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给教师的把钥匙读后感(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1 23:13:59 作者:LZ文人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作品中的内容,从而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升华和拓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富有观点和内涵的读后感。

《给幼儿教师一把钥匙》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非常吸引人,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眼前展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在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

首先来说教师与儿童:

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具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来说教师与家长: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个别家长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早晨孩子入园、晚上离园的时间、安康网、家校通以及家长会、半日开放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

最后来说教师与社区:

作为教师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要联系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总之,作者希望教师通过倾听、体察、互动、反思来解读幼儿,通过把探索与创造的自由还给孩子,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发展幼儿;希望教师与幼儿均能在情感、气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通过学习它让我懂得,设计教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幼儿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教师要尽力将自己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兴趣及外在限制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相符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强调幼儿主动参与,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地建构知识。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也让我体验到了作者对幼教工作的那份执着,更让我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并努力去实现。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这本书里的问题、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于我还是一位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毫无经验的老师,在对于家长沟通方面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也在慢慢摸索中。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在赛诺双语幼儿园很好的一点就是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家长访谈,小班一般注重的事生活方面,家里的爷爷奶奶都会比较关心这一方面,听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而爸爸妈妈则少部分会关心幼儿在学习方面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访谈,说到家长心里去。过去,我总是认为对家长就是要把幼儿往好的方面说不能说孩子的不好,其实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对家长要有方法的去说。不能只说好的,也不能开口就说孩子的不好的。如果不能很好的跟家长沟通,很难让幼儿得到好发展。当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就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比如可以让孩子先去看会书或是玩会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与家长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也可以保留孩子的“面子”。在赛诺双语幼儿园我以为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我还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新手老师,但是我相信以后在赛诺双语幼儿园里我会学到更多更多东西,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emma。

读书笔记《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虽然我们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面向家长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这把钥匙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从中受益很多,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

国庆假期,读了一本教师成长指南类的书籍——《给教师的5把钥匙》。作者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这个作者很特别。一是四十岁就评上了特级教师,二是从2006年开始在网络上撰写教育博客,十年光阴,一日不曾终端。三是每周坚持读一本书,每天写1000字工作、生活感想。

最让我崇拜的是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1000字。读书的速度,上大学还行,但14年参加工作之后,两个月都读不完一本,写更是想起时马马虎虎写三五百字,从来都没坚持过。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觉得教学工作太忙碌,没有足够的闲余时间。不过,有本书的作者做榜样,以后再也不能以没时间为借口麻痹自己了。

下面,说一说书中的内容。

整本书一共有五章,象征书名——《给教师的5把钥匙》。这5把钥匙分别是——1拔高一层看教育、2千方百计提升自己、3有一颗学生的心、4遵循学习的规律、5保持积极的心态。

读完,第二把——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第四把遵循学习的规律,给我的启发最大。

一下是我总结的提升自己的途径。

一、成为学习高手。摆脱专业知识片面、杂乱的状态,向更系统更全面的方向迈步。

二、经常反思。反思内容既要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要有学生的参与程度考试成绩课堂表现。

三、打好教学基本功。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分析教材组织教材,以及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学生蹦起来,能摘到桃子的教学目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能力;设计教学流程的能力;在教育现场面对棘手突发的问题能及时准确处理的教育机智(能力)。

四:阅读和写作。阅读教育成长类的书籍,这样做的目的是学习和汲取作者处理教育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指南和方向。写作不需要太专业,格式和段落都可以按自己的风格,写作内容尽量围绕教学中的困惑、在面对教学现场的突发事件自己的处理方法和感谢、阅读专业书籍的感受、自己的课堂心得等。

《给幼儿园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便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最初的新鲜过后,面对工作,总感觉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理论知识怎么也不够用。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教育对象是活的,便注定了教师也必须"活"起来,怎样才能使我在面对幼儿时如鱼得水?怎样才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班里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疑问尝尝萦绕心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当我疑惑时,除了向同事、领导请教,我还从书中寻找答案。

本书作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关系和问题,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特别是书的第二部分:教师与家长,其中就怎样做好家访?怎样进行有效的家长约谈?怎样组织召开家长会?怎样与家长一起处理幼儿在园的意外事件?等问题进行了事例分析与理论的.概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其实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所以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依扬又笑了》,主要的内容是这样的:依扬是大班的一个女孩子,平时非常开朗,但是在国庆节之后老师便发现她的情绪非常低落,而且有了一些以前并不会出现的行为,比如在和小朋友闹矛盾时打了小朋友,老师也因此批评了她,依扬的情绪因此更低落了,后来在一次无意间教师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起因是家长之间闹矛盾,老师就顿感自己对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关心,于是就想了一些办法让依扬的脸上再次绽放笑容。这样的事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忽然发现班上的某个孩子有了一些异样的行为和表现,我们也许也会关注,给孩子一些安抚,过后就淡忘了,缺少了对孩子这一表现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导,暂时的安抚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但只有深入沟通和引导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现状。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比如就这个《依扬又笑了》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是:1、要善于接纳和识别幼儿的各种情绪;2、帮助幼儿摆脱不愉快的情绪;3、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4、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看了这些建议后茅塞顿开,知道自己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了。

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个老师,在我耳畔娓娓道来,使我在不断有共鸣的情况下看完这本书,它也成了我的一个"智囊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去问它。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前方的路还很长,要打开的门还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读书笔记《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在读书漂流活动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以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还有穿插了很多孩子活动的照片,照片孩子可爱的笑脸,灵活在身影,那样的熟悉亲切,照片里教师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提供都是一种启发。

本书内容则重要分为《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分析它都是来源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而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第一部分《教师与儿童》系依据《纲要》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的。纵观《纲要》,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它的一个突出特征,在字里行间都透出“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我们知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最直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最首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幼儿。当然,这不等于“儿童中心论”。教师和幼儿之间依然是辨证统一的,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幼儿是教育的主体。作为教师,无论我们开展的是哪一类活动,都要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教育内涵,从简单、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掌握时间要点,努力以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予以投入。

《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第二部分《教师与家长》根据《纲要》提出的“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要求,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中,“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的意识还并不是很强,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孩子认识不够就是老师的责任等等。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咱也是老师》这篇案例,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老师,我会怎么跟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沟通。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教育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就设身处地地思考了在面对我们的家长时,我会怎么做?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呀呀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通过家长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其次,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从构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出发,针对教师参与社区早期教育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而设计的。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们每个月会进行散居幼儿活动,节假日组织亲子活动,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服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活动的宣传,如:园报、免费为散居幼儿检查身体、现场咨询等针对家长的育儿困惑和难题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的教育策略,受到很多启发,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

常生龙实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局长,同时,其广博学识、钻研精神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不懈追求,他孜孜以求、神游书海、与智者对话、和实践结合,继出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之后,又以提携后学之诚为我们呈现了这本《给教师的5把钥匙》,我想,这本书一定会引领教师们打开教育之门,给还在教育之路上踯躅迷茫的教师们以温馨地指引。登讲台的迷茫到成为学校的元老,常局为站稳三尺讲台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他订阅学科教育杂志、主动向专家请教、与学生平等交流、自费参加大型教学研讨会,终于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卓然境界。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对于教育的热爱让我感动不已。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岁月更迭、职务改变,但常局仍将阅读和写作作为每天必要的生活方式,向心中最好的自己进发。他怀着对教育的深深热爱,将对教育的思考化为文字的利刃,刺破我们懒惰、麻木的心灵,让我们在娱乐至死、功利至上的社会潮流中隐隐作痛。他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思考、对教师的期许都从这本中悠然而出,穿越遥远的时空,如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唱起欢快的歌声。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拔高一层很不容易,人容易迷茫在身边的事务中,如陀螺一般周而复始地旋转,很少能真正停下来审视自己的目标、路径是否正确。

面对每天的工作,教师们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上课评课、批改评价、培训学习、应付检查,哪还有精力抽身跳上高一层台阶来看一看呢?其实,拔高一层看教育,我们才能豁然开朗,才知道我们在迷宫里走的路是否正确,从哪里走才有出路。我以为作者在这里主要告诉我们教育决不能循规蹈矩,要有非凡的远见。比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解决好有限时间和无限知识的矛盾,将学生未来必备的成长素养筛选出来,减少学生学习实践的弯路,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比如常局提出面向未来应具备三种能力,即:阅读能力、搜索能力、辨别真伪能力。我以为阅读、搜索、辨别其实都是一种选择能力,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学会更有效地选择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比如,在《关注教育长远效益》一文中,作者警醒地看到,中美教育之差别在于关注当下和放远长远的差异,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在于效率和效益的差异。其中作者引用了一段话: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的知识的数量,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这个比喻说得十分形象,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每天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休息日让孩子沉浸在知识之中,不让孩子有喘息的机会,且不说兜售的那些知识将来有无价值,我们考虑过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吗?向孩子兜售知识的结果只能是孩子消化不良和极度厌食。作者在《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里指出,教育需要关注个别化教育、伦理型教师、数字化技术、全民性阅读、社会化融合、体验式校园等六大趋向,让我们从层层的教育迷雾中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教育的方向。

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武装到牙齿,教师才有能力应对教育的各种复杂状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千方百计”这个词用得好,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行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时间、空间、人员,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自我修炼。为什么要提升呢?我想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当下知识更新速度过快,教育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不提升就会被时代抛弃;二是教师作为职业还不够专业化,整体队伍需要提升专业品质方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赢得职业尊严;三是提升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只有在道德、能力、学识、修养等多方面提升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回想自己的从教之路,我也曾懵懂过、迷茫过,也曾灰心过、失望过,在乡村工作的近里,我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渴求,对教育真谛地探寻,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专业书刊,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常常在书刊里找到奇珍异宝,那些理论和方法一直给我以前卫的指引,当时,我是学校订阅刊物最多的,也是最愿意看教育刊物的。我也常常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出来,向报刊进行投稿,用以检验自己的文字和思想水平。可以说读书和写作促进了我的成长,成为我成长的双翼。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思考的良好时机,在教研活动中,要积极上课、认真听课、精心评课。上公开课可以全面展示教学能力,教研员和同行的点评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精心评课更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及与同行沟通的能力。我利用业余的时间自修了大专、本科,并顺利考上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该说是平时的不懈努力成全了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做最好的自己的决心,要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爱好,打造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色彩。记得在村小工作时,业余时间喜欢进行诗歌创作,学校领导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一段时间自己就沉寂了,诗情也没有了,但是后来,自己觉得很不爽,人是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质的,没有了特质就陷入了平庸。后来,我坚持写诗,在论坛里与许多教师进行交流,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又培养了自己的爱好。所以,你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将之做好,发展好了就是与众不同的资本,也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心情更加快乐起来。

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学生的心亦即童心、赤子之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生活的`洗礼,仍然保有一颗学生之心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我们已经被成人社会的染缸浸润得没有了本色,学会了功利地看待身边的'事物,有时是那么麻木不仁,有时又那么抱有成见,成人和儿童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人为的鸿沟,所以成人需要回归,而不是期望儿童尽快地成为成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不需要成人更多的训诫,恰恰是成人的一些行为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常常思考,是不是容易以权威自尊,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学生之心,做到遇事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眼光看一看,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这样才能让教育寓于无形,成为自然。常局以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都对此有清醒地认识,他们都深切地看到,如果把教育看成是服务,那么学生就是需求方,只有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研究施教策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常局长在书中提到了妞妞学琴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学琴的往事,在小学三年级时,儿子跟一位男老师学电子琴,最初孩子是很有兴趣的,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不愿意去了,每次去都哭,孩子认为老师总笑话他,所以才对学琴有了抵触,而老师却不知道这个原因。五年级下学期,孩子又嚷嚷着想学琴了,于是把他送去钢琴班,这次孩子可开心了,每天回来不用督促就开始练琴,渐渐地就会弹一些流行曲子了,儿子很开心,这位老师对孩子很和蔼,教学很宽松,练不会下次可以继续学,有病可以不去,还不用考级,孩子学起来没有多大压力,所以就愿意学了。从这两位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解学生有多么重要。

第四把钥匙——遵循学习的规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心理持续变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思维、情感、意志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成长。首先,学习究其内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学习者与自身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然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学习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元认知,何谓元认知,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其实元认知就是学习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有针对性调整学习策略。其次,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学习者没有学习动机,那么外在的刺激是不会起多大作用的。常局指出影响内在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三个要素:目标的主观价值、对效能的预期、学习的环境。这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第三,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习的前后阶段不是单独割裂的,前经验、前理解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期望学生一教就会、一做就对,而要承认新手和专家的差异,要给学生理解和熟悉的时间,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新手走向精熟。

第五把钥匙——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上要面对领导的检查考核,下要面对学生的调皮顽劣,还要与同事进行竞争合作,要承担儿女、妻子或丈夫等多种角色,责任重大。在教育内部,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职业的意义,缺乏对职业的认同;在教育外部,面对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容易缺乏职业自尊和安全感。据调查,中小学教师中人际敏感倾向、敌对倾向、恐怖倾向的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教师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常局认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在一些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向内寻求,提升修养,就能很好地解决面临的心理问题。一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二是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学会悦纳自己。三是要学会创造调动积极情绪,让积极情绪成为我们雕琢美好生活的动力。四是要自觉走在成长的路上。正如常局一样,要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积累,读写结合,感受成长带来的快乐。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最近我在看《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案例篇,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从中让我领悟到很多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好方法,教师的教育机智。

看了书中两个案例《贝贝吃饭》和《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我反思自己:我有留心观察、研究小羽不肯吃饭的原因吗?我为小羽创设过自己吃,或者喂娃娃吃等更多的锻炼机会吗?我有耐心等待过她自己吃完,体验成功的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家长通过对比,发现家庭早期教育好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差距。进而再通过家长会议、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支持探索行为、给予锻炼机会等等,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您的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有了以上这些思考,我再回头去看案例中张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没想到她已经将这些理论上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了。在找到差距的同时,我开始站在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去审视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首先,张老师用简单明了的三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来实施活动,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进行回顾,引发家长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而抓住时机,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介绍一些好的家教方法,比如买东西时可以教做算术、吃水果时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此时的家长比较容易感悟和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还用“六作业”的方式来激发和强化家长的角色认识,让家长去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继续往下读,我不再被动地接受一些分析、策略,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会怎样做?在自我体验下,回头再去对比书中的一些专家们给出的教育策略,让我们有所启发的同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这本书里的问题、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于我还是一位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毫无经验的老师,在对于家长沟通方面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也在慢慢摸索中。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在赛诺双语幼儿园很好的一点就是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家长访谈,小班一般注重的事生活方面,家里的爷爷奶奶都会比较关心这一方面,听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而爸爸妈妈则少部分会关心幼儿在学习方面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访谈,说到家长心里去。过去,我总是认为对家长就是要把幼儿往好的方面说不能说孩子的不好,其实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对家长要有方法的去说。不能只说好的,也不能开口就说孩子的不好的。如果不能很好的跟家长沟通,很难让幼儿得到好发展。当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就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比如可以让孩子先去看会书或是玩会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与家长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也可以保留孩子的“面子”。在赛诺双语幼儿园我以为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我还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新手老师,但是我相信以后在赛诺双语幼儿园里我会学到更多更多东西,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魔力金钥匙》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书中的主人公——杨歌,那天放学捡到了一把金钥匙他的口袋爸爸(妈妈每骂他爸爸一次,爸爸就要小1厘米,妈妈一直骂了100多次,爸爸就不能再矮了,所以就藏在杨歌的口袋里)很好奇,就带回了家。结果就是这钥匙带来了一连串令人惊奇的事,如:圆周率背到后面一百多位;射靶百分之百射到红心;上课回答每次全对,作业每次都写的准确,快速……不要看着金钥匙魔力这么大,但就是因为这个金钥匙,给大家带来了种种麻烦:市长复制了1000多把,市民每人一把,但小偷每次称心如意;杨歌因为数学课背到圆周率后100多位,但第二天,公开课时,杨歌没带金钥匙,圆周率只背到“3.1”每次别人有口误,杨歌就要立刻揭穿他,使他没有一个好朋友……这就是金钥匙,他容得下正确,却容不下错误。

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会觉得金钥匙很好,但我觉金钥匙其实没有那么好,其实那些好处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害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依赖金钥匙了,如果有一天金钥匙没了呢?那你就一无是处了。我觉得杨歌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放弃了金钥匙,任务都自己完成,不再依赖别人,就是因为这样,杨歌又有了很多朋友,又回到了一个小学生的平凡生活。他还把金钥匙放在家里给口袋爸爸研究。为什么金钥匙能有魔力?后来,金钥匙就变成了一位王子,金钥匙就消失了。杨歌学习回到了正常,没有像有金钥匙时忽好忽坏。

其实,如果金钥匙就不会有这么多一连串的事,杨歌的学习就不会忽好忽差。只要我们多努力,学习就一定会好,只要多用心,就能有金钥匙那么好。

每一个人都有一把金钥匙。只要你认真学习,仔细做作业金钥匙就会让你成绩上升;只要你坚持到底,金钥匙就会帮你度过困难。

让我们一起探索金钥匙,好好利用金钥匙。

快乐的钥匙读后感

快乐是一扇门,全靠自己寻。

快乐是一朵花,自己栽培它。快乐是一个宝,自己身上找。这就是快乐了,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拥有一条快乐的钥匙,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欢声笑语,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将欢乐带到我们身边,常常擦身而过你好好把握它,那欢笑就来临你的身上。其实,快乐与你不隔山,不隔水,仅仅隔了一到门。你只是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常为忧伤所困,这是人生的失误。快乐,很简单,只要努力去寻找朋扇门,再找活和的方法打开它。开朗就是开心,开朗的心镜全靠自己培养。工作不顺,事业不成,学业压力大,家事不和,真的是不称心之事常八九,心绪暗淡,感到极度失落,只与苦恼,为伴,不与快乐结缘。读书无心,游览无趣,干什么都无劲。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

其实,拔高一层看教育,我们才能豁然开朗,才知道我们在迷宫里走的路是否正确,从哪里走才有出路。我以为作者在这里主要告诉我们教育决不能循规蹈矩,要有非凡的远见。比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解决好有限时间和无限知识的矛盾,将学生未来必备的成长素养筛选出来,减少学生学习实践的弯路,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比如常局提出面向未来应具备三种能力,即:阅读能力、搜索能力、辨别真伪能力。我以为阅读、搜索、辨别其实都是一种选择能力,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学会更有效地选择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比如,在《关注教育长远效益》一文中,作者警醒地看到,中美教育之差别在于关注当下和放远长远的差异,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在于效率和效益的差异。其中作者引用了一段话: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的知识的数量,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这个比喻说得十分形象,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每天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休息日让孩子沉浸在知识之中,不让孩子有喘息的机会,且不说兜售的那些知识将来有无价值,我们考虑过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吗?向孩子兜售知识的结果只能是孩子消化不良和极度厌食。作者在《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里指出,教育需要关注个别化教育、伦理型教师、数字化技术、全民性阅读、社会化融合、体验式校园等六大趋向,让我们从层层的教育迷雾中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教育的方向。

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武装到牙齿,教师才有能力应对教育的各种复杂状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千方百计"这个词用得好,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行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时间、空间、人员,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自我修炼。为什么要提升呢?我想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当下知识更新速度过快,教育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不提升就会被时代抛弃;二是教师作为职业还不够专业化,整体队伍需要提升专业品质方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赢得职业尊严;三是提升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只有在道德、能力、学识、修养等多方面提升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回想自己的从教之路,我也曾懵懂过、迷茫过,也曾灰心过、失望过,在乡村工作的近20年里,我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渴求,对教育真谛地探寻,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专业书刊,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常常在书刊里找到奇珍异宝,那些理论和方法一直给我以前卫的指引,当时,我是学校订阅刊物最多的,也是最愿意看教育刊物的。我也常常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出来,向报刊进行投稿,用以检验自己的文字和思想水平。可以说读书和写作促进了我的成长,成为我成长的双翼。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思考的良好时机,在教研活动中,要积极上课、认真听课、精心评课。上公开课可以全面展示教学能力,教研员和同行的点评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精心评课更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及与同行沟通的能力。我利用业余的时间自修了大专、本科,并顺利考上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该说是平时的不懈努力成全了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做最好的自己的决心,要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爱好,打造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色彩。记得在村小工作时,业余时间喜欢进行诗歌创作,学校领导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一段时间自己就沉寂了,诗情也没有了,但是后来,自己觉得很不爽,人是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质的,没有了特质就陷入了平庸。后来,我坚持写诗,在论坛里与许多教师进行交流,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又培养了自己的爱好。所以,你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将之做好,发展好了就是与众不同的资本,也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心情更加快乐起来。

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学生的心亦即童心、赤子之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生活的洗礼,仍然保有一颗学生之心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我们已经被成人社会的染缸浸润得没有了本色,学会了功利地看待身边的事物,有时是那么麻木不仁,有时又那么抱有成见,成人和儿童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人为的鸿沟,所以成人需要回归,而不是期望儿童尽快地成为成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不需要成人更多的训诫,恰恰是成人的一些行为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常常思考,是不是容易以权威自尊,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读后感《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学生之心,做到遇事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眼光看一看,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这样才能让教育寓于无形,成为自然。常局以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都对此有清醒地认识,他们都深切地看到,如果把教育看成是服务,那么学生就是需求方,只有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研究施教策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常局长在书中提到了妞妞学琴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学琴的往事,在小学三年级时,儿子跟一位男老师学电子琴,最初孩子是很有兴趣的,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不愿意去了,每次去都哭,孩子认为老师总笑话他,所以才对学琴有了抵触,而老师却不知道这个原因。五年级下学期,孩子又嚷嚷着想学琴了,于是把他送去钢琴班,这次孩子可开心了,每天回来不用督促就开始练琴,渐渐地就会弹一些流行曲子了,儿子很开心,这位老师对孩子很和蔼,教学很宽松,练不会下次可以继续学,有病可以不去,还不用考级,孩子学起来没有多大压力,所以就愿意学了。从这两位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解学生有多么重要。

第四把钥匙——遵循学习的规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心理持续变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思维、情感、意志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成长。首先,学习究其内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学习者与自身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然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学习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元认知,何谓元认知,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其实元认知就是学习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有针对性调整学习策略。其次,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学习者没有学习动机,那么外在的刺激是不会起多大作用的。常局指出影响内在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三个要素:目标的主观价值、对效能的预期、学习的环境。这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第三,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习的前后阶段不是单独割裂的,前经验、前理解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期望学生一教就会、一做就对,而要承认新手和专家的差异,要给学生理解和熟悉的时间,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新手走向精熟。

拔下钥匙读后感

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司马迁曾经说过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有不同。那些人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暑假里,我读了一个故事,叫《拔下钥匙》。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午后,有位公交车司机,他驾驶着一辆7路公交车行驶在高架上,车里载满了乘客。就在他马上要下高架时,他突发脑溢血。他咬紧牙关,终于看见候车亭,于是他赶紧靠边,平稳地停车、熄火、拔下钥匙。拔下钥匙是因为他昏迷后可能会碰到油门,导致车子失控,给乘客带来生命危险--这样就牢牢地锁住了死亡的门。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起在现代社会上还有很多像这位司机大哥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比如说杭州的`最美司机吴斌,他在自己受重伤的情况下,忍着巨痛疏散乘客。乘客们都安然无恙,自己却光荣地牺牲了;再比如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们,他们为了去救两个落入长江的小男孩,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我觉得他们在危急时刻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别人。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钥匙瓜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完了《钥匙瓜》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康登一家的境况及康登的生活需要经历让我产生了影响极大的兴趣。

这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康登的故事从城市发生的农村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他得到。在这些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的一种关键的用冬瓜一起。”

钥匙瓜并不是自己真的瓜,世界上发展没有进行任何一种瓜可以通过打开龙潭乡的砂石桥,也没有哪一把钥匙系统可以直接打开龙潭乡的砂石桥,但是有这样一种重要钥匙瓜可以同时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从中让我明白了,在我们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也会有存在一些怪异的想法和做法,这都是企业正常的。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成长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或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可以及时发现,勇于改正。老师不常说:“不怕人错,不怕改正,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从现在开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有一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七个钥匙孔读后感

翻开书,里面的内容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看着这本书,忘记了吃饭,睡觉。

里面讲主人公在他朋友家中发现了七把小钥匙,而他家的大铁床下面刚好有七个钥匙孔。他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那扇门,不料却碰见了别人的鬼魂,从而导致整个小巷陷入危机之中。而里面,则藏了许多大炮,坦克,还碰见了善良的女士兵鬼魂。

而这本书通过精彩的描述,把人的神志,语气写了出来。当我在看时,我觉得里面的人物似乎就在我眼前活动着。

我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融入这了本书里,就感觉自己融入了这本书里,自己也是里面的一个人物。

我随着主人公的处境改变着自己的心情,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害怕……这本书就像磁铁一样完全吸引住了我,不能自己,当读到他们胜利那时,我的心情也跟他们一起欢跃。

这本书告诉我,看人也不能光看外表,那个女士兵虽然是鬼魂,却让主人公成功脱险,还不止一两次。

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故事情节,每当我看完一部分时,会想马上看下一部分。而看完后,又让人意犹未尽。

这本书很好看,我烦恼时看看它,烦恼就没了,它,是我的好伴侣。

第七个钥匙孔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爷爷铁床下的密室——第七个钥匙孔》的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薄荷巷子从三百多年前就开始流传着种种神秘的故事,因而笼罩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影子。阿培爷爷的大铁床上可以睡47个人,床底下盛满旧货,像旧货市场一样,阿培常常领着一些小伙伴钻到床下去翻来翻去。一天,住在巷子里的阿培得到了一串形状奇异的钥匙。爷爷让阿培帮他到床底下找假牙,竟发现了秘室的门。于是,他用那串形状奇异的钥匙打开了爷爷的大铁床下的密室。这可不是普通的`密室,里面有着巨大的空间,堆满坦克、火炮,还有无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阵亡将士的亡灵。在这本书中,幽灵战士们十分喜欢战争,要知道,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需要一个引发的导火索。当年皇储遭到刺杀,这件事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些战争狂热家们走上战场。现在,王春袖的继父便是这根导火索:他冒犯了协约国家队的亡灵,就要受到严惩。于是,他们便在阿培的爷爷铁床下的密室里发动了一场战争,使薄荷巷子沦为废墟。但是在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对抗幽灵战士们,终于让巷子重回平静。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过鞭炮声和礼炮声.我们反对战争,不喜欢战争是因为战争的日子是炮火连天的.到处是浓烟滚滚的一大片,让很多人丧失生命,丧失亲人,丧失家园.我们不希望世界的人互相残杀了,让我们一起来维护现在和平的环境,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吧。

《莎拉的钥匙》读后感

那天在书店了闲逛,突然就看到了它——《莎拉的钥匙》,不是因为它的封面漂亮,也不是因为认得它的作者,只是因为在封底的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对阅读小说已处于“食之无味”的状态,《莎拉的钥匙》必然让你胃口全开!于是,我就把这本书带回了家。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我难以说清我的心中的滋味。因为看的过程当中,我已经意识到我不是一个欧洲人,我也不是一个法国人,我对他们对于生,对于死的价值观一无所知。我无法将他们的故事放在自己身上,去感受,去体味。将自己的弟弟锁在了壁橱,弟弟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回来而死去,当莎拉看到自己的弟弟的尸体的时候,那时她的情感,我永远也无法懂得,我也永远无法设想一个法国人遇到这种情况的内心世界。于是,我永远也不可能懂得莎拉,永远也看不懂这本小说。

快乐的童年,父母相伴,欢声笑语,莎拉的妈妈对莎拉说的让她应该引以为傲的星星,却是同伴疏远,遭人鄙视,父母死亡的缘由。那样的遭遇,离我太远,我怎能体味?德国纳粹,集中营,毒气室,犹太人,一切都离我太远,我怎能读懂?可是我又是多么希望我可以成为它的一个“优秀的读者”。都不懂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一点点是看懂,就够了。于是,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就出现了。莎拉只因是犹太人,父母、弟弟,相继死去,最后她离开了那个承载了她太多恐怖回忆的法国去了美国,又因为在那里没有人知道她是谁,没有人真正了解她,没有人知道她的那段痛苦的回忆而自杀。

莎拉,除去她的那段的回忆,那她就不再是莎拉了吧?“记住了,永不忘记。”在莎拉死后,茱莉亚,也就是小说中的那个“我”,看到她留下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不清楚莎拉究竟是要忘记还是要永不忘记。她逃离法国,不就是要让自己忘记,但是她却在日记里写着要永不忘记。也许,她既想让人忘记,让自己忘记,又想让自己记得,也让别人记得。既想与人分享这段秘密,想让人认识一个完整的'她,来与她一同承担那痛苦,又害怕别人知道这段秘密,害怕被知道之后,平静的岁月被无情地打破,命运向着未知的方向走去,原来握在手心的生活突然滑落,偏离原先的轨道,害怕自己已经结翳的伤口,再次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害怕别人受到本不必要的痛苦。

人啊,总是害怕面对未知,害怕面对自己。莎拉是这样,爱德华是这样,爱德华的父母也是这样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向茱莉亚一样,那样的有勇气,去探索未来,去揭开谜底。即使知道那个谜底可能鲜血淋淋,足够让人疼得难以呼吸。直面,的确是需要太多的勇气,无论是未知的未来,还是血淋淋的过去。与我,无论是面对过去还是未来,选择的一直都是逃避。但是茱莉亚,那个美国人,她直面了过去与未来,她下定了决心,她要弄清楚谁是莎拉,以及在她身上的故事,她直面了那个让人……的法国,她生下了她的小宝宝,即使他的丈夫爱德华因为害怕做一个年老的父亲而不愿要这个孩子,即使她为了生下小宝宝最后和他的丈夫离婚,但她还是让她生命里的变数——她刚刚孕育的孩子存活下来,直面了由此而起未知的未来。

也许,我在这本书里唯一读懂的就是那份直面过去与未来的勇气吧。其实,将那血淋淋的过去,令人恐惧的未来,真真暴露在人前,其实也不过如此,秘密说了出口,也许并不会给他人到来你想象中的痛苦,而有人陪伴下的你,却已经不再那样孤单、痛苦了。逃避,只会害死更加痛苦,更加孤单;而用谎言来掩盖,只能是引来一个更大的谎言,或者是谎言直接被戳穿,还不如将事实放诸面前,拿出勇气来面对自己做过的事,拿出勇气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我说过的。我不了解法国人,不了解犹太人,更不了解法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也许大多数法国人对犹太人都是冷漠的吧:我不是犹太人,我没事就行了,他们会怎么样我就不管了,也管不着了。犹太人被带走了,他们的房子就空了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搬进去了,而且还会比较便宜。也许,就是这样吧,就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的心里的全部,全部的冷漠,冷漠的全部。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

常生龙实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局长,同时,其广博学识、钻研精神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不懈追求,他孜孜以求、神游书海、与智者对话、和实践结合,继出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之后,又以提携后学之诚为我们呈现了这本《给教师的5把钥匙》,我想,这本书一定会引领教师们打开教育之门,给还在教育之路上踯躅迷茫的教师们以温馨地指引,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登讲台的迷茫到成为学校的元老,常局为站稳三尺讲台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他订阅学科教育杂志、主动向专家请教、与学生平等交流、自费参加大型教学研讨会,终于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卓然境界。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对于教育的热爱让我感动不已。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岁月更迭、职务改变,但常局仍将阅读和写作作为每天必要的生活方式,向心中最好的自己进发。他怀着对教育的深深热爱,将对教育的思考化为文字的利刃,刺破我们懒惰、麻木的心灵,让我们在娱乐至死、功利至上的社会潮流中隐隐作痛。他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思考、对教师的期许都从这本中悠然而出,穿越遥远的时空,如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唱起欢快的歌声。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拔高一层很不容易,人容易迷茫在身边的事务中,如陀螺一般周而复始地旋转,很少能真正停下来审视自己的目标、路径是否正确。面对每天的工作,教师们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上课评课、批改评价、培训学习、应付检查,哪还有精力抽身跳上高一层台阶来看一看呢?其实,拔高一层看教育,我们才能豁然开朗,才知道我们在迷宫里走的路是否正确,从哪里走才有出路。我以为作者在这里主要告诉我们教育决不能循规蹈矩,要有非凡的远见。比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解决好有限时间和无限知识的矛盾,将学生未来必备的成长素养筛选出来,减少学生学习实践的弯路,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比如常局提出面向未来应具备三种能力,即:阅读能力、搜索能力、辨别真伪能力。我以为阅读、搜索、辨别其实都是一种选择能力,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学会更有效地选择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比如,在《关注教育长远效益》一文中,作者警醒地看到,中美教育之差别在于关注当下和放远长远的差异,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在于效率和效益的差异。其中作者引用了一段话: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的知识的数量,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这个比喻说得十分形象,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每天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休息日让孩子沉浸在知识之中,不让孩子有喘息的机会,且不说兜售的那些知识将来有无价值,我们考虑过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吗?向孩子兜售知识的结果只能是孩子消化不良和极度厌食。作者在《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里指出,教育需要关注个别化教育、伦理型教师、数字化技术、全民性阅读、社会化融合、体验式校园等六大趋向,让我们从层层的教育迷雾中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教育的方向。

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武装到牙齿,教师才有能力应对教育的各种复杂状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千方百计"这个词用得好,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行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时间、空间、人员,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自我修炼。为什么要提升呢?我想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当下知识更新速度过快,教育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不提升就会被时代抛弃;二是教师作为职业还不够专业化,整体队伍需要提升专业品质方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赢得职业尊严;三是提升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只有在道德、能力、学识、修养等多方面提升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回想自己的从教之路,我也曾懵懂过、迷茫过,也曾灰心过、失望过,在乡村工作的近20年里,我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渴求,对教育真谛地探寻,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专业书刊,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常常在书刊里找到奇珍异宝,那些理论和方法一直给我以前卫的指引,当时,我是学校订阅刊物最多的,也是最愿意看教育刊物的。我也常常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出来,向报刊进行投稿,用以检验自己的文字和思想水平。可以说读书和写作促进了我的成长,成为我成长的双翼。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思考的良好时机,在教研活动中,要积极上课、认真听课、精心评课。上公开课可以全面展示教学能力,教研员和同行的点评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精心评课更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及与同行沟通的能力。我利用业余的时间自修了大专、本科,并顺利考上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该说是平时的不懈努力成全了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做最好的自己的决心,要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爱好,打造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色彩。记得在村小工作时,业余时间喜欢进行诗歌创作,学校领导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一段时间自己就沉寂了,诗情也没有了,但是后来,自己觉得很不爽,人是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质的,没有了特质就陷入了平庸。后来,我坚持写诗,在论坛里与许多教师进行交流,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又培养了自己的爱好。所以,你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将之做好,发展好了就是与众不同的资本,也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心情更加快乐起来。

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学生的心亦即童心、赤子之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生活的洗礼,仍然保有一颗学生之心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我们已经被成人社会的染缸浸润得没有了本色,学会了功利地看待身边的事物,有时是那么麻木不仁,有时又那么抱有成见,成人和儿童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人为的鸿沟,所以成人需要回归,而不是期望儿童尽快地成为成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不需要成人更多的训诫,恰恰是成人的一些行为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常常思考,是不是容易以权威自尊,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读后感《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学生之心,做到遇事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眼光看一看,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这样才能让教育寓于无形,成为自然。常局以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都对此有清醒地认识,他们都深切地看到,如果把教育看成是服务,那么学生就是需求方,只有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研究施教策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常局长在书中提到了妞妞学琴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学琴的往事,在小学三年级时,儿子跟一位男老师学电子琴,最初孩子是很有兴趣的,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不愿意去了,每次去都哭,孩子认为老师总笑话他,所以才对学琴有了抵触,而老师却不知道这个原因。五年级下学期,孩子又嚷嚷着想学琴了,于是把他送去钢琴班,这次孩子可开心了,每天回来不用督促就开始练琴,渐渐地就会弹一些流行曲子了,儿子很开心,这位老师对孩子很和蔼,教学很宽松,练不会下次可以继续学,有病可以不去,还不用考级,孩子学起来没有多大压力,所以就愿意学了。从这两位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解学生有多么重要。

第四把钥匙——遵循学习的规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心理持续变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思维、情感、意志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成长。首先,学习究其内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学习者与自身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然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学习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元认知,何谓元认知,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其实元认知就是学习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有针对性调整学习策略。其次,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学习者没有学习动机,那么外在的刺激是不会起多大作用的。常局指出影响内在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三个要素:目标的主观价值、对效能的预期、学习的环境。这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第三,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习的前后阶段不是单独割裂的,前经验、前理解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期望学生一教就会、一做就对,而要承认新手和专家的差异,要给学生理解和熟悉的时间,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新手走向精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