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8 22:19:29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多个领域和题材,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参考。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西瓜班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己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中午的午睡穿脱衣服、甚至上课坐凳子都得老师帮忙,你说能不累吗?我们几个老师立即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筷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智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我是乖宝宝”的评比栏;还设计了“小手巧”的主题墙饰。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红花评比,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中班的孩子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时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比如洗手,往往由于调皮捣蛋故意不认真洗手,有的幼儿也非常的关注同伴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洗我也可以不好好洗,因此坚持性较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坚持用良好的方法洗手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关注同伴的评价的心理,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开展了自理能力坚持性的培养。当洗手的时候教师观察孩子洗手的过程,发现洗手有进步的幼儿时请他当“小小监督员”寻找和他一样能干的孩子并用表扬的话语或者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赞扬孩子们的心里会更开心,也会产生我也要做“小小监督员”的愿望。在我们的进餐、喝水时也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收效较好。小孩子都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帮助老师打扫、整理玩具、图书等,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还进行了“尊重老师劳动”的活动,孩子们吃完饭都能把碗筷放得整整齐齐方便老师来收取。在平时也不乱扔纸屑了,地面也能保持整洁了。

4、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筷子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筷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5、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访和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托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对本班24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进餐: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在全班24位小朋友中,只有4位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等;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洗脸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入厕: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穿衣服等:大多数幼儿在三岁左右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吃水果会自己去皮:85%的幼儿会。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玩过的玩具能收好。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归结于家庭。在对待幼儿劳动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持三种态度:第一,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第三,怕麻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前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一、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准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

二、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还比如喝水这一环节来说吧!随着天气日渐转凉,室内外气温比较干燥,为了减少冬季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加大了幼儿的饮水量。但在观察中发现小小一杯白开水,对于孩子简直象一杯“苦水”很难下咽,有几名幼儿如:张明勋、董小龙小朋友都需要老师每次来喂,但老师喂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勋_小朋友连杯子都懒的拿,水送到嘴边喝上一口就含在嘴里不动了;董小龙小朋友在家喝惯了“甜水”对白开水不适应,所以在喝水时她总是不配合,有时候一上午都“滴水不进”,有时弄得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妥协,给她冲上一杯“甜水”。

于是,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开学前做好家长工作,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利用“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如2~3岁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在自我服务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周工作重点及家长所应配合的事项,加强家园沟通。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成人眼里简单的问题,对三岁前的幼儿却常常意味着极大的困难。所以,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生活即教育是托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鲍颖)。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我们决定在“三.八”节开展与家长一起互动,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过这个节日,活动安排:

一:区角活动:

1:益智区:拼图,七巧板,玩牌,下象棋,军棋,跳棋等。

2:科学区:摩擦起电,沉浮实验,有趣的磁铁,空气的压力等小实验。

3:劳作区:缝纽扣,系鞋带,缝项链,剥花生,摘菜,制作面食等。

4:操作区:提供水果网,图画纸,色纸,牛奶盒,牙膏盒,各种瓶,罐,筷子。蛋壳等废旧物品,剪刀,水彩笔,胶布,糨糊等手工制作材料。

5:计算区:分类,排序,书写,加减,拼图,下计算棋等。

6:语言区:字宝宝,找朋友,各种图书,语言棋等材料。

7:观察区:观察天气,豆,花生,颜色。

8:结构区:提供积木,积塑,花片等材料。

9:体育区:跳绳,踩高跷,拍皮球,大拖鞋,跳橡皮筋,玩飞膘,投掷等等。

二:早操:

动作整齐,美观。

三: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

1:全班幼儿感谢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祝妈妈节日快乐!

2:全班幼儿一起为妈妈表演《妈妈,您歇歇吧》祝妈妈天天开心,漂亮。

3:全班幼儿和妈妈一起动手制作礼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可以请妈妈帮忙。

4:送礼物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话。

5:全班幼儿邀请妈妈一起表演《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6:最后一起祝妈妈节日快乐,青春常在,并感谢妈妈来参加活动,谢谢她们的.支持。

四:活动反馈:

幼儿表现积极,活动情绪高,和妈妈一起过节日很高兴,都能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有个别幼儿还是不怎么敢表现,有待于继续加强。家长对这次活动感到很满意,对幼儿的表现认为有一定的提高。希望多开展这种活动,增进家园互动。

文档为doc格式。

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宝宝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宝宝在游戏时,注意力在欢快的心境下高度集中,这是宝宝身心发展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会玩游戏的孩子就不是苯孩子.游戏活动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特别对宝宝的自理能力培养,更需要用游戏的手段来教育.托班宝宝有于年龄小,又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大多数家长过份的溺爱自己的宝宝,不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自己解小便……所以小宝宝们入园时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宝宝们的健康发展.如何培养托儿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工作的重点.

a.用放大镜来培养宝宝们的洗手积极性.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宝宝们常常摸来摸去,对什么都很感兴趣,我也常常带宝宝们玩沙.玩攀爬架.有时还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在地毯上爬来爬去,个别淘气的宝宝还在地上打滚,常常把小手搞得脏脏的,让他们去洗手个别宝宝总是不自觉,一次户外活动后,我发给每位宝宝一面放大镜,让他们照照自己的小手,宝宝们发现自己的手指变粗变长了,手上的一条条纹路也变得粗粗的,手指甲也变大了,手上黑乎乎的很吓人,我告诉宝宝,指甲缝就象一条黑色的小沟,那里隐藏着许多小虫子,宝宝们用脏手拿东西,小虫虫就钻到宝宝的肚子里去了,宝宝会肚子疼得,通过放大镜的游戏,激发了宝宝们洗手的积极性.

b.让宝宝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的湿湿地,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的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宝宝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宝宝们不会用肥皂,我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宝宝看到手上那儿脏乎乎,就把肥皂来来回回的擦在那儿,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宝宝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

二.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宝宝们的穿脱裤子.鞋子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方法来教宝宝吃饭。

每次吃饭,许多宝宝总是等着我们去喂,喂到最后几个饭菜都凉了,让宝宝们吃冰冷的饭菜于心何忍啊?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让宝宝先学会自己吃饭.我制作了许多小动物,如小猴子.小兔子.小熊,为小动物制作了一张夸张的大嘴巴,并准备了许多调羹.豆子.米之类的东西,晨间活动时或区域活动时组织宝宝们进行喂食小动物的游戏,教宝宝们掌握拿调羹的基本方法及喂小动物的基本方法,我让宝宝们边喂边说:“一二三捏住小勺子,四五六送进小嘴巴”,宝宝们居然挺有爱心,都争着抢着给小动物们喂东西吃,生怕把这些小动物们饿扁了,边喂他们还边说:“小兔子请吃萝卜”“小猴子请吃桃子”……渐渐地宝宝们能熟练地喂食小动物了,在游戏中同时也发展了宝宝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我让宝宝们又开始了另一个游戏,自己喂自己的游戏,吃饭时教育宝宝不让老师喂,用调羹学着自己喂自己,宝宝们兴趣很高,都跃跃欲试,他们用笨拙的小手把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到自己的小嘴巴里,看到宝宝们灿烂的笑容,我也替他们自豪,效果出其的好,宝宝们居然很快学会了吃饭.

通过一学期的锻炼,现在我班的小宝宝们都挺能干的,这些小不点都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而且学会了用肥皂洗手,午睡起床后,我们帮他们穿好衣服.毛线裤后他们能自己穿外面的裤子.鞋子.穿衣服的时间比以前大大缩短,这样宝宝们就减少了感冒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论文: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向好,很多家庭很注重日常摄入食品的营养,并且很多家长过度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新生幼儿群体的身体素质较以往有所提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能力教育缺失问题。因此,采用适合幼儿自身成长特点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以音乐游戏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做法极为有效。

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提高,孩子就是家长最爱的“小苹果”,他们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还对孩子的生活进行了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这就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这种状况的发生不利于其日后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内心脆弱等后续问题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十分关键。因此,从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音乐游戏,来推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必要的。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日常中能够具备基本的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及自我服务性质的劳动能力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可见在他们的成长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而音乐游戏内容都很生活化,歌词浅显易懂,说唱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领悟教育的内容,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效果。对其今后的系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以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在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的主观性。

音乐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为在很多幼儿对其它生活元素不感兴趣的时候,却对音乐元素有感觉,对声音与节奏的感知能力要稍胜一筹,这是幼儿阶段孩子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幼儿音乐游戏的开展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只有让幼儿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才能对生活化的事物有更为系统的认知。

音乐游戏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对于幼儿教育而言,音乐游戏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教学工具的认知、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等方面。并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操作的模式,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其它生活知识的求知欲,使其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完成音乐游戏,对幼儿自身的自理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益处,并且,还能够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顺应幼儿阶段孩童的特点。在我国,在大部分新成立的家庭当中,都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童十分溺爱,往往忽视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而自理能力恰恰是一个人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积累游戏经验,为幼儿音乐游戏提供丰富的源泉。

1.创编故事,理解音乐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教育形式将音乐情节呈现出来,从而在美妙的背景音乐声中激起孩子们探究故事结果的好奇心,从而让幼儿从音乐游戏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例如,教幼儿学唱《小马的变奏曲》,一开始,幼儿可能对歌词内容不了解,教师要耐心降解,并让幼儿模仿小马跑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清楚了解小马为什么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跑得慢,慢跑是因为小马没有吃东西,肚子饿。从这一点内容来看,就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教育幼儿要学会独立进餐。另外,自理能力当中还包括有幼儿自己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物品,如玩具、学习工具、衣物等。不可小看这些基本的能力素养,从以往的教育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有益于令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2.角色扮演,融入音乐情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小型教具,例如,日常家务劳动时所用到的盆或桶等,让孩子们对生活物品有所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组织一些具备教育意义的音乐游戏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像教幼儿学唱《我有一双小小手》这只歌曲,一方面,可以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幼教老师在解释歌词内容给幼儿时,要渗透让孩子亲自动手来进行自我服务的思想内容,从而让幼儿依照歌词当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模仿。这样一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组织的音乐游戏就起到了培养幼儿劳动观念,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游戏形式,结合音乐游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二)采用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音乐游戏自主发展的舞台。

从长期幼教过程中发现,具备基本自理能力的幼儿要比稍弱一点的幼儿在理解同一个问题时的思维模式不尽相同。可见,要想培养幼儿其它技能,则要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实际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遵循,如以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极为有效。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采用融合式的游戏形式,或者可以在集体舞的教学活动,采用串连式的游戏形式。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要组织有教育内容的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活跃起来,当其沉浸在某个情境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以及领悟能力的最佳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以组织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这一教育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劳动等,这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幼儿阶段孩童的心理特点,令其在十分愉悦、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增强了幼儿动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的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幼儿首先步入的是这样的一个成人社会,而且家长对于孩子,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形成了孩子“一切为我”的心理态势。,幼儿刚升入小班时,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所以严重的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如今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得到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利用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让其感受交往的乐趣,萌发其交往的意识。

刚入幼儿园时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现象。而爱游戏爱玩具是小班幼儿天性,我就以玩游戏玩玩具游戏的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交往乐趣,一开始我变尝试每周让孩子带一件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展示玩具,然后让幼儿分别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让全体幼儿展开讨论“如果有人喜欢别人的玩具,那该怎么办?”在讨论中,我们及时给予启发:“如果大家相互交换玩,就能玩到更多更有趣的玩具。”这时孩子们纷纷开始交换着玩,并要和交换玩具的幼儿握握手,成为好朋友,活动结束后,我让幼儿讲讲:你玩了哪几种玩具?你的玩具给谁玩了?等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小班的孩子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又加上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针对这些,我首先让幼儿从了解自己的家庭开始,通过主题活动《我的家庭》,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中的成员及其与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然后,再通过主题《我的幼儿园》中的系列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各个部门、与各年龄段幼儿联谊等,了解幼儿园的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最后,通过主题《我们的社区》,让幼儿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形式中,深刻感受社区中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使幼儿深入了解自己周围世界。

二、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大拜年”,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先拜年,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打电话,交往即在其中。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广交朋友就是积极主动地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每天,我都组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例如歌唱《我的朋友在哪里》、语言教育活动《我和你一起玩》等等,在游戏中,幼儿相互交谈、对话,充分调动幼儿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进一步体验交往的乐趣。

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鞋子、衣服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儿产生心理压力。开展《我的朋友》主题,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怎样处理与同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最后,开展“关心帮助他人”的活动,如:班上小朋友生病时,教师组织幼儿打电话或集体慰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组织孩子到大中班游戏,开展“大带小”的游戏,我还鼓励幼儿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给教师、妈妈等送礼物,表达幼儿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交往和合作的益处。

3、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

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所以要培养孩子礼貌待人。与人交往中能尊重别人、态度友好,往往能得到别人的欢迎,从而获得交往的愉快和成功,让幼儿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与同伴相处能用商量和请求的口气说话。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说笑、游戏的。有时候我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的幼儿参加游戏,有时候我带着胆小的孩子到同伴中去,慢慢地幼儿的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有些幼儿霸占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我就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

总之,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我们必须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成为适应社会,能和别人愉快协作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理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3、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所谓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就是指幼儿正确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消除自身受到伤害的积极行为。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三岁至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就我园来说,近年来每学期都发生过由于幼儿自己或他人不小心引发的意外事故,这样给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伤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健康与安全是不能靠被动地等待给予的,而应该是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分消极保护只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渗透,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教育,使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谈几点体会。

当今的独生子女被家长和学校过多地保护着,在安全教育方面,更是一味地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就少出事”,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呆在屋里与电视为伴,以为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可取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束缚了孩子好动、好奇、好探索、好冒险的天性;同时,我们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除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以外,家长和老师还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户外活动时间,适度地放飞孩子,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自我保护。

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意识,改变家长观念。比如,幼儿园可通过开家长会,或各个班级的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介绍给家长,像如何教孩子正确使用电插座及电器、摔伤或砸伤后如何处理、孩子独自在家的自我保护等等,提高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能使他们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开展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记得有一次我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陈硕小朋友的手被整理箱划破了,孩子们在表示关心的同时,都跑过去看。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陈硕的手为什么会受伤?小朋友在游戏时应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小朋友受伤以后有什么感觉?那你们受伤了老师、小朋友、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心情会怎么样?然后我又让他们设计、制作各种危险的标记,并把这些标记贴到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提醒小朋友在游戏时注意。在认识了这些标记后,我又把活动延伸到认识交通标记和交通安全教育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做好随机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孩子鞋带松了,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等,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之,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平时多对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练习,使之形成习惯。因此,在幼儿园老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平时的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论文

连城县实验幼儿园,福建连城366299。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下一代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因此,幼儿教育就应当特别注意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角色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别看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可是一旦进入幼儿园,普遍的表现是交往能力很差。尽管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有那么多小伙伴,但他们都不会友好地与他人交往。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交往能力的培养何其重要。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他们交往能力的培养。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角色游戏又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我尝试通过角色游戏活动来培养小班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榜样示范,激发交往的兴趣。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娃娃家游戏中,我这个“妈妈”不小心碰着孩子了,主动向孩子说“对不起”,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特感动,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他们也对他人使用礼貌用语,交往便在其中。

2.同伴的榜样作用。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激起幼儿向同伴学习的动机,带动那些年龄小、交往能力弱的孩子。如:玩小吃店游戏,钱镜竹小朋友当服务员,很有礼貌的招待客人,在游戏过程中我表扬了她,刘浞务员听见了,也像她一样有礼貌地招待客人。

二、创设情境,培植交往的乐趣。

角色游戏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招待顾客,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用语等,使幼儿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同时角色游戏也容易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如我班的刘思涵小朋友,平时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游戏,什么事都漫不经心,罗婧文小朋友想和她玩,我见了,就对她说,“你可以让思涵当你的宝宝啊”就这样婧文当娃娃家的妈妈,带着思涵宝宝去菜市场买东西,去乘公共汽车,去上幼儿园等,角色游戏让婧文学会了帮助同伴,让思涵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开始积极与同伴交往。

三、悉心引导,促进交往的延伸。

小班幼儿因语言的缺乏加之在家受父母的过度保护,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因而交往有些困难。游戏过程中遇到交往会措手不及,所以教师的适时引导必不可少。

1.幼儿独自言语的引导。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独自游戏中,往往凭借语言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游戏过程的思考,常常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他们边想边说边玩,而这种独自语言,正是社会性交往语言产生的基础。娃娃家的妈妈边抱起宝宝喂饭,边自言自语的说:“宝宝乖,妈妈喂你吃肉肉,吃饱了妈妈带你去逛街”这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独自言语,教师如果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幼儿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以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深入细致的分析。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教育的策略,有助于幼儿形成一种连贯、清楚、有条理的表述能力,满足幼儿用语言表达成功的体验。

2.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语言。幼儿在与同伴游戏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与同伴的矛盾,教师就应该教给幼儿一些礼貌用语,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征得同伴的同意。

(1)教会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园的“老师”罗婧文想要带小朋友去做操,可是她没说就要拉大家到阳台去,“小朋友”都不理会她,气得她跑来告状。我对她说“那你要对大家说‘我们现在排好队到阳台去做操’,这样大家才知道你这个‘小老师’现在想带大家做什么事情”。她听了,就回去对她的“小朋友”说了,大家都跟着她去做操了。

(2)教会幼儿学习用语言与同伴沟通。忠鸿小朋友想做娃娃家的“爸爸”,可是娃娃家已经有“爸爸”了,李艳芬小朋友就使劲的将忠鸿往外推,结果忠鸿被推哭了!我走过去问:你为什么推忠鸿啊?李艳芬说:“我们娃娃家已经有爸爸了。”“那你要告诉忠鸿啊!怎么能用手推呢?”我又问忠鸿:“你很想在娃娃家玩吗?那现在娃娃家有爸爸了,你能当别的角色吗?你可以问一下李艳芬。”忠鸿于是就对她说:“那我可以当娃娃吗?”李艳芬点点头同意,忠鸿高高兴兴地到娃娃家游戏了。

3.在游戏过程中教给幼儿用言语安慰、助人的技能。在游戏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与人、与事物打交道的现象,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还要教给幼儿如何安慰、帮助别人的语言。如:娃娃家的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在吃饭的时候乱扔玩具,妈妈气得哇哇大叫,可爸爸却无动于衷,我走过去对爸爸说,你家的妈妈都气成这样了,你要安慰她,帮她一起管孩子啊!爸爸听了,走过去对妈妈说:老婆,别生气,我来收玩具。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幼儿的语言应变和协调技能也得到锻炼。

四、适时点拨,规范交往的行为。

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适时介入指导游戏,还要做一个细心的游戏观察者,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要适当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要找出理由,进行随机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在“小吃店”游戏中,“客人”――罗文浩,将“点心坊”师傅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点心――哽心丸吃完后揉成一团,然后又要点“寿桃饼”,我看见后,就扮演“小吃店”的老板,拒绝给他提供“寿桃饼”,并且告诉他原因:你将点心坊师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哽心丸弄得乱七八糟,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现在我们小吃店决定不为你提供任何的食物,除非你对点心坊的师傅说对不起,并且以后不再这么做了。

总之,小班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利用游戏等各种有利的途径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当然,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利用幼儿能力互补、讨论话题、幼儿讲悄悄话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让幼儿自由飞翔。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内容提要]三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是家长、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浅议了在家庭与幼儿园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家、园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心灵沟通。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庭中的幼儿语言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3―4岁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并时时要求她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睡前讲故事。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们选择配乐的优美的儿童诗让幼儿欣赏,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只有性格开朗的幼儿才会乐说、善说,智力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

1、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如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如我班幼儿郑漪、王雨琳、赵子昊等小朋友,经过近一年的训练,不仅能模仿老师有表情地讲述,而且还能创编故事的开头或结尾,并能伴有表演动作,语言表达能力令全班幼儿非常佩服。其他幼儿在讲故事活动的训练下,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

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到来的时候,请幼儿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讲述春天法桐树叶的变化,孩子们会说,初春时树叶是嫩绿色的,过几天后嫩绿的树叶变成浅绿色的,再过些天,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到夏天时,法桐树的叶子又变得更绿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新词:“碧绿”,这样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后,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教师也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3、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4、图书角的妙用。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

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幼儿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让幼儿处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它在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抓住2与岁一3.5岁间幼儿语言关键期的教育培养,对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仝中原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厅幼儿园刊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浅谈小班幼儿习惯的培养论文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在幼儿园里,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又是这一关键时期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逐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等现象,培养幼儿自觉进餐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为什么初入园的小班幼儿食欲差,有的进食习惯不好,我在观察中发现,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它们通过不同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哪个做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行为不良,然而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就不良的饮食习惯而言,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一味依着孩子的性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的口味就越来越高,饭菜一不合口味就不肯吃了,而有些孩子吃腻某种食物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吃了,偏食也就这样形成了。有的幼儿零食不离口,一方面,零食吃多了影响食欲,吃饭时更容易挑挑拣拣,久而久之形成偏食。另一方面,爱吃零食尤其只吃精加工的零食,会使幼儿的日益“剔嘴”。

二、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要到进餐的时候爱哭闹,因此,老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餐前气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餐前不处理问题,使幼儿情绪平静,给幼儿讲一些开心的故事,唱一些儿歌,猜迷语,听的音乐,向小朋友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鼓励他们要吃得饱饱才长大让小朋友带着快乐的心情用餐。

三、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初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偏食和挑食是最常见的现象,家庭的美食在他们脑海中还印象很深,所以对幼儿园的饭菜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家长早上送幼儿入园时左手卡根油条,右手抬一串耳糕,到幼儿园吃饭时没有食欲了。针对小班幼儿的情况,我们除了教育幼儿不要买街头零食,零食不卫生,会传染疾病外,我们还采用一些“小花招”,既调动幼儿的快乐情绪,又调动幼儿食欲。如把饭菜提进教室后,就用鼻子东闻西闻,有意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菜这么香?”“呵,是排骨炖土豆,怪不得这么香啊!”从而调动了小朋友的.食欲。

对待比较难纠的幼儿老师不能失去信心,也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要注意不能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不能让幼儿畏惧吃饭、哭着吃饭,这样就违背了教育培养的目的了。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觉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挑剔食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配合,家园共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引起广大家长对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视,做到家园一致行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举办家长研讨会,由园领导和主管教师首先进行主题发言,讲清家园共育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形成家园共识,营造良好的共育氛围。

(二)家园共育作为课题来研究,我们从小班的角度探讨幼儿在饮食方面怎样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创办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四)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实践表明,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园合力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

幼儿语言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既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具有随机性和不定时性质。教师要将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获取丰富的语言,在推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幼儿是指度过了婴儿期,便进入了幼儿期,幼儿期一般是指年龄段在2-4岁之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他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已经变得特爱说话了。或者是跟小朋友一起玩乐时讲个不停,或者与父母在一起时问个不同,甚至独自一人玩时也会自言自语。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异常的新鲜,无论是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还是地上的花草、树木、虫鸟;无论是家里的玩具还是游乐园里的木马,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充满生命力的,都可以成为他们对话的对象。尤其是3-4岁的孩子,语言更加丰富。比如,中午他们看见小区门口的小狗会兴致勃勃地对他们说,“小狗小狗,你吃饭了吗?我中午吃了汉堡包。”对着毛绒玩具说,“别哭别哭,我明天带你去公园荡秋千。”天真、童趣的对话,正彰显了幼儿的语言特点。

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

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良好丰富的语言环境。首先,要给幼儿营造出宽松的交谈氛围,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尽情畅谈,尽情对话。教师不要怕孩子说错话,更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过程,要允许孩子在刚学习语言时的表达不正确、不完整。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会在日常的生活与交往中,吐词会越来越清晰,说话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准确完整。其次,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幼儿营造更多的语言应用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谈话活动或者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倾听,如何与他人交谈。例如,宝宝故事大会,水果派发活动等有趣的儿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充分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尽情表达。最后,要给幼儿提供更多可以发挥孩子自主想象力与自由空间的语言环境。当孩子有表达意愿时,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忠实听众,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多说”。并给幼儿释放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提问,去思考十万个为什么。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环境与中小学的学校、教室环境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面通常都布置得十分梦幻,如童话世界一般,有游乐设施,有各式漂亮的图画,有多种多样的玩具。由此可见,环境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语言环境应该是一种让幼儿想说、原说、敢说、爱说的氛围,是可以形成和幼儿对话关系的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里面可以布置丰富多彩的墙壁,贴上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物、卡通图画,或者打造出一个“公园墙”、“动画墙”等主题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幼儿园一定要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最感兴趣,然后投其所好进行布置,以此间接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眼球,建立起墙壁与幼儿对话的关系。建议最好是采取与幼儿的视线平行的方式进行墙壁布置,这样孩子看起来不再吃力,可以拉近这种对话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语言活动区和活动角,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可以准备许多好看的图画材料、答题卡,电子类材料等,与孩子建立交流对话的关系。此外,应在活动区里设立一些小表演台,小操作台以及小栅栏等将不同的区域开放式地分割起来,让幼儿在学习与交流中互不干扰。

(3)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文已经提到,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与幼儿课堂,而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娱乐游玩,都可以有意无意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语言听说能力。比如教幼儿唱儿歌,甚至哼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在那一段段动听旋律,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背后,也是一个个词汇一句句话语,幼儿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学到了语言。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的语言素材。例如,天气变化时,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现场教学,如对幼儿说:“看!天上有乌云出现,刮大风了,快要下雨了。”从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3.幼儿语言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家庭语言环境。

现在幼儿语言中不乏有说脏话、不文明语言出现,很多时候都是缘于父母对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的不重视。有的父母脾气比较暴躁,有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用词,结果幼儿很快就把这些粗话、脏话学会了。

(2)重视父母与幼儿的交流。

如今许多父母成天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幼儿的交流。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里,孩子还一个劲儿地追着父母问个不停,这时候尤其是父亲往往会显得不耐烦。我们通常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问爸爸一个问题,爸爸不耐烦地说,我不知道你去问你妈妈。这样的对话会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甚至导致幼儿不愿再与人交流,需要特别注意。

(3)父母应掌握基本的语言教育技巧。

幼儿的父母大多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往往会片面地认为让幼儿开口说话就是语言教育。因此,会采用鹦鹉学舌的方式,自己说一句,让幼儿跟着说一句,这样并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父母掌握基本的语言教育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总之,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与父母共同配合完成。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跟着成人一句句地学,而是要让幼儿主动说话。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创设更多“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金凤.浅谈幼儿语言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第13期.

[2]周光慧.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原则[j].考试周刊,11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