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课稿(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3 14:10:38 作者:LZ文人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材料和资源,提供给学生参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案模板的编写要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范文,请参考。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带刺的朋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来为大家揭开谜底吧!

新月斜挂的夜晚,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摇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这时,“我”走到后院的枣树旁,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的往树上爬,后来它停住了脚,然后在枣树上用力的摇晃,把从树上掉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在一起,打一个滚儿,把枣子全都扎在背上的尖刺上了。这是什么动物呢?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刺猬。

在文章中,“我”通过爸爸的讲解,给我们介绍了刺猬的生活习性。于是,“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决定去看一下刺猬的住所。在第二天晚上,“我”用石子吓跑了刺猬,从而发现了刺猬的。住所,又看见了刺猬的四个宝宝。又从爸爸口中得知,刺猬一旦发现有人发现了他们的住所,就要搬家了。“我”担心刺猬发现有人找到他们的住所,就会搬家,于是“我”开始向刺猬一家提供食物。冬天到了,“我”通过寻找消失了的刺猬一家,了解他它们冬眠的习性,还担心躲在草蓬睡觉的刺猬会觉得冷,便用一些东西,把草棚的门窗封了个严严实实,让刺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脑子便想起了我和小伙伴之前在农村对小动物的不友好。是谁用鱼钩钩破了鱼的嘴巴?是谁将小鸟放入冷水中,洗了个冷水澡,是谁把蚂蚁放入水中淹死的?我们一时的恶作剧,却给小动物带来了很多不幸和痛苦。

所以我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像我和我的小伙伴一样去欺负小动物,因为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小动物吧!

文档为doc格式。

《好朋友》说课稿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有趣的人物漫画,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人物漫画是采用夸张谐趣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在看是不经意的一猜中,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为学生在习作时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作好了铺垫。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这一环节,我们借泡泡语的提示,从外貌、爱好、事例等帮助学生把握本次习作的重点,明确习作范围,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抓住特点描述外貌。

首先,我们回顾画家抓住人物特点把画画得活灵活现的方法,让学生让学生明确,只要抓住好朋友的特点,就能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紧接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机引导学生不仅要抓住特点观察,而且要观察有序。

四、再现事例突破难点。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下笔成文的一个好方法。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欲将步子放慢一点,走得踏实一点,让作文教学回归课本,以力求通过课文这个载体,进行学生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本单元教材,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一人一事,一人多事等方法来写人。

五、下笔成文展示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非无事可做,教师要巡视,了解学情,留心学生好的开头,好的选材,好的语言表达。为评讲做好准备。

六、激励评价习作分享。

此环节我们设计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赏评方式,教师将巡视过程中积累的评价素材展示出来,通过评讲润物细无声地再次对习作技巧、选材、语言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再思考,教与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互相赏评片断、自评的过程中,体验在作文课堂中的成功感。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带刺的朋友》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带刺的朋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一颗颗红枣如玛瑙,多吸引人的景色描写啊,正因为有让人眼馋的枣儿,才会有刺猬出来偷枣的故事。故事开篇得美而自然。

文中对于小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用笔详尽,毫不吝啬,想必是这带刺儿的朋友这一举一动牵动着作者的心。

“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初印象,便觉可爱,不然怎么会用圆乎乎这亲昵的词呢。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小东西的诡秘之举,勾连着我的好奇心。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透过红枣枝杈的形态变化与哗哗作响的声音,我猜测着小东西的行为,但我并未上前打扰,仍旧只是静静地注视。

此外,文章第10小节写得特别有画面感,小刺猬的一连串动作特别有意思,还一气呵成:匆匆忙碌,归拢红枣,打个滚,急火火地跑。作者表述刺猬扎红枣的样子也很新颖: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很有味很有童趣地表述。刺猬在笔下不仅是动物,如人一般有想法,因为怕被人发现,所以“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整篇文章生动形象的言语很贴合孩子的观察与认知,有静有动,有声有行,令本文作者记述的儿时发现更珍贵。当言语与内容相契合,文章就特别适合孩子阅读。

《带刺的朋友》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在指代刺猬时,作者在文中的称呼一直在变化。一开始是“那个东西”,相对陌生化的称呼,因为还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也只是孩子的普遍天性促使我去追踪。接着称呼换成“那个家伙”,带了点亲昵之感,仿佛两者已相互认识过,后来称呼索性变成“聪明的小东西”,读来,好像这小东西与自己是好朋友似的,文字中喜爱满溢。

称呼的变化,体现着作者对小刺猬情感的变化,越是了解越是喜爱,这或许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珍贵的礼物吧。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自主学习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

3、学习用形容词和拟声词等生动的词语把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并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指导学生学习想象画面来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学习用形容词和拟声词等生动的词语把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并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想象画面来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并尝试运用生动的词语借助导图进行复述

学生通过二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字、词进行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找近义词,者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梳理事件过程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抓关键词填思维导图。同时,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简单复述通过2年的学习以及基本掌握,如何生动具体地复述则是需要训练的重点,本课中希望通过以读代讲,让学生发现生动的语言对故事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进行具体生动的复述,逐步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并通过复述,摘录来积累喜欢的语句。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揭题学写“刺”,带着好奇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多音字“扎”,运用近义词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监视”,将低段的字词教学有重点,有方法地进行落实,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在讲它的什么事呢?读了文章你对刺猬又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通过读句子,借助思维导图抓刺猬偷枣的动作,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有条理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

(四)学习段,以读代讲,发现把故事讲生动的秘诀——用上生动的词语,比如恰当的形容词,有趣的拟声词等,让学生圈一圈找一找这样的词语。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总起句,尝试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有条理生动具体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学法,并提示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加入心里描写将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通过板书将学习方法以及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楚,为学一篇会一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朋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社会活动《说说唱唱话朋友》。我将从教材、目标、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

中班社会活动《说说唱唱话朋友》选自综合活动课程。随着中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围的交往圈子,他们会经常围在一起说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心中的小秘密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展,我便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在说说、唱唱中体验交朋友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往。

2、知识目标: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会有更多的朋友。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在:能说出和唱出自己和好朋友之间做过的事情。

难点定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态度和语言与同伴及他人进行交往。

为顺利的完成活动目标,在了解了中班孩子交往中容易遇到的和难以解决的困难之后,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寻找中班各类有关朋友的歌曲:《找朋友》、《拉拉勾》、《好朋友》、《认识你呀真高兴》、《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幼儿事先学会演唱。

2、物质准备: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之间的一些图片。

3、场地准备:孩子们座位排成半圆形。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我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

2、巧用ppt,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活动的重点所在,通过播放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往问题的图片,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经验来解决与好朋友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渲染,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交往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要掌握和朋友交往之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因此,我通过视频让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说说唱唱进行表演,帮助幼儿提升了情感。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演活动,不仅能提高认知,锻炼能力,更能升华情感,本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2、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发展。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就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1、谈话导入。

一开始我就与幼儿谈话: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干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由此引发幼儿想要交朋友的愿望。

从而引申到老师也有自己的朋友,这时出现画面: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图片,这时我问:老师为什么喜欢她,小朋友说:因为他扶起了摔倒的小朋友,接着出现小朋友帮同伴扣纽扣的图片,由此引出原来老师喜欢帮助别人的小朋友,那好朋友之间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接着出现《好朋友》的歌曲,这时大家一起边唱边做动作来进一步理解好朋友的含义。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解决好朋友之间的矛盾。

我先请个别幼儿说说和好朋友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在小朋友说了一些吵架闹别扭的事情后,我运用两张图片再现了幼儿之间抢玩具吵架的情景,由此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化解这些同伴间的矛盾问题的环节。这时,小朋友可能会说:吵架了可以说对不起,我就顺势引导幼儿一起来表演唱“拉拉勾”的歌曲,让幼儿在边看视频边演唱的过程中,知道好朋友之间生气了可以用拉拉勾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也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找到了交朋友的合适方式。在边唱边做动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懂得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交到朋友,得到快乐的道理。

3、通过动作引导幼儿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朋友之间亲密的动作。最后我总结:原来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很开心的,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首《认识你呀真高兴》的歌吧。请小朋友两个人面对面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从而帮助幼儿提升情感体验,知道好朋友之间可以做不同的亲密动作。

4、迁移经验,谈谈长大后的新朋友。

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小朋友慢慢长大了,长大后也会有朋友,那长大后的朋友在哪里呢?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这时,我再和另一位老师对唱《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由此引起幼儿的疑问:为什么朋友会在上海在南京呢?接着出现画面各种各样的朋友的图片有校友、工友、战友、队友、舞友、棋友、驴友等,进一步引导幼儿知道原来长大以后会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从而了解了朋友的多样性。

最后,出现上网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还有一种特殊的朋友,不见面也可以是朋友的网友。接下来我就总结到: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会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现在呢他们可能在上海、在南京,也有可能在北京、在天津,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把这些地方叫做天涯海角。

从而引发大家一起唱着《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结束活动,进一步体验交朋友的乐趣。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大家!

《动物好朋友》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天坛路幼儿园中一班的语言老师孔秀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下面我分为六大部分来进行。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幼儿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幼儿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幼儿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幼儿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幼儿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幼儿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幼儿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幼儿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幼儿参与的形式能让幼儿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好朋友》说课稿

《音乐是好朋友》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轻松优美,歌曲的节奏型xxx/x。xx/多次出现,亲切而又有童趣。歌曲首尾的节奏句旋律完全相同,既简洁又首尾呼应。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喜爱音乐之情,同时又传达一个信息,音乐是我们所有人好朋友,音乐无所不在。

1.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感受三拍子的乐曲韵律感,熟悉其节奏型。

2.会用律动以及小乐器表现歌曲,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及思维创造力。

3.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去发现更多的音乐朋友。

教学的重点能用清晰的吐字来演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并且真正喜爱上音乐这个朋友。

歌曲中的难点是附点节奏的演唱和4到低音5的七度音程音准的把握。因为想到的是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这一课歌曲所以怎样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唱会唱好歌曲,我也做了好多考虑和设计,最终以能够吸引孩子的动物角色故事引入并且贯穿整节课。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置以下教学程序:

我上课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对于音符的认识,歌谱的学唱应该不是主要的内容。但是在歌曲中有4到低音5的七度音程的跳跃,而且歌词里就唱到so、la、si、do这四个音符。于是顺应故事的发展让音符变得可爱而有趣,从而让学生对这四个音符印象深刻,而且我按照音高把音符以阶梯状来安排,学生一目了然。因为是低音,所以本来准备让学生做柯尔文手势的想法变了简单的身体动作,更有创新简单易学,从而在下面听歌找音符时候单纯的欣赏变得有趣而轻松。

听赏过后是歌词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歌曲的附点教学在练习节奏和朗读歌词时候都接触过,所以学唱时候稍微提醒下就没有多少问题。全曲的三行乐句主要是歌谱中4到5的七度音程的把握,我用了课件出示旋律线和接口唱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5的音高位置。从线条上看出因为第二乐句的旋律线走向是从低到高的,所以两个唱弱拍的字“永远是”的“是”和“好朋友”的“友”字跟着音高会唱的特别强,我设计了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做拍手、点、点的律动。我认为这一环节的安排,有助于突破难点,使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候更有韵律感和起伏感。

本节课比较创新的尝试是在教会歌曲后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a级课比赛之前,因为从没有听过教材中的范唱,所以哼唱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更倾向于缓慢的演唱方式,觉得更抒情更优美、更易于表达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最后,打击乐的加入是课堂气氛的升华,不仅给歌曲演唱增色,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乐器适合给什么情绪的歌曲伴奏,又和开头所说的“音乐会”呼应。

在课结束之前几分钟,我给学生欣赏了生活中常听到的音乐,让他们都觉得很兴奋,不知不觉都跟着一起唱出声音,也使他们明白原来音乐就在他们周围,音乐无处不在,也呼应了这节课的主题,音乐真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的歌声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和xx小学音乐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我觉得本节课以丰富的多媒体和有趣的故事让低年级的学生的学歌变得有趣轻松,学生乐于学乐于唱,在每次的演唱之前我也提出了唱歌的要求,避免了重复的演唱导致学生学得鼓噪无味。一首歌曲中两种不同方式的演唱,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做这些尝试,使音乐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打击乐的部分,我忽略了没有试用乐器的小朋友,如果和舞蹈的孩子多交流,多带动他们,我想最后的气氛会更加好。还有和低年级学生上课的语气应该再亲切些,多走近他们,那积极参与的孩子会更多,变得更大胆。

以上是我上的《音乐是好朋友》这课的一些想法,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批评指正。

《好朋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你是我的好朋友》,下面我讲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亮点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关于“我与学校”的教学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在集体中”。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帮助儿童形成对同伴关系和集体与个人关系的积极认识。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与好朋友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感受友谊的珍贵,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她)学习。我整体翻阅了一遍教材,发现这一内容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且后面相同的内容基本没有。四年级学生都已经结交了一些朋友。对于“朋友”的理解,在他们眼里更多的是合得来的“玩伴”:一起上学,一同玩耍,他们乐意与好朋友在一起,但他们的这种友情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会闹不和。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抓住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唤起学生拥有朋友的快乐情感体验,感受友谊的可贵和珍惜友谊,从而激起他们拥有更多真正的朋友的欲望。因为现在的独生子较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因此本课的难点就是初步辨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以及打心底里去赏识朋友的闪光点。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是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拥有友谊的快乐,体会友谊的可贵。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故事、讨论、制作并赠送闪光卡等方法学会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她)学习。通过辨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在和朋友发生不愉快事件后,能够化解矛,让友情持久稳固。道德情感是道德诸要素的核心。第一课时重在情感培养,追求一种珍惜友情的情感生成、发展,乃至升华的过程。以情感驱动,促进认知提高,来辐射第二课时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道德发展。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写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友谊的珍贵,知道拥有一些好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能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讲讲朋友之间发生令人难忘的事情。

教学重点:深切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体会友谊的可贵。

教学难点:体会友谊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子表、数码相机、

学生:回忆与好朋友交往中最难忘的事。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活动体验法:在看看照片、听听故事、议议问题、做做游戏等多种活动中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真快乐,友谊真可贵。

学法:(1)自主探究法(2)合作交流法。

(一)照片欣赏调动感情。

1、欣赏一组学生共同玩耍、共同学习的合照。

2、师:你看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你看,能拥有一些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进步的好朋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朋友”这一个温馨的话题。

4、板书课题:你是我的好朋友。

(设计说明:照片源于学生生活,唤起学生的记忆,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与朋友一起学习、活动时的快乐)。

(二)介绍朋友感受友情。

1、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姓名、个性、爱好等。

2、说说我的朋友的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共同爱好;共度时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欢乐。

(设计说明:课前调查或是课前准备是品德课必须的,这个问题课前已经让学生好好回忆了,这样会较好的打开学生的思维和他们的话匣子,汇聚生活中的点滴,重温朋友之间的互助、快乐。)。

3、游戏活动体验快乐。

学生做游戏:我做——你猜。

规则:(1)请三组好朋友上来活动,每组两人,一人比划,另一人猜。

(2)、比划者提示时不能透漏答案中的任何一个字,可以用动作、表情提示。

(3)、每次游戏的时间为二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都算成功。(动物、水果、体育)。

(设计说明:游戏、诗歌,浑然一体,从生活中的现场的朋友间的默契和快乐提升到诗歌中快乐,直接参与实际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三)故事提升友谊可贵。

1、故事明理:《等春天再回来》。

(1)教师讲述。

小熊和小鸟,一个巨大,住在山洞里,用腿走路;一个娇小,住在绿树上,用翅膀飞行,但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散步、聊天、看报纸,他们的友谊跨越了天南地北的差异。冬天来临,小鸟要到南方避寒,小熊要冬眠,他们必须分开,但他们约好春天再相见。再要好的朋友,都有各自的未来要努力,但只要在心中记住彼此的一切,友谊的力量会让春天早点到来。

(2)听完后,交流:小熊和小鸟如果没有对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哪里让你最感动?

(3)学生交流。

(4)小结:再要好的朋友,都有各自的未来要努力,但只要在心中记住彼此的一切,友谊的力量会让春天早点到来。

(设计说明:最经典的友谊故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故事,但离学生现有的经验较遥远,所以没有选用。绘本《等春天再回来》小熊和小鸟之间感人的友谊故事,更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之动容,感受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共快乐,还可以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增添光彩,友谊是多么可贵。)。

2师生齐诵名言:

(师)巴金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光彩。

(男生)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女生)培根说:友谊的一大奇特的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的快乐将会变成双倍;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的忧愁便会分掉一半。

(指名)我说:

(设计说明:把学生与名人相提并论,学生倍感鼓舞,学生口中最稚嫩的话语也许就是对友谊最朴素最真挚的理解,也是对整堂课情感的小结。)。

(四)现场互动感情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用最自然的动作,可以是一个轻轻的拥抱,或是一句悄悄地话语,或是送给朋友你为朋友画的画像,哪怕只是片言只语,向你最亲爱的朋友表示你心中的友谊吧!(学生在歌曲声《友谊天长地久》中随意离开座位,与朋友相互交流。教师用数码相机捕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倾诉时的镜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现场把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形式,以备下一个总结环节用。)。

(设计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总结下课。

注重活动体验——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也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学中,我们以活动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儿童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发展。本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具体的活动。如动一动,我来比划你来猜;说一说,即学生一边展示照片、礼物、纪念品等,一边讲朋友之间的故事;念一念《快乐朋友》;议一议交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学一学名人名言……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友谊的可贵。

资源鲜活自然——不管是《触摸童心的脉动》这个讲座《话说“生本课堂”》,关键词是学生,是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通过教学,让生活融入课堂。这堂课教师似乎是很平常地和学生看看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认识学生的好朋友,组织学生开展游戏,交流心得,听听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

课时划分得当——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些有关本文的相关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把书上所有的内容都在一堂课内讲完。在备课前我也十分矛盾,如,找找说说朋友的闪光点,制作卡片并赠送要不要一起设计在内等,设计进去看上去内容会“更充实”,活动会“更多样”。最后,我经过再三考虑,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整堂课的结构,觉得像这种以情感性为主的文本,如果走马观花,看似热闹,实没深悟,教学实效性会大打折扣,最终我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忍痛割爱。

总之,我觉得自己的亮点时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得当,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课。每课时各有重难点,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很好的创设一种既动感十足,又静中有悟的和谐的教学氛围。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洪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一课,主要讲了刺猬偷枣一事。洪老师在这堂课上,致力于引领学生“沉浸”在文章当中,通过朗读和勾画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小刺猬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美。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整体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本课课堂设计主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洪老师的本课教学主要提出“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横线画出作者对刺猬偷枣的评价”“圈画出刺猬偷枣的动作和用波浪线画出刺猬本领高超的语句”等任务展开,这些教学任务的开展一环扣一环,衔接较为连贯,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既领悟了语言美,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要想正确找出关键语句,离不开阅读,在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充分的时间里有目的性地进行自由朗读,并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生动与巧妙。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洪老师能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洪老师提问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回答道“贪吃”,洪老师能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建议:

1、对于学生回馈的文本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再次朗读,从而对比得出体会后的感情。

2、老师对于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可以少讲,让学生去自主探讨,难的知识点就多强调、点拨一下,以免学生走入知识误区。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下面我将以上7个方面进行说课。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当学生对枣有了一定印象后,再次设置情境:枣子这么诱人,难怪小刺猬忍不住要去偷,对于它偷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夸赞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一句,紧紧抓住高明来展开。

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大方面去勾画、朗读、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第一是选择最佳的偷枣时间。这句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朦胧的月光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着重是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朦胧,体会刺猬高明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

其次是偷枣的手段高明。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哗哗”“噼里啪啦”“噗”几个拟声词,将小刺猬用力摇枣树,红红的枣子落了一地的情景和小刺猬想迅速偷枣的滑稽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后,为了引起学生对这几个拟声词的注意,我们设计了问题:小刺猬用力摇枣树,作者就在枣树旁边,他听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他们圈出这些拟声词读一读,悟一悟,用一用,感受拟声词的妙处,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和谐。

小刺猬偷枣的高明还表现在偷枣方式的高明。课文的第10自然段将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画出动作,想象画面,谈感受,然后课件展示带“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急火火地跑”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从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过渡,让刺猬归拢枣、扎枣、驮枣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头脑中。

总的来说,第二大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高明”一词展开,主线突出,板块清晰,设计简明。为了达到一咏三叹,升华情感的目的,每完成一个方面的学习,就引领学生把“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个句子说一遍。

课上到这里,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对小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已经铭记在心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强化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这时,请同学们尝试着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课文。不仅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落实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最后,我说说我们的板书。在这次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板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真思考、进行真阅读,牢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朋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第四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主题中的一个活动。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命现象,知道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就是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从而喜欢动物,并能善待动物。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动物的知识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仍然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鲜活的图画和丰富的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本课教学主要凸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树立善待动物、保护动物意识。实现了常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效果。

环节一、激趣导入认识动物。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想不想看看动物王国里有哪些动物呀?

环节二、了解动物。

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过于单一的现象,教师提供自创网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弥补了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足的弊端。

环节三、喜欢动物。

课件播放明明和小鸟的故事,思考:明明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鸟放走了?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马上追问: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动物交往的经历呢?引发学生对自己日常行为的思考。

环节四、帮助动物。

游戏:用鼠标帮动物找家。

环节五、爱护动物。

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自制一张爱护动物的宣传报。

环节六、全课总结:

电脑播放flash动画,与画面中小动物边唱边舞结束本节课学习。

1、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网上畅游、视听感受、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亲历学习过程。

2、将品德与生活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创设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3、创设轻松、愉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真实的感受着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朋友》说课稿

通过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和了解,由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幼儿感受被关爱较多,而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去关心他人。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敏感性增强。他们开始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感受理解不同的情感。

而本节活动《好朋友生病了》正是通过自己生病以及感受到关爱的经验,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适应的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过生病的经验,因此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幼儿知道如何关心生病的小伙伴,懂得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1、能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人,体验关系他人的快乐情感。

2、了解预防生病的方法。

3、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重点: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难点:知道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了谈话法、体验法、课件演示法三种教法。

幼儿主要通过操作法、观察法、同伴学习法来体验、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

一、游戏导入,唤起经验。

1、《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最近几天,我们班小朋友有没来幼儿园,知道为什么吗?”

2、讲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为什么会生病呢?你生病时感觉怎么样?”

“因为她不好好吃饭,也不锻炼身体:那次我生病了,发烧、嗓子也很疼,很难受……。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得到满足。通过《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因为生病没来的同伴。从而唤起幼儿自己生病时身体的不适和感受到别人关心照顾自己时的心情。

二、讨论:生病了怎么办?

1、应该怎么做?

教师: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呢?

幼儿:“要及时去看医生”

“听爸爸妈妈和医生的话”

“多喝水”……。

通过讨论经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要听大人和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病才能好得快。

2、了解让自己变健康的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

幼儿:“要多喝水,多运动”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手指”

“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教师通过总结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指南》健康领域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本环节我采用了经验讨论法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和梳理生病时应该怎么做的经验,并与幼儿讨论使自己变健康的方法。知道锻炼身体和讲卫生很重要。

三、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

1、情景扮演“照顾好朋友”

(幼儿自选角色分别扮演没生病的幼儿和生病的幼儿,体会关心别人与被关心的不同心情)。

2、好朋友没来怎么办?

教师:“孩子们看一下,今天我们班谁没来幼儿园?

幼儿:“打电话关心一下”

“让爸爸妈妈陪着去看望一下”

“给他画一幅画送给他”……。

小班幼儿的认知需要靠行动来得到发展,因此在本环节我运用“情景扮演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从而感受到被关爱和关爱他人的独特情感。

1、活动来源于生活:

活动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师能抓住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问题设计教育活动。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环节,如:《找朋友》游戏导入,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关心别人?”

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幼儿可进行随机引导。

张丽芬。

一、说教材。

《朋友之间》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你我同行》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的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的目标。教材所选取的事例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代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说学情。

十一二岁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与烦恼。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关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探讨中,学会辨别是非真伪,寻找正确的交友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能力目标。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紧扣本课主题目标,我结合以下活动环节,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一、创设情境。

1,参照教材第10页的两个范例,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讲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例如,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甚至有矛盾时是如何面对的,等等.2,游戏----我演你猜.教师出示表示不同事物的词组,朋友中的两个人一个演,一个猜.看哪对朋友结合最默契,配合最好.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浓浓的朋友情,沉浸在朋友心灵相通的感动和快乐中.3,师生同唱:《友谊地久天长》,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可贵.(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考验他们之间的感情。重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回忆生活中的朋友。

1、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与自己朋友之间的事情。

2、小组内互相倾诉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时通过多媒体出示两则正面事例,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3、好朋友推介会。请学生登上讲台介绍你的好朋友,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两件正面事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朋友故事,回忆美好时光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畅谈在实际生活中与好朋友之间的感情。)。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教材第11页的小诗及对各种物品的理解和看法.2,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并说明原因.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朋友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谈论对朋友的比喻,将学生对朋友的认识具体化、真实化,从而也能提高学生对朋友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小组交流。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下边的情境问题,说说自己在交友中遇到过的类似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如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送昂贵的礼物,互相攀比等,并将它们写出来贴在“友谊树”上.2,将学生写出的问题和烦恼进行分类,归纳出一个主要问题.然后,每个小组诊治一个问题,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贴在“友谊树”上,既是对本科的一个总结和梳理,更是情感的提升、体验的加深。

学生回答的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具体的实例最能说明问题,提升他们对朋友这一主题的认识,及时梳理和总结孩子们的故事,用发放“友谊果”的形式对每个孩子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深化。(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题活动,在这一环境中,学生人人参与,建筑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归纳活动四真正的朋友。

3,让学生收集有关真正的友谊方面的故事或格言,也可通过自己的感悟自行设计格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格言警句抄在小报上.引导学生议一议这些格言的意思,进一步印证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5、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保持友谊的秘诀。如理解、信任、宽容、原则等。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查缺补漏。

1、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看电视剧《武林外传》,被爸爸撞见,他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教训了我。我应该()。

a忍着、偷偷地哭,因为爸爸是长辈b对爸爸大喊大叫,申诉理由,我本来就没有错呀c等爸爸气消后,平和地和他谈,也可以给爸爸写信,与爸爸好好的沟通沟通。

2、我与最好的朋友意见不一致时,我应该()。

3、想一想,连一连镜子。

绊脚石a好的朋友。

毛毛虫。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朋友之间理解信任宽容原则。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领导多多批评指导,谢谢!

难忘的朋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下面我将以上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当学生对枣有了一定印象后,再次设置情境:枣子这么诱人,难怪小刺猬忍不住要去偷,对于它偷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夸赞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一句,紧紧抓住高明来展开。

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大方面去勾画、朗读、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第一是选择最佳的偷枣时间。这句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朦胧的月光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着重是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朦胧,体会刺猬高明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

其次是偷枣的手段高明。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哗哗”“噼里啪啦”“噗”几个拟声词,将小刺猬用力摇枣树,红红的枣子落了一地的情景和小刺猬想迅速偷枣的滑稽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后,为了引起学生对这几个拟声词的注意,我们设计了问题:小刺猬用力摇枣树,作者就在枣树旁边,他听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他们圈出这些拟声词读一读,悟一悟,用一用,感受拟声词的妙处,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和谐。

小刺猬偷枣的高明还表现在偷枣方式的高明。课文的第10自然段将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画出动作,想象画面,谈感受,然后课件展示带“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急火火地跑”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从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过渡,让刺猬归拢枣、扎枣、驮枣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头脑中。

总的来说,第二大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高明”一词展开,主线突出,板块清晰,设计简明。为了达到一咏三叹,升华情感的目的,每完成一个方面的学习,就引领学生把“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个句子说一遍。

课上到这里,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对小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已经铭记在心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强化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这时,请同学们尝试着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课文。不仅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落实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说我们的板书。在这次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板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真思考、进行真阅读,牢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带刺的朋友》一文,记叙了一只小刺猬在朦胧的月光中偷枣的事。这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刻画了小刺猬独到的本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洪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洪老师的的课堂有以下这些亮点:

洪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关注单元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展开,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洪老师重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运用抓关键语句、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默读、交流中理解和感悟小刺猬的“高明”。

课堂以设疑—学文—解疑为线索,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超的语句。在洪老师的课堂推进中和引导下,学生关注小刺猬偷枣过程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拟声词等有趣的重点片段,学生说起这些语句时,积极表达,乐于分享,对刺猬形象的理解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对于本节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1、本堂课老师的讲占大部分,教学应避免以讲代教,应以学生为主体。另本篇课文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于生动语句的感受,在掌握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所迁移和运用。建议抓住主要问题,对每个环节的意图把握清晰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在解决生字词问题时,词语应尽量多地放在语境中理解,而非简单地字面上理解意思。

3、除关注语文要素外,文本的理解应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感受小刺猬偷枣的“偷”非“偷窃”,而是小心翼翼、不想被发现,从“偷”字也能感受小刺猬的高明、可爱,从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第一感觉是年轻漂亮真好,温温柔柔的声音真好,多招孩子喜欢呢!就像儿童作家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带刺的朋友》写了家乡院子里来的不速之客——刺猬,写了它偷枣本领高明、反应聪明机灵,给宗介华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蒋老师在潜心会文、了解内容之后,如何引领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体会到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并习得写法呢?她的设计有这么几点亮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生字“扎”、“刺”与“枣”在字音和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蒋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4小节句子,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同时也很信赖班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原来,教学的“生动”是这样来的。

《朋友》说课稿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自主学习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枣"这件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学生通过二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字、词进行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关于比较句子的练习,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定式思维,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总是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后,比较出句子的不同点,一句比较简明扼要,而另一句则用比喻等手法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显然用第二句合适,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简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这样辨证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事例"。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刺猬是怎样的感情?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让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练习,拓宽视野。

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第二句更适合在这篇课文中,而第一句在别的条件下,也是可用的。这样辨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动物独到的本事,使学生能将今天的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她是我朋友》说课稿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

《朋友》说课稿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你呢?谁是你的好朋友?(生抢着回答)。

师:昨天老师碰到了困难,好朋友伸出了热情的手,来帮助我,让我感到很快乐。那么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是怎么帮助你的呢!(生自由发言)。

小结:是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是我们的朋友伸出友爱的双手,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任何困难都会随之解决,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出示课题)。

(课堂的导入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进入课堂,让课堂体现生活。)。

1、创设情境,老师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

故事中的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阮恒又是怎样帮助他的呢?(点击)如果你是小女孩的朋友会怎么帮助他?请你们来说一说好么?(学生讲看法)。

讨论: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很好,但你觉得哪个同学讲的更好,为什么?

谁帮助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小结:是呀,看来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义无反顾的去帮助。对待朋友就要真诚无私。

师:那么当你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每次都得到了帮助吗?

使学生明白:(1)有付出就有回报。

(2)只有你真心对待朋友,朋友才会真心的对待你你。

(生活情境的再现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与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交往和朋友相处的态度,这就是生活的经验与积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的本质。)。

1、师:明白了这些道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剧场”真正体会一下阮恒的内心世界。(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师:是呀,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有了困难,都能主动的伸出双手去帮助他,这样互帮互助,更何况是好朋友呢?帮助朋友多重要。虽然自己很矛盾,但为朋友,即使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3、再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非得给学生机会训练其道德行为不可。爱心剧场是来源与生活的情境再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朋友和朋友需要我们的时候很多很多。它符合道德行为必须加以训练的规律,因此足以让学生在读文中真正感受到朋友的重要。体味到生活的滋味)。

1、师:再次读了课文,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已经懂得了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去帮助朋友。那么当你得到朋友的帮助或是帮助了朋友时一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吧,你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心连心情感热线”吧!

2、说说真实的事例,说说内心的感受。(学生上讲台,说自己的感受)。

3、看故事《两肋插刀》,听听小熊的感受。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得到朋友的帮助时我们很快乐,当我们帮助了朋友,同样我们也感到了快乐。但是帮助朋友必须是正义的,有益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小熊受人欺负的时候,小猴也帮助它找了许多朋友去打架,给它解恨。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生说)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感受吧!

(回忆生活的点滴,畅谈心中的感受,此时此刻,学生已经从课堂走进了生活,情感也因此得到了升华。)。

(歌曲是情感的延续,课堂的延伸,现实生活的回归。让课堂回归了生活。)。

人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课标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课堂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德育与生活教学结合的目的`。

一、从生活入手实现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们的教材只呈现一个生活状态,一个范例,不是特定学生当前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我们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千姿百态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层面,组织活动,展开活动。

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努力挣脱教材的禁锢,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从具体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能更加容易的被孩子们所接受,也更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这就为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

二、让孩子在生活中丰富道德体验。

生活是学生成长土壤,更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无疑是丰富学生生活的有效手段。

三、让孩子在实践中为生活增添色彩。

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的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学以致用”。即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谋求与社会、和谐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富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只有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学习才有兴趣,情感才能激发,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实效。

《朋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天坛路幼儿园中一班的语言老师孔秀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下面我分为六大部分来进行。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幼儿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幼儿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幼儿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幼儿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幼儿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幼儿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幼儿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幼儿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动物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与同伴间合作的美好情感。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幼儿参与的形式能让幼儿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难忘的朋友说课稿

《真正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广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朋友”中的第三篇课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懂得在交往过程中,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共同进步,而不能互相包庇、隐瞒错误或嫉妒对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与友谊的正确认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教学目标:

1、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愉悦心情。

2、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3、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教学难点: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并准备相关的手工材料(纸、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介绍好朋友。

1、音乐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如实填写教材提供的“交友小档案”。

2、小组内交流,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

3、师收“交友小档案”随机抽取,由抽到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交友的经历,说说自己常常和小伙伴在一起做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物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入手,力求达到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效果。)。

第二板块:友情红绿灯。

1、阅读文中故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像丹丹那样的“难题”?请“实话实说”。

2、“实话实说”。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要追求课堂的真实效果,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教学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话实说”的形式,让课堂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在活动中,巧妙地帮助学生解决朋友之间的烦恼,让学生明白帮助朋友要讲究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引领学生明白真挚的友情需要细心的呵护,以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板块:友谊故事谷。

品读欣赏《“拯救友谊”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深度加工。在课堂中引进教参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朋友相处,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第四板块:友谊格言卡。

1、将自己搜集到的格言写在卡片上,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艺品。

2、把友谊格言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赠送“友谊格言卡”,让学生向自己的朋友表达自己的友情,赞美纯洁的友谊,巩固朋友之间的友情。)。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友情,感受到同学们的友情和班级的温暖。以上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