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大全(21篇)

时间:2023-12-05 11:56:39 作者:笔尘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样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静物素描是当前美术高考中常见的素描考试内容,由于其可供选择的器物甚多,因此对于考察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非常有效。广东省美术联考几年来都是倾向于静物素描考试,出题的方向更注重基础。针对此类情况,各地普通高中的美术专业训练均开设静物素描课程作为素描的主打课程。将静物素描作为精品课程来开展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正常的写生训练,除了方法、课时、内容之外,并不容易体现出其内在的精品元素,哪怕是在几何体之后再训练静物素描,亦很难让学生明白静物素描的精髓所在。学生最直接的认识无非是为了高考。由此可见,树立精品课程意识与静物素描常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衔接空间,非常值得美术教师深入开展研究。高二美术备课组选择了这个课题作为精品课程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其一是符合当前美术高考素描考试的考查要求,把美术备考工作精细化。

早在十几年前,石膏头像写生和真人头像写生曾经是美术高考树苗科考试当中雷打不动的内容,近几年随着美术高考人数的剧增,翻制上千个同样的石膏模型显然不切合考试实际,为了节约考务成本,真人头像也是被静物取代的对象。从这一层来分析,静物素描的可选择性空间非常大,而且其对考试而言也十分常见,把考试内容跟生活联系起来,静物素描的现实意义较大。

其二是静物素描精品化能够明确教学重点,体现校本特色。

传统的'美术训练均为学院派套路,先石膏几何体,再到石膏头像,真人头像,静物素描常常被作为色彩写生的热身练习。这种观念导致了美术课时分布的平均,未能紧扣当前高考要求,而将静物素描列为精品课程,既能体现出校本特色,又能加强高考要求的针对性。

静物素描具有上述两层意义的同时,也应该在高一和高三年级推广,深化课程内容设置,突出训练重点,细化步骤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精品课程的受众覆盖面,形成一种常规的授课模式和理论指导。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静物素描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推动教学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地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相比,静物素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造型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认识与观察提高表现能力、审美能力,运用素描语言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效的呈现。静物素描教学涉及诸多的内容和环节,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该文从宏观的角度对静物素描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由此可知,静物素描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推动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中提高造型水平,为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生源。

静物素描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部分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并没有接受完整的基础训练,较少有学生能够清晰掌握不同的美术流派和素描的发展历史,部分学生的实际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尽管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艺术潜力,但是对艺术学科存在主观上的误解,他们往往将素描艺术与铅笔画等同。这种错误观念不仅影响学生后期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还使学生无法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了解素描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理解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对静物素描的理解相对较为片面,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过于追求掌握绘画技巧,忽略了培养和提升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难以实现创造性思维与专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因此实际的创意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差。从上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静物素描教学状况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无法较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意,彰显自己的个性。此外,部分学生对造型语言的理解较为浅显,在描述不同的创造性方案时只能够借助较为简单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脱离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本质要求,而且难以使学生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

1.注重精髓概括,加强速写。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在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除了与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之外,还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模式紧密相关。为了弥补静物素描教学的不足,教师和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改进现有的素描教学手段和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注重静物素描精髓的概括,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水平。作为素描的灵魂和基础,造型对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意义重大。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概括能力和水平,才能掌握静物素描学习的精髓。一些创作者在素描创作过程中,通过速写体现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速写能够更加直接、生动地表现不同的艺术元素。除此之外,学生提升速写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习压力。因为速写对客观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创作者只需要积极地表达不同的主题,就能够完成相应的创作,不管是风景、静物还是人物,都可以实现不同题材的速写创作。另外,速写与素描在实践上存在细小的差异。速写也被称作短期素描,创作速度快、创作时间短是速写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生通过速写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因此,在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立足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艺术灵感和创造力,从而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着眼于整体与结构。

在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整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实践和理论学习过程中细致入微地观察不同的人物与景象。其次,为了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思维逻辑判断上的不足,教师还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结构和整体静物素描的要求分析不同的物象空间结构,让学生了解体积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绘画实践过程中提高整体控制能力,确保静物素描整体效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静物素描教学改革涉及诸多的环节和因素,为了弥补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观察不同的物象。在学生完成相应的静物素描作品创作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作品质量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对物象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对作品后期的整体效果进行大致的设想,确保作品整体构图的合理性。其次,学生在观察和体会不同的物象过程中,必须树立良好的整体意识,具体地分析物象所蕴含的内涵,结合物象特征进行感悟和理解,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通过不断体验与观察,把握不同物象的神韵,从而主动地抓住不同创作元素之间的联系。对整体物象的感知以对局部结构的掌控为基础和核心。在静物素描创作的前期阶段,学生需要抓住整体画面的结构特征,了解不同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实现平面对象的立体化、生动化。另外,在进行不同物象的静物素描创作时,学生还需要研究物象外表与内在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在不断的实践、锻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整体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完整的结构概念和空间概念,从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在后期的创作中发挥个性和创作潜力。

3.注重深入刻画与个性再现。

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出现这一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必须结合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各种数码相机、智能化手段,充分发挥静物素描的写实功能和创作功能。从目前来看,尽管学生能够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主动创作,但是往往难以提升对静物素描的表现力。对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要主动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确保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应的艺术创作技巧,还能够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现有的艺术作品创作。在学生进行静物素描创作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以审美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重视和谐美、形式美的基础上突破静物素描创作难点和重点。除此之外,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必须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流派和静物素描的发展史,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在后期实践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素养,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4.注重造型的严谨性,突出技能。

我国艺术类高校和艺术专业在静物素描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以教学培养目标为立足点,结合学生实际的专业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深入分析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静物素描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抓住不同的造型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题材训练机会,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其次,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记忆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造型能力的基础上确保造型的严谨性、合理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结语。

静物素描教学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学校和教师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结合目前该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作为静物素描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教师需要进行主动反思,充分利用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分析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与学生个人的发展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论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关于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中国美术教育,(6).

[2]张爱辉.美术素描教学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2).

[3]朱岸静.浅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陶瓷科学与艺术,(2).

[4]柴建强.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3).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素描静物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应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使理论、知识、实践协调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因此,素描静物教学如何协调绘画技能训练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有效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准确把握素描静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在尊重美术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素描静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美术院校的扩招,很多学校和学生将美术作为通向高等学府的捷径,美术教学也被当作高考录取率的重要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美术生大量增加,美术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美术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素描静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高考制度和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绘画技能的训练,甚至在教学中忽视美术造型规律寻找技巧捷径。很多学生也是迫于高考压力走向美术专业道路,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绘画过程中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有所欠缺。具体来说有以下突出问题:(1)素描静物教学偏离艺术造型规律。当前素描静物教学是为高考升学率而服务,这就造成了素描教学将技巧的训练作为唯一目的,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高考和分数进行,却忽视了对素描造型规律的认识和尊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2/3的时间都是在进行静物素描的训练,而对于素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几乎为零。这种割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行为忽视了教育规律和艺术造型规律,违背了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习技巧的一般顺序和原则,使学生接触到的素描知识范围过于狭窄,对静物素描的表现形式理解有失偏颇。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的素描,但对于素描的认识和理解仅限于考试的范本和式样,这种现象与当前素描教学指导行为直接相关。和素描教学目的指导息息相关。素描理论知识和素描观念的形成是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生终身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美术教师要承担起美术教育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素描基础知识与观念,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素描技巧和绘画能力。(2)静物素描教学形式单一。在当前的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学主要采取临摹和写生,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完全根据高考题目和个人意愿来安排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教学过程单调、呆板。静物素描中造型问题和集合意识的确立是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方面,但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画面表现技术,学生缺乏素描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美术意识。在静物素描练习时,通常采取在桌上摆放常见物品进行绘画训练,静物摆放形式单一,画面缺乏创意。学生在临摹画时,基本是照着原样画,对于光感和色调的表现不会灵活运用,学习过程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3)静物素描教学缺乏通识教育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静物素描前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透视变形的原理,缺乏美术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意识,而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静物素描教学仅仅局限于技巧的训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类似于囫囵吞枣。由于素描造型基础知识和观念欠缺,因此学生美术基础薄弱,不明白素描的造型规律和表现形式,无法建立有效的立体意识,美术能力和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素描静物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学生的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素描静物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协调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偏失。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全面的美术教育实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1.明确静物素描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掌握静物素描造型规律。静物素描教学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素描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掌握静物素描造型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夯实绘画技巧。首先,绘画过程树立绘画视觉结构意识。针对静物素描教学,应指导学生确立几何思想,运用立体意识和空间意识将物象的真实结构转变为视觉结构。其次,绘画过程树立明暗意识。光影的运用是素描过程中的重要原理,教师要认识到光线明暗关系在静物素描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把握画面整体关系。第三,树立全因素观念。在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注重画面的深入程度,把影响画面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绘画思路。2.完善静物素描教学目标,注重静物素描理论知识与技巧的协调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静物素描教学,不仅仅要把目标定位于高考评价标准,还应依据造型规律和美术素养要求,使静物素描理论知识与素描技巧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解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锤炼技能技巧,不断丰富学生的素描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基础能力和素描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静物素描教学要完善课程设置,加强理论知识、方法步骤、造型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静物素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三,静物素描实践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型规律,提高画面的表现力。3.丰富静物素描教学形式,实现绘画技能与艺术素养的同步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静物素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还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丰富静物素描教学形式和训练方法,实现学生绘画技能与艺术素养的同步发展。首先,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素描造型规律,按照科学性、逻辑性的原则,按照素描学习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静物素描造型训练。其次,素描教学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开展分阶段的训练。第三,素描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眼、手、脑作用,通过协调运用综合感官,实现眼睛观察、大脑加工整理的有效统一。最后,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素描训练过程中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4.在静物素描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了解学生情况,服务教学过程。首先,重视教师的积极评价,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激励,肯定学生的绘画作品,委婉指出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正不足。其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正确定位自己的作品,并在班级的横向和纵向评价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第三,开展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通过开展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在共同交流中发现不足,提高绘画技巧。总之,静物素描在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和素描技巧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俊忠.浅论教学中的静物素描[j].品牌,,(02):238.。

[2]郝燕梅.对静物素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4):176.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习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习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水粉画表现力强,应用范围广,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是高校入学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它是掌握色彩规律、训练对颜色把握与控制能力的一个极好手段。

关键词:水粉画静物写生。

水粉画表现力强,应用范围广,材料费用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中学生大多能接受。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是高校入学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它是掌握色彩规律、训练对颜色把握与控制能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加强我校学生水粉画静物写生尤为重要。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1.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整体的观察方法,就是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的一起观察,比较观察,这种方法通过对物体形状、色彩的整体排列,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每一个物体在其中的应有位置,是一种较为客观有序的绘画观察方法。以正确的方法观察色彩是水粉画写生的.第一步。

2.选择最佳的写生角度。通过观察,要确定最好的写生角度;并不一定中间就是好角度,有时45度(甚至90度)都可以找到很好的视角,也不一定平视都好,有时俯视(甚至仰视)也可以找到很美的视角。选择角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构思,是受光、侧光还是逆光,通过比较再把它定下来。在无法选择角度的情况下,要通过一定的构思,适当的移动来完整它。

3.要有完整的画面构图。构图要力争完整、迅速。可用铅笔或直接用颜色勾勒。一般情况下,构图宜上紧下松,千万不要下面卡到边缘线。写生前提倡先画一张小色稿,以便对画面整体色彩平衡。

4.色彩写生要首先明确光源色。光源色是决定画面色彩的最主要因素。光源色的冷暖、强弱清楚了,其他物体上的色彩关系就解决了。要引导学生先细分析一下光源的色相,明确画面大的冷暖关系再动笔。

5.上色注意问题。

(1)上色最好从背景或画面最暗部开始。先抓住色调,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抓住,很关键。从画面最暗部开始画是由水粉画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水粉画颜料干湿变化大,深色不深,尤其是先画浅色以后再画深色。

(2)“先湿后干”、“先薄后厚”是上色的好方法。如果先画干、厚的颜色再画湿、薄的颜色,非但无法覆盖错误的地方,并且还很容易将干、厚的色彩洗上来,把色彩弄脏。

(3)上色后要迅速地组织色调。通过抓住物体第一色彩感觉,画出明确的色彩倾向、冷暖关系、明暗节奏,画面色彩概括、简练、整体。

6.很好运用写生技法。

(1)处理好水粉的薄与厚、虚与实。薄画效果透明,适合表现比较虚的物体对象,如雨景、雾景或物体暗部,厚画一般以白色作为调色媒介颜料调合用水较少,厚画效果浑厚结实,表现比较实的体积感强的形体以及表现物体的亮部。

(2)处理好物体的亮部与暗部。水粉画的暗部宜画得薄而整体,可多加水,少加或不加白色。亮部则要画得丰富而结实,因此可适当多加白色或浅色调和。

(3)处理好物体的边缘线。物体的边缘色彩可适当调人背景的色彩或加入少许的冷灰色,画虚一点,处理不当就会象剪出来一样单薄。

(4)塑造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要注意明暗、冷暖关系。主要、前面物体要画实一些,而次要物体、后面的物体用色、用笔要虚一些。培养良好的色彩“第一感觉”。

通过对不同物体、不同色调,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训练,水粉画静物写生教学收效甚丰,为适应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美院附中素描基础教学基于它与学院本科教学上的链接关系,同时又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这一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附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nbs。

[1][2]。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1、分析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静物组合的一半要求和原则,探索形体结构特征,色调变化及物体质感量感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是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从而提高构图和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绘画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静物写生的意义,静物组合的原则,质感量感的'表现和作画过程。

难点作画时静物色调变化质感量感的表现。

二、说学生。

三、教学方法。

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和课堂作业讲评等方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教具:ppt课件范画。

2、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3、教学内容:

(1)静物写生的意义。

所谓静物,一般是指适合于室内进行写生的室内用具与几何形体相比静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静物的各种造型、质感、色彩、用途及美感更加丰富多彩,通过静物写生练习,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表现技法,积累更多的作画经验,可以说,静物写生时艺术面向生活走向生活和学会变现生活的开始。

(2)静物组合的原则。

a.体现生活气息,合乎情理。

b、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

c、光线和背景。

d、构图和形式美。

(3)、难点把握。

a、色彩与明度。

b、质感的表现。

c、量感的表现。

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基本原则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

4、素描静物写生的步骤。

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绒制品棉花等,要用较松软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要有明显较琐碎的笔触。学习表现不同的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a、观察思考。

b、构图。

c、起大形。

d、定大的比例关系。

e、深入刻画。

f、整体调整。

3、欣赏画稿并讨论。

4、板书。

a、题目:素描静物写生。

b、静物写生的意义。

c、静物组合的原则。

d、难点把握。

e、素描静物写生的步骤。

五、布置作业。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随着近年的美术高考热,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积极鼓励学生选报美术专业,但是其中一些学校本身的美术资源投入不足,缺乏经验,美术专业教学往往急功近利,缺少对教学的深入研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从静物素描教学现状看,一般沿用固有的教学模式。授课的方式单一、僵化,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跟画或者画照片等方式。构图、表现方式、训练标准基本一致,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强调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及其个性与创意思维的培养,削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其画出来的作品缺乏情感。第二,静物的绘画技法单调,表现手法狭隘。由于一些课堂教学是教师带画、学生跟画,表现手法程式化、单一化,在表现某些物体时,教师要求运用某种固定的表现手法,构图千篇一律,未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艺术天分。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多元化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实行参与式课堂改革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也希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尝试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参与式课堂改革,为静物素描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前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优化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改变以往学生只是被动学的状况,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创作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创设情景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专业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更利于课程难度的设计。多元化静物素描教学要求在观察和表现方法上,让学生充分彰显其不同特点,教师不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要求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表现风格进行引导教学,在保持其原先优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符合自身特点的表现方法画好静物素描,而不只是教他们以何种手法画画,更不是以教师自己的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如,在高一几何体教学中,透视与形体结构是静物素描非常重要的基础,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而教师带画或写生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这节课。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预习几何体石膏的内容,并以一方形静物为例完成一张角透视图与平行透视图。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请部分学生对他们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解,然后笔者再对透视结构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分组摆放不同的方体静物,让学生用学到的方体透视知识将物体结构准确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作步骤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技巧,同时展示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表现。通过调整课堂设计,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能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

四、注重多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反思能力。

素描教学虽然有其规律,但它不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师单方面的绘画技巧辅导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表现不同静物质感的素描课上,其主题是学习表现玻璃器皿的质感,笔者课前先分好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已学的构图知识设计静物的摆放。在作画前,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玻璃器皿质感的特点,再利用多媒体把玻璃的局部放大,让学生对玻璃的细节有更直观的感觉。在不作详细示范的情况下,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已学过的素描知识和技巧进行表现,结果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都能通过引导完成玻璃器皿的写生训练,质感的表现很到位,且有其个人特点,学生投入度高,充满创作的热情。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艺术修养,重视美术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

以往的应试教育环境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不仅要示范技法,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引导。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如,在每一节静物素描课上,笔者会在专业技法指导的基础上,插入素描大师故事的内容,并收集一些优秀的展讯组织学生观看,或者让他们参加一些美术展览和比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创造力。如,带学生到自然环境中画风景素描,让学生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唤起其创作热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长久的热爱。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设计了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写生不太熟练,更多的是临摹。这样可能影响了学生对素描知识的体验。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写生、去体验、去感受。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

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学生对于色彩画开始兴趣很浓,可是往往因画不好又心灰意冷,甚至不敢画画。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急躁,要冷静地分析,一是从思想上做好工作,坚定其信心,二是调整教学内容、形式或方法。

色彩静物写生练习,对新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它不受时间长短、光线变化的影响和限制,便于深入、仔细的观察,可以从容地研究多种技法。这对训练观察色彩,锻炼造型能力,熟悉色彩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色彩技法,提高色彩画兴趣,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是研究表现多种不同物体质感,认识光色变化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重视这六个方面。

一、要选择和布置好静物。

起初,应以不同质感的陶瓷、玻璃、金属等器皿和新鲜的瓜果、蔬菜作为写生的对象。因为这些物品质感不同,形象特征显著,便于初学者观察、分析、掌握。练习时,摆设静物的写生台低于视平线,这样可以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形和色,易于掌握疏密关系,使画面充实。

二、要构图适当。

要做到画面上物体主次分明和互有联系。主要物体构于画面中心部位,但不完全处于正中地位,可略偏画面中心的左、右或上、下,并与其他物体形成呼应或对应关系。次要物体的放置,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既要均衡,又要生动。

三、要步骤清晰。

开始画静物色彩画,学生往往是顾此失彼,或者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最好是边讲要点边演示。一般是先画大面积的物象(如背景、衬布、台面)等,解决好大的色调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由整体进入到细致的刻画,逐一表现出所画对象的形状和质感。在这一阶段中,应随时顾及全局,调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要顾此失彼。然后进行全局的调整,可将画面放远一点,与实物反复对照,寻找不准确之处加以修改,对某些局部作适当的增强和减弱,使画面更趋和谐,达到完整统一的效果。

四、要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告诉学生:作画时先不要急于动手,而应仔细地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所画物体的质地和形象特征,从而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外形上的差异,以便确定用哪些笔法去表现效果较好。

五、要表现出物休的'质感和空间感。

瓷器光滑,反光强,受环境色彩影响;木材粗糙,色彩明度对比较柔和,受外界色彩的影响小,固有色彩较强,学生容易掌握;金属坚硬,用笔应肯定明确,质感特别重要;香蕉之类的物体质地柔软,色彩对比较弱,用笔应轻松,适当地多用点水份,以便减弱色彩的明度对比。

一组静物中的每件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不象风景写生那样大。如果不仔细比较前后物体的清晰度,看上去都差不多,区别不大,如不分主次画得同样清楚,就会感到画面平和,缺乏深度。因此,作画时,应该有意识地减弱背景和次要物体的对比,加强前景和主体的对比,使前景和主体物实在,背景和次要物虚些。这样处理,有助于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六、要注意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影响和画面色调的统一与协调。

初学静物色彩写生通常选择色彩比较鲜明的物体作为对象。这对物体固有色的辨别比较容易,然而对于物体之间由于距离近而产生的相互色彩影响以及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描绘每一物体时,都必须和周围环境以及邻近物体的色彩联系起来去观察、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影响导致的色彩变色。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别物象的色彩与整个画面色彩的统一和协调。告诉学生:孤立地描绘物体固有色,不适当地提高物体色彩的鲜明度,是造成画面色彩失调的重要原因。

做到上面“六要”,加上鼓励、演示等多种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兴趣转化为动力,逐渐地将其引上路,造型能力逐步提高,这样,也为今后学习其它美术课程奠定了好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美院附中素描基础教学基于它与学院本科教学上的链接关系,同时又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这一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附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为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高质量的后备生。

:美术报。

高考静物的素描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静物素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次教学改革后,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手法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也需要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中的问题都逐渐浮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接下来,将结合实践经历浅谈如何优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借鉴作用。

:高考;高中;静物素描;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教学一直都是偏向于智育,学生的发展普遍表现出不均衡现状,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新型教学理念中提出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为了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强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成为目前教学工作重点之一,而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高中静物素描是美术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高中静物素描教学进行优化十分有必要。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学现状、典型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等角度展开论述。

静物素描教学是进行素描、绘画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改革中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静物素描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目前的基本现状来看,还有非常多教学模式单一化的情况,典型问题还有偏重于学生素描技巧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美术修养、美术能力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术这一门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扼杀。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一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高中生所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仅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处理来自家庭、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有所忽视,因此,优化静物素描教学需要提升学生对于静物素描学习的重视。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

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没有给予静物素描教学应有的重视,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业负担沉重,想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静物素描教学太过于无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静物素描学习当中,并且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起到缓解学生压力,培养艺术修养的作用。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新型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为了提升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静物素描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比如说融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比如说网络、转变教学模式等等。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能够体现新型教学思想的学习模式,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静物素描教学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临摹为例,临摹范作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摸索素描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教学手法可以说是优化静物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说自主组织学习小组。首先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安排临摹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教学手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还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体现新型教学思想。比如说,安排学习任务这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临摹方法与技巧,也可以是靠学习小组自主进行讨论探究,在课堂上教师指出一些重难点,学生临摹结束后再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学生也能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比如说,为什么需要淡色起稿、怎样掌握物象的比例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经过一定的实践再进行知识、技巧的讲解,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

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观察力是学生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观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就像是输入,进行素描就像是输出,从某个角度来看,输入决定着输出的质量。因此,提高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观察缺乏耐心,或者是记忆力跟不上。对此,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观察法与记忆教学整合起来。观察物体一直都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静物素描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水平也需要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观察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观察力不仅仅与静物素描教学相关,还与学生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有关。在美术学习当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还需要尝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将一个抽象的物体联想到一个具象的物体上,这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比如说一个圆坛表面光滑,我们可以将它联想成一个圆圆胖胖的人,需要从多个角度联想,通过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再整体观察的步骤进行。对于物体的联想没有准确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游戏法等,比如说提问学生他们所建立的联想是什么,构建整个联想的过程是怎样的。不同学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即使是对同一物体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够促进思维的碰撞,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大大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进行静物素描学习时,学生往往需要边记忆边绘画,在进行静物素描时往往会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说形态特征、角度、比例、明暗等。实际教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会很快遗忘教学内容,比如外出写生,很可能在回来之后学生就忘了那些绘画的技巧、方法等等。这也是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的,比如说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默画,就是简单将课堂上所画的内容重新再画一遍,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静物的印象,还能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于静物素描学习来说,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生常常对静物素描学习感到无趣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现的空间,比如说课后练习中,可以对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绘画。除了在素材上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外,在绘画方式上也同样可以,比如说工具不同、方式不同、材料不同。除了原有的炭笔和纸之外,还可以是布料的剪裁,木头的雕刻,这些都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手的力度、方向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目标做出更大的调整也是大势所趋,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也不例外。从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不仅局限了学生对于高中静物素描学习兴趣的发展,也局限了美术的创作。静物素描教学作为素描的基础课程,优化静物素描教学对于素描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优化静物素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静物素描教学能够不断优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王影.静物素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

[2]钟延,钟治斌.静物素描[j].高中生,2017(7).

[3]李永平.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6(24).

[4]冯鑫,王铭森.静物素描[j].高中生之友,2017(6).

[5]周磊.如何提高学生静物素描的构图能力[j].教育导刊,2010(11).

[6]杨长松.夯实理论基础画好静物素描[j].新课程(中学),2012(6).

[7]赵俊忠.浅论教学中的静物素描[j].品牌(下半月),2015(2).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巩固所学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想有效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就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举例来看,在学习《鲸》这一课时,可以先板书课文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鲸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课堂当中,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这时候的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和鲸有关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过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就是教师,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很难主动接受知识,总的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所以,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更多是引导者的角色。举例来看,在学习课文《爱迪生》的时候,学生阅读课文以前有个同学突然举起手,当时的笔者问了这个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呢”,这个同学特别羞涩的说他想给大家读这个课文。其实当时笔者并没有这个安排,但是依然给这名同学表现的机会,并在学生的阅读之后表扬了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堂表现积极性,学习劲头更加充足。在课堂教学过程里,由于语文答案没那么统一,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多交流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个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和语文课程特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班班通多媒体展示多种动物的特色,同时还可以在导入阶段中让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喜欢这种动物的理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有利于更好的产生更多的趣味点,也有效吸引学生进入此刻的学习,发现孔雀的骄傲之处和表现,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情景创设的提问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提问都是一门艺术,通过合理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状况,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良性沟通,不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怎样进行有效的提问,怎样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情景创设提问方法学生可以更好的进入状态,努力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开展过程里,教学提问可以结合一些场景进行,通过和多媒体有机结合,把问题融入到故事背景中去进行思考,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自己提问的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心全意进行问题的思考。除此之外,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上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畅所欲言。在设置问题时,要保证问题具有连贯性,可以更好的学习旧的知识,同时还可以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征服新内容。

事实上,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性格都比较活泼,所以更加喜欢游戏这种“动”的活动,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举例来看,在学习《小马过河》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出小马当时的状态,然后和自己的想法相结合,自由发挥自己会怎么做。在这样的小游戏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高课文的教育性,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6科学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绩。

课堂练习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刚学到的语文知识。教师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首先要研究每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和教学目的,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和教学目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基础性的课堂练习。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情况,结合学生所学,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完成有针对性、基础性的课堂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7提升课堂反思阶段的有效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里,课堂反思是最后的环节,但是这一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有效性提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节课高效进行。从知识层面来看,教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如果课堂上有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在下课之后必须弄懂,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质。另外,如果在课堂上提到了一些冷门的看起来和语文课堂并没有什么关系的知识,下课之后也要查阅相关资料,在下一节课给出详细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果在语文课堂开展中出现了教学意外,就要仔细分析纰漏,分析好其发生的原因,做好总结工作,不断积累处理意外的经验。通过经验的记录,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里出现了新的教学灵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落实到实践中查看效果,每个月都要和其他的语文教师开展必要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8结语。

总得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好的进行反思,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2]于东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11):183.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教学有效性主要通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方面来表现的。效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取得学习效果;效益是指学生学习以后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体验主要表现在学生经过学习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顺应了教材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题型变化丰富,因此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将地理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将地理的段落变得精彩绝伦,这是教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所要体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进行趣味教学,生动地传授知识。同时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不仅包含了地理知识,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理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一些定义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题目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结构,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然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不使用多媒体,忽略了传授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有时空限制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有趣地将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中的从宇宙看地球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将宇宙环境展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宇宙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地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有利于突出重点,增大信息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清楚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教材中地图和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新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一些地理现象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中,将一杯水和沙子放在玻璃罩中,然后用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最后用秒表计时,五分钟后再测量它们的温度,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并思考原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除了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也应该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具有反思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教学的反思需要教师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在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反思,才能发现学生的盲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得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反思应长期坚持下去,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反思自己,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设计素描教学探究论文

高校的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其中素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专业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开展素描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念和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操作和实践上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作品和佳绩。

高校的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其中素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专业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开展素描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念和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操作和实践上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作品和佳绩。

素描教学是美术的基础课程,在美术的各个专业中都备受关注,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透视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素描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美术深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室内专业的社会市场需求将会决定这个专业的学生发展的方向,而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素描课堂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手艺,在素描的领域内也分很多的派别,比如“苏派”的“全因素”、“罗派”的“结构性”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涌现出越来越多杰出的素描画家和优秀的作品,成为后人崇拜和敬仰的典范。当我们在观赏大家的素描作品时,不仅要学习作品的风格特点,还要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作品想表达的意境。不可否认的是,扎实的素描基础是每一位名人的最基本的准则,也是整个思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素描基础教学现状

1.忽视主体意识

在曾经的徐悲鸿时代过去之后,很多院校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坚持以模仿教学模式为主,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与时代不符,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教师多是以多年经验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不生动。

2.学科分类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每个学科的类别区别不大,职能混淆,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之间划分得不明确,在教学中对学生和市场的研究不具体,致使社会和学校的供求关系不对称。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所学知识与社会相衔接,适应市场需求。

3.生源情况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有的`人起点较高,有的人基础较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所长。

三、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改进方法

1.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素描基础,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透视感,做到心中有图,下笔有神;同时也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作画,增强学生的素描基础知识和技巧,让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作画能力和水平。

2.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并且要针对自己的本专业,初期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构图和透视构图的能力,并且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立体三维空间,强化学生的抽象理念,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同学画一些较难的图形。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画一些静物等等,但是教师要掌握好时间,在进行写生结构时,要绘画好形体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准确判断形体结构;在后期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绘画程度,设计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课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临摹,待基础较好一些的时候再让其自行创作,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以及课堂教授,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基,进行分层次教学,将技术分解,个别指导,也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比如多媒体、电脑、手机、相机等等,搜集图片、静物等,为学生训练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多角度教学。比如,画室教学、外出采风、参观名人画展等等,既能给予学生创新的动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绘画出更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

4.加强线条速写练习

室内专业对于美术的素描基础有着特别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功底,传统的绘画强调的是面的整体,注重光和影的变化,强调模仿和技巧的重要性;而室内则多数是以线条为主,注重线条和色彩的结合,以线条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注重线条的变化,进而增强审美效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线条速写练习,为以后的室内创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课堂上的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好业余时间,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室内专业的素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立体能力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速写练习,将课堂引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进行有层次的因材施教,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采用新型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将静物、人物、风景分为几大板块,并且让学生分别采用临摹、写生等多种方法进行绘画尝试,加强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感觉;同时还要建立与专业相符合的教学形式,促进专业与社会的相统一,为推进室内专业的素描课程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3).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反而还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有的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等等,这些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就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许多的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都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意图”等等,但是这些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从而导致教学没有具体的方向,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抛开教学内容和一些“形而上”学的教学目标,从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为中心,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出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进行莫怀戚的《家乡日落》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假如说学生是机械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即可,不需要对整篇的文章进行详解,让学生在重点详解的过程中感悟家乡美,体会作者的写作和描写方式,然后让学生按照此类描写方式描述自己的家乡美,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假如再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作者蕴藏的感情,就会让有没的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在单一教学方式下,使得学生产生枯燥心理。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讨论环节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时及时的讨论所学内容,交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参与度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自然上去了。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在《再别康桥》一文中,徐志摩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描写,突出整个文章的意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对文章反复感情阅读,通过对“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多个景物的朗诵,了解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创造出一种唯美的已经,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其他诗歌鉴赏时,能够区别出不同诗歌之间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景物如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3、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最为直接的一个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多种渠道接收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而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许多教师都开始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一些图片、视频等都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应用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的依赖网络资源,从容丧失了教学的本质,使得整个教学没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从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教师导学案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简单的调查,然后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的调整。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片,了解二人所生活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进行教学重点的引入,这样就可以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4、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素养是日常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件物品、周围发生的每一个事情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让语文知识能够更好的走进生活。具体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并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结合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比如说在进行《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描述的荔枝这一事物就是我们生活中能够见到的水果,但是该水果由于季节和地域上的不同,学生所见到荔枝的机会不多,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荔枝,让学生进行荔枝的观赏,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荔枝,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顺序进行荔枝见解。最后在课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尝荔枝,了解荔枝的美味,从而加深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就这样经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际例子,就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实物观看,学生还能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5、结语。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教育行业不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平衡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上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教学需求,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敏.目的明确循序渐进——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9).

[2]刘鑫.浅谈创新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4).

[3]陈进洋.浅析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26).

作者:韩平单位:邢台现代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摘要:

关键词:

(一)课堂教学三要素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

(二)目标定位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语文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考虑主目标、亚目标才生成性目标。

(三)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篇。

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形式”很多,一堂课不能都用到,也不能说哪种形式就一定最好,就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例如:在学习一些基本的作画技法和步骤时,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再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学科性较强的知识时,采取游戏、接力赛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柔化处理就比较合适。同时,“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其利益最大化,即采取哪种“形式”对于解决“内容”更直接有效,所谓“该看的要多看,该说的要多说,该画的要多画,该演示的一定要演示”。

(四)课堂教学效率篇。

好刚要用在刀刃上,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流程设计的优化、教学时量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过程的优化应做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谓“好钢”是指课堂上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所谓“刀刃”是指一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最佳时机,把较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有效注意是有限的,很难保持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持久注意力,一般来说,一堂课开头的几分钟课堂还未安全安静,学生精力还未完全集中,不宜于马上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而应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由于“引人入胜的开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开始集中了,此时应花费较多时间用若干小环节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有一个“坚实的中部”。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如何把握好“刀刃”,即正确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重点,比如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设计思维的训练就是重点,再如制作课中,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的流程和工艺就显得很重要。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此,笔者建议教师用关键词呈现教学流程,并对表示重点和难点的关键词进行标记,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五)范例典型篇。

举一反三性是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要做到“反三”,“举一”就很关键,关键在于范例应具有典型性。尤其是语文课,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文化经典传承性特点,所以范例的典型意义尤为重要。所谓范例的典型性,通俗地说就是范例与学习目标能够最好地最直接地挂钩,最能说明问题,即“用它”最能“说话”,并不是越经典就越好。语文课中的范例主要指语文经典名作、学生习作、教师导引组织等。不同类型的范例选择应考虑不同的典型意义,有的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步骤;有的范例旨在学生了解形式语言和艺术原理;还有的范例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审美特征和人文价值。

(六)、检测篇。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优化,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的负效三个方面来进行检测。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指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状况和学习的生成性状况。其中参与度包括问题的参与、交流与讨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评价的参与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过问答、眼神、注意力、气氛、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作业状况包括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作业效果、作业过程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巡回观察、作业展示、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测,重点是通过作业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成性状况主要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类比与拓展的能力,教学中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是否有新的问题提出,能否运用本课学习所得解决实践问题。

2.课堂文化建设情况。

一堂好课除了应达成教学目标之外,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文化包括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科特征的凸现和健康心理情绪等。师生关系建立应体现为平等、亲和、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体现为轻松、活跃、有节奏、有秩序;语文的学科特征应体现为感性的、感观的、感觉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绪表现为渴望、快乐、回味。

3.反思教学的负效应。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之一,而对教学的负效应的思考是教师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师中的内容、课件、演示、评价、作品等有时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或者副作用,如老师示范后学生可能完全模仿,课件等形式的“花哨”可能转移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力,评价中的一味鼓励导致学生“好坏不分”等等都有负效应的具体体现。负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学中对负效应进行有效的把控,让其最小化。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摘要: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历史学科发展,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改进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教师,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面对如此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教学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开展探究活动,初中的课堂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课堂改革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遥远。

通过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其实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这一角度讲,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比较相似的。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联想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贴近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的实质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后来之“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符合我国的国情。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温其他科之“故”而知历史之“新”,即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等。

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上发挥效益的方法。

1.精选合作内容,引发思考兴趣。

这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也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活跃、动态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一贯的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教师及时指点迷津,通过反馈把握教学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是“放活”,但教师决不能做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指导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原则、规则,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这样能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参考文献: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说的是教师教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最终结果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无师自通”。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特别是新时期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所以新时期高中语文应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品评欣赏,书面写作等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所了解外,还要督促学生对重点字词进行熟记,便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活学活用。二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完课文后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欣赏美文佳句,便于学生的修身养性。三是让学生“动”起来,耳朵要仔细听,眼睛要关注老师的肢体语言和教师的板书,手要随时记下教师的“名言警句”,脑要时刻不停的思考教师的思路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教师、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四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勤做笔记,“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勤记会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语言的跌宕起伏,语气有缓平激昂,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五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回答,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新时期虽说是要进行素质教育,但高中生在增强素质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高考的压力,并通过高考成绩来迫切渴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肯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识基础,然后会同学生一起制定符合他们的学习目标。一是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价值,能够增长学生的学业水平。二是该目标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获取成功,增强学生工作学习的自信心,并以此培养学习兴趣。三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对学生全体进行教学,让好的学生更优秀,学习中等的学生跷一下脚可以进入优秀行列,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进入中等阵营,让学生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发挥好他们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一)教师的备课面向学生。

教师在语文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内容,以便在上课时不离题,必要时进行拓展性教学,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掌握的同时开阔视野。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多变。

一是新时期的高中学生由于个性特点鲜明、猎奇心理特强的原因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枯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范围加入时事、故事、诗歌、音乐等迎合学生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二是对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设计一些线索和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自觉地加入课文探究学习中。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科技资源(多媒体、语音室、投影仪)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参与教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增强探究意识。

(三)课堂有效性教学要“随行就市”

在教学《雷雨》这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色准确把握,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教师的导演进行角色扮演,真实再现话剧场景。这样的场面不但让学生的表演意识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反复阅读和对话,让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升华学生的情感内涵。

(四)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新时期的高中生头脑灵活,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和富含哲理的段落,然后对自己的感受加以润色写成读后感或者随笔,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自己,在自娱自乐中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高写作深度和水平,拓宽学生思维。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课题。只有语文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内涵,不断创新有效性教学方式,打造新时期的和谐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才能够培养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的论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利用文学表达情感是它的主要特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情感的作用,把情感视为传授知识的产品,使语文只能成为工具性课程,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要运用情感优化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吃透教材,准确地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课文中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有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为情感参与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只有深刻挖掘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拨动学生心弦,与作者产生共鸣。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就是这样一堂“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课。教学中,教师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

二、善用言语,生动地表达教材中的情感内容。

教师讲课的言语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且能激励学生、打动学生、震憾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言语表达情感真挚感人,只有教师的真情才会动人。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这样一段话:“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人民群众,不同的是,昔日人民看到的是周总理迎送国际友人、检阅群众的热闹场景。而今天,人民看到的是周总理躺在这冰冷的灵车里,与人民群众永别的悲痛场面。

想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悲痛,不心碎呢?”在这样情感流露动人之时,学生会引起共鸣,从而体会人们依依不舍之情,产生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三、创设情境,激活教材中的情感内容。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与体验,教师要以境生情、以情生情,采用合适的教学法,利用音乐、媒体、言语肢体等手段,使学生披文入情,亲自体验,使其产生亲切和真实的感受。多媒体声像并茂,为课堂增添了无穷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上述几点是对教师提出的不同表演情感要求的因素,同时教学时还应遵循心理学中的要求,让师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互动着学习。

第一,乐情原则。

乐情原则包括快乐、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处理好教学活动,达到学习活动与需要的统一,并以快乐的情绪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情绪状态的调节,让自己始终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语文教材进行情感处理,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织。

第二,融情原则。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教育要求的内化,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将爱生之情外化为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行为,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和求稳需要。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的语言、源于内心的喜爱,都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总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