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重新规划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5 21:23:25 作者:ZS文王

规划计划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它能帮助我们提前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规划计划范文,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划计划的编写要点。

农村小学发展规划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并不断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努力做到科学发展,用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新思想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用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新机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的新课题,用好的成果回报社会,用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用好的服务提升品牌。学校秉承“整合资源、全面发展、主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全力实现“和谐、文化、健康、特色的我校”的愿景目标,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我校是余干县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拥有60多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教职工110多名。也是一所社会较满意、家长较信赖的公办学校。由于学校服务的区域甚广,很多地方的完小相当偏远、贫穷,学生现在不是上学难,而是上好学难。这种格局也就造成了,很多辖区内的学生流向外地,也有在没办法情况下选择高额开支在县城租房供孩子上学以及有的在家的留守儿童在祖父辈们农忙时只能选择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的,所以我校辖区内的孩子,生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所以必须要改革中求发展,改善目前的办学条件才能办好当前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学校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还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完善,同时学校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反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教职工工作文化和细致的激励机制。

3、广大农村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科研氛围不浓厚。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管理和家校互动的管理理念与时下的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一点完全可以在管理上加以引导、制度上加以落实,团队管理的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也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这样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思想和精神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以往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引导,没有形成一种快乐工作的浓郁氛围。

4、各村落中幼儿园由于绝大部分都私营化,在制度上对其只负责任,而又无法管理到。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园舍数不够及配套设施设备有待于完善,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大广大农村中,幼儿教师很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各大村落周围幼儿园的设立,给幼儿园上学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经过多次上级主管部门的综合整治,稍有改善。

二、学校发展坚持的观点和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文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特色教育。

2、思想王牌,是行动的坐标,不断学习,借鉴。用新的思想理念引领学校科学展。

3、优化管理资源,实现高效管理,推行工作执行力和务实作风,立说立行。

4、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行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战略,坚持“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则,关注教师成长,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成功教育为理论支撑,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力实施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多元化、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导教师进行高效率办公,努力做好高效率课堂教学。

四、具体目标和措施:

教育理念的理解:坚持用新思想引领学校大发展,加大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力度,丰富思想内涵,加快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步伐,形成学校思想理论的财富。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让幸福和快乐从今天开始,让自信和成功人人拥有”的教育理念;坚持“责任、主动、忠诚”的学校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内涵,以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地以“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发展主题,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杏小发展史上的再一次跨越。

2、加大学校思想的实践力度。扎实有效地把学校思想落实到工作实践上去,在思想学习的引领下,开展“我为学校树形象”、师德模范评比、骨干、优秀教师评选等各项相应活动。

3、加快教育理念的创新步伐。争取二至三年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思想理念,时刻保持着办学思想的先进性,形成学校思想理论体系。

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建设:以“创造激情人生,实现自身价值”为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人心思上,民主参与,快乐生活,愉快工作”的浓郁氛围,建设和谐团队、幸福团队、成功团队。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每年召开一次规格高、效果好的教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会报告,通过一些学校重大决策、修订一些规章制度,解答教工提案的落实情况。

2、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3、增强民主管理学校意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先树优、教师业务量化、校务公开、学校重大决策、人事制度等方面,做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4、培育教职工的气质与涵养,引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激情,有气质,有涵养,有品位的杏小人。

5、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团队,关注家庭,构建和谐团队、幸福家庭、完美人生。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继续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支“有思想、有气质、有涵养、有能力、有研究、有成果”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二至四年内,培养出一批师德优、业务精、教科研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并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务实型、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机制,从观念、专业、价值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科研意识,以“强基础、抓重点、树骨干、带整体”为思路,打造一批在中小乃至全中小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开展“魅力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新的绩效工资方案,扩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影响作用,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把教师考核、评价、奖励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全体教师整体、均衡、优先和特色的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

----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逐步由“经验型”向“学习型”地转化。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树立教科研能力是兴教之本的理念,让科学研究深入人心,打造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勤于学、攻于研、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创办优质教育。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建立健全教科研结构和网络,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全体教师”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奖励教育科研获得的各项成果。4.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制定精细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立项课题的阶段研究和过程性管理。

----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追求效能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信赖。坚持教学创新,实现“高效课堂”,完善“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完善。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建立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形势及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管理流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学科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过程性、流程化管理。

2、坚持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的内涵,在各年级各学科中的具体要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研究成果。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4、成立教学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对各校区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全校的专题研讨、观摩教学、作业展览等教学活动。

5、开展校本研修,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组织专题研究课、高效课堂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实施“德育为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并精心策划并力争使学校活动均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学校活动均应根据学生身心潜能发展做基点;学校活动均应保证学生适当性与趣味化发展,探求适合时代需求的德育新模式。

具体目标和措施:1.继续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党、团、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抓住“选拔、培训、激励”三个环节,通过上岗培训、师徒结对、德育例会、班主任论坛等有效方式,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深化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

4、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红领巾值岗制度,严格进行量化考核。

5、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

6、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坚持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全方位、多层面评比。

7、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实施课程开发。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地域特色。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围绕学校主课题“诵读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开放、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班级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做人、做事、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以传承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节日风俗)、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本土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真正使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无我有”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所有环境都是学生学习场景;所有器物都能陶冶学生心灵;所有规划都要激发学习需求为指导原则,为师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具体目标和措施:(1)建设优质的物质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根据杏花村小学的的实际情况,继续谋求环境的人文化、特色化色彩,在教学器具的配备方面再适当投入。(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利用率,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红苹果电视台,各种社团,出版学校专题刊物,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功能,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3)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环境。继续抓好家校互动工作,以家庭教育的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以学习行为规范养成为突破口,实施高效德育,施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4)营造家长放心的校园安全环境。强化校园安全意识,我们必须以平安校园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和安全工作机制建设。(5)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我校已建成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线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使它走上健康、活泼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全面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双语教学工作: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优秀加特长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式办学;打响“双语教学”的品牌、艺术教育的品牌、学生素质发展的品牌;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品牌化学校。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在接下的二年时间内,在我校辖区内的所有完小的三年级——六年级开展双语教学,并实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2、加强英语教师自己业务的培训,在学校营造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凸显英语教学优势,在学生家长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明确自主管理的目标、要求、工作流程,把“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办成一项特色。

基础设施建设:1—2年内,在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支持下,学校整改十余所完小中存在安全隐患,规划兴建学校的渔池小学、联办小学新教学楼、石口小学的厕所,硬化占家小学操场和购置篮球架、兴建常山小学厕所等必要的硬件设施,逐步完美各完小的体育、艺术等设施,学校将多方协调,争取县教体局的同意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规划筹建拥有60多个教学班的现代化的农村中心小学。

新农村规划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x-x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xx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2004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xx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

xx-xx新农村建设,是xx、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xx、xx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xx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xx的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xx-xx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四)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兴国县副欧阳巧文说: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

xx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xx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xx-xx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和省市部署,我县自2015年2月起,坚持以“二十字”方针为目标,突出“建设新村镇、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这一主题,全面启动示范工程建设。

以下是有关我先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成效及做法

我县先后启动了两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第一批确定的多个示范点到今年6月已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了新农村建设阶段性胜利;第二批选择的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均已启动,村庄道路、改厕、下水道等硬件建设正在推进。主要做法有:

——抓村庄规划,绘就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我县先后投入大批资金,聘请省级规划设计单位,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示范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同时,安排建设设计部门按高中低档设计多种户型,免费提供给镇村和农户选择。另外,对有建设规划的村镇,要求县土地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没有规划的,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抓凝心聚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2015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第一批示范村进行以奖代补,并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确定县直单位对示范村结对帮扶。对于第二批示范村,目前已有多个单位出资用于示范村建设。各示范自然村均组建了“五老”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了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理财、监督”权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群众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县大多数示范村都已建成水泥主干道和通户路,清理垃圾和杂草,拆除破旧圈舍及废弃房屋,示范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抓产业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以及绿色食品。二是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建设。三是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抓和谐构建,解决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建成村级水泥路数十公里。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投入大批资金,改造几乎所有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并且新建校舍。四是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大力投资改造和修缮多个镇卫生院,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86%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五是加强社会低保体系建设。提高了低保标准,发放农村特困救助资金。六是实施饮用水解困工程,解决了2万多名群众饮用水问题。七是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建沼气池。八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力培训,转移劳动力,是就业转移率达到新高。九是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全县新增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近百台,农机总动力大大提高,并且发放购机补贴,鼓励人民机器耕作。十是实施村村通广播工程。投入大批资金,用于村村通广播工程建设。 ——抓乡风文明,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在各村成立“禁赌协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创业带头人”等评比,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与此同时,本着“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自办”的原则,将民间艺人组织起来,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乡土、长在乡土、服务乡亲的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业余剧团。大力兴建村级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建设农村文体活动室,建设农民科技书屋,每个书屋配备数以千计科技书籍和一台电脑。

二、问题和不足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试点村的面貌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领导干部没有拿出足够精力来研究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无论从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还是实践探索上,都缺少实际行动,表面的东西多,实际推进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没谱。同时,少数镇、村干部因对建设新农村认识模糊,遇到资金等困难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另一方面,农民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有的示范村群众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认识不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问题,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投工投劳,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我县已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工程,这些资金还远不能满足教育、文化、卫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与此同时,一些帮扶单位或因客观自身财力有限,或因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截止目前,全县第二批示范工程县直帮扶单位中,只有极少数单位帮扶资金到位。

三是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当前,我县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是长效机制难建立。村庄整治建设层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设施如何管理维护、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问题,也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来管理。虽然我县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机制,但还是初步的,不够完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长效机制。

五是发展生产办法不多。我县农业总体上看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中,只是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三、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稳步推进,又要有只争朝夕、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我认为需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新农村建设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针对当前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的误区,要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要放手发动群众,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在示范工程中,要继续坚持“三清三改三整顿”,但在方法上,要采取“捆-绑式”的“组合拳”,把群众意愿与政府引导有机统一起来。比如把改路与“三清三整顿”捆-绑,把改水与改厕捆-绑,等等。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势而为,不搞大拆大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过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民固定在农村,固定在土地上,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发展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有效之路。要加大城镇发展和经营的力度,积极创新摸索土地置换等手段和方式,结合推进村民与居民的无差异待遇,出台促进政策,积极推进失地农民保险,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等政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四要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认真抓好省、市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使民生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相得益彰。要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大力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发展”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巩固和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要继续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生产发展。要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突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支持农户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规模、优化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要更加注重新型农民的培育。要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示范村群众;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代新型农民,不仅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生产经营型能手,更要是具体现代科学生活观念和卫生习惯的人,否则,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文明进村、新风入户”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成立“禁赌协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创业带头人”等评比。力争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

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

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

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

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

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

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一)

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二)

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五)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越开越快。这是我国政策及国情所决定的。我希望在这个步伐下,新农村人民应该保持着自己正确的民生和民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发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由于我的调查是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出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方面,故不能作为有力结论。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突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局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开展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破解当前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制约难题,探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县乃至全市实施迁村并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许家台乡新农村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所置换出土地用于商品住宅区开发建设,收益用于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建设投入。

对原村庄占地进行复耕,用于周转用地指标的占补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是群众自愿,政府批准。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乡总体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

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健康开展。

许家台乡,地处蓟县西北部山区,是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6人,3087户,村庄占地面积2873.9亩。按照规划建设方案,新镇区位于许家台乡瀑水村附近,涉及拆迁全乡15个行政村,新农村项目总用地面积2700亩。

许家台乡新镇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702亩,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998亩。按照土地整理复耕规划,拟复耕的13个村庄占地总面积2171.9亩。具体运作上,首批启动小米庄村、歇人场村、花甲石村三个村,一期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7.5亩。

本着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原则,并从新农村项目建设实际可行的角度,按照农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功能区同步启动的思路,根据许家台乡总体规划,确定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规模627.5亩,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建设。

建立政府推动、各村申报的操作机制,以乡政府为工作主体,村抓具体落实,形成乡村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1、乡成立新农村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卢旺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陈恩勇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村在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村一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新农村建设申请,并落实还迁、拆迁、土地复耕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3、以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将现有宅基地交回集体统一规划使用,换取新镇区内住房的申请。

1、3月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招商,启动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广州恒大集团盘山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坐落在我县官庄镇和许家台乡境内,县政府与其签定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一期农民住宅工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2、月底前完成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和相关配套,12月底前完成还迁。

在还迁工作中,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

3、12月底前完成村庄拆迁及土地复耕工作。

农民迁入新村后原住宅由各户自行拆除,乡政府负责将原村庄旧址恢复为耕地。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乡成立新农村项目专项领导小组,村一级也成立相应专门工作机构,完成全乡新农村项目的建设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

2、严格周转指标管理,强化监督落实。由县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决定,县人大审议通过支持开展试点建设的决议,制定周转用地指标“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具体管理办法。

按照新农村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进度计划,加强监督落实,不能按期则相应扣减建设用地指标。

3、依法民主操作,尊重群众意愿。遵照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规定,已完成前期情况调查,全乡15个村新农村建设同意率达到91.9%。对新农村建设申请、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还迁方案等,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征得村民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与村民逐户完成房屋置换协议签订,协议纳入对原住房实施拆迁和土地复耕的条件。取得农户拆房退地的法定承诺,同时签订与村庄占地整体置换新建农民住宅的协议,保证按计划还迁、拆迁。

4、引进实体运作,市场化筹集资金。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进实体开发公司具体运作,利用新农村建设置换出土地的开发建设收益,获取建设资金保障。目前已与开发商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5、严把复耕重点环节,周密组织实施。已制定了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在此前提下,制定土地整理复耕具体办法,明确复耕工作主体、复耕标准及相关政策。由乡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对原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复耕。

农村规划调研报告

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

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

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

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

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

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

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一)

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二)

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五)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越开越快。这是我国政策及国情所决定的。我希望在这个步伐下,新农村人民应该保持着自己正确的民生和民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发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由于我的调查是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出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方面,故不能作为有力结论。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曾是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五一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15年5月1日。

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固大厂县北坞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经济发展现状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牛羊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牛羊肉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三 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北坞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北坞村一、二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三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村以林木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北坞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5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8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四 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2.33元和17.3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2%和23.4%;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牛羊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六 社会调查感悟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 陈芳,赣州新农村建设启示录[j].建设科技,2015(l):18.

[4] 陈锡文,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农业农村农民.2015(01)

一.引言

2015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大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本着调查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初衷,我开展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调查地址:

调查对象:村内15~45岁的村民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

社会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多少,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制度又了解多少,是否有从中收益,觉得本村内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调查结果分析

近年来,、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走上轨道,但是这次的调查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口多,农民素质偏低。

(1)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2)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3)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1)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薄弱。

(2)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水平低,脏乱差的现象普遍。

(3)农村科技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势单力薄。

3.基层组织建设仍显薄弱。

(1)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2)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3)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法律观念淡薄,社会风气不正的问题。所以导致了基层组织建设不能更好地进行。

4、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市级帮扶单位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对接不积极主动,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素质偏低的原因。

(1)村民的思想还较为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2)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农村劳动力中多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程度所占比例较低。

(3)文化程度的低下,导致了村民们对新事物和新技术不能很好地接受,所以只能进行粗放经营农田,出外打工也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原因。

(1)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仍然很高。

(2)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乡村医院条件较差,设备水平也较低,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需要到县上的医院才能享受到报销。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县级和乡级医院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笔钱来真正地为农民谋福利。当地一些农民甚至到了有病也不去合作医疗社的地步。

(3)社会保障事业刚起步,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原因。

(1)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

(2)村民的法制意识还较为单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物,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村的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以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社会保障化和管理民主化。

(一)坚持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助推新农村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2.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3.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新理念。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2、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村风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三)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

2.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发展基础产业。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

3.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之根本。

1.提倡机关干部下乡、大学生插队入村官可以给农村带来新鲜的气息,个别成功事例也确实促进了一些乡村的积极变化。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1. 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层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总量。

2. 在大力争取中央和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要加大水、路和村容村貌的投入,回强支持农田和水利,农村安全用水和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

(六)加大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改造。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层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各乡镇,各村队不痛发展条件编制不痛的规划,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

2.切实抓好试点村建设,要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原则。

四,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发展的中心不仅仅是使农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民更好地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去干,而是村中的基层领导带头去干,去为农民服务。

中国的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继续背负的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敢当重任,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见解。这次的调查达到了初步的预期目标,对整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基本的一些了解。

但是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所以问卷的问题选择没有面面俱到,没有细化到一些细节的设计。而且由于进行调查的时间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属于外出打工期间,所以问卷的填写缺失20-30岁之间一部分人的调查。

今后可以多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进行问卷调查的制定,并且可以不止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进行电话、网络一些通讯方式的调查,相信这样得到的数据会更加贴近真实。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规划。为了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庄建设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工作,聘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试点村进行了规划设计,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下发各乡、镇、办事处和试点村,各乡、镇、办事处和试点村正在按规划方案的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省、宣城市和我市建设设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设计了一批不同类型、各种风格的新农村住宅方案,供广大农民选用。这些设计方案经济适用、造型新颖、布局紧凑、地方文化色彩浓郁、施工组织简便,符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村庄布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对新农村建设中各乡、镇、办事处的村庄布点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村庄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村庄布局要体现两个要求,一是有利生产,符合合理的农业生产半径的要求;二是体现方便生活的要求,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习惯。

4、合理集取,节约用地。

村庄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布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5、突出特色,弘扬个性。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6、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坚持近远期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优化布局,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宜维持基本设施条件。

规划内容。

此次规划涵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包括现状概况分析、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内容,是指导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目标。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科学发展道路,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力求体现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主要规划目的有两项:

1、合理整治村庄,优化完善配套,提高人居环境。

2、保留原有风貌,保障生态建设,形成地方特色。

规划设计理念。

1、生活高质化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即使是农村地区,其生产、生活、娱乐等生活方式不断高质化、城市化。

2、服务社会化。

乡村城市化需要社会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高度的健全,并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使整个城乡地区真正做到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

3、环境生态化。

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维系着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其发展仍应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保育为主,并充分体现其皖南山区农村的特色。

4、形象特色化。

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为目的,村庄建设需要寻求适合农村的建设模式和居民生活习惯,追求农村风貌的高品质和特色化。

小康居。

美丽富饶的宁国,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方便日常的生产、生活,做如下设计。本方案占地面积为160m2,建筑面积152.3m2,上下两层,设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及阳台,附属养殖用房2间。

和功能性;二层两卧室间未设计固定隔墙,住户可根据自己需求自由隔断。为方便使用,特设计了一阁楼层,它既能储藏日常不用的杂物间,又提供了更大的晾晒和夏夜家庭聚会纳凉场所。该平面功能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布局紧凑,经济适用。在立面设计上,主要考虑这些区域农民生活逐步城市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都比较现代化。因此,在造型上更多地融合了现代元素(三色砖、玻璃瓦、线条等),但在屋顶上还是继承了传统的坡屋顶造型,更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颖大方、施工方便、造价经济,深受当地居民的喜欢。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20,在县新村办、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忙下,水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其他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顺利开展。年水村将主要透过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

一、加大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工作力度。

我们以在水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加强生态保护,并用心探索出一条适应全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为全县铺开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建设积累经验、带给借鉴。以此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和新村建设构成亮点、创出特色、走在前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今年2月下旬,伏岭镇将展开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工作。全镇镇干部、村干部将带动群众一齐参与“亮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环境整治活动。力争将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要到达90%以上,人居环境质量要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转变农村群众的卫生观念。

我们今年将继续完善试点经验,用心破解水村卫生、运作、标准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用心性,透过走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注重实际效果,坚持长期运作,构成长效工作机制;及时推广,创造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经验,推动农村卫生综合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道路。

三、做好村道徽派改造工程。

今年将在完成障山公路两旁徽派改造的续建工程上,做好水村村道徽派改造工程。完成村规划修编,拆除所有露天粪坑,建造公共厕所,完成村内供电线路改造。

四、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

我镇2015年将进一步完善“农家乐”发展协调机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农办牵头,其他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合理部署,有序开发,使“农家乐”真正成为促进水村农民转业转产、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我们结合水村当地资源和优势,在发展农家乐中真正做到“一点一品、一村一特色”,不仅仅不类同其他地方、模式,而且做到其他地方、模式无法模仿我们,始终维护“特色、创新”这条生命线。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持从驻点村产业结构实际出发,调优产业布局,调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要在驻点村大力发展沼气,推行“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烟”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两种收入,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力争使驻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万元以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队要在驻点村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的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项支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全市将逐步建立稳步增长、合理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包村单位和工作队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原材料补助或“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根据农村现状,加大旧村整治改造力度,加快小康建房步伐。努力把驻点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功能配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富裕小康村。

六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继续实行“领导挂帅、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责任机制。要坚持作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各县(市、区)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办点制度,县级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要由市委考核验收。包村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后盾。全市各级领导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花精力谋大事,多下基层搞调研,多为群众解难题。全体工作队员既代表自身形象,又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市委形象,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市、县两级基层办、扶贫办、小康办要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年中要进行两次全面督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通报建设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成绩、经验,指出问题、差距,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年底要根据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进行检查验收,评先评优。

同志们,加快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局面,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而努力奋斗!

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建文明村庄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十年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1、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按照五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各村属于“新建型”、“改造型”,还是“撤并型”。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1律。“三个不”,就是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3、依法整治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总体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注重合法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

根据全村现实情况,选择中洲、笔太、光家里、西河。

一、西河。

二、等5个村民组作为西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村组。把规划着眼点放在“四清四改”上,即清除垃圾、清除杂草、清除污水、清除障碍及改路、改水、改厕、改线等方面,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6年,用10年的左右的时间,完成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任务。

1、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房屋建设要特色明显、美观适用;建筑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建筑布局要灵活自然,错落有致。

2、道路硬化。村组路网要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内外畅通,村内主干道要水泥化,村组公道油路化,2016年中心村道路铺设率达60%。

3、村庄绿化。自然村建成区的绿化率达40%以上,要设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沟渠两边要实现绿化带,住宅之间、农户庭院要有绿化。

4、路灯亮化。自然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安装路灯,其中2013要达到50%,2016年要达到100%。

5、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村庄内设水冲式公共厕所,农户普遍改水改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柴草烧火做饭户控制在10%以内。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废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废水污染。

6、水面净化。保护好区域内现有的水面、沟渠,要求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国家标准。

7、村貌美化。整顿村容村貌,做到按规划搞建设,无乱搭乱建、乱扯乱拉、乱丢乱倒、乱贴乱画现象。2015年,实现村内无成片裸露垃圾、污泥和路障。

8、文明新化。创新和深化创建文明新风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户救助体系。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村干部和示范村组干部要站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十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西田村党总支、村委会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组织,具体负责新农村的。规则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家家户户,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组两级要分别召开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要充分利用政情民意沟通互动机制,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做深做细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农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村两委的内在要求,化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自觉行动上。

3、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要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村组农户,全面调查了解全村的现状资料,经济发展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提出本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4、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配合县新农村规划办公室、县建设局、国土局、规划设计院专业人员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村庄规划要科学编制,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2012年11月底前,2013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5个示范村组的规划编制任务。

5、村民参与,规范运作。新农村规划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经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渠道及用地政策、拆房补助政策等等。对涉及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等重大事项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工程招投标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防止以权谋私。

6、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组织实施新农村规划。要以规划修建村组道路入手,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民在各中心村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因势利导地搞好“新村”与“新房”的同步建设,“室内”与“室外”的同步建设。凡需建房的,必须到中心村规划区内,同时必须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其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复垦或流转;凡不愿到规划区内建房的,不得办理用地、建房手续。

7、多方筹资,争取扶持。按照向上争取一点,部门扶持一点,费用免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县、镇的扶持。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向市场运作,置换建设资金。

8、加强督查,依法监管。要加强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工作的督促检查,深入实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依法监管和严肃查处农村违法、违规占地建房行为,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未批先建等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

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xx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xx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猴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猴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xx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xx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xx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xx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业务,思想素质高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及时制定近期建设详规,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运用“先控制,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期实施”的理念,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农村专项规划自荐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重点县之一的xx省xx市xx县。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三生,今天怀着很特别的心情递交这份申请,它既怀揣着我对贵大学的向往和崇仰。

又寄托着我的大学梦。

我愿怀着最赤诚的心来诉说我心中的愿景。

也很感激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审读我的来信。

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贫困的大山挡不住我强烈的求学之心。

绵延的山路没有阻挡我的求学之路。

生活的不易没有使我消沉抑郁,反而激起我奋发图强的意志,激起我想要努力改变生活现状,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

进入高中以来,我就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我很佩服这样的自己,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学习上力争上游。

也许我的成绩不是绝对的优势,但是我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把成绩稳在班级前几名,学校前三十名以内。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甚至有些女汉子风采。

自小父母就不娇惯我,有意识地培养我独立自主的能力。

或许是这种开朗、民主的家庭氛围,使我在生活学习上都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在学校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包括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和各种演讲比赛,也取得不错的名次。

高一时,我担任班级的团支书,多次带领同学们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也组织过很多次班会。

这些活动一次比一次成功,我的经验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和感情,也提高了我自身的组织能力。

高二时担任副班长,和班长一起负责管理班级日常工作,锻炼了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

在紧张的生活之余,在假期间我也参与了xxx会志愿服务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引导游客。

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独特的感受。

其中最大的感受是xx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原经济正在腾飞,这艘巨轮又一次准备扬帆启航。

其次,在服务过程中,我也遇到全国各地的很多游客,能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感受xx人的热情,为他们展现xx文化的别样风采与魅力,我感到非常的激动,这是我作为一个xx人的骄傲与义务。

另外,这项工作也教会我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更好地表达自己,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技能。

那么说到大学,很多同学都不是很愿意选择郑大,我想他们一定是没有了解过郑大。

据我所了解,郑大不仅致力于建设区域性示范作用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也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

我与郑大还是很有缘分的。

首先,作为xx本省的大学,而且是第一所示范性211大学,那一定是久负盛名的。

而且,我高中三年的老师基本上都是xx大学校友,就仅从老师们的口中就断断续续了解过很多关于xx大学的趣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的眉湖,有机会一定要一览为快。

再次,郑大的很多招生政策都让我不禁拍手称赞,从自主招生到农村地区单独招生,心中都很感动。

我们本省就有这样的好大学,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外省的呢?我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这样的大学呢?其次,我很欣赏xx大学的新浪微博,每天既可以感受唯美诗文,人生哲理,有可以欣赏嘻哈小段子,养生小故事。

所以,从微博中也可以感受到xx大学文而不弱,武而不暴的校风。

从这个社会平台来看,xx大学也是很成功的。

最后,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我们xx大学的人才遍布社会各界,不胜枚举的实例都彰显了我们不凡的实力和竞争力。

最后,我希望报考xx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文科女生,对语言文字天生就有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有多于常人的关注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阅读报刊杂志,从《读者》、《青年文摘》再到《意林》,基本上都是我的必看书目。

因此,我也希望日后可以从事与杂志编辑相关的工作。

可能很多人都梦想成为作家或者记者,我知道那需要足够优秀的文笔和思维跳跃性。

现在我对记者的钦佩之情还是大于羡慕的,他们永远奔赴在新闻的第一线,走在事发的最前列。

为大众呈现最及时、最新鲜的新闻。

而我纬度对杂志编辑情有独钟,我真心喜欢这项工作,我享受阅读书籍时优美文字在眼前跳跃的快感,我愿意为这项事业付出心血和精力,也愿意为大众呈现最好的一面,让整个社会充满爱与正能量,更愿意去分享这份美好。

用文字纯净心灵,哲理文化人生。

当然了,还要请各位老师原谅由于我的阅历有限,难免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我知道胜任这项工作还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我都不是很熟练,但是我相信我有永不放弃的信心,勇于拼搏的精神,敢于坚持的毅力将这项工作做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语言文化发展的现象都不是让人满意。

尤其是在当下文化多元的情形下,面临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文化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而我们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孔子学院,传播国学经典等活动,举办《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都显示出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我们深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

文化软实力就尤为重要,所以我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尽我之能力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国家经典。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审读我的自荐信。

不后悔,去xx大学,只因你的名字叫xx大学。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小学发展规划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并不断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努力做到科学发展,用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新思想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用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新机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的新课题,用好的成果回报社会,用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用好的服务提升品牌。学校秉承“整合资源、全面发展、主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全力实现“和谐、文化、健康、特色的我校”的愿景目标,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也是一所社会较满意、家长较信赖的公办学校。由于学校服务的区域甚广,很多地方的完小相当偏远、贫穷,学生现在不是上学难,而是上好学难。这种格局也就造成了,很多辖区内的学生流向外地,也有在没办法情况下选择高额开支在县城租房供孩子上学以及有的在家的留守儿童在祖父辈们农忙时只能选择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的,所以我校辖区内的孩子,生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所以必须要改革中求发展,改善目前的办学条件才能办好当前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学校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还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完善,同时学校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反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教职工工作文化和细致的激励机制。

3、广大农村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科研氛围不浓厚。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管理和家校互动的管理理念与时下的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一点完全可以在管理上加以引导、制度上加以落实,团队管理的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也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这样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思想和精神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以往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引导,没有形成一种快乐工作的浓郁氛围。

4、各村落中幼儿园由于绝大部分都私营化,在制度上对其只负责任,而又无法管理到。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园舍数不够及配套设施设备有待于完善,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大广大农村中,幼儿教师很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各大村落周围幼儿园的设立,给幼儿园上学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经过多次上级主管部门的综合整治,稍有改善。

二、学校发展坚持的观点和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文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特色教育。

2、思想王牌,是行动的坐标,不断学习,借鉴。用新的思想理念引领学校科学展。

3、优化管理资源,实现高效管理,推行工作执行力和务实作风,立说立行。

4、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行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战略,坚持“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则,关注教师成长,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成功教育为理论支撑,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力实施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多元化、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导教师进行高效率办公,努力做好高效率课堂教学。

四、具体目标和措施:教育理念的理解:坚持用新思想引领学校大发展,加大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力度,丰富思想内涵,加快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步伐,形成学校思想理论的财富。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让幸福和快乐从今天开始,让自信和成功人人拥有”的教育理念;坚持“责任、主动、忠诚”的学校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内涵,以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地以“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发展主题,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杏小发展史上的再一次跨越。

2、加大学校思想的实践力度。扎实有效地把学校思想落实到工作实践上去,在思想学习的引领下,开展“我为学校树形象”、师德模范评比、骨干、优秀教师评选等各项相应活动。

3、加快教育理念的创新步伐。争取二至三年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思想理念,时刻保持着办学思想的先进性,形成学校思想理论体系。

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建设:以“创造激情人生,实现自身价值”为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人心思上,民主参与,快乐生活,愉快工作”的浓郁氛围,建设和谐团队、幸福团队、成功团队。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每年召开一次规格高、效果好的教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会报告,通过一些学校重大决策、修订一些规章制度,解答教工提案的落实情况。

2、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3、增强民主管理学校意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先树优、教师业务量化、校务公开、学校重大决策、人事制度等方面,做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4、培育教职工的气质与涵养,引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激情,有气质,有涵养,有品位的杏小人。

5、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团队,关注家庭,构建和谐团队、幸福家庭、完美人生。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继续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支“有思想、有气质、有涵养、有能力、有研究、有成果”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二至四年内,培养出一批师德优、业务精、教科研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并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务实型、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机制,从观念、专业、价值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科研意识,以“强基础、抓重点、树骨干、带整体”为思路,打造一批在中小乃至全中小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开展“魅力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新的绩效工资方案,扩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影响作用,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把教师考核、评价、奖励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全体教师整体、均衡、优先和特色的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

----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逐步由“经验型”向“学习型”地转化。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树立教科研能力是兴教之本的理念,让科学研究深入人心,打造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勤于学、攻于研、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创办优质教育。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建立健全教科研结构和网络,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全体教师”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奖励教育科研获得的各项成果。4.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制定精细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立项课题的阶段研究和过程性管理。

----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追求效能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信赖。坚持教学创新,实现“高效课堂”,完善“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完善。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建立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形势及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管理流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学科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过程性、流程化管理。

2、坚持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的内涵,在各年级各学科中的具体要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研究成果。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4、成立教学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对各校区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全校的专题研讨、观摩教学、作业展览等教学活动。

5、开展校本研修,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组织专题研究课、高效课堂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实施“德育为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并精心策划并力争使学校活动均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学校活动均应根据学生身心潜能发展做基点;学校活动均应保证学生适当性与趣味化发展,探求适合时代需求的德育新模式。

具体目标和措施:1.继续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党、团、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抓住“选拔、培训、激励”三个环节,通过上岗培训、师徒结对、德育例会、班主任论坛等有效方式,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深化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

4、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红领巾值岗制度,严格进行量化考核。

5、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

6、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坚持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全方位、多层面评比。

7、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实施课程开发。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地域特色。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围绕学校主课题“诵读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开放、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班级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做人、做事、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以传承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节日风俗)、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本土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真正使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无我有”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所有环境都是学生学习场景;所有器物都能陶冶学生心灵;所有规划都要激发学习需求为指导原则,为师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具体目标和措施:(1)建设优质的物质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根据杏花村小学的的实际情况,继续谋求环境的人文化、特色化色彩,在教学器具的配备方面再适当投入。(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利用率,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红苹果电视台,各种社团,出版学校专题刊物,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功能,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3)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环境。继续抓好家校互动工作,以家庭教育的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以学习行为规范养成为突破口,实施高效德育,施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4)营造家长放心的校园安全环境。强化校园安全意识,我们必须以平安校园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和安全工作机制建设。(5)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我校已建成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线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使它走上健康、活泼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全面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在接下的二年时间内,在我校辖区内的所有完小的三年级——六年级开展双语教学,并实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2、加强英语教师自己业务的培训,在学校营造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凸显英语教学优势,在学生家长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明确自主管理的目标、要求、工作流程,把“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办成一项特色。

农村三年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在未来的三年里我对自己制定的总目标是:努力成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专业性强的教师并在科研上有所收获。

一年目标:虚心接受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争取因材施教。在论文写作上有所成绩。在工作上能得到领导的肯定!

二年目标: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提高,争取在大市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在个人教师基本功中也能明显提高。

三年目标:能开一次县级的公开课。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绩,得到领导老师学生的肯定及喜欢。并在教育思想上、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专业技能上有一定成就。

目标已经制定,以后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如何为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师德方面:

作为一名新教师,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

热爱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遵守幼儿园内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道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

热爱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的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成为自信、活泼、快乐的人。

二、提高专业素质:

努力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新理念。在理念上做到更新、更快、更实用。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仅个人反思还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反思。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在两年内发表一篇论文。勇于向各个教育机构投稿,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三、在教学上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

在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能够及时关注孩子是否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从每一节活动上幼儿是否能体验到学习成长的乐趣。抓好每节活动的教学重点、难点,找出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多请教,探讨。每节课力求上得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能做到独立的设计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在三年内能在区里做一次公开课展示。

四、班级组织管理上:

在班级管理要做到井然有序;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和习惯;班级环。

境适合不同幼儿发展,得到园里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教师的基本功方面:

1、认真学习课件制作,练习能根据授课内容快速作出高质量的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2、每学期在幼儿园内讲两到三次公开课,并认真写好教案及反思。

3、主动认真练习“三字”,练说普通话,也是我的一个发展规划。“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

4、工作一天就要学习一天,以多阅读专业书籍,来提高个人修养。以多学习新理论,来提升新理念。每学期要读一到两本关于教育教学及师德方面的著作并认真做好教育笔记。

5、语言能力突出:口语表达规范、清晰、准确,指导幼儿的语言简练、恰当;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业余时间也要进行英语学习,注重英语课上的英语口语化。

6、有唱、跳、画、做、说、弹的教学基本功,并在美术方面有所特长。业余时间注重唱、跳、弹的学习。美术方面,能不断的完善自己,并在业余时间学习国画。注重美术素养的提高,多读一些美术技巧技法的书籍,多欣赏领略一些美术家的画作。

xx至xx年三年时间里,我将循序渐进,刻苦勤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才能随时挑战机遇,将自己锤炼成一名优秀的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专项规划自荐信

2011-20,是**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推动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幸福**的重要时期,也是**市体育事业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为目标,实现内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市体育事业发展既面临着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挑战,也将迎来城市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加快落实《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推进**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全局和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根据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和**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市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一)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群众健身意识逐渐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占全市总人口的35%;健全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市现有群众性体育单项协会15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600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1156个;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先后争取和利用国家、省支持资金以及市、县体育彩票公益金配套投入3000万元,对全市1000多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生态文明村、新型农村社区扶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为23个南水北调移民村配备了体育器材,在市区卫河公园、牧野广场等多处配备健身器材,争取了**县列入河南省首批乡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试点工程,并争取资金160万元,对全县所有乡镇配备建设了体育设施。“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5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8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个,生态文明村健身篮球场500个,极大满足了我市城乡群众的健身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群众健身活动达200余次。通过举办元旦迎新年群众长跑活动、“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万人健步走活动、“全民健身月”系列展示活动、老年人运动会、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周末篮球联赛、市直工委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满足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我市全民健身组织活动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组织奖”。

(二)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市各级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底,全市共开展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游泳、射击、网球、垒棒球、柔道、拳击、举重、跆拳道、武术、摔跤等15个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运动员达450余名、教练员48名;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105名优秀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227次,取得奖牌515枚;争取国家、省奖励和扶持资金约500万元。在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组16个项目和成年组5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以金牌总数123枚列全省第五名,综合排名比上届提升三个位次,并荣获省十一运会“贡献奖”、“输送奖”、“进步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等荣誉称号,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保八争六”任务。在业余训练体制上,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模式,构建多元化业余训练模式和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网络,建立了国家级排球训练基地、国家级田径训练基地和射击、柔道、排球、篮球等项目的省级训练基地;组织评选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时加强对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核。截止“十一五”末,我市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数达到50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24所、市级25所。

(三)体育产业全面启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体育消费需求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体育投资开始升温。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稳步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年底,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近12亿元。适时编制了《**市体育产业核心功能区规划》。与县区政府合作共建**体育产业园,目前广州爱奇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的运动场人造草项目已作为体育产业基地首个项目落户**。

(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386万平方米,人均0.64平方米。近年来**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全民健身场地上。以来,先后争取和利用国家、省资金支持,投入1500万元对全市1000多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生态文明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扶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各县自建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延津县投资2800万元修建了综合体育馆,长垣县投资1500万元修建了体育馆,获嘉县投资70万元修建了乒乓球训练馆,**县投资230万元修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

二、**市体育事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目标的提出,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市体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对体育工作日益重视。《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市关于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规划等政策的贯彻实施,为**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挑战。

未来十年,**市体育事业既处于城市发展的有力机遇期,但也面临发展环境和内部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一是体育资源相对不足,区县、城乡体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二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纳入”工作实施不到位,多数区(县)未能将体育事业费、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群众健身场地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尤其是室内体育场馆比较缺乏,区(县)“五个一工程”尚未达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群众体育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健身科学指导有待加强。四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业余训练投入不足、设施落后,在训人数呈递减趋势,后劲乏力,个别优势项目后备人才断档断层;市级业余训练缺少“龙头”,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模式尚不够完善,与教育系统的沟通合作有待加强。五是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市场规模偏小,整体产值低。高端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缺乏体育产业基础数据。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竞技体育实力增强为重点,以体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体育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推进全市体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为建设中原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总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促进**体育又好又快发展,体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长效机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逐步满足,体质、生活质量状况和幸福指数显著改善,群众体育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基础大项发展水平有新的突破,后备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体育市场进一步规范,人均体育消费明显增加,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增长。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变体育设施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事业长远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城乡、区域及群体间体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初步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四、主要任务。

(一)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

全面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以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健身参与程度和体质健康水平为三大目标,逐步实现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健身科学化、服务均等化、体育生活化、体质优良化,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促进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的创建。

2011-20为全民健身四大网络建设阶段。一是逐步健全以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行业、单位、学校、社会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的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二是不断健全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完善“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三是建立纵横交错的全民健身活动网络,广泛组织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生活化。四是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长效机制,设立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完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到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城市街道/农村乡镇体育组织覆盖率为70%,县/市/区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年均60次,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为60%,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2015-年为全民健身繁荣发展、均等化全面实现阶段。全民健身四大网络继续完善,区域、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跨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行列。

(二)加快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以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目标,加强运动员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展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中的独特作用。科学调整项目布局,适当增加项目设置,“十二五”期间增加自行车、水上项目、体操三个项目,使在训项目达到17项,“十三五”期间力争达到20项。到2015年,业余训练运动员人数、教练员人数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分别达到700人、70人和75所以上。到2020年,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人数到达1000人、教练员人数达到100人、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达到100所,重点项目组建专业运动队。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十年向国家队和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0名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输送40名以上,“十三五”期间输送40名以上,实现“奥运见人,全运见金”。积极备战省十二运会和省十三运会,力争省十二运会取得“保五争四”的成绩、省十三运会进入前三甲。

(三)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以增强体育发展活力和后劲为目标,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提高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加快将体育产业纳入**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鼓励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积极扶持体育企业,培养特色体育产业服务品牌。

2011-2015年为加快建设步伐,扩大产业规模阶段,主要任务:一是实施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带动战略,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特色体育产业基地申报和建设,争取将**体育产业园、辉县万仙山攀岩公园、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建成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二是引入和培育8-10家全国知名的休闲健身用品、运动食品饮料、户外运动装备类的生产、销售、研发企业,初步建成若干有特色的体育用品和运动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三是成立1-2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有选择性地吸引5-6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在**建立连锁店或加盟店,引进和培育2-3家体育娱乐公司、体育经纪公司、体育广告公司等体育中介类企业。四是争取承办2-3项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单项体育比赛和10项以上省级体育比赛,加强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培育1-2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五是保持体育彩票销售的稳步增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5%,销售额达到4.3亿元。六是开展全面的**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获得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数据。

-2020年为打造强势品牌,提升整体效益阶段,具体任务:一是力争再增加1-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并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打造体育企业、体育赛事、体育产品品牌,培育3-4家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的大型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力争有1家体育上市公司。三是承办或协办一次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四是体育产业对**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超过1%,体育产业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登上新台阶。

以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和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以五处市级体育用地为中心、以十二个区(县)级体育设施为节点的市域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和“两核(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和**市体育中心)五心(五个区县级体育中心)多点(多个居住区级体育设施)一环(南北环路两侧的城市绿道体育设施)”的中心城体育设施规划布局,使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基本达到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要求,最终形成以区县为中心、街道乡镇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方便群众日常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2011-2015年为近期规划阶段,一是全面推进**市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中心、**市业余训练中心、**市游泳池等五个市级体育场馆的新建和改扩建。二是在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县等区(县)修建羽毛球、网球培训中心,满足后备人才培养和群众高水平体育消费需求。三是加快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建设,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修建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学校等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体育设施网络化格局。四是严格落实城市新建社区和旧城改造社区体育用地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室外用地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人均室外用地面积0.30-0.65m2,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0-0.26m2。二是根据不同的人口规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项目室外用地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旧区改建中应考虑安排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其面积指标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表1中规定面积的70%。

表1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分级面积指标。

人口规模(人)。

室外用地面积(m2)。

室内建筑面积(m2)。

注:1、较大人口规模的指标均包含较小人口规模的指标。

2、在30000-50000人规模的社区中宜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其面积指标为10300-13600m2(室外)和3600-4900m2(室内),已包含在本表的指标中。

3、当室外项目设置于室内时,用地面积指标相应减少,室内建筑面积指标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2016-2020年为远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市卫北体育公园、**市牛村全民健身公园、**市老君庵全民健身公园、**市五一全民健身公园、**市中心体育场、凤泉体育健身中心、**工业园区体育健身公园、红旗体育健身中心和卫滨体育健身中心,到2020年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5公里体育圈”。

(五)积极构建体育文化新平台。

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目标,搞好体育文化的传承、光大与交流,努力建设体育城市,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和幸福**贡献力量。充分发挥体育在引领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中作用的作用。加快**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扩大**体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2011-2015年为**体育文化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在平原体育会展中心修建**体育文化长廊,修建万仙山攀岩博物馆和**体育名人堂,举办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办好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将**腰鼓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体育志》和《**体育年鉴》,凝炼**体育精神。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体育学院。2016-2020年为提高**体育文化影响力阶段。重点任务是筹建**体育学院,将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和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文化体育盛会,将**打造成体育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原体育文化强市。

五、主要措施。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育体制创新。

强化市、区(县)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切实将体育事业纳入市、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体育工作纳入市、区(县)各级政府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明确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

创新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各级体育部门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按照“实施事业分类管理、分清投资责任主体、吸引社会多方参与”的原则,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深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建立“行政机构-协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注重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的自律组织功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体育协会、中介机构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的作用,积极推动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完善体育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彩公益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要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逐年增加;要重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市设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强市建设,捐助或自建设非营利性公共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

(二)更新体育发展观念,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遵循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国家和河南省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的主题和建设体育强市两个层次目标,加强**体育发展的长远谋划、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带动的体育发展格局,体育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发展管理从经验决策型向科学决策型转变。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等相关政策,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政策体系。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实行《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等法律规章,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程度大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确定并执行规范的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加强体育执法和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体育行政执法体系。

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科学决策能力的高素质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队伍以及一支具有较高执教水平的优秀教练员人才队伍。

(三)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群众体育大发展。

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加强全市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力度和规范管理,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加以实施;创造条件,组织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继续扩大学校场馆开放范围;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大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按照“管办分离”工作原则,全面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各行业体育组织、各类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发动各行各业、社会各层面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横向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教育局、旅游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共同举办市级以上群体活动,实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纵向指导各区(县)体育局、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以实现“一区(县)一品”。利用全民健身日、传统节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大力弘扬优秀的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和特色项目。积极推广时尚新颖的健身活动,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基层体育健身团队。办好全民健身日等传统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全面构建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健全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单项体育协会为主力,体育俱乐部和区域站点为基础,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基层专(兼)职群众体育干部、国民体质监测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支队伍为骨干、全民健身服务志愿者为辅助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着力发展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积极扶持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和全民健身指导站等新型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加强行政村综合文化体育站建设,巩固全民健身组织基础。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吸引体育明星、专业体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体育骨干成为社会体育志愿者,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健身社会公益活动,让体育志愿服务成为活跃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力量。组织开展评选优秀体育俱乐部活动、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全民健身组织和骨干的积极性。

大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加大对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提高上岗指导率,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长效机制,设立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完善市、区(县)、街(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国民体质状况,科学分析监测数据,全面客观了解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和效果。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健全国民体质测试技术队伍,建立市民体质健康档案,强化国民体质监测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保障平台,建立以传播体育健身科学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系统。实施科学健身宣传工程,推行“体育健康直通车”计划,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活动,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四)以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为重点,实现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突破。

全面启动和部署新一轮省运会周期备战工作,转变备战方式,走精兵之路,从依靠规模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训练和精细管理。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严明、运转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认真总结**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以及运动训练规律、运动队管理规律和备战参赛规律,切实解决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整合科研、医疗康复资源,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全力推广先进的教学训练经验,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

科学调整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综合评估竞技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坚持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原则,做强做大排球、田径等传统优势项目,提升射击、柔道、篮球、游泳等潜优项目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项目,提高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夯实**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完善业余训练管理制度,建立市体育管理部门为主导、市中心业余体校为龙头,各区(县)业余体校为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的层级训练网络体系,形成一、二、三线衔接贯通、运转高效的业余训练管理和工作体系。各项目运动队实行主教练负责制,给主教练放权的同时,细化量化运动成绩和输送人才指标,制定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体教结合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学校或俱乐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鼓励运动员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拓宽运动员就业空间。建立运动员保障体系,解除运动员后顾之忧。

完善竞赛制度,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制度。改革市运会的竞赛办法,以培养重点项目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以青少年为主要参赛对象,项目设置突出我市优势,年龄层次与省运会挂钩,加强梯队建设;改革市常年赛竞赛办法,小年龄组的比赛加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测验,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选材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搞好传统校年度比赛和活动,鼓励和协助市教育局举行综合性中学生运动会。

加大竞技体育投入。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必要的训练和参赛经费。加大对训练场馆设施建设和重大竞技体育项目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业余训练场馆和训练设施落后的状况,确保训练场馆和器材符合训练要求,保障各级运动队必要的训练条件。引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才。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竞技体育事业,多渠道增加对竞技体育的投入。

(五)以加快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实现体育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坚持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立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龙头,以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业为支柱的体育产业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体育竞赛业。大力引进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赛事落户**,培育万仙山国际攀岩挑战赛等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的高端体育赛事。培育若干个拥有多个全国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销售额大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利用**物流产业发达的优势,把**打造成为辐射中原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做大做强体育彩票业,推动设立彩票自助销售终端,完善创新营销手段,稳步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量。加强体彩销售资金监管,确保安全运行。

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成立以市政府有关领导为主任,各相关局委办参与的**体育产业基地领导小组。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立体育企业相对集中的**体育产业中心园区,形成空间聚集效应的同时,又在周边的各区、县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形成点面结合、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的**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尽快完善体育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基地管理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将**体育产业基地打造成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产业园区,积极申报河南省体育产业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推动体育产业统计常态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认真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掌握体育产业发展动态,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服务,为体育产业及相关的重大决策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

(六)以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做好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遵循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为原则,制定并实施《**市健身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及《**市农民健身工程规划》,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体育设施网络。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发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制定《**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指标》,划定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控制线,并纳入市、区(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建立由市、区(县)体育、规划、文化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体育设施建设协调机构,协调体育专项规划实施问题。新增、改建体育设施,应由市、区(县)体育管理部门参与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拓宽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来源,开辟多渠道、多层次体育资金来源,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彩公益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两级设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项资金。采取市财政支持、区(县)财政补助和受益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或资助、共同兴建和经营各类公共体育设施。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将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体育场馆或参与运营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出台《**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和维护办法》,完善体育场馆设施挂牌公示制度,对城乡体育设施实行动态监管。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和修缮力度,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中切块单列做好保障。挖掘潜力,积极推动社区辖内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设施供给,形成形式多样、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加强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实现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强化公共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体为本,实行多元化经营,提升场馆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七)以构建体育文化平台为重点,通过扩大宣传和对外交往力度,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

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纳入城市文化发展大战略,努力挖掘和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过程中的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倡导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培育新时期**体育精神。积极推进体育运动与文学、艺术、影视、动漫、传媒等文化元素的融合,广泛采用信息化、娱乐化的手段,扩大体育运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重视对岳家拳、**腰鼓等**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万仙山攀岩博物馆、平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文化长廊、名人堂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举办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和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加大对刘国梁、张立、葛新爱、王勇等**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宣传,推进体育运动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重要法规、政策和条例的宣传,及时报道**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新事迹、新成绩。加强“**体育网”建设,全方位宣传**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搭建**体育事业发展与交流的平台,为**体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加强国内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市体育文化团体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体育的良好形象。积极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单项运动协会的沟通与联络,加强**与国内体育发达城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科学谋划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亚洲国家城市尤其是周边国家城市的体育交流。

(八)以规划落实重点,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

区(县)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各自的十年规划,分解目标、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县)体育部门要制定本地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与本规划的有效衔接,确保条线之间、层级之间目标一致。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要建立落实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农村专项规划自荐信

尊敬的****自主招生办领导,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小女孩,我叫***,是安徽省宁国市宁国中学(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理科班的一名学生。

我出生在宁国市偏远的小山村,当城里的孩子在幼儿园对着卡片认识鸡鸭猪狗时,我已经和这些小动物打成一片,和他们成为最亲密的玩伴了;当城里的孩子跟随老师心不在焉的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我在田间地头亲历了祖辈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我的童年没有辅导班,兴趣班,按照现在的话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知道我的童年是最最快乐的,在农村我学到了别人永远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边远农村农民质朴的生活,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会始终滋养着我的灵魂,成为我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鼓励我走进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在乡下小学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已经逐渐显露出我学习的天赋,好心的老师告诉我的父母说:这孩子聪明,最好能让她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于是我的父母亲便咬牙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农村,来到我们的小县城打工谋生,让我插班进了城关的一所小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啊。好在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初三中考时,我以全市第七名的成绩考进了我们市唯一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特招班,成为一名理科生。

高中阶段,当别的同学为了争取高分,“两耳不闻窗外事”拼命打题海战术时,我坚持走“以课堂紧跟老师步伐为主,课后重点巩固为辅的”学习路线,尽管我是一名理科生,但我没有让理,化,生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在努力保持文化课成绩在年级前10%左右的同时,坚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风云,关注网络科技,关注新闻娱乐,关注道德舆论,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我思考着我观察到的一切问题,并试图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虽然我是“三无”学生,但却被同学和老师公认是班级学习效率最高,知识面最广的学生。

生活中,我从不刻意追求职位,我能比同学做的更多的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与人分享,我会记得同学,老师的生日,并及时送上生日的祝福;我会给同学及时送去红枣蜂蜜汤,以缓解同学的痛经之苦;在班级组织活动出现矛盾和分歧时,我总是起着调和剂的作用,很快让大家达成共识,实现目标。加上我朴素,善良,真诚,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农村女孩天性,让我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农村专项规划自荐信

居住小区总体布局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各种功能不同的建筑物群之间要有明确功能分区。根据居住小区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各类建筑物之间应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为了居民生活方便,还设置了一些生活服务设施,如煤气调压站,液化石油汽瓶库等,有的居住小区还配备建设了一些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建筑,这些建筑物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也应按相应的规定执行。

1.消防给水规划要求。

灭火剂的种类繁多,如水、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和干粉等,这些灭火剂比较起来,以水最为经济,而且灭火效果好。许多火灾案例说明,凡是设有足够消防给水的场所,发生火灾后,就能有效地扑灭火灾,反之,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居住小区消防给水规划总的原则是:在进行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用水的可靠性,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消防给水包括室外消防给水和室内消防给水两大部分的内容。

居住小区的消防给水规划建设,可以采用高压给水系统,也可以采用临时给水系统或者低压给水系统。

2.合理规划建设消防站。

城市居住小区要按照公安部和建设部颁布的《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的规定,结合居住小区的工业、商业、人口密度、建筑现状以及道路、水源、地形等情况,合理地设置消防站,具体要求是:消防站的布置,以接到火警5min内能达到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尤其是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居住小区,应规划建设相应的特种消防装备的消防站。

有些城郊的居住小区,如离城市消防中队较远,且小区人口在15000人以上时,应设置一个消防站,消防站应尽量选择在责任区的适中位置并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的地点,消防站边界距小学校、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集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场昕,不应小于50m。

3.加强居住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装备、器材是实施火灾扑救的基本条件。必须根据小区人口、面积、规模等因素,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简易的消防灭火器材和装备,建有小区消防室或微型消防站,形成小区消防自救力量。其小区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可以考虑统一纳入城市开发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要逐渐把以往小区没有配齐的消防设施加紧补齐,新建小区的消防设施要争取一步到位,不欠新帐。

农村专项规划自荐信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们的夜间活动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照明规划是明晰城市空间结构的视觉引导,是塑造城市景观、传播光文化的有效手段,是城市的“第二轮廓线景观”。本文以康平县照明专项规划为例,通过功能照明系统与景观照明系统构建,塑造具有特色的魅力康平。

关键词:专项规划、康平县、功能照明、景观照明。

1。城市照明概念。

城市照明指城市户外公共用地内的永久性固定照明设施及建筑红线内,旨在形成夜景观的室外或室内照明系统所提供的照明的总称,包括城市功能照明与城市景观照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