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命运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8 15:59:48 作者:影墨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热爱。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您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阅读答案

刘大铭,1994年出生于兰州。因基因突变,自幼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经历过十一次大型手术。先后十一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受邀至人民大会堂领奖,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1)手术已有一段日子了,但我只能微微地向左侧身,我感到右侧肋骨阵阵刺痛,但当我问医生时,他严肃地告诉我,一切都很好,右侧没有任何问题。我渴望能够克制住疼的感觉,转身朝右侧躺着,哪怕一分钟,我也感到心满意足。我想起去年的仲夏,我躺在卧室的床上,因燥热的天气与扰人的蚊虫而大肆地在床上翻滚时的情景,一年过去了,我却失去了转身的能力。倏然间,我发觉自己未能好好体味、珍惜那些自由的时日。我终于明白,越是简单的东西,在失去后就越发显得珍贵。我庆幸着,此刻自己还可以自省。

(2)当下的情况是,我迫切地想翻身,朝右侧翻身。我发誓,无论多么疼,也一定要在今天翻向右侧。这是我在心底对自己要求的底线,一种发自灵魂的尊严,与潜意识中对自由的渴求。

(3)趁着母亲为我分拣饭菜的间隙,我用左手支起身体。我清晰地感到,身上每一根汗毛都战栗起来,它们仿佛预感到了将要到来的危险,个个惊慌地摇摆着。我开始向右侧用力,一点点将力量集中至腰椎,1度,10度,40度,我用胳膊的弯曲程度丈量着翻身的成果,90度就能成功了!我未感到疼痛,哪怕一丝一毫的疼痛也没有,当我翻转至70度时,我甚至以为自己已经康复了!我怀疑自己,疼痛只是长久以来的幻觉,真正阻碍我的,是内心的恐惧与虚妄的假想。医生是对的,或许我真的蒙蔽了自己。

(4)五分钟后,我已经完全向右侧躺着了,无与伦比的喜悦让我一时失去了语言能力。映入我眼帘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景:蓝色的门框,淡黄的墙面,白色的地板,以及我那诚恳的老友——那辆深红色的轮椅。我感到脖子传来无与伦比的舒爽,几天来,右侧的肌肉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直到现在,它才重新派上了用场。

(5)“妈,我翻身了!”

(6)母亲转过身来,略微愣了几秒后,快速地向我走来。我张开双臂,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7)“妈盼这一刻好久了,好样的,儿子,你是最勇敢、最坚强的战士!”

(8)我又想流泪了,尽管这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动作,但于我而言,却是最真实、最重大的胜利。当下,我只想保持这个动作,尽情享受这独一无二的视角,感受肌肉的舒畅与坚持带来的收获,我又一次燃起了对明天的渴望,我预感到,它一定会十分生动。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阅读答案

带着疑问他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

“有的。”禅师回答。

“但我的命运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命运就是黯淡与贫穷呢?”他问。

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叉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

阅读题。

1.忠实听众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3分)。

2.联系上文,揣摩具体语境,在文末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3.文末处,那人为什么先是“迷惑”,继而又“恍然大悟”?

4.这篇短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

2.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3.“迷惑”是因为他并没有理解禅师的用意,不知道禅师为什么明知故问。“恍然大悟”是因为他明白了禅师的用意。禅师告诉他,命运就在自己掌握之中。

4.不能等待和依赖命运,要掌握和努力改变命运。(每小题3分)。

说明文阅读解题指导。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这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如下文是说明抵御风沙的方法。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例1就属此类。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5.借助于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方法和规律,正确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该说是不困难的。

阅读题技巧顺口溜。

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阅读答案

有的。禅师回答。

但我的命运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命运就是黯淡与贫穷呢?他问。

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叉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

阅读题:

1.忠实听众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3分)。

2.联系上文,揣摩具体语境,在文末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3.文末处,那人为什么先是迷惑,继而又恍然大悟?

4.这篇短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改变命运作文

我们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只好开启命运的转轮,面对自己的人生。

假如你是一支生长在峭壁间的野百合,贫瘠的土壤无法供给你无穷的美丽,难道你就要轻易放弃将来的美吗?不,你要的不是这个结局。你所要做的,让世人欣赏你的美并繁衍自己的后代。你将根一寸寸地插入并不肥沃的土壤,一滴滴地贮存叶片上的露珠,一心一意地享受温暖的阳光。但狂风暴雨的日子也常常出现,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侇下一棵棵大树压倒你瘦弱的身躯,不知何时就会有闪电烧焦你未开的骨朵。你动摇了,你不知所措地握紧双臂,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给了自己一个深深的拥抱后,你昂首迎接一切降临。你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变成了美丽纯洁的野百合,并有了自己的家族,留下了一条家训:在困境中给自己一个拥抱,去体会自己内心的力量,云感受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告诫自己努力活下去。

假如你是一株丑陋多刺的仙人掌,人们都对你嗤之以鼻,其他的花花草草也拒你千里之外,怕你伤了他们柔筋弱骨。难道你就该顺从,自己找个地方把自己埋了,然后自惭形秽?不,你不该这么做,你应该发掘自己的才能,努力做好自己。何必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和对自己的蔑视,除了自己好好生活,其他都不重要。你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他人拒我于千里之外,我为何还要去迎合他们呢?还不如给你自己一个深深的拥抱,让自己感受到奋斗的力量。

无论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用心去感受力量,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做一个强者,奋勇前行。

读书改变命运

早就想不起第一次触碰课本是什么时候了,只是觉得每天读书就是“混日子”。直到现在,我已经是初二的一名即将要会考的初中生了才渐渐意识到: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语文老师还是跟往常一样,喜欢穿着一身黑的西装,胖胖的大脸上戴着金框鼻托的眼镜,看见了总让人忍俊不禁。老师从手中拿出我们的课本,对我们说道“请同学们翻到22页的《我的第一本书》”看到这个标题,我愣住了,第一本书?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早已没有印象了。老师让我们阅读课文,我也和同学们一样,仔细的读着,当我看到课文中的人物:一个考了第三名的“二黄毛”连手指头有都分不清楚,大笑起来。而史承汉先生却因为承字少了一撇,才得了第二名,乔元贞是第一名,因为家里的贫困,牛汉先生把自己的一半书给了乔元贞,我心里想着,乔元贞应该有大作为吧,可看到最后才知道,结局是乔元贞先生沦落成走街串巷卖纸烟的小贩,心中不禁感慨,为什么会让一个会读书的人,沦落成这样呢。

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在当时的社会,许多穷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能上学,而如今,我们大家都平等的坐在课堂听老师讲课,有的同学却不好好念书,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真的是大错特错了,我合上书本,心中感慨万分,好像逐渐明白了“读书”这两个字的重要。

改变命运作文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他天生没有四肢,但是,通过努力,他对游泳、冲浪、玩电脑、踢足球、打高尔夫球、高台跳水情有独钟;著书、演说、财务管理,他无所不能。他应该是一个被同情的人,被照顾的人,但他却成为激励人们成材的人。他用自己亲身经历激励他人,给他人以勇气,给他人以希望。2011年初,他受邀在中国作了3场精彩演讲。2011年3月9日,他被请进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组,他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就是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是长子,出生时,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唯一有的,是在臀部下面长出的两个脚趾头。父亲看了,满脸忧愁;母亲见了,伤感不已。直到出生半年后,父母才肯抱他,逗他玩耍。

小时候,他没有朋友,也受尽欺凌,直到有一次,他用头部狠狠地回击了一个欺负他的小男孩儿,把那个小男孩儿撞得头破血流,从此,那些淘气的孩子再见到他时,都是毕恭毕敬。

少年时,他曾多次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他声嘶力竭地大喊:让我死吧!让我死吧!母亲哭着说:你不能死,你要好好活下去。母亲给他讲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故事,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他喜欢游泳,父亲就把他放入游泳池,他开始在水上学漂浮,后来竟学会了游泳;他想学电脑,父亲就教他打字,他打字的速度达到每分钟43音节;他也可以利用特殊的装置,自己刷牙、梳头、洗脸、做饭,他喜欢连跑带跳地爬楼梯,喜欢潜水、冲浪,喜欢高台跳水、开水上摩托艇。在夏威夷冲浪时,他可以在冲浪板上完成360度旋转,他因此登上了《冲浪》杂志的封面。他喜欢踢足球,还喜欢打高尔夫球,他喜欢各种各样的运动。

尼克胡哲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是以帮助他人为己任。自己身体残疾,还想帮助他人,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他不理会别人说什么,他开始广交朋友。上中学时,他参加学校竞选当上学生会主席。这一年,他开始演讲,并想当一名真正的演讲家。为了有一天能到中国演讲,他还学过一年多中文,我们说话语速慢一些,有很多话他都能听得懂。

后来,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并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投资房地产,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总裁。2008年至今,他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2009年,他出版励志dvd《神采飞扬》,2010年,他出版自传式励志书籍。他觉得没手没脚,也许是上天的安排。

他自己吃饭、喝水,走路。他还喜欢和肢体残疾的人们进行跑步比赛。他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他幽默地说:女性都喜欢跟我在一起玩耍,因为她们不用担心我会手脚不老实。他还常说:虽然我不能牵着我未来妻子的手,但我可以拥抱她的心。他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并愿意帮助别人解脱痛苦。

尼克胡哲的座右铭是:态度决定高度。因此,他获得了成功。比如,学游泳,无论海浪多大,只要屏住呼吸,就能浮出水面。生活中遇到困难,他都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走向成功。尼克胡哲说:不停地尝试,就能走向成功;相信你自己,就能做得到;只要有梦想,你就有希望。

由于尼克胡哲的勇敢和坚忍,他曾被授予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这份荣誉,国家仅授予真正可以鼓励、激励人们的人。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他的奋斗事迹鼓舞了千百万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成为真正的鼓舞人心的演说家。

心态改变命运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今天还能在这讲话与大家一起分享。那是因为我总是记得钟博士他有一句话,他说在台上的人都是学生,在下面听的都是老师,所以我这堂课不是讲给大家听的,而是在讲我自己的一些不足,也希望大家从我的一些例子体会中,对大家以后人生有所启发,看到这个题目叫《心态改变命运》,有人提出这样的疑惑,真的心态能改变命运吗?有什么根据吗?在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句话,叫“福田靠心耕”,也就是一个人的福分从哪里来的?其实都和他的心念有关,什么样的心田才能有肥沃的土地?中国人也告诉我们,福田有三种,最肥沃的田地是恩田、敬田,还有悲田,首先我们看这个恩田,我们看每个人有没有福分,有没有前途,就看他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所以我们为什么讲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感恩师长?其实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意识,如果这个人他能够不忘恩负义,能够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那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是有福气的人,除了恩田之外,还有敬田,就是恭敬心,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同座在这个课堂上,但是我们能收获多少,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得到怎样的改变,取决于什么呢?那就取决于我们的诚敬之心,恭敬之心。讲到这里,也让我想起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典故,说净土宗的一代祖师莲池大师,他曾经去拜访一位老和尚叫遍融法师,他听说这个法师很有智慧,于是就不远万里,走了很长的路,三步一磕头,来请教这位禅师,结果请教这位禅师之后,这位禅师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年轻人一定要远离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害死人,这句话在平常人看来似乎平淡无奇,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谁都能说出来,要远离名闻利养,不要受他的熏染,但是这句话在莲池大师听来,就像一个当头棒喝,他对这句话牢记在心,他一生中就得益于这句话,所以他在以后的修养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他能远离名闻利养,最后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所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讲的课并不是说我们有什么水平,其实我们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被历史验证的真理的东西。如果我们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来听,来吸取,相信他对我们每一个人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我们恭敬什么呢?首先恭敬的就是先贤的教诲,还有就是恭敬能够身体力行先贤教诲的这些有德行的人,因为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圣贤人的教诲,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第三个就是悲田,什么是悲田?就是一个人他对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处境能够有怜悯之心,有恻隐之心,所以他会全心全意给予帮助,让他们走出困境,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有能力,有财富用在这三个方面,那我们相信,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有人也会说,我看好多人他也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他对别人也恭敬,对圣贤教诲也是很听从的,他对别人也有仁慈博爱之心,也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他的遭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这是什么原因?象我们经常有人说:老实人吃亏,实际这句话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因为老实人绝对不会一个人吃亏,这个人之所以会吃亏,是因为他看起来是老实,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那种过错,就是他给人表现的是很好,但是他还有一些隐藏的不为人知的过失。而正是这些过失让他不是很顺利,所以老实人绝对不会吃亏。吃亏的是那些看起来老实中的不老实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根据《了凡四训》上的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做了很多好事,还没有很好的命运,那就是“未论行善,事先改过”,也就是一个人他还没有在去积功德之前,需要首先把自己的过失给改正过来,就是这个杯子,它里面本来是盛水的,我们也想方设法往里面盛满水,但是这个杯子是有漏洞的,下面有一个洞,所以你无论积多少水,最后都给漏掉了,你的.功德没有积攒下来,所以也就没有得到如意的这些效果,命运也就没有改过,所以我们在没有讲改造命运之前,先来看看怎么样改正自已过失,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过失有下面几个方面,我所说的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大家不能与我心有戚戚焉。

第一就是傲慢。我们看看《了凡四训》上有句话,他也是借用《易经》上说的话,说:人道恶盈而好谦。一般的人都是厌恶那些过份傲慢的人,而喜欢那些谦恭有礼的人。在《尚书》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满给自己带来损失,谦虚使自己受益,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又说“唯天福善祸淫”,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那些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那些过分的人带来祸害。这都是告诉我们自然而然的规律。在《论语》上孔子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说这个人即使有你周公这样的才华,如果他又骄傲,又吝啬,其余人就不足再看,其余的就不足再评论了。所以骄傲,傲慢是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很多障碍,而因为一个人有傲慢心,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了,他也就不再好学了,所以我应该向大家表示祝贺,因为大家能够来到这个会场,能够认真在这里学习,说明大家还有一颗谦虚受教的心,因为觉得我不满足我才要在这里再学习,为什么要谦虚?在《易经》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恒古不变的规律,说“阴阳之谓道”,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你看太阳有升有落,潮水有涨有落,这都是“阴阳之谓道”的体验。我们人世的变化,也是如此。比如说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非常困难的时候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一定会有突然倒架子时候到来。对“阴阳之谓道”体验最深刻的人,莫过于清朝曾文正公曾国藩,他就是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提出要看一家人的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这家子弟的三件事情就可以。哪三件事情?第一就是看这家的子弟早晨几点钟起床,第二件事情就是这家子弟是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两件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做到了四省总督的曾文正公却认为,正是从这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可以看出这家的子弟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的品格,他也说道,家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而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说一个家庭的破败,一个家族的破败,一个企业的破败,破败在什么地方?就破败在这个家庭的用度,过分的奢华,过分浪费,乃至入不敷出。一个人之所以由盛到衰,由上升转为下降时期,是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乃至于玩物丧志,而一个人讨人厌,讨人不喜欢那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他自以为是,过分的骄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第三件事他说看一家的子弟能不能有发展,就看这家的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圣贤经典,都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给我们讲“阴阳之谓道”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生的经验和教训。当我们一个人活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再回首一生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感慨,说如果我这一生可以重来一遍的话,我相信我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精彩。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可惜人生是不能重来的,所以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很多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也有这样的感慨和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发生在子孙后代的身上,所以他们就想法设法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我们子孙后代只要虚心的打开这些经典,我们就可以回到几千年前,几百年前和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直接交流,他们的人生经验教训直接为我们来传承,所以你看我们写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教导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他教导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自以为是,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也不要因此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勇气,因为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看我们学了一句话,就对我们的人生有这么多的启发,我们只要打开经典,对我们的人生启发太多太多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曾文正公他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体会的很深刻,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什么叫求缺斋?就是要求一点缺失不能太完美了,因为他自己有权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近乎完美。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都特别小心谨慎。因为他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讲的可以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中,学会一种谦虚有礼的处世态度。我们看中国古代圣贤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这些人反复叮咛,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孔老夫子,他一生所奉行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做到了温和、善良、俭朴和礼让,而孔老夫子的后人又把他一生的道德教育的经验承传下来,所以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后人,一直承传到今天保持了几千年而不衰。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提出“处柔守慈”的处事原则,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谦恭、要有礼要温柔处事。在《易经》这本说明天道的书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六十四卦当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而这个谦卦是地谦,也就是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它宁愿居于平地之下,因为他能够居功不自傲,能自卑而善人,所以他做事无往而不利,我们从这里就学会了:一个人傲慢无礼对自己是处处成障,所以谦恭能够敬人,这才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一个基本心态。

方式改变命运周记改变命运的法则

每次当我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爸爸总是凶巴巴地批评我,即使是鼓励的话,从他嘴里出来也变了味。我一直觉得爸爸肯定不喜欢我,但妈妈却说爸爸很爱我,他会在我生病时彻夜不眠照顾我,给我量体温、擦身子。我想,那一定是妈妈为了安慰我故意骗我的`。直到有一天,我改变了我的看法,相信妈妈的话是真的。

那天晚上,爸爸让我做一道奥数题,这是一道竞赛题,很难,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解题思路,在房间里坐立不安。去找爸爸吧,他一定会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没用。”唉,还是再想想吧!我又跟题目做了十多分钟的“斗争”,还是没解答出来,只好“缴械投降”了。我拿着卷子忐忑不安地去找爸爸帮忙。爸爸拿着卷子看了一会儿说:“这题对你来说是有点难,给我笔和纸,我来给你讲解一下。”我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连爸爸都说难的题目,我没做出来他肯定不会骂我了,忽然觉得爸爸有时候也不是很凶啊。爸爸讲得很仔细,一步一步地计算给我看,但由于我的认知水平有限,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就这样,爸爸给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我还是没把题目弄明白,爸爸就火冒三丈,把卷子一摔,怒吼道:“怎么回事,讲了一个小时还不懂,你到底在听些什么?”我吓得大哭起来,心想:题目这么难,我怎么做得出来啊,你不就是觉得我笨吗?你总是嫌弃我!妈妈听到我的哭声过来安慰了我好一会儿才使我停止了哭闹。

半夜我起来上厕所,发现爸爸妈妈的房间还亮着灯,似乎还有轻轻的说话声,我悄悄走近房门,把耳朵贴在门上,只听妈妈说:“这么晚了别想了,明天还要上早班呢,睡吧!”“再过一会儿吧,我再想想,怎么讲能让小墨听起来更清楚点,估计今天我讲得太深奥了,他听不明白。”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爸爸这么晚都没睡是为了研究适合我的解题思路啊,是我错怪他了,他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为我做了很多。我默默地走回房间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爸爸的爱沉甸甸,有时候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现在明白了,那是爸爸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

命运的改变

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

我思索。

为什么。

是让我在这个世界充当人数。

我想,不是的。

在茫茫宇宙中。

只有一个星球有生命的`存在。

而我。

幸运的出现在这个星球上。

一切的一切都这么渺茫。

也许。

有一天,我们已不存在。

毫无人烟。

一切的一切都这么现实。

也许。

这是宇宙的造化。

有一天,我们会创造未来。

造就未来。

命运这个词。

看不见,摸不着。

但我们却知道有这个词的存在。

而我们。

    。

口才改变命运

在西方,有为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口才”。下面是本站小编对口才改变命运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你的人生,来自你口中常对人所说的话语——"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都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

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很明显。

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这里最关键的信息不是“因为穷而没钱”,而是“天天说着没钱,所以穷”。

你必须要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拥有很大的威力,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话语。

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每一天指明了方向。

这就是宇宙法则!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语言就如同把飞机带到目的地的自动引擎,只要按下按钮,它就一定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

包括你自己的身体,你总是说自己不舒服你就会真的不舒服,不管得了什么病,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营养修复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语言。

你嘴上说的自己,就是你自己!!

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就能得好的。无论你关注什么,都将会创造出你所关注的一切!

快乐成功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觉察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你每个当下都在创造你的未来,你是这部电影的主演,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说了算。

面对工作和问题,永远只说"好的!""没有问题!""一定会有办法!"。

不要怀疑,简单相信,不要动心机,只管这样去做!

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个人生的惊喜!

好口才重要性1:交更多朋友。

能说会道的人总是朋友多多,好口才可以给人带来不少欢乐,朋友自然会多。朋友多路子就多,所以口才好十分重要。

好口才重要性2:工作效率更高。

口才好的人简单几句话就可以交代好工作,反而不善于沟通的人你要花双倍的时间去解释,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口才的重要性凸显。

好口才重要性3:让你更加自信。

口才好的人都会十分自信,做事也信心爆棚,这样效率也会高。口才好的人做事会很有调理,不用过多操心就可以做好事情。

好口才作用1:更多工作机会。

好口才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注意,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老板都会喜欢口才好的人,更加容易沟通的人。

好口才作用2: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和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口才好的人会更好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好口才作用非凡!

心态改变命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态改变命运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只有勇敢和冷静的人才能在黑暗中生存并迎来光明。”这句名言大家并不陌生!我也是,但在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罗宾逊漂流记它讲述了一个热爱冒险的年轻人的故事。当他在一次航行中遇到暴风雨时,他的同伴们被埋在茫茫大海中。只有他幸存下来,独自生活在荒岛上。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罗宾逊长期以来的良好态度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罗宾逊独自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远离礼貌,有野蛮人陪伴。恶劣的自然环境威胁着他的生命。孤独和寂寞一直在摧毁他的精神世界,但他不向困难低头、犹豫、消极甚至结束生命,而是努力寻找安慰自己的东西,平息各种消极思想,坚持乐观的心态,千方百计改造环境,适应环境,努力活下去。

罗宾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有希望,他的乐观态度支持着他。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坚定了他的生存信念,给了他与大自然和野蛮人搏斗的勇气,最终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有一次数学考试。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非常紧张,甚至感到困惑。结果,我出乎意料地在考试中得到了一个很差的成绩;我很伤心,我甚至没有拿到十分之九。但在第二次考试中,我不断地鼓励自己,并尽力调整自己的态度。最后,我得到了一个好分数;120分。

是的,同学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他们。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担心。在阴郁的日子里保持冷静。相信它,快乐的一天终将到来。

一个心态健康的人比金钱更有价值。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对生活的健康心态。由此可见,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成功。我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中分离。他们每人有半瓶水。当一个人看到他有半瓶水时,他非常高兴地说:“我有一瓶水。”;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我必须能够走出沙漠当另一个人看到那半瓶水时,他说:“我必须离开沙漠。”;只剩下半瓶水了。我决不能离开沙漠最后,一个以为自己能走出沙漠的人成功地走出了沙漠,而另一个则在沙漠中渴死了。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他的命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沙漠中的人换成我们自己,我们会乐观地对待它,并最终在本周初在沙漠中取得成功,还是会带着抱怨的态度永远陷在沙漠中?事实上,这两类人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命运。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起伏、艰辛和挫折,但我们应该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太阳。我的座右铭是:利剑出梅花香。是的,如果我们不经历严寒,梅花会散发出芬芳。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更健康的态度意味着更强的力量。让我们用乐观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我经常听到人们抱怨运气不好和缺乏天赋。那么他一定是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一个人,无论贫富,高贵或卑微,聪明或迟钝,都有成功的力量。成功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事业的热爱。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痛苦和幸福都在主观的心里,而不在客观的东西里“一个人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啊!

心态是一种态度和品质。心态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也是一个在愤怒中忘记食物,在快乐中担心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变老“这是孔圣的自我叙述。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愿意做那些神圣的工作。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刘邦和朱元璋出身卑微,最终成为一万多人的统治者,享有无尽的荣耀和财富。他们专注于统一世界的事业成功。专注的头脑有助于人们成功。

良好的态度来源于对工作的兴趣。兴趣越大,心态越好,越容易成功。人类的潜力是一座金矿。心态越好,工作效率越高。这就像使用一台大型采矿机来挖掘很多潜力。如果心态不好,工作效率就越低。它似乎用小锤子一点一点地敲打着,收获很少,甚至一无所有。

态度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命运。不管草原有多好,都会有瘦弱的马,陡峭的悬崖上也会有美丽的风景。至于你是一匹瘦马还是一幅风景画,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还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小明和小军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一起长大。他们必须申请同一份工作。园林工人小明和小军住在农村。起初,他们都很乐意找到一份工作,但园艺工人的工作太单一了。他们每天挖坑种树。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有点心烦意乱,有一次吃午饭时,小军对小明说,整天挖坑种树很无聊。小军对小明说:“你看,我们一棵一棵地种树吧,慢慢地,我们的城市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新花园,这样你就不会被打扰了。”肖根本不听。晚饭后,他继续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两个人相识多年后,小明发现自己和他在一起。小型军队是非常不同的。小明问小军你现在做什么?作为一名设计师,小明震惊了。你不会认为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傻男孩会成为一名设计师,而我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园丁。

许多年前,医生告诉一位老人他得了绝症。当他生命只剩下不到六个月时,他极度沮丧。他每天都很沮丧,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他不得不接受化疗,每天服用大量药物,这让他非常痛苦,但有一天他明白了,她说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我无能为力。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不需要过我最后的生活来实现我的梦想吗?你不是说他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一艘游轮上,一个棺材上,然后开始环游世界。他在船上每天都很开心,因为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今天,她可以吃一些医生不让他吃的东西。最后,他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两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良好态度的重要性。良好的态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能让我们坚持健康,能让我们活得更长,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忧郁。

心态改变命运

读过《心态改变命运》一书后,我陷入深深的思索,想起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向我诉说生活对他多么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家庭出身不好,很是苦恼,心态改变命运读后感。我当时告诉他生活给予每个人的的确不同,但是命运不是受这些外在因素控制的,而是自己的想法。读过这本书后我更清晰的知道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是受自己心态的影响的。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正确的心态,如何去驾驭生命,让我看清了前方的道路,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正如前言所述,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因而造成的巨大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这本书中这样的名言总是出现在最重要的位置,让我们在体会心态重要性的同时,领悟到心态和人生的关联。

就像一个故事所描述的那样: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的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玉米始终都是那棵玉米,它的特质没有改变,然而却从开始的充满自信最后变成了绝望,说穿了是玉米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读后感《心态改变命运读后感》。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一直很自信而怀才不遇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点耐心在绝望中再等一下,也许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

体育竞技场上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跳水名将郭晶晶之所以在三届奥运会上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她能做到心平气和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哪怕是胜利在握,哪怕是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也丝毫不会影响到她的心态。与之相反,美国射击名将埃蒙斯在2004年、2008年两届奥运会上都是在成绩大幅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却是致命的失误,导致两次的落败。很多人都说埃蒙斯运气差,殊不知射击运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手的心态,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会让人发挥超常,心态不佳可能导致一些低级的失误。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各行各业从业者都需要良好平和的心态。学者获得了学术研究的大奖,他不需要到处张扬,而需要平和地把精力转移到下一个研究中去,这样他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医生攻克一项疑难杂症,他不需要得意忘形,而需要心态平和地把这看成科技进步的必然,那么他就能全心全意地去救好下一个人了。创业者辛劳之后取得了巨额的财富,他创业成功了,这时的他不需要忘乎所以,他需要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财富,用这些财富去投资新的项目。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一个又一个的荣誉面前,他也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在下一个方向培养更杰出的人才。

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就应该为实现它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不论长期还是短期,赶快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人生就是不断的实现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目标,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积极的心态会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快乐,快乐的心境会让我们更积极的面对人生。

通过此书,我记住了: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奔波,我们总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端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颓废。既然命运如此,我们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乐观地接受命运的挑战,那么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知识改变命运

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知识才能使人生有意义,唯有知识才能让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可见,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用。但是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得不断地学习,我国古代著名诗人荀子也曾用“学不可以己”来告诫我们学习应抱正确的态度。

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刻苦的学习得来的。作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的我们,要有荀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勤学和苦练,我们只有勤学和苦练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正在学习知识的我们光靠勤学和苦练是不够的,想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还得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荀子也告诉我们说:“读书切戒在中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和“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古人正是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来告诉我们这些学子:“其实学习离不开方法”。

读书的时光总是走得很匆忙,正处于少年的我们要养成。

珍惜时间。

的习惯,常言道:“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不再回来;今天已经和我们在一起但也会过去;明天即将来临,但也会过去;人生短暂,不容虚度”。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在年少时发愤读书,才是最根本的。

古人们和程世华教授正是用他们的才华和经验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学习才有美好的将来。古人用他们的智慧流传下了千年的永恒,千古绝唱,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他们创作的经典、辉煌,永远都会被世人饱读和继续传承下去。

心态改变命运

1)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2)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3)人生就不会事事如意,样样随心,学会宽慰自己,懂得安慰自己,世上就没有最好,何必要强迫自己,尽心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

4)人生要转弯,就是要愿意咬紧牙根看未来指望自己,从来没有怪自己蹉跎了时间,没有好好痛下决心来完成梦想,没有尽力扶植自己可能有的潜能,都是在怪过去,就只能一事无成,在原地踏步走。

5)人生很奇怪,人生更奇怪,有些人,不论认识多久,哪怕朝夕相处也形同路人,毫无感觉,什么也不会发生。有些人,也许只是大街上不经意间的一个回首一个擦肩而过,便注定未来剪不断的生命关联,遭遇心与心的碰撞。虽然当时,谁都不曾料想过,或许,奇怪的不是人,而是人生?人生难料,难料人生。

6)人生在世,谁都不易,生活在外,谁都有泪。即使身受挫折,蒙受不白,也不要轻易放弃。就算人受伤害,心受打击,也不要刻意报复。因为,放弃意味着屈服,报复说明还在嫉恨。生活不是用来对立的,人生不是用来争斗的。将心比心,都能想通,以情换情,谁也明白。要懂得理解才能心安,包容才会心宽。

7)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8)改变态度,便能改变生活。

9)人生快乐不快乐看心情,心情好不好看心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只是他们都修炼了一颗强大的心,因而不被痛苦所左右,拥有强大的内心,就不是生活左右自己,而是自己驾驭生活。

10)人生中的辉煌,往往不期而遇,尽在偶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得到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得失是一种心境,人生就是一种缘分,无悔就行。

11)有下山的想法,就不能登上顶峰。

12)最惨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

13)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

14)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15)人们一旦思想集中于服务别人,就马上变得更有冲劲,更有力量,更加无法拒绝。

心态改变命运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我今天还能在这讲话与大家一起分享。那是因为我总是记得钟博士他有一句话,他说在台上的人都是学生,在下面听的都是老师,所以我这堂课不是讲给大家听的,而是在讲我自己的一些不足,也希望大家从我的一些例子体会中,对大家以后人生有所启发,看到这个题目叫《心态改变命运》,有人提出这样的疑惑,真的心态能改变命运吗?有什么根据吗?在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句话,叫“福田靠心耕”,也就是一个人的福分从哪里来的?其实都和他的心念有关,什么样的心田才能有肥沃的土地?中国人也告诉我们,福田有三种,最肥沃的田地是恩田、敬田,还有悲田,首先我们看这个恩田,我们看每个人有没有福分,有没有前途,就看他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所以我们为什么讲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感恩师长?其实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意识,如果这个人他能够不忘恩负义,能够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那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是有福气的人,除了恩田之外,还有敬田,就是恭敬心,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同座在这个课堂上,但是我们能收获多少,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得到怎样的改变,取决于什么呢?那就取决于我们的诚敬之心,恭敬之心。

讲到这里,也让我想起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典故,说净土宗的一代祖师莲池大师,他曾经去拜访一位老和尚叫遍融法师,他听说这个法师很有智慧,于是就不远万里,走了很长的路,三步一磕头,来请教这位禅师,结果请教这位禅师之后,这位禅师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年轻人一定要远离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害死人,这句话在平常人看来似乎平淡无奇,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谁都能说出来,要远离名闻利养,不要受他的熏染,但是这句话在莲池大师听来,就像一个当头棒喝,他对这句话牢记在心,他一生中就得益于这句话,所以他在以后的修养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他能远离名闻利养,最后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所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首先恭敬的就是先贤的教诲,还有就是恭敬能够身体力行先贤教诲的这些有德行的人,因为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圣贤人的教诲,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第三个就是悲田,什么是悲田?就是一个人他对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处境能够有怜悯之心,有恻隐之心,所以他会全心全意给予帮助,让他们走出困境,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有能力,有财富用在这三个方面,那我们相信,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有人也会说,我看好多人他也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他对别人也恭敬,对圣贤教诲也是很听从的,他对别人也有仁慈博爱之心,也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他的遭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这是什么原因?象我们经常有人说:老实人吃亏,实际这句话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因为老实人绝对不会一个人吃亏,这个人之所以会吃亏,是因为他看起来是老实,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那种过错,就是他给人表现的是很好,但是他还有一些隐藏的不为人知的过失。而正是这些过失让他不是很顺利,所以老实人绝对不会吃亏。

吃亏的是那些看起来老实中的不老实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根据《了凡四训》上的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做了很多好事,还没有很好的命运,那就是“未论行善,事先改过”,也就是一个人他还没有在去积功德之前,需要首先把自己的过失给改正过来,就是这个杯子,它里面本来是盛水的,我们也想方设法往里面盛满水,但是这个杯子是有漏洞的,下面有一个洞,所以你无论积多少水,最后都给漏掉了,你的功德没有积攒下来,所以也就没有得到如意的这些效果,命运也就没有改过,所以我们在没有讲改造命运之前,先来看看怎么样改正自已过失,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过失有下面几个方面,我所说的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大家不能与我心有戚戚焉。

第一就是傲慢。我们看看《了凡四训》上有句话,他也是借用《易经》上说的话,说:人道恶盈而好谦。一般的人都是厌恶那些过份傲慢的人,而喜欢那些谦恭有礼的人。在《尚书》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满给自己带来损失,谦虚使自己受益,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又说“唯天福善祸淫”,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那些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那些过分的人带来祸害。这都是告诉我们自然而然的规律。

在《论语》上孔子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说这个人即使有你周公这样的才华,如果他又骄傲,又吝啬,其余人就不足再看,其余的就不足再评论了。所以骄傲,傲慢是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很多障碍,而因为一个人有傲慢心,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了,他也就不再好学了,所以我应该向大家表示祝贺,因为大家能够来到这个会场,能够认真在这里学习,说明大家还有一颗谦虚受教的心,因为觉得我不满足我才要在这里再学习,为什么要谦虚?在《易经》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恒古不变的规律,说“阴阳之谓道”,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你看太阳有升有落,潮水有涨有落,这都是“阴阳之谓道”的体验。我们人世的变化,也是如此。

比如说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非常困难的时候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一定会有突然倒架子时候到来。对“阴阳之谓道”体验最深刻的人,莫过于清朝曾文正公曾国藩,他就是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提出要看一家人的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这家子弟的三件事情就可以。哪三件事情?第一就是看这家的子弟早晨几点钟起床,第二件事情就是这家子弟是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两件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做到了四省总督的曾文正公却认为,正是从这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可以看出这家的子弟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的品格,他也说道,家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而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说一个家庭的破败,一个家族的破败,一个企业的破败,破败在什么地方?就破败在这个家庭的用度,过分的奢华,过分浪费,乃至入不敷出。一个人之所以由盛到衰,由上升转为下降时期,是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乃至于玩物丧志,而一个人讨人厌,讨人不喜欢那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他自以为是,过分的骄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第三件事他说看一家的子弟能不能有发展,就看这家的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

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圣贤经典,都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给我们讲“阴阳之谓道”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生的经验和教训。当我们一个人活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再回首一生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感慨,说如果我这一生可以重来一遍的话,我相信我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精彩。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可惜人生是不能重来的,所以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很多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也有这样的感慨和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发生在子孙后代的身上,所以他们就想法设法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我们子孙后代只要虚心的打开这些经典,我们就可以回到几千年前,几百年前和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直接交流,他们的人生经验教训直接为我们来传承,所以你看我们写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教导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他教导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自以为是,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也不要因此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勇气,因为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看我们学了一句话,就对我们的人生有这么多的启发,我们只要打开经典,对我们的人生启发太多太多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曾文正公他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体会的很深刻,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什么叫求缺斋?就是要求一点缺失不能太完美了,因为他自己有权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近乎完美。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都特别小心谨慎。因为他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讲的可以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中,学会一种谦虚有礼的处世态度。我们看中国古代圣贤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这些人反复叮咛,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孔老夫子,他一生所奉行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

他做到了温和、善良、俭朴和礼让,而孔老夫子的后人又把他一生的道德教育的经验承传下来,所以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后人,一直承传到今天保持了几千年而不衰。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提出“处柔守慈”的处事原则,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谦恭、要有礼要温柔处事。在《易经》这本说明天道的书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六十四卦当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而这个谦卦是地谦,也就是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它宁愿居于平地之下,因为他能够居功不自傲,能自卑而善人,所以他做事无往而不利,我们从这里就学会了:一个人傲慢无礼对自己是处处成障,所以谦恭能够敬人,这才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一个基本心态。

第二个过失就是嗔怒。现在的人脾气都特别的大,我们走在路上,有人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甚至于大打出手,我们说中国的文字都是一种智慧的符号,看到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个“心”字,看到它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发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自己的奴隶,自己已经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发怒,而中国在《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说大怒会伤及到自己的肝脏,在王凤仪老先生的《嘉言录》中,他也有一句话,他说恨怨恼怒烦,人生的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你看这些情绪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确,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那怎么办?我们要改变命运,我们看在日本江本胜博士那里有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他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从这里我们也受到了一些启发,他说把水结晶之后,给它贴上不同的词,然后在高倍的放大镜、显微镜下看,结果发现,看到了贴上“爱”、“感谢”等美好字眼的褒义词,看了贴上“智慧”无论他是用汉字、汉字拼音,还是英文、德文写的,它都是美丽的六角形。所形成的结晶充满了喜悦,象盛开的鲜花一样,呈现美丽的六角形,看了“混蛋”“怨恨”等充满仇恨的贬义词,就是浑浊一片,结晶非常丑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心念,人的语言对于水都不是毫无影响的。而我们的身体又有70%是水构成的,所以一个人如果经常发怒,经常有恨怨恼怒烦这些情绪,首先影响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所以发怒的确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古人说:境由心生,境由心转。境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我们的人际关系都包括在这个境遇之中。这个水结晶的实验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诲是真实不虚的,既然境是由心生,也是由心转的,那我们也要把恨怨恼怒烦的情绪转变为什么?转变为恕,这个“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告诉我们什么是恕?那就是要如其心,如谁的心?就是如对方的存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换位思考。孔老夫子有个弟子来向他讨教,说老夫子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而不违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而这个“恕”字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不想做到的东西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就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圣贤人,自己都不是一个圣贤人,自己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那我们想一想,别人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理由再去对他们发怒。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原谅我们的过失,能够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当别人发生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所以一个人如果转怒为恕,这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听到这里就想:我们中国人讲一切法得于忍。如果一个人能学会了“忍”这个字,是不是就可以不发怒了?的确,你看我们做什么都要学会忍耐,古人说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你要忍得住那种清苦的生活,坏的环境要忍,好的环境也同样要忍。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挫折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忍受,在一切都事事如意,一切境缘都很好的时候,更需要忍住,不去贪受。古代人讲的忍,他有六个层次。

第一个叫“力忍”。也就是我们知道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当别人在对我们不好,做错了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克制住自己,不去打击他,不去报复他,这叫力忍。如果你仅仅把自己的功夫停留在这个层面,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怎么样?你发现自己会忍无可忍,积累到一起,就像是火山爆发一样发作起来。所以我们的忍还要往上提升。

第二个就是“忘忍”。也就是别人对我们不好,对我们仇恨,我转身即忘,没有把他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这就是我们说的古人的心量很大,说“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弟子规》里也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是如果我们彼此有过节,有仇怨,我们不要把它老是留在自己的记忆里,想起来就折磨自己一次,有人也把自己的心比作一个纯净纯善的垃圾桶,就是我们自己刚把这个垃圾桶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时候,你看它是很干净的和别的桶也没什么区别,但是事后为什么它变成肮脏不堪?就是我们经常把垃圾往里面装,我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如果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过失、别人的罪恶承载在我们的心中,那我们的心不就变成装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了吗?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

第三个层次就是“反思”。反思就是反省自己,反观自己,我们这几天学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然最难做到的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因为我们拿着《弟子规》都去照别人,没有来反观自己,当别人做错事,让我们不高兴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都在力行《弟子规》,你也学的不错,为什么他看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他唯独看着我不满意,不高兴。这说明什么?还是说明我们自己有让人不高兴,不愉快的地方。我们自己可能在沟通上和人家不到位。或者有一些态度、表情,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没傲慢,但是他无形中流露出一种傲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只有你从内在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你才发现境缘都会改变,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中国传统文华的一句心法。遇到任何事都从内找原因,你把内在的原因找到了,你发现外边的境缘也就随之改变了。

第四就是“观忍”。在《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那个让你生气的人,还有你生气的自己都是一个虚幻不实的东西,他本性就是空寂的,觅之了不可得。我们再回想下我们过去的事,昨天的事以及上午刚发生的事,不就像作了一个梦一样已经过去了吗?就像肥皂泡一样是短暂的,就像雷电一样是不能延续的。所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能够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你能够这样去观的话,你的怒气也就生不起来了。

第五就是“喜忍”。就是把别人对我的不好,把别人对我的抱怨,诽、谤乃至所遇到的挫折,我都没有生气,没有发怒,也没有抱怨,反而非常欢喜的去接受。为什么?因为他又来锻炼我忍辱的机会了。有个人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这样写到,他说现在我对慈悲有更高远的认识,我并不认为它只应该带给我平安与福乐。我认为它应该带给我为了滋长我力量的挫折和将使我深切的领悟到真理的莫大痛苦,以及为了消除我的罪业和增进我福德种种拒绝,种种羞辱和悲痛欲绝,也就是说慈悲有的时候并不是给他平安与福乐,是给他一些挫折,羞辱和磨练,甚至是悲痛欲绝,更提升他面对挫折的能力,更提升他了悟真理的智慧。这也正如一位大德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所写到的,他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要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自立,感激绊倒的人,因为他激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要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当我们能这样变换着角度来看待生命中这些羞辱、这些诽、谤,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生气,反而还会升起喜悦,这是第五个层次。

第六个层次就是“慈忍”。也就是我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诽、谤、侮辱、抱怨,不仅不想去报复他,反而提起了我们要去帮助他提升他的心。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也是有道理的,一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比如我们看到有一些年轻人,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走上社会,他就做出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比如说在蔡老师《弟子规细讲》上,就讲到一个案例。他说一个孩子看到马路边停了一些豪华的车子,然后他拿起刀子在上面划了两道,甚至泼了一些油给他烧掉了。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生气,觉得这个人怎么会做出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再深入调查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他父母早年离异,没有人给他良好的教养,更没有给他学习《弟子规》。所以他从小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怀疑和不信任。所以他没有走上社会,就跟人起了对立之心,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根源的话,知道他犯错误的原因之后,我们不仅生不起发怒之心,反而提起一种帮助他改过之心。在《格言》有一句话说“论人之非,当原其心”。让我们在谈论别人过失的时候,我们一定去考察他导致这种结果背后的根源。当我们找别人这个根源的时候,发现哪有什么恶人和善人之分呀,只有接受和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之分。所以我们都说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都是纯净纯善的,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染污的不同,使他们有了不同的习气。所以我们看到的人没有善人,恶人,都是受了不同习气熏染的人。我只能说这方面的习气比较少,但是另一方面的习气比较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他们,也没有理由去轻视他们,从这里我们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有一位哲人他也这样说,他说我们的痛并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并不是问题的本身带给我痛苦与否的感受,而是我们选择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去处理它,去面对它,这也证明我们古人所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境缘无好坏,好丑在于心。境就是物质环境,缘就是人际关系,他们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其实好坏之分都是起于谁?起于我们的分别心,我们如何把一般人看起来是不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需要真正的功夫,这是我们的嗔怒。还有一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引用,每次讲课我都喜欢把这个给大家念一念,因为什么?因为我虽然念了很多遍,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不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所以有必要再重新提醒一下,“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这篇文章这样写到,他说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交给别人来掌握。

一个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的手中;一位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媳妇的手中,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而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状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掌控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望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是在自己的手中吗?那就把它握紧吧!我们在青岛分享了以后,青岛的企业家很有远见,他们把“钥匙”编成小品,然后有机会去给人家拜年的时候,每次都给演出,让人家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在拜年的过程中,也就教育了这些要拜年的长者;还有的人说,其实这个快乐的钥匙更像一个遥控器,如果你掌握不住自己的快乐,就等于把这个快乐的遥控器,放在别人的手里,别人称赞了几句,夸奖了你几句,等于按了一个钮,然后你就很得意,很高兴,结果别人又讽刺了你几句,又诽、谤了你几句,侮辱了你几句,又等于按了一个钮,结果你就很生气,这不是把快乐的遥控器放在别人的手中吗?我们体会了这一点,以后都要想着一生气的时候,我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遥控器,不能让别人把这个“遥控器”给抢走,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发怒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心理意识的方式,来把我们爱生气的毛病转变过来,晚上我们可以站在镜子面前,或者拿着一面镜子对着自己,深吸一口气沉丹田,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两眉之间,然后对着镜子这样说:说你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生气,或者早晨起来对着镜子这样说:你已经不生气了,你已经不生气了。当然中国人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于遇到事情就发火,那你只是做了几天,肯定是达不到效果,你还会觉得怒气冲天,但是你不要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坚持自己,一门深入,每天都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罪大恶极的人都不会轻易的发火了。那学佛的人有一个更加简短的方法,把你的念头转变过来,转变为什么呢?好多人都知道那就是“阿弥陀佛”,很多人都跟我分享,他说其实你这个方法没有我这个方法简单,你看,你一生气,你就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出来,你就把自己的怒气给消掉了,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很好,也给大家传授一下。这只是讲的第二个过失。

第三个过失就是嫉妒。我们看这个嫉妒都是女字旁,我们做女人的要非常注意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做女人的很容易起嫉妒之心,黑格尔说了一句话,他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我们看别人干得好,有成就,我们自己心里不舒服,而别人的成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嫉妒而有所减损,这不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吗?中国古人有句话说“文人相轻”,其实这句话我们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我们说这样的文人,充其量是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因为学了《弟子规》他们都是说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习《弟子规》还告诉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学了《弟子规》的人,绝对不会对别人的成就有嫉妒之心。所以古代人说“文人相轻”,肯定是“不力行,但学文”的,这种文人才会相轻,我们现在知识分子之间特别容易相轻,后来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才找到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力行圣贤教诲,而都是把它做为什么?都是作为夸耀自己学识的工具,所以在《论语》中孔老夫子也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这些圣贤的教诲,确实是为了成圣成贤,能够向圣贤人看齐,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圣贤教诲,是为了告诉你,我学过《论语》,我学过《大学》,你看我对经典倒背如流,都有这种感受。所以上次青岛讲课之后,有一个人,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人习气很深重,他就过来跟我分享,他说我们听你的课和蔡老师的课一比,我觉得你的课很有深度,我说:错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听蔡老师的课,他整篇课没有一句在夸耀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他的存心都是为了利益在场的每个听众,他们讲的每句话,都是希望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启发,但是我的课我还有一些在卖弄自己的学问。

所以我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讲这句话也是告诉大家,以后你们去上很多课的时候不要被人家什么教授,什么博士这种头衔所迷惑,你看这个人真正有没有学问,有没有修养,就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在力行圣贤的教训,是不是把他所讲的都说到做到。有位长者他经常提醒我们,他说能说到,然后做到,这是贤人,能做到然后再说到这是圣人,能够说到结果做不到,这是什么?这是骗人。古代人告诉我们,怎么样克服嫉妒心理?那就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你看别人做好事,我们都要帮助他,成就他,结果他做了好事和我们做好事一样心情愉快。在我们今天来的时候,我就听到和我同来的老师给我讲,他说青岛大洲的刘总也来了,他这几天在这里忙碌,就好象他们自己在承办这个会议一样,我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动,而且我也非常的欣慰,因为我们确实每个人都在落实《弟子规》。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并没有违背圣贤的教诲。在《易经》上告诉我们,为什么不需要嫉妒别人的成就?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就是一个人他做好事,积功累德,他必然会有他自己的福报,你自己做坏事,你自己会给自己招来祸殃,所以你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这种财富、身份、名声、地位,这是枝叶花果,你应该在哪里去努力?要在根本上去努力,在《大学》上有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你看一个人他能取得别人取不到的成就,那一定是因为他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德行。大家可以去好好观察一下,我在中央党校工作,我自己感受得特别明显,因为我们的班级有不同的等级,有省部级班、有地厅级班,还有县委书记班,我们发现每次问题最多的'、脾气最大的是县委书记班,做人最谦和的、最与人好相处的,待人特别宽容的,能为别人着想的,真的是省部级班,我们觉得这么大的官可能特别不容易接触,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人是最容易平易近人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去观察一下,别人他能有我们取得不了的成绩,他身上必然有我们不具备的美德。我们知道这个真相之后,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做好事,莫问前程。在《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追求,怎么样去努力做,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我们不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担心什么?担心我用什么样的德行和能力来立功,立德,立言于这个世间,或者说给了你一个好的位置,你用什么样的德行和能力把你的责任尽到,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不担心别人都不知道我自己的学问,德行成就了,别人还不用我,我不应该担心这一点,我担心什么?我应该去追求那个足以使你的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还有能力,当然这个名也都是虚名?但是名声就是虚名,它也有好处。因为名人说话,大家都会愿意听,大家也会受到他的影响,所以要用这个虚名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好的引导,这个才是正确的。《论语》上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看到别人好的方面,我们不是嫉妒他,而是想着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不贤的人,看到不如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和他类似的过失。我们现在人看到别人过失都很容易看到,看自己的过失却很难看到,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但是我们再走人生之路的时候,都是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在前面,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后面,所以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这两个包袱给它换一下,掉一个个,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过失。在《太上感应篇》还有一句话,它说,见人之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就是看到别人有获得,有成就像自己有获得,有成就一样的欢心喜悦,现在我们的人不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开会的时候,我们发现领导在表扬别人,我们会怎么样?我们心理就有点不是滋味,觉得那个被表扬的人怎么不是我?或者我们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某个老同学发了一笔大财或者提到一个部级的岗位,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们是替他高兴吗?还是我们至少想一想,那个人怎么不是我?这个心态实际上都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见人之失,如已之失,看到别人有损失就像我们自己有损失那样感到心痛,我想我们的心态是这样的吗?我们听领导开会的时候,在批评别人做的不够好,我们心中是什么样?我们是觉得和他一样难过吗?想着去帮助他改正吗?还是我们心中窃喜,觉得他又受到领导的批评了?我经常都会有这样的心念,所以确实很难做到,见人之所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这是我们讲的嫉妒。

最后一个缺点就是贪欲,其实所有的过失都可以用一个贪字来概括,你看现在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总有一样放不下,如果我们贪财的话,我们应该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教诲,就“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说这个钱财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那它也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而败散掉,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人教导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钱并不是赚到你手就是你的,它为五家所共有,首先是官府,比如说我们贪污受贿来的钱,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钱财也被充公,还有被水灾、火灾,这些自然的灾害给漂夺走,给焚烧掉,还有我们身边的盗贼,那些盗贼去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还在就是不肖的子孙,就是不成器的子孙败家了,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所以我们对别人通过不义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钱财,千万不要去乱羡慕,因为我们学习圣贤经典,就要坚信圣贤的教诲,不信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人,你看那些贪污、腐败的人,你看那些不义之财来路不明的人,他们的家财能够维持良久吗?他们的子孙都很贤达吗?还有贪色,古代人告诉我们“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给你削得平平的,所以古代人警醒我们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给那些淫、乱的人,过分的人,招至灾祸是最迅速的,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事上观察到。

你看一个人他即使做到省部级的甚至更高的官,但是他一旦坏在女色的手上,所有他功名利禄都被削光了,最后锒铛入狱,还有你看那些有钱的人,有钱之后就是放荡自己,最后自己染上一身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告诉我们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说,古人讲的道理是一个恒常不变的规律,你可不要把它小看。如果你不惜以身试法,这个结果确实是让人不能忍受的,这个法陈大惠老师讲过,他说这个法不是我们世间的法律,这个法是讲的自然的法规,你不要去以身试法。如果我们贪名,我们也记住了凡先生他在《了凡四训》上讲的一句话,他说:名者造物所忌,世上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个人有很好的名声,但没有用好的名声去做到有利于人的引导,最后他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灾祸,突如其来的变革。还有贪吃,我们说好吃只是三寸舌头能品尝得到,就是为了三寸舌头,我们去造了很多的罪业,这实际上也得不偿失,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对这个环境也不好。我们看一看周泳彬老师“新世纪健康饮食”,对这个就了解得更深刻了,所以古代人告诉我们,面临欲望和利益的诱惑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你在金钱、美色各种欲望的诱惑面前,你应该是战战兢兢,为什么?就像自己站在悬崖的面前,因为你一不小心,把脚踏进这个悬崖,还想后悔,还想翻过身来还可不可能,那就不可能了。所以中国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又告诉我们说,立名于一世,而失之仅顷刻。我们想一想,我们能够成就今天的事业,我们能够做到今天的领导职位,容易吗?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到我们工作之后,可以说付出了千万辛苦,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我们获得了一个好的地位,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可以让父母感到安慰,可以受家人的尊敬,但是我们一个不小心的决定,一个在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的举动,就把所有这一切都付诸东流,功败垂成,这就叫功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所以面对这些欲望的诱惑,怎么能够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战胜贪欲也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看有一个两只狼的交战,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怎么办?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有一个年轻的北美契洛基人教导子孙们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们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他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怒、自卑、谎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他代表喜悦、宁静、谦逊、仁慈、宽厚、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这个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了他的话,孩子们都静默不语,若有所思,我看大家也是在这样若有所思一样。过了片刻有个孩子问,哪一只狼能够获胜?这个饱经世事的老者说,你喂给他食物的那只。也就是说你把食物喂给哪只狼,哪一只狼就能获胜。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也想,我们做学问提高自己修养的一些态度,那就是要长时熏修,薰修什么?当然是薰修圣贤的教诲,就像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这样的会场,接受这些圣贤人的熏陶,那我们就是在给这个善良的狼在喂食物,所以如果是你的朋友把你带到这个会场,他就是你人生的善友,你对他一定要倍加珍惜,可能就是因为听了这几天这几堂课,这些老师的讲座使你的人生从此不同,成为你人生的一个风水岭。

古人都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人,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我们打开电视媒体、网络、到处都是要让你堕落的内容,所以我们一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所以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学习,它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从今以后的每一天,都希望大家能够至少有两个小时来接受圣贤教诲的熏习,其实两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只有2个小时受圣贤教诲的熏陶,还有多少在受社会的贪嗔痴的熏陶?还要亲附善友。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你和那些善良的人在一起,圣贤人在一起交往,就像你在露水中行走一样,当然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你时时能感受到他德风的滋润。这样你就是喂善良的狼,给他好的食物吃。最后还要身体力行,不要我们今天听了课很感动,但是过了两天你和朋友一交往,又被他们给拽了回去,在《论语》里有句话,它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就说他把《诗经》三百首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问他政事,他也不通达,把他出使到他方做外交官,他也不能专对,虽然学习很多又有什么意义?当时我看了这句话,我感觉到这句话就是在说我,所以我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在弘扬传统文化、并不像我这样把《诗经》子曰说得很好,但是都做得很不好的人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能够把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身教胜于言教。

我们今天总结一下,我们不要因为以往的过失,就觉得自己很沮丧。你看我们所说的过失我都犯了,人战胜自己是最难的,所谓的竞争绝对不是和别人争,而是和自己的习性争。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贾伯斯也说过一段话,我也把这段话留给大家,作为今天的结束语,他说人生中能够从挫折中站起来,就能将经历变成财富,如果倒在挫折中站不起来,那挫折的经历就是一场灾难,选择灾难还是选择财富,全取决于你面对挫折的态度。尽管我们以前做了种种的错事,但是如果我们从这天开始立下一个心愿,我们能够改过自新,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比我活得更加精彩。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心态改变命运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许成功也许失败,时而开心时而难过,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堕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别人的指指点点,难不成因为这个还要彼此争吵一番?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愚蠢而幼稚的行为,我们为什么要大动肝火跟这种人费力气呢,与其和他吵架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还不如就此分析自己从而完善自己。在这个时候良好的心态是取胜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持冷静,一旦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人生总是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要面对种种外界压力,这时你需要良好的心态。人生好似一场大规模的游戏,玩家和对手都要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当你看到对方赢取一点点功力自己却什么都没获利时心情难免失落,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个开始,难道你想还没进入真正的较量就认输了?你要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逆境中的崛起!赢家是给那些从来都不向失败低头的人!只有懦夫才甘心被失败掩埋!

要想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有的人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他每天还是会有许多得不如意,苦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的人学习环境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自己学习目标、方向和动力,把此作为一种锻炼、成长的机会,通过磨练而达到成功,无一不让人钦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的得来并不取得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喜欢也是你的不喜欢还是你的,我们没必要抱怨生活太不美好,我们又改变不了世界还不如学会改变自己或许到那个时候自己所看到的正是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呢。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这个时候,在a城,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人们都喜欢打伞避雨,一朵朵伞花为这个小城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在a城中,有一片废墟,废墟旁边有一个荒芜的花园,杂草丛生,还有一个立在杂草丛中的树墩。树墩的旁边,有一个撑伞的女孩儿,伞是透明的,水珠在伞上停留,又恋恋不舍地滑下去,形成一道水痕。女孩儿的头发很长,披散在肩上,盖住了女孩儿的脸,看不清她的脸,只闻其声,是极其美妙的歌声,但是一首极其哀怨的歌,歌者又在这首歌里灌注了不该在她这个花时的年龄所拥有的极其哀怨的情,萧瑟雨声伴着哀怨之歌,使人心也浸在了忧伤里。

女孩儿撑着伞,背却湿尽,发也湿了,全然没有了飘逸之感,湿漉漉地趴在肩头,慵懒极了。树墩上却滴水不沾。就这样形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庆幸,那哀乐融不入画中,又可惜了那样美妙的乐音。

听得曲子的最后一句词是“让我为你撑伞避雨”。曲终,女孩儿单手掩面,另一只手仍然抓着伞,却早已泣不成声,肩头开始微微颤抖。

一位老者缓缓向女孩儿走来,静静地把伞举过女孩儿的头顶,一言不发。那伞很大,是黑色的,把老者和女孩儿一起罩在下面,也罩住了女孩儿的那把透明雨伞和透明雨伞下的树墩。

漫天雨丝下,两把雨伞,一把是女孩儿为树墩所撑,一把是老者为女孩儿所撑。

十年之前,女孩儿是这片花园的小主人,这里是她的童年圣地,那树墩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女孩儿在下面采过果,乘过凉,避过雨,看过雪。那时女孩儿在父母的呵护下整日无忧无虑,享受着她美好的童年时光。老者原是女孩儿家的老管家,是看着女孩儿长大的。

女孩儿八岁那年,也就是十年前,女孩儿什么都没了。她躲在衣柜里眼睁睁地看着的亲人都惨遭他人毒手,趁着那帮人焚火烧房之时,把亲人一个一个拖了出来,(女孩有那么大的力气吗)那是一个黑夜,火光照亮了那半片天空,却烧坏了女孩儿的整片天空。女孩儿在花园躲了一夜,第二天,碰巧遇到了回家探完亲的老管家,老管家一脸错愕的看向女孩儿时,女孩儿才回过神来,掩面而泣。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警察终于将那伙人绳之以法。女孩儿回到这片花园,也就出现了之前的那幅哀怨画面。

我想,伞下那个树墩下葬着的女孩儿的双亲也应当安息了吧。

心态改变命运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心态改变命运演讲稿。我今天还能在这讲话与大家一起分享。那是因为我总是记得钟博士他有一句话,他说在台上的人都是学生,在下面听的都是老师,所以我这堂课不是讲给大家听的,而是在讲我自己的一些不足,也希望大家从我的一些例子体会中,对大家以后人生有所启发,看到这个题目叫《心态改变命运》,有人提出这样的疑惑,真的心态能改变命运吗?有什么根据吗?在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句话,叫“福田靠心耕”,也就是一个人的福分从哪里来的?其实都和他的心念有关,什么样的心田才能有肥沃的土地?中国人也告诉我们,福田有三种,最肥沃的田地是恩田、敬田,还有悲田,首先我们看这个恩田,我们看每个人有没有福分,有没有前途,就看他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所以我们为什么讲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感恩师长?其实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意识,如果这个人他能够不忘恩负义,能够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那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是有福气的人,除了恩田之外,还有敬田,就是恭敬心,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同座在这个课堂上,但是我们能收获多少,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得到怎样的改变,取决于什么呢?那就取决于我们的诚敬之心,恭敬之心。讲到这里,也让我想起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典故,说净土宗的一代祖师莲池大师,他曾经去拜访一位老和尚叫遍融法师,他听说这个法师很有智慧,于是就不远万里,走了很长的路,三步一磕头,来请教这位禅师,结果请教这位禅师之后,这位禅师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年轻人一定要远离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害死人,这句话在平常人看来似乎平淡无奇,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谁都能说出来,要远离名闻利养,不要受他的熏染,但是这句话在莲池大师听来,就像一个当头棒喝,他对这句话牢记在心,他一生中就得益于这句话,所以他在以后的修养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他能远离名闻利养,最后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所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讲的课并不是说我们有什么水平,其实我们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被历史验证的真理的东西。如果我们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来听,来吸取,相信他对我们每一个人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我们恭敬什么呢?首先恭敬的就是先贤的教诲,还有就是恭敬能够身体力行先贤教诲的这些有德行的人,因为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圣贤人的教诲,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第三个就是悲田,什么是悲田?就是一个人他对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处境能够有怜悯之心,有恻隐之心,所以他会全心全意给予帮助,让他们走出困境,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有能力,有财富用在这三个方面,那我们相信,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有人也会说,我看好多人他也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他对别人也恭敬,对圣贤教诲也是很听从的,他对别人也有仁慈博爱之心,也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他的遭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这是什么原因?象我们经常有人说:老实人吃亏,实际这句话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因为老实人绝对不会一个人吃亏,这个人之所以会吃亏,是因为他看起来是老实,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那种过错,就是他给人表现的是很好,但是他还有一些隐藏的不为人知的过失。而正是这些过失让他不是很顺利,所以老实人绝对不会吃亏。吃亏的是那些看起来老实中的不老实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根据《了凡四训》上的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做了很多好事,还没有很好的命运,那就是“未论行善,事先改过”,也就是一个人他还没有在去积功德之前,需要首先把自己的过失给改正过来,就是这个杯子,它里面本来是盛水的,我们也想方设法往里面盛满水,但是这个杯子是有漏洞的,下面有一个洞,所以你无论积多少水,最后都给漏掉了,你的功德没有积攒下来,所以也就没有得到如意的这些效果,命运也就没有改过,所以我们在没有讲改造命运之前,先来看看怎么样改正自已过失,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过失有下面几个方面,我所说的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大家不能与我心有戚戚焉。

第一就是傲慢。我们看看《了凡四训》上有句话,他也是借用《易经》上说的话,说:人道恶盈而好谦。一般的人都是厌恶那些过份傲慢的人,而喜欢那些谦恭有礼的人。在《尚书》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满给自己带来损失,谦虚使自己受益,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又说“唯天福善祸淫”,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那些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那些过分的人带来祸害。这都是告诉我们自然而然的规律。在《论语》上孔子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说这个人即使有你周公这样的才华,如果他又骄傲,又吝啬,其余人就不足再看,其余的就不足再评论了。所以骄傲,傲慢是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很多障碍,而因为一个人有傲慢心,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了,他也就不再好学了,所以我应该向大家表示祝贺,因为大家能够来到这个会场,能够认真在这里学习,说明大家还有一颗谦虚受教的心,因为觉得我不满足我才要在这里再学习,为什么要谦虚?在《易经》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恒古不变的规律,说“阴阳之谓道”,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你看太阳有升有落,潮水有涨有落,这都是“阴阳之谓道”的体验。我们人世的变化,也是如此。比如说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非常困难的时候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一定会有突然倒架子时候到来。对“阴阳之谓道”体验最深刻的人,莫过于清朝曾文正公曾国藩,他就是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提出要看一家人的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这家子弟的三件事情就可以。哪三件事情?第一就是看这家的子弟早晨几点钟起床,第二件事情就是这家子弟是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两件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做到了四省总督的曾文正公却认为,正是从这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可以看出这家的子弟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的品格,他也说道,家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而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说一个家庭的破败,一个家族的破败,一个企业的破败,破败在什么地方?就破败在这个家庭的用度,过分的奢华,过分浪费,乃至入不敷出。一个人之所以由盛到衰,由上升转为下降时期,是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乃至于玩物丧志,而一个人讨人厌,讨人不喜欢那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他自以为是,过分的骄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第三件事他说看一家的子弟能不能有发展,就看这家的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圣贤经典,都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给我们讲“阴阳之谓道”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生的经验和教训。当我们一个人活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再回首一生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感慨,说如果我这一生可以重来一遍的话,我相信我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精彩。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可惜人生是不能重来的,所以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很多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也有这样的感慨和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发生在子孙后代的身上,所以他们就想法设法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我们子孙后代只要虚心的打开这些经典,我们就可以回到几千年前,几百年前和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直接交流,他们的人生经验教训直接为我们来传承,所以你看我们写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教导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他教导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自以为是,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也不要因此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勇气,因为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看我们学了一句话,就对我们的人生有这么多的启发,我们只要打开经典,对我们的人生启发太多太多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曾文正公他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体会的很深刻,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什么叫求缺斋?就是要求一点缺失不能太完美了,因为他自己有权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近乎完美。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都特别小心谨慎。因为他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讲的可以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中,学会一种谦虚有礼的处世态度。我们看中国古代圣贤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这些人反复叮咛,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孔老夫子,他一生所奉行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做到了温和、善良、俭朴和礼让,而孔老夫子的后人又把他一生的道德教育的经验承传下来,所以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后人,一直承传到今天保持了几千年而不衰。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提出“处柔守慈”的处事原则,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谦恭、要有礼要温柔处事。在《易经》这本说明天道的书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六十四卦当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而这个谦卦是地谦,也就是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它宁愿居于平地之下,因为他能够居功不自傲,能自卑而善人,所以他做事无往而不利,我们从这里就学会了:一个人傲慢无礼对自己是处处成障,所以谦恭能够敬人,这才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一个基本心态。

第二个过失就是嗔怒。现在的人脾气都特别的大,我们走在路上,有人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甚至于大打出手,我们说中国的文字都是一种智慧的符号,看到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个“心”字,看到它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发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自己的奴隶,自己已经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发怒,而中国在《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说大怒会伤及到自己的肝脏,在王凤仪老先生的《嘉言录》中,他也有一句话,他说恨怨恼怒烦,人生的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你看这些情绪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确,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那怎么办?我们要改变命运,我们看在日本江本胜博士那里有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他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从这里我们也受到了一些启发,他说把水结晶之后,给它贴上不同的词,然后在高倍的放大镜、显微镜下看,结果发现,看到了贴上“爱”、“感谢”等美好字眼的褒义词,看了贴上“智慧”无论他是用汉字、汉字拼音,还是英文、德文写的,它都是美丽的六角形。所形成的结晶充满了喜悦,象盛开的鲜花一样,呈现美丽的六角形,看了“混蛋”“怨恨”等充满仇恨的贬义词,就是浑浊一片,结晶非常丑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心念,人的语言对于水都不是毫无影响的。而我们的身体又有70%是水构成的,所以一个人如果经常发怒,经常有恨怨恼怒烦这些情绪,首先影响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所以发怒的确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古人说:境由心生,境由心转。境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我们的人际关系都包括在这个境遇之中。这个水结晶的实验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诲是真实不虚的,既然境是由心生,也是由心转的,那我们也要把恨怨恼怒烦的情绪转变为什么?转变为恕,这个“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告诉我们什么是恕?那就是要如其心,如谁的心?就是如对方的存心,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换位思考。孔老夫子有个弟子来向他讨教,说老夫子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而不违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而这个“恕”字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不想做到的东西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就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圣贤人,自己都不是一个圣贤人,自己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那我们想一想,别人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理由再去对他们发怒。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原谅我们的过失,能够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当别人发生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所以一个人如果转怒为恕,这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听到这里就想:我们中国人讲一切法得于忍。如果一个人能学会了“忍”这个字,是不是就可以不发怒了?的确,你看我们做什么都要学会忍耐,古人说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你要忍得住那种清苦的生活,坏的环境要忍,好的环境也同样要忍。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挫折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忍受,在一切都事事如意,一切境缘都很好的时候,更需要忍住,不去贪受。古代人讲的忍,他有六个层次。

第一个叫“力忍”。也就是我们知道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当别人在对我们不好,做错了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克制住自己,不去打击他,不去报复他,这叫力忍。如果你仅仅把自己的功夫停留在这个层面,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怎么样?你发现自己会忍无可忍,积累到一起,就像是火山爆发一样发作起来。所以我们的忍还要往上提升。

第二个就是“忘忍”。也就是别人对我们不好,对我们仇恨,我转身即忘,没有把他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这就是我们说的古人的心量很大,说“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弟子规》里也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是如果我们彼此有过节,有仇怨,我们不要把它老是留在自己的记忆里,想起来就折磨自己一次,有人也把自己的心比作一个纯净纯善的垃圾桶,就是我们自己刚把这个垃圾桶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时候,你看它是很干净的和别的桶也没什么区别,但是事后为什么它变成肮脏不堪?就是我们经常把垃圾往里面装,我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如果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过失、别人的罪恶承载在我们的心中,那我们的心不就变成装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了吗?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

第三个层次就是“反思”。反思就是反省自己,反观自己,我们这几天学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然最难做到的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因为我们拿着《弟子规》都去照别人,没有来反观自己,当别人做错事,让我们不高兴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都在力行《弟子规》,你也学的不错,为什么他看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他唯独看着我不满意,不高兴。这说明什么?还是说明我们自己有让人不高兴,不愉快的地方。我们自己可能在沟通上和人家不到位。或者有一些态度、表情,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没傲慢,但是他无形中流露出一种傲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只有你从内在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你才发现境缘都会改变,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中国传统文华的一句心法。遇到任何事都从内找原因,你把内在的原因找到了,你发现外边的境缘也就随之改变了。

第四就是“观忍”。在《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那个让你生气的人,还有你生气的自己都是一个虚幻不实的东西,他本性就是空寂的,觅之了不可得。我们再回想下我们过去的事,昨天的事以及上午刚发生的事,不就像作了一个梦一样已经过去了吗?就像肥皂泡一样是短暂的,就像雷电一样是不能延续的。所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能够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你能够这样去观的话,你的怒气也就生不起来了。

第五就是“喜忍”。就是把别人对我的不好,把别人对我的抱怨,诽谤乃至所遇到的挫折,我都没有生气,没有发怒,也没有抱怨,反而非常欢喜的去接受。为什么?因为他又来锻炼我忍辱的机会了。有个人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这样写到,他说现在我对慈悲有更高远的认识,我并不认为它只应该带给我平安与福乐。我认为它应该带给我为了滋长我力量的挫折和将使我深切的领悟到真理的莫大痛苦,以及为了消除我的罪业和增进我福德种种拒绝,种种羞辱和悲痛欲绝,也就是说慈悲有的时候并不是给他平安与福乐,是给他一些挫折,羞辱和磨练,甚至是悲痛欲绝,更提升他面对挫折的能力,更提升他了悟真理的智慧。这也正如一位大德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所写到的,他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要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自立,感激绊倒的人,因为他激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要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演讲稿《心态改变命运演讲稿》。当我们能这样变换着角度来看待生命中这些羞辱、这些诽谤,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生气,反而还会升起喜悦,这是第五个层次。

第六个层次就是“慈忍”。也就是我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诽谤、侮辱、抱怨,不仅不想去报复他,反而提起了我们要去帮助他提升他的心。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也是有道理的,一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比如我们看到有一些年轻人,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走上社会,他就做出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比如说在蔡老师《弟子规细讲》上,就讲到一个案例。他说一个孩子看到马路边停了一些豪华的车子,然后他拿起刀子在上面划了两道,甚至泼了一些油给他烧掉了。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生气,觉得这个人怎么会做出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再深入调查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他父母早年离异,没有人给他良好的教养,更没有给他学习《弟子规》。所以他从小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怀疑和不信任。所以他没有走上社会,就跟人起了对立之心,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根源的话,知道他犯错误的原因之后,我们不仅生不起发怒之心,反而提起一种帮助他改过之心。在《格言》有一句话说“论人之非,当原其心”。让我们在谈论别人过失的时候,我们一定去考察他导致这种结果背后的根源。当我们找别人这个根源的时候,发现哪有什么恶人和善人之分呀,只有接受和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之分。所以我们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都是纯净纯善的,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染污的不同,使他们有了不同的习气。所以我们看到的人没有善人,恶人,都是受了不同习气熏染的人。我只能说这方面的习气比较少,但是另一方面的习气比较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他们,也没有理由去轻视他们,从这里我们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有一位哲人他也这样说,他说我们的痛并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并不是问题的本身带给我痛苦与否的感受,而是我们选择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去处理它,去面对它,这也证明我们古人所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境缘无好坏,好丑在于心。境就是物质环境,缘就是人际关系,他们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其实好坏之分都是起于谁?起于我们的分别心,我们如何把一般人看起来是不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需要真正的功夫,这是我们的嗔怒。还有一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引用,每次讲课我都喜欢把这个给大家念一念,因为什么?因为我虽然念了很多遍,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不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所以有必要再重新提醒一下,“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这篇文章这样写到,他说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交给别人来掌握。一个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的手中;一位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媳妇的手中,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而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状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掌控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望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是在自己的手中吗?那就把它握紧吧!我们在青岛分享了以后,青岛的企业家很有远见,他们把“钥匙”编成小品,然后有机会去给人家拜年的时候,每次都给演出,让人家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在拜年的过程中,也就教育了这些要拜年的长者;还有的人说,其实这个快乐的钥匙更像一个遥控器,如果你掌握不住自己的快乐,就等于把这个快乐的遥控器,放在别人的手里,别人称赞了几句,夸奖了你几句,等于按了一个钮,然后你就很得意,很高兴,结果别人又讽刺了你几句,又诽谤了你几句,侮辱了你几句,又等于按了一个钮,结果你就很生气,这不是把快乐的遥控器放在别人的手中吗?我们体会了这一点,以后都要想着一生气的时候,我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遥控器,不能让别人把这个“遥控器”给抢走,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发怒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心理意识的方式,来把我们爱生气的毛病转变过来,晚上我们可以站在镜子面前,或者拿着一面镜子对着自己,深吸一口气沉丹田,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两眉之间,然后对着镜子这样说:说你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生气,或者早晨起来对着镜子这样说:你已经不生气了,你已经不生气了。当然中国人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于遇到事情就发火,那你只是做了几天,肯定是达不到效果,你还会觉得怒气冲天,但是你不要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坚持自己,一门深入,每天都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罪大恶极的人都不会轻易的发火了。那学佛的人有一个更加简短的方法,把你的念头转变过来,转变为什么呢?好多人都知道那就是“阿弥陀佛”,很多人都跟我分享,他说其实你这个方法没有我这个方法简单,你看,你一生气,你就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出来,你就把自己的怒气给消掉了,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很好,也给大家传授一下。这只是讲的第二个过失。

第三个过失就是嫉妒。我们看这个嫉妒都是女字旁,我们做女人的要非常注意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做女人的很容易起嫉妒之心,黑格尔说了一句话,他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我们看别人干得好,有成就,我们自己心里不舒服,而别人的成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嫉妒而有所减损,这不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吗?中国古人有句话说“文人相轻”,其实这句话我们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我们说这样的文人,充其量是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因为学了《弟子规》他们都是说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习《弟子规》还告诉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学了《弟子规》的人,绝对不会对别人的成就有嫉妒之心。所以古代人说“文人相轻”,肯定是“不力行,但学文”的,这种文人才会相轻,我们现在知识分子之间特别容易相轻,后来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才找到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力行圣贤教诲,而都是把它做为什么?都是作为夸耀自己学识的工具,所以在《论语》中孔老夫子也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这些圣贤的教诲,确实是为了成圣成贤,能够向圣贤人看齐,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圣贤教诲,是为了告诉你,我学过《论语》,我学过《大学》,你看我对经典倒背如流,都有这种感受。所以上次青岛讲课之后,有一个人,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人习气很深重,他就过来跟我分享,他说我们听你的课和蔡老师的课一比,我觉得你的课很有深度,我说:错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听蔡老师的课,他整篇课没有一句在夸耀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他的存心都是为了利益在场的每个听众,他们讲的每句话,都是希望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启发,但是我的课我还有一些在卖弄自己的学问。所以我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讲这句话也是告诉大家,以后你们去上很多课的时候不要被人家什么教授,什么博士这种头衔所迷惑,你看这个人真正有没有学问,有没有修养,就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在力行圣贤的教训,是不是把他所讲的都说到做到。有位长者他经常提醒我们,他说能说到,然后做到,这是贤人,能做到然后再说到这是圣人,能够说到结果做不到,这是什么?这是骗人。古代人告诉我们,怎么样克服嫉妒心理?那就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你看别人做好事,我们都要帮助他,成就他,结果他做了好事和我们做好事一样心情愉快。在我们今天来的时候,我就听到和我同来的老师给我讲,他说青岛大洲的刘总也来了,他这几天在这里忙碌,就好象他们自己在承办这个会议一样,我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动,而且我也非常的欣慰,因为我们确实每个人都在落实《弟子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并没有违背圣贤的教诲。在《易经》上告诉我们,为什么不需要嫉妒别人的成就?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就是一个人他做好事,积功累德,他必然会有他自己的福报,你自己做坏事,你自己会给自己招来祸殃,所以你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这种财富、身份、名声、地位,这是枝叶花果,你应该在哪里去努力?要在根本上去努力,在《大学》上有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你看一个人他能取得别人取不到的成就,那一定是因为他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德行。大家可以去好好观察一下,我在中央党校工作,我自己感受得特别明显,因为我们的班级有不同的等级,有省部级班、有地厅级班,还有县委书记班,我们发现每次问题最多的、脾气最大的是县委书记班,做人最谦和的、最与人好相处的,待人特别宽容的,能为别人着想的,真的是省部级班,我们觉得这么大的官可能特别不容易接触,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人是最容易平易近人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去观察一下,别人他能有我们取得不了的成绩,他身上必然有我们不具备的美德。我们知道这个真相之后,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做好事,莫问前程。在《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追求,怎么样去努力做,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我们不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担心什么?担心我用什么样的德行和能力来立功,立德,立言于这个世间,或者说给了你一个好的位置,你用什么样的德行和能力把你的责任尽到,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不担心别人都不知道我自己的学问,德行成就了,别人还不用我,我不应该担心这一点,我担心什么?我应该去追求那个足以使你的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还有能力,当然这个名也都是虚名?但是名声就是虚名,它也有好处。因为名人说话,大家都会愿意听,大家也会受到他的影响,所以要用这个虚名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好的引导,这个才是正确的。《论语》上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看到别人好的方面,我们不是嫉妒他,而是想着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不贤的人,看到不如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和他类似的过失。我们现在人看到别人过失都很容易看到,看自己的过失却很难看到,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但是我们再走人生之路的时候,都是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在前面,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后面,所以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这两个包袱给它换一下,掉一个个,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过失。在《太上感应篇》还有一句话,它说,见人之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就是看到别人有获得,有成就像自己有获得,有成就一样的欢心喜悦,现在我们的人不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开会的时候,我们发现领导在表扬别人,我们会怎么样?我们心理就有点不是滋味,觉得那个被表扬的人怎么不是我?或者我们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某个老同学发了一笔大财或者提到一个部级的岗位,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们是替他高兴吗?还是我们至少想一想,那个人怎么不是我?这个心态实际上都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见人之失,如已之失,看到别人有损失就像我们自己有损失那样感到心痛,我想我们的心态是这样的吗?我们听领导开会的时候,在批评别人做的不够好,我们心中是什么样?我们是觉得和他一样难过吗?想着去帮助他改正吗?还是我们心中窃喜,觉得他又受到领导的批评了?我经常都会有这样的心念,所以确实很难做到,见人之所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这是我们讲的嫉妒。

最后一个缺点就是贪欲,其实所有的过失都可以用一个贪字来概括,你看现在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总有一样放不下,如果我们贪财的话,我们应该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教诲,就“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说这个钱财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那它也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而败散掉,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人教导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钱并不是赚到你手就是你的,它为五家所共有,首先是官府,比如说我们贪污受贿来的钱,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钱财也被充公,还有被水灾、火灾,这些自然的灾害给漂夺走,给焚烧掉,还有我们身边的盗贼,那些盗贼去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还在就是不肖的子孙,就是不成器的子孙败家了,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所以我们对别人通过不义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钱财,千万不要去乱羡慕,因为我们学习圣贤经典,就要坚信圣贤的教诲,不信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人,你看那些贪污腐败的人,你看那些不义之财来路不明的人,他们的家财能够维持良久吗?他们的子孙都很贤达吗?还有贪色,古代人告诉我们“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给你削得平平的,所以古代人警醒我们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给那些淫乱的人,过分的人,招至灾祸是最迅速的,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事上观察到。你看一个人他即使做到省部级的甚至更高的官,但是他一旦坏在女色的手上,所有他功名利禄都被削光了,最后锒铛入狱,还有你看那些有钱的人,有钱之后就是放荡自己,最后自己染上一身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告诉我们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说,古人讲的道理是一个恒常不变的规律,你可不要把它小看。如果你不惜以身试法,这个结果确实是让人不能忍受的,这个法陈大惠老师讲过,他说这个法不是我们世间的法律,这个法是讲的自然的法规,你不要去以身试法。如果我们贪名,我们也记住了凡先生他在《了凡四训》上讲的一句话,他说:名者造物所忌,世上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个人有很好的名声,但没有用好的名声去做到有利于人的引导,最后他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灾祸,突如其来的变革。还有贪吃,我们说好吃只是三寸舌头能品尝得到,就是为了三寸舌头,我们去造了很多的罪业,这实际上也得不偿失,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对这个环境也不好。我们看一看周泳彬老师“新世纪健康饮食”,对这个就了解得更深刻了,所以古代人告诉我们,面临欲望和利益的诱惑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你在金钱、美色各种欲望的诱惑面前,你应该是战战兢兢,为什么?就像自己站在悬崖的面前,因为你一不小心,把脚踏进这个悬崖,还想后悔,还想翻过身来还可不可能,那就不可能了。所以中国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又告诉我们说,立名于一世,而失之仅顷刻。我们想一想,我们能够成就今天的事业,我们能够做到今天的领导职位,容易吗?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到我们工作之后,可以说付出了千万辛苦,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我们获得了一个好的地位,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可以让父母感到安慰,可以受家人的尊敬,但是我们一个不小心的决定,一个在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的举动,就把所有这一切都付诸东流,功败垂成,这就叫功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所以面对这些欲望的诱惑,怎么能够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战胜贪欲也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看有一个两只狼的交战,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怎么办?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有一个年轻的北美契洛基人教导子孙们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们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他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怒、自卑、谎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他代表喜悦、宁静、谦逊、仁慈、宽厚、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这个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了他的话,孩子们都静默不语,若有所思,我看大家也是在这样若有所思一样。过了片刻有个孩子问,哪一只狼能够获胜?这个饱经世事的老者说,你喂给他食物的那只。也就是说你把食物喂给哪只狼,哪一只狼就能获胜。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也想,我们做学问提高自己修养的一些态度,那就是要长时熏修,薰修什么?当然是薰修圣贤的教诲,就像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这样的会场,接受这些圣贤人的熏陶,那我们就是在给这个善良的狼在喂食物,所以如果是你的朋友把你带到这个会场,他就是你人生的善友,你对他一定要倍加珍惜,可能就是因为听了这几天这几堂课,这些老师的讲座使你的人生从此不同,成为你人生的一个风水岭。古人都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人,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我们打开电视媒体、网络、到处都是要让你堕落的内容,所以我们一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所以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学习,它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从今以后的每一天,都希望大家能够至少有两个小时来接受圣贤教诲的熏习,其实两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只有2个小时受圣贤教诲的熏陶,还有多少在受社会的贪嗔痴的熏陶?还要亲附善友。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你和那些善良的人在一起,圣贤人在一起交往,就像你在露水中行走一样,当然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你时时能感受到他德风的滋润。这样你就是喂善良的狼,给他好的食物吃。最后还要身体力行,不要我们今天听了课很感动,但是过了两天你和朋友一交往,又被他们给拽了回去,在《论语》里有句话,它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就说他把《诗经》三百首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问他政事,他也不通达,把他出使到他方做外交官,他也不能专对,虽然学习很多又有什么意义?当时我看了这句话,我感觉到这句话就是在说我,所以我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在弘扬传统文化、并不像我这样把《诗经》子曰说得很好,但是都做得很不好的人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能够把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身教胜于言教。

知识改变命运

热闹的候车大厅人头攒动,疲惫的我坐着昏昏欲睡,靠在妈妈的肩膀上,随手将本巜小学生篇选)遮在脸上,准备打个小盹。

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懵懂。"小兄弟,行行好,给点钱,我们一天没吃饭了。"我不耐的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个花白发的老婆子,卑微的脸上满是讨好的谦卑望着邻座的小伙子。"我给你钱,谁给我钱?"小伙子凉凉地开了口。老婆婆平静地低了低头,看样子她早已习惯碰壁,将乞讨的手转向我。这时,她身后伸出一?小脑袋,是个面黃肌痩的'小姑娘,分辨不出多大年纪,怯生生地望着我。妈妈叹了口气,从包中拿了一袋面包,并掏出十元钱,一并递给那姑娘。老婆婆的脸瞬间笑得象朵花,忙不迭地接过东西,连声说谢谢,拽过那女孩往外走。

那女孩迟疑了一下,从婆婆手中扯过那十元钱,犹豫地递给我:“姐姐,我不要钱,你能把篇选给我吗?”望着女孩那小心翼翼带着希冀的眼神,一股说不淸,道不明的情绪让我的眼有点酸。“d511次动车开始检票。”妈妈拉了我一下,“快,该检票了。”我慌慌张张地站起,将那本篇选递到女孩的手上,“小妹妹,这本书送给你。”女孩一下子瞪大眼睛,脸刹那通红,兴奋地不停地喃喃:“谢谢,谢谢。”我给了她一?安抚的微笑,提起行理冲向检票口。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心情起伏不定。大量的书籍我随手可得,我从没意识到书本的可贵。而对于一?食不果腹的流浪儿来说,一本薄薄的篇选?是她获取知识的宝贵来源,承载着对知识的渴望。我不知那女孩为何在外漂泊,也不知她文化程度如何,但她面对书本那欣喜若狂的态度,我相信,在她心中,知识的份量远远高于金钱。正是有这样一种信仰,她的人生将会有一?充满希冀的未来。

基督教的信仰是信耶稣,得永生。佛教的信仰则是舍离一切诸行,即无我。而那流浪的女孩信仰该是一一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