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中政治(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2 11:17:12 作者:笔尘

教案要根据学科性质和学段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高中教案模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高中政治教案

知识目的: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的: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二。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贷款消费存在的背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导入(包括火爆的常州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事看起,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消费行为,哪些消费现象。

生:围绕日常消费行为举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现象,有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些消费现象以及消费行为分分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21—p22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我们刚刚所例举的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生:根据课文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同学们分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行有选择的指导)。

师:在我们的消费中,有两种比较时髦的消费方式,分别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贷款消费。请看课文p21漫画,请问,在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一种消费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在已经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辩论。时间控制为8—10分钟。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贷款消费都有其使用的前提,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我们采用不同消费方式的原则。

师:(课堂活动)消费现象纷繁复杂,消费水平也参差不齐,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我这里有一个你心仪已久的mp3,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为什么?在买与不买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根据这个课堂活动,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包括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这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水平;(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并指出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中这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师:在讲到消费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名词: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我们的消费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内容: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答:1857年,世界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答: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2)国际上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统一规定:

答: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师:解放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估计可能要达到80%--90%。歌剧《白毛女》中有这样一段:杨白劳出外躲债七天(有歌词为证:“漫天风雪一片白,躲债七天回家来”),却把二斤白面总带在身上。杨白劳唱道:“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集上称回了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如此珍惜二斤面,说明杨白劳家真是太穷了。解放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情况有所好转,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居高不下的。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1995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8.6%。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到2004年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更下降至37.7%和47.2%。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这种巨变。谁谁家买新房了,谁谁家买汽车了,谁谁家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谁谁家两口子到哪儿旅游去了。这样的消息,在十几年前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新闻,如今在许多地方都已是身边的家常话题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那时,中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会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将不断提高。

3、课堂练习:

单项:1、近年来,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家庭收入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c、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d、消费者有一种从众心理。

2、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与江苏居民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抱有信心有关。200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100元、无锡和常州约为14400元。材料说明,信贷消费在江苏火热()。

a.主要由居民的消费信心决定b.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d.主要由物价水平决定。

不定项选择:3.居民生活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等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消费品价格d.过去和现实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论述题:材料一: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情况。

表1。

1:

表2:

材料二: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达2710元,增长12.1%,比2003年高7个多百分点。据测算,受粮食、油、肉、禽、蛋、鱼、鲜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购买这7类食品人均支出需增加144元,户均支出需增加484元(平均每月增加40元),占全部食品类支出的10.2%,给低收入户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表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表1和表2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分析2004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为什么均有所上升?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合阳中学高一年级四个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内容为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可以适应高中的生活。处于青春成长期的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极感兴趣,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但是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也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很多不良习惯。如学生背诵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理解力也稍差,而且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及时预习的好习惯,自我学习能力差,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样不利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政治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如果不采取措施,就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四、本学期教学主目标及任务:

1、教学主目标:

与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政治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任务:

本学期主要进行的是《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这本书。教材共分为四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教材首先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然后再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最后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教材主要介绍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讲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监督,介绍了政府的职能、责任、权利等。还介绍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最后引领学生走进国际社会。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五、采取的有效措施:

高中政治备课教案

1.教学目标:

能依照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表述清晰,用语精炼准确。

2.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学情分析:

简明分析本班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学生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教与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并作简要说明,也可阐明教与学的设想和规划,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关键设计和学法指导。教法、学法设计可选一项或两项。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教学活动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符合课改理念,体现高效课堂精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实,有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应用设计,有简要板书设计,有精炼的作业设计,有教学反思。

6.书写规范:

格式整体、美观、布局合理、内容完整。

1.板书设计目的明确、条理清楚,能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2.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内容恰当、有层次感(20)。

3.板书设计无知识性失误、书写规范、美观,无错别字,标点正确,间距适中。

4.板书设计新颖、独特、巧妙、美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能结合教材特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形象性和艺术性(20)。

高中政治说课教案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知识要求。

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

高中政治教案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推广,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密切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人。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严伯霓。

1、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以“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高中生政治的教案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答:(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为什么说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式?(即三个执政方式的关系)。

答:因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e、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5、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国情决定的。

(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高中政治教案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

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知识小结。

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高中政治教案

1、培养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2、了解校园安全隐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精选高中政治教案

探究目标(意图):

1、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4、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1、搜集相关报刊、杂志。

2、搜索网络资源。

3、问卷调查。

4、其他。

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高中政治教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高中政治教案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密切联系。这是学习全课可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今后的深入学习(放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

高中政治教案

1、知识目标: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高中政治教案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些现象是很难分类的,比如旁听一次听证会。因为听证会分为: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等。有的涉及经济也有的涉及政治,甚至还有的与文化有关。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本堂课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然而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思考:为什么百年前只能是梦想?为什么百年后梦想成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会随之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亦步亦趋;。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的的独立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材料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高中生政治的教案

1.对自己学习政治要自信: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3.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

1.对课本内容要熟: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具体复习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如周末)抽出一定的时间背经过整理归纳后的内容;每天睡前或下午晚饭后抽一点时间(如15分钟)将近一、两天复习的主要内容按条理进行记忆。总之,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三、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1.答好主观性政治题的一般要求:

(1)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课)术语。

(2)要有层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题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答卷中间。

(3)答题必须遵循的一般步骤:

先审题,读清题意要求;思考题目与事件(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关原理及内容;对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包括正确的依据、实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错误的依据、危害等。在围绕反面的认识或做法时一般可采用的语句有:“我们要反对……克服……”、“在认识(理论、思想)上,分清……,在实践中克服……”、“不坚持……就会造成……危害”、“这题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说明……没有分清……没有看到……”、“在实践中会带来(导致、造成、影响)……”“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暂时的,表面的”等等)。

(4)要注重答题训练能力训练。

近几年来政治高考越来越灵活,要靠出高分,必须要具备相应能力(审题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运用基本原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强,获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所以,在考前的这一年里,必须在平时注重答题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高中政治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

(通过对“两个修养”的对比和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生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归纳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1、情境导入、启发思考。

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

镜头一:教师节那天,家长给我送来了茶叶等礼品,我该不该收?

教师:(过渡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校园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两难的事情?

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思想道德冲突的事件。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3、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预设学生的思想冲突事件)。

镜头二:校园里散步,捡到一张饭卡,朋友说一起用此卡去超市消费,我内心有点矛盾。

镜头三:中午食堂吃饭,队伍很长,排在前面的同学叫我插队在他前面,我该不该过去?

学生:课堂探究一: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道德冲突?

思考2:怎样解决类似的道德冲突,做出正确选择?

教师:归纳知识点一:这些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的原因: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从而引发道德冲突。

(2)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层次不同。

4、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教师:归纳知识点二: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教师:(过渡)科学文化修养就是平常所讲的“才”,思想道德修养就是我们所说的“德”。

学生:小小辩论赛:当代社会“德”和“才”哪个更重要?

探究活动:唇枪舌剑论“德”“才”(突破本课重点知识)。

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当今社会德比才重要。

反方观点——当今社会才比德重要。

教师:(点拨)大家在各自的立场上讲得都很有道理,德和才都很重要,所以有人就说: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才有德才是“精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精品,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学生:朗读名人名言,懂得德与才的重要性。

东汉哲学家王符:“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高中政治教案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主动思考、自主感悟。

导入新课。

列举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让学生指出其中哪些是属于文化现象。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旁听一次听证会。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高中政治教案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4.学法指导。

锻炼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5.习惯训练。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用哲学的思维探究知识背后的问题,留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体现出的智慧。

6.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8.解决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9.教学理念。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避免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意图,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要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政治教案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六(2)班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