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 教学中如何提高双差生的学习成绩(汇总7篇)

时间:2023-10-17 05:41:03 作者:琉璃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 教学中如何提高双差生的学习成绩(汇总7篇)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公共场所,文明礼仪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在网络时代,我们也需要关注网络文明礼仪的规范,以避免言语暴力和网络欺凌的发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精彩总结,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一

1.小学生如何成为尖子生的十大学习方法

1、以学为先

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分秒必争

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阅读有方

涉猎课外其他领域的知识。

4、合理安排

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从容做事。

5、勇于提问

资源,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不爱问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别人的帮助,让自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6、善做笔记

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麼问题。

7、勤于思考

知识点记住,还通过思考,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8、书写整洁

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9、自我调整

打乱仗”。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10、学习互助

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语数外一直都是伴随着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必学科目,很多孩子在语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两科要少,那怎样学好语文呢,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2.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语文学习造成障碍。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2.作好笔记。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xi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xi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笔记时,应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如常被误读的单词的发音、误写词的形式、普通文言文、虚词等,以阐明知识的结构和关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3.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由于学生对课后大部分内容仍然印象深刻,所以他们经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忆起来。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3.小学学习实用小技巧

1.预习

(1)预习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2)预习第二阶段。将课本后面的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3)预习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现在所学的课程后面几课做一些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很多,并且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当然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得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有双重功能。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2.复习的过程

(1)复习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总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

(2)复习第二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这一步十分重要。

(3)复习第三阶段。做练习,或者做训练题目,这些可以是课外辅导书上的题目,有基础题目,也有难度题目,这是能够加强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捷径。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二

提高常态课教学有效性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保证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目前历史常态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课堂的效果不理想。

一、影响初中历史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在诸多影响初中历史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主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

在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三种常见教学方式会极大地制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放羊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是由于教师对课堂开放性与自主性存在理解误差,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混乱,课堂教学秩序也没有保证,很多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填鸭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最大量地掌握课堂知识,将课程内容以“填”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大量的内容传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一种主宰的地位,而学生则只能听课,没有自我思考与理解的时间,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极低。

(3)表演式教学。这是由于部分教师过度追求课堂形式的完美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现象在一些公开课中比较常见。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基本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教师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只需要念出教师课前给的“台词”就行,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学生基本上没有进行思考与学习,既无法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2.学生方面

主要是由于有的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不感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开小差,导致课程的效果极差。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常态课教学有效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备课,并定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加强对教材把握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1)教师要实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与细节把握,在加强对教材整体纲要的前提下,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重点教学,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提升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内容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不全面,认为教学资源仅仅是指教学设备(如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等)。实际上,课堂环境条件与学生的兴趣也能成为教学资源。比如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向某些喜欢历史课程的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在严峻的中考形势下,传统的放羊式、填鸭式、表演式等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思考理解。比如说在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何关系”,“如何新文化运动”等,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精简,使教学流程更合理;同时要注意使用简洁、明确、清晰的教学语言,以便于学生理解;另外还要提高对随堂练习的重视程度,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巩固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常态课的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探索。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讲、学、练、思进行结合教学,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学江。也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04)。

[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三

有人说,教书是一场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心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期末了,曾经怕自己一个人考不好,现在却担心一群人考不好;教书是一桩群体恋,通过你的牵线搭桥,相恋成片,老师却在原地一成不变。可是,我却想将这场一个人的独角戏进行到底。

距离离开这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地方还有20多天的时间,心中不免有些舍不得,可是却不得不面对这感伤的话题。人总要经历离别,才会成长,对于他们说我只是他们三年初中生涯的一位过客,对于我说他们是我这半年的全部,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他们带给我的一点一滴在心中牢记。记得清晨操场上你们整齐的脚步声,响亮的.口号;上认真,埋头学习时微皱的眉头;10*100的接力比赛获胜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比赛成绩被取消时眼角流下的悲伤之泪。他们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但同时他们也是关心我,给我温暖和感动的天使。

永远忘不掉我受委屈时你们急切,抱不平的眼神;我生病时体贴,暖心的一句句“照顾好自己,老师多休息的”话语;感恩节的那一声声的“老师您辛苦啦”,周末时用微信进行作业上的交流,即将离别之际,那一封封自他们的信。看着桌堂里那一封封颜色各异,充满创意的信,我忍不住去拜读,可是却舍不得,不敢让眼睛去触及,因为我怕我会哭,我怕我不想离开这里,我怕他们忘记我。我一直带着我的担忧,带着我的不安度过余下的日子。今天迈着略微沉重的步伐进入班级,看着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的他们,我心里焦急,像热锅里的蚂蚁一直在班里转转去。我的要求不高,只想他们好好的,好好的学习,好好的生活,好好的爱自己,爱家人。不知道在以后半个月的日子里他们还会给予我多少的感动和温暖,我能做的就是陪在他们的身边,陪他们哭陪他们笑。

亲爱的同学,你们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你们若自我放弃,我也无能为力!我要将这教学进行到底。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四

上好课是艺术,也是科学,我们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力求熔知识、能力、智力和情感于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教学质量上的突破.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为培养新一代,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进发出新的.火花,展示亮丽的风采.

作者:赵保梅作者单位:河南省宛东中专,河南,南阳,4730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7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五

高从容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

摘要: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就四个方面能力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

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那么,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两个方面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能够达到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从本质上讲,这些能力属于高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高考的角度而言,“调动与运用知识”这一项主要考查的是:面对试题,学生能否迅速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整合在一起解决要回答的问题。实质是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如何在高三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提升获取和解读历史知识的能力

阅读的内容包括教科书、历年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教学中老师引用的各种史料。对于教科书,指导学生读好每个单元的前言总纲、单元目录,一边阅读一边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教材细节,研究每个历史图片、书下批注、文献材料等。对于阅读史料,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的要素出发,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历史的评价等。对于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更要重点运用,要指导学生注意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题目的设问要求和关键词,读懂题目在问什么、有几个问题、属于哪个历史阶段等。然后联系所学、依据要求、规范回答。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恰当设问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既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又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讨论合作使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大提升;经过思考、讨论、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知识的认知,并且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利用课前练讲训练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每节课前我会安排一位学生对所学过的某件历史事件进行讲述,定名为“每日一讲”。要求讲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同时要简要说清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样的练习坚持了半个学期后,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阐释事件背景及影响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4.借助历史论文写作训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复习课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高考真题的难度和题型,通过真题解析训练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

历年的高考真题也体现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趋势。因此,解决学生在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很重要。每天我都会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有时是历史人物评价,有时是历史事件背景分析,有时是对某个制度进行点评。但是让他们写作之前一定会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坚持运用历史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坚持运用所学史观而不是个人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论证探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语言变得简练、描述变得准确、用词变得专业。

三、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意义

1.高考学业考查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是新课标和考纲具体要求的内容,经过对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可以较为轻松地面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三复习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训练这四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业考查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历史专业学习的需要

历史专业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信息,需要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和阐释,需要对历史结论进行专业的论证和探讨。在中学阶段培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这四种能力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成长。

3.工作能力提升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不仅是历史学科必须的,也是高考必须的,更是学生整个一生必备的综合能力。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这四种能力,并且这四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充分训练是对学生终生受益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学习历史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加以落实,会改变目前历史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赵登明。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1)。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六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篇七

摘要由于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差异,初高中历史学习呈现学科能力要求的脱节,本文认为应该在四方面加强对初三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初三历史学科能力

培养本人由于一直从事初高中跨头教学,对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较为了解。由于近些年来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对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加上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初中是通史式,高中是专题式),学习方式的不同(初中是开卷,高中是闭卷,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能力脱节,很多高一学生在刚学高中历史时有“突爬陡坡的感觉”,反映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尽管内容有很多相似,但学起来真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过渡,尤其是对高中历史学科能力过渡性培养不够。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认为初三历史教学中应开始重点培养以下能力。

一、学会阅读历史材料

阅读历史材料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课程实施后的几年高考试卷看,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材料的阅读,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信息的获取,所以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材料的训练和阅读技巧的传授。第一类材料是最常见的文字阅读材料。

由于历史的文字材料常常是断章取义式的截取,加上不同作者(或译者)的语言表达风格不同,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且注意方法技巧的归纳。第一步:选择课本内容作为训练材料。历史课本的特点是语言精炼、规范,表述完整,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设置问题的答案可紧扣阅读材料,这时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第二步:选择课本外的语言表述比较严谨、历史学术味较浓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由于表述的内容不可能像书本上那样完整,所以这类材料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出关键词进行联想,联想到材料所指的历史内容再根据问题回答。第三步:选择课本外的在语言表述上历史学术味不太浓,甚至带一点文学色彩或者个人主观性较强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这类材料语言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准确读懂作者的意图,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式的联想。

第二类材料是非文字材料,主要有图片、表格等。这类材料较文字材料在信息的呈现上更为隐性,需要其他的阅读技巧。第一:注意非文字材料中的细节。比如图片、表格中用文字表述的内容,捕捉有效信息。第二:注意如何确定语言表述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在图片、表格的题目说明中。

二、学会复述历史史实

复述历史应该不是较高的能力要求,但是对初三学生来说,主要问题是抓不住重点,不能使用规范的历史语言,或者照搬课本语言,或者口语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给学生复述历史事件的机会,尤其注意纠正口语化的语言。同时教师也可以编制题目专门训练,如模仿语文学习中的成语解释,教师提供用“口语表达的历史”(如“成语的解释”),让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如“成语”)。举例:教师:提供“口语化的历史语言”――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让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一个君主没有权利,资产阶级拥有很大权力的制度。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三、学会理解历史概念

学习历史,离不开历史概念;理解历史,更离不开历史概念。如历史概念模糊,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现象,历史学习就无从谈起。经常有学生(初中、高中都有)在考试后面对错误总是懊恼地说“我以为是这个意思,没想到是那个意思”,其实问题在于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有偏差,比如“资本主义”、“工业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的改造”、“多极化”、“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等等,可以说只要历史教师开口就涉及历史概念。所以学生概念不清对学历史影响极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第一、教师自己应该对历史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准确表述,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分析,保证学生不产生歧义。第二、教师在上课讲解中,每当提到某一重要的历史概念时,应该刻意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不断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第三、教师设置一定的题目专门训练,比如:可模仿语文教学中的名词解释、可以进行概念辨析等。

四、学会梳理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结构表面上看只是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似乎浪费学生时间。其实不然。由于复习资料的丰富,学生目前的学习基本是“拿来主义”,可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本人以为,起码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从没真正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学生首先必须对一本书或一个阶段历史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并能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管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是否最合理,但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对整理的相关知识必然掌握更牢固。在美国学者珍妮特沃斯等学者所著《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学生“画脑图”比一行一行的做记录学得更容易更迅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繁多的历史知识整理成结构图实质也是画“脑图”,由于将知识点内在的联系揭示出来了,所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变成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当然,要初三年级的学生完全自己整理知识结构不容易。教师应该作详细的指导:第一、教师设计几种不同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第二、教师示范,呈现现成的知识结构,并说明自己整理的思维过程。第三、整理内容要求循序渐进。比如先从一课内容开始整理,然后从一个单元开始整理,最后整理一本书或一个历史阶段。

对初三学生着重培养上述四方面的学科能力是本人在初高中历史跨头教学中的实际感受,在近年来的教学尝试中取得明显的效果。由于初中历史学习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需对初三学生提较高的学科能力要求,但又得重视一些重要的学科能力的过渡性培养,高中的历史学习才能拥有坚实的能力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