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9 13:00:36 作者:紫薇儿

优秀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能够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够合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杰出表现,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习的现实目标就是就业,既自主创业与择业。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很难被社会接纳。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

2.结合所学专业。

专业匹配,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3.结合个人特点。

职业生涯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不一样,别人适合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评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4.连续性原则。

首先要保持大学3年目标的连续性,3年期间也许会对目标作一些调整,但不应频繁,毕业后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也应保持与大学期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使之贯穿一生,目标能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激励作用,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职业上的突出成绩,目标如果不具有连续性,将会使某些学习变得徒劳,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职业生涯设计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职业发展方向也要不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也要重新选择。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难点的思考

就业难,创业更难.即便是有着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想成功地走出一条创业之路,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然而,创业准备之难,可能超出每一个打算创业的.大学生的想象.只有结合自身条件对所创之业面临的困难进行充分的评估,才有可能真正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作者:金优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名:科技致富向导英文刊名:kejizhifuxiangdao年,卷(期):“”(6)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习进步为核心进行有效率的课堂教授。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并进行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开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和解决,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教学效率则以此为标准而表现为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1]。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的经验与学习得来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相联系结合,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并在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构建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独立完成学习。第二,学生学习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学习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一项特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批判性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和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学习。第三,学生学习的跨界性。有效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教学方法中也会增益。有效教学对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会丰富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出来,学习任务要实实在在,不得抄袭应付,如此才会有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和时间向教师咨询和寻求指导,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能够找到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资源应充分提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主动研究学习。同时,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以不断增强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有效教学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朝着更明确的目标不断创新前进[2]。

第一,教学设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在课程分配和单元规划中,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单元时间段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考评方式,单元学习时间分配,学校对学生合格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也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个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都应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之中。第二,教师素质。在教学管理的结构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规定内的学习内容、引导有效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学生参与能力,课程知识的设计构建、学生成绩评价、学习资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讲授课程内容时,语言流畅且表达清晰、上课要按时完成课程规定任务的同时不乏有趣内容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获得课程外知识的相应补充。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能够及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知识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适当补充以课外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在学生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所做到的教学贡献,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第三,教辅设施。教学设施在教学管理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包括相关的教学服务支持、职业帮助和咨询等无关教师教学的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中所占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配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在咨询后得到及时的服务,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需教师在学习之前就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包括学习评价范围、评价过程及手段方法、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情况评估两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主,可依据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等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包括专家(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务评教和学生评教四个方面,以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最终形成综合性和有效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首先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行政成分较多,规范约束性条件太多。教学管理应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价值导向方向转变,进而来加强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的内涵有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对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宏观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要详细而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应的机制[4]。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也将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师在有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有效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3]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2008:185.

[4]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高职高专院校,.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作为刚入校的新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还处于一片空白的阶段,在此阶段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效果最佳,主要内容是对高职新生作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学生们逐渐的了解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未来能够从事的职业或者行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倾向等内容的测试,让他们更明白自己的性格、心理等与未来职业方向的匹配度;帮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未来的发展动态,在前期工作下初步拟定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高职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到高职二年级全年,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的黄金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也逐步展开实施。此时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对高职学生作职业素质拓展指导,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指导学生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有侧重点的增加所需辅修课程,进一步夯实其专业技能,构筑学生积极合理的知识架构体系。运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来不断调整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三年级上学期,作为临毕业前的准备时期,需要培养学生们就业法规意识、择业技巧等内容。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发展与环境变化合理调整自身就业期望,用一份较好的工作打响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枪。此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还要积极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做好自己人生的第一份简历。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从全国、各地区就业形势出发,结合各地的就业政策,为学生们指出有效的就业程序与方法、必要的创业知识、合适的求职技巧等。此外,还可以借助创业大赛、模拟招聘等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三年级下学期,作为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学生们在此顶岗实习期主要是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学生们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心理、性格、语言沟通、知识技能等与未来职场需求具有的差距。此时实习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实习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点出学生的不足,帮助查漏补缺,并结合学生特性制定后续职场发展规划,分阶段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计划,让学生对日后发展更有信心。

职业生涯活动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资源,如平时的实习和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等。为此,高职院校相关组织机构有必要承担起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担,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起一场“从学校到就业”的教学改革运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学术学习和职业训练结合起来,使所有的'高职学生都能可行的职业生涯计划,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活动,负责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团委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织,应积极带领年级、班级、社团构建“三点一线”的辅导机制,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协助学生尽早进入、深刻认识工作世界。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学科教师中大力培养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让学科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更注重职场需求,让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更加相关,进而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无形中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学校行政人员。通过到相关就业指导机构培训、外出访问吸取经验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其打造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后续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中能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1.加强学生的职业测评教育。职业测评包含了收集、分析自己所在的环境,并从中找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与发展方向。个人自我测评分为正式测评和非正式测评,前者主要有价值观调查、个性调查表兴趣清单、能力测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后者则有书面个人简历法(该方法记录个人经历,既包含工作经历、好、学习成就、生活中对自己重要的人、所做的主要决定、生活转折点、将来规划等)、全天日记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作“流水账”记录,周末单独算作一天,工作日单独算作一天)、记述生活法(将自己生活更加形象化地记载)。高职学生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测评方法,能帮助自己更真实的认识自己的能力。

2.在实践中规划职业生涯。除了掌握好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高职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到工厂、事务所等地参加实习,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职业规划、创业大赛,做必要的职业咨询等。结合校内外丰富的职业实践,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方向有更清晰的了解,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好的实现人职匹配。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河南高职高专排行,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河南是每年的高考大省,不仅仅是范围上在人数上更是大头,一方面在即将面临的高考前同学们都很踌躇,另一方面就是高考后对学校和专业的纠结了。为了减轻同学们的思想负担,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供大家参考。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南阳职业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高校扩招在解决了“入学难”之后,使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形势的严峻引发了“就业难”.为扩大就业渠道,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业”一词屡被提及.学校作为就业前的跳板,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创业开辟自己的就业天地.

作者:张静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营销系,河南,郑州,450044刊名:科技致富向导英文刊名:kejizhifuxiangdao年,卷(期):“”(6)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1)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以2004年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经过访问,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男生比女生人数多,而且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年级有意创业学生占到整体的70%左右。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容易就业,因此,大学低年级时的创业冲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消退,最终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

(2)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失败率更高。大部分学生只凭一股热情创业,急于求成,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情,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非理性,缺少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不合理,创业策划不详尽,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社交能力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3)技术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创业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一般都局限于大众化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休闲吧等,行业重复率高,创新性低,在竞争激烈市场背景下,创业者压力大,利润低,难以将项目规模做大做强,因而,往往经营时间不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为高职毕业生涉外就业创造了愈来愈多的机会。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毕业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积累了较大的词汇量,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却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与外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因素。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就要分析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的口语能力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如部分教师的口语能力不强,不能自如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法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在职进修培训较少,口语水平的提高很难有质的飞跃。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仍然把学生能否通过有关考试看成是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这种理念导致教师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忽视,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宝贵的语言交际的机会。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仍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跟。只是一味强调语言点的教学,不重视口语教学,忽视语言的交际性,除基本的课堂用语外,教师使用口语交际的空间范围不大,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讲英语的氛围。

学生的口语基础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出现了群体差异。比如,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好,语法知识、读写能力有一定优势,但他们习惯了以听讲、记笔记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更为灵活的以开口说为主的方式;对口升学的学生学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知识面,但基础不太牢固,更不用说口头表达能力了。总之,学生是为通过中考、高考而学英语,注重的是笔头训练,缺乏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忽视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进入职业院校后,相当多的学生仍旧遵循中学时养成的学习习惯,死啃语法,没有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学习心理口语的主动性、交际性、公开性、灵活性给学生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害怕讲得不好有损面子而不敢开口。在课堂上,教师要花很多时间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经过鼓励,学生才慢慢思考,小心谨慎地讲出一个句子。这样一来耽误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便不再对学生进行鼓励训练。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越不开口讲就越不会讲,越不会讲就越怕开口讲,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障碍。

语言环境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者常常是在不经意中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从而培养出较好的语感和语言习惯。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外语环境,以致许多学生走出英语课堂,就很少有进行口语练习的实践机会,自然也难以培养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测试手段测试手段往往是学习的指挥棒。到目前为止,高职英语水平测试主要采用笔试(含部分听力),而口语考试一直没有组织。这从客观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口语训练上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口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各高职院校领导要把教师的在职教育提到一个新高度来认识,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制定英语教师进修、轮修计划,确保教师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研室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沙龙”,加强全校英语教师的口语训练,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外教对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口语培训,使其口语交际能力增强,适应教学的要求。英语教师也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口语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全英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专业水平提高了,口头交际能力增强了,这一切都有助于他们全面进行课堂英语的口语训练。全英教学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是在上英语课,不要说汉语。教师在讲授时说到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写在黑板上,用简单的英语来释义,但不要说出汉语意思,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逼”着他们开口说英语。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教师的“教”成为一种引导,而学生的“学”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运用口语交流的活跃的学习场所,从而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同时,教师的提问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言的运用过程。在词汇、语法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造句的方式进行训练和检验;在对话学习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课文学习中,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复述的办法。教师也可就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开展讨论练习初期,教师不必苛求学生语句表达得准确无误,关键是让学生张口讲英语,鼓起用英语发言的勇气,并养成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英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工具,学英语不是单纯学语法而是要使用它来进行交流。要学会说,不要顾及语法是否正确,只要让别人听懂就行,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比如,上课时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班级报告,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水平。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对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平等对待,特别对内向、腼腆的学生要多予鼓励和关心,使其克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及对母语的依赖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请外教给学生上口语课,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信心大增,兴趣大大提高,这样其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地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教师、学生齐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除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外,还应大力改善课外的语言学习环境。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的开设是外语教学的两大辅助手段。电教中心可以提供内容丰富、语音纯正的英语磁带、光盘、录像带等音像材料;计算机中心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英语。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英语,而且也是用于交际和工作的英语,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高职院校还可开通英语调频广播,在规定的时段播放外语节目,开播闭路电视,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改善高职院校整体外语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成立英语角,每周组织一次活动,每次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次活动可由口语较好的学生组织,也可有2~3名英语教师参加辅导。还可由学校组织开展诸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大赛等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己也可发起“宿舍英语日”活动,舍友之间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掀起说英语的热潮。

改革测试手段,强化口语培养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对全国或者省、市组织的统一考试都十分重视。可能是限于条件,口语测试一直没有。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研究,就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能力测试的标准、方式及内容等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并尽快落实。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也应在这一教学目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illianbrown,georgengthespoken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j].外语界,,(3).

[3]舒丹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

[4]周建惠.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口语“课课练”的尝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4).

[5]张兵兵,吴国权.“大学英语”之心理学解析[j].大学英语,,(3).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个性指导模式的思考

本文尝试从三种认知过程和两个阶段的角度对就业心理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据此提出就业心理的阶段性培养模式.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剖析加强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的`三个着力点,并由此引出对就业心理的培养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刘宁宁谢鑫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刊名:改革与开放英文刊名:reform&openning年,卷(期):“”(22)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职就业心理阶段性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摘要:问题化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设计为开端,以问题主线来贯穿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把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当做学习的阶段落脚点和新一轮学习的起点,把提出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学科教学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模式兼顾学生的职业素养渗透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文明礼貌与遵规守纪养成、增强学生自信心善于与同伴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显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设计方法和课堂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素养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

课题:本文系2016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qjy13516152)研究成果。

本文阐述并推荐问题化教学模式,它有利于中职生学习习惯与态度、文明禮貌与遵规守纪、自信心理与团结合作、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等职业素养的培养。经统计分析,运用此方法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一、问题设计。

1.问题设计流程。

问题设计是问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蕴含了知识教学目标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设计流程为确定教学目标、预设教学问题及其有效性验证三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要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有关规定为依据。预设教学问题一般以单元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预设问题的有效性验证是运用祝智庭教授的问题设计模板和胡小勇的问题质量验证方法进行单个问题和单元问题集的有效性验证,对无效的问题或问题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2.问题设计方法。

问题化教学预设问题有“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由何”五大类问题,它们在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同功能,可以选择运用。“是何”类问题是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主要涉及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来阐明某种事实性的意义,可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如何”类问题是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为何”类问题是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侧重于探询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以便对事件、行为、观点、结果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可用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若何”类问题是指向如果原有问题或事件的各种要素和属性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和新结果,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由何”类问题是作为情景的依附对象以及强化其对事物对象相关的各种情境要素的追溯与呈现,可用来强化其他类问题的情景化设计。

实验班学生认知水平差,许多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解题过程不清晰,个别学生甚至按书本读都读不流畅,严重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类问题由易到难。在对预设问题进行有效性验证时,要考虑使“是何”“如何”“为何”问题的数量呈现由多到少分布,以便实施课堂教学时重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其次再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螺旋式提升。

实验班学生有的能学而不会问,大多数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创造性,极少数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问题意识是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源。因此,要加强“由何”类问题在“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类问题中的融合设计,提高问题的情景设计。同时,“若何”类问题难度较大,问题设计要注意源于实际,融入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专业和职业岗位,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意义与实在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激发,真正感受到今天的学习就是明天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问题化教学的课堂实施是将预设性问题转化为生成性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问题设计蕴含了所有的教学目标,只有将预设的教学问题赋予实施,直至解决,才能让学生在讨论、回答教学问题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语言表达与沟通、逻辑思维,学会课堂礼仪;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自信,善于与同伴合作;在课堂管理中端正学习态度,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

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很多不良陋习已延伸到了中职课堂,表现为课堂纪律散漫,不懂课堂礼仪,经常迟到,衣冠不整洁;上课不带课本;部分学生不尊重教师,与同学相处缺乏尊重和真诚友爱;文化基础薄弱,大多数缺乏自信心、害怕或不希望被叫答等,这些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有效实施。在问题化教学中,只有创设良好的问题化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

1.通过解决问题的激励机制与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人格魅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习惯养成了,学习的动力将是巨大的。教师要制定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激励机制,以过程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制定有关制度,给提前完成解题,课堂上勤思考、参加小组讨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质疑的学生按次数每次加2分等。这种做法使学生意识到:只要我积极参与,努力了是可以及格的。学生由此获得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桶金”,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举手应答,能利用互联网工具查阅课外读物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当这逐渐成为学生的`课堂日常行为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再酣然入睡,或沉迷于玩游戏;“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就不再害怕回答问题不正确而被嘲笑和歧视;不敢开口的学生就不再为被叫答而忐忑不安。

2.规范回答问题的课堂礼仪教育,促使学生文明礼貌遵规守纪行为的养成。

实验班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散漫,不懂课堂礼仪……这与未来学生工作的企业要求甚远。在实施问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不雅举止和低俗言语,强化合作共事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礼仪中学会职业礼仪,意识到今天的课堂表现就如同明天职场的工作表现。如教育学生回答问题要起立,抢答要举手,讨论问题态度要和气,接受任务不推诿,学会倾听和包容同伴的不同意见等。

3.分组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善于与同伴合作。

自信心强的学生做事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喜欢和教师、同学交流,懂得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具有宽容心、懂得互相协作,能大胆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应答流畅、自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善于与同伴合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在参与小组管理中获得自信。把班级分成若干個小组,每小组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查阅教材资料,讨论、解决问题和提出疑惑,以及对每位组员的课堂表现做出客观评价。起初自选组长,待学生相互熟悉后轮流当组长。由此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参与小组的管理与评价中获得锻炼,借助小组的智慧勇敢地答题,体验“我也行”或“有你帮我能行”的成功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2)制定课题答题与叫答规则,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般基础较好的学生比较自信,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面上看,问题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很容易陷入“优生”课堂,忽略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制定课堂答题与叫答规则,融入激励机制,可让每位学生获得公平解答问题的机会。答题原则上先由教师叫答,组长安排组员轮流代表小组回答,其他组员补充。被叫答小组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无法解决的,其他小组组员可自由抢答。难度小的问题,教师、组长叫答时,要尽可能把机会让给基础差的学生,为他们减轻压力消除顾虑。这种以小组为“家”共同解决问题,融入答题机会平等与自由抢答的规则,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意识,无论能力高低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展现自我,通过抢答为小组增光添彩,为组员和自己加分。学生由此养成了对自我肯定的信心、自我约束的控制力、承受挫折的忍耐力,懂得互相宽容、互相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创造性是思维发展的最终目标,民主、平等、和谐的问题化教学课堂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赏识学生的提问行为,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过度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即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者脱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他人分享。切不可经常质疑学生的大胆发问且不予重视或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这样会切断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结果验证。

实验班实施问题化教学一个半月后,使用《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分别对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测评,将测评数据做成样品t检验,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自信心理、善于与人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思维条理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及其总评sig均小于0.050,说明统计分析有意义。实践表明,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效果显著。

构建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的思考

随着我国大学生正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培养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调整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场的适应力、建立良好的职场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20世纪7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推广实施,我国目前在学生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相关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因此,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该适当提前加入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并且能够为职业生涯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摘要:从中职体育教学中形成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原因出发,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职抗挫能力形成原因提高策略。

所谓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与目标产生偏差、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而“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经历挫折后,能够及时适应并有效调整,从而产生抗御和解决挫折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中职体育教学而言,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是中职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简析中职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挫折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阻碍性问题。例如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社会伦理道德、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等等。社会因素属于人为因素,所以社会因素的诱发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最常见、直观的因素。社会因素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心理意识。由此看见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

2.个体方面的原因。

顾名思义,个体因素引起的挫折,其源头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具有明了的主观性。此类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抱负、知识水平、隐忍力、社会经验、生活阅历、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心理承受力与认知水平。不难看出,个体因素引起的挫折因人而异,其表现形式与程度随着学生自身的特征差异不同。而且挫折影响程度随着学生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在中职学校中,某些学生因其自身性格迥异,具有自私自负的心理,其心胸狭隘,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他们处于相对孤立的环境中。长期以往,此类学生更易对学校、老师、其他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更加影响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易产生挫折感。人际关系引发的挫折具有独立性,其单单反映了学生心理相容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学生最易克服与修正的挫折。

二、培养中职学生的抗挫能力策略。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培养正确的挫折观。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害怕、退缩,学习中的'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消极情绪体验,但也能使人坚强、成熟。对学生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样生活才有滋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其次,还要发挥好榜样的力量,多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的故事,如姚明、郭晶晶等。通过讲述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具体形象的感染熏陶下,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同学的事例,让学生们在榜样的鼓舞下,能够克服困难。

2.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如:在篮球、足球等项目的练习中,在安全和规则的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个性特色的方式进行练习,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引导学生根据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3.个性对待。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择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在跳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设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高度跳越,而且跳高的姿势不限。又如练习上肢力量、练习腰腹力量等,教师提供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方法),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确定或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项目进行练习,运动量由自己掌握。但是教师要人为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使学生在练习时克服困难,寻找勇气,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当前,中职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不容忽视,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将是体育教学的新课题。加强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少滨茹光波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01)。

[2]夏时江适时进行“挫折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4)。

[3]王道茂试论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4)。

[4]胡晓兰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32)。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是749万,再创新高,达到765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有效需求降低,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相对普通本科毕业生来说,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稳中有升,情况比较良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总结了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就业服务科科长李智介绍,该校20应届毕业生1500名,初次就业率95%,该校长期以来均维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更倾向于到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省会城市就业。这些数据比较吸引人,但在大基数下,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在考虑到几年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情况时,总体形势会更不容乐观。

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结构性失衡,即大部分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除少部分毕业生外,很少有用人单位能够满足其需求。这些问题都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挑战,所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十分有必要。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职业规划意识;可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就业竞争。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则需要认识自我,充分分析自身具备的条件,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兴趣、个性特点等。认清自我,明确职业定位,才能实现发展目标与计划的统一,为走入社会就业指明方向。

(3)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与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以及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并无定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在职业变换中持续增值,适应社会竞争。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定位,使每个学生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身的实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了解职场,了解岗位的要求,结合个人的职业兴趣,逐步锁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目标,然后走出独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2)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所以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比较关键。这里涉及择业观的问题,因此,应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并结合学生的自我定位,来确定职业目标的可行性。最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设定一个长远目标,然后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设定近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向着长远目标奋斗,这是目标分级策略。

(3)建立职业咨询机构。职业的选择十分关键,职业生涯是不可逆的`,生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步都十分关键。但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单凭个人不现实,所以有必要建立起职业咨询机构,集合群体智慧,发挥职业咨询的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为个体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尽量避免学生走弯路。

(4)在学生的整个高职院校的生活学习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教学活动当中渗透职业理想、道德教育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结束语。

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教育很有必要,而且这是高职学生面对就业时必须做的工作。高职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辅以科学合理的策略,最终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俊丽.依托“云空间”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内江科技,(1):113.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必须探索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充满战斗力,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高等院校肩负着党赋予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重任,大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中最具创新思维能力、最富有活力的有生力量。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构建大学生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是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017年以来,沈阳医学院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内容和制度,整体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探索医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200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来抓。而思想政治建设也是对大学生党员持续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其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习教育,近年来,沈阳医学院始终以党总支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次党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章进行深入学习,牢固掌握,让大学生党员真正从思想政治理论上理解、信服和捍卫共产党的先进性。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新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在学生党员中坚持开展了“三个代表在身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三个代表”学习报告团,召开学习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开展“我是党员,我是一面旗帜”征文比赛;与沈阳陵西干休所老干部座谈,请老党员讲党的传统和作风;举办“展共产党员风采,做优秀大学生党员”演讲,利用假期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访谈活动”等,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党员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该体现的先进性何在,为实现这些先进性而努力;每个人有学习笔记,而且还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年终以各种方式进行总结和检查,并将学习效果作为考察评价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习变“软要求”为“硬任务”,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一个教育过程,要研究建立教育制度和保障机制,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确保新党员质量,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过细化一个流程图、抓好三个阶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和程序。

1)细化一个流程图

学生处党总支制定下发了详细的党员发展流程图。一名学生要成长为预备党员,必须经过党校初、中、高级班的理论学习和考核、团组织推优、确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确定发展对象、全院公示、集中培训、支部大会等十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要把握的具体步骤,需注意的问题,学生处党总支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支部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党员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不出现失误,我们把每一个程序都落到实处。

2)抓好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生到成为积极分子,在这一阶段注意早选苗、早培养,打牢思想基础;

第三阶段是发展为预备党员及之后。这一阶段做到重激励,讲制度,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在工作中我们一是认真召开新党员审查大会。二是全面推行预备党员考察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等,保证新党员质量。三是建立党内生活制度,坚持用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格规范党员行为。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保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建立思想汇报和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要求党员每个季度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党员每个学期都要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分为自评,班级学生评,学生党员评,对学生党员从八个方面进行评议,最后确定等级,帮助党员肯定成绩,查我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等途径,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保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以体现。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个性指导模式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高校党建的关注和培养对象,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养成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机制配套,有序推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学生中优秀分子的代表,是学生行为效仿的表率,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做了一些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1、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显著的不同,即具有鲜明的职教性。主要体现在:(1)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2)在设计上,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强调与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内容往往多于政治素质的培养内容;(3)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更加注意利用企业与社会等资源,让学生结合职业情境等大环境,在实践中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相比起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行为控制、与人交往、情感调节等方面能力较弱。就高考成绩的结果而言,高职学生是“学习的失败者”,自身综合素质较普通本科生比起来相对较低;他们学习功利性较强,大多以学好一门技能满足就业为目标,较少关注个人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经常容易受到外界现象和言论的影响,不能持久专注的从事某项事情;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明显比较片面,往往不能从全局和本质上客观地认识和解决问题。3、把握高职院校工作基础特点。从整体上看,由于对“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过分强调,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支持,导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相对滞后;同时各方面力量没有系统整合,“二课”教学、学生党建工作、团学活动等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实际培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比起普通本科高校任务更重、难度更大,需要认真谋划,狠抓落实。要从提高认识、队伍配备与培训等基础抓起,逐步推进,分阶段性确定目标,分步落实。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中职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那么就会造成更大的就业困难。研究发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本文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很少是学校选聘的专业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辅导员以及部分教务处人员担任,甚至还有部分的指导教师是由一些因为专业课程的调整而处于“闲置”状态的老师担任,这些指导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不熟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教学要求,这些非专业的指导教师不但很难符合这些要求,更满足不了专业指导的需要。除此之外,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结合社会实践,而很少有老师去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就是一些网络事例,给中职学生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

(二)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单一。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有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方面,这些内容一一讲透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据相關资料显示,如今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课时很少,一周或者两周才有一节课,课时少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将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很多指导课程老师只带领学生关注当下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教学范围变得极其狭窄。

(三)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不健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德育教研组或者招生就业办负责,这些不同的机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有着指导的功能,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招生就业办,两者均有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权利,但是这两者之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安排却并未做到统一,在管理和领导上各司其职,造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开展难以达到高效性和科学性。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先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选聘上,要选择专业的指导教师,不应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德育教研组等工作人员兼任。其次,针对新选聘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已经在任的指导教师,要通过校本培训、教研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指标上也要不断加强考核要求。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参加校外的实践培训活动,鼓励他们进入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练,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握最新的就业信息,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二)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育教研组或者辅导员担任,这些机构在管理和安排上不能做到统一,更有一些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直接由德育老师负责,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办等均不参加。指导制度不健全、指导机构不完善、指导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必须健全指导机制和指导机构。只有各个部门职责清晰明确,相互合作协调,才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职业指导管委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管委会的人员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理论和实践。管委会人员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指导制度和指导内容。

2、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管委会人员可以做一份调查问卷,例如,在问卷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喜欢的职业?毕业后想从事的职业?想在哪个城市就业?对就业后的薪资要求等。通过网上调查问卷或者由管委会委派各个班级辅导员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的职业期望做一定的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管委会人员就可大致了解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而展开有效的指导工作。

3、创建试验区,供就业和创业的人员使用。管委会的指导人员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试验区内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耗时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学校应当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让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和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中职学校,二是学生本人。

在中职学校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适当增加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另一方面,职业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就业指导教学要求。

在中职学生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对就业规划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因此,职业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身边朋友、同学以及亲朋好友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薪资情况以及工作后的心得体会。学生通过这些调查之后就会认识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思想观念就会发生转变,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念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轻就业的压力。

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很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校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相关领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当重视,通过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以及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中洋.试论如何做好高职退役士兵的职业指导[j].人才资源开发,(18)。

[2]李志辉.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6(11)。

[3]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31)。

[4]张弦,吴娜.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6(22)。

[5]杨峰.对我国职业指导的思考[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刍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sjg30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高职职业人文教育的价值被逐步认知,并得到多样化实践,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职业人文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1]职业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做以研究。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思路。

职业人文课程是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周密规划。一是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素养的本质属性是职业的,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指明了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的依据,即课程建设应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提高展开,这样就为课程建设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即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原则。职业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不普遍、课程建设时间又较短,因此,课程建设要有问题意识。课程建设必须基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在分析现有教育教学状况基础上,找到职业人文教育方面凸显的实然偏差及问题,循着问题导向路径,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课程建设。三是突出人文教育特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除要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外,还要遵循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人文教育特色,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四是统筹开展课程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重视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职业人文教育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与保障机制等。

二、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表明,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且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教育情境的生态系统。[2(]p4)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就是指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再围绕这一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过程。课程建设时要处理好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式与综合化等之间的关系。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时,还要及时吸收人文教育最新成果,不但要反映社会现实,更要未雨绸缪,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各课程间的统一,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在基本职业人文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构建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1.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人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及其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与人合作、语言沟通、应用文写作等职业通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岗位人”,并为学好其它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的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品质基础,其主要内涵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以及为人师表的师风师德等,具有专业性、内隐性、整体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等特点。[3]职业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学科的优化组合,注意教师梯队的形成。整合校内人文师资教学力量,利用好基础部、思政部、党群、宣传、学工等部门人文师资力量;建立校外人文兼职教师队伍库,以满足教学需要。

3.建构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据此分析出相关的职业人文素养要点,遵循学习规律,谋划学习模块,解构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其次,融合人文学科相关内容,重新建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人文通识、文明礼仪、艺术欣赏和经典选读等内容;职业通用能力方面教育内容应包括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以及就业创业等内容。再次,要注重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内容“宽、厚、精、新”。围绕课程教育目标与内容,按照职业人才培养路径、脉络,将生活、学习、人文、科技、行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炼要点,形成框架设计,跨学科选取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支撑,有效与新媒体技术链接,建构综合立体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历史积淀不足,人文环境欠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人文基础也较薄弱。因此,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素养养成式”的培养方式。即在进行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加以肯定、鼓励,放手让其自我发展、完善;对人文素养欠佳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参观感受、体验等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人文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开展网上学习、讨论、交流,网上提交作业及网上考评考核等,提高学习效果。

5.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制订人文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学分、学时;二是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制订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三是要促进人文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四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与督导队伍,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五是教学力量与教学资源要形成共享机制。要注重认知和行动两个过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人文教育“双结合”考评机制。教学评价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整体性评价。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

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要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围绕职业岗位人的职业人文素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整合学科内容,精选人文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从而设计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这样,通过课程教学,既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又能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增长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及持久的发展潜力等。

2.建设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应整合和利用那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行业文化资源,以保证课程的生命力及成效。如开发利用淮安“运河之都”文化资源,将“开放、包容、恢弘、传承”的运河文化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利用周恩来故居、纪念馆等作为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再如,根据淮安市it、钢铁、盐化工等支柱产业需要及岗位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理,谋划针对地方产业需要的职业人文教育学习模块,将行业(企业)文化嵌入到人文课程教学中去。

3.建设一种综合型的立体教材。由于高职学制、学时相对较短,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必须整合、精炼,并注重综合型立体教材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编写出版的《职业人文综合教程》教材,上册《人文基础》整合了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内容,并建设了人文知识资源库;中册《职业人文》立足岗位需求,注重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材从“通识能力”培养逻辑设计开始,巧妙对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坚持跨学科“课程串”的设计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建构新型教材,并建设了包括就业创业等案例资源、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下册《行业文化》着重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群)编写教材。

4.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中的“基本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教学内容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着重进行人文通识、文明礼仪等教学,选修模块应结合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教学,着重进行艺术欣赏、经典选读等教育;“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也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应着重进行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等能力培养,选修模块应着重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等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5).

[2]徐国庆.现代职教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鸣鸣.论高职教师职业人文素养[j].教育学术月刊,,(11).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