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情况调查报告(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7 10:38:46 作者:温柔雨

情况报告是对特定事件或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局势。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报告成为了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深入村(居)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近几年xx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掌握了基本情况,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有关建议,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xx镇紧紧抓住市、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明确发展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近三年来,xx镇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276万元。目前,全镇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7.8公里,全镇16个村(居)全部通了公路,其中9个村(居)通了水泥路,2个村(居)通了炒沙路;全镇132个村民小组中120个组通了公路,其中48组通了水泥路,15个组通了炒沙路。

(二)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镇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已达41公里,炒沙路面达16公里,正在硬化公路1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为75%,通达率达100%。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了便捷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极大地缩短了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民的外出。交通的便利不仅加快了农村产业发展步伐,而且也促进了xx镇城乡统筹发展。

(三)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日趋完善。目前,xx镇集镇建设客运。

站点1个,可同时容纳客车15辆,日运输旅客1000余人。开通了原肖塘片区、红岩片区农村客运站点,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有序管理。

(四)农村群众致富步伐加快。连续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张坝、望高公路的硬化,对便利畅通,对农民发展产业和弈博农业、恒丰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加快了农民致富和企业发展的步伐。xx集镇至红岩公路的改建,借托当地依山傍水的自然风景,吸引投资资金500万元到红岩村办“农家乐”。目前,xx镇随着农村公路建设,不但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而且催生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公路产业带,并正逐步朝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给xx农村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在xx镇农村公路快速修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公路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虽然近几年xx镇大部分村(居)建设取得了大成就,但是由于xx镇域面积大,自然条件特殊,仍有红石、柏香、观间、大杉等4个偏远山区村未实现公路通畅目标,且80%的组未实现通达目标,涉及人口9000余人。另外,集镇周边平原地区村(居)仍有50%的村民小组未实现通畅目标,20%的村民小组未实现通达目标。总体来看,xx镇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工程建设资金难以到位。根据县通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政策(公路。

硬化标准25万元/公里左右,实行先建后补政策),公路建设项目需单位先垫资修建,而工程建设和验收时间较长,致使上级建设资金难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质量。

(三)农村公路建需矛盾突出。近几年,在市、县宏观政策指导下,农村民改革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农民都想在农村“一展拳脚”发展致富,而当地的交通现状成了农民发展致富的最大“拦路虎”,农民呼声最高的就是路的问题。同时,政府引进的大产业,很大程度上也因路的问题阻碍了发展。20xx年xx镇引进重庆雅竹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xx镇红石村租地1000亩发展高端猕猴桃产业,但路问题问题成了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该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到镇政府和县上反映争取解决路的问题,并将此问题写入20xx年政协提案。

(四)少数工程建设质量偏低。由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公路建设监督人员和技术力量有限,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民工,他们缺少施工经验,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又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个别项目存在质量偏差。

人员,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设臵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到位问题急需解决。

(一)多方筹措,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积极探索“上级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个人集资”的筹资方式,一要紧紧抓住全市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确保各级资金足额到位;二要有效地整合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公路等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三要继续发扬群众自主筹款、积极投工投劳的好做法,发挥农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四要切实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所有建设资金均单独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村级公路每个项目的投资额、资金来源、支出渠道、项目负责人都要一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一是要加强监管制度落和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落实到位,防止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走过场;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镇政府及交通部门层层把关,分级负责。三是争取交通部门支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四是要加强对村(居)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

(三)立足当前,扎实做好工程建设和规划工作。要紧紧抓住。

今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年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和保障的机遇,积极筹备项目、争取资金,进一步推进全镇农村公路建设。对计划建设公路工程,要做到早调查、早规划、早准备相关资料,有条件的村组还可以提前做好路基铺设工作,以迎接新一轮建设高潮的到来。

(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一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xx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要责任到位,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要措施到位,坚持把“培路肩、通沟涵、清路障、立标牌、治超载”作为养护工作的重点,采取全面养护、经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养护水平和效果;五要资金到位,县、镇两级财政要把管理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主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协助搞好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调查的函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我县农村道路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现有各级公路90条1009.66公里,其中通乡路6条168.8公里,通村路65条407.9公里,专用公路两条26.2公里。全县共7个乡镇,98个行政村,十五期末,国家实施通县乡工程以来,我县加大了农村公路改建力度,成功地进行了克通公路建设,去年又成功地启动了商品粮基地克昌公路建设项目以及通村工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农村公路质量和等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县通乡公路硬化总里程达155.1公里,硬化率92%,硬化乡镇6个,硬化率85.7%,通村公路硬化总里程27公里,硬化率6.6%,硬化村8个,硬化率8.2%。

(一)“十一五”时期我县通乡村公路建设规划。

为抢抓“十一五”我省将投入1000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建设通乡白色路1条13.7公里。建设通村白色路52条509.9公里,其中20xx年建设13条线162.9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计划建设22条200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计划建设17条线147公里,实现29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到20xx年末,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幅射,以村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白色农村公路网络。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总额为1774.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贴资金为3809万元,地方匹配资金13331.5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县公路建设的瓶颈。面对缺口资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一是县财政投一点。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按当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将每公里6万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照工农产品每吨2元的征收标准,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屯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出劳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受益村屯每公里11万元资金匹配问题。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采取给外地的xx人写封信、打一个电话和为捐资助路的企业或个人树碑立传,实行公路贯名制等办法,鼓励受益企业或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路。四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建立探索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利用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五是抓准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

(一)通乡工程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总投资3170万元的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建设于20xx年8月31日开工,为保证工程进度,该项目分五个工程标段同时施工,所以去年10月份工程所需10.5立方米,路基土方任务已全面完工。为保证今年该工程于5月中旬进行水泥混凝土铺筑,春节期间我们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了集中备料,现工程所需的碎石、中粗砂和砂砾已全部进场,该工程所需2.3万吨水泥已与我县北疆水泥有限公路签订了购销合同,现已陆续进场。进入4月份以来,各施工标段对路基翻浆路段进行整修处理,经过近一个月的整修,路基翻浆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待时机成熟做水泥稳定砂砾,为水泥混凝土铺筑工程做充分准备。

(二)通村工程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20xx年我县通村公路计划162.9公里,总投资402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乡镇的有力配合下,在市通村办的指导下,我县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局良好。目前,工程设计、招标工作全部完成,组织机构及人员已全部到位,“一事一议”各村承担的工作任务已基本落实,各施工单位已进驻各标段,备料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按照市政府和市通村办的部署和要求,xx县政府和交通部门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摆上首位。纳入日程、强化领导、全力推进。一是为切实加强对通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董颖秋、副县长吴昊、县助、财政局长邹德玉、交通局长范德强为正副指挥的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举全县之力,出台优惠政策,为通村公路建设创造条件。三是指挥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四月中下旬总指挥,县长董颖秋、副指挥、副县长吴昊、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深入各乡、村和路段实地踏察,并与各乡村研究通村工作,指导各村“一事一议”,同时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带队分别深入各村自4月22起各施工单位开始陆续进入各标段,开始紧张的备料工作。目前,通村工程整体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5月中旬,我县通村公路将破土动工。

今年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前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上级计划下达晚,所以致使工程建设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期。二是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在资金筹措上难度很大。三是工程技术力量馈乏。

为保证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抢前抓早,全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按照省市计划,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162.9公里通村工程今年9月底必须全面完工,现在已经进入5月份,各项工程已全面启动,我们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抢前抓早、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确保今年我县通乡、通村工程如期完工。

第二,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的监督管理。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由于我县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工程质量做好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查处质量问题,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

第三,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可行保证,为此,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办公室一定要代表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搞好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都要成立由乡、村长负总责的领导组织,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服务和监督。

第四,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各方公路建设积极性。有效的奖惩制度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动力,为此,今年,县政府将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将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表现突出,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启动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总指挥县长董颖秋的带领下,深入各乡村现场办公,动员沿线百姓为农村公路建设出力献策。通过“一事一议”受益村屯百姓主动投工、投劳,负责土方、基础砂、路肩等基础工程,同时各村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纷纷为施工单位安置驻地,解决水电,提供服务,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保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20xx年7月,中组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团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关爱流动儿童工作通知精神,全面了解xx地区留守流动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前不久,xx市关工委和各区县(市)关工委组成调查组,历时四个月,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长、望、浏、宁4个县市的留守儿童和市内5个区流动儿童的状况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长、望、浏、宁四县市共有在校学生370366人,其中留守儿童97854人,占26.4%。宁乡县、浏阳市留守儿童较多。宁乡县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45.9%,xx县仅占5.78%。偏远乡镇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如宁乡县大屯营、沙田、巷子口等乡镇留守儿童达到7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1.9%,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22.1%。留守儿童托管情况是:单亲监护的占47.5%,隔代托管的占33.6%,亲属托管的占12.7%,寄宿学校的占6.2%。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市内五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48587人,其中,流动儿童38189人,占25.7%。流动儿童最多的是雨花区(在校学生47838人)达1481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占全市流动儿童总数近四成。流动儿童比例最小的是开福区,占在校学生的12%。流动儿童相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总体情况较好,获得学校表彰的儿童有8090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1.2%,获市级表彰的有340人,占9%。流动儿童中入团入队的有20850人,占54.6%。据雨花区有关部门的调研,100%的农民工家长从不同方面对现有学校感到满意,并发现孩子来xx市区就读之后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和进步。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历来重视。对于留守儿童,望城县召集了有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千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xx县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建档率、临时监护率、入学率、巩固率、心理保健工作建档率的“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并力争2008年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率达90%以上,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浏阳市淳口镇对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四纳入”: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村、社区中心工作议题,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措施,纳入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对于流动儿童,2004年,xx市出台政策使得农民工子女“零门槛”到城区上学。20xx年又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一费制”收费和杂费全免,同时,对在市区就读的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贫困生,也将享受“一费制”收费全免的政策。市内五区均出台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定点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开辟绿色入学通道,并对农民工子女做到“五个一视同仁”:评优奖励一视同仁,入队入团一视同仁,享受助学金、学费减免一视同仁,对贫困生、残疾生的扶助一视同仁,参加活动一视同仁。芙蓉区对没有违规向农民工子女乱收费的定点学校,年底各奖励10万元。

2、学校教师尽心尽责。对于留守儿童,许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如浏阳市山田中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61.8%。该校先后完善了“留守儿童亲子活动室”、“心灵驿站”、“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亲子家庭档案”,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协会”,建立了“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网站,开通了留守儿童免费亲情,组建了40多个手拉手亲子家庭,亲情家庭实行每周一谈、每月一通(通电话)、每季一评、每期一聚、每年一庆,让150余名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随时都能感受亲情、倾诉心声的地方。20xx年3月23日,10余家中央媒体对“山田模式”进行了专题采访。对于流动儿童,市区所有接受了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均将外来人员子女学籍与本学区子女的学籍同时建档,混合编班。针对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情况,许多学校坚持开展以关爱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互帮互助活动,如“城乡少年手拉手”、“在相互关爱中成长”、“献爱心、尽孝心和培养社会公德心”等活动。学校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学生用品优先发给农民工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为新入学的流动儿童家长授课。雨花区树木岭学校农民工子女占了近90%。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自编教材《同在蓝天下》,分为“生活环境篇”、“安全白护篇”、“文明交际篇”、“自理自律篇”,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引导,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一些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砂子塘二小成功地创建了xx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流动人口示范性家长学校,八一路小学获得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等荣誉。在对新民路小学266名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中,认为现在就读的学校比原来农村学校好的占94.1%,喜欢学习的占86.9%,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占87.2%,感觉自已很幸福的占94.1%。

3、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各部门和团体对农民工子女充满着关爱之情,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浏阳市淳口镇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协会,会员215人;镇共青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21人;镇妇联成立了巾帼爱心妈妈服务队,参加者22人。同时,该镇还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基金,由镇党委、人大、政府联合发出募捐倡议书,现已募集基金36500元。宁乡县沙田乡关工委配合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台帐,组建了网吧、歌舞厅巡视队伍,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和指导。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妇女主任寻豪英,原任过代课教师,现在她义务托管了当地的6名留守儿童。对于流动儿童,许多社区打造了“阳光驿站”等载体,使这些孩子们在每天放学后、父母没下班这段时间有人陪伴、照看。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芙蓉社区成立了“大手拉小手”楼栋关协组织、城乡孩子“手拉手”自治组织和“红领巾理事会”等团体,设立了“开心驿站”,下午4点免费开放,农民工子女可以参加“故事开心说”、“童谣开心唱”、“电影开心看”、“游戏开心玩”等,为社区内农民工孩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平台。xx县驻长办事处辖区内共有中小学生45人,其中,农民工子女22人。办事处关协的老同志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家访,假期中要求学生上午做作业,下午到活动室锻炼,假期结束时进行作业评比。

1、留守儿童现状堪忧。一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疏导,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或是任性自私,脾气暴躁,遇小事易走上极端。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望城县莲花镇的585名留守儿童中,有26%的孩子经常去电游室,13.2%的孩子经常抄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26.9%的孩子有逃学、厌学、旷课行为,从而导致有近4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父母离家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三是安全保障难到位。20xx年至2005年,浏阳市每年都发生了留守儿童溺水死亡事故。20xx年3月,浏阳市淳口镇一名初二年级留守儿童与社会青年打架,造成伤亡事故。四是难以全面发展。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有效监护,他们结盟拜把,称兄道弟,吸烟、酗酒、打架、甚至发生偷盗、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宁乡县龙田镇留守儿童达911人,占在校学生的53%。他们中表现好的224人,较好的200人,表现一般的291人,表现差的189人(占留守儿童的21%)。

2、家长履行职责不够。一是子女见不到家长。宁乡县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有45.7%的一年甚至几年才能与父母见上一次,父母与家里电话联系也较少,一般半月才一次,多数只问家里是否平安,对留守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关心不够。二是监护不到位。有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但监护人整天沉迷于麻将,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有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其中大部分监护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低,很少管教,生怕管得太严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严肃指正,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就成了问题学生。三是家长不过问。将子女带进城区入学的农民工,起早贪黑忙工作,对子女学习很少过问,交流不够,造成孩子有自卑心理,性格内向。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反映,学校召开家长会,一些农民工家长请都请不来。

3、学校教育管理较难。一是农民工子女就学流动性较大。农民工子女往往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换而流动,有的甚至中途转学,“来无信,去无踪”给学校师资、设施的配备造成被动。如天心区古道巷小学2004年夏季全校学生260人,秋季开学时,突然增加了160人,学校措手不及。一环东路小学在前年的秋季招生中,为了及时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一个班人数猛增到90人,学校只好在操场上用彩板间隔出两个教室,问题才得到基本缓解。二是教材不同步给教学增加难度。由于中小学的教材是由各个区县自主选择,版本不一,造成同一年级的学生基础不同。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没开设英语、计算机,这些农村学生转到城市就学后,开始普遍跟不上班,老师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辅导。三是学校硬件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小学办学条件人均校园面积28平方米,但多数学校达不到标准。如砂子塘二小人均校园面积9平方米,八一路小学仅3.8平方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学籍管理难。市有关部门要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必须做到“六证齐全”(计划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暂住证、租房合同或住房证明、工商营业证或用工合同)。参加调查座谈的教师反映,班主任收齐证件特别困难,往往是期初开始收证到期末才能收齐,并且大部分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前,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上述六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在审查相关证件时,难辩真伪,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蒙混过关。五是学校与家长沟通困难。农村学校反映,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许多人没有固定的地址和电话,学校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联系。

4、区级财政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城区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逐年快速增长。如雨花区,2004年春为7000人,2006年秋达到14812人。该区2004年以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58所,面积9万平方米,增扩学位11560个,招聘教师500余人,保证了学生能坐进教室学习(班级超编严重)。区教育局反映,按照现在农民工子女数量,该区需配备教师700余人,每年新增人头经费2100万元;按照每名农民工子女每年投入公用经费2400元,每年区财政需增加投入3600万元;按照每班45人,每校12个班的标准,全区需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27所,建设经费6亿元。全市五区共需为38189名农民工子女配备教师2xx5人,每年需教师人头经费6200万元,年拔付农民工子女公用经费9100万元,全市需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71所,学校建设经费15.3亿元。因农民工子女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其义务教育经费仅由各区级财政负担不甚合理。

5、社会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对农民工子女存在岐视现象。许多城市孩子的家长对农村孩子存在偏见,认为农村孩子习惯不好,知识面狭窄,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农民工子弟同校学习。二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有的商店向未成年学生出售香烟,学生可以随意进入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的现象依然普遍。甚至有的监护人让留守儿童参与,长期的耳濡目染不仅使他们无心学习,更使他们逐步染上了各种恶习。

1、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要建立以党委、政府牵头,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为主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原则,形成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街道社区)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网络。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生活自理能力差、临时监护不到位等问题,凡是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学校,都要尽量解决留守儿童的住校寄宿问题,名级财政要加大投入。留守儿童每年需要的生活费用可采取以家长为主、各级财政适当补贴的方式解决。

3、学校要健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制度。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流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家长通报情况。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增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亲情爱生,爱满校园”等活动,组织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做学生的“代理家长”,做孩子的生活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以“心连心、不寂寞、心连心、共进步”为主题,组织一些品学兼优的同学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互助对子。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学生假期到村(社区)报到制度,假期结束后,曲学生生活所在的村(社区)做出鉴定。

4、抓紧抓好城区学校扩容扩建工作。20xx年秋,全市农民工子女将增至50000人,比20xx年增加12000名,相当于增加22个学校的规模,需增加学校建设资金4.8亿元。学校改扩建用地,由市政府统一规划;改扩建学校所需建房及配套设施费用由市、区两级政府负担,以区为主。同时,落实好《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须预留建校用地、科学布点中小学校、规范开发商缴纳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费,确保新区居民和农民工子女入学。

5、抓好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各级关工委、教育、妇联要进一步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家长学校应开办“如何与孩子沟通”、“科学的家教方法”等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启发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学会如何关心儿童的日常生活,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努力提高他们的家教能力和水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6、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关爱农民工子女。妇联、团委、未成年人办、关工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共同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把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动员起来,让他们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托管对子,担任义务辅导员,让孩子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室、活动中心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托管所,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应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以家庭托管的形式将留守流动儿童组织起来,由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担当“代理家长”,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和安全等,以弥补因监护人或监管人无力监管的缺失。

7、优化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主题,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经常性对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定期对城乡范围内的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等进行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场。要注重树立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典型,让孩子们学有榜样。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场出现了“留守现象”。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目前,陈官乡妇联组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到村,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广饶县陈官乡总人口2.3万人,其中妇女9850人,由于陈官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比较少,据统计,全乡留守妇女人数为74名,流动妇女人数为125名,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4人,流动儿童为8名。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25--49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48%。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

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小,统计数据显示,陈官乡初中阶段留守儿童人数为4人,流动儿童初中阶段为2人,小学阶段为6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有72.3%的妇女大多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少数也基本做到2-3年体检一次。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陈官乡中心初中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2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建议及对策。

(一)抓住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能使农民能够实现就近劳务输出,使“留守”现象从源头上得到缓解。二是积极引进居家就业。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外界信息的吸纳力度,多方寻找合作伙伴,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一些例如加工、编织等适合居家从事生产的产品订单,使农村留守妇女能够就近挣钱,有效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三是出台有利于农村创业的政策。增设农民创业贷款项目,放宽限制,减化贷款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要用好用活政策项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全力配合,使对农村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从调研看,在家创业有资金、有路子,务工人员往往都会选择结束在外务工,回乡创业。

(二)充分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妇联组织能否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服好务,重点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农村妇女主任则是抓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抓住农村两委换届契机,确保妇女主任在村级组织换届中100%进“两委”,争取政策,合理提高村妇女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真正做到农村妇女工作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把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农村妇联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组织留守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定期组织留守妇女,通过看农科片、组织农村娱乐队、开展节日庆祝活动、依托农村阵地建立聊天室等,搭建留守妇女活动平台,把组织的温暖送给留守妇女。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交换劳动是农村在农忙时节普遍采取的方式,针对某些留守妇女家庭劳动力短缺问题,村级组织应该组建互助组织,把农村自发交换劳动的行为转化为有组织的互助行动,村干部身先士卒,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和劳动力特别少的留守妇女家庭给予帮助。三是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四是对有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农村家庭实行档案化管理。摸清工作对象,建立起相关资料档案,联系经常化,及时反映和解决这些家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当起党和政府与这部分弱势群体联系的桥梁。

农村留守人员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农村留守人员情况调查报告,可供大家参阅!

(一)人数。我镇辖5个村一个居委会,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7914人。据统计,我镇现有“三留守人员”总数2459人,占总人口的31%。其中:留守老人1243人,留守妇女445人,留守儿童77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6%、5%、10%。

不医”的情况很普遍,“小病抗、大病捱”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三是生活质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除子女少量接济外,主要依靠自身劳动维持生计,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非常简单,尤其是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一日两餐,生活质量较差。2、关于农村留守妇女:一是劳动强度大。农村留守妇女,由于丈夫外出,她们既要照顾孩子,又要赡养老人,既要烧火做饭,又要在田间劳作,有的还外出打零工。忙活、闲活、重活、粗活均压在她们肩上。二是精神压力大。由于长期两地分居,担心夫妻感情疏远,担心丈夫在城里干活,经受不了诱惑而抛妻弃子,遭遇婚姻危机。三是缺乏安全感。农村社会治安相对较差,妇女没有依靠,安全感较差。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一是感情上缺乏抚慰。留守儿童主要靠信件、电话与父母联系,缺乏父母亲情。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儿童思念父母,希望父母留在身边。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希望有渠道诉说,有亲人安慰,但相应的监护人与儿童或多或少存在隔阂,不能完全代替父母。因缺乏父母照顾,多数留守儿童自制力较差,存在冲撞易怒的问题。二是学习上缺乏指导。所调查儿童均在镇中心小学寄宿上学,放假时,由于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对儿童学习难以指导。三是行为上缺乏约束。监护人由于主要是隔代监护,对孩子比较溺爱,又由于农活繁忙,无暇照看孩子,与孩子交流少、沟通少,对孩子约束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35%,说慌、打架、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等不良现象约占30%。

1、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相对很大。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居住自然条件较差,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劳动能力较弱,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外出务工所得。据了解,80岁左右的留守老人不得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因农村在家劳动力少,留守人员在农忙时既难以请到人帮忙也舍不得花钱雇工,致使劳动强度极大。

2、生活缺乏相应照顾、隔代教育问题突出。由于子女或丈夫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而言都成为难题。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渐渐衰弱,患病的相应增多。妇女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而且,都承担着抚育儿女或孙辈的重担,留守妇女因精力所限,无法专心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老人因身体较差,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对他们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3、家庭氛围严重缺失、精神生活非常单调。近年来,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相对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老人、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子女或丈夫常年外出,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难以享受到亲情般的关爱和家庭氛围中的温暖,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影响了儿童心身健康发展,造成部分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缺乏安全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同时,他们与外界的接触较少,除了电视,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

4、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费用严重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人员常年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患病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老人是多病缠身,有的老人多年卧病在床。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村里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农村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情况。“小病抗,大病拖”是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医疗状况的真实写照。

农村留守老年妇女在养老、就医、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二个主要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城乡差距拉大导致人口结构分布失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我镇农村在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和发达城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快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这是造成农村留守人员各种生存问题日趋严峻的根本原因。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纵向来看,我镇农村社会保障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较和从现实需要来看,农村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养老、公益医疗、公共服务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滞后的,农村老人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保障的各种需求。缺少针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重要社会民生问题的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服务措施。

“三留守”人员的生存质量,关系到我镇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需要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并加以解决。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紧扣国家对农村的投资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及农民生活环境。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进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改善留守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对特定区域、特定人员的救助帮扶机制,切实有效地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

3、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投资效益。要彻底解决留守人员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结合镇情,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拓宽投资门路,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共同致力于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人回家乡、情注故里、福满家园”的美好愿景。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几年来,xx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xx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主要问题。

近年来,xx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二是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三是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

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情况调查报告

年初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粮食喜获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95.6亿斤,比上年增长18.1%;比“十五”期末增长66.8%。粮食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预计实现5331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十五”期末增长117.1%。

1、科学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质量。根据xx市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从易到难、分层次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对市区及城乡结合部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周边乡村率先建成新农村。如富拉尔基区抓住省“千村试点”工程机遇,在长青乡实行整乡推进,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使全乡6个村实现了道路全硬化、亮化、绿化,消灭了泥草房,建起了农村别墅和扶贫公寓,基本上达到了城市普通居民生活标准。通过对另一个乡实行整乡推进,有望今明两年在全区建成新农村。二是选择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小城镇。龙江县景星镇是省级重点小城镇之一,全镇总人口7、2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占到25、3%。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安置农村人口3000多人。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建设中心村。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有240户,只有7户砖瓦房。20他们抓住省级示范村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3370万元,建成四栋农民公寓20413平方米,使240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并建成1、2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在其带动下,二期、三期再建18700平方米农民公寓,将相邻的自强、奋斗两个村迁入丰林村,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仅此一项即可以为两个村节省基础建设配套资金万元,又腾挪土地32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融姿渠道。全市按照“一个县抓一个小城镇,一个乡抓一个中心村”的思路,积极探索了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并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模式,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建设中心村65个,撤并自然屯41个,腾出土地2.23万亩。建成农民公寓楼79栋,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吸纳农民1.2万人。

2、打造亮点,建成多条省级新农村示范带。注重试点,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从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xx市第一批选择127个示范村进行试点,已全部通过验收。年xx市保留和新增示范村、试点村总数达到120个。通过一年努力,120个试点村实现粮食总产14.65亿斤,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3.3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收入5680元,增长18.9%;。共完成公路硬化148.17公里,村内街路硬化94.71公里,自来水入户9813户,有线电视入户8280户,四旁绿化91.4万平方米,新建砖瓦房面积33.67万平方米,新建节能房1736户;新建村卫生院所8个;新建农村村级文体活动场所55处,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在我们还打造出5条示范带,一是以铁锋区查哈诺村、昂昂溪区俄式风情园、碾子山区漂流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带;二是以甘南县兴十四为主的科技园区示范带;三是富拉尔基区、建华区为主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四是以依安县丰林村、拜泉县自治村、整洁村为主的整村推进示范带;五是以依安县依安镇、富裕县富路镇、泰来县江桥镇为主的小城镇示范带。

3、发展生产,为新农村建设积攒后劲。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市上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互惠”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培植典型、扩大宣传等措施,推广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场县共建7种经营模式,并制定《xx市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在经营规模、载体、模式、机制、方式、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给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今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比上年增加137万亩,比上年增长15.6%。。二是加大“四个换位”推进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1户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投资65.9亿元,新建了一批玉米、乳业、生物能源、拖拉机制造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其中中国一拖兴建的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中粮集团投资兴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总投资17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现在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8户,到年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上缴税金5.6亿,同比增长12%和4%,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2.6%和93.1%。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经济”来培育,推动劳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到年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资源的53%,实现劳务收入76亿元。三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同比增长33%,比“十五”期末增长88%。全市绿色畜禽饲养量达到690万头(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0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400个产品。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和甘南葵花籽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年加工量发展到1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7%,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8%和143%。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总交易额达127亿元,比上届增长16%。

4、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止目前,为全市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应检必检;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18.65万份,达到农业人口的37.88%(未含试点县甘南),甘南做为试点县完成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份,建档率100%。,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达256万人,比2009年增加9.6万人,参合率平均达到99.8%。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xx市共建设农村公路15709.9公里,总投资58.8亿元,超过规划目标9374.5公里67.5%。农村公路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月,齐泰、齐嫩、大齐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齐甘高速公路主体通车。在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xx市境内建设4条高速公路,建设里程446公里。三是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全市共争取资金1.36亿元,打井配套安装自来水431处,解决了20.86万人的饮水困难。“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3.45亿元,其中国投资金为1.9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共建1274处饮水工程,使66.93万人饮水不安全得到解决并吃上了自来水。

农村社保情况调查报告

20xx年,吉林省的生产总值(gdp)达7203.18亿元,比20xx年增长13.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长速度较之20xx年下降2.7%,但全年经济始终保持较快较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0.5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1.96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72亿元,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20xx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6319元,比20xx年增长13.1%。20xx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价格水平同比上涨0.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1,下降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5.3,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9.4,下降0.6%。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87.08亿元,增长15.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79.21亿元,增长25.3%。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人均投资达到2.65万元。

20xx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8.5:3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59.4%、3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26.65亿元,增长16.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09.39亿元,增长2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17.26亿元,增长14.7%,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累计实现净利润475.12亿元,比上年增加122.34亿元,增长34.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食品和医药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63.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0.4%,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九大支柱、优势和特色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267.99亿元,增长14.3%,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8.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34.57亿元,增长13.6%;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498.20亿元,增长20.7%;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05.64亿元,增长5.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5.05亿元,增长25.4%;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50.24亿元,增长11.8%;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174.15亿元,增长25.8%。

20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641.55万亩,较之去年增长0.8%。由于受到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罕见旱情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460万吨,下降13.4%。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同比增长11.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730个,同比增长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粮食加工量达1450万吨,畜禽屠宰加工量达3.18亿头(只),比上年均有增长。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555.9亿元,增长17.3%;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150亿元,增长15.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4,下降3.6%。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上涨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6元,比20xx年增加333元,增长6.8%。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比20xx年增长13.4%。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13%。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同比增加0.86平方米。

截至20xx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4.2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5%。其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42.81万人,增长32.6%。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1.45万人,增长3.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2.15万人,增长1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9.93万人,增长27.2%。城市低保标准和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14元和170元,同比增长28.0%和30.7%;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全省207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7亿元,资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73.2万人次。首次将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700元和2700元,使8.7万名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

吉林省是全国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份之一,20xx年底,全省已有24个县(市)被确定为试点县。20xx年在尚未开展试点的县(市、区)全部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了全省。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始于1993年初,按照民政部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民办发[1992]2号)要求,在部分县市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老农保”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财政支持缺位、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和农民缴费困难等问题,对农民吸引力不强,加上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老农保”工作进行整顿,使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直处于停顿和维持状态。20xx年底,共有参保人员74762人,领取养老金人员1305人。20xx年,吉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32号)要求及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意见,决定在长春市朝阳区等9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试点单位名单见附件),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有关新农保的具体工作包括:一是选择确定了9个试点县(市、区),并获得国家批准,预计国家每年补助1.4亿元左右。二是举办了首期培训班。根据部领导建议和省级政府领导指示,举办了首期新农保试点培训班,保证了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启动。三是推进了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了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的指导下,选择了13个县(市)作为开展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县(市),目前,全省共有12216人参保,个人缴费总额为605万元。四是深入了解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截至20xx年12月底,全省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达4.7万人,涉及被征地农民3.3万余人,实际参保人数占符合参保条件总人数的16%。五是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按中组部和省委的要求,在新农保制度框架内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对全省现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二、辽源市基本状况。

20xx年,辽源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2.0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2.0%,列省内增速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8.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636元,同比增长25.7%。全市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3.84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增速3.6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0%,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44%,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53.0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教育支出8.6亿元,同比增长20.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亿元,同比增长64.5%。全市城乡消费水平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0.5亿元,同比增长20%,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3.2%,零售业零售总额和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19.5%。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66万美元,同比下降9.2%;与20xx年相比,出口增长11.6%,进口下降33.1%。招商引资提升明显,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引进域外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5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商业贷款余额31.3亿元,比年初减少1.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6.2亿元,比年初增加42.1亿元。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2%,同比下降1.8%,其中衣着类、食品类价格的下降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的上升比较明显,具体幅度:食品类价格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8.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居住类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9%。全市居民收入较之20xx年都有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7.8元,同比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76元,同比增长7.3%。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1亿元,增加24.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369元,同比增长20%。

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全市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6.6:3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2%、66.3%和31.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8.06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2%,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52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市共有33个大工业行业,盈利的有22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这六大行业共实现利润8.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7.32亿元,突破400亿元关卡,同比增长35.28%;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3.29万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75.4%,增幅高于全市水平4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16.1亿元,同比增长6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9.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6.4:65.5:28.1,投资额分别为26.1、266.7和114.5亿元。房地产业发展稳定,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543.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40.39万平方米。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5%;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178.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2%。

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5.8万公顷,增长1.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同比下降15.7%;林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26.3%;牧业总产值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17.4%;渔业总产值完成0.3亿元,同比增长30.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0.9亿元,同比增长47.8%。手惠农政策影响,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科技得到推广。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2万千瓦,同比增长14.6%;大中型农用拖拉机5450台,同比增长38%;农用运输车5568辆,同比下降28.5%。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肉类总产量24.5万吨,同比增长16.5%;禽蛋类产量7.9万吨,同比增长16.7%;奶类产量1.4万吨;水产品产量2501吨,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76元,同比增长7.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灯塔乡撤乡设镇,东丰、白泉、寿山、渭津、横道河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300个,占村镇总数的54.7%。争取各类农业补贴和项目资金3.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50公里,义务植树190万株,绿化村屯151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25.9亿斤。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262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6个。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辽源召开。

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资最多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路、福镇大路、连阳路等56条街路,滨河桥等3座桥梁。建设改造水、电、气、热、通信管线200公里,硬覆盖25万平方米。扩增路灯、交通信号、电子监控、交通标识线、地下消防栓等基础设施。市区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达80%,居全省前列。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两化三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向阳山等4座公园和3个小型休闲广场,城区植树52.2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市区亮化比例提高30%。改造50栋弃管楼供排水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对社会开放。人民大街地下人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辽长高速通车,辽西铁路竣工,营梅、吉草高速工程过半,集双、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辽源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封闭。

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辽源市经济总量不大,基础尚显脆弱,增长比较粗放;经济外向度低,产业链短,特色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亟待提升;项目资金短缺,流动资金不足,产能发挥不充分,政策性、结构性减税和重点企业限产造成财政短收;产业缺少领军人物,企业管理落后,自主创新和融资能力不强,部分信用意识较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观念、理念和与时俱进、实践创新要求不适应,解放思想与实践实际结合尚有差距。

20xx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3.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7.21万人;全年离退人员中有7.26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0.02万人,同比增长8.8%,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2.0万人,同比增长9.2%,生育保险参保人员12.01万人,同比增长64.5%。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10.6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9万人。

辽源市是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之一,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20xx年启动,经过五年多的平稳运行,受益农民越来越多,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xx年新农合参合农民达60多万人,参合率达到96.8%,建立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

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如何遵循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把握好目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当前切实要探讨的问题。

(一)基层干部作风不实。表现在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喜欢搞一言堂、家长制,在领导岗位上干得时间越长越明显;做官不为民,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己负责多,对公负责少,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有少数干部作风粗暴,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粗暴,不依法行政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执行一些突击性任务时,常常采取强制性办法,有的甚至目无法纪,由此酿成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群性事件,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基层政权建设。

(三)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书记或主任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把关作用,甚至带头违反财经纪律,、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级会计文化水平低,账务记录混乱。有的农村党员群众认为实行村财乡管后,不必再过问村内的财务收支情况,有的民主理财只是流于形式,财务未能完全公开;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民主理财,也没有进行财务公开。有的村对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进行村民会议讨论,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出决策,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隔阂加深。

(一)抓作风建设。一是要围绕服务发展抓作风。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惠农政策落实等中心工作为重点,围绕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加强对办、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强化过程监管。二是要围绕能力建设抓作风。采取集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组织办、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提高办、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遵守各项党纪法规。同时要抓好政策理论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力。

(二)抓宣传教育。一是要抓好廉政学习培训。以中心组学习为抓手,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举办廉政知识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播放廉政影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基层干部廉政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二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围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积极创建和巩固廉政文化示范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体活动,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稳步发展廉政文化示范点,使所有村都达到示范点的建设标准,真正在农村营造出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

(三)抓好制度建设。一是要抓好制度创新。围绕源头治腐做文章,在农村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监管等制度执行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方便操作、群众满意、效果明显的原则开展创新。二是要加强制度宣传。对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进行整理,采取制度上墙、村务公开栏公示、专题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制度,让廉政制度深入人心,让基层干部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样才能做好,自觉学习和遵守制度。三是要严格落实制度。用制度管人和管事,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制度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抓好日常监管。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抓监管。当前乡镇的主要工作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以及政策宣传和落实,乡镇纪委应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及时跟进,主动出击,及早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够贯彻执行到位。二是要围绕重点岗位抓监管。结合腐朽风险防控工作,以机关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岗位为重点,加强岗位腐朽风险排查及防控,督促其对照腐朽风险点开展自查自纠,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性对其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提高其勤廉意识,对顶风而上的党员干部,严格依纪依法查处。三是要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抓监管。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低保评审、惠农资金发放、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检查,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谋私、与民争利等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1、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行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

2、推广健康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使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养殖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1、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力争实现100%“户户通”。

2、进一步治理村庄环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对全村未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实现村道两旁绿化,鼓励农户进行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农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确保人畜吃水问题合理解决。

4、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洁、安全的沼气。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潜力,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了解并监督村群众资产和财务收支状况,进一步规划民主决策机制与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能够透过办学校及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向农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加快新技术的推广。进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技术与科技装备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带给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大力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医疗建设,提高基金使用率和农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广大农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保障。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xx年x月号到x月xx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x月x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x月x日。从x月x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x月x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市**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20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zui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20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zui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zui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72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5%,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324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在zui后,我要感谢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当我问及他们很多问题时,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隐不瞒。我请他们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认真作答。当我向他们要取一些照片时,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贵,他们也不吝啬。他们对我说,只要有利于你学习,你用就可以了。这些话着实让我感动,谢谢您们了,我的乡亲们!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市委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多举措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陈年垃圾清理工作。乡镇也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视,按要求落实,迅速行动、真抓实干,花了许多精力、财力来做好这项工作,经过广大干群的齐抓共管,初步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净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桥头集镇人大近日组织代表开展调研,了解到,尽管目前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较前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热情不高。目前群众公共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卫生常态化支持不够,一些村民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还未彻底改变,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二)财政保障力度还不够。目前乡镇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与当前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暂时难以满足农村的发展要求。

(三)垃圾分类任务任重道远。一是由于受到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村民觉得垃圾分类“离自己很远”,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二是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还不够到位,造成群众不能及时有效分拣垃圾。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落实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利用宣传车、社区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聚项目资金。一是建议按照常驻人口每人按一定的比例标准,用于招聘保洁人员、完善基础设施和日常突击性工作经费保障。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与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三)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更大实效。一是要健全完善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对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权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形成环境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要建立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长效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治了乱、乱了治”现象。三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

农村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农村教育,认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20**年8月23日至25日。

地点: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二、调研经过及内容。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小学位于六堡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创建于1934年,建国后该为现名。学校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学校现有学生169名,开设了7个教学班,全校教师9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集花园、学园于一体的村级小学。虽然不倚小学现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不倚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不倚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不倚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不倚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知道了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村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的就业制度也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学没有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让很多村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许多的村民无力供养,导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公示情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农合医疗制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景,把新农合每月补偿公示工作做好,并做好门诊登记。

参合农民就诊时确认身份后,使用新农合专用处方并认真填写《新农合医疗证》和门诊登记,严格控制开大处方,不超标收费,在补偿账本上亲自签字及按手印,以防冒领资金。

在药品上严禁假药,过期药品及劣质药品,药品必须经过正规渠道积极。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严格执行新农合的药品目录合理规范用药。

对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有的'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还有极少部分人没有参与进来,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参加的农民继续参加农合,未参加的应积极参与进来。

加强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情景进行入户核实力度。

在以后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审处方报销费用。

加强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业务知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二次补偿宣传使参合群众进一步了解农合对人群众的益处。

经过自查自纠的工作,看到在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的督察力度,审核力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促进我村新农合的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