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通用13篇)

时间:2023-12-19 02:28:07 作者:碧墨

通过撰写情况报告,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典型的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局的老年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七一”、“九九重阳”节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真正安享“六个老有”的幸福晚年生活。

我局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成立了局老龄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工会主席具体抓,并配备兼职负责老龄工作信息等收集和传递的人员。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四川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等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确保了我局老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龄宣传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抓住机遇,通过会议和借助新闻媒体等形式和手段,认真宣传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在网上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四川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等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老龄意识和法律意识,以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促进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为老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努力做好帮扶工作,体现关爱促和谐。

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机关党员三进活动”要求,今年的“老人节”,局领导带领机关党员,深入到2名退休党员家中,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500元。

四、老年活动丰富,形式多样展风采。

以“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局党支部召集退休党员进行座谈,畅谈我市正在开展的“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畅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形势的迅猛。同时,为了丰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局为每位老干部订阅了老年报。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及省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民盟市委、农工市委,在今年四月中旬分三个组,深入到市区公办幼儿园(省委机关等)、民办幼儿园(城东商业幼儿园、城中小神龙幼儿园、城西小花朵双语艺术幼儿园)走访调查。6月28日至30日,调研组在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先后到xx区保育院,xx区嘉荣华阳光幼儿园,xx县共和镇维新幼儿园、xx县鲁沙尔幼儿园、xx县多巴镇小福星幼儿园,大通县东峡镇多隆幼儿园等进行了集中实地调研。同时,调研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了座谈,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xx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示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xx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7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9所,占比重为10,民办幼儿园249所,占比重为90。开办学前班的学校120所。在园幼儿61880人,教职工4922人,公办教师481人,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55,全市有29所示范性幼儿园,23所一类幼儿园。园舍总建筑面积279424平方米,固定资产17042万元,专用设备投入5780.4万元。

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67.3以上,学前一年教育入班率92.1以上。各地毛入园率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经济水平较高的xx区达到94.48,而经济状况较差的xx县为60.8。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普及率不高。

(一)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目前xx市在园(班)幼儿数、学前教育入园率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近几年外来人口的剧增,xx市学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全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只占现有幼儿园的10,难以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目前xx市区教育部门办的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其中市保育院20xx年在城市改造中决定置换迁建至今还未建成),且始建于80年代前,园舍设施简陋,内部结构不合理,活动场地小,环境差,教学楼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近30年来xx市未新建一所幼儿园。

二是民办幼儿园数量不少,占现有幼儿园90,但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完整的校舍,多为租凭商业用房或庭院,更谈不上配备教学设备、教具。没有固定的师资,管理水平低,有些幼儿园甚至无证办园,在教学管理、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防治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受经费的限制,教学设施设备多年得不到添置和更新,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和民办幼儿园不能享受国家的教育经费,自收自支靠收取保育费运营。有些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聘用教师,压缩管理人员,克扣幼儿伙食,扩大班容量,校车超载幼儿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保教的质量,由此导致社会、家长对民办幼儿园的不信任,从而加剧了“入园难”、“入公办幼儿园更难”的矛盾。

(二)缺乏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相应政策和措施。民办幼儿园工资福利待遇低,师资力量薄弱。民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90%以上,但缺少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总体上看,民办学前教育在经费和师资两个方面都没有保障,既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也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幼儿教师的工资平均每月在800元左右,三险一金没有办理,既无医疗保险,也无养老保险,福利无从谈起,民办幼儿园老师一般是一人包班,没有寒暑假,师幼比重严重超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国标为1:7),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很难保证“2师1保”。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民办幼儿园的老师遇到待遇更好的幼儿园就会立刻跳槽,老师流动性极大,人员不稳定,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民办幼儿教师身份不明确,社会地位低。目前对其身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培训机会少,没有评职晋级机会,专业发展困难,这种被严重边缘化的尴尬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幼儿园收费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由于办园主体不同,经费来源形式有三种: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靠财政拨款;部门办幼儿园多为差额拨款70,以收抵支30的办法运转;民办幼儿园靠收取保育费运营。20xx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拨款支出1400万元,占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8600万元的16。28。收费情况根据类别,公办幼儿园每月每生最高400元,最低100元;民办幼儿园每月每生最高100元,最低70元(例如:xx区林家崖幼儿园伙食每人每天1元;大通县东峡乡幼儿园每天每人2元,还包括加餐)。

(四)区域、城乡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布点不合理。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滞后。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使用问题突出,存在应建未建、缓建、不建和建后挪作他用的现象。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中没有统筹规划配套幼儿园建设,城区建设没有预留用地,城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几乎无法解决。造成一定程度的入园困难。

(五)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突出。不同程度存在以课堂教学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用所谓“琴棋书画”等加重幼儿身心负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一)科学规划,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41号)和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建议政府认真制定落实学前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将学前教育分阶段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使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至学前阶段,此项工作要尽早进入政府议事日程。

结合国家“十二五”基础教育规划和国家投资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政府“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中来。

大力发展教育部门办园,积极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接收、管理及使用等,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办园、集体办园)为基础,农村地区以教育部门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种形式的办园格局。

(二)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要明确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学前教育持续发展保障经费,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设立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高规格、高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完善政府、举办者、家长合理分担成本机制。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

各级政府应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经费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经费分担长效机制;改革政府对公立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对私立幼儿教育的财政资助和资产流动的引导;可在教育附加费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学前教育发展上;在我省幼儿教育发展中运用教育券制度、探索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等途径;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严格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启动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规范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

制定政策鼓励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幼教领域,使幼教水平提升有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幼教其它方面,比如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奖励等等。

健全城乡幼儿园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开展城乡“区对区、园对园”的合作助教活动,选派公办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共享。

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明细产权,明确将产权交教育行政部门,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注明“无偿移交”。

(三)制定新政,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一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一视同仁。鼓励村委会独立或联合举办幼儿园,满足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鼓励现有幼儿园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利用环境和人力资源优势,定期对散居儿童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是建立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全面推进园长负责制和任职资格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效益。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进行资格认定,统一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聘任制教师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在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是保障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在编幼儿教师享受与小学教师同等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医疗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四是实行规费优惠政策。幼儿园的公用事业费,如煤、水、电、供热、垃圾清运、房租等按民用标准缴纳。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规费。

五是以奖带补的形式鼓励支持基层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在教育附加费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结合当前实施的基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和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富余校舍改建扩建成乡镇、村幼儿园,合理布局幼儿园,促进基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督导,规范引领学前教育迈上新台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区(县)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水平层次。定期对幼儿园师资水平、保教质量、管理水平和依法办园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区(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制定政府标准,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监管,保证民办学前教师的利益,进而稳定这支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五)多方并举,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学前教育队伍。政府教育部门要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

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完善幼儿园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多途径拓宽来源渠道。每年按计划按比例招录幼儿教师,同时对农村富余教师进行幼教专业培训再转入幼儿教育,实施农村幼儿教师特岗计划,基本满足各类幼儿园师资的需求。

努力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提高办园的准入门槛,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幼教水平,打造一支富有爱心、耐心、技巧的幼教队伍;加强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工程及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面向全市各类幼儿园,分期分批进行园长培训,有效提高园长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实施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和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项目。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加快建设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健全城乡幼儿园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发挥市级标准化幼儿园对基层幼儿园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城乡“园对园”的合作助教项目,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保育保教水平不断提高。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解决审改工作重要问题。实行市县(区)联动,确保市县(区)审改工作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加强对市县(区)联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过程控制,将县区审改工作情况纳入xxxx年度县区软环境考核。

(二)源头治理,“三减”实现权力真正瘦身。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在全面精简和充分放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削减审批环节、削减审批收费。市本级原有行政审批事项xxx项,后又两次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项xx项,涉及行政审批主体xx家,经过自查自清、初审反馈和专家评审,确定拟保留行政审批项目xx项、拟取消xx项、拟合并xxx项、拟下放、部分下放xx项、拟暂停使用xx项、调整管理方式xxx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化管理,任何部门未经批准,均不得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录之外无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在“三集中四到位”承诺时限的基础上,逐项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明确每个审批环节办理时间节点;能按即办件办理的事项,一律按即办件办结。法律、法规、条例等设定自由裁量的审批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视情降低收费标准、暂停收取或取消。

(三)再造流程,“四联”提高审批流转质效。一是大力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对拟保留的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清理审核,审批时限累计压缩xxx天,审批环节减少xx个,前置要件削减xx项,推进审批事项向窗口授权xx项,xx项承诺件转为即办件。二是积极推进流程再造。重点实施基本建设审批流程再造,将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房地产开发、工业、基础设施类建设和公益性等四种类型;将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审批流程分为立项、用地、规划报建、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等x个阶段,其他类型项目分为立项、用地、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x个阶段,各个阶段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及审批事项和中介环节,限定审批时限。再造后的审批时限(不含公示、中介、专家论证等时限)分别为xx、xx、xx、xx个工作日。三是积极推行“四联”审批。创新审批方式,实行前置审批联用、相关事项并联审批、园区前置审批联办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现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联审联办、限时办结”。

(四)统筹协调,“五推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推进集约化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机构设置,深化行审批服务“三集中四到位”。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和权力寻租空间。三是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优化行政服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五是推进系统化建设,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形成体系。确保实现“审批事项数量降到xxx项、基本建设审批用时控制在xxx天、审批事项集中率xxx%”的“三个一百”目标。

(一)行政审批服务软硬件水平有待提高。硬件方面:市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迟于计划进度,导致审批中心搬迁工作无法按期完成。软件方面:一是职能归并工作滞后;二是规范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有待加强;三是行政审批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

(二)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行政机关依然存在“以批代管”、“只管审批、不担责任”的行为习惯。有的行政审批部门将大量精力放在如何办理许可证和有关批文方面,但许可证发放之后,对取得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却监管不力,导致侵害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虽然我市建立了行政效能投诉、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行政效能评估等监督制度,但这些内部监督往往缺乏制约和强制性保障,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作用也不够明显。尤其是审批项目从窗口受理到审批结束,行政服务中心难以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三)信息化建设对管理创新的支撑功能有待提高。网络作用未充分发挥。有些部门行政审批在网络上只能进行审批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和查询办事进度等,行政审批事项仍然需要到行政机关进行办理,还要提报审批文件、图纸等,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也增加了审批时间。个别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的电脑信息仍然是网内网外“两张皮”,给办事群众造成政府有多张面孔的感觉。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一要简政放权。就是要管住行政权力,划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边界”,建成“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模式。二要分层分类、统筹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一味追求审批项目数量的减少,更不等于政府放手不管。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如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不是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独立承担的,就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政府反而要加强监管;而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通过质量认证和事后监管等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特别是便民服务领域的事项,则应该能放则放、能减则减。

(二)加强监管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一要强化批后监管。要加快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行政审批部门要强化审批后的监管,监督检查取得行政许可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从事行政审批的活动,建立审批监督档案机制,记载审批部门监督被审批活动情况,由监督部门和被监督者签字,予以存档,并抄送监察部门。对取消、暂停使用、下放、调整管理方式或由前置改为后置的审批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出台具体监管办法,综合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更多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履行监管职能,保证相关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工商部门要及时将企业登记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传送相关监管部门,便于相关部门跟进监管。二要强化效能监察。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行政首长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行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人对具体行政审批行为负直接领导责任;审批人对具体行政审批行为负直接责任。实行审批和监管分离,防止自己审批自己监管。要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审批服务流程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行政审批程序化、法治化、公开化。三要强化政务服务窗口监管。要制定政务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对进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效能监督,督促窗口人员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落实服务责任。

(三)防治审批腐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要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审批腐败。法律手段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手段。行政权力无论是被动“出租”还是主动“寻租”,都不能靠简单的群众运动或行政命令去解决,而是要靠法律的严惩。要实行重大行政审批项目稽察制度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稽察出的违规违法审批问题,坚决进入法律处理程序。检察机关要把行政审批腐败犯罪作为打击重点,重拳惩治行政审批过程中发生的贿赂、渎职等犯罪,有效遏制权力寻租。二要强化全方位监督,积极预防腐败产生。一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法定审批流程工作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的各项政策、重大经济活动要在群众容易获得信息的渠道中及时披露,减少暗箱操作,用“阳光”做最好的防腐剂。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行政审批部门要积极承办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人大、政协要加大督办的力度。四是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如对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社会广为关注的行政审批,采取听证制度,维护群众的知情权,防止腐败滋生。五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在一些行政审批中,采取向社会公告和组织专家委员会咨询的办法,防止人情关系对项目决策的干扰。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夯实行政审批服务基础。一要加快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增加力量,加快场地建设速度,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按期交付。二要强化职能归并。相关单位要尽快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制定职能归并和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在职能和编制上固化审改工作成果。三要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人员素质建设。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改变单一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增强行政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观念和执行能力。四要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进度,打造审批“直通网”。建议进一步整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审批中心运行系统、部门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网络系统,统一网络架构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数据推送标准、统一行政监察标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一网式”运行机制,实现市县(区)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一网申报、一网受理、一网办结”,尽快建成网上审批大厅,打造审批“直通网”。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位于略阳县城东部,是全县最大的一个社区,社区总人口1526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399人,占总人口的22.3%。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略钢社区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紧紧围绕企业和地方发展大局,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证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各类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为重点,深入开展老龄服务工作,逐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提高了老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维护了略钢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和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们对略钢社区老龄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老龄服务工作体系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

略钢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于20**年8月成立了社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老年协会,实施对老龄工作领导协调工作,参与老年设施管理,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实施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今年6月,按照县民政局要求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年服务站,由一位年轻有为、敬业爱岗的社区专干担任服务站站长。社区下设的10个工作站具体承担老龄日常服务职能,按照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及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统一部署,组织动员广大退休党员、老年协会会员开展各项老龄服务工作。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能健全、覆盖广泛的老龄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建成。略钢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还健全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制度,使社区老龄服务工作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二、老年社会保障政策基本落实,老年人权益基本得到保障。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使低收入老年人享有了生活保障线。目前略钢社区享受低保的有115户198人,月人均低保金180元。

为困难退休职工和老年居民的待业子女解决就业难题,改善了困难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自20**年以来,共为200多位困难老年家庭的子女安置了工作岗位,仅20**年就为40多位困难退休职工的子女解决了就业。

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和日常医疗救助政策,减轻退休患病职工及低保户老年居民家庭生活负担。累计为157名患大病老年居民落实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7617元,仅20**年就为14名患大病老年居民争取到大病救助。社区还为576位6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发放了老年优待证。

落实老年残疾人生活补贴待遇及助残器具适配服务,推动了社区助残事业开展。略钢社区现有136名残疾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残疾居民53名。今年上半年为67位残疾人落实了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其中老年残疾人26名;7月份争取慈善组织支持,为25位残疾居民发放了轮椅、步行器、防滑垫等助残器具,其中老年残疾居民20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解决了低收入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自20**年10月以来,已为60多位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办理了参保手续。

落实高龄老人补贴待遇,共有530位7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为退休职工大病医保费收缴服务,对2527位60岁以上退休职工收缴每人61元总计154147元的大病医保费;为78名外地居住退休职工社保报销医药费1094815元。

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统筹服务。本年度已完成2527位60岁以上退休职工的年审工作,为1805名退休人员落实季度补发工资364679元。

完成了五七工、家属工转社并轨工作,提高了这些人员的社保待遇。去年,略钢社区积极协助企业劳资和政府社保部门,为485名五七工、家属工落实了每月680元的养老补贴;今年又按照县社保部门安排,将这些人员有序归并到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序列,换发了养老金领取证,使他们的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840元。

为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工人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为24位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工人报销医药费合计379543元。驻西安干休所的4位工作人员为离休干部提供日常照料、健康检查、精神慰藉等服务,组织离休干部春游,愉悦了老人们的身心,受到老干部的好评。

及时调整生活补助费标准。为964名六十年代精减职工、退休职工遗属和离休干部遗孀按文件规定调整并发放了生活补助及抚恤金等待遇;为170多位农业户籍六十年代精减职工进行了身份确认,使他们享受到养老补助待遇。

落实计生奖励政策。为474位老年人兑现每月106元的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其中退休职工452人,居民22人。

做好退休职工信访调解工作,全力保障老年人的权益。20**年共接待老年人来访27件76人次,依法调解辖区较大民事纠纷20起,保障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社区残疾退休职工郭国庆因家庭琐事,引发矛盾,被儿子撵出家门无处住,社区干部为其解决临时住处,并多次找他儿子儿媳谈话调解,终于使其父子实现和解,一家人重新团圆。

老年文体活动正常开展,老年居民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春节期间组织老年居民进行秧歌表演和县城广场文艺演出;三八妇女节组织登山活动;七一前夕开展退休党员趣味游戏;积极发展老年气排球运动。丰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

退休党员和老年协会会员广泛参与社区各工作站的日常老龄服务公益活动,共同打造社区老龄服务工作平台。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充分发挥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老年协会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动员老年人积极参与各工作站组织的楼道卫生保洁、治安联防、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健康进社区活动,使社区老龄服务工作的群众基础日益扩大。

三、对社区老龄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1、略钢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能够向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他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等服务的公益岗位,建议县上有关部门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适当增加老龄服务性岗位。

2、略钢社区退休职工人数众多,应继续发展壮大老年协会队伍,并充分利用老年人之间情感相通、理念相融的优势,组织老年协会会员经常性地看望慰问高龄、空巢、患病老人,为这些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情感疏导等服务。

3、略钢社区今后将继续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深化老龄服务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的理念,发动社会组织、年轻人群积极参与社区老龄公益服务事业,以多种形式提供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我县创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安排,5月8日至9日,由县政协文史委牵头,织织部分政协委员、创卫办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在政协主席马生光的带领下,赴xx县、xx县考察学习两县创卫工作的成功经验。5月10日,调研组在县长助理冯学林的陪同下,对我县的创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创卫办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创卫工作自xx年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创卫工作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米脂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所有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各乡镇为成员的创卫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创卫目标管理规划》、《县级领导及各部门包抓街道责任分工》、《创卫效能督察及行政过错不胜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创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强化建设,完善功能。围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四年累计投入3。5亿元,在市政基础性工程建设、环卫设施建设、绿化工程建设、亮化工程建设以及违章建筑打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城市功能逐步配套,创卫基础不断坚实,较好地提升了城市整体品位。

(三)综合施治,部门配合。大部分责任单位能以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中心,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齐心协力狠抓了街巷卫生、门店管理、楼面装饰改造、河道以及交通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开展。

(四)广泛宣传,注重引导。为激发广大群众的创卫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城乡群众的文明素质,全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卫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宣传、公益宣传、媒体宣传的作用。使广大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有了较深的认识。

我县创卫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省级卫生县城的总体要求和验收标准相比,与府谷、绥德等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单位认识不足。创卫是“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个别领导对创卫工作重视不够,对创卫工作认识不足,未能把创卫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有的没有成立相应组织、没有具体的工作计划,有些责任部门存在畏难情绪,只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还有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宣传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全民创卫氛围。创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卫生意识和自觉参与程度。尽管县委、县政府在创卫宣传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全民参与、全民共创、全民共享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群众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硬件不足,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是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标准的硬性指标,更是必检项目。目前,我县道路亮化、美化设施还不齐全,道路建设等级低,排水功能差,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环卫设施配备不够;全县垃圾收集点较少,垃圾转运站空白;目前我县的公厕数量还远远不够,县城南北甚至还没有标准公厕;没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没有规范的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废品收购场地。

(四)监管不到位,薄弱环节比较突出。在创卫管理中出现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一些突出问题得不到根治。一是市容环境卫生还有待加强。门前“五包”制度落实不到位,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现象依然存在;种子公司沿街门市简陋残旧,脏、乱、差现象严重。二是集贸市场问题突出。银南路土特产收购点、二道街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农贸市场内乱堆乱放,违章搭建直接影响市容市貌;一农贸市场、菜市场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管理不到位,秩序混乱,卫生条件极差。三是城区及高二沟至王沙沟沿线公路两侧绿化不够。四是“六小”行业管理不规范,相当部分“六小”行业卫生状况不符合卫生管理要求。五是创卫重点部门和单位的介绍人员未经培训,业务不熟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六是婚丧嫁娶、商业活动中高音喇叭的噪声污染严重;七是银州路沿线燃放烟花爆竹、撒路灯严重影响了城市卫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同时影响交通秩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八是野广告乱贴乱画、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五)城乡结合部整治难度大。城乡结合部是创卫检查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县城南北还有几个奶牛养殖场。这无疑是我县环境卫生的一大“顽疾”。

(六)“创卫”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当前,无论是环境卫生也好,食品卫生也好,特别是违章建筑、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管一阵子好一阵子。一旦监管不到位,很快就会反弹。这主要是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加之,由于督查、处罚、追究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工作任务交办后不能及时完成。

今年10月,我县创卫工作将要迎来省级验收。目前,各项工作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创卫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定位,学习外县创卫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重点抓住薄弱环节,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把我县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卫生县城。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阶段工作重点。这次外出考察,领导重视是府谷绥德两县创卫成功的一条共同经验。因此,必须从加强领导入手,切实推进创卫工作。一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组织体系,将创卫工程搞成“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根据验收时间,倒排工作日程,各责任单位对照标准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进行通报。建议抓紧建立创卫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领导主持,每旬听取各部门的创卫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一些长期没得到解决的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责任全覆盖,不留空白,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监督员。建议我县聘请一些关心全县大事、热心创卫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及时将全县创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反馈创卫办。

(二)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创卫意识。市民的参与程度决定创卫的深度。各级各部门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大型公益广告牌、创卫公益广告、创卫宣传小条幅、电子显示屏、健康卫生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卫工作,适时举办创卫专题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从学生抓起,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要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参与创卫工作的积极性。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先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创卫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以此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县上下努力形成“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人人有责,省级卫生县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创卫标准,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做好垃圾收集站点、中转站点以及公厕、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环卫设施的配备,避免城市基础设施缺位。同时要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融为一体,使城市面貌清新亮丽。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创卫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突出重点治理,依次解决创卫薄弱环节。一要集中精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要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行为,建议取缔种子公司沿街破败门市,整洁市容。二要重点开展农贸市场整治。要建立一个设施齐全、整洁有序、划行规市、分类经营的集贸市场,取缔银南路土特产收购点及二道街马路蔬菜市场。对农贸市场和菜市场严格划定摊位,从严治理占道经营,确保良好的市场秩序。三要对街道两旁未成活树木进行移栽,加强城区及210国道沿线的绿化,建议在银河、饮马河河道两侧墙根种上爬山虎。四要加大对“六小”行业的整治力度,调动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稽查等相关部门结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食品安全要求对所有酒店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五要注重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六要杜绝主街道燃放烟花爆竹、撒路灯等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通过县人大形成决议,禁止在城区主街道燃放烟花爆竹、撒路灯。

(五)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对我县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集中整治,要建立专门的废品收购站点,按照居住区500米范围内不允许设养殖场的要求,迁移奶牛场,彻底清理、整顿城乡结合部的临时用地,彻底清除违章建筑。(六)坚持常抓不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探xx县城管理规律,建立和完善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变“整治、反复、再整治、再反复”的被动局面,使创卫工作随时都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群众评判。特别是对已经达标和基本达标的创卫指标,各职能部门要回头看,总结工作成绩,巩固工作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对未达标的项目,要出台相应措施促使责任部门限时落实责任,尽快达标。在限定时限内不能达标的,要对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等。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效有序的创卫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我县创卫工作成功。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我区老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老龄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群众,以服务老年人为出发点,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服务中心,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抓好社区和农村基层老龄工作,加强老龄系统自身建设,努力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推动老龄工作全面开展。

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老龄工作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区老龄工作资料收集、信息报道、材料报送,切实加强了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确保了我区老龄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开展。

二、摸清底子,狠抓落实,促进老龄工作持续稳定。

1、按照村委会摸底上报、各镇(场、街道办)老龄办核实、各镇(场、街道办)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报区老龄办审批、社会公示的程序落实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等工作。

2、健全高龄老年人发放机制。由区老龄办统计各镇(场、街道办)上报情况后填报高龄老年人异动表对老年人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上级政策落到实处。

三、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

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召开会议、开展走访、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老龄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及时客观地反映我区老龄工作各方面的进展情况,宣传报道老龄工作的动态信息,把发展老龄工作融入到每一个角落,不断总结老龄工作中经验、做法,进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2、抓好“老年人节、春节”期间的敬老宣传活动。在“两节”期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老龄办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积极开展高龄和特困老人走访慰问活动,促进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意识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回顾一年的老龄工作,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老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今后我将继续在区党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老龄工作”为依托,以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满足老年人所需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完善好老龄工作,切实为老年人谋福利。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老龄办的具体指导下,老干部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完善“三个机制”,落实两项待遇。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强化组织管理,全力服务保障。

1、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老干部服务管理体制。

做到老龄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组织机构健全,专人负责。通过完善各项服务制度,切实加强与老干部的交流互动,创造了健康、有序、积极的工作格局。在经费十分紧张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医疗费,确保了“三个机制”正常运转和“两项”待遇的贯彻落实。

完善老干部服务管理体制,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和机关政策的落实,坚持节假日慰问制度,建立和落实了老干部工作人员联系制度,把工作延伸到老干部家中,切实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四必到”,即:老干部生病住院必到,老干部病故必到,老干部遇到意外必到,老干部遇到困难必到的工作制度,积极主动的为老干部的生活和健康服务,对老干部反应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化解了矛盾,沟通了感情,让老干部对老干部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促进了老干部工作水平的提高。

2、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1、每年定期组织召开“重阳节”和“春节”两次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全局领导和行政股室负责人都要参加,主要领导向老干部通报水务局工作运行情况,()并与老干部座谈,听取老干部的.意见或建议,重大决策前征询老干部的意见。退休职工同在职职工一起欢庆“元旦节”、“春节”、“三八节”、“中秋节”、“国庆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

2、落实老干部订阅报刊制度。一直坚持为每位退休干部每年订阅一份《晚霞报、《老年人健康手册》,每年为退休干部阅览室订阅报纸刊物十余种,为退休干部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3、坚持重大节日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在重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老干部,把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干部家中,每年重阳节都要为年满七十、八十和九十周岁的老干部集体过生日,并准备礼金祝寿。

4、为确保退休干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局每两年为退休干部进行身体检查,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使老干部延年益寿,对体检结果予以保存,为老干部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

5、组织退休干部就近参观游览活动,如参观向家坝水利水电工程,还有一些县内的水利方面的大型工程,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水利发展的大好形式。

3、创新载体,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财富,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根据老干部的志趣、爱好、特长,支持和鼓励老干部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使老干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强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完善老年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学习、交流、健身、娱乐的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加强涉老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继续加大《老年法》、《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条例额》和《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等涉老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让老年人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依法维权的途径,让每位职工都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单位和个人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工作负担重的问题,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省民政厅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武汉、黄石、荆门、仙桃等市的11个不同类型社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负担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务170项,占79.07%;服务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赋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平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多次检查考核。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武汉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类293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平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忽视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意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互相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荆门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经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项目有80多项,偶尔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项目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掌握和核实情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等部门。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卫计部门关于计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加160多次会议。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承担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发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对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喻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政府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供需结构、社区组织类型结构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各个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如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设、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管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工作中,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政社职责的不清晰,也导致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意把各种任务、责任、矛盾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社会矛盾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复杂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足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但现实是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与,不懂得发现居民领袖,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体验,难以享受“快乐公益”,“抱怨多、满意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结构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存在总量少、结构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平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服务、公众参与及专业服务等组织都比较稀少。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提供了借口。另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在倡导和探索之中,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蔓延。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服务,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政府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武汉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另外,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作者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xx年,xx县委办公室调研股在上级大力支持和热心关怀下,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调研工作,为了很好地完成股室本职工作,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领导示范作用。县委主要领导自始至终高度重视调研工作,把调研工作纳入县委决策的重要一环,对调研工作坚持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督查,并多次带头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农户,了解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措施。同时,要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写出2篇以上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二是强化机构职能作用,县委办公室专门设立了负责调研工作的常设机构调研股,在全县编制紧缩的情况下,考调了三名同志充实到调研工作岗位,目前我们已有6名同志从事调研工作。

一是坚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文秘人员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除了坚持每周五的政治学习外,月中或月末还要统一组织文秘人员对优秀调研文章进行赏析,学习内容除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外,还加强对哲学历史、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文秘人员的知识面。坚持做到学习和加强党风党性教育相结合,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到学习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用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效。

一是坚持深入基层。对今年个调研课题都坚持到一线收集材料,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每一个调研课题都精心准备,细心谋划,真正走到群众中,深入问题,触及矛盾,把握事物全貌,弄清事物本质。二是坚持蹲点调查。对重大问题如领导布置的专题调研,我们坚持在基层蹲上三五天至一周的时间,直接接触实际,接触群众,“解剖麻雀”,寻找科学决策的依据和目标,猎举实施科学决策的锦囊妙计。三是派工作组调查。针对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缓慢和地税工作成绩显著两个专题调研,领导研究,亲自指派,由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工作组下去调研。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坚决避免“空中作业”、“走马观花”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善于分析,善于鉴别,确保调查得来的材料真实可靠,调查的结论科学合理。

一方面制定并完善调研的各种制度,要求每月出一期《调查研究》,每名文秘人员每季度在县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一篇调研文章,并明确了奖惩措施。同时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对文秘人员开展调研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调研制度落实到人,确保调研工作生机勃勃的开展起来。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司委主任委员带领调研组对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市老龄事业服务中心及周村区有关社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听取了市老龄办、xx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人大代表、老龄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于19xx年即进入老龄化城市之列。截至20xx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41%,高于全国、全省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工作协调有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两次听取老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老龄问题。自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六年为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发贺信,每年老人节当天,专门在我市主流媒体刊发慰问信。近几年,书记分别对市老龄办提出的“百岁老人”、“老年公寓”、“老龄化问题”三个调研报告作出专门批示。各区县、高新区有关领导同志也定期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重大节日带队走访慰问老年人,并将老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将老龄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有的区县还把老龄工作重点项目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中。各级坚持“大老龄”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形成了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年法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市历年来一直将老年法规的宣传作为加强老龄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将老年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和普法宣传主题。近几年,我市先后印制《老年法》读本60余万册,免费发放给老年人,让《老年法》进入每个老年人家庭。同时,还在社会上聘请了120名老年法规政策义务宣传员,随时随处向社会宣传老年法规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在新闻媒体联办老年专栏、专题、专版等固定宣传栏目,建立老龄工作网站,发敬老短信,设置户外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各区县、各单位也都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加强了阵地建设,加大了工作力度,扩大了宣传声势,各项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富有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养老保障能力。

1、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市在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所有人群,保证了基本的老有所养。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水平由19xx年的人均86.7元提高到现在的1636元。全市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参保农民达127.3万人,共为4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77亿元。

2、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xx年,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的现状,多方面筹集资金5亿元,解决了全市3万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3、建立了全市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全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xx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救助贫困老人1万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两种供养方式,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200元、1400元,集中供养率86.3%,居全省前列。全市347名城镇“三无”老人按照月人均600—700元标准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四)加强权益保障,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1、加大老年法规执法力度。设立了市老年法律联络处,在全市聘请了400多名老年法执法协调监察员,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老年人法规政策执法协调监督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老年人法律咨询会,组织法律服务单位和法律服务人员,现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集中受理老年人投诉。开通了老年维权热线电话,加大了涉老投诉的调处力度,涉老投诉处结率达到99%以上。

2、加大投入,成立养老专项基金。20xx年10月份,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自20xx年起,全市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每年按每位老年人10元的标准投入,专门用于老龄事业发展。

3、探索开展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活动。从20xx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全市837名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4、深入开展社区志愿养老服务活动。组织近万名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做饭、清理卫生、陪同就医等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助老服务队400余支,志愿者与社区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2万余对。

5、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期间,各级累计投入社会养老服务经费超过3亿元(其中,国家和省级资金1.12亿元)。20xx年以来,投入484万元扶持了62家基层养老机构。

6、加强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xx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市老年大学教学综合楼;投资1.57亿元完成了对88处敬老院的改扩建;资助1100余万元兴建了100处“星光老年之家”。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建有养老设施202个、床位总数21789张,挂牌成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站400余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3300余处。

从总体上看,我市老龄事业在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老龄事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区县和单位对老龄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不够,对《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个别优待条款落实不够到位,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的人尊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区与农村之间,区县之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养老保障存在城乡不平衡等问题。目前,仍有个别企业职工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国办养老机构日益饱和,民办养老机构尚存在许多不成熟因素,养老服务供不应求。农村的老人既缺乏必要的养老保障,又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

(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城市建设中对养老服务用地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重视不够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设施不足,发展缓慢,农村养老服务匮乏;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有待稳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口老龄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各级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老龄工作。

预计到20xx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01.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5%左右;到20xx年,全市老年人口比率将达到全市总人口的1/3左右。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种矛盾和问题将逐步显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依法保障老年人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树立“积极老龄化”意识,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谋划老龄工作。要从社会保障、就业形势、产业结构、医疗卫生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多方面,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制定实施10至30年的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布局。要进一步加强老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大力强化社会养老保障。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基本保障惠及全体老年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各类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障模式合理衔接的办法,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投入,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生活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低保特别是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供养的支付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宽年龄标准。

(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空间大,蕴涵着可观的就业岗位。要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依托和利用各类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逐步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提倡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活动和老年人互助服务。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使其具有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功能。

2、发展和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对机构养老投入的科学论证,搞好布局,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处理好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在用地、税收、财政、金融、水电、行政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职业学校与高校毕业生、城镇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到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养,大力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加大投入,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老龄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各项老龄事业发展资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老龄工作涉及部门多,需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老龄委综合协调的老龄工作体制,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老龄委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老龄委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各类老年协会特别是基层老年协会建设,鼓励支持老年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是个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下面是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巾帼志愿服务职能,引导妇女参与文明建设成为妇联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临武县妇联以和谐家庭创建、维护权益、关爱弱势群体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了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据统计,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并填写登记证的志愿-者人数达到200余人,组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10余支。她们来自于全县18个乡镇(社区)和140个县直单位。其中基层妇女干部和优秀妇女人才占30%,法律、教育等专业人士占20%,单位女职工占10%、社区干部占10%。学历方面,初中文化水平人数占5%,高中文化水平人数占10%,中专文化水平人数占30%,大专文化水平人数占40%,本科文化水平人数占20%,其他6%。志愿队伍服务内容涵盖了十余种类别,其中有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医疗卫生服务队、弱势群体援助队伍,关爱老人志愿队伍、文艺宣传队伍、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伍、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志愿队伍、心理辅导服务队伍、扶贫助学志愿队伍、环保清洁活动队伍、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等。以上队伍人员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弱势群体援助队伍、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志愿者多为乡镇妇联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文艺宣传志愿者多为在校教师,医疗卫生服务志愿者多为专业医疗机构优秀工作人员,志愿提供法律咨询的人员中70%以上是法律及相关专业毕业,志愿队伍的专业性为确保其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广大巾帼志愿者充分发挥宣传、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参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

1、加大宣传,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的引导作用一是根据省、市妇联的安排部署,县妇联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召开行动启动会议,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将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通过媒体、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巾帼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活动标识等相关内容,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认识这项活动,增强活动影响力。并对全县巾帼志愿者工作现状以及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将现有志愿者队伍建档入册,进行指导检查,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二是加强巾帼文明队建设,发挥文艺宣传力量,开展“美丽临武我的家”群众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城区巾帼文明队广泛开展广场舞等健身文体活动,使“健身促健康、健康防疾病”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围绕“洁净家园.美丽临武”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中开展“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活动。发放活动倡议书万余份,倡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开展讲卫生、讲文明活动。组成志愿者帮扶队伍,进村入户,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等困难家庭进行卫生大扫除,努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围绕和谐家庭建设,加强巾帼志愿者的指导能力一是围绕“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主题,与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县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志愿者向社区和家庭发放《和谐家庭建设指导手册》。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聘请教育专家,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针对巾帼志愿服务的专项培训,并深入到社区、学校,家庭,开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指导父母如何与子女沟通;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三是开展“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志愿者在临武“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中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协助环卫工作人员维护责任区内卫生环境、文明劝导。协助公安干警和活动安保人员维护活动现场秩序,劝导市民文明参观、劝阻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行动。志愿为“美丽临武.花重紫薇城”活动营造了美好的环境。

3、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强化巾帼志愿者的服务职能一是在构建维权网络中充实志愿者队伍。组建由妇女干部、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干部等维权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普法维权周咨询活动,零家庭暴力社区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维权知识,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陪审员制度,逐步构建起专业化、制度化的妇女志愿者维权队伍。二是在信访工作上,充分发挥志愿者矛盾纠纷调解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通过基层妇女组织、司法等部门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畅通妇女维权渠道,处理维权案件,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织和法律服务网络。三是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女童等弱势群体建立志愿者帮扶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志愿意识。通过开展“代理妈妈、代理姐姐”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手牵手、面对面的与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与心理指导。联合公安、交警、卫生、教育等部门,为留守儿童开展送爱心、保安全、强教育行动。将救助贫困女童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组织发动志愿者为其捐款捐物,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1、队伍组织偏于松散。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队伍的凝聚力不强;出现参加活动随意的现象,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巾帼服务的重要作用。

2、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在组织各项活动中,存在着单一、没有持续性、长效性的问题,社会宣传面和社会效应不大。

3、经费和人员组织等困难,由于活动经费有限,很难保障活动多样化和丰富性。

四、对策和建议:

1、建好队伍是基础。在建立巾帼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对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指导,使巾帼志愿服务有章可循,促进品牌提升。

2、坚定志愿者服务宗旨,办实事,求实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广大群众认可支持。

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树立志愿者典型、歌颂志愿者功德,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1、通过活动挖掘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借助于妇联组织不同层次的妇女力量,深入挖掘发现先进典型。近年来,区妇联利用各种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选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认真开展先进评选推荐,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就业创业、社会公益事业、五好文明家庭、维权志愿者、助人为乐模范等精神文明典型。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评选,选出事迹突出的模范,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在网站,媒体上公开,号召广大妇女同志都向他们学习。

2、通过宣传宣讲推动家庭道德建设。区妇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推动家庭道德建设。近年来在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妇女网,江苏省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广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宣传她们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先进事迹,弘扬她们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身边的真人实事大力宣传家庭道德建设,用道德的力量感召妇女、鞭策妇女。

3、运用文化活动弘扬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浦区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大讲堂、亲子大讲堂、女企业家协会、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和平台,围绕热点话题,坚持美德引领,邀请了成功的`女企业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示范讲座。区妇联通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家庭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邻里融洽、家庭和睦,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着家庭,给家庭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催生着现代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状况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是婚姻关系日益脆弱。近年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婚姻脆弱的突出表现,这一情况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沿海及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市场经济下金钱和物欲的腐蚀,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不同性质的婚外情、家庭财产纠纷和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血亲纽带不断松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亲子间缺少共同话题,难以沟通。加上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正面的批评,致使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血亲纽带松弛,直接导致“孝子错位”与“厚小薄老”,家庭关系中普遍以儿孙为轴心,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始逐步丧失。另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老人晚年孤独、寂寞、悲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邻里关系渐趋冷漠。人首要的关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悬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区中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一种最基层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家庭的普遍存在,无线通讯和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原来拥有地缘优势的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减少,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公共利益、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家庭道德建设重在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会有所提升,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就会逐步形成。

1、以学习培训引领家庭道德文化的构建。要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抓手,结合“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妇女大讲堂、留守流动儿童书屋为平台,顺应广大妇女和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讨论座谈、读书活动、演讲征文、宣讲报告等学习方式,推广终身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学习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维权驿站等机构,提供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法律知识,力争源头预防和化解因不懂法、不懂生活艺术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纠纷。提升道德鉴别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良好家风。

2、以特色活动推动家庭道德建设的深化。为使家庭道德建设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要依托妇联宣传教育阵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做好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家庭道德建设发展规律,抓住每年“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开展“最美母亲”评选,“美德进我家”、道德模范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培树表彰各类优秀典型。组建家庭健身队、巾帼文艺宣传队等若干家庭志愿者队伍,建立妇女文化活动点、家庭文化中心户,开展“美在家庭”、“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示”、“家庭运动会”等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实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母亲等特殊群体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扶贫帮困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不断延伸家庭美德建设,提升家庭道德修养,突出家庭文化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家庭道德建设新模式。

3、以典型宣传营造家庭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的宣传与发展家庭道德建设,要利用在丰富多彩活动中评选出的好事迹新典型组成宣讲团,到街道、社区、乡村等地方宣讲,引导广大家庭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具有贴近百姓、强力渗透优势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拍摄电影、文艺晚会、专栏宣传等多种方式,坚持放开宣传妇女和家庭先进典型,从而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道德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正能量来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夫妻互敬,和睦邻里,建设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是长沙市大力推进全市,尤其农村地区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内的一个重要清污工程,是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子项目,是实现集镇提质发展、建设美丽乡镇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掌握长沙市已建和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市环保局于20xx年6~7月,对此项工作开展了专项摸底排查调研工作。

目前由市级财政补助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共有88个,其中岳麓区3个、开福区3个,望城区15个,长沙县18个,宁乡县19个,浏阳市30个。调研组主要就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的工程质量、配套管网集水及污水厂运营管理情况做了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88个项目中,66个已基本建成,17个在建(其中3个建设缓慢),浏阳有5个未开工。20xx年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任务10个,已完成2个,其他8个均在建,年底均能完成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市领导批示以及区县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20xx年还有10余家正申报计划,其中宁乡县有7家建设积极性较高,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已通过环保验收的有26个,但浏阳永安产业制造园的运营管理欠缺、三口农业园停运。当前,运行情况良好的有31个,另有7个具备条件已向我局提交验收申请(12月底完成验收),占所有项目的35%,占已建成的47%。已建成的有35个半停运或停运,其中浏阳18个。长沙县、宁乡县、岳麓区已委托第三方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望城区明确通过环保验收后交由区市政局统一管理,再委托第三方运营。浏阳市、开福区暂未明确运行管理责任主体。

自20xx年起,长沙市全面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他地州市仅局限于城市、县城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通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市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技术、运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已探索出较为成功的长效机制。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望城区、宁乡县通过县委或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各部门相关权责及资金投入。到20xx年,长沙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全市建制乡镇的70%(这一指标与山东省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根据农村地区地形、地势、用地、投资、产业发展等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运行成本较低的人工湿地,有适合人口聚居密度大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有适合占地规模小、可随时扩建的生物转盘+滤布滤池工艺,有镇园合一的工业型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目前有效运行的31家乡镇污水处理厂集镇周边地表水及农田土壤环境均得到有效改善,彻底改变原先“污水横流,自然蒸发,直排河道”的落后局面。

长沙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一直以“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财政扶持模式,以地方县、乡政府为主体,市级财政给予补助,出台了建设及运营补助管理政策(建设345万元/座,运行8万元/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和年度建设计划,已下拨资金1.84亿元。长沙县成功探索并开展了bot打捆建设和运营模式,吸纳和运用社会资金,构建了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除浏阳外,其他区县也积极整合资源、统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资金总投入达8亿多元。

部分县乡政府重视不够,个别县乡政府未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设过程没有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把关,导致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停运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久,如:浏阳大部分乡镇、宁乡部分乡镇及望城廖家坪(移交至高新区)等。部分镇园合一的污水处理厂(如望城铜官、浏阳永安)暂未接通集镇生活污水管网,因园区和所在地政府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接通连续几年未予解决。部分乡镇的市财政专项资金已拨付到位,但因选址不当等原因暂未开工建设,如浏阳市沙市镇、龙伏镇、枨冲镇、淳口镇、文家市镇。

一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费用高,平均造价近1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大多数乡镇财力更加有限。由于乡镇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集镇居民不愿配合,入户管网接入率偏低,部分集镇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农贸市场等排水大户暂未全部纳入排污管网。二是部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较少或资金配套政策未落实。宁乡县仅配套60万元/座,浏阳市近4年内未安排乡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资金。三是运行管理费用市级财政补贴额度十分有限,仅8万元/年·座,并要求县级财政不低于1∶1进行配套,但建成后每年30-50万元的运行管理费用更使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停运现象较普遍。目前除长沙县及宁乡外,其他区县均未出台运行管理费用的资金筹措方案。

一是浏阳市绝大部分及其他地区个别项目存在乡镇政府、住建、水务、环保等部门施工期监管缺失现象,导致主体工程、管网工程建筑质量存在问题,如浏阳古港、达浒、北盛等主体工程构筑物存在漏水、渗水现象;主管网沿河道、水塘铺设或横穿河底,密封和防渗质量差,存在清水倒灌现象。二是部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在施工阶段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防洪设计有缺陷,出现洪水冲击厂区等问题,如浏阳澄潭江今年5月份已遭洪水冲毁。三是工程施工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工程施工并非专业的公司负责建设,导致主体工程及管网工程施工队伍水平较低,工程质量难以达标。

一是职责划分不明确,只建设不运营。多数区县(市)暂未明确县政府、县水务、县环保、县物价、县财政、县住建及乡镇政府责任,建设主体责任不够明晰。二是管理机制不畅通,环保部门及乡镇政府没有抓手,没有专门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导致管理模式不明确、管理主体缺失、运行台账不完善、保障不到位、设施闲置等问题,建成后停运现象比较严重,宁乡、望城、浏阳均存在该问题。三是环保部门或乡镇排查出问题后,乡镇政府没有整改的资金保障,导致整改措施无法落实。

由市环保局函告区县政府加大督查力度,明确乡镇政府责任上肩,严查工程质量、工艺规模及排水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下达限期整改要求通知单;对整改工作不力的,对该乡镇的所有建设项目实施环评区域限批。

以区县(市)政府牵头,结合当地实际,明确运营管理责任主体,落实资金保障机制,采用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实行专业化公司打捆运营。

一是探索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建议区县政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筹集资金,在集中供水区域,探索并实施在居民自来水费中增收污水处理费;镇园合一的污水处理厂对排污企业收取污水处理费,对园区外的企业可探索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二是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用财政、审计、监管、督查等行政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将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指标、环保监管意见与市、县两级环保资金补助与核发、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政府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开展市场化投融资的'专业公司经营模式。学习长沙县农村环境投(融)资建设有限公司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大规模吸纳和运用社会资金,为乡镇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来源。

一是高位协调。请市领导约谈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及管理的责任主体,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和督查力度。二是分类管理。对于已经通过环保验收的,加大环保日常监管力度,确保长效运行;对于基本达到验收条件,尤其是列入历年年度考核任务的,加快调试和问题整改,强力推进环保验收和长效运行管理;对于暂时没有动工的,特别是浏阳市5乡镇和被洪水冲毁的澄潭江,函告浏阳市政府责成相关单位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甚至可追回财政补助资金或暂缓建设。三是加快市级专项资金的拨付。对于已经通过环保验收并运行效果良好的污水厂项目,严格按照财政拨付要求,下拨剩余建设资金和首批运行管理费用。四是启动减排考核。计划明年全面启动对已下拨首批运行管理费用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减排效能日常考核工作,实施长效运行监管。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审批事项清理方面:原由我局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项,今年以来我们对其中4项予以精简调整为日常管理或公共服务类项目,仅保留文艺、体育单位特招审批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2项行政审批项目;对需要实行流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逐步优化,将原本需要十日乃至二三十日的办事时间流程缩短至八工作日内完成,凡是能够实现即来即办的调整为即来即办,凡是必须经过现场核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的,尽最大可能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窗口服务建设方面:黄冈市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位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楼一楼,面积1800平方米,前台服务大厅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就业局20人、人才中心6人。设有10处服务窗口,前台20个,后台16个,共36个工作台位。其中就业局设有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招聘登记、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创业扶持、就业培训等8个窗口,30个工作台位。人才中心设有人才测评、人事代理2个窗口,6个工作台位。服务大厅可容纳800人进场进行招聘活动及办理就业(人才)服务,年进场办理求职的人数达18万人次,招聘的企业数达350家。黄冈市社会保障服务大厅位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楼二楼,面积1188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申报核定四个工作服务区,工作台位72个,其中前台38个,后台34个,可容纳200余人同时进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服务大厅办公人员共55人,年接待量16万余人次。

近年来,我局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工作会议和《湖北省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办发[20xx]26号)、《关于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的通知》(鄂政办函[20xx]24号)等文件精神,学习省厅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审批职能、事项和人员向一个处室集中)工作五统一经验(统一受理,统一报批,统一制发批准文书,统一使用厅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送达,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全过程公开、规范化管理),以依法行政为原则,以加强监督管理为手段,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目的,研究并落实管理举措,加强和创新管理,切实提高行政审批和业务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抓执行促工作,抓管理保质量,抓效能树形象,切实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了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推进工作落实。成立了黄冈市人社局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一把手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政策法规科、政工科、纪检监察室等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协调、部署和监督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行政审批三集中日常工作。

二是调整内设机构,培养后备干部。根据省市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有关归并职能的相关原则,拟在现有政策法规科增加行政审批服务职能,使目前分散在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由政策法规科负责牵头协调管理,同时建立优秀人才和年轻后备干部轮岗锻炼制度,力争把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的场所。

予以精简调整为日常管理或公共服务类项目,仅保留文艺、体育单位特招审批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2项行政审批项目;对需要实行流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将逐步优化,将原本需要十天乃至二三十天的`办事时间流程缩短至八天内完成,凡是能够实现即来即办的调整为即来即办,凡是必须经过现场核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的,尽量最大可能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人社部门审批服务全省市州最优的目标,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一是服务窗口授权不到位。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成了一部分单位的收发窗口,窗口成了传达室,一些审批项目在窗口根本无法直接办理,反而增加了办事环节,不便于企业、群众办事。

二是部分服务窗口流程不畅。由于派驻窗口的各科室部门情况不一,有的审批服务权力集中到窗口,有的仍然留在原职能部门;有的需要部门内部科室之间流转审批,有的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方能盖章,这些情况都影响着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

三是少数窗口管理不甚规范。一些职能科室部门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选派人员时,有的不按照要求选派骨干人员到窗口,有的甚至将临时聘用人员派驻窗口来应差,有的部门在窗口人员待遇保障方面还差强人意。

一是加大重视程度,奖罚分明。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窗口这种运作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度重视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运作,对于那些故意拖延,不配合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个别部门领导要予以警告,对那些表现较好的科室部门要予以表扬奖励。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把窗口推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是整合权力人事,权责统一。为避免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形同虚设,把审批权逐渐转移到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特殊性质的部门除外),各职能科室、部门的职能取向要从原来的审批转移到服务,保证对窗口的充分授权,真正达到一站式审批的目的。同时,对部分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重新选拔,要求各部门推荐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积极上进的骨干人员充实到服务窗口来。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各类管理档案和信息记录,对工作积极、服务质量高、公众评价好的工作人员晋升提拔时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建立一些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如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目标激励;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窗口服务考核奖,实行物质激励;每年评比优秀窗口工作人员,实行荣誉激励;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谅赞许,实行情感激励等等。这样将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高素质人才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四是建立多重监督,监督到位。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权力监督必须到位,要积极探索改进社会监督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在机关工作考评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证。群众作为窗口的顾客,如遇到服务质量问题、服务态度问题和违诺问题时,到投诉受理机构进行投诉,是群众监督的主要方式。使多种监督渠道和监督机制相结合,切实转变个别科室部门存在的两头受理、突破时限、增设环节等现象,各职能科室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出台专门规定,对审批违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确保窗口健康运行。

五是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公开。凡是进入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审批事项、办理部门、办理窗口和办理人员对外公开,申报资料、审批内容和审批程序对外公开,审批时限、承诺事项和收费标准对外公开,增强行政审批服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信息查询系统,使服务对象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对一些条件具备的科室部门要积极推行网上申报材料和网上审批服务,保证行政审批服务的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地进行,提高人社部门的行政效率和群众对行政审批服务的满意度。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长远发展,今后我们将更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更硬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程序最简、服务最优的工作目标,真正实现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真正成为能为办事群众服务的政务超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