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格式(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2 17:35:17 作者:HT书生 小学语文教案格式(通用17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有效实施。有关小学教案的经典书籍和研究论文,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教案模板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六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单元需要学习25个部首:第二单元学习6个部首,第一篇看图识字,从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引入。后面分三部分,学宝盖(宀)头、穴字头、广字头、厂字头还有门字框和户字头这6个部首,都是和建筑有关的部首。第七单元学9个部首,学和身体各部位有关的一些名称,和人体有关的9个部首,通过这9个部首来识字。第十二单元又安排了10个部首的学习,先学的是山、土、石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冬冬对话:山上有什么?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关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么?有金属矿藏、宝石,引出了金、玉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么?有鱼、有贝,就引出了带鱼字旁、贝字旁和贝字底的生字;最后是和厨房有关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厨房中的这个排序,选择了相关的部首进行识字,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识字有兴趣,并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认字475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书上的77页金钥匙有认字方法小结。方法就是看字形来认字,比如是山字就是象形字;看拼音来认字;也可以去问别人,还有看上下文来猜,还有读字读半边,比如说青等一些字;还有查字典。可以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以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了。一年级渗透性的学习了字理识字,但它一直不是作为知识点来讲授的,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思考。在一年级识字量的积累上,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初步认识,有体会。三个集中识字单元都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一个认识,而汉字的形声字,用声旁来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十单元和第十四单元就出现了这类的设计。比如说67页那个小话筒,“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就开始渗透汉字声旁的特点。另外第十四单元93页有一个“比一比,读一读”,就是进行比较,深一步了,让学生想一想字意有什么变化。这一册集中识字是从表意的特点来进行,到下册的时候再来讲声旁。在教学中希望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认字目标应当靠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能当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更不等于能熟练掌握,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来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至少需要半年的努力,教学时也应把它当一个过程来看待,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同时都能掌握,难点越分散学生学起来越容易,积极性也越高。第三,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但它不能成为识字教学的支柱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形声字、形旁、部首等概念,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它们,适度的渗透字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让他们悟出汉字的特点,可是过分的重视字理分析使学生失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效率,即使是那些学生明白了字理的字,也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一年级上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册是稍做面上的渗透,本册争取让孩子在认识上产生飞跃。但是教材也没有涉及声旁表音的情况,许多部首学了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原意,查字典也并不要求学生要读懂正文,总之文字知识要掌握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不宜要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在分析字形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来学习分析字形)编上一句话等等,这是一种记忆术,老师不必用所谓正规的字理知识去纠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这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老师本人要说的就必须是符合文字学的知识了。

3.学习查字典。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是以金匙钥的形式出现的,第13页认识字典,第三单元19页学习查字典,第四单元27页学习查找难检字,这三个单元连续出现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但并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第七单元的时候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查字典速度,基本上要求一分半钟查到。学习部首查字法,如果由老师来讲那将包括很多的内容,特别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的设计希望能利用画面,引导学生来读画,读画中的文字,有的学生就开始说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既然要查字典肯定有一些问题需要前期解决,这个孩子就说提手(扌)旁、门字框、单人旁都是部首,用部首来查,那咱们找一找部首的目录,找一找检字表,看一看正文。可以像图画表现的一样,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字典自主来学习,根据画中的提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发现,去学习,遇到障碍可以小组交流,其他的同学可以帮助,老师也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指点。这样就需要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学生想学查字典了,就引出这个活动。像19页学习查字典,是用丁丁冬冬交流的形式说你是怎么查字典的?他说我的方法是数、查、记,数部首的笔划,查部首的目录,记住检字表的页码,查到后到检字表上就要数另一部分的笔划,再查检字表,从检字表上找到正文的页码这样才能找到,底下查一查、试一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候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的语言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比老师去说更好。难检字在“勇敢”单元,学查难检字设计这个金匙钥有三个目的:学习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熟悉没学过的常用部首,学查难检字表。字的部首,一般是以上到下、左到右、内到外的顺序来确定的,如果在这几个位置都找不到,就可以去查难检字表了。教学生学习查难检字表之前,应该先熟悉部首目录,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看,对照目录去想例字,再由学生出例字练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上中下都可以,然后学生会找部首在哪个位置,学生可能找不到,这时候就引出问题:这样的字怎么办?那就去查难检字表。凡是做部首的字都不在难检字表里,比如鲜血的血,身体的身,因此熟悉部首目录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练习是不可能使学生熟悉所有常用部首的,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一边查一边认识生的部首。凡是没学过的部首可以暂且可以称它为什么旁,由学生自己给它命名,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不要求非常的精确、准确,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去学习,去找出学习的办法来。

部首查字法应该用来独立认识生字。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查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认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是有困难的,学习查字典刚开始只要求他会查,能找到字,读准字音就行了。初学的时候不宜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速度的问题:丁丁冬冬就有一个提示,我用八分钟查了五个字,你怎么样啊?到了十五单元就要组织查字典的比赛,比一比谁查的快。要让学生在学查字典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来说,查字典的困难,第一个就是确定部首,还有翻页找页挺麻烦,但有些孩子很聪明,他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有的孩子把部首的页码记住,到时候就翻那一页,有的孩子在某页码夹纸条,有的孩子把字典用彩笔涂了,到时候一翻,这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老师要发现这些小创造,要及时让孩子.总结经验,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怎么能查的快,引导学生先找出耽误时间的环节在哪儿,再想办法,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以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教参上也提了几点建议,第一个记住部首的目录,检字表和难检字表的页码。第二掌握确定部首的方法适时地使用难检字表。第三要记住同一部首同一笔划的字是按照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的,比如说月旁,六划的字有32个,要找脏字,第一笔是点,点在32个字中靠后排,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最好,如果学生没有找到这个规律,老师也可引导他适当注意一下。查字典是一项技能,技能要靠练,不能靠讲,所以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在实践中提高速度,他就会产生兴趣。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

一、简介列宁。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

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1、齐读生字卡片,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

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

诚、床:读翘舌音。

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

(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

(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出示“间”、“床”。

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学写生字。

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五、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

(下节课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生字。

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

(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

低声说没有笑不说话(不高兴)写封信承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

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

三、进一步理解。

2、教师检查。

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

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给同学听。

3、听了x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齐读姑妈的回信。

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

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16《诚实的孩子》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揠苗助长(一课时)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3、配音讲故事4、小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揠苗助长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蓝树叶》的一个练习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表教案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课,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及联系自身成长的经历,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解决措施:

1、抓住重点句读一读,议一议,再读一读。

2、转换角色,设身处地的体会、感悟。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解决措施: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的理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启示的内涵,挑战自我,严于律己,争做正直、守纪的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和形式。

使用方法。

使用效果。

整体感知。

中等。

文字问题呈现。

点击。

直观。

重点语句。

中等。

文字问题呈现。

逐一出现。

重点突出,便于交流探讨。

重点字词。

一般。

文字问题呈现。

特效出现。

重点突出,加深理解感悟。

拓展延伸。

中等。

文字、图画。

逐一出现。

升华主题,教书育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有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分钟。

创设情境,进入学习。

板书:“钓鱼”、“放鱼”

指名回答问题。

1、为学习课文,创造氛围。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整体感知课文。

二、自主学文,。

找画句子。

句子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分钟。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第10段)。

2、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指名回答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钓鱼的启示。

学生找句子。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孩子创造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读了第1部分,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第3部分,我又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处理,使得教师在第一个整体教学(即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阶段就收获匪浅:既让学生理清了全文脉络,了解了文章大意,又向他们渗透了读书与的基本技法。寥寥数语,就将读文与训练落到了实处。

当学习的车头被直拉到重点段之后,可以这样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

1.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画,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难数清楚。)。

2.这两个语句分别位于本段的什么位置?

3.那么中间部分又写什么呢?(具体写狮子大小不一和神态各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大作家的小老师》表教案

这是我校的一节“希望杯”预赛,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小陶老师教学中的一些构思深深吸引了我,回来赶快记录下来。

这节课教者紧紧抓住学生对大作家萧伯纳的认识而展开教学,由浅入深,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读读课文,从哪里读出他是个“大”作家?

第二步:出示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你用什么语气来读?

第三步:再谈谈对萧伯纳的认识。

[片断1]。

师:读读课文,从哪里读出他是个“大”作家?

生找出了以下几个句子: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今天同你玩的是的大作家萧伯纳。”

“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在……”

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加以课外查找的资料,足以可见萧伯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非一般人所及,学生也从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深深感悟到这一点。

[片断2]。

教师出示两段对话,设计了两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问题一:这两段话分别是谁说的?

问题二: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你用什么语气来读两段对话?

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感情朗读来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体会到萧伯纳在说这话时表现出他对小姑娘的喜爱之情,他的本意是想让小姑娘有个意外的惊喜,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萧伯纳说话时的沾沾自喜。也正是由于小姑娘的可爱、率真,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谦逊的伟人形象。

[片断3]。

到课的尾声,教师再来谈谈对萧伯纳的认识。这时学生已能清楚地感知到萧伯纳的确是个“大”作家,不仅是因为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因为他能知错就改,哪怕是一个小孩子,只要某一方面做的好,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才是最令人敬佩、折服的呢。

[感悟]。

只有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才有学生从文本中的浅出。

只有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从文本的浅入到从文本中深出的过程,才会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转载自。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标准模板

科目:任课教师:序号: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难点与解决措施: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过程:

课前复习:

新课引入:

讲授新课。

主要过程:

课堂小结。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xx》教学设计(三号,黑体)。

一、教学目标分析(标题采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采用宋体小四,1.5倍行距)。

说明:在此处说明学生学完本教学内容之后能够做什么,即教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在编写过程中,请注意以下3个问题:

(1)请认真思考教学目标的类型与目标层次。

(2)请采用abcd法则或者内外结合的目标编写方式。

此处说明面对的学习对象的特征,即教谁?通常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四个方面: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应该注意说明针对具有此种特征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法。

三、

学习内容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2.本节主要内容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4.课时要求:

说明教学实施时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七、学习评价。

3.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二、学情/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不太喜欢抽象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例如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

4.课时要求: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五、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教案模板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3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是什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第一,给汉语拼音教学以准确的定位。《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在提直呼音节。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拼读练习的时间。

第二,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

第三,根据儿童心里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4、《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要求主要体现:

(1)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

语感: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快读、慢读、浏览。

5简述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感受阅读乐趣(2)丰富阅读活动(3)注重阅读体验(4)学会多种读法。

(5)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比如:

积累性阅读、礼节性阅读、比较阅读、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

6小学口语交际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具有前瞻性。

(二)三维设计训练目标,整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有好奇心,有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的课题。

(2)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4)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8。如何选择何确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综合性学习主题或课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这种内需可能是自发的,更多情况下需要教师抓住契机诱导引发。

(2)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课题。

(3)从学校、家乡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中提炼课题。

(4)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寻找课题。

9、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二是学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学生具体情况,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具有隐性、微型的特征。

第一种课程主要采用的开发活动:课程新编、课程整合、课程选择;

第二种课程主要采用的开发活动:初级层次的课程选择、课程改变、课程补充、课程拓展。

10、小学语文微型/隐性校本课程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1)具有适当的课程实施取向。

课程发展的基本环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得过且过型、忠实型、适应或改变型、创造型。

创造型课程实施,即课程实施者主张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造、生成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2)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

素材性资源,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3)具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的11、计算机、网络对教学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1)教学环境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教师是一种教学环境的创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2)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为中心;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新型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的改变。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4)教学媒体的转变。

教学媒体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迅速成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潜能的创造性的平台。

(5)师生角色的变化。

12、如何评课?

(1)实事求是:肯定优点,善于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

(2)善于发现不足,态度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3)本着研究的态度评课。

(1)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2)观摩教学培训(3)教育教学技能基本功训练。

(4)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培训(5)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

四年级语文表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提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两个故事?

2、自由朗读这两个故事,思考:这两件事分别体现了人与人相处中的什么精神?

3、老师总结板书:

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妈妈鼓励小护士再扎一针。

宽容、理解。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并听范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

指名说。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4、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

人物。

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体会。

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三、出示。

学习。

目标。

1、细读课文,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

1、请画出钟子期赞赏伯牙所奏音乐之美的句子,并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请划出描写伯牙被赞赏后,感觉找到知音而心情激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自己朗读、标画、写体会,再与小组内同学交流。5分钟可以吗?)。

1、自学质疑:

学生。

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3、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巩固深化:欣赏图片感受高山的雄伟,江河的宽广。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子期赞叹的话,相机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8——12自然段,划出表现伯牙丧失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找出其中一处写出自己的体会。(4分钟后,比一比谁最棒。)。

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2、合作释疑:在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划出表现伯牙丧失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

3、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巩固深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站、叹、摔”),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并谈自己的体会。

(1、)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2、)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3、)“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六、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一、)。

总结。

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二、)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板书。

设计。

高山流水。

巧遇。

难求—知音—痛失。

纪念。

俞伯牙——————————钟子期。

深厚情谊。

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68=8+()。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1,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篇课文应把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天下观,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应达到的目标)。

3,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4,学习方法(怎样落实“独立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必须解决的题目,难点是学生感到难以解决的题目)。

三、

教学方法:(首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课时安排:(预备用几个课时)。

(一)感知性阶段1,导入新课。

2,介绍笔者及期间背景3,明确学习目标4,泛读课文。

1,团体学生训练并加以评讲2,布置作业及预习内容附:板书设计图。

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绘制完成不同的艺术作品。

3.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准备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美术形象和作品。

2.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3.《西游记》片段以及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与分析)。

情趣导入,赠送礼品(展示课件):欣赏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变幻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礼物吗?喜欢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吗?为什么?想有孙悟空变幻无穷的本领吗?那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吧!

课件出示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二、讲授新课(观察与尝试)。

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

课件展示书本优秀图片,师生共同思考和讨论。

欣赏时思考3个问题:

a.物体本身是什么?

b.物体变成了什么?

c.用什么方法变幻?

2.观察:教师准备的范图。

拖鞋(贴在黑板上)。

这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怎么使它变幻呢?

学生讨论回答。

大家看(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

你能想到吗?

学生讨论回答,怎么变并运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总结归纳。

扫帚(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大家看这张作品是由什么变幻出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并出示扫帚最原始图片。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变幻呢!你们都能想到吗?

刚刚我们在欣赏作品之前老师有交代欣赏时思考3个问题,前面2个问题在我们欣赏的同时就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要仔细的思考,运用什么方法可以变换物体的形象呢?大家想一想!畅所欲言,鼓励同学们、同桌之间大胆、积极的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几位学生代表发言。

师生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耐心的引导和提醒,总结出方法:

a.形状联想。

b.形状改变(加一加、减一减,通过点、线、面)。

c.色彩改变(水彩笔、油画棒)。

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欣赏:优秀的变幻作品。

老师这还有许多优秀的变幻作品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了解各种图形的变幻过程和方法,学习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先想到才会做到,再次巩固学习重点。

三、布置作业(实践与操作)。

(课件展示作业图样、播放轻音乐)。

图形王国要举行一个变变变的“选美”大赛,有10个小伙伴正焦急的等待着大家的帮忙,来!我们来为它们设计设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帮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伙伴进行富有创意的加工美化,让它变换出奇妙、独特的形象来!

比一比,看看谁变幻的形象最美!

作业要求:

1.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的造型。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1.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3.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课件展示艺术作品,欣赏变幻的魅力。

生活中有许多许多艺术作品,都是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物品通过想象变化创作出来的,请同学们用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找一找,看一看,你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大的收获,原来生活能给我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美好和惊喜啊!

六.宣布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

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000年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

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

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

【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

1.认识大月、小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

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

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

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

(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

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

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

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

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2003年的年历卡(2003年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

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语文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故事中角色的简单对话,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2、懂得做事要认真、勤劳。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小猴、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头饰。

2、教学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2、出示挂图: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完整的话把挂图上的内容讲出来,好吗?给你们二分钟的时间,要珍惜时间奥,时间很快就会到了。

3、请几个小朋友讲述观察到的内容。

4、欣赏故事。老师也把这幅图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要仔细听,老师还有问题要提问啊。老师根据看图讲故事,并提问:

(1)故事中有哪几种动物?小猴、小熊、小刺猬是怎样迎接春天的?

(2)小狐狸迎接春天的方法和朋友有什么不同?

(3)小狐狸画的春天变成了什么样?小动物们种的树、草、花变成了什么样?

(4)小狐狸为什么要哭呢?朋友们对它说了些什么?

5、再听一遍故事,老师大声讲你们跟着小声讲好吗?在讲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描述小猴、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的简单对话。

6、学习使用“一排、一片、一丛、松土、施肥、浇水”等词语。让幼儿用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7、请幼儿说说自己最赞成哪些小动物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不能懒惰,只有在春天辛勤的劳动,才能使春天变得美丽。

8、分角色表演故事。

(1)听故事磁带,让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一组一种动物,分四组)。

(2)让幼儿边讲故事边表演。

9、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10、活动延伸:

把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幼儿继续表演故事,教师及时指导。

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

1、聆听红叶之歌和空山鸟语,体验北京香山的美好秋景。

2、学习演唱《我是山里小歌手》,表达热爱山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情绪。

2、唱歌曲时,要唱出,对家乡热爱的情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香山红叶》感受香山的美景。

2、学唱歌曲《我是山里小歌手》,表达热爱山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聆听《香山红叶》预设问题,听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2、提示:认真地听,并记下令你印象最深的歌词,听完说一说。

3、复听,歌曲给你那些感受?你对香山红叶的感受联系起来,红叶象征什么?

4、随歌曲录音唱一唱。

(二)表演《我是山里小歌手》。

1、导入:听一听山里孩子的美妙歌声。播放音乐或课件。

2、交流一下对聆听《我是山里小歌手》的感受。

3、读读歌词,说说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

4、跟着范唱试着唱一唱,老师指导。

5、再听歌曲录音范唱。

6、有感情的演唱。能够随着集体基本演唱出歌曲。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描写了山里的好风光,也是要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祖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