疑惑,他就现场解答清楚。为方便群众诉讼,他制定了多本业务手册,使诉讼实践手续简便。

滕启刚的亲民司法还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上。大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当大家都在温暖的家中喜迎春节的时刻,他担心法庭屋内水管被冻裂影响节后百姓提交诉求,就冒雪到法庭烧锅炉,顶着寒风在煤堆前一遍又一遍往锅炉里添加煤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滕启刚写判决书,从来不让别人代笔,都是戴着老花镜自己一个字[篇1]个字敲出来的,因为他写的判决书不仅讲法理,还讲情理,讲社会的理解。

当地公安部门与法院打交道的民警说:“一般情况下,法院的判决书我们拿回后只看一下结论,别的都不看了,他写的判决书我们要仔细从头看到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感觉合情合理心服口服,尤其判决书里体现出对百姓的感情。”

滕启刚曾多次说:“百姓的恳切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

从“马锡五审判方式”到“滕氏调解法”,二者名称不同,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未变。传承马锡五司法精神的滕启刚虽然走了,但他为民司法的情怀却永远留在了千山这片土地,留在了年轻一代法官的心中。

曾经受滕启刚影响放弃律师职业、立志成为一名滕启刚式法官的赵恒起,如今已经成为千山法庭的副庭长,他的办公室挂有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

赵恒起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初见滕庭长犹如昨天发生的事那样清晰,滕庭长的离去,没有使我失去追赶的目标,而是更使我坚定了初心,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像他那样的好法官。”

今年大学毕业考入鞍山中级人民法院的张荻说:“滕启刚的事迹给我上了生动难忘的入职第一课,尤其是他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今后如何做好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法官。”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范文

“1958件”,这是滕启刚扎根基层30年,审理的带案件号的案件数量。

“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谁也算不清楚他在诉前调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帮助他人解决了多少难题。”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院长金峰感叹,“读老滕留下的文字,他调解和审结的每一个案件,都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就像他说的那样: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千山法庭是千山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管辖18个村,滕启刚的法官生涯有近1/3的时间在这个偏远的农村法庭度过。

“清官难断家务事”,农村的案子断起来更难。2006年,滕启刚初到千山法庭,就遇到一个怪案——千山镇谷首峪村的两户人家因为家族坟的归属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最后闹到法庭。对此,滕启刚也很挠头,因为一无法规遵循,二无判例参考。如果立案判决,结果必然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官司三代仇。滕启刚讲亲情、论孝道,费了诸多口舌,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每完成一个案子,滕启刚都会在工作日记中详尽记述,总结提升。滕启刚发现,许多事儿不是差钱,就差一句话,就差一个态度,法官应该多做一点儿工作,多费一些口舌,“得有耐性做好调解”。

调解家事纠纷案件用“亲情融化法”,调解关系复杂案件用借助亲友、邻里、村镇组织的“外力协助法”,调解利益分割困难案件用“换位思考法”,调解矛盾尖锐案件用“背靠背法”。同事们将这些办法命名为“滕式调解法”,其实说起来还是滕启刚常提的一句话,“老百姓(33.200,-0.06,-0.18%)打官司,有时打的就是一口气,如果我们耐心多做一点儿顺气的工作,也许矛盾就会化解”。

拿出滕启刚2009年的收案本,封面上“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几个字是他亲手所写。那一年,千山法庭共审理案件1075件,滕启刚本人收结案219件,只有9件判决,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法官都知道,调解一个案件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判决多花费两三倍,但滕启刚偏偏心甘情愿付出这两三倍的时间和精力。吕晋锋和滕启刚共事了15年。他清楚记得刚到千山法庭工作时,滕庭长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晋锋呀,你要用心学业务、学本领,将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跟滕启刚去当事人家里次数多了,吕晋锋发现,师傅开口就喊当事人老王或老张,进屋聊天,说的都是百姓爱听的实在话。这让吕晋锋感觉很奇特,原来法官还可以这样当,“这就是我要学的本领”。

吕晋锋经常看到当事人吵着来,笑着去。他渐渐悟出,除了提高业务和本领,还要像师傅一样用心倾听、用情疏导。只要一心想着群众利益,想着为谁服务的问题,小法庭也有大作为。

滕启刚回到千山法院后,负责行政庭工作,继续在“调”字上做文章。吕晋锋说,“滕式调解法”只是对滕庭长调解工作的“小小总结”,“他的创新方法特别多,我们现在说的速裁,他在当时的工作中就已经应用了”。

在行政庭,滕启刚下大功夫实行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判,把落脚点放在让当事人少跑腿上。有一天,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突然接到滕启刚的电话,一件案件调解成功需要盖章,可办公室没人。“我跟滕庭长说那不是我的活儿,滕庭长说:‘黄茜你这不行啊,盖章是不是审判管理流程中的一项?让当事人等着合适吗?’”黄茜说,自己当时觉得很委屈,但后来想通了,“滕庭长的全部工作,都是从为民角度出发。”

“民告官”的案子不好处理,既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金峰记得筹备“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时滕启刚的兴奋之情,“老滕说,这两年一直尝试提前调解还没起诉的行政争议,就是缺少一个规范的平台,‘这事儿,我来干!’”2020年年初开始,不到一年,调处中心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滕启刚在总结工作时写下这样一段话:“如同治病要中西医结合,解决行政纠纷,应该协调与判决并重。机械执行法律,法官只会沦为熟练的‘法匠’。”

很多年轻法官都问滕启刚,怎么才能像他一样懂老百姓的心思,让他们信任自己。“同情同理”,滕启刚的回答里饱含力量。

滕启刚去世前一天那次开庭,鞍山市公安局立山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张晓东就在现场。“从下午1点半一直开庭到4点多,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案子,本不用讲那么久,但老滕为了让群众明白、信服,讲完法理,再讲情理。中间他说,‘等一会儿,有点儿难受,喝口水’。”那场景,张晓东现在想起来就心痛。

滕启刚走了。在千山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上,金峰院长几度哽咽。他想把千山法院旧址的滕启刚办公室原封不动地搬进新楼,“我们都觉得老滕从未离开。”

赵恒起在怀念文章中写道:“我的初心更加坚定。”这位立志成为一名滕启刚式法官的前律师,如今成长为千山法庭副庭长,“拿来案子第一反应不是判,而是调。”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

现在进村访家串户,吕晋锋会像师傅一样,进屋上炕盘腿,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师傅常说,只要人有情,司法就会有温度。”吕晋锋说。

到底啥是滕启刚常说的“司法温度”呢?在《调解能手》演讲词里有滕启刚的心里话:在审判一线,我快乐并幸福地工作着,追求公平正义是永远的职责,当事人的信任和满意是无言的褒奖,法律的神圣,绝不仅在法槌落下的那一瞬间。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他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5月3日郑德荣同志,这位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郑老走的时候留下最后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

花甲之年的郑老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走进东北师范大学zd学院,并给自己立下“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90岁的郑老已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郑老曾说:“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他做到了!他把党史研究这份事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末,郑老患病住院做了一次手术,87岁的他只休息了三四个月,就又回归到学术科研工作中;郑老被确诊为结肠癌,但就算如此,他依然忍着病痛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来为学生们备课;203月,学校要准备一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那时候郑老刚出院,强忍着肺部的疼痛,却坚持手写了9页论文;年4月,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但仍然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2018年5月1日,也就是他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