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小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1-05 11:00:08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的积累和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学习和实践。阅读范文范本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更多的范例,我们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项目主课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工作岗位)、项目教材(完整理论)、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岗位群)需求,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不是通篇采用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地完成项目,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项目任务书),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最佳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村镇建设的关系,拓宽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第一,“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是以中共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理论升华,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决心和勇气。

经过二十几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3万亿元。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近几年,由于中央坚持了“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采取了坚决措施直接支持“三农”工作,“三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落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正确把握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解决“三农”这个艰巨课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加强农村工作是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农业税收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生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扶贫开发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了农民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农业和农民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农”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产物和表现,当前相对于农业和农民工作,农村工作的进展还不太大,农村落后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差别还在进一步加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农村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本身的复杂性,还没有得到各方面的应有重视,还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解决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农村的同步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农业、农民问题将很难得到真正解决。加强农村工作是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正是基于此,中央最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第三,村镇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历程,是以人口转移为基本特征的。我国9亿急于享受现代文明的中国农民向何处去,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小城镇和新农村作为农村人口蓄水池的巨大作用也再一次凸显出来,努力推进乡村城镇化――县域内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集镇集中的过程,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社会,城市是一小块,农村是一大块,农村问题远比农业和农民问题更为复杂和深刻。我国农村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人均资源多寡不均,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深层社会结构和伦理结构错综复杂,中华文明的精华与封建的糟粕并存,这是世界上情况最复杂、历史最悠久的农村社会之一。但是,迄今这一事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制度性的问题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认真解决。

村镇包括村落、村庄、集镇和建制镇,是农村各类聚落的统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整个农村面貌都集中体现在村镇上,农村工作的核心和最终成果也具体反映在村镇上,村镇代表的是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村镇建设是农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是“三农”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结合点,也是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大力加强村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四,推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我国农村拥有9亿多人口,每年建设投资数以千亿计,房屋建设量多年一直保持在7~8亿平方米左右,带动延伸产业对gdp的贡献在1万亿元以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乡村社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在新农村规划、农宅设计、建筑材料与施工、环境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整体经济社会面貌虽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100多亿平方米的农村住宅建设没有能够形成面貌一新的新型农村社区,没有形成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产业化平台,没有形成能够持续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集群,没有形成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许多地方农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重度污染企业的转移地,农村水源、大气、土壤的大范围面临污染以及水、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浪费严重。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发挥所长,共同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村镇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村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各种社会团体在促进村镇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我们团结大多数从事、关心村镇建设的机构和人士,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实践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和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共同为解决“三农”问题凝聚心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3月20日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地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这就是诱思教学法的三步曲。

诱思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四点的核心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教为启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思的结果。

思的目的,诱是条件,它们辩证统一,则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这样的“诱思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每个教学设计,考虑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应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俄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以便最优化的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必须把训练做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不仅仅是指作习题,而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的多渠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形式有:做,即亲身进行实验;看,即观察;听,听取教师讲授;读,即独立阅读;议,即生与生,师与生讲座写,指书面作业,这些形式中,都贯穿着一个关键性训练思想,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995年贵州安顺全国十九市物理教研会交流材料)。

何承义,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在我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中,老师们在“诱思”上都在寻求各种徐径,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我想谈谈“诱思”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举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绪。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就是把刻苦学习与培养兴趣相结合,他最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知者”等几句话,很清楚地说出了好学乐学、化苦为乐的思想,其中的“好”就是有兴趣,“乐”就是爱好之后的热爱学习。兴趣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之一,是在人的某种需要中产生的'引起行动的一种倾向,吸引人去积极地追求能使他感到满足的事物。这正是我们“诱思探究教学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圣人老早就已经提出来了。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得更好:“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将会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他本人正是由于有了兴趣,才会在一生中不断创新、发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发明家。

当代波兰数学家、华沙大学教学研究所所长波亚斯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年轻人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了,也许我们再也得不到最好、最有才能的年轻人来学数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数学的未来是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分不开的。”这一段话反映了国际学者把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爱好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数学这一门科学的未来发展之前途;也告诉我们这些中学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个学生从进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要接触一批数学教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上较多地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间断地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教学质量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是如何解决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是今后求生存、求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是一种感情色彩的倾向,所以要加强情感的交流,创建一种愉快的氛围。对学生某种思考的独特见解、解法的新巧给予大力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肯定心情非常愉快,很可能会终生难忘。对于那些抄作业、迟交或缺交作业的学生,往往老师要狠狠地批评,这种学生本身学习有困难,心情已经不佳了,再经老师严肃的批评,当然不会愉快,长此下去,肯定会使这些学生丧失兴趣,失去了“诱思”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根底了。因此,教师要掌握适当的方法,鼓励这部分学生改变状态、产生兴趣,这正是教师最最要紧的任务。

学习的兴趣也总是与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听懂了一堂课、掌握了一个好方法、独立解答了一道难题等等,就是老师不表扬他,他自身也会感到有一种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能持久地发展下去。

作为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精选内容,深浅得当,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他们努力完成,使学生不断积累、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之,青少年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与成才。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热爱数学,走上了献身数学发展的道路,没有兴趣与爱好,也就不会成才。让我们每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有心人、做热心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一)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及业务培训全县25个乡镇,共有乡级代管员46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仅2人,审核会计、账管会计全部由一人兼任;每个乡镇都建有台帐系统,但更新率不高。全县有27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无专职报帐员,资产管理员全部由村文书、村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兼任,且异动频繁;133个村没有村镇资产监督委员会或同等职能的组织。三年内,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组织了4期乡镇服务中心代管员培训,共212人次参加培训,村级管理员培训7期,但参加培训的大多是村主任。25个乡镇共开展127期村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时间在1~2天,参训人员共503人次。

(二)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

截止201x年底,全县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总额为2614.37万元,但大多数是无效债权。债务总额3319.17万元,其中短期借款1413.22万元,应付款项1907.31万元,应付工资303.81万元,应付福利41.09万元,长期借款及应付款663.74万元。债务主要是:基础教育负债1227.49万元,村级公路建设负债.34万元,水利设施负债448.17万元,卫生设施负债121.19万元。

二、现行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方式及效果。

当前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依据的是湘政办发〔201x〕135号和怀化市委办〔201x〕13号)文件,总的来说,该文件对村镇集体资产的界定、管理的程序、管理制度的要求、管理体系的`设定是明确而可行的。

1.管理范围包括了农村村镇村级集体资金、村级集体资产、村级集体资源。

2.管理程序上要求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简称村级组织,下同)组织召开党员、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充分征求意见,拟订管理方案,经由乡镇审核、民主决策,管理过程中要求全程监督、公开公示。

3.由县农廉办组织专人对村镇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包括银行开户制度、村级招待费制度、村外出考察学习制度、项目工程结算兑现管理制度等。并建立了资产台账,规范了资产处置,如对于各村在盘点清理中发现集体资产盘亏和不实且金额较大,需进行资产帐面核销的,应逐一查明原因,由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拟定处理方案,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备案,各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调帐和销帐;对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联营等对外处置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确定市场基准价格,根据以上程序进行报审和报批,最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

4.建有相对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每个乡村设立有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至少一名管理人员;二是对部分村级台帐管理员进行简短的培训;三是大部分村镇有监督的机构,如村财务资产监督委员会。这些工作,对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到底,全县村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其次,资产的交易市场化,公开公示,透明度提高,群众反映良好。第三监督管理的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资产违规处置。

三、当前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市、县、乡(镇)各级都加大了村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管理人员不稳定。

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变动幅度大,201x年底全县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由200x年的68人减少到39人,村级管理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不干了;另一方面,现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县本级培训没有完全覆盖,培训粗略简短,乡值管理人员中有21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管理尚欠规范。

一是对资产的台帐登记不够完善、全面,调查的结果来看,有部分村镇登记项目不细、不全,分类有些混乱;二是集体资产的发包或处置不够规范,一些村组在集体的山林、果园、土地、房屋设施等发包出租时,不向上级申报,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而村干部擅自签订长期合同,一些不合理的的承包承租引起群众不满。

(三)监督监管还有些不到位。

四、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设想与对策。

1.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农村基础组织要深刻认识到村镇集体资产管理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是构建法制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让村民放心,监管有力,是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基础乡镇要指导村级选派素质可靠、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要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于特殊情况缺员要及时补充。落实并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的任用考核与奖惩机制。

2.健全资产台帐,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摸清资产,建立电子台帐,具备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建立资产管理网络,一方面使资产信息详尽且更新便捷,另一方面又方便村发查阅、反馈。

3.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在乡镇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完善各相关管理制度,如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任何资产行为有理有据。

4.加强监管,民主决策。一是要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均纳入公开范畴,让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二是要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资产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三是实行村镇招投标委托制度,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委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办理,重大工程建设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由管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四是监管常态化,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并入网,方便村民及上级组织随时监管。总之,从调查结果看,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现行管理模式对于维护村镇集体经济、促进法制、和谐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加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对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与社会等值线地图教学策略论文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毕业班的科任教师,开学初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20xx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考纲,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并深入课堂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进行交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在本学期,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观念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课本知识联系社会事例的能力。

3、充分结合时事和课本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初三历史与社会的老师,清楚本学期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努力,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期末制定了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成绩没有太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问题会迎刃而解,有耕耘总会有收获!九年级重在于下期的中考,本学期已经复习了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内容,为下学期的复习迎的更多的时间,下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抓好第二轮复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时政焦点、热点、难点的理解和熟悉,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力争在20xx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摘要:历史与社会开卷到闭卷的回归,对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住知识要点,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精心设计板书并达到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闭卷考试;板书;误区;优化措施。

历史与社会实行闭卷考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严谨地对待教学,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和开卷考试的影响,板书设计被很多教师所忽视,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板书演示,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与提炼,没有了教学内容,重、难点呈现的过程,学生对其认知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一、板书设计陷入的误区。

1.以课件展示替代板书。

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错误地抛弃板书这一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甚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堂课下来在黑板上只写标题,或象征性地列了点提纲,或随手涂上几个词,甚至有些教师竟一字不写。殊不知,教师书写板书,通过一步一步地演示,可以逐步地将师生互动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同时也可给学生一个逐步思考与构建知识的时间,如果缺少了这一必要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就失去了良好的契机。

2.板书缺乏条理性。

有的教师板书缺乏条理,信手涂鸦,不能层次清晰地展现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杂乱无章,或是板书不够全面,不能画龙点睛。这种缺乏合理性和有序性的板书,会使基础的东西落不到实处,关键的东西又得不到强调,结果只会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缺乏一个完整、清晰、明了的轮廓和印象,难免会使学生有一种模糊混乱、一堆乱麻的感觉,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片茫然,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

怎样优化板书呢?首先要明确板书是涉及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的要求,重、难点乃至于教者的教学风格等方面因素,每个板书的设计又都有个从构思到定型的过程。

二、要实现板书真正优化,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化。

1.提高学科修养,优化设计主体。

从内容上看,板书是对教材的一种提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使课堂口语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从结构上看,板书要呈现出严谨的结构、美观的.布局,并渗透教师的智慧、学识和教艺。可以说,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所以,板书设计的主体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达到最优化,真正发挥板书的“辅教助学”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钻研学科教材,优化板书内容。

教材是板书设计的依据,是形成板书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知识体系,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它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被美誉为“微型教案”。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师要上好课、设计好板书,必须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成为教材的研究者。这样,板书内容才能做到优化,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板书。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挥板书的真正作用,做到优化板书教学,让板书在构思上体现知识性、逻辑性、艺术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适应闭卷考试形势下对教学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小朋。教学板书设计系统论。教育评论,(04)。

[2]刘显国。板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林学校)。

历史

记得在儿时的梦里,我每每想像着兵马俑那支曾经深埋地下秦王卫队,又每每盼望着它在重见天光后的壮丽。

在梦里,我抓起一缕时代的光,打上兵马俑的印记……。

说起兵马俑,大家都会想起那神秘的秦陵地宫——在八千强秦兵马俑的守卫下,当年叱咤风云的秦王嬴政就在这里静静的躺着,等待着时代将它唤醒。

在俑坑中,一种扑面而来的豪气与壮丽将你的五官折服,你仿佛游弋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处可感受秦帝国的强盛与秦王的霸气。现世的武功让秦王有了超越生死的妄念,于是,一对集豪迈与勇猛于一身的强秦兵马俑,就这样屹立在那个时代的高峰。

在这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兵马俑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兵马俑都富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身处这个历史的奇迹中,你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你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兵马俑粗犷的气息与豪迈的.脉搏,那秦时生命的繁华与喧嚣都深锁在这一排排整齐而各异的秦俑中。充斥在这地宫里的鲜活的秦俑,带着它时代的使命,与泥土瓦砾一同守候着千年的寂寞,在无数个薄雾氤氲的夜晚,仰望着明月孤云,向大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望着这些宁静而生动的陶俑,战场的喧哗仿佛在耳边呼啸,战士的勇猛仿佛在眼前重现。而现在,却只剩下坑前无数的闪光,与坑中凌乱的碎瓦。

我仿佛在这里,乘着历史的光荣,在无边的大地上,驰骋,前进。

而历史,终究被大地湮没,徒留下一片无助地哀叹……。

历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来,雨雪霏霏。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就像是桂林山水连绵不断,又像是敦煌莫高窟的图案灿烂无比,《中华上下五千年》正是记载了我国从盘古开天地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再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的灭亡。读完这篇长长的历史画卷,不禁令我思絮万千,一个个王朝的兴起到它的衰败,一位位英雄人物的辉煌功绩,一个个奸臣的阴谋诡计……象一幕幕电影在我眼前展现。

有些帝王一心治国,于是就像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已,比如齐桓公,他重用忠臣管仲,最后当上了春秋的第一个霸王;有些帝王为了权力和欲望,纷争不断,战火连绵,百姓背井离乡,横尸街头,最后国家消亡,就像殷商被妲己妖精迷惑,整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最后落得国破家亡。

只有遍访能人,广纳忠言,制定安邦兴国的好办法,才能让国家慢慢强盛起来;如果贪图享受,奢侈荒淫,昏庸残暴,那必定会自焚鹿台。两种不同的皇帝结局完全不同,这说明了我们做人不能贪图享乐,只有励精图治,才能做个有出息的人,才能干一番大事业。有些忠臣满怀报国热情,辅助国王治理国家,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冒死相谏,可是他们却往往被奸臣暗算,就像伍子胥、屈原和岳飞因为奸臣的.无中生有、添油加醋的谄害而丧失了生命;而有些奸臣知人知面不知心,他们在国王面前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他们陷害忠臣就像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过我想恶有恶报,坏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就像胡亥,谋权篡位,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这些历史人物说明了害人等于害已,做坏人终究没有好下场,等于自寻死路。

历史小论文

在16世纪下半叶,女真的所有部落被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八旗也被逐渐的建立,每个旗的旗主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众子侄,也就是八和硕贝勒。在八旗的建立当中,互相之间的利益是平均分配的,没有统一的隶属,只对清太祖努尔哈赤服从。在这个时期,军事民主制对其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在相关的文献中有记载,在1622年,也就是天命七年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明确表示,在他之后要实行八王共治国政制度[1]。

(二)汗位(皇位)推选制的实施与皇太极继位。

清太祖努尔哈赤还在世的时候,四大贝勒在后金政权中实力非常的高,大贝勒为代善,二贝勒为阿敏,三贝勒为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在四个贝勒当中,四贝勒皇太极本人行事较为稳重,人很机敏,而且对汉语比较了解,所以,清太祖努尔哈赤更青睐于四贝勒皇太极。于1626年,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继承汗位,在皇太极继位期间,他通过各种对策将三大贝勒的权势逐渐的削弱,1636年,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被尊号称帝,定国号大清,并且改为元崇德。这也标志着清朝皇权的诞生。

(三)顺治帝福临继位。

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月,皇太极突然病逝,在生前皇太极未立储嗣,更对新的建储制度未进行设立,这给汗位推选制的再度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最高权力传承制度进行了新内容的加入,其性质发生了变化。

皇太极死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夺皇位特别的激烈,使得继统危机一度的发生。后由五宫后妃所生子嗣中,以福临居长,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其中母孝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汗位(皇位)推选制向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过渡与康熙帝玄烨继位。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这个时期,逐渐削弱了八旗王公的权势,汗位推选制也就此而终。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因发生天花去世,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此次皇位的继承,是以个人的意志选择的继承人,也是第一次成功的案例。

(一)两废太子。

嫡长子皇位继承是在康熙朝实施的制度,于1675年,康熙十四年末,止于1712年,五十一年十月,有三十七年的历史。在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允礽。五十一年十月,允礽在第二次被废黜,虽然其在紫禁城内被软禁,但是生活待遇尚可。

(二)雍正帝继位。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胤禛利用康熙帝未宣布皇位继承人的事实,传出假圣旨,告诉所有皇子康熙帝已死,借机上位,而康熙帝秘密实施的建储计划也成为了秘密。

(一)秘密建储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

秘密建储制度的建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政策的创新,一个是制度的创新,由三个皇帝经过多年的摸索、创新、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三个皇位为康熙、雍正、乾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最终完成了改革和创新。乾隆帝完成了制度的创新,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对秘密建储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完成了制度创新的过渡。

(二)秘密建储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创新。

这里所说的建储制度创新,其实就是对皇位传承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延续王朝统治的基础上,将常规打破,建储使用的是新的方式和规则,在实际当中被成功的落实。可以说,秘密建储制度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建储制度而言,是一大改革和创新。

(三)秘密建储制度的缺陷。

秘密建储制度它是在封建社会晚期而诞生,以本质的角度来讲,它依然是沿袭王朝最高权力子孙后代皇位的传承,更是统治国家的工具,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没有太大的区别。秘密建储制度有着自身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皇储身份不是公开性的,和其他皇子相比,在教育、参政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使得皇储培养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限制等[2]。

1840年后,中国逐渐的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是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秘密建储制度也画上了句号。1862年—1908年,自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掌握清朝大权,历经四十七年,在此期间,慈禧懿旨确立嗣君,使得传承皇位和传承皇权长期的分离。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是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独有的一种制度,它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带来一定的阻碍性,更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大原因。

[1]施莉琳。清初汗位推选制度的发展路径及其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7(07):9—18。

[2]汤玉梅。清乾隆帝的秘密建储与训政[j]。兰台世界,2016(19):120—147。

历史教学论文

第一步是确定历史教学题目。我们调查的课题是《渭南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调查研究》。首先这一题目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渭南自古是关中东大门,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有充足的素材可供调查。其次我校学生分布于渭南各个市县,让他们调查当地的文物遗存,能激发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最后是具备实用价值。如历史遗存的保护开发现状,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对保护、开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步是将学生分组。将同一地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一个小题目,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如联系组员假日调查,汇总调查材料,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等。分好组后,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具体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三步是教师示范。到附近某处历史遗址进行现场示范。先讲解相关史实,再查看周边环境,或测量,或拍照,或咨询相关管理部门,或周边居民,对其保护开发现状做深入了解。最后分析讨论,发现长处或不足,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就使学生对具体调查研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第四步是学生分组活动。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再实地调查,汇总材料,写出初步研究成果。这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讨论、写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保证调查研究过程的有效性。第五步是成果展示。利用课堂,每小组派代表将本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的解决办法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取长补短,完善本组研究。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展示,每组成果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研究结论。

二、实践结果。

这次历史教学调查由于选题恰当,分组合理,示范充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历史教学首先加深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小组调查了白水县的仓颉庙,调查前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古庙历史悠久,但里面纪念的是谁,为何纪念都不甚了解。这次调查使他们对这座古庙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使他们发现某些历史遗迹保护中的问题。如有小组调查了某乡镇的唐朝慧照寺宝塔。经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由于当地农民的开垦和年久失修,塔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对历史遗迹的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韩城小组调查的是司马迁祠。这个遗迹保存很好,旅游价值高,但游客不多。他们对此提出自己的设想:将司马迁祠与当地其他自然、人文景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游与历史文化游相结合,充分展示当地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扩大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司马迁的丰功伟绩。这些方案有借鉴,更有独创。在对方案教学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调查课收获很大,但毕竟起步不久,还在摸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日后不断完善。

历史

在《双百人物》中,记载着一百多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他们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虽然他们现在好多都已离去,但他们的名字会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永远都不会消失。

在千万人中,他们也许再平凡不过,在千万年中他们也许微不足道,可是野百合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春天,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他们用双手和芬芳装扮着祖国的春天,他们的点点滴滴感动着世人的灵魂。

在这些双百人物中,有的身残,志不残;有的为人民无私地付出,不求一丁点儿的回报;有的人理想智勇拼搏。在这些英雄模范中,令我最佩服的是黄继光,在战场上,黄继光不顾自己的安危,保家卫国。其中有一次,黄继光为了夺一个山头,自己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但他并没有放弃,站起来重新战斗,黄继光倒下了,敌人一步步逼近了,黄继光居然又站了起来,实在不可思议。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因为他们具有优良的`品质、可贵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双百人物是时代的坐标,历史的灯塔,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历史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受其影响,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少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瑰宝却被人所淡忘,遗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拿现在学生们的书写来说吧,书法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了中国人对美的定义和对它满腔的热爱。可是,你会发现,现在书写较好的孩子绝对已经是稀缺人物,很多孩子的书写连最基本的工整都谈不上。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书法,其继承者正在逐步减少,字体俊美乃至书写工整成为了少数人引以为傲的.一项“特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的博大精深却成了很多人不去接触它的理由。比如,在学校,对于唐诗宋词或者文言文一类的古典文学,大多数学生都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若是能背下来,那便是极好的了,不能背或是不想背,那也只是因为它太“博大精深”了,这么“有内涵”的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因此,他们从来不会认真去品味这些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精华,这中国文化的精髓,现在却无人听它诉说个中欢喜与凄凉。也许,长此以往,我们与古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就将隔断了吧!

古人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国文化就如同花一般,莫要等到它消亡之时,方才醒悟,只怕真到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

因此,让我们整装待发,去重新拾起那些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吧!让我们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根!

历史论文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相较于一成不变的开门见山式讲解,多媒体音频、视频再辅以教师幽默、新颖的开场白,一堂优秀的初中历史课已经成功在即。对老师而言,抽象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重点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背景,讲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灵活运用音像结合的多媒体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边演示边讲解,可以适量降低讲解难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升了授课质量,这是再多的文字叙述都难以企及的。活动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原本静态的历史知识动态化。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抗战胜利的内容时,以画面的方式呈现革命队伍胜利会师,加上高亢嘹亮的音乐效果,必然会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多媒体的运用使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变化,为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历史课堂重燃生命的活力,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

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整理、归纳,使原本孤立、具体的线索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准确理解多媒体教学,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充分运用多媒体能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线索的功能,增强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把知识的复述转变成知识的灵活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授课的有效工具,并非实现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多媒体的运用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板书和口述讲解,更不能代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

2.多媒体辅助,学生参与,教师引导。

现代教学活动适宜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起辅助功能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各种有力的条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的.相关内容时,向学生视频展示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自主搜集那个时代的背景故事,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此次和亲事件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以及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带给我们的启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饶有兴致的观看,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化身于那个朝代,用当事人的视角思考问题,去揭开一系列问题的真相,主动获取知识。

3.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手段具有提纲挈领、统揽全局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参与下,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归教材,重温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现在,多媒体运用已经融入到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在其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影响多媒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要想使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它与教师独具匠心的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后总结、课后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凭借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和多媒体形象逼真的再现功能,冲破以往历史教学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使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三、结语。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拉近了历史史实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很大程度上使历史内容得以拓展,使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得以提高,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在今后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密切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整体功能。在多媒体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处理,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效益最大化地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是关于历史学的教育,而社会科与历史学有密切的关系,由此,便可知历史教学与社会科可以发生联系。全美社会科协会对社会科课程的解释为:“社会科是一门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领域进行整合研究的课程,旨在促进公民能力的发展。在学校课程中,社会科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和社会学等学科材料,以及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恰当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相互联系的,而且又是非常系统的社会研究机会。”[2]从社会科定义的角度可知,历史学可以作为材料为社会科所用,进行综合的研究。在韦斯里的社会科课程“六型说”(包括各科目独立型、非系统相关型、系统相关型、统合型、中心统合型和融合型)中,“中心统合型”便是以历史学为中心的。反之,社会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质的课程,当然也可以为历史学所用。这体现在如果运用社会科的研究视野,当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时,思路就会更加宽广些,研究的角度会更加灵活多变,同时更能够较容易地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高中历史论文

任何一件事情,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呈现一堂高效的历史课,教师要学会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课前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开始讲起,讲到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封建强国,这时可以设置悬念。通过这样一个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通过这样的故事悬念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更为高涨,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注意力集中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自然也就更为深刻。

2.抓住时机进行历史故事讲述。

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一定要和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最为强烈的时候推出课程的内容。在进入课堂10~20分钟之后,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难点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解决。例如,在进行“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的讲解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概念的解释,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糊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当时我国沿海的一部分地区被外国人占领的故事对概念进行阐述,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讲起来也更加轻松。初中历史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单调,教师如果可以抓住时机进行一些历史故事的讲述,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初中历史课堂也可以活跃起来了。

3.教师要用语言魅力再现故事。

历史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学科,教师在讲课中一字一句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而历史故事的讲解更需要讲解者在表情、语言以及动作上的生动与熟悉,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将聆听者带入故事里的情景,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可以适当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讲到历史英雄人物时可以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情绪,而讲到奸臣贼子时可以表现出厌恶和痛恨的情感。善恶分明,可以将学生的价值观引向正确的方向。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历史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以免误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将历史故事完美地呈现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动人的故事里学习知识,学习道理,分明善恶美丑。

4.课末总结故事吸引学生兴趣。

一堂完美的课堂,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结尾。初中历史课堂可以在课末收尾的时候利用历史故事来进行有效的收尾,这样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堂课产生期待的情绪,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对历史的学习。若教师留下一两道思考题或者设置一个悬念,在满足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脑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下节课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本堂课的结尾适时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有所提及,让学生课下去了解。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人民的苦难,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收尾故事可以让学生因为好奇心去主动了解一些历史情况,从而增强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热爱,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中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可以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历史知识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历史。在对故事的选择和应用中进行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对于初中生以及初中教师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值得研究和推广。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

一块块铜版上,清晰地浇铸着位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上令人揪心的一刻,让我们沉重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双脚印中,有朝夕相处的夫妻,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拖着一条残腿的孤寡老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大法官。每一双脚印中间都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年龄,每一双脚印逼真而精细,看锝见每条细微的纹路……哦,这是历史证人的脚印啊!

路的两边,醒目地竖立着两座铜像:一座是9岁时被鬼子的子弹打穿左肩的倪翠萍奶奶,瞧她袒露的肩头上,罪恶的弹痕深深地抠进了骨肉;另一座是0岁时被子弹打穿右腿的彭玉珍奶奶,她正拄着拐杖向人们痛诉鬼子的灭绝人性的暴行!

是的,双脚印记录了个血泪斑斑的悲情故事,浓缩了30万遇难同胞的弥天苦难啊!这些历史证人的脚印告诉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轻轻地,走在这永不磨灭的青铜道路上,我年少的灵魂在经受历史风雨的庄严洗礼……。

然而,我悲痛地知道,这一切不可能再现了!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化着今天无声的誓言,而这些记载历史的青铜脚印,将永远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将把杀人的侩子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将铭记住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页!

轻轻地,我随着潮水般汹涌的人流,迈步在每一双铜版脚印上,一步一个脚印……。

初中历史论文

1.分析学生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历史教学涉及面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正是对历史学的一种最好概括。虽然初中历史教学不必进行太深入的延伸,但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进行由此及彼的关联性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科学的解答,学生的心理诉求便能得到满足,创新热情便能被激发出来。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

创新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应正确看待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实践证明,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创新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要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可结合历史长河里各种励志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发散性思维”概念的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念,即激励人们寻找多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将获得质的提升。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单一性”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根据所谓的“唯一标准”进行学习,限制了个人思考的空间,不能从多角度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与体悟,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分析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事件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多种联想:联想一,“楚汉之争”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农民集团与以项羽为代表的贵族集团之间的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集团的胜利实质是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制度战胜落后的分封制和奴隶制度的`表现;联想二,纵向来看,刘邦汉家王朝的建立为今后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和社会发展轨迹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联想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也应积极指出学生思考中的不足。

三、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1.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个性化见解。

“质疑精神”历来都是每个取得辉煌业绩的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品质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重在交流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尚无定论,一定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时,有些学生指出蜀国快速灭亡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域位置的防御作用。首先,他们肯定了蜀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然而在研究蜀、吴存在时间长短时提出如果蜀国也拥有和吴国一样的长江天堑,或许还能再存活几十年。此类学生从地域的角度阐述蜀国灭亡原因,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见解。

2.鼓励学生创新求变鼓励学生创新求变,教师应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

在思想方面,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创新的真正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要盲从一切,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我认识。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行为方面,教师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开设更多的历史实践课,成立“历史小讲堂”、“历史讨论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历史小讲师”,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历史观点。初中历史教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思维,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综上所述,探究初中历史的创新型教学法就是要突出创新的作用,既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论文范文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二选择。

高中历史教师获取史料的途径或许相对偏少,但是我们应该给予史料充分的重视,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真正上好历史课。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印证历史,还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和意识。

历史已经过去,人们必须通过史料才能再现历史。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可见史料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基础。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些内容和直接的历史结论,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形象生动,也不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用合适精彩的史料,将史料和课本中历史结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与历史进行对话,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了解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凭借史料的总结整理,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增强其历史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充满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过程和能力培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造成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史料展示给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一些生动的、有内涵的史料的呈现,会给他们以内心的触动,给他们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多样的史料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有了血肉,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课的立体感。同时,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历史课堂有了深度,有了厚重感。这样的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世界着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培养。高中学生都是以参加高考并且考取高分为主要目标的,如果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不忽视其应试能力,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将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引入对某个事件原因、评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解、分析史料及运用史料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阅读史料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史料都以文言文形式呈现,所以理解和研究的的前提是理解史料内涵。而最重要的是理解与分析史料。这是我们史料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需要启发学生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平台,充分利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信息,慢慢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实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难的是全面分析史料。这是利用史料教学的最后阶段,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深层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比如,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时,教师可同时展示两段对其不同评价的材料,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可以形成对太平天国的全面评价,既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功绩,又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局限性。这就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和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核心是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史料教学无疑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后,史料教学带给学生多样性课程资源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学会质疑。

史料教学改变了教师过去单纯备知识点、讲知识点的领导局面,要求教师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史料的收集、整合及开发利用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训练学生分析史料上。这改变了传统教师角色,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个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变为“导”,而不是“教”,学生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总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史料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应处理好史料与课堂时间和效果的关系,避免多多益善,使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改革新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是一线高中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1]龚爱琴。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问题,2005(2).

[2]尚伦岳。新课程改革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1.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