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3 09:15:46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参考材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这学期教我们作文的是陈老师,他是新老师。面对新老师和新同学,使我焕然一新。

老师叫我们做自我介绍。先是老师自我介绍,他说:“我叫陈奎军,有人说溃不成军。”该我们了,有一个同学讲得非常快,使我们听得云里雾里的,有的同学讲她读过很多书,使我们知道了她和书的不解之缘。有的同学讲了她爱好旅游去过哪里。

我们把书翻开,读了一篇课文,课文的标题是《心中的顽石》,讲了我们要挑战困难,老师还说了“困难如弹簧,你弱他就强。”

我们还收到了一份“见面礼”,就是好“成功三要素”分别是:“集中精力、相信自己、完成作业。”这份“见面礼”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学好作文,怎样才能把作文成绩提高。虽然这个“见面礼”不是吃的,也不是玩的,但是我觉得它比吃的玩的更重要。老师还让我们把心中的顽石踢开,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这一节课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改变我的世界,必须要先改变我的心态。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新学期第一课,老师对我们说要开展“新教育”改革了。我不理解什么是教育改革,不过我喜欢新教育这三个字。因为一听到新教育,我就会遐想,是不是不用写作业了?或者上课时候就不用背这个背那个了?呀!不会不用考试了吧?当然了,遐想和瞎想基本差不多,作业、背诵和考试,一个都不会少,只不过变了一些学习方式,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晨诵、午读和暮省了。

我自己本身就有早起读书的习惯,只不过并不是风雨无阻的坚持,而是率性而为,哈哈,也就是想起来一次是一次,老妈说我这是经常磨刀偶尔砍柴。为数不多的晨诵时间里,我读的是必背古诗词和每个学期的经典诵读。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和经典诵读是越来越难越来越长。如果不在早晨大声诵读,根本背不熟。但是只要你在早晨大声诵读,那些拗口的词句就会像初生的太阳,阳光暖暖地印在你身上,也印进你心里。午读就更有意思了,我本来就不喜欢中午睡觉,感觉好浪费时间,为了这个,没少跟我家那z“老顽固”争论。这下,我可算有了充足的理由,不过午读就不能大声了,毕竟家人都在睡觉,这个时间用来看小说可算是两全其美了。暮省这个名词好新鲜,不过对我来说,刚好填补了写日记的空档。以前写日记总是抓耳挠腮不知道写啥好,老妈总说我写日记就像羊拉屎,一个豆一个豆往外蹦。这个比喻太龌龊了,我坚决不接受,但不得不佩服老妈的形象。现在,我的日记可以每天写中午的读书心得。记录读书进度,评价好词好句,讨论人物形象,甚至与书里的人物交流。我的暮省日记恐怕要精彩纷呈了。每晚回家做完作业,我都急不可待地拿出日记本,并要求妈妈给我拍照打卡,我也总是班里第一个打卡的同学,这小小的虚荣心让我很满足。

老师说过,养成一个好习惯最少需要24天,而毁掉一个好习惯只需要三天就好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让“晨诵、午读和暮省”变成我的习惯,受益终生。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宁津生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耀眼的学术成就之外,宁津生院士最被大众熟知的,是他发起的一门“最奢侈的基础课”――《测绘学概论》。

宁津生院士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得到了测绘领域院士们的积极响应。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一讲就是二十多年。课上不点名、不签到但阶梯教室后排却站满了人不仅有测绘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通过科普的方法、通俗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刚入校的同学们对测绘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院士仿佛是站在山顶上的一小撮人他们的视线穿透远古和星空顺着他们的目光我们窥见了一个极开阔的地带。”一名学生感慨道。

这正是开这门课的目的。在宁津生看来,这些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听懂课,但他们会对测绘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这个学科不再是传统的野外作业,它有很多高科技、很前沿的东西。,同济大学移植了这门课,于是每年9月,学生们都可以看到这位风尘仆仆的老人,带着满腹学识和翩翩风度,穿梭于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校园里,为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送去新学期的“第一课”。

老师们说,宁院士每年给新班上课时,都会将原来的讲稿重新整理一遍,加入一些自己研究或查阅到的新知识。“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技术或者方法,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淘汰,被更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取代。”他说。“二十多年来,宁院士带领我们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慕课。这些都历历在目。”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说。,《测绘学概论》获得年度“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感动中国测绘人物、测绘地理信息杰出成就奖、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宁老先生荣誉等身,但他最喜爱的称谓,还是他80寿辰时,学生们送上的尊称“大地之星”。

老先生常说,每次给学生上课前依然感到紧张。这是源于他对三尺讲台从未退却过的热情和敬畏之情。“大学的产品就是学生,老师应该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一位毕业生回忆说,宁院士上课从不坐着,他喜欢站着观察学生的反应。“那天宁院士身体有点不舒服,站着给我们上了近40分钟的课后,才抱歉地说,同学们,不好意思,我要坐一下。那一刻,我们才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是个近80岁的老人,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直到20xx年3月,87岁高龄的他仍在主讲《测绘学概论》的第一堂课。

“我至今仍记得大一时,一位武测老教授说,‘武测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一群优秀的老师,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我想,即使有一天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也依然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20xx届毕业生吕同学说。

“宁老走了,但是院士们还会继续坚持讲这一门课。”3月19日,武大一位工作人员说。就像老先生在武大星湖旁题字的“经纬石”将长存一样,他领衔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开拓发展的测绘事业,必将继续生发。

嵋槿衿溃耗院士常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得最好;没有热情和责任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想,老先生终其一生,将这句话诠释到了极致。他的学养与人格魅力,他对那一方讲台的热爱,无不令人敬仰。正如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组委会给宁老先生的颁奖词申说的:“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伟大的人生,顶天立地!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五(3)班的原任语文教师光荣退休,本学期由我新接,记我的新学期语文第一课。上午,我匆匆地走进教室,三五个孩子估计是认识我的,表现得比较兴奋,还有更多的孩子忙于整理自己的新书。其实,我有很多话要跟他们讲,但是我还没有精心准备,这次来也只是和孩子们打个照面。要知道: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是非常关键的。老师的这一个亮相如果赢得了孩子的认可,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

于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对自己要和孩子们讲的话精心地准备一番,列了一份详细的发言提纲。下午三点,胸有成竹地走进了教室。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我的出场,纷纷坐直了身姿。一张张陌生的脸庞,一个个期待的眼神顿时展现在我的眼前…看得出:每一个孩子都期盼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开讲。

首先,做自我介绍。我感觉这些内容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我在学校行政中任的职务,到我是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再到我曾送过几届毕业班。在不夸大自我的基础上,我将这些个人的背景和盘托出,似乎有点炫耀的意思。但退而思之,我是想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新任的语文教师是个博学和能干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当然,我的发言条理是十分清晰的,结束时又重复了一遍,原因在于我布置的作业中有这么一条:请每个同学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就当作是我的下水文吧。

(1)关于用笔,我要求孩子们用钢笔书写,可是他们所习惯的是水笔。于是,我从两种笔尖的构造说起,给孩子讲用钢笔写字的好处,允许学生再延用一段水笔,假如想把字写漂亮的,建议在近期内改用钢笔。这样,既不让学生感到压力,又能使他们明白我的具体用意。

(2)关于习作训练,我从最严格的教师讲起,要求每天都写,比较严格的教师要求两天一篇。这两类老师我都不是,孩子们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其实我本来的要求就是每周两次,一次段落训练,一次小作文训练。这样说来,我和孩子们又达成了默契。

最后,书写姓名。课前,我精心准备了一张熟悉孩子用的座位表。因为是和孩子面对面的时候使用的,因此,颠倒的顺序给孩子的书写带来了麻烦。我就将这张表格的填写当作考核学生是否灵活的小试卷。每一排的第一个我总是指明了位置,其他的同学就需要确认后再写。很多孩子拿到表格后,总会稍作观察,然后用自己最漂亮的字迹写上自己的姓名,看来,他们每一个都想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名字中出现了错别字,我及时地悄悄地给予了纠正;另一个是由于帮助同学写姓名,导致位置的颠倒,这个出错的孩子也挺聪明,他马上画上了一个交换的箭头,我把他的这种行为戏称为“学雷锋,做坏事”。虽然,书写姓名用掉了近15分钟时间,但是,我以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当然,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有一点我是很不适应的。我本来是个比较幽默的教师,但是,由于孩子们原来很难听到风趣的言语,因此,到了该笑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无动于衷,是听不懂,还是不习惯?看来,我要努力让孩子们习惯我的语言风格,从中获得更多的欢笑,童年吗,本来就是充满快乐的!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疫情爆发得格外实然,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14亿人口被禁足在家,听指挥,共配合,不再给社会添麻烦。但在这其中,依然有人奔赴在大街小巷,连夜加班,志愿服务,无私无怨、尽职尽责,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你安然,我无恙。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时势造英雄,每个人在这场战疫中都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发扬了内心的真善美。平民英雄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微光,温暖着全民的心。

行有所止敬畏自然。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密不可分,维护生态平衡,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当立足于山顶,既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更有“人是一粟太仓中”的无奈。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真正需要被拯救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己。

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讲究平街,如果人类自以为占尽了优势为所欲为,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行动!

心怀家国志存高远。

幼时,中国情神只是浮于记忆里的一个词语,现在,在疫情中,中国精神无处不在,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力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印在了心底。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不能仅限于教科书的学习,更要关注社会,心系祖国,将自己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向世界证明,我们是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漠漠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己吃,但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么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己就学会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他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他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而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___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漠漠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后来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现在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漠漠也跟着学会了阅读,虽然时间坚持不了多久,但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会好的。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不良习气,清净心被染污,如白纸染墨,再想恢复纯净,大难大难,心不纯净,学业难成,所知所学,多是皮毛,真正义理,难以契入,读书明理智慧增长的喜悦,体会不到,久之,就容易疲惫厌学,应付了事,致使大好时光荒废,为人处事,学业德行,都无所成,即便拿到一纸文凭,又有什么用呢。

家庭教育的问题,实在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篇幅所限,将一些教子要言,列入下方:

教育孩子的五项内容:引导心性、拓宽志向、长养才能、鼓舞正气、克制毛病。

教育孩子九条原则:懂得礼义廉耻、勤奋学习、选择交友、戒话多、练习日常应对、明了进退之道、珍惜光阴、守信用、遇到事情有正确的主见。

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变化气质。

刻薄的,要教宽厚;。

暴躁的,要教温和;。

虚荣的,要教朴实;。

好表现的,要教含蓄;。

轻浮的,要教稳重。

实际生活当中,应先剔除孩子的傲慢心,长养谦虚的美德,使之温良恭俭,行为举止没有邪僻。孩子十岁左右思想意识还没有定下来,而且记忆力非常强,一句善言听到耳朵里,就会终生不忘,一句恶言听到耳朵里,也会时时起邪念。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说低劣不堪之事,尤其要戒除淫秽之语。应常讲一些古圣先贤的故事,例如古人勤学的故事、列女传、忠义录、孝行传等等。

最后,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的乱象,特别提出最重要的三点意见:

1.切不可溺爱,无数家庭用血和泪证明,溺爱长大的孩子,是多么无能,多么脆弱,当有一天父母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的时候,就是这个家庭灾难、痛苦的开始。

2.一定要习劳,切不可认为只要念书就可以了,老人言耕读传家久,经常习劳的孩子,耳聪目明,头脑清晰,若是从小养成懒惰的习惯,那坏处实在是说不尽,所谓讨人嫌莫过一个骄字,家败离不开一个懒字,不是没有道理的。

3.一定要看圣贤书,圣贤经典,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灭亡了,只剩下中华文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的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太平的理论、方法、经验、成果都在其中了。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开学的第二星期,社团活动正式展开了,我己经是文学社“老人”了,可不能迟到。

一进教室,秦老师一如既往地端坐在讲台桌前,笑着等我们来上课。找好位子坐下,人都到齐了。秦老师开始提问了:“新学期第一课,我们写什么好呢?”同学们讨论开了,我在心中思索:写什么好呢?写暑假趣事?写了千百次的题材都厌了!但不写这个,哪写什么好呢?就在这时,有同学举手了,“可不可以写我们班来了个新老师?”“不可以。”老师摇了摇头,“不是所有班级都来了新老师。”“老师,可不可以写逃生演习?全校人都参加过!”杨羽昕提了个新建议,我心中暗喜:石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这个呢!又有同学举手了,说:“可不可以写上个学期结束时的那个题材‘变’?”此话一出,同学们都反对,“上个学期的题材就不要拿到这个学期写了!”可秦老师却点头说:“可以!”“嗯?”我惊讶地望着秦老师,他继续说下去:“就写校园的变化!”哦!我明白了!新学期换了新校长,变化可大了!有的是写的`东西!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清楚了,拿起笔,打开本子开始为文章取题目。

说起变化,那“不堪回想”的开学第一天让我印象最深了!早晨迟到三分钟,忘记升旗……突发状况一个接一个,但我发现学校变化,也是那一天。门口贴了一条礼仪线,这个是最明显的变化呢!我找到材料就迅速下笔,一大段,一大段,哗哗从笔下流出,第一部份的内容我印象最深,怎么可能写不好呢?但只写一件事太单一了,我又回想起新规定的家长接送区,老爸那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也够我写几段的了,我的笔飞速地在纸上写呀写,写得可起劲了!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把写了大半的作文放进书包,整理好桌椅,我朝老师响亮地喊一声:“老师再见!”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昨晚与儿子观看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节目。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贯穿融入了整个节目。

透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一名有职责与使命感、传播爱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针和好榜样。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有挑战性的事就是画个框——行为的框。这个框画小了,会把孩子禁锢住,无法成长。但如果这个框画大了,孩子在里面太自由,以至于触犯底线了也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画出一个恰当的框?分享两个常见的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案例:

1、女儿8岁时,我让她管了一笔6000元“巨款”

孩子每逢过年会收到不少压岁钱,当我女儿对钱还没什么概念时,已经会隐隐约约觉得,这些钱都交给妈妈似乎不划算,但自己全拿着又不太可能。

我们家的做法是,在她3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了本手绘家庭存折。她收到了钱就一笔一笔存进去。我们会告诉她,如果这个钱在一段时间内不花,就会产生利息。由此,她对“利息”形成了一个粗浅的概念。有亲戚给了她一些外币,我们就会陪她一起上网查,这张钱可以换多少人民币,这样就把“汇率”的概念告诉她。

然后我们会引导她,这些既然是你的钱,你是有支配权的,但是你在花钱之前需要和父母商量用在哪儿。

在她8岁的时候,我试着让她管了一笔6000元的“巨款”——我们母女俩去北京旅行的预算。一开始,她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大富翁。但当她上网查了一圈信息后,她来告诉我,我们只能穷游了。

她分析,如果一天内午饭吃得简单一点,我们就可以打的出行。如果想吃顿好的,就要坐地铁。她还会告诉我,哪个景点要下午四点以后去,因为门票会打对折。

等到她初中出国留学时,我们也和她一起做了一个年度规划。每月的零用钱可以由她自己调剂支配,另外,我们还设定了一些专项资金,比如旅游专项等。有些专项没有名目,可以由她自己决定花在哪儿,但必须事先向父母申请。

现在她即将进入大学学习,我们同样一起商定了一个方案。我们根据学校网站提供的财务分析清单,取每个花销项目的平均数,算出总数给她,但具体的分配可以由她自己决定。

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框在慢慢扩大。我们既给了她自由支配的空间,同时又对她有所引导。

2、从孩子出门玩培养规则意识。

在这件事上,家长要和孩子立一个规矩。

比如,小学阶段,任何时候出去参加同学派对等活动,必须由父母接送;初中阶段,你只能参加午饭、下午茶时段的活动,晚饭时间必须回家;高中阶段,时限可以放宽到晚上9点之前回来。进入大学后,孩子成年了,也就不再受这些规矩制约了。

当你和孩子沟通这件事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公平的事。这既树立了他的规则意识,也让他可以“往前看”,对未来有所了解和期待。画好这个框的学问可不少。在这里,要着重给父母一个建议:一旦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你并不十分认可,千万不要直接打压。因为,也许最终的结果会给你意外惊喜!

女儿从小特别爱打扮,能一个人在镜子面前待上很长时间,当她一个月只有几十元零花钱的时候,就开始买价格不菲的时尚杂志。也许保守的父母会打压这个爱好,但我们选择了不干涉。

结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她出国留学的那一年,她在离开前一口气为我搭配出了30套衣服,从外套到围巾到包,每一套都放在床上摆出造型拍好照,最后一张张打印出来贴在我的衣橱门上。她想让妈妈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不用费心思搭配衣服,还能保证一个月穿衣不重样。现在女儿可能是学霸中最有时尚感觉的,也是时尚女孩中学习顶尖的。

矛盾或许是沟通良机。

一个暑假,女儿去一家外资药企实习。实习期结束,企业想邀请她回去开个实习生座谈会。女儿说公司离家太远不想去,但觉得公司对自己不错,她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开始在家生闷气。

一般的家长肯定会觉得孩子的表现莫名其妙。但是,你要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分析下来,其实她是想去的,但她是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她想到其他实习生都是大学生,会比她表现得更好,就有所顾虑。

摸准了她的心理,我也没有直接点破,而是给她出了个主意,不妨做一个视频,表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自己录制的时候可以不断修改,同时表示了礼貌和尊重。结果,公司收到这个视频后,给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感谢之情,她自己也很开心。

所以说,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要看到孩子烦恼的根源,但不要点破,而是帮助他一起想办法。这是亲子互动中的一个关键。但前提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

如何了解你的孩子?对此,也有几点建议:

1、花有质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跟孩子在一起,如果只是盯他写作业,跟他唠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这样的交往是没有质量的。在他真正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会不知所措。最近我接待了一位家长,她和孩子平时沟通的言路是封堵上的,因为她觉得要坚持做家长的威严。我就对这位家长说,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因为一旦当孩子有什么问题,你不会第一时间发现,他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等你知道事了,一定是件大事,而且这件事你还处理不了。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你和孩子之间要留出一扇沟通的门。多进行有质量的沟通,平时没有那么多原则上的对错。

2、不妨共同建立一些家庭计划。

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和女儿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一直看手机,或者拽着孩子东奔西走赶景点,而是要跟他一起规划行程攻略、做预算,一起拍美照,让他充分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共同话题。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项目,比如过年的家庭聚会,可以和他一起商量。现在我们家里聚会,女儿就会做一个图文并茂的微信,并在后台做一个报名表,负责统计出席人员名单。她还会亲自去安排席卡,并且花很多小心思设计制作。有时候她能对着一张席卡花半个多小时去装饰描画,这个时候,你也别去干涉她,因为她在做她的份内工作。

3、寻求亲子之间的平衡点。

以前周末我爱带她去上海书城看书买书,一开始她的读书品味我不太能接受。我希望她看看名著,她则一头扎进卡通漫画书中。如果我简单粗暴地强迫她读名著,可能会让她产生厌恶。如果放任她的话,又缺乏引导。

于是,我跟她做了个约定:只要你愿意跟妈妈去书城买书,你选2本,我选1本,我们一起买回家,读完书后互相分享交流。

这个计划实行之初,我看了很多网络穿越小说之类的书,虽然我觉得很无聊,但我还是会坚持看,这样才能和她有共同话题。慢慢地,她也开始读我推荐给她的书,她的读书兴趣也开始有所转变。

所以,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让你们之间的那根线断了。先维系着,慢慢总会有转机。直到现在,我们之间有些不同的计划和想法,也会互相妥协,找到平衡点。

4、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沟通契机。

前两天和一个家长沟通,她的孩子在校犯了错,家长坐在我办公室里,非常沮丧。但我告诉她,你知道吗?现在这个点,正是你们拉近感情的一个大好契机。

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他心里是有些忐忑内疚的,这个时候的沟通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恰恰在这时,很多家长的表现不是暴跳如雷就是沮丧哭泣。其实都是不可取的。

这时候如果你打他,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承担了后果,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如果你哭泣示弱,孩子可能会对你产生怜悯,一时在心里上会觉得愧疚,但也并非长久之策。

你需要的是给孩子一些正面激励,为他设定目标,父母承诺帮助他,并且也让孩子自己承诺做出相应的努力。

今日的中国社会,人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也想谈谈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点滴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孩子成长不能急。

我亲戚家的孩子闫云伟,是个好孩子,是个好学生;读小学的时候,一到六年级,都是班里头一、二名的学生;十三岁那年,他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闫云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要求比较高;一有比较大的考试,就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可心,就欢天喜地;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可心,就对孩子急躁、发脾气;不去实际考察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程度、学习环境,不去帮助孩子实际的逐步的提高学习成绩;父母的做法,使孩子逐渐产生了紧张、恐惧、虚荣的心理,使孩子学习变得不踏实,学习成绩反而不断下降,起了反作用。

闫云伟父母的做法,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让我们先重温一下《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中的老汉,认不清种子、土地等差别,不承认种子、土地等差别,攀比心强,虚荣心强,急于求成,干出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揠苗助长的蠢事,自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老汉认清自家种子、土地等项与邻家有差别,虚心承认自家种子、土地等项与邻家有差别;无攀比心,无虚荣心,不急于求成,尊重客观规律;勤于浇水、除草、施肥,耐心呵护小苗,他家收成也有可能超过邻家。

孩子成长与禾苗生长有相似的规律;要认清孩子的实际,要承认孩子的实际;不要攀比,不要虚荣,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立足现实,勤奋学习,虚心求教,跌倒爬起,不屈不折,勇往直前,往往能有好成绩。

显然,闫云伟父母及闫云伟自己犯了《揠苗助长》老汉同样的急于求成的错误。世事的发展变化,皆有自己的进程和必然的规律性,随着进程和时间的推进,必有结果;不可急躁,不可强求,不可虚荣;要踏实,要努力,要尊重客观规律;最终,大多可以达到目的。

莫把孩子看成车。

她为什么会生气呢?

很显然,孩子的想法、做法与她的想法做法不同,不符合她的想法、做法;她太强太暴,容纳不了不同的想法做法。

那么,她为什么会气得胸痛呢?她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她产生了暴怒的思想活动;暴怒的思想活动,能聚拢与其相应的伤害人体健康的信息和能量(到人体内外),使人体气逆、气滞,使人头晕、胸痛(气逆则头晕;气滞则胸痛)。

赵红而梅女士的做法正确吗?

我认为不对:孩子是微小的宇宙的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命运、前程、思维,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做法;赵红梅女士应当多加引导,少加强力、暴力、独断,尽量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把孩子看成有方向盘的车,把父母看成车的方向盘;如果那样的话,孩子成了受他(她)人控制的没有自由发展的“车”;离开了方向盘,就不知自己的航向,成了行尸走肉般的“费车”,是十分可怕的!

尽量让孩子独立。

作为乡村医生,我常到人家去往诊。有一次,我到李家去看病,赶上李家十来岁的儿子做作业。李家儿子拿着作业问妈妈:“大雁的‘雁’字咋写的?”妈妈说:“自己查字典去!”儿子自己拿起字典,翻了一会儿,说:“妈妈,我找到了!”妈妈说:“哎,好了!”

我赞成李家妈妈的做法。

妈妈让孩子自己动手,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妈妈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

又有一次,我到兰家去看病,赶上兰家十多岁的儿子饿了,要吃饭。孩子妈妈说:“自己去炒两个鸡蛋,再炒点饭!”兰家孩子自己去忙乎了一阵子,端来了一碗大米饭,和一碗鸡蛋酱,高兴的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吵得有糊味的饭和蛋,满脸高兴地说:“儿子,炒的挺好,以后火头儿再轻一点儿,就更好了!”

我赞成兰家妈妈的做法。

妈妈让孩子自己动手,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也能间接促进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类似李家妈妈、兰家妈妈的做法,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认为:孩子的培养,应当尽量放开手脚,尽量让孩子独立;让孩子独立去学习,让孩子独立去做各种事情;不但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做其他事情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各种能力之间可以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有了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独立生存中,会处于优势,能让父母放心。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

在教育: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新学期第一课军训心得体会

近日,新学期军训拉开帷幕,每个新生以及老生都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迈步,为了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丰富自己的经验,这篇文章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新学期第一课军训对我们的影响。

第一段:对身体素质的锻炼。

新学期军训第一课,开启了我们的军旅之路。每日六点就让我们起床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太阳尚未升起,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严格的行动规程、多姿多彩的训练科目和那不至于破灭的体力训练,锻炼了我们的持久力与耐力,特别是在每天的跑步中,加强了我们的心肺功能和下肢的肌肉。

第二段: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军训更加重视的完成任务可以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共同体意识。不仅如此,军训还加强了社会交往能力,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危险和保卫自己所爱的人、事物的决心。

第三段:长大以后的模拟考验。

军训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体能,还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力。这种日积月累的挑战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在其它方面取得成功。如:集中注意力、确定目标、确立目标、决策、行动和保持自信等等。这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不会轻易地被生活的起伏所摧毁。

第四段:遗忘与成长。

新的学期来临之际,我们忽视了很多事物,遗忘了很多珍贵的经历,特别是那种锤炼永久留存在我们骨髓深处的经历。军训,让每一个新人感受到了凝聚性与速度性。这段历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体的苦痛还体验到了一种集体的感受,那就是感受到了成长。

第五段:最后的感悟。

我觉得,军训让我学到了很多,既锻炼了我们的体能也让我们具备了团队精神和意志力。我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训练中逐渐超越了自己。我意识到生命有多珍贵,有多脆弱,我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在这次军训的训练过程中,我深深感受了一份踏实感和安心感,只有这份感受,才是这次军训最重要的经历。

总之,这次军训让我们这些新生收获了很多,既锻炼了我们的体能也让我们具备了团队精神和意志力,也许还有很多不足我们需要改进和学习,但是我们坚信,这强大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力,已经给予我们了克服所有困难的力量。

新学期第一课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天,我就明显地感觉到了不适应。

早晨一到学校,我坐在座位上,便呵欠连天。看看课程表上的第一堂课是微机课,我正暗自高兴,哪知班主任却把第一堂课作为换座课。还好,我当时还算清醒,管住了自己的嘴,没有发泄什么不满,自然没遭到老师的责骂。

换来换去,终于,全班同学都坐定,我坐下时,揉了揉眼睛,在心里问自己:啊?!是不是看错了?我同桌居然是班霸!不幸的是,我真没看错!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走出教室,到操场上精神精神。可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我经常看见的一幕:同学们在操场上边玩边打架。唉,怎么成天地打来打去的,真无聊!

上课了,我精神多了,然而从身边却传来了一阵阵窃窃私语声,我的两个同桌邢宜霖和班霸在说着什么。“不理他们。”我心中有一个声音这样说。我继续认真听课,可是老师的话却被他们的话分解得支离破碎,我听得是稀里糊涂。做完题一检查,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dd有一半题都做错了。我向两边看了看,同学们好像都面无表情,我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在说:“你是不是想睡觉?”我点点头。“你得摆脱这个想法。”我又点点头,努力睁大眼睛仔细听课,但呵欠可不买我的帐,一个接一个地干扰我。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这位母亲唠唠叨叨,眉头紧皱,泪水汪汪的抽噎。而小勇坐在我对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东瞧西看,好象妈妈的眼泪跟他丝毫没有关系。这时,从教室走出两个休息的学生,我示意让小勇和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玩儿,顿时,小勇来了精神气儿,疾步溜了出去,不一会儿,院里响起了他爽朗的笑语声。

“王老师,我说实话吧,我领着孩子看了好几趟心理医生,可按着心理医生的方法做,在他身上根本就不起作用。”

“孩子压根儿就不是心理上的问题,他只是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态度。其实,老师和家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打孩子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不解气的感觉。”

“是的!”

“他的爸爸不太管孩子,因为你嫌他管的方式不对,于是,人家干脆就很少过问了?”

“对呀!”

“你打孩子可以,他爸爸打孩子你心理就不是滋味了,又是你把孩子保护了起来?”

“我没说这些呀!王老师你怎么知道?”

“我能感觉到,你是位非常专制的妈妈,又是专制的妻子,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你说了算。”

“恩!他爸爸平时对孩子好赖不管,王老师,你看这孩子还有救吗?”

“没救了!最起码孩子在你身边是很难调整的!”

“为什么?”

“因为你是孩子的‘亲娘’!”我笑着给他警示。

“难道是后娘就好了?!”这位母亲也笑了,轻轻擦拭着眼泪没有丝毫掩饰住她的莫名其妙。

“你也是一名小学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班里优秀学生的?”

“那是我们做教师的骄傲呀!”

“呵呵!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用激励和赏识诱导出来的。而你对待自己的孩子恰恰缺失了这个环节,因为你这位母亲的欲望值太高,孩子的成绩无法达到你的满意,尽管孩子达到了应该让你骄傲的地步,可你在骄傲的后面又加上了“全部”两个字,孩子几乎成了你生命的全部,所有希望的全部,还有用来展示一位妈妈价值的全部,孩子变成了一种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工具!我也说实话,如果孩子降临在这样的妈妈身边,他的成长可以说就是步入了地狱。虽然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很优异,可这优异并不能达到你的满意,因为你的最大满意值是双百分,最小值也是95分以上,孩子每一次考试分数的波动都能牵痛你的心,事实是,孩子考来的分数都是你教来的,并不是通过孩子的努力学来的,为此,孩子失去了亲身去体验学习的机会,能体验到的只有学习是不快乐的一件事儿,在偷偷的逃避中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你的责骂!就像一位妈妈教孩子开车,可方向盘和油门都有妈妈掌控着,孩子仅是一个乘车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打盹瞌睡,甚至厌烦学开车,严重的连坐车也生厌!”

“对!对!对!,王老师,你说的太对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妈妈,我以前怎么就没悟透这个‘理儿’呢!”

“哈!哈!哈!你只知道赏识眼里的优秀学生了,可你没有研究那些学习欠佳的学生家长!”

“王老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心态上确实不是一码事,我在学校的时候,都是以一颗平常心去赏识和教育孩子的,可回到家里,这样的平常心就变的急功近利起来,孩子的优点也就变成缺点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你却看不到他的优点,你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但你不是一位称职的家长!”

后来,小勇被他妈妈转进了自己的学校,因为孩子的成绩太差,不良的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学习心态的培养可谓是阻力重重,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只是变成了一种应付,他已经找不到学习激情点,该学的进展很慢,不该学的习惯总在孩子身上出现。不久后,小勇又被送回我们培训中心进行学习心态的疏导。由于他二年级的知识没学好,三年级的受挫面太宽,我们最终采用以退为进的诱导方案,从二年级的知识扶起,一个学期下来,孩子顺利回到学校参加了期末统考,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三年已经过去了,小勇和我培训过的其他孩子的名字一样,逐渐被淡忘在了记忆中。可在今年的一次家长培训课上,小勇的妈妈突然出现在了我们的家长学堂上,她高兴的告诉我,小勇已经顺利的考进了中学,孩子的学习心态一直都很好,她这位家长也变的很省心了。现在孩子大了,青春期的教育很重要,她来听课就是想为自己充充电!

回到自己工作室我就产生了一种冲动,于是,我就把小勇的案例写成了文字,我希望能使更多的家长朋友,能对家庭教育和家庭养育建立新的认识,孩子不学习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有着和小勇的妈妈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主动,什么事情都让家长操心着急:吃饭慢孩子不急家长急;上学要迟到孩子不急家长急;写作业磨蹭孩子不急家长急;甚至大学毕业找工作孩子照样不急,而家长却像热锅上的蚂蚁的四处奔走忙忙急急!……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当然有许多,但其中一个根源就是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少,家长看到孩子做事不中用就总想插手去帮助,甚至去替代孩子本能的劳动和思想,于是导致孩子不能成为生活中的主体,只是被动的处在“从属”的位置,家长事事都“急”在了前头,孩子当然也就不用在后面“急”了。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孩子正处于二年级上半学期,同一年级相比,学习能力有所加强,但仍有待提升。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课上不够认真,搞小动作,不爱回答问题,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症结所在,及时纠正。

关于家庭作业:每天都是放学后在奶奶家里做,晚上我再检查,做题有点粗心马虎,希望能再细心一点。以后应逐步做到:写作业要一气呵成,最好能自己检查一遍再交给家长二次检查,发现错题及时改正,弄懂弄会。

坚持每天的阅读。学校和老师推荐了许多优秀读物,班级里也有图书可供借阅,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这一点深有体会。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我检查作业,她会很自觉地去看书,有时一本书要反复地观看,词汇量在逐渐增加,现阶段看图写话和日记基本能独立完成,进步很大,值得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积极主动地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现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比比皆是,如何选择成了难题,此次家长会真是及时雨,帮我化解了许多疑问和困惑。

通过几位老师的现身说法,深深体会到家长要以身作则,多看书,提高个人修养,与孩子多亲近、多交流,每天再忙也要放下手头的事情,耐心倾听、询问,同学校、老师加强互动交流。家长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文明用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不良言行的储物箱。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父母教会我,通过模拟课堂形式,在”孝“、”爱“、”礼“三个篇章中,邀请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歌手容祖儿、来自震后灾区的藏族武艺班孩子和歌手秦勇与儿子大珍珠等做主讲嘉宾,在节目体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为我们和孩子带来的一次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心灵洗礼。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歌手秦勇与儿子大珍珠之间那样感人的父子亲情。

黑豹乐队作为我国早起最知名的摇滚乐队,是我们这些家长年轻时候的偶像,他们有飘逸的长发,酷帅的皮衣,肆意疯狂、无拘无束的舞台上光彩照人。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秦勇褪去光环,不再担任黑豹主唱淡出歌坛的原因是是为了全身心的照顾并帮助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进行康复训练!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孩子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里。秦勇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既然无法决定孩子生下来的样子,就用爱去改变他将来的样子“。

这也让我们深刻反省,我们普通的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本能的怀着对于下一代深深的爱,时常关注孩子是否吃得好、穿的帅、玩的是否开心,孩子们多多少少都带有”小皇帝、小公主“的任性、撒娇脾气。就如本节目中提及的”孝、爱、礼“三个课题一样,我们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学会包容、能够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是我第一次陪孩子看,也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一课。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有挑战性的事就是画个框——行为的框。这个框画小了,会把孩子禁锢住,无法成长。但如果这个框画大了,孩子在里面太自由,以至于触犯底线了也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画出一个恰当的框?分享两个常见的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案例:

1、女儿8岁时,我让她管了一笔6000元“巨款”

孩子每逢过年会收到不少压岁钱,当我女儿对钱还没什么概念时,已经会隐隐约约觉得,这些钱都交给妈妈似乎不划算,但自己全拿着又不太可能。

我们家的做法是,在她3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了本手绘家庭存折。她收到了钱就一笔一笔存进去。我们会告诉她,如果这个钱在一段时间内不花,就会产生利息。由此,她对“利息”形成了一个粗浅的概念。有亲戚给了她一些外币,我们就会陪她一起上网查,这张钱可以换多少人民币,这样就把“汇率”的概念告诉她。

然后我们会引导她,这些既然是你的钱,你是有支配权的,但是你在花钱之前需要和父母商量用在哪儿。

在她8岁的时候,我试着让她管了一笔6000元的“巨款”——我们母女俩去北京旅行的预算。一开始,她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大富翁。但当她上网查了一圈信息后,她来告诉我,我们只能穷游了。

她分析,如果一天内午饭吃得简单一点,我们就可以打的出行。如果想吃顿好的,就要坐地铁。她还会告诉我,哪个景点要下午四点以后去,因为门票会打对折。

等到她初中出国留学时,我们也和她一起做了一个年度规划。每月的零用钱可以由她自己调剂支配,另外,我们还设定了一些专项资金,比如旅游专项等。有些专项没有名目,可以由她自己决定花在哪儿,但必须事先向父母申请。

现在她即将进入大学学习,我们同样一起商定了一个方案。我们根据学校网站提供的财务分析清单,取每个花销项目的平均数,算出总数给她,但具体的分配可以由她自己决定。

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框在慢慢扩大。我们既给了她自由支配的空间,同时又对她有所引导。

2、从孩子出门玩培养规则意识。

在这件事上,家长要和孩子立一个规矩。

比如,小学阶段,任何时候出去参加同学派对等活动,必须由父母接送;初中阶段,你只能参加午饭、下午茶时段的活动,晚饭时间必须回家;高中阶段,时限可以放宽到晚上9点之前回来。进入大学后,孩子成年了,也就不再受这些规矩制约了。

当你和孩子沟通这件事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公平的事。这既树立了他的规则意识,也让他可以“往前看”,对未来有所了解和期待。画好这个框的学问可不少。在这里,要着重给父母一个建议:一旦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你并不十分认可,千万不要直接打压。因为,也许最终的结果会给你意外惊喜!

女儿从小特别爱打扮,能一个人在镜子面前待上很长时间,当她一个月只有几十元零花钱的时候,就开始买价格不菲的时尚杂志。也许保守的父母会打压这个爱好,但我们选择了不干涉。

结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她出国留学的那一年,她在离开前一口气为我搭配出了30套衣服,从外套到围巾到包,每一套都放在床上摆出造型拍好照,最后一张张打印出来贴在我的衣橱门上。她想让妈妈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不用费心思搭配衣服,还能保证一个月穿衣不重样。现在女儿可能是学霸中最有时尚感觉的,也是时尚女孩中学习顶尖的。

矛盾或许是沟通良机。

一个暑假,女儿去一家外资药企实习。实习期结束,企业想邀请她回去开个实习生座谈会。女儿说公司离家太远不想去,但觉得公司对自己不错,她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开始在家生闷气。

一般的家长肯定会觉得孩子的表现莫名其妙。但是,你要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分析下来,其实她是想去的,但她是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她想到其他实习生都是大学生,会比她表现得更好,就有所顾虑。

摸准了她的心理,我也没有直接点破,而是给她出了个主意,不妨做一个视频,表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自己录制的时候可以不断修改,同时表示了礼貌和尊重。结果,公司收到这个视频后,给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感谢之情,她自己也很开心。

所以说,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要看到孩子烦恼的根源,但不要点破,而是帮助他一起想办法。这是亲子互动中的一个关键。但前提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

如何了解你的孩子?对此,也有几点建议:

1、花有质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跟孩子在一起,如果只是盯他写作业,跟他唠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这样的交往是没有质量的。在他真正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会不知所措。最近我接待了一位家长,她和孩子平时沟通的言路是封堵上的,因为她觉得要坚持做家长的威严。我就对这位家长说,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因为一旦当孩子有什么问题,你不会第一时间发现,他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等你知道事了,一定是件大事,而且这件事你还处理不了。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你和孩子之间要留出一扇沟通的门。多进行有质量的沟通,平时没有那么多原则上的对错。

2、不妨共同建立一些家庭计划。

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和女儿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一直看手机,或者拽着孩子东奔西走赶景点,而是要跟他一起规划行程攻略、做预算,一起拍美照,让他充分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共同话题。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项目,比如过年的家庭聚会,可以和他一起商量。现在我们家里聚会,女儿就会做一个图文并茂的微信,并在后台做一个报名表,负责统计出席人员名单。她还会亲自去安排席卡,并且花很多小心思设计制作。有时候她能对着一张席卡花半个多小时去装饰描画,这个时候,你也别去干涉她,因为她在做她的份内工作。

3、寻求亲子之间的平衡点。

以前周末我爱带她去上海书城看书买书,一开始她的读书品味我不太能接受。我希望她看看名著,她则一头扎进卡通漫画书中。如果我简单粗暴地强迫她读名著,可能会让她产生厌恶。如果放任她的话,又缺乏引导。

于是,我跟她做了个约定:只要你愿意跟妈妈去书城买书,你选2本,我选1本,我们一起买回家,读完书后互相分享交流。

这个计划实行之初,我看了很多网络穿越小说之类的书,虽然我觉得很无聊,但我还是会坚持看,这样才能和她有共同话题。慢慢地,她也开始读我推荐给她的书,她的读书兴趣也开始有所转变。

所以,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让你们之间的那根线断了。先维系着,慢慢总会有转机。直到现在,我们之间有些不同的计划和想法,也会互相妥协,找到平衡点。

4、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沟通契机。

前两天和一个家长沟通,她的孩子在校犯了错,家长坐在我办公室里,非常沮丧。但我告诉她,你知道吗?现在这个点,正是你们拉近感情的一个大好契机。

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他心里是有些忐忑内疚的,这个时候的沟通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恰恰在这时,很多家长的表现不是暴跳如雷就是沮丧哭泣。其实都是不可取的。

这时候如果你打他,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承担了后果,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如果你哭泣示弱,孩子可能会对你产生怜悯,一时在心里上会觉得愧疚,但也并非长久之策。

你需要的是给孩子一些正面激励,为他设定目标,父母承诺帮助他,并且也让孩子自己承诺做出相应的努力。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彰显平民的“中国梦”,并未像往年一样起用庞大的明星阵容,梦想主讲老师有: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妈妈郑亚波、退休教师潘其华等普通人,他们和航天员王亚平、钢琴家郎朗一块儿诠释梦想的力量。他们没有神奇的翅膀,可以让梦想飞翔。但是,他们有对梦想的坚持,也有对梦想的不放弃,所以,他们为梦想所青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实中的奇迹。

最让我感动的是汶川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廖智从小就喜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舞蹈老师的工作也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她的家人、她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及她轻灵舞动的双腿,假肢带来的剧痛,一度使她放弃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梦想,假肢也被她扔在角落。直到一次独自在家的她需要上厕所,不得不爬着找到假肢,忍痛一步一步挪到卫生间,却狠狠地摔在地上,在痛哭之后,廖智发现穿戴假肢也并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廖智,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是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接下来的时间,她做了很多健全时不曾尝试的事情,游泳、攀岩、登山,对梦想的坚持,给了她一次重生。

她真的是美丽的,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镜头,我还听到了她的声音,听到她在经历了失去亲生女儿,双腿被截肢后对于失去,对于生活加于她的苦难的感言,她说的那么平静温柔,她说她必须要坚强,而一个女人的坚强就是可以用她柔弱的双肩去承担,或者去获取她应得的照顾,一个女人的坚强就是无论遭遇了什么挫折,都可以一直平静,一直温柔的看待这个世界。而失去就是,让她更懂得了珍惜。为了梦想,坚持不懈。

每个人都有梦想,无论贫富贵贱,在我们生活的路上,我们都要克服困难,朝着梦想一路向前,努力去实现!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今日的中国社会,人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也想谈谈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点滴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孩子成长不能急。

我亲戚家的孩子闫云伟,是个好孩子,是个好学生;读小学的时候,一到六年级,都是班里头一、二名的学生;十三岁那年,他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闫云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要求比较高;一有比较大的考试,就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可心,就欢天喜地;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可心,就对孩子急躁、发脾气;不去实际考察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程度、学习环境,不去帮助孩子实际的逐步的提高学习成绩;父母的做法,使孩子逐渐产生了紧张、恐惧、虚荣的心理,使孩子学习变得不踏实,学习成绩反而不断下降,起了反作用。

闫云伟父母的做法,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让我们先重温一下《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中的老汉,认不清种子、土地等差别,不承认种子、土地等差别,攀比心强,虚荣心强,急于求成,干出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揠苗助长的蠢事,自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老汉认清自家种子、土地等项与邻家有差别,虚心承认自家种子、土地等项与邻家有差别;无攀比心,无虚荣心,不急于求成,尊重客观规律;勤于浇水、除草、施肥,耐心呵护小苗,他家收成也有可能超过邻家。

孩子成长与禾苗生长有相似的规律;要认清孩子的实际,要承认孩子的实际;不要攀比,不要虚荣,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立足现实,勤奋学习,虚心求教,跌倒爬起,不屈不折,勇往直前,往往能有好成绩。

显然,闫云伟父母及闫云伟自己犯了《揠苗助长》老汉同样的急于求成的错误。世事的发展变化,皆有自己的进程和必然的规律性,随着进程和时间的推进,必有结果;不可急躁,不可强求,不可虚荣;要踏实,要努力,要尊重客观规律;最终,大多可以达到目的。

莫把孩子看成车。

她为什么会生气呢?

很显然,孩子的想法、做法与她的想法做法不同,不符合她的想法、做法;她太强太暴,容纳不了不同的想法做法。

那么,她为什么会气得胸痛呢?她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她产生了暴怒的思想活动;暴怒的思想活动,能聚拢与其相应的伤害人体健康的信息和能量(到人体内外),使人体气逆、气滞,使人头晕、胸痛(气逆则头晕;气滞则胸痛)。

赵红而梅女士的做法正确吗?

我认为不对:孩子是微小的宇宙的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命运、前程、思维,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做法;赵红梅女士应当多加引导,少加强力、暴力、独断,尽量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把孩子看成有方向盘的车,把父母看成车的方向盘;如果那样的话,孩子成了受他(她)人控制的没有自由发展的“车”;离开了方向盘,就不知自己的航向,成了行尸走肉般的“费车”,是十分可怕的!

尽量让孩子独立。

作为乡村医生,我常到人家去往诊。有一次,我到李家去看病,赶上李家十来岁的儿子做作业。李家儿子拿着作业问妈妈:“大雁的‘雁’字咋写的?”妈妈说:“自己查字典去!”儿子自己拿起字典,翻了一会儿,说:“妈妈,我找到了!”妈妈说:“哎,好了!”

我赞成李家妈妈的做法。

妈妈让孩子自己动手,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妈妈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

又有一次,我到兰家去看病,赶上兰家十多岁的儿子饿了,要吃饭。孩子妈妈说:“自己去炒两个鸡蛋,再炒点饭!”兰家孩子自己去忙乎了一阵子,端来了一碗大米饭,和一碗鸡蛋酱,高兴的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吵得有糊味的饭和蛋,满脸高兴地说:“儿子,炒的挺好,以后火头儿再轻一点儿,就更好了!”

我赞成兰家妈妈的做法。

妈妈让孩子自己动手,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也能间接促进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类似李家妈妈、兰家妈妈的做法,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认为:孩子的培养,应当尽量放开手脚,尽量让孩子独立;让孩子独立去学习,让孩子独立去做各种事情;不但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做其他事情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各种能力之间可以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有了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独立生存中,会处于优势,能让父母放心。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

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但愿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得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但愿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