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殖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8 13:23:32 作者:GZ才子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下是部分教育界专家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对大家的教学改进有所启发。

动物瓶教案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蚕豆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你的火车x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x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自评:以集体、个别、小组相结合的形式问答,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老师再出示贴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6的右边。

(自评: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埋下了伏笔。)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自评:点卡的排列很有顺序,使幼儿在视觉上也感知到了比6少的数量。)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通过视频仪检查一幼儿做的5个动物瓶,让该幼儿自己介绍每个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瓶上的动物数量都比6少)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5个小朋友一起到数字城找一找,并贴在和它们一样多的点卡左边。然后师生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自评:在孩子们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从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习得知识和能力。)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为什么?请一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豆,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数字,然后通过视频仪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自评:孩子们对这一操作活动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的,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火车快飞"的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自评: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将动物瓶投放在数学区,让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如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少1的豆豆,贴上多1的门牌号等。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动物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小花蛇、燕子等动物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理解描述天气的词汇:晴朗朗、闷热、乌云翻滚、雷声隆隆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后天的天气又怎么样吗?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想一想,怎么能提前知道天气呢?

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师:我们人可以听广播,那小动物们怎么知道明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有些小动物也是气象员,能给我们预报天气呢。那我就去看看为什么说小动物也是气象员的。

二、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1、分段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2、提问:小猴子去姥姥家,路上遇到了谁?小花蛇、燕子、蜻蜓、花蝴蝶、蝉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模仿一下故事中动物是如何预报天气的。

三、游戏:我是动物气象员。

2、介绍游戏方法:扮演小动物在故事中的表现,进行天气预报。

四、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小小气象员,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动物瓶教案

感知7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班幼儿对7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动物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量,尤其是7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制作动物瓶、数字宝宝找朋友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幼儿正确感知此7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米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7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7的数字卡、1-7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磁带。

1、以开火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复习7以内的数。)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7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7”。

(集体数数:7只)6只蝴蝶添上1只是7只蝴蝶。师:现在蝴蝶要玩了。(拿去第7只蝴蝶)7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是几只蝴蝶?(集体数数:6只)7只蝴蝶去掉1只蝴蝶是6只蝴蝶。

师:边演示边小结:6添上1是7,7去掉1是6、7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7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7只蝴蝶。7只蝴蝶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作动物瓶感知此7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出比7少的动物图卡放在桌上,师检查。

找出与自己相对应动物圆点卡放在桌上.师幼总结:

比7少的动物是6.5、4.3.2.1.比7个圆点少的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花生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花生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胸前,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火车音乐响起,小朋友三四人一起搭火车走。音乐一停请小朋友下车找比自己少1的朋友,找到好朋友站在它旁边,师检查(不对师给予纠正。)开始。按7、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能够根据中班幼儿认识的特点,一开始就用火车玩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寓计算教学于之中,使抽象的数形式,数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和复习计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学要求。

动物的教案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小动物、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3、指导幼儿表演鸡、鸭、狗、羊、猫五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

动物玩具每人一个、音乐磁带、动画vcd、纸偶等。

重点: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难点:指导幼儿表演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或动作。

一、师幼随音乐《走路》进入活动场地。

1、提出要求,幼儿自由玩动物玩具,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和我们交朋友,请你找一个最喜欢的做你的好朋友,学一学它怎样叫?怎样走路?幼儿观察、表达,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动物累啦,把它们送回家休息好吗?

2、欣赏优美动画片中小动物的叫声、走路的样子。

师: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怎样叫的?你学一学?它怎样走路?你学一学?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动物们忍不住了,也想表演节目给大家看,它们呀,想进行唱歌比赛,我们一起欣赏。

二、发散思维: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它怎样叫?怎样走路?

三、小结:你们见过那么多小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关心它们,能做到吗?五、师幼一起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延伸。

动物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动物会采用不同方式的过冬方式(冬眠、迁徙、躲藏、换毛)保护自己。

2、幼儿能大胆选择喜爱的动物并讲述他们过冬的方式。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判断出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动物图片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冬天到了好冷啊,你们怕不怕,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进场入座)师幼互动。

3、请小朋友用我看见了有……有……还有什么……说一句完整的话。

4、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冷了,小朋友怎样样使自己不怕冷呢?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那我们的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哎,小动物们生活在动物世界每天都很开心,可最近有好多小动物心情不好,怎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新授部分讲解冬眠过冬。

1、播放ppt与小动物过冬的故事。

(1)师:故事里都有那些动物?它们为什么不开心呀?引导幼儿说说小青蛙是怎样过冬?

(2)、教师介绍”冬眠“: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3)、扩展知识: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引导幼儿说出熊、蛇、刺猬、乌龟、蜗牛等动物。

2、南飞过冬:

(1)、小燕子,你想飞到哪里去?你是怎样过冬的?

(2)、介绍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还有谁也是南飞过冬呢?(天鹅、大雁、黄莺等)。

3、贮食过冬:

(1)、大家都知道小蜜蜂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它会想什么好办法过冬呢?

(2)、介绍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大,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鱼类过冬:

(1)、师:小鲤鱼是怎么样过冬的呢?

(2)、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5、师:动物除了这几种过冬方式,还有什么过冬方式?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

(1)出示小白兔师:小兔不能飞、又不冬眠,下雪了,它可怎么办呀?(幼儿回答)。

(2)、介绍换毛过冬:不要紧,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3、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换毛过冬呢?(狐狸、狼、羊等)。

6、提问: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呢?

三:操作: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统计表。

(1)师:你们看每一种动物表示的是一种过冬方式,它们很孤独,我们帮助它们和一样的过冬方式找出来贴在后面,这样就有好伙伴了。

活动反思:

1.知识准备要丰富。

上课之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各种动物过冬的资料,不但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过冬方式(冬眠、迁徙、躲藏、换毛)。而且对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也深入地了解。(让卵过冬、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知识准备充分就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知道了燕子是迁徙过冬的,他们就提出了疑问:“麻雀也是迁徙过冬的吗?”由于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对于xx提出的问题,你们有不同看法吗?”“麻雀是加厚羽毛过冬的……”。

2.教学思路要清晰。

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让幼儿从已有经验中总结出人们在冬天是如何过冬的?并通过标志图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其次由人们过冬方式引入到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话题?让幼儿讨论探索,通过说一说――我的小动物是xx过冬的,贴一贴――将动物图片贴在相应的标志图下,议一议――讨论探索后,对于不确切的答案贴在问号标志图下。第三,分段观看《动物怎样过冬》视频,共同验证探索结果。最后,通过游戏“冬爷爷来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巩固掌握各种小动物的过冬方法。

3.对幼儿认知水平要初步了解。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了解到本班幼儿对动物过冬的知识知多少,所以孩子们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他们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而对于幼儿不了解的我采用了先让幼儿讨论再介绍不同动物过冬方式,最后探讨我的动物是过冬方式并进行选择。在了解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教学效果很有实效性。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一堂科学活动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甚至一些细小的问题也非常关键。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幼儿对于人们的过冬方式已经有所了解,我只要帮助幼儿进行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即可,无须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在幼儿探讨部分的时间过于紧凑。在播放直观、生动形象的《动物怎样过冬》视频时,由于声音处理不够清楚,导致幼儿在观赏时听不清,若将视频中的声音关闭,由教师随视频的播放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探索动物过冬的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动物的教案

1、感知自然界中各种动物脚的数量是不同的,激发幼儿对动物的脚产生兴趣。

2、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充分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

ppt课件、操作材料。

一、音乐。

《小动物走路》进场。

二、感知活动。

走进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脚的数量。

三、猜想活动。

故事《勤劳的.人》。

1、猜想环节:老大养的两只脚的动物可能是谁呢?

老二养的四只脚的动物可能是谁呢?

老三养的六只脚的动物可能是谁呢?

老四养的八只脚的动物可能是谁呢?

2、总结;大部分的动物都是有脚的,只是它们脚的数量各不相同,有两只脚、四只脚、六只脚、八只脚,也有一些特殊的动物,比如海星有五只脚、竹节虫有许多脚、还有的动物没有脚等等,小朋友们以后可以慢慢了解。

四、游戏:猜猜我有几只脚?

幼儿看ppt上出现的动物,说说它们各有几只脚。

五、自选操作活动。

1、画脚。

2、给动物找家(根据动物的脚分类)。

3、夹脚。

动物生殖教案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内容突出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自信、热情、感恩,用自己的爱心创造美好生活。

对该节内容进行学习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讨论、探究意识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强,但青岛市区的孩子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较为陌生,不易直观的呈现,因此采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表演课本剧、资料分析法、图表对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探究,如何细致观察,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导入主要以编排课本剧、诗歌引入的方法引入课题;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采用静态浸制标本观察与观看动态录像相结合,并通过图表对比进行突破。对于树立环保意识,是以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启发式教学贯穿其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课前准备]多媒体、青蛙的浸制标本、青蛙生殖发育录像。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本剧导入《小蝌蚪找妈妈》。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到妈妈?

[设计意图]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因此本节以课本剧导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直观性,并为后面比较蝌蚪与青蛙异同埋下伏笔。

环节二:探究新知,分析归纳。

一、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1.体外受精。

2、变态发育。

---动态与静态观察相结合,动口与动手动脑动眼相结合。

(1)分组观察浸制标本,各组交流发言,讨论确定青蛙发育各时期,即:受精卵、蝌蚪、成蛙。观察后,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2)让学生进一步观看青蛙生殖发育录像并自我评价刚才的观察浸制标本结论。

(3)以组为单位完成蝌蚪与成蛙比较表。

项目。

初期蝌蚪。

青蛙。

呼吸器官。

四肢。

生活环境。

食物。

通过亲自动手整理知识,有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理解二者异同,从而更深刻地得出青蛙的发育过程蝌蚪与成蛙差异很大,是变态发育。从而得出第二个特点是:变态发育,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引入设置情境:青蛙的发育都在水中吗?

特例一:栖息在南美洲的达尔文蛙毫不领会两栖类动物产卵的一般法则,它把卵产在陆地上,不过,父母们并不会一走了之,父亲会日夜守护在孩子们身边,一旦胶质中的小蝌蚪开始游动时,做父亲的会将小蝌蚪含到嘴里去,小蝌蚪们在那里大约要呆上3个星期才能完成发育,父亲就会把他们从嘴里吐出来,小青蛙才可以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

特例二: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蛙因为担心恶劣的孵化环境,母亲在生下他们的孩子后,干脆一股脑的将它们吞到肚子里去,直到完全发育完全妈妈才会像变戏法似的把小蝌蚪一个个从嘴里吐出来。

师:以上两种蛙是否违背了两栖类生殖与发育的一般规则了呢?

生:不是,因为爸爸的口腔和妈妈的肚子皆是有水的环境。

通过阅读p14资料分析中提供的三个资料回答三个讨论题,结合每个学生各自家乡水域环境的演变过程,分组讨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

资料分析一:

青蛙“赶集”: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行进,俗称“赶大集”,这些青蛙最后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驻留了下来。

问题:青蛙为什么要“赶集”?

资料之二:

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的发展变迁如下:

问题:1、两栖动物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什么?

2、分析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原因?

资料之三:

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三条腿?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泥沼中发现了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经过调查,在这些地区发现的畸形蛙的比率竟高达10%左右。为探究原因,研究员们将发现畸形蛙的地区水取来,用非洲爪蟾做实验,结果非洲爪蟾在发育过程中也出现了畸形。

问题:畸形蛙的出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拓展资料:关于吸虫的寄生影响青蛙腿的发育事例(略)。

生1:两栖动物对环境的要求是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它们只能生活在水域附近或较潮湿的地区,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将越来越小。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环境变迁破环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生2: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人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污水中有致病微生物、病毒,有汞、镉、铬、铅等金属化,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生3:人类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由于农药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使用不仅直接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这些畸形蛙可能是农药污染造成的。大量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使化合物流向低洼处,影响了蛙的发育.

生4:人类建造公路,也破坏了蛙类繁殖区…。

[师生讨论]。

做法一:加强宣传。

做法二:发出倡议,向社会各界如执法者、法律部门、学校、家庭发出倡议,保护两栖动物,保护我们的碧海蓝天。(发出倡议并践行之,应为环保的最高境界)。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事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对环境的依赖,激发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和意识。

环节三:课堂小结,交流感想。

师生共同完成对整节内容的反思感悟,达到树立环保意识的目的。并布置开放性作业:

各兴趣小组学生自己搜寻有关两栖动物的资料,并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在下次上课时分析交流,并交流自己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可示意学生寻找关于蝌蚪尾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问题”的趣闻,从而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科技发展,提高生物学素养。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生物趣闻,并设置开放性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了解sts。

动物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讲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和主要特征,引起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的图书、课件、动物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2、幼儿分组自由结伴。

二、幼儿看看讲讲。

1、引导幼儿仔细看图书、课件、照片,幼儿之间互相讲讲。

2、启发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长得怎么样?

3、启发幼儿说一说动物的本领。

三、游戏:动物来做客。

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

四、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1、出示一封信,你们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3、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动物?

中(三)班刘晓燕。

动物园教案

1、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区分家禽、家畜、野生动物。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不同动物的图片。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3、《动物的家》背景图4张。

4、黑板三块。

5、手偶。

一、激趣导入——情景故事。

一名教师扮演狮子王,一名教师扮演小猴子。

猴子:狮子大王,报告您一个好消息,咱们动物园又来了一批新成员!

狮子:是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连续出示手偶动物,引出多媒体课件。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1、幼儿观看图片,尝试初步分类。

2、幼儿分组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理由。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并说出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的异同。

4、教师总结概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的不同特征,对幼儿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形成概念。

三、知识拓展。

1、拓展幼儿分类空间。

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动物是家禽?哪些动物是家畜?哪些动物是野生动物呢?

2、观看《动物世界》有关人们滥捕动物的影片,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并激发起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结束活动。

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1、幼儿参与性较强,目标定位清晰,以幼儿为主体,分组形式符合中班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探索—交流—验证的过程中达成目标,同时采用拍照记录幼儿探索过程,位幼儿表达、表现和验证提供依据。

2、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充分探索,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体现合作意识,大胆交流自己的意见。整节活动中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习得了科学知识,符合科学活动的精神。

不足:

1、由于个体差异,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操作的快,有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操作的较慢,教师给予幼儿操作时间应该更加充分,同时提供给幼儿材料应更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要。

2、教师应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

《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忆,认识动物的形象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我喜爱的动物。

2、在练习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幼儿教案《我喜爱的动物》。(人文主题)。

3、在娱乐中培养学生编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出示动物的某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教师可提示动物的某些特征或生活习性供学生参考)。

2、谈谈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才能达到生态平衡?)。

3、讨论“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硫酸烧伤黑熊事件”“这种行为对吗?”

二、欣赏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说出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2、扮演一个动物的动作、叫声。

3、听《狐假虎威》的故事,请四个同学分别演老虎、狐狸、小兔、大象。

三、分二种形式进行练习:

1、用蜡笔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然后剪出,按造它的生活习性把它贴在画有天空、草地、大树的图中。

2、两人一组,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制作一个动物的头饰。

四、评价。

1、请三个学生评出最好看的作品。

2、请五个学生带上自己做的头饰编一个动物童话故事并表演。

《小动物》教案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排序的结果。

3、感知5以内数量的数序关系,并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数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个比一个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活动难点: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础上能够接着排,或填空排。

动物卡四套;幼儿用作业纸人手一张、胶棒若干

一、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很多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排队进来了!

二、幼儿观察范例,找规律。

1、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正排序),请幼儿数数卡片上的动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导幼儿讨论:

——小动物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少到多,一种比一种多)

3、 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逆排序),讨论:

——这次小动物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三、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一队错误排列(正排序)的=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并纠正,集体检查。

2、再次出示一队错误排列(逆排序)的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纠正,并集体检查。

四、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1,请幼儿说说规律,接着往下排。

2、教师出示范例2,请幼儿排出空白部分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案

1.知识:

(1)说出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哪些;

(2)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并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

(3)解释花的类型概念中的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

(4)描述从传粉到产生受精卵的过程,说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能力:

(2)独立完成桃花平面图绘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协作精神;

(3)通过花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通过不要随手采摘鲜花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文明习惯。

1.教材内容。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花蕊: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包括雄蕊、雌蕊。雌蕊位于花托中央,下部膨大部分为子房,上部为花柱,花柱顶端为柱头,子房内有胚珠,其中产生雌性生殖细胞――卵;雄蕊位于雌蕊周边,下部为花丝,上部膨大部分为花药,花药中生成的花粉粒,在传粉之后,于受粉的雌蕊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其内产生精子(雄性生殖细胞)。

(3)传粉与受粉:(略)。

(4)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花粉管长入子房中央的胚珠后,其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并与卵在此结合,便完成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

(5)两性花、单性花、雄花、雌花、无性花:(略)。

(6)稃片:禾本科植物的花在花蕊外部有具保护作用的两枚片状结构。

(7)种子: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结构(略)中种皮来自胚珠的珠被。胚来自受精卵的发育。

(8)果实:传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生殖器官,其结构中的果皮来自子房壁,种子来自胚珠和受精卵。

2.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本节教学重点是:了解花的.基本结构,特别是子房的结构。

(2)本节教学难点是:理解传粉、受粉、受精作用与随后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因为这一动态过程难以直观看到,仅凭原有知识联想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3)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用透明胶带黏贴在白纸上,识别花的外形结构;用显微镜观察花粉,了解花粉的形态;解剖子房用放大镜观察胚珠,了解胚珠的形态。为进一步认识理解花的功能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

3.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大致可用2课时完成。

第1课时,完成对花的基本结构的认识,要落实教学目标中前三项要求的大部分;

第2课时,完成对花的重要功能的动态认识――传粉、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将精子送入子房中央的胚珠、受精作用产生受精卵,直到果实,种子结构形成。

本校是一所条件较好的初级中学,初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微观为宏观,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动物》教案

1、初步了解水中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有探究的欲望。

2、知道水声小动物的防身的本领,对有关水中小动物的奥秘感兴趣。

3、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感知、理解并讲述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4、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体验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5、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会用甜美、连贯和活泼跳跃的唱法演唱。

6、学习用替代的方法创编歌词,并进行歌表演。

7、学习用三角、圆形等几何图形表现热带鱼的基本特征,并能丰富画面。

8、学习运用撕纸、黏贴的技能表现水中小动物,并学会简单的配色,

9、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10、认识数的不变性,判断5以内的等量物体。

11、鼓励幼儿钻过70厘米的障碍物,以及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科学:鲫鱼和鳊鱼。

科学:有趣的螃蟹、龙虾。

科学:两栖动物—乌龟、青蛙。

科学:软体朋友—螺蛳、河蚌。

科学:水中动物防身术。

科学:有趣的睡姿。

语言:螃蟹(儿歌)。

语言:会动的房子(故事)。

语言:螃蟹奇遇记。

美术:螃蟹(手掌印画)。

美术:小鱼(折纸)。

美术:彩色乌龟(绘画)。

美术:各种各样的鱼(黏贴、添画)。

美术:热带鱼(绘画)。

计算:等量判断。

计算:按数量归类。

体育:小猫钓鱼。

体育:小乌龟运粮食。

体育:小青蛙寻宝。

音乐:网小鱼(音乐游戏)。

音乐:小乌龟(歌曲)。

音乐:找妈妈(音乐游戏)。

音乐:我爱水中的小动物(歌曲)。

社会:小鱼生病了。

《动物》教案

1.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并学习用泥板立体造型表现出它们的特征。

2.根据自己制作的.动物,编一编、唱一唱动物的儿歌。

1.幼儿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2.陶泥、操作工具及综合材料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小熊头饰若干。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玩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分角色玩游戏。

(3)幼儿讲述?(要求讲清动物的名称、形态特征)。

2.教师交代创作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陶泥制作你喜欢的动物朋友。你准备怎么做呢?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幼儿尝试。

教师:先把泥拍成泥板,再卷成一个卷筒,然后在卷简上装饰小动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一个动物同的场景,相互讲一讲自己制作的动物。

(2)听音乐编一编、唱一唱《快乐的动物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