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组成说课稿大全(16篇)

时间:2023-12-11 19:47:21 作者:文轩

教师在使用教案模板时应该注意灵活调整,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创新。这里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示范,希望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计算机组成说课稿

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

物理组成与逻辑结构的区别。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可能还是“电脑盲”,学生对计算机普遍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计算机高深莫测,本节课就是要对电脑软硬件进行深入“解剖”,了解电脑各组成部分,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不过是为人服务的工具而已。

2、计算机的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1、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源于创新”,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学习。

一、教师活动: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用数码相机拍照、拆卸的旧电脑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

二、学生活动:预习课本知识,识记软硬件名称。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实物展示、自主学习软件、学生参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场景:用数码相机给同学拍照输入计算机并显示到屏幕上。

师:看,大家都认识他们吗?

思考、回答问题。

生:认识。

生:想。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分合,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能按序分合并记录。

2、学写数字8。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7个花片)、文具盒、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

游戏:分花片。

把8个花片分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子里都要有花片,想想怎么分?(记录操作结果)。

2、集体活动: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

启发幼儿想想怎样记录才不会漏掉?

(2)、学写数字8。

徒手练习书写——用田字格本子练习。

3、评价活动。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主题图,草原牧羊图。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再通过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让学生借助小棒具体地数数,别一个是让学生抽象的数数。例2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数数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应是多少。

然后通过做一做,拿出五十六跟小棒。接着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目的是巩固数数,突破数数难点。

最后教学例3,100以内数的组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通过做一做,数钢笔和数汤圆。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的组成。

1、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的数的数法。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估估有多少只羊。学生可能会猜测多种答案。

这样让学生感受100,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例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知识,我分为这么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教师和学生先一根一根数学具,一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1数到100,二是让学生感知这种方法累,寻找更好的数数方法。

(2)十根十根数学具。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十根捆一捆的过程,为数的组成也打下基础。

(3)在数的过程中问,几十九下面数应该是多少?

目的是让学一在数学具,数小棒中,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整体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数数的原理。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整十数的顺序。

例2和例3的教学摆三十五根小棒。说35的组成,再数到四十二,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小棒具体地数数,并能根据摆出的小棒说出数的组成。最后巩固练习数的组成、及对口令游戏,让学生从具体的摆小棒数数到脱离小棒抽象的数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1数数接力赛、2数的组成练习和3报数比赛及时巩固数的组成和数数,加深理解数数的难点问题和数的组成这一重点。

皮亚杰说:“动作是思维的桥梁,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小棒根数方式为主到数数,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知识的体系。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学习8的组成与分解,掌握8的7种分合式。

理解8的加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2—7的分合。

课件准备:“去游乐场”情景图片;“8的分合”组图;“游乐场真开心”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去游乐场”,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8的分合。

——今天熊猫奇奇和妙妙去游乐场玩,售票员说,小朋友必须通过一个智力关卡才能进入游乐场。

——原来是要说出8的分合式,你能试试吗?

小结:8有7种分合。

出示组图“8的分合”,引导幼儿理解8的加减算式。

——8可以分成1和7,所以1和7合起来是8,我们可以得出算式1+7=8,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7+1=8。根据8的分合和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得出算式8—1=7,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8—7=1。(依次类推说完8的所有加减算式)。

出示情景图片“游乐场真开心”,鼓励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算式。

——我们帮助奇奇妙妙进入了游乐场,他们玩得真开心呀,我们来看看游乐场的小道具的排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吧!

——这些道具列成算式可以怎么写呢?

组织玩游戏“拍拍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8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先说一个数字,然后拍手,老师拍完你们拍,你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

数合起来要是老师说的数。比如,老师说5,拍手3下,你们就拍手2下。

2、教师说数字“2—8”,带领幼儿玩游戏。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为8、9。

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教具一箱、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拍手游戏6、7的组成。

师:凑成6。我拍2,生:我拍4。

2、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2)学生汇报,师板书。

(1)这7种你只要记住哪几种就可以全部记住。整理得出:

8888。

71625344。

2、9的组成。(方法同上)。

3、指导看书。第55页填书。

三、巩固练习。

1、拍手游戏8和9。

2、同桌互考8和9的组成。

3、练习第59、60页1-5题。

4、找朋友游戏。

四、小结。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难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在于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链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小棒和橡皮筋。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教学伊始,复习上学期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抛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不会估数?”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我分为6部分来进行教学:

1、教学例1:数100根小棒。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发现归纳。

方法数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考虑到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象以往一样,数出一大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而且在学生汇报时要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数小羊。

利用前面学习的十个十个数的知识,让学生数出主题图上的小羊。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从56数到63,再数到72,数到59的时候和数到69的时候,强调上述问题。通过以上两个层次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脱离实物,手口一致,强化训练。

想一想,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完成第33页下面的“做一做”。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2、出示百球图。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1、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

2、师(数学生):哎,同学们讲出了这么多呀!那同学们数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指名领着数。)。

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同学们经过动手动脑,不仅学会了数数,也学会100以内数的组成。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水的组成》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七课时《8、9的组成》。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掌握8、9的组成是进行8、9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在此我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体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活动掌握8、9的组成。难点是:将数字8、9按序分合。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向同学们呈现了学生最喜欢的五角星,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之后,我告知学生五角星的数量是“比9个少,比7个多”,学生猜出后,我故意呈现7个五角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7添上1就是8。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探究发现法。

教学8,9的组成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些小棒和一些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发现8和9的组成,掌握8和9的组成。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3,游戏巩固法。

学生在完成了8和9的组成后,我便和学生一起作对口令的小游戏,当学生知道了游戏规则,学生和学生相互对口令。课堂上一派热闹景象,人人争先恐后,个个参与其中。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聪明智慧。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和三角形,亲身感知、体验数的组成,从而得出8,9的分解和组成,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复习旧知激兴导入。

这样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了孩子爱玩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学具,合作学习数的组成。

教学8和9的组成,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感知8和9的组成。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边讨论,自己发现知识的构成。

这样设计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师生互动游戏巩固。

学习8、9的组成以后,如何牢固掌握至关重要。我采用对口令的形式深化学生记忆。教师说7,学生对7和1组成8,7和2组成9。除了师生互对,同桌之间也开展了对口令。

找朋友。教师把8张数字卡片发给8个学生,让他们面对面站好,要求他们找到朋友以后手中的数字卡片组成8。

这样设计教学,再次深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孩子们对8、9组成的记忆将牢记心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进一步系统的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之内化于学生的脑海。

五课后反思。

由于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估计不太合理,在导入新课前的复习旧知时,过多的占用了一些时间,导致后来的游戏巩固活动显得时间不够用,也没有时间完成作业,再就是对8和9的组成没有反复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谢谢各位,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5的分解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5的组成和分解》。(板书题目)本次活动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合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次活动主要讲述了5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观察中形成数的概念意识。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的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友好的交流和探讨。

在以上3个活动目标中,由于受到幼儿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限制,5的分解和组成是幼儿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把它列为活动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友好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所学知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2、3、4的组成和分解。

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取了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探究法。之所以采用情境创设法是因为幼儿认知较浅,知识的感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创设情境更利于幼儿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游戏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因为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爱探索事物,利用幼儿这一特点,采用探究法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活动,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操作尝试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做中教、在教中学,让每个孩子都去尝试。

2、分组讨论法:通过幼儿的交流、讨论,使幼儿知道5的不同分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程序:

出示多媒体课件“米老鼠、唐老鸭同时请5只小企鹅到家里去做客,让小朋友猜小企鹅会到谁的家里去做客呢?通过这个悬念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就会说到谁家去做客,教师顺势引导出小企鹅去两家做客,到底会有多少种去法呢?让幼儿拿出准备好的5只小企鹅、两个带有米老鼠、唐老鸭头像的盘子、笔、记录卡片,让幼儿开始进行动手操作。幼儿把企鹅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盘子内,然后让幼儿数每个盘子内且的数量,把结果记在记录卡片上,每分出一种就记一种。接着小组内交流,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分法。在分解过程中,可能有的小朋友会分的不全面,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几种分法。(板书5的分成)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的原则,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幼儿尝试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4种分法,并且让幼儿讲述操作过程、结果,这既是活动的反馈,又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操作中发现知识,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完成了第2个活动目标。

利用“听鼓声跑圈”的游戏巩固5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将彩色贴纸组成的两个圆圈放在活动区中间,让5个小朋友任意站在2个圆圈外,听老师敲鼓的`声音一响就绕圆圈走,鼓声一停,幼儿分别跳进两个圆圈内,站立不动。老师问其他小朋友每个圈里有几个人啊,也就是5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两个圆圈内分别有几个人,也就是5分成几和几。游戏反复进行几次,直到几种分法说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本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动口、动脑,既训练幼儿的判断能力,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巩固了5分成两部分的几种分法,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老师扮演米老鼠和幼儿相互问好,为每个小朋友带来一张数字卡片,让小朋友自由组合,只要组合起来是5就奖励一颗小星星,对分错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纠正,使幼儿加深对5的分解和组成的印象,提高思维能力。

2、将记录单介绍给家里人,让家长参与互动,填写对的画上笑脸并且第二天带回幼儿园,让孩子传递信息,促进家园互动。

整个活动中力求做到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了孩子探究能力,让孩子学的快乐,玩得开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解决了重难点,是幼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水的组成》说课稿

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即第31~33页的内容。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我将教学目标拟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一、体现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在课前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到一百多,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要让学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有困难,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二、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我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在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根小棒,再从35根数到42根,并思考怎样摆35根小棒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6的分解组成》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能较熟练的掌握6的分合规律,进行数学和游戏活动。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个小盒、、6个雪花片、6的分合式需要的`数字、扑克牌6张,雪花片若干,印有6的分合式的作业纸每个小朋友一张。

五、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xxx,我问你,4和1合起来就是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4和1合起来就是5.【。。。。。。】。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有什么?有几片雪花片?(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片)出示“6”的数字卡。

师:孙老师要把6片雪花片分到两个小盒里,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我分分。

二、学习并掌握6的5种分法。

1、请幼儿来分雪花片。

幼儿将6片雪花片分在两个小盒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幼儿每分一次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6的5种分法,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幼儿进行调整,总结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的有序分解式。

3、引导幼儿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6张扑克牌,分在两只手上,请小朋友看一只手中的扑克牌数,猜出另一只手有几张牌,猜出后点数验证。

2、幼儿两两结对,玩猜雪花片的游戏,方法同上。

四、完成作业。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填写,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策略:1、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雪花片,让幼儿操作填写2、完成快的幼儿,教师准备另一张6的加减法作业纸供幼儿练习。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接着进行复习巩固,并利用扑克牌开展游戏,根据6的分解组成学习6的加减法。

《7组成》说课稿

本堂《学习7的组成与分解》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5、6的分解和组成和6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2、学习7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7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们也能够初步地了解排序的规律,虽然也有少数的幼儿对这个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加地讲解,让他们能掌握。

1、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出示数字6,(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5球—————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7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几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7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7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6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5只鸭子后面走——————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7组成》说课稿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7的组成,知道7分成两个部分有6种分法。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口语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学会7的组成,知道7分成两份有6份。

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鸭图片、小狗小兔图片、黑白棋子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7只小鸭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同桌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手指游戏中记忆7的组成,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第一环节:手指游戏《数鸭子》。

既是组织教学又是在导入新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初步理解“7”的组成。

1、幼儿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法。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能能力。

这一环节中幼儿动手分一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是引导幼儿探究的过程,意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出棋子,捉迷藏。是对所学新知的的检查过程,也是在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第四环节:记忆7的组成方法:采用手指操的形式,目的是结合游戏学习新知。在玩中学。落实《纲要》的要求。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以讲故事的形式。师幼互动。进一步巩固7的组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以找朋友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大班8的组成说课稿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2、大操作材料一套。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

(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4、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百科:8的笔划是1画,8是7与9之间的自然数。8有着诸多的意思:“8”是“发”的谐音,因此被译作发财的意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