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物理说课稿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2 20:38:33 作者:薇儿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框架,能够提供教学依据和教学思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自信和有条理。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模板,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

说课稿《电磁感应》

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教学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播放相结合。采用实验探究法。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复习,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

介绍相应物理概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设问激发探究兴趣)。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

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教材在安排演示实验时特别注重探究的顺序是为了方便学生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观察到小灯泡发光.灯闪亮(电流大小在变化)。

[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动画演示(结合课件动画演示试验,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实验现象)。

电磁感应物理说课稿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动卷式话筒的原理。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四、说手段。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

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磁感应物理说课稿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i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物理学知识点归纳电磁感应现象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流向总要使他自身所产生的磁通(感生磁通)阻碍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变化。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3、回路中的感应电量只和磁通量的变化量有关,而与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化快慢)无关。

1、感生电场与静电场的区别:

a)激发源不同:静电场是由静止的电荷激发,而感生电场由磁场激发;。

b)性质不同:环路定理表明,静电场是保守场,感生电场是非保守场;。

c)电场线不同:静电场的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有源场),感生电场的电场线闭合、无头无尾(无源场)。

1、自感。

自感系数:仅由线圈的大小、形状、匝数以及周围的磁介质的分布所决定。

自感电动势负号表示自感电动势在电路中起着防抗回路电路变化的作用。

2、互感。

互感系数:其中表示所激发的磁场在线圈2的全通磁。

互感系数仅由两个线圈的大小、形状、匝数、相对位置以及周围磁介质的分布决定。

其中k为耦合系数,互感电动势:当m为常量时候,当线圈1中的电流变化时,在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

1、表明电场可以由自由电荷和变化和的磁场共同激发。在任意电场中,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封闭曲面内包围的自有电荷的代数和。

2、表明磁场可以由传导电流和变化的电场共同激发。磁场是无源场。在任意磁场中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磁通量恒为0。

3、它表明了变化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电场之间的联系,在任何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这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的磁通量的时间变化率的负值。

4、它表明了磁场和电流及变化电场之间的联系,在任何磁场中,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以为边界的任意曲面的全电流。

电磁感应物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感生电动势,一条是动生电动势。前者是为学习电磁波做准备,后者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前几节分别从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本节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的问题上,但是过分区分两种电动势没有必要。

2、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非静电力的本质,即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

难点是: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2)掌握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与电磁感应现象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由于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环节:一是由于磁场变化产生感生电动势。二是由于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

复习引入。

本节课我是通过复习引入新课的,“恒定电流”一章中告诉我们,电路中的电动势的作用实际上是某种非静电力对自由电荷的作用。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利用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新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生电动势的教学。

1、开门见山引入概念-----感生电动势。

由于磁场的变化,在空间就存在感生电场,如果在此空间存在闭合导体,这一电场就会对导体内的自由电荷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非静电力”。也即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就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

2、感生电场的方向:通过假设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正电荷,它们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场的方向,所以我们是利用楞次定律来确定感应电场方向的。

环节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洛伦兹力的教学。

1、思考讨论,引入概念——动生电动势。

我将在教学中将充分利用“思考与讨论”栏目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最终得出导体cd两端存在电势差,即导体cd相当于一个电源。在说明该电源的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后,引出“动生电动势”的概念。(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

我利用一根导体棒在光滑导轨上的运动,与一定值电阻构成闭合回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进行引导。

1)导体棒匀速运动时受到的安培力多大?方向如何?

2)导体棒受到的外力多大?

3)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的表达式怎样?

4)如果已知感应电动势为e,在时间t内感应电流做的功如何表示?

5)“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与“感生电流做功”二者有什么关系?相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推导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

(设计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得出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电磁感应》

学生经过近二年半自然科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电、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具备了电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理性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在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一、认知目标:

2、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列举影响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电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

3、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对“切割磁感应线”的理解。

1、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学生随堂实验并进。

2、采用实验探究法。

3、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一、情景创设:

1、多媒体播放“电的使用”问题产生(电从何来)。

学生提出猜想:(电池?发电机?摩擦起电?)。

2、复习电流产生的磁场(奥斯特)导引学生猜想,问题2能用磁场产生电流吗?

二、设计、操作实验并交流结果。

(教师引导实验设计、操作)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实验同时进行。

交流实验结果(1):能用磁场产生电流。

问题3: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是否需要条件;(学生提出假设:“要”或“不要”)。

实验条件控制:(1)闭合或断开电路(2)不同方向移动导线(与磁感应线垂直、斜、平行)。

交流结果(2)电路断开不能产生电;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应线方向平行不能产生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需要条件。

难点解释: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重点演示切割和没有切割。

学生列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一部分、切割)。

(补充指出如果电路没有闭合,导体两端会产生感生电压)。

问题4: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提示考虑因素(磁场方向与导线切割方向)。

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操作。

交流结果。(3)感就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学生交流对电磁感应的看法。(现象、条件、结果、应用、体会等)。

提出思考题:电磁感应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互相交流、并阅读课本)。

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作业。

2、完成调查报告:电在我家中。

说课稿《电磁感应》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本节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

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本节主题。

(二)探究实验:

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导线若干。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猜想-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开始猜想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磁生电的实验方案,经讨论,最终确定三种方案。由于时间有限,每组做一种方案,将这几个方案分配给不同组。

甲组:利用蹄形磁铁磁场中的导体连接灵敏电流计。

乙组:粗螺线管连接灵敏电流计,利用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

丙组:粗细螺线管各一个,粗螺线管连接灵敏电流计,细螺线管连接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

根据学生所设计的方案,让学生组装器材,开始实验。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现象,给出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通过讨论得出一定的结论。每一组派一个代表说明本组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各组做的实验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乙组做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的实验,可能得出结论是:当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有电流产生。

丙组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大螺线管中有电流。若小螺线管中的电流不变化,大螺线管中没有电流产生。

这几结论虽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流,那么到底它们有什么共性呢?接下来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于甲组的结论,启发学生:当导体在磁场中前后或斜方向运动时,都是导体在切割磁感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切割的实质是什么?此时放这样一张图(示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电流计和导体所在的闭合回路中磁感线的条数在变化。

对于乙组的结论,同样放这样一张图(示图)给学生观察。学生会观察到再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过程中,螺线管中的磁感线条数在变化。

从丙组得出的结论可这样问学生: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什么在变?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知道电流变化时,其产生的磁场也在变。所以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变化时,大螺线管所处的磁场也在变,此时穿过的磁感线条数也在变。

这时学生会发现,几个实验中产生电流时磁感线条数都在变化。此时老师可提示学生:我们把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用磁通量表示。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当磁通量变化时,会有电流产生。然后老师进行完善:要有电流产生回路必须闭合。从而得到本次实验的结论:磁生电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就会产生电流。

科学探究后回到新课引入所提出的问题:金属探测器是怎样探测金属的?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四)、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电磁感应物理说课稿

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三.说教法。

教学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播放相结合。采用实验探究法。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复习,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设问激发探究兴趣)。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

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教材在安排演示实验时特别注重探究的顺序是为了方便学生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观察到小灯泡发光.灯闪亮(电流大小在变化)。

[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动画演示(结合课件动画演示试验,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实验现象)。

电磁感应练习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代数式的意义是的平方和。

b.代数式的意义是5与的积。

c.的5倍与的和的一半,用代数式表示为。

d.比的2倍多3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2.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a.2b.0c.3d.

3.下面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b.

c.d.

4.代数式的值一定不能是()。

a.6b.0c.8d.24。

5.已知代数式的值是5,则代数式的值是()。

a.6b.7c.11d.12。

6.已知是两位数,是一位数,把接写在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a.b.c.d.

7.一个代数式的2倍与的'和是,这个代数式是()。

a.b.c.d.

8.已知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的结果是()。

a.1b.c.d.-1。

9.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方块(如图).若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的值为()

a.21b.11c.15d.9。

10.某商品进价为a元,商店将其进价提高30%作为零售价销售,在销售旺季过后,商店又以8折(即售价的80%)的价格开展促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a.元b.元c.元d.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a,b互为倒数,则的值是.

12.若a=2,b=20,c=200,则.

13.如右图:

(1)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当,时,阴影部分的周长是,面积是.

14.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15.去括号:.

16.一个学生由于粗心,在计算的值时,误将“”看成“”,结果得,则的值应为____________.

17.当时,代数式的值为,则当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

18.已知甲、乙两种糖果的单价分别是元/千克和12元/千克.为了使甲乙两种糖果分别销售与把它们混合成什锦糖后再销售收入保持不变,则由20千克甲种糖果和千克乙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什锦糖的单价应是元/千克.

三、解答题(共46分)。

19.(10分)化简并求值.

(1),其中,;。

(2),其中.

20.(5分)化简关于的代数式.当为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是常数?

21.(5分)一个两位数,把它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试说明原来的两位数与新两位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22.(6分)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

(1)第5个图形有多少颗黑色棋子?

(2)第几个图形有颗黑色棋子?请说明理由.

23.(6分)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

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n为正整数,请你猜想_____________;。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3)求和:.

问:(1)千克这种蔬菜加工后可卖多少钱;。

25.(7分)任意写出一个各数位不含零的三位数,任取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合成所有可能的两位数(有6个).求出所有这些两位数的和,然后将它除以原三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例如,对三位数223,取其两个数字组成所有可能的两位数:22,23,22,23,32,32.它们的和是154.三位数223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再换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你按上面方法的探索过程和所发现的结果,并运用代数式的知识说明所发现的结果的正确性.

电磁感应综合与拓展的物理教案

1、磁通量()。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2)公式:

(3)单位:韦伯(wb)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5、布置作业。

说课稿:《电磁感应》说课稿

1、“电磁感应”是在第三册“电流的磁效应”和第五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自然延续:“电磁感应”为以后学习发电机的内容打下理论基础,并为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识,具有启后作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二年半自然科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电、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具备了电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理性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在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列举影响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电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

3、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切割磁感应线”的理解。

教学策略:

1、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学生随堂实验并进。

2、采用实验探究法。

3、辅助于多媒体。

课件。

解决教学难点。

一、情景创设:

1、多媒体播放“电的使用”  问题产生(电从何来)。

学生提出猜想:(电池?发电机?摩擦起电?)。

2、复习电流产生的磁场(奥斯特)导引学生猜想,问题2能用磁场产生电流吗?

二、设计、操作实验并交流结果。

(教师引导实验设计、操作)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实验同时进行。

交流实验结果(1):能用磁场产生电流。

问题3: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是否需要条件;(学生提出假设:“要”或“不要”)。

实验条件控制:(1)闭合或断开电路(2)不同方向移动导线(与磁感应线垂直、斜、平行)。

交流结果(2)电路断开不能产生电;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应线方向平行不能产生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需要条件。

难点解释: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重点演示切割和没有切割。

学生列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一部分、切割)。

(补充指出如果电路没有闭合,导体两端会产生感生电压)。

问题4: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提示考虑因素(磁场方向与导线切割方向)。

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操作。

交流结果。(3)感就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学生交流对电磁感应的看法。(现象、条件、结果、应用、体会等)。

提出思考题:电磁感应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互相交流、并阅读课本)。

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作业。

2、完成。

调查报告。

:电在我家中。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测试题和答案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这一章中的第一节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并得出了结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使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汇总三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初步分析,并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共性,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地研究态度的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

〈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电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练习1、2题。

(四)说明。

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

〈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电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板书:〈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测试题和答案

大发现使人类实现了将()能转化为()能的愿望。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实验探究过程,这是因为电磁感应现象。

的产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这就是()电路中的()导体,在()中做的运动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电流称为()。

3.实验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仅跟()方向有关,还跟()方向有关,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如果其中之一的方向改变,则感应电流的方向将(),如果两者的方向都改变,则感应电流的方向将()。

4.发电机是根据()现象而设计制造的,发电机的诞生实现了()能向()能的转化。

5.如图所示,两同学甩动与电流表相连的长导线,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

(1)这种现象叫做()现象,这是由物。

理学家()最早发现的。

(2)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是由()提供的。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制成发电机,实现了______能转化。

为________能。

7.

下列情况下,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b.一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使闭合的导体全部在磁场中不动。

d.使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能使小量程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a.使导体棒ab上下运动。

b.使导体棒ab左右运动。

c.使导体棒ab前后运动。

d.使导体棒ab静止不动。

10.以下哪种物理现象的发现和利用,实现了电能大规模生产,使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c.电流的磁效应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转动。

11.下列电气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工作的是()。

a.电烙铁b.发电机c.电动机d.电磁起重机。

12、如图所示,在将磁铁插入铜质漆包线绕制的`线圈的过程。

中,电流表的指针会摆动.这个现象所反映的物理原。

理,在下列电气设备中得到应用的是()。

a、电磁起重机b、发电机。

c、电动机d、电磁继电器。

13、要改变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a、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方向b、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速度。

c、改变导体的粗细d、改变导体所处磁场的强弱。

14.小明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后,就想:产生的感应电。

流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他找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开始了讨论和猜想:既然运动有。

快慢之分、磁场有强弱之分,那么感应电流的大小是否与这两者有关呢?

于是他们开始做实验,首先按照课堂上探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如图)重。

新安装了仪器,并且准备了磁性强弱不同的磁铁,以便改变磁场的强弱,闭合电。

路后,他先改变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观察电流表指针摆动幅度的大小。实验发现: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电流表指针摆动的幅度越大;然后,他又保持导体运动的快慢不变,换用磁性强的磁铁来做实验,发现磁性越强,电流表指针摆动的幅度越大。对于这一重大的发现,他高兴不已。

(1)小明从自己的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

(3。

(4)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手摇发电机的手柄摇得越快,灯泡越亮?

(2)地球6.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机械电。

(4)摇得越快线圈转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电磁感应综合与拓展的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

(2)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

(4)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5)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教学重点: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课前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验电器、小纸屑、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一)摩擦起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你怎么知道物体带电?

实验: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使物体带上电荷。

问题:为什么摩擦之前物体不能吸引纸屑?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带电量相等,所以相互抵消。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能吸引纸屑?摩擦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这些物体所带电荷不能定向移动叫静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材料:两根塑料吸管(提示: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荷),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轨道。

探究。

(1)提出问题:两种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建立假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两个物体都带正电,那么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相互排斥。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3)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学生动手: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教师更正。规范如下。

(4)电源和用电器: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电源。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四)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特点: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

(2)并联:用电器、开关等元件并列相连,连在电路中。

干路:所有电流流经的线路。支路:部分电流流经的电路。特点: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沿不同分支从正极到负极;各支路互不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