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老区精神心得范文(20篇)

时间:2023-10-30 01:29:07 作者:紫衣梦 最热老区精神心得范文(20篇)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小编搜索整理了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老区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老区精神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它旨在传承和弘扬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振兴老区经济和文化。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老区精神教育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区精神的伟大意义和它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第二段:了解老区精神(大约200字)。

老区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它来源于老区人民对抗战争和革命斗争的崇高热情。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老区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为了祖国的解放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坚信自己是光荣的战士,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为祖国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精神强调了为人民、为国家、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意义和决心。

第三段:老区精神的现实意义(大约300字)。

老区精神不仅是过去的遗产,也是我们当代人立足和前行的桥梁。在现今社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老区精神教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因为老区精神的例证,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奋斗的意义、团结的力量、坚持的价值和奉献的核心。它不仅教育着老区的后代子孙,也鼓舞着全国人民,使全社会的精神焕发出一种奋发向上、追求梦想的热情。

第四段:如何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大约300字)。

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老区的经历和精神价值传达给更多人。其次,家庭和个人应该将老区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动准则,通过言传身教、日常行为等方式,将老区精神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老区经济和文化振兴的支持力度,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老区精神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第五段:结语(大约200字)。

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了解和学习老区精神,我们能够得到弘扬实践的指引和力量。只有将老区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秀和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老区精神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精神是指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打败敌人、推翻封建统治而进行斗争的地区所形成的特有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不仅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更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近年来,我有幸深入革命老区,亲身体验到了革命老区精神所带给我们的力量。下文将从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中,谈谈我对革命老区精神的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曾经以风雨飘摇的年代,在这里涌动过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鞠躬尽瘁的汗水。在革命老区,我听到了一代代革命先烈们宝贵的教诲,他们的诚心、智慧和崇高的信仰让我感动不已。他们坚信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人类社会必将实现共同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前景。这种信念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今天,都仍然是我们追求梦想和奋斗的坚定动力。

革命老区不仅孕育了伟大革命领袖,也铸就了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献的革命者。他们以坚持不懈的斗争姿态,直至取得最后胜利。我曾近距离地看到那些艰苦如铁的革命痕迹,听到那些在传说中英雄们征战的山川间回荡的呼喊。他们毫不畏缩地抵御外敌、铲除国内污点,展现出一种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这种不屈不挠的斗志正是我所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屡屡面临着生产资料匮乏,资源有限等困境,但是这并没有打倒他们,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当地的人民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追求共同目标的高度整合,每个人都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们用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同时也用自己的奉献换取了革命老区的新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到只有将心灵献给党和人民,才能体味到真正的价值。

如今,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浮躁和物质追求的冲击下,人们普遍缺少一种内心力量来克服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从革命老区精神中汲取力量。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革命老区精神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宝贵财富。

在革命老区的日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那里的红土地给人们带来的熟悉感,更感受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信仰所带给我的心灵洗礼。这些都令我深深地触动,更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愿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珍惜并发扬这种革命老区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革命老区精神以其信念的坚持、顽强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这种精神不仅是我国近代革命战争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老区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振兴老区经济,改善老区百姓生活质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老区精神教育工作中深有感触。通过与老区孩子的交流与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我对老区精神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区精神教育应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区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是老区人民的精神寄托。在老区精神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爱上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小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诗画展览、古诗词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文化积淀,了解古代文人历史传统,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其次,老区精神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未来的展望与信心。由于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对未来往往没有足够的信心与憧憬。因此,我们要在精神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梦想与担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鼓励他们将个人梦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老区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努力奋斗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与信心。

再次,老区精神教育还应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老区人民长期以来饱经苦难,形成了相互帮助、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在精神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他们为他人着想、懂得珍惜与感恩的品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去,让他们明白团结互助的力量,激发他们扶贫助困的意识,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荣誉感。

最后,老区精神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区发展的最大难题就在于缺乏创新能力。在精神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总而言之,老区精神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整个老区的未来发展与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梦想与担当精神,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通过全面的精神教育,我们才能让老区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进革命老区传承红色精神心得体会

在县委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有幸于10月14——20日前往革命圣地——x参加了“体验式党性教育”学习。我们先后攀宝塔山览x市貌;入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参观革命领导者们旧居;x革命历史纪念馆、南泥湾之行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大生产大发展的情景,在xxxx青年时期插队知青的梁家河,党旗前我们全体学员庄严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专题学习,现场教学,实景感受,我深受教益,收获满满。

一、要认真学习精神。

x,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x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以及知青精神,都是x精神的原形和体现。x精神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抗日解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思想基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使得我党最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不断夺取党和人民事业新胜利的传家宝。

二、要始终坚持x精神。

x的十三年是艰苦奋斗的十三年,当年x精神指引着先辈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要坚持x精神。只有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凝聚党心民心,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坚持x精神,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三、要立足工作岗位,践行x精神。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自觉要立足现实,立足自己的岗位,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担当,用行动践行x精神。一是要加强学习,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又要加强对业务工作相关政策知识的学习增强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二是要时刻铭记,不忘初心,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x精神和日常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心尽职,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x精神。

老区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老区精神是指在长期的贫困和困境中,人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老区人民始终保持着这种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与老区人民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区精神的伟大和深邃。以下将分五段分别阐述我对老区精神的心得体会。

老区精神是指在困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老区地区常年贫困,资源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他们没有放弃希望,始终坚持努力奋斗。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老区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一种坚守信念的精神,是在困境中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老区精神在老区地区的人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毫不动摇地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力更生,发展农业、中小企业等产业,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互帮助,形成了人人亲情的社会风气。

老区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老区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奋斗史。这种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迎难而上,面对困境时不懈努力。老区精神也是我们社会发展中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老区精神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行动力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与老区人民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区精神的伟大和深邃。我认为老区精神是一种坚毅不拔的品质,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的老区地区,人们没有被环境所拘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们不向困难低头,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命运。这种精神教会了我,在任何困境下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同时,老区精神也教会我,只有通过勤劳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幸福。

老区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宣传,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政府应该给予老区地区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引导老区地区的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让老区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老区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时代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行动力量。通过深入理解和认同老区精神,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坚持不懈、迎难而上,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做出贡献。同时,宣传和弘扬老区精神也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老区精神的伟大理想!

革命老区精神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区域,是革命精神的摇篮,是我们党赖以成长壮大的摇篮。在革命老区,每一个石头都凝聚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革命的力量,每一名老区干部都怀揣着不屈的斗志。我有幸担任一名革命老区的基层干部,这些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精神的无限力量,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首先,革命老区精神是继往开来的传承。革命老区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是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拼搏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精神是继往开来的传承,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革命后代,我时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将红色基因传承给我的责任和使命感。在革命老区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了先辈们谆谆教诲的力量,他们的优良传统在我心中激荡,激励着我坚定不移地投身于建设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斗争中。

其次,革命老区精神是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革命老区是地处穷困落后的山区,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备受剥削和压迫。而革命老区的干部们,无论干部职务多高,都时刻将为群众谋福祉放在首位,积极投身于改变老区经济社会面貌的实践中。这种崇高的为民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工作中,我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践行“人民公仆”的原则。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再次,革命老区精神是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革命老区曾经是敌人的后方,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和艰巨的斗争任务。然而,革命先辈们没有退缩,他们以强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这种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革命老区,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勇往直前。在工作中,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为榜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只有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够收获胜利,只有继续前行,才能够实现更大的梦想。

最后,革命老区精神是团结奋进的精神。革命老区的人民曾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抵抗外敌的侵略,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在革命老区历史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工作中,我时刻将团结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而奋斗。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作为革命老区干部,我深深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无限力量。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只有坚定不移地践行这种精神,才能够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真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老区精神进校园

近期,学校里都在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的食品安全主题教育。今天,小雨淅淅沥沥,看似沉的天气也无法阻挡我们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热情。

下午两点,我们年纪段五个班级的同学们都来到了学校阶梯教室上课,老师热情得告诉我们市工商局的叔叔们要来给我们上课,讲解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一上课,老师就公布了这个消息,引得大家热情满满,欢呼雀跃。关于食品安全,我也感到很是好奇,究竟如何来鉴别食品是否安全,又是如何区分生活当中的食品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呢。就是带着这些疑问,我把两只耳朵树得直直的,仔细聆听着工商局叔叔的讲解。

不一会儿,就有一位叔叔上到讲台上跟我们耐心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判别方法与食品安全常识。从工商局叔叔的讲解中,我知道了很多食物是容易*变质的,一旦食物过期变质以后就必须立刻处理丢掉,千万不能再吃了。还有就是很多我们同学平时爱吃的油炸烟熏食品,比如烧烤、炸鸡、泡糕都存在很多安全风险,而且有一些油炸食品吃了还会引发严重的疾病。关于如何判别食物是否变质,工商局叔叔也教了不少方法,如闻、看以及查看保质期等方法。

听了这些关于食品安全的讲解,我想起来自己以往也喜欢吃油炸烧烤食物,尤其是放学以后经常吃路边摊的羊肉串,吃完羊肉串还会随手扔竹签棍在地上,既不卫生也不环保。也有的时候,我吃零食也不注意看包装上的保质期。想到这些,我都感觉自己过去实在是太马虎大意了。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的讲课活动结束了,我们大家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次活动,会把这些重要的食品安全知识牢记在心。

老区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老区以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无畏的奋斗和昂扬的斗志。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从勇往直前、坚守初心、追求进步、传承担当和合作共赢五个方面,总结老区精神的内涵,并分享自我的心得体会。

勇往直前是老区精神的核心。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创业中养成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地朝着目标前进。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坚守初心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老区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初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明白要立足于自己的信仰,做到坚韧不拔。

追求进步是老区精神的体现。老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不断自我超越,砥砺前行,追求发展和进步。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困难和挑战,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追求进步,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承担当是老区精神的核心特质。老区人民深知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努力拼搏,还重视传承和担当。他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了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肩负起了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这种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会了我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断超越自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作共赢是老区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老区人民通过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共赢。这种合作共赢的精神使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只有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老区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勇往直前、坚守初心、追求进步、传承担当和合作共赢是老区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和遵循的准则。这些精神品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攀登人生的巅峰,更能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老区精神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挑战,在建设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老区精神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老区一直以贫穷、落后的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然而,在近年来,随着老区精神的宣传普及,人们的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作为受益者之一,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老区精神教育活动,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下面将分享我对老区精神的体会。

首先,老区精神教育让我认识到了老区地区的历史悠久与独特。很多老区地区都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众多英雄人物和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讲座、参观和互动等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老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例如,老区人民在困境中坚持斗争,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发展。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挑起了保卫国家和家园的重任。这些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其次,老区精神教育让我体会到了老区地区的艰苦与拼搏。在参观一些贫困地区时,我被那里的生活条件所震撼。窄小的房屋、破旧的设施、艰苦的经济条件都让我感到心痛。然而,与此同时,我也被那里的人民所打动。他们生活虽然贫困,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辛勤劳作、艰苦奋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拼搏与奋斗的真正含义,让我深受感动。

第三,老区精神教育让我认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我结识了一位老区的老教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用毕生精力去教育和培养当地的孩子。她告诉我,教育是改善老区地区的根本途径之一。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尽管条件艰苦,但她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努力奋斗。这位老师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老区精神教育让我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次团队合作活动中,我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老区精神教育通过这种团队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老区精神教育让我思考了我自己的未来。在老区精神的影响下,我深入思考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我意识到,作为中国青年的一员,我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事业中,为落后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总结一下,老区精神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参与活动,我认识到了老区地区的历史悠久与独特,体会到了艰苦与拼搏,领悟到了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和责任。老区精神教育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勇敢与奋斗,我们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一定能够为老区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我镇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举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010年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以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活道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

活道镇位于高要市南部,距市城区23公里,东与蛟塘镇相邻,南与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与云浮市相接,北与莲塘、新桥、白诸镇相邻。全镇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126条自然村),全镇常住人口3.8万人。活道资源丰富,交通、通讯设施完备,近年来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打造活道米的名牌产品,逐渐形成大米、粉葛、柑桔等农业生产基地。

村成立,1992年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活道文化底蕴丰厚,孕育活道人民,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吕志澄到延安参加革命活动,从事创作50多年,被国家授予“人民作家”的称号。

为进一步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年合理规划了学校布局。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51人,其中初中1896人,小学1955人。中小学教师237人,其中初中教师128人,小学教师109人。学前三年在园(班)人数665人,从事学前教育教职工68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工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镇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近年,镇委、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目标。

(一)党政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1、落实政府责任,优先发展教育。

服务,五是对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近三年就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及校舍安全、校园安保、贫困生入学等问题现场办公,优先解决,努力为教育解决实际困难。

2、分工明确,精心谋划,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成立“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梁富强同志任组长,镇长梁智光任副组长,确保“创强”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书记、镇长分别挂钩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挂点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及六所教学点;二是制订《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对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作全面的、具体的部署。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吸收专家、各部门、各村委、群众代表、教师代表的意见;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创设“创强”氛围。2010年5月28日镇召开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镇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作重要讲话,并带头为建设教育强镇捐款;2010年12月,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造福子孙后代”为题发出致全镇人民一封信,要求全镇群众积极配合,尽全力做好创强工作。另外,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大型广告牌等形式,宣传“创强”工作意义,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的局面。

(二)保障经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学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3068.32元、3726.14元、4877.12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分别为691.35元、783.93元、871.85元。多年来,我镇能依法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没有出现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

2、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活道人民一直以来具有崇文重教、博爱兴学的优良传统,从九十年代的教学楼房化到教师安居工程,群众集资热情都非常高涨。1996年至2007年镇委、镇政府通过“几个一点”多渠道筹集、“省市老区学校建设资金”、“省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等,逐年投入用于“教学用室楼房化”、“安居工程”、学生“宿舍楼”、“c、d级危房改造”等建设,学校设施逐年完善,为创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活道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委、镇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近三年,特别是自“创强”工作启动以来,镇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学校各项设施。一是投入资金156万元,对中心校及横石等六所教学点楼房进行改造、整饰工程;二是投入163万元对活道中学运动场、学校校容校貌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投入建设资金477万元在活道初级中学兴建一幢四层综合楼,投入建设资金259万元在活道中心小学新建一幢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是投入323万元,完善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为解决“创强”资金缺口问题,镇委决定2011年2月8日在活道中学隆重举行“活道中学建校52周年暨活道同乡联谊会”

活动,集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校友之力共谋教育发展大计。活动筹得资金150多万元,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为搞好这次活动,从2010年11月开始,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领镇干部到深圳、广州等地,邀请在外工作、经商等活道籍同乡、校友,并发出邀请函3000多份。特别是镇委书记梁富强,亲自召集历届校长、校友、热心人士等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他们回来为活道教育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正是由于全镇上下一心,活道镇的“创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学校。

1、循序渐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活道镇地域广阔,村落多且分散,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艰难。镇委、镇政府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克服种种困难、压力,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村公开栏把有关中小学布局调整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二是镇主要领导分别挂钩相关村委会,做干部、群众思想工作;三是根据各学校及村落实际情况,通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条件成熟一所就调整一所。几年来共撤并初中2所,完小18所,教学点4间。其中,2003—2007年撤并了洚上等6所完小,以及禾塘等4间教学点;2005年分别撤销横江、姚村中学,合并到活道中学,使全镇中学调整为一所;2008年9月,撤并了法洞等6所完小,并把横石、禾地咀、水口、大端、姚村、真理小学6所完小学校撤并为分教点。调整后,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6间。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我镇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两所学校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进行打造,全镇“创强”共投入1440万元,用于新建校舍,增添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电脑室3间,配臵学生电脑149台,教师电脑81台,电子白板29个,理化生实验室7间,语音室2间,小学科学实验室1间。各校电脑室、多媒体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全部接通网络系统。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均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目前,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已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四)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建设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现有幼儿园2所。活道镇中心幼儿园是去年7月筹资130多万元兴建,该园现有活动室6个,办公室、保健室、音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美工室、科学启蒙室各1个,安全、消防、卫生等设施均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目前,镇中心幼儿园已评为肇庆市一级幼儿园,开心乐园幼儿园也评为高要市一级幼儿园。另外,根据我镇村落分散的实际,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在各教学点开设幼儿班,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目前,全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达100%。

2、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成员、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由主管教育的镇领导担任组长,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镇与学校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分别签订控辍责任书,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五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工作,贯彻执行省市扶贫助学精神,把扶贫助学作为巩固我镇“普九”成果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三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以上,初中辍学率为0.5%以下,初中毕业率100%,十七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4%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几年,我们还抓好高中阶段入学送生工作。由镇长任组长主抓该项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落实层级责任制,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的思想动员工作,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3.1%。

3、抓好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我镇劳动人口素质。

织各类成年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36期,受训人员达15366人,受训面达到35.5%。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尤其突出的有仙洞粉葛种植技术培训班、柑桔种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全镇形成一乡一品,最为出名的有活道大米、仙洞粉葛等,增强了农民就业机会和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已通过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验收。

4、建设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镇委、镇政府对文化、艺术、体育及社团活动十分重视。一是抓好“农家书屋”建设。33个村委会均设立“农家书屋”,配备刊物读本千万余册,设臵阅览台、图书藏书柜,让农村群众在空闲时间能在书本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二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近年建立村级广播站(室)33个,文化室33个,醒狮队84个,武术队69个,篮球队41个,乒乓球队34个,在镇广播、文化站、妇联、农业等部门的指导下,各村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以及在假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镇生态文明村47条、卫生村25条。2008年,活道镇获肇庆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奖,2010年被肇庆市爱卫办评为“肇庆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先进集体”及“肇庆市创建省卫生村镇工作先进集体”。

(五)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管理队伍。我镇认真抓好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和培训,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是重视名教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创造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选送20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骨干班主任培训9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11人。目前,有高要市名校长2人,名教师7人;四是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电大或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4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58.7%。幼儿教育教师大专学历占47%;五是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开设计算机技术培训,使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保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85.7%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六是与高校挂钩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活道初级中学与肇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肇庆学院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2、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

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使教师的年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年均收入分别为:25880元、39200元、52942元,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镇委、镇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奖教奖学大会。坚持每年拿出近10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学生。近三年镇表彰先进单位15个、优秀教师167人次。为了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镇政府积极动员本镇各企业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时要优先安排教师家属。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教师情有所系,教有所乐,从教为荣。活道镇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高要市尊师重教先进镇”、2009年被评为“肇庆市尊师重教先进镇”。

(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人为本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镇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为首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近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敬父母,感谢养恩”等主题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三年师生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优良率达100%,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达95%以上。

二是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和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为德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2009年以来,加大德育基地建设,共投入160多万元,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进行了修葺。我镇中小学能通过基地的图文、实物等展示,了解活道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等情景,对我镇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校长率达100%,中小学生法制知识普及率达10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问题学生明显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连续多年保持为零。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知识教育,2009年学生参加广东省“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获省一等奖1名、省二等奖3名、省三等奖5名;肇庆市安全用电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1名。几年来对学校(幼儿园)存在不安全因素整改率达100%,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2、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课改领导小组,将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

一是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课程标准》、《广东教育》、《肇庆教研》等。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二是经常有针对性开展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坚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形成“镇、校、科组”的三级教研网络,每学期开展二次以上公开课教学活动或研讨课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镇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市级1个。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肇庆市级刊物发表30篇,高要市级以上发表184篇。

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定幼儿教育一律不准布臵作业,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书面作业在课堂完成;每科作业份量以中等生20分钟能完成为宜,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深浅和份量有所不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准以任何形式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步。

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深入实践,广大教师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全面提高,近三年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6.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达90.4%以上;中考成绩位于高要镇级中学前列,为高中输送3名高考状元;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46人次,省级奖励17人次,肇庆市级127人次,高要市级146人次;2009年活道初级中学被市政府评为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9-2010学综合考评中活道镇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3、加强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镇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条例,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好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课的开设,坚持开展每天“阳光一小时”活动。二是做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坚持每天晨检、每周全面消毒制度,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三是加强校园卫生检查,严格把好食品进出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跃校园的文体气氛。2008、2009年活道中心小学被肇庆市青少年科技协会评为开展“七巧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活道中心小学学生作品在“第26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被肇庆市选送广东省参加评选。近三年,全镇小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9%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8.8%以上,优秀率均在32.9%以上;初中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优秀率均在32%以上。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0.9%以下,初中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4%以下。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创建教育强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虽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总体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教学科研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我镇教育科研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道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分为494,其中,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8分,发展水平216分。奖励得2分,合计得分为496,占总分值99.2%。我镇已基本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必达条件已达标,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老区精神进校园

老区面临的“阵痛”

阵痛一:老区经济欠发达,农民的家庭收入较低,收入的途径还是比较传统。底,9个老区村年人均纯收入4000千元以上的只有2个村,占22.2%,人均纯收入3500-4000元的7个村,占77.8%。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和养殖为主,靠出售农产品和畜产品获得收入;国家的政策好,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种地有粮食直补,养蚕有蚕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收入;主要收入还是靠务工。

高坪村四组杨富贵,家里有5口人,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他本人、有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家里主要劳力就是他1人,有4亩土地。全家每年收毛粮5000斤,养鸡收入1000元,养猪收入1000元,农闲在门跟前打零工能挣元,粮食够自己吃,除去生活费用,还有妻子的药费,家里迟早没有多余的钱,生活特别困难,加之妻子有病孩子小,他本人没有外出务工挣钱,至今他家住的是两间土墙房子,还是危房,墙上的裂缝已经有4-5公分宽,大门上的梁还用柱子顶着的,想盖新房,但是手中没有钱。

阵痛二:老区人民居住环境差。高坪村四组,原有住户48户,168人,现在有42户136人,原来的6户人家进安康城有2户,搬到外县的有4户。这42户中只有2户住的是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其余的40户依然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有两户把房子地面硬化了,其中1户还进行了“三改”即:改厕所、厨房、猪圈,剩余的39户门前屋后环境卫生脏、乱、差,居住条件和90年代差不多,可喜的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看,打电话用手机。这个组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农民经济条件差,无法改善居住环境。

阵痛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老区农民居住较分散,山高路远,用水难,耕作和居住条件差;农网改造农民还要集资;农村公路负债较重,水泥路通了,不少的村成了空壳村或负债村,通组公路也要农民集资。许多村级公路出现塌方,由于没有配套资金,部分公路成了断途路。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如良田、新坝水库和堰塘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老区村由于水利设施投入少和设备简陋,加之水质差、水源少、自然灾害频发,仍然有不少的村民饮水困难。如20“7.18”洪灾,把高坪村四组的饮用水的水源冲毁,现在回到了10年前的状况,许多人靠挑水,遇到天旱没水吃。像这种状况在群垭、黄泥、新坝、碾坪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集镇饮水也存在困难,新坝村集镇饮水工程于竣工,由于近年来灾害频发及气候异常,遇到天干的月份,水就不够饮用,住的地势稍高的.用户只能到山沟提水吃,加之近几年拉大集镇骨架,鼓励农民到集镇居住,以后用户越来越多,现有的饮水设施更是严重匮乏。

据不完全统计,老区村饮用不安全水约3100人,饮水困难约2200人;集镇在前只有89户198人,现在183户387人,仅仅四年新增加94户189人,人多了,生活垃圾增多,由于没有集镇环卫设施,垃圾乱扔乱倒现象随处发生,集镇环境卫生不容乐观。

阵痛四:以前,9个老区村都有小学,近几年由于生源的减少,有的孩子随父母外出务工在外就学,还有的转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学,群垭、碾坪、新坝三个老区村的小学学生合并到新坝中心校就读,有利于整合资源,使更多的孩子能共享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孩子们的课堂内外生活,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儿童上学,家长护送,路远的,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读书,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高坪小学只有11个学生,三年级3个,一年级2个,学前班6个人,一个老师带三个年级。

村级卫生室宿办条件差,设备简陋或没有设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后,补助标准偏低,报销机制不健全,农户在门诊报销时间需要自己交一半钱,许多农户赊账报销,使得村级卫生室底垫过大,造成门诊报销难,使农民的对合作医疗的信任度降低,挫伤了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遇上急病重病,有的家庭很容易导致因病返贫。

阵痛五:高山移民工程补助标准和灾后重建的补助标准相比,悬殊太大。就是灾后重建房补助的高,由于物价地价上涨,加之在山区建房投资大,修地基,浆砌石坎就要花不少的钱,材料运费高,修地基就要花四、五万,盖三间两层的楼房就要花十五六万,老区农民建房债务大。年调查居住在高山危险地段的老区村有1106户3869人,这些户数都是需要移民搬迁的,由于建房成本高,以及搬迁时间、名额、资金、土地等因素,不少的老区群众需要搬迁而又无能力搬迁。

阵痛六:自然年灾害频繁发生,抵御灾害能力弱。208月7日,遭受洪灾死亡3人失踪2人,倒塌房屋35户109人,水毁桥梁2坐,水毁公路11公里,造成经济损失400万元;2010年7月18日,又遭受到灾害的袭击,死亡2人受伤5人,倒塌房屋139户543人,桥梁损毁51座,损坏人饮22处,水窖161口,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点89处,危害808户3611人。

阵痛七:9个老区村基层组织健全,4个村有活动室的(新建2个村,2个村的活动室房子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已不能正常使用,村集体无积蓄无法修缮),还有2个村正在建设,3个村没有活动室。在山区建活动室投资较大,土地、物价、运费高,上级补助的款项不足,又加大了村级债务负担。老区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较单一,有农家书屋村只有1个村,平常书屋也没有专人管理,书屋几乎是形同虚设的,农民白天干活,晚上在家看看电视,有电脑的可以上上网,闲暇时间聚在一块儿打牌消遣。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xx镇扶贫开发协会(2014年10月)。

xx是革命老区,历史上著名的“xx河伏击战”就在这一带打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xx人民为革命事业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今天为做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xx镇扶贫开发协会在市两会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转化脱贫”为中心,围绕产业化扶贫,抓整村推进,调查研究,出谋化策,积极工作,为联系村经济发展,扶贫帮困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上级两会和镇党委、政府的认可。

一、坚持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

和建议,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四是通过调查,村村建立档案,即:组织网络档案、经济薄弱村档案、扶贫对象档案、贫困学子助学等档案,通过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达到精确扶贫。

二、坚持产业扶贫,推进壮村富民。

年预计分别达40多万元。联系的25个贫困户,己达百分之七十五脱贫,其中有3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超过了全镇平均水平。

三、突出企业主导,实施结对帮扶。

通过镇、村两级扶贫协会的牵线搭桥,我镇规模企业中,几年来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62人,每人每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不仅如此,我镇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它们在每年年终还慷慨解囊拿出一部分资金或购买慰问品,慰问特困家庭及困难家庭的学生。如我镇的宏泰电杆、东方消防、润和制衣、叶枫制衣、扬州宏厦建筑、南京雷曼房产等一批民营企业,都坚持扶贫助困,特别是宏泰电杆的董事长陆宏芝几年来用于办公益事业、扶贫助困资金就达35万元。他们富了不忘回报社会的举措,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扶贫开发协会共有会员80人,其中住会人员四人,协会成员每人订阅《大江南北》、《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红土地》等红刊。协会住会成员,每周坚持一次学习,村、社区、扶贫协会成员每季度活动一次,学习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文件、方针政策:学习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激发了协会成员的革命热情,明确自身职责,做到有为才有位,定位不越位,参谋出主意,扶贫作贡献,实实在在为老区开发扶贫想实招、办实事,牢牢打好扶贫开发的思想基础。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弘扬老区精神演讲稿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又是两会召开时。迎着两会的春风,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总队组织我们赴百色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红七军和百色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百色革命老区精神;深深感受到了百色人民正在用先辈的这种精神不断改变革命老区的精神面貌。

革命先烈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百色起义胜利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在极其艰难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地处祖国边陲较偏僻的农村,境内多是大石山区和丘陵山区,交通闭塞,加上起义前连年兵灾匪祸和豪绅地主的残酷压榨,经济极其落后,更是由于当时敌人长年累月的“围剿”和经济封锁,百色右江根据地处在极度贫困状态,粮食、日用品、药品极为缺乏,军民生活极为艰苦。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岁月里,红七军长期钻山林,睡岩洞,以辣椒当盐,野草充饥,围火过冬,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党率领广大军民不畏困难,团结一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色起义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展示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政治本色。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古人的格言,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深受教育。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发展进步的。百色起义能够取得革命的完全胜利,现在党率领百色人民把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搞得蒸蒸日上,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日益发展,贪图享受,未富先豪,讲阔气、讲排场、讲豪华的风气明显抬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种风气发展下去,不仅会严重地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天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我们党的优势在于始终保持先进性,先进性来自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永葆我们党先进性的源泉,一个做不到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是很难保持先进性的。艰苦奋斗体现了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这一政治本色,发扬这一政治优势,我们党在内部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外部才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心态反映的是民心人气,在社会快速变化和转型时期,艰苦奋斗也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加以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要求,新的社会实践必然给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带来新的变化,新的时代也自然要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不是抑制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而是倡导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境界,倡导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倡导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去当苦行僧,吃糠咽菜啃树皮,而是要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反对奢靡、挥霍之风,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党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重,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从国际国内发展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经济腾飞发展的国家,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恢复百色革命老区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天这个关键时期可能会发生各种新的矛盾,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领导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和影响全社会,公平廉洁,勤奋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夙兴夜寐,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到任职一届,振兴一方。

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党走过的伟大、艰苦、曲折的奋斗历程,汲取革命先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历史经验,保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艰苦精神,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发扬光大,这对于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老区精神进校园

2.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形式。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近期在全体队员中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融我心”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分年级、分版块举行“廉政故事我来讲、廉政之书我爱读、绘心中的廉政文化”主题班会,“廉政文化融我心”红领巾道德讲堂,校园廉政童谣诗歌创作、手抄报、电子小报、书法等评比,校园文明礼仪养成训练,争做廉政小卫士、家校互动促廉洁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队员将礼仪、勤俭、节约、民主、公平等校园廉政内容与的自己一言一行结合起来,帮助队员树立崇尚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究诚信的良好品质。

四、以人民满意为尺度,着力打造“知行合一”的廉洁课堂文化。

1.廉政文化进课堂、学科渗透悟廉洁。现行学校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廉洁教育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寻找廉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挖掘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内容中廉洁教育的资源,并抓住要点,进行整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等把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让廉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至“植根”到学生的心田。

2.廉洁从教讲实效,教研科研促发展。我们将廉政课堂文化界定为:给学生高效的课堂、需要的课堂和发展的课堂。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困难,有过困惑,但是支部思想建设的坚定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克服暂时的困难向着目标大步迈进!为此我们着力进行以“学习者成长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研究,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搭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平台。全面加强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匠精神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态度,是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是一种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信念。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的价值正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工匠精神不限于手工艺人,更是适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或者创意领域都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通过深入研究和体验,我深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可贵之处。

第二段:追求卓越的态度。

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追求卓越的态度上。无论是制作一件传统工艺品还是研发一种电子产品,工匠们都追求极致的品质和完美的细节。他们不满足于达到标准,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持续进步,不断创新。

第三段:注重细节的精神。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细节。细节是构建完美工作的基石,它决定了一个作品或者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一个细心的工匠会用心观察每一个环节,细致入微的去完善。他们知道,一个小小的瑕疵也会影响整体的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会为了一点点的进步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四段: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信念。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核心是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信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有将工作视为艺术,才能真正发挥出工匠精神的力量。工作不再只是赚钱的手段,而是对生命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工匠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碰撞出了美的火花,他们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到更好,如何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惊喜。

第五段: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应用。

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和追求卓越的态度,导致很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树立并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并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过程。

总结: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态度。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价值被广泛认可和推崇。注重细节和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两大核心,而将工作视为艺术创作的信念则提升了工匠精神的境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也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始终坚持工匠精神,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测绘精神精神心得体会

测绘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具有坚韧、创新、团结合作的特点。它在测绘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测绘精神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测绘精神的坚韧与毅力。

测绘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而测绘精神正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的。无论是在户外的复杂地形环境中还是在室内的严格计算中,都需要耐心地进行观察、测量和计算。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测绘精神使我能够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正是这种坚韧和毅力,让我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获了实际成果和成就感。

第二段:测绘精神的创新与求变。

测绘精神追求创新和进步,这在我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测量方法与工具方面,我常常思考如何通过改良和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我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我也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测绘精神使我拓展了思维的边界,不断寻求创新与进步。

测绘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测绘精神促使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测绘工程中,不同专业的人员密切配合,各尽其职,共同完成工作。我经常与测量人员、地理信息系统人员以及领导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我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实施更好的团队工作。

测绘精神要求我们对工作负责,始终保持专业的态度。作为一名测绘员,我深知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精确的数据和细致的测图对于相关规划和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任何一点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严谨和谨慎的态度,不敷衍塞责,保证工作的质量。这种专业责任感使我不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注重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标准,为整个行业提升质量水平做出贡献。

测绘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素质和工作要求,更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一种精神力量。测绘工作对于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重要的社会事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精确的测绘数据为各类规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测绘精神的推广和传承,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结:

测绘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坚韧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团结的合作、专业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意义,这些都是测绘精神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改变。我深信,在测绘精神的指引下,我将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为测绘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老区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与乡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向着一二线城市涌入,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老区”乡镇则与时俱进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作为一个来自于老区的人,我自然深感这些地区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改变。在这里,我想分享几点关于老区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老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让这里的人们更加淳朴。然而,对于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淳朴”有时显得有些轻率。很多老区的人们,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静态的环境中,许多人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部世界,对于外面的变化和势力,了解是断断续续的。因此,在不少老区,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相对封闭,很难得到新的刺激。这使得当新的机遇来临时,人们可能会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应变能力,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

第二段,老区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地区,而且很多地方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虽然政府不断的扶持,但因为这里的企业都比较小,经济上的支持力度显然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很多技术和人才流失,许多新兴的产业也没有来到这里进行发展,导致老区的发展总是相对缓慢。因此,必须加大对老区的支持,鼓励外界的资金和人才到这里来进行投资和创业,带动老区整体上的发展。

第三段,老区的优势在于区域,也在于文化传统和人才储备。在老区,很多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和独特的人才储备,这些优势是城市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老区开拓新的发展机遇时,必须把区域和文化传统与人才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政府可以加大对老区文化、旅游、农业等行业的支持,引领市场力量,激发地区内部的活力,实现产业的有效转型和转移。

第四段,老区的形象应该更加国际化、现代化。虽然老区是一个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地方,但在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老区人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和国际潮流动向。即使是传统的手工业,现在也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来提升和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在发展旅游业等国际化产业过程中,也必须吸纳和引进新的观念和理念,将老区打造成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地方。

第五段,因为老区的人们和环境总是被城市居民遗忘,需要加大对老区的关注和支持。这其中的道路建设、支票推动、宣传介绍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加强。只有这种关注和支持的加大,才能保证老区的稳定发展,带领老区人民摆脱传统的传承保守,追上时代的步伐。

以上便是我的几点关于老区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老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才储备,可以与城市地区共同组成我国发展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老区有一些固有的优势和劣势,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区的发展方向是稳定和可持续的。

弘扬老区精神演讲稿

20xx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人民日报》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48年过去了,中国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仍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继续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与焦裕禄所处的年代相比,我们现在所担负的任务不同了,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和焦裕禄实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同一个阶段、一个时代,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xx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同志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同志指出,“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

党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全面部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希望而又布满艰辛的事业,这种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一种崇高的节操又是一种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巨大力量。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焦裕禄当年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也滋长了一些人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正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正如所指出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作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党的,提出了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确立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从这种意义上说,焦裕禄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价值,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是伟大时代的要求。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心里装着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他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切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耻辱。”在焦裕禄的心中,始终装着兰考的36万群众。他对群众的关心是实实在在、身体力行的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把自己看做是群众的儿子,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他忍受病痛的折磨,以惊人的毅力战斗在抗灾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仍然是如何让人民幸福富裕。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新密市xx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仅25公里,北与白寨镇接壤,东与曲梁、刘寨镇为邻,南与来集相依,西与袁庄乡、新华路交界。总面积66平方公里,可耕地46000亩,全下辖22个行政村,一个镇直居委会,210个村组,9600多户,共有人口3.9万人。西部山区占22%,中东部丘陵区占78%。全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25万,城镇化水平32%。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状况。全镇辖22个村,210个村民小组,9250户,39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7281户,37100人。2010年人均收入9047元,财政收入5047万元。

二、主要成绩。

(一)群众生活明显提高。

1、贫困户明显减少。近年来,全镇采取先急后缓、重。

点倾斜和先富帮后富、党员干部帮贫困户的措施,使贫困户(低保对象)数量由827户减至现在的450户,377户实现脱贫。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打工收入明显提高。

2、人均占有粮食量明显提高。去年底,我镇粮食总产。

量达到20085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15公斤,贫困户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也由280公斤上升到410公斤,增幅31.7%。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7元,群众生活水平有质的飞跃。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我镇上下牢固树立“夯实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的战略思想,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要求,下真功夫狠抓了“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大兴水利工程维修加固库、塘、堰、渠100余处。二是造地工程。马沟、桥沟开垦复垦土地500余亩。三是沼气沼气、水窖示范工程。全镇20个村共修建沼气池1000多口,其中集中供气站两处,共建安全饮水工程5处,一举解决了16个村,6267户,16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封山有林,人工造林工程。我镇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抢抓秋冬春三季植树造林良机,共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7000亩。通过大做水土文章,夯实了我镇农业基础,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三)“五网”建设稳步推进。

重手加大了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通讯网“五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路网方面,全镇共投资4000多万元,新修乡村公路120公里,到去年年底,全镇通公路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60%以上村实现组组通,电网方面: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农村农网改造也已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日趋合理和规范,农民用电负担正在减轻。全镇已架设联通、移动机站八座,固定电话实现村村通,用户达到3500多部,移动电话由无到有达到17000多部,邮政事业深入全镇角角落落。

(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坚持集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岳村集镇已初具规模。目前,镇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集镇常驻人口1.5万人,街道硬化率达到90%,自来水供水率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集镇正在崛起。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全镇已形成了以核桃、药材、禽畜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核桃面积达到1500亩,药材种植面积800亩。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建养殖小区一座,共有万只以上规模蛋鸡养殖场3个,百头(只)以上规模牲猪、山羊养殖场4个,四业齐举,规模化农业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六)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个科技明白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不断加大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网络建设得到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农村合作医疗室22个。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2个,人口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面临的困难。

1基础设施仍需。

村级部分医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部分农户住房陈旧,煤矿沉陷区危房改建困难,农村四改难度大;二是旱涝保收的田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用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有的年久无力维修,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3、结构调整困难多,农民收入低而不稳。

近几年,该镇运用市场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但成效不太明显。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观念等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基地面积小,产品加工单一,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特色产业在短期内对老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还不具备较大的拉动作用,致使农民收入低而不稳,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不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

目前主体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推广和应用在农村普及率低,老区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普及接受能力差,相当部分劳动力甚至不懂实用技术,造成投资增加,而收入减少,造成经济损失,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

5、村级负债严重,基层组织运转难。据调查统计,22。

个行政村全部负债,有的村高达30万元,沉重的债务使公益事业无钱办,村干部工资无钱发,出现了事难办、无人干的局面。

五、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造血功能。

国家要对老区要进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老区建设项目应加大投入,还要在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财政支农资金中加大投入,把各项资金捆起来使用,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区域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化加工和培植龙头企业等带动性的项目上。要把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区别的来对待,不能等同起来,要把老区村建设与重点村整村推进一样,从省里做出明确规定,规定老区村建设年限、资金额度、建设要达到的标准等,这样,才能使老区村建设即有压力,更有动力,尽快把老区村建设得更好。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素质。

针对目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实际,要建设现代农。

业,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市培训到乡镇,县培训到村,镇培训到组,村培训到户。针对当地的主要产业,级级列出培训计划,按计划培训。各级财政要拿出培训资金,确保必需费用。通过培训,达到镇有各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村有初级技术人员,组有技术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

4、加大招商力度,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资金、引项目、引老板来开发,使老区乡镇尽快全部摆脱贫困。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稳定。

市里应适当提高村级转移支付标准,特别是村级干部工资补助标准,使他们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收入愿意办事。

6、加大化解村级债务力度。

一是研究制度化解村级债务的扶持政策,增加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建议市委政府对退出扶持范围的重点贫困村给予2—3年、20—30万元的扶贫基金补助,主要用于村抓住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机会,抓住群众关注的重点相关项目,超额度建设而引起的新的债务问题。

老区心得体会

老区是全国贯穿南北的一系列地区,其中主要是指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统治初期即上世纪40-50年代时期的中央苏区、晋冀豫皖苏区等。老区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时代,老区地区也在经济逐渐增长和文化崛起方面不断壮大,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第二段:老区文化及其独特之处。

老区文化是指老区地区历史、文学、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独特文化,是群众参与、生动民间的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独特性。

老区地区的文化遗产丰富,独特之处在于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形态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说在晋冀豫苏区,由于地形条件,使得当地居民民风淳朴、节俭朴素;而中央苏区则通过积极发扬苏区文化、精神来鼓舞民众加强斗争。

第三段:风景名胜及其特色。

老区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景名胜,自然风光和人文地貌均有独特之处,尤其是以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而著称。

比如位于湖南、江西一带的中央苏区纪念馆,是鲜明反映中央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瑞金时期路线斗争等革命历程的重要红色遗址,也是长沙、南昌市的一个标志性景点。

第四段:老区地区面临的诸多挑战。

虽然老区地区在文化和风景名胜等方面卓有成效,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发展停滞,资源匮乏,环保压力等等。

同时,老区地区也在政策制定、扶持力度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这些地方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第五段:未来发展规划前景。

虽然老区地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老区具有人文资源等各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尚好。在未来的发展中,该地区应基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等特点,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快速提升、社会的全面发展,丰富民族文化。

只要有正确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抓住时代机遇,就一定能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为重要且优秀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