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7 23:29:28 作者:笔舞

学习心得的撰写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学习成果。在下面的学习心得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坚持,以及他们在学习中的经验和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

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想着怎样改变这里的现状,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她将桐林小学的图片配上文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宁波教过的学生、企业家张刚看到后,亲自赶到桐林小学考察,当场决定出资40万元,委托周秀芳重建学校。

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房子里,周秀芳住了下来。白天,她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课余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干部一起,与村民商量着解决一些建校中遇到的问题。在建设桐林小学期间,周秀芳和孙绍富还抽空走访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小学。一次次的微信沟通、现场接待,周秀芳和孙绍富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经筹款近300万,为山里的孩子筹建9所希望小学。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图书……除了筹建希望小学,周秀芳和孙绍富还通过各种途径,为当地孩子筹集了大批物资。“这些东西来自一个叫宁波的爱心城市,我只是个‘爱心搬运工’。”周秀芳说。

爱心接力,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周秀芳膝盖不好,有恐高症,血压也高,但说起山区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绝,却很少和别人说自己的苦。九江溪镇政府考虑在山区生活条件差,主动提出让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镇政府里,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要是享福,我还不如直接回宁波去。”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周秀芳老师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但周秀芳为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时,她常送上几百元钱;留守儿童过生日,她常买来生日蛋糕。为了使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募集资金给当地学校买来电脑。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20__年__月__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学习了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通过这些人物鲜明的人生轨迹、坚定的人性品格、强大的内心力量,使我的内心受到了一次非同凡响的震撼与冲击,正是这一系列人物的感人事迹,感动了中国亿万人民,鞭策着我们的行为与道德准则。

这些振奋人心的名字,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__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那些动人绚丽的颁奖词,就是他们一生的光辉写照。“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寻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这些人的职业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有的在祖国的科研事业呕心沥血,有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余热,有的用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去诠释生命的价值;有的用质朴的血脉深情维系着人生的意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生活的强者,用坚定的意志力战胜困境,用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生命,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心存感念,拥有一种大爱的精神。在这种大爱的背后,饱含着一种深情,那是对他人的深情厚谊,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历久弥新、亘古不变的坚实的民族品格。它是无形的,流淌在中华民族亿万群众的血脉中;它又是有形的,因为,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乃至以他们为榜样,在社会各行各业坚守职责、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便是最为鲜活、最为生动的缩影。

我们被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深深触动,为他们用真情书写的丰富人生而振奋,学习与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要鞭策自我,努力地向他们崇高的人格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靠拢,不断地实践人生的价值,让我们向他们再一次致敬,并且无悔地、自豪地成为他们这种崇高精神的传承人与发扬者。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

王娅在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时间的那一刻,却选择了放弃化疗,让最后的生命更有价值,也让节省下来的钱更有意义。这是王娅的“性价比”。

王娅并非不珍惜生命。去年3月,王娅被确诊患上了胰腺癌。本打算出国旅游的王娅,立即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开始住院治疗。四个周期的化疗,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王娅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就在医生为她会诊,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时候,王娅却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经过深思熟虑,去年8月,她决定停止化疗、放弃手术,接受保守治疗。她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飞往西部山区的飞机。看到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她几次潸然泪下。回机场的路上,王娅对兴华基金会爱心人士杨志明说:“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后,房子变卖的钱可以继续用来帮助困难孩子。”回到天津,杨志明协助王娅办理了房产公正、过户等手续。王娅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主要是放疗,效果又不见得好,最后我终于想了想,放弃了。你知道我一辈子就挣这么点儿钱。房子给孩子们,可以捐了。(钱)不是很多,但是100多万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不过,要把房子捐赠给一个基金会,天津还没有先例。王娅曾对记者说,“原本想把房子变现,捐给基金会。想了很多办法,同学想买但没有这么多现金,山东的妹妹想买,但外地人限购……总之是没办法”。

地税局、房管局、公证处……能去的地方王娅的同学都帮着去了解,几经周折,王娅在天津北方公证处一位姓段公证员的帮助下,起草了文书,办理了身后捐赠遗嘱公证。但很快,王娅又反悔了,她要把身后捐赠变成生前赠予,因为她担心自己去世以后还会有签字等诸多手续,给房产捐赠带来麻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钱能顺利用到孩子们身上。最后终于办成了,心放下了。”

几经努力,生前捐赠终于成功办理,王娅这套70平米的住房,在她生前就赠予给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__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__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__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中国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__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平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入党志愿书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她是一名听障人士,凭借读唇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她叫江梦南,刚刚当选为“202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对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着,“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江梦南,在她幼小的时候,因为得了肺炎用错了药,导致两个耳朵失聪,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而是告诉她:“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你得学会去接受、学会面对。”就这样,从小开始,小梦南的.爸爸妈妈就教给她学习认字,学习唇语,一天一天,慢慢地,小梦南长大了,该开始上一年级了,可是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步一个台阶地去上小学,而她由于失聪,只能继续留在幼儿园大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上学了,由于同龄人比她早上一年,到四年级暑假时,她通过自学五年级的课程,暑假后就跳级去上了六年级。她的努力付出,震惊了周围的同龄人。

她的爸爸妈妈十年如一日的教育梦南加上她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一年又一年,她高考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本科,四年后升入吉林大学。三年后,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的精神!在她的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什么叫作励精图治!在她的身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她的召唤:“只要打不到,压不垮,还有一口气在,我们就没有放弃自己的理由。”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人物学习心得

随着抗击疫情的战斗号角吹响,年轻、富有朝气的“唯实先锋队”积极响应党委号召,迅速行动以自己的初心点燃了这个冬日最暖的青春,以“舍我其谁”的斗志激发了共同抗“疫”的决心。

主动跨前,投入“疫线”。疫情当前,“唯实先锋队”队员们毅然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亮明身份,纷纷化身疫情防控“宣传员”,深入各组各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用心张贴宣传标语、点对点发放告知书,以“接地气”的方言劝导村民做好自我防护。对于口罩已经预约成功的村民,挨家挨户主动为村民上门发放口罩,“老伯伯,这是您预约的口罩,我给您送过来了。口罩虽然现在发下来了,但在关键时期还是尽量不要外出,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身穿红马甲的“唯实先锋队”队员在寒风中走街串巷,他们忙碌的身影无形中给村民带来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走近办公桌,“唯实先锋队”队员又像往常一样忙碌在电脑显示屏前,他们专心致志地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整理、统计离沪人员、抵青人员信息等各类数据和表格,制作村居防疫工作小视频、撰写工作信息、先进典型上报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详实、准确的一线情况。在当下战“疫”的特殊时刻,大新村党组织委员、2014年市选聘大学生村官蔡婷芳捐赠了家里仅有的一个红外线测温仪,2016年市选聘大学生村官、泖甸村主任助理预备党员曹燕主动缴纳了一笔特殊党费……她们用实际行动传播了最暖心的正能量。

青春有为,彰显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在全镇上下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负重前行。浦南村党组织委员、“唯实先锋队”队长蒋超,北埭村党组织委员、副队长陶嘉辰,副队长金川领衔青年突击队前往s32s32申嘉沪高速公路(姚庄卡点)开展志愿服务,协助做好对进沪车辆及人员开展信息登记、健康检测等工作。从凌晨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他们义无反顾坚守岗位,这一群“守夜人”用自己的初心与坚守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青春最美的乐章,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

做好事的人,很多很多,但能做到感动中国的人,却没有几个。

今天晚上,我和弟弟早已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收看cctv——新闻频道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颁奖典礼。

开始啦!第一位感动中国年度——魏青刚。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刻,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青年游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大浪拼搏了四十分钟,而在这次下海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里游过泳。魏青刚终于把女青年拖了上来!他真是个侠之大者。

接下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丛飞。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丛飞在十二年前的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些他热爱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四百多场,义工服务时间六千多小时,他无私的捐助金额超过三百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的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患胃癌晚期,被送入了医院。丛飞躺在病床,说话声音沙哑得很!在贫困山区有一百七十八个干儿女,但他们就像是亲生儿女一样,一百七十八个干儿女知道了自己的干爸爸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他们都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丛飞在医院里仍然担心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学费……丛飞在医院的病床上说道:“我没钱赚,也就没钱给孩子们,我该怎么办?”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出三个疗程的话疗费用后,拿出二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丛飞说:“我刚刚做完第十次化疗,还要做第十一次、十二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他说到这里,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接着,一颗颗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

丛飞的颁奖词是——丛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世界以痛吻你,而你却报之以歌。

------题记。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一所免费的大山女高,却走出了1804名大山女孩,本科升学率排行丽江第一,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造了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执着的你,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你是大山里女孩的妈妈,重疾缠身,却不愿住院治疗,担心耽误学生,只靠吃药缓解病痛。在大山里,你走过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摔断过肋骨,却不放弃。你将别人捐助给你个人的钱和你大部分的工资资助给了学校、学生,三年间几乎没吃过一顿肉。你与时间赛跑,与疾病周旋,23年前的病痛,却意外成就了你与华坪。

你是现代的焦裕禄,让女孩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成就三代人,你用命践行着这句话。华坪女高有这么一句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你教给女孩子们抬起头,相信自己能走出大山,自己却甘愿留在山中,为一代代女孩当垫脚石。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时,你还能行走,腿脚还矫健,然而,就在几天后的“脱贫攻坚楷模”颁奖时,你却已坐上轮椅。毕生心血,只为大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这才是最美丽的妈妈呀!“世界将你置于山崖,你却馈之以芬芳”。从未生育,却是“华坪女高”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你称得上真正的老师,奉献自我,用血肉之躯搭起了大山通往世界的桥梁。执着,不畏艰辛,对女孩的怜惜促使你登上荣誉的殿堂,但一切都值得你拥有,你说“我会不会失约啊”,不会的,我想一定不会的。毕竟,你是1800多名山区孩子的妈妈啊!你给了他们读书的机会,给了他们打开通往世界之门的钥匙,“素心托高洁”匹配上它的,唯你。

“无意苦争春,不惧碾作尘”你这朵崖畔的桂,雪中的梅,一定会盛开在大家的心中,盛开在青史之上,永不凋零。

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20_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渠伟。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他的事迹,更加感动。

张渠伟同志自20_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他/她的颁奖词是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

_月_日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20_感动中国人物,当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们眼前播放,泪水和感动在整整2个小时的静默中伴随着我,我一次次被真情感动。

当讲述扫雷英雄杜富国扫雷事迹时,主持人敬一丹几度哽咽,20_年_月_日,杜富国参与中越边境排雷,面对复杂雷场中不明爆炸物,一句“你退后,让我来”,感动无数人。爆炸瞬间杜富国用身体掩护战友,他自己失去了双手双眼;他的战友只是轻微擦伤。

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在生死关头,保持清醒,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临危不乱,成功降落。确保了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是我国的物理学家,他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这辈子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着。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突然来袭。在这个病毒肆虐、举国抗击的关键时期,不少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奋战于抗“疫”一线,为我们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但不幸的是,他们中有一部分英勇殉职,将生命定格在了战“疫”一线。他们默默无闻,有的甚至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但他们的事迹足够伟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缅怀与致敬。

人民警察为人民,母亲生日留遗憾。“打击犯罪是人民警察的天职,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民警李弦从警以来始终坚守的座右铭。疫情发生后,李弦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主动作为、靠前作战,时刻坚守在违法犯罪案件网络侦查最前沿。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明显感到身体不适,连续三天头痛得厉害,领导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只是趴在办公桌上,用双手按压一下太阳穴,继续坚守岗位。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也是在母亲生日这一天,李弦在加班开展疫情网络公开巡查执法和案件研判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不幸因公牺牲。这位年仅37岁的人民警察将其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弦默默无闻地谱写了新时代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壮丽诗篇。

人民军人为人民,退伍依旧铸忠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队员们都坚持在防控一线,我作为中队领导,还是一名党员,不能掉队,我身体扛得住,疫情结束后我再请假休息!”这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队副中队长陈在华婉拒爱人劝说时说的一句话。陈在华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退伍后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在工作中他始终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带领协管队员,取缔了辖区内所有活禽交易市场,关停了所有饮食摊群点,积极宣传着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及政策。连续奋战多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的他,身体出现了问题,突发了心梗,2月3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48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这位城管战线的“老黄牛”,将初心和使命融入在平凡的工作中,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伟大的身影。

人民干部为人民,已报春风知有你。“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从来没听她讲过条件、说过一个不字。”这是同事对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党委副书记姜娜的评价。在疫情防控期间,姜娜负责宣传工作,从1月26号开始她就坚守在一线,为了让防控知识宣传到每一家、每一户,她及时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利用大喇叭广播,事无巨细,每一件都亲身参与。2月4日,立春,虽然风还是那样刺骨,但春天正悄悄向我们走来,而这位41岁的人民干部却在去卡点检查并发放药品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牺牲,将其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19年扎根农村,她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一个月20多天跑村屯,她只为群众早脱贫,温和谦让,身边人从她身上感受到的,从来都是温暖,这就是姜娜,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刻在心头,把对人民群众的关爱放在心上,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人民干部的使命担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危急时刻,无数个李弦、陈在华、姜娜这样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生命来换取着国泰明安。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必将到来,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与致敬!

许昌疫情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许昌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疫情中,有人顾及他人利益不自私作为;有人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也有人痛失亲人,心灵深处却更加坚定。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呵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许昌疫情感动事迹。

一、开展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

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是最坚强的支柱。医务人员以身作则,深入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液,防护着所有人的安全。他们没日没夜的坚守在防疫一线,放弃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冒着传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一名医生因经常佩戴口罩患了过敏,脸上起了痘痘,却依然坚持不懈,化妆后去工作,他说:“这只是我的一份责任。”正是这些“逆行者”的坚持,才让这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二、全民共防共治的壮举。

防疫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够打败病毒。许昌人民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少在外地的游子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暂无的工作、生意角逐归家奋斗,协助家里人、亲朋好友参加社区、村居消毒工作,为乡村挺过了防疫关卡,展现了“人间大爱”的光辉。更有这样的情节:一对老年夫妇,独自生活,儿女在远方,为了自己和别人安全,他们坚持每天自查体温、清洁家中环境并接受社区管理人员挨家到访,情系人民群众。

三、捐款捐物。

在这场疫情中,有许多人无私捐款捐物,表达了他们对疫情的关注和对防疫工作的支持。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一场物资筹集活动,仅仅几天,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包括口罩、消毒剂等物资,捐赠者从不同城市寄出物品,显现的正是众人一家的温暖。

四、失去亲人却仍然坚定。

疫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许昌,有一对年轻夫妇失去了父亲,这让他们既沉痛又无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疫情防控工作,而是选择了义务担当,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力量。在对抗疫灾的风险沉重下,一对爱人为鼓励士气,还向社区居民送去了小饰品,让物品代表着心意和希望,为大家打气鼓劲。

五、抒发心声。

许昌市民在疫情期间,通过不断抒发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一道道安慰的话语,一次次感人的行动,传递出了一种勇气、一份决心。在群众的共同防控中,生命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心灵也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在这场疫情中,许昌市民所展现出的良好品质和坚定理念,深刻地说明了中国人民的信念和道德。在未来的生命之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攸关全球安全的疫情早日得到彻底解决。抱紧爱的人,珍爱生命,共建美好家园。生命是珍贵的,人生要有责任,防疫举措不放松,早日回到平稳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新冠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这场疫情,学生们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展现出了不同的学习事迹。本文将从学习动力、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意思维和焦虑情绪管理五个角度,分享一些关于疫情学习的个人体会和心得。

学习动力方面,疫情给予学生们压力和挑战,但也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和封锁措施无疑打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校停课,线下活动暂停,而这样的变动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打击。然而,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关注疫情动态和科学知识,我们明白学习可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更多的保护。因此,我们更加珍惜学习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能力。

自主学习是疫情期间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学校停课和线下交流的减少,我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独立完成学业。这对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学习进度。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学习的效果,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资源。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一种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在应对其他挑战时也能更加从容。

团队合作在疫情期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学校停课,线下交流受限,但团队合作的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相反,很多学习项目和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平台和工具进行团队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能与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和借鉴,也能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学习成果。

创意思维是疫情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素养。疫情带来了很多限制和难题,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例如,疫情期间线下考试受限,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评估来取代传统考试。创意思维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在不利条件下依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焦虑情绪管理是疫情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挑战。疫情不仅影响学习环境,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毕竟,生病和生离死别的消息会让人感到沮丧和恐惧。在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容易干扰我们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管理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可以适当锻炼身体,采用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读书或冥想等来缓解压力。同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也能减少焦虑的情绪。

总之,疫情学习期间,学生们通过调整学习动力、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意思维和焦虑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展现了不同的学习事迹。虽然疫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不便,但我们通过努力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相信这段经历将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许昌疫情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近来,许昌市发生了一起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界纷纷加入到疫情一线中,展现出了勇于奉献、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的感人事迹,这让我深受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回顾和总结这些感动人心的事迹,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

第一段:许昌疫情的背景。

许昌市是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市,截止2021年8月底,该市共有180多万人口,当地政府和居民们一直在为预防疫情而努力。但就在2021年9月初,许昌市出现了一起本土病例,导致当地疫情开始迅速扩散。针对疫情的爆发,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入侵。

第二段:勇于奉献的志愿者们。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许昌市形成了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义不容辞地前往难以进入的小区、村庄、社区,开展排查、义务送菜、认领补给等工作。他们不畏风险、无私奉献,让疫情得到了控制。他们的勇气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第三段:医务工作者的坚持。

面对着重症患者的生命垂危,许昌市卫生部门不畏艰难,竭尽所能拯救生命。医生和护士们奋战在病房中,忘我地为患者治疗和照顾。同时,他们还要面对着隔离、辛苦、压力等各种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牺牲个人时间和劳动作为最大的奉献,让我深深地钦佩和敬佩。

第四段:企业家们的捐款。

在疫情爆发初期,许昌各界企业家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华润置地、大商集团、京东集团等多家企业向许昌市捐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为许昌市疫情的控制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五段:疫情教会我们的。

疫情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反思。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脆弱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的伟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绝境中逆袭,临危不折,疫情一定会走向消失,许昌会更加美好和繁荣。

总之,这次疫情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醒,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感恩之心和爱的力量。同时,这次疫情也启示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卫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感谢所有为抗击疫情而奉献付出的人们,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愿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期待美好的未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院士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疫情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整个社会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我们学习者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疫情期间的学习事迹和心得体会。

首先,疫情迫使我们迅速适应在线学习环境。学校紧急关闭,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成为了常态。在家里上课或参加在线讨论确实有一些困难,但是通过应对这种变化,我以及很多同学们都学会了更好地利用技术来学习。与传统教室相比,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而且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次疫情使得我们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其次,疫情加强了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家学习虽然有着一定的自由度,但也需要更好地分配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没有了上学的行程以及其他社交活动,我们可以更集中地投入时间在学习上,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开始尝试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有效地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学科和任务。这种对时间的有效管理,使我在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另外,疫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平时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尝试新的事物。但在这次疫情中,因为有大量的时间空闲下来,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手工制作或学习乐器等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不仅能够缓解宅在家里的情绪,还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和提升我们的兴趣爱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此外,疫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在学校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和老师进行亲切的交流,也不能像平时一样和同学们讨论课上的问题。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和同学的亲密交流对于我们的学习很是重要。我开始更加重视课堂上的提问和互动,尽量保持和老师和同学的联系,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也可以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结起来,在这段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但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通过适应线上学习环境,我们掌握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更好地时间管理,我们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发展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我们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趣;通过珍惜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们更加重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沟通。这次疫情之中的学习经历,不仅让我们成长了很多,也为我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阻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作文_年疫情感动故事

相信国家,历史肯定不会重演。我们会以史为鉴,及早控制疫情,不让过去的灾难重现。

【战地。

日记。

】杨春:愿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

1月26日清晨7点03分,央视《新闻调查》摄制组从北京出发,前往武汉。一行人中,有曾在抗击“非典”、非洲埃博拉疫情报道中有过突出表现的资深记者杨春。

“很多人会说,我们这些记者也是逆行者,其实说起来很惭愧,那些面对烈焰冲向火海的消防队员,他们才是逆行者,那些一直在武汉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才是逆行者,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更愿意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

第一时间请战,就应该是我去。

杨春赴武汉采访,可谓“不告而别”。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太太回娘家过年,他却踏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决定要去武汉,我第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还是不让家里的父母、老婆孩子都知道了。所以是到了武汉之后,我才给她(太太)打了一个电话。她还在娘家呢,正巧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在一块儿,(解释)也还挺麻烦的。”问及为什么一定要上前线,杨春脱口而出:“就应该是我去!”

看见杨春出现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报道现场,有观众惊呼:“天哪,是杨春,是杨春!杨春回来了!”没错,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7年前的2003年,也正是这位踏实稳重的记者冲在抗“非典”报道一线,将情况真实、客观地报道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如今,庞杂纷乱的信息带来的紧张情绪中,又一次在抗疫报道一线看见杨春,一如既往冷静客观的态度、深入体贴的观察,自然而然令许多观众平添一股信赖。

“在‘非典’的时候我穿过这样的防护服,在非洲塞拉利昂报道埃博拉疫情的时候我也穿过这样的防护服,今天来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又穿上了。”一次报道中,“全副武装”的杨春这样说。

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杨春从一开始就持续关注。听说台里要向武汉前线派出报道小组,他第一时间“请战”,担心自己“选不上”,还“给领导们打了一圈儿电话。”

“我觉得就应该我去。我有这方面报道的经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杨春说,他刚从海外记者站驻站回国,还处在“转任期”。“不属于新闻中心:我怕因为这个选不上我,就得更积极主动去争取。还好老领导老同事都比较体谅我,把我派过来了。”

到达武汉之后,杨春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在西非报道埃博拉疫情的时候,我在微信里把我老婆给屏蔽了,结果呢,有共同认识的人告诉她了。后来我一想,在这个信息时代也不太瞒得住她,就算了吧。”电话里,一句“我来了”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对杨春的选择,妻子表示理解。“因为她知道,我在后方也待不住。”

17年前,杨春曾在他的“非典”日记里写下:“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卡帕,就是拍《共和国士兵之死》的那位,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战地记者,就是在战斗中始终冲在尖刀连的前面,再回过身来,拍士兵冲锋的那个人。我始终觉得,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个新闻记者的信条。对于和平时期来说,阻击非典,就是最大的战役。”

17年,岁月流逝,初心不改。“我知道这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意味着什么,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所以就要尽可能把它全面地报道出来,咱们干这行儿的,就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最凶险的地方,他一个人进去。

“这种重大疫情报道,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大的背景,一段时间以内,它对一个城市,对我们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我们绝不能以3分钟热情来关注这件事,它绝对不是一次小小的接触战,而是一场持久战。”杨春说。

在武汉前线报道,杨春有许多并肩战斗的伙伴,有一些年轻记者,初次经历这样的重大疫情报道,会有一些恐惧,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展开报道。对他们来说,杨春是“老大哥”,也是“主心骨”。有时候,他会讲一些自己在“非典”报道、埃博拉报道时的亲身经历,既是把宝贵经验分享给这些年轻人,也是帮助他们平复紧张的情绪。“危难险重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是退缩的。可能心里有点忐忑,有点打鼓,但是关键场合、关键时刻,大家肯定都是顶上去,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斗志。”

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白天出门采访,晚上还要看素材,编片子。最忙的一天,早上七八点开工,晚上忙到凌晨一两点,杨春上午进重症病房,下午又进icu(重症监护室)。icu里的单间,住的患者都是重症中的重症,还包括一个强力感染者。在决定进去采访的那一刻,杨春回头,一摆手拦住了身后的摄像。“没想太多。”杨春说:“icu跟病房还不一样,所有icu的病人都是插着管的,也就是说,他的口腔某种程度上是开放的,我们都知道,这种呼吸道的敞开意味着什么。能少进一个是一个,所以我就是一个人进去,然后拿手机拍摄。”

已经很熟悉厚重的防护服,但杨春在穿脱时依然一丝不苟,他深知,科学防护才是进入这样一个现场的正确方式。“防护服的穿法非常严格,不小心一个程序搞错了,就意味着危险,比如手套的边缘一定要套住防护服,不留一丝缝隙,手套至少要戴两层,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小缝隙,病毒进来也很可怕。”

尽管对自己的防护措施非常有信心,事后杨春还是反复消毒,坚持每天自己测体温。“毕竟是最凶险的地方”,杨春坦言,“还是挺怕的”,这种害怕源自对病毒和疫情的深入认知。

不过,在出镜时,甚至他在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声音依然那么平静。“我快50岁了,比别人能够更平静一点,作为记者,你先害怕,或者先兴奋,都有可能失去那种客观公正的立场。”

一条长长的线,把珠子串起来。

在武汉前线报道,每天都有新情况,每天都有新变化,但《新闻调查》“一般是做长线的、大容量的报道,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而不是那种几分钟的短消息。”不过,“我们一直坚持去寻找、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杨春说,目前他们正在跟踪报道一名刚刚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老雷。此前电话联系采访对象老雷时,他还仅有发热症状,1月29日,杨春突然得知,老雷已被确诊入院接受治疗。

“一确诊,就意味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医院是不是启动了。

应急预案。

他的家庭怎么切断传染途径社区、街道应该怎么做怎么进行消杀,乃至怎么对这个家庭进行精神抚慰他自己怎么去面对这件事特别是他的妻子也因为‘疑似’在医院隔离,孩子在外地,76岁的老母亲独自一人被隔离在家,这是他最大的牵挂……”

1月30日,杨春跟随社区人员去探望了老雷的母亲。离开的时候,老人站在门口目送他们下楼,摄像一直在拍摄,光线慢慢暗下去,杨春心里突然一阵发酸。“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从一个个人投射到整个家庭,然后投射到整个社区、整个社会,不仅对于这次疫情报道,乃至对于整个疫情研究,都具有一个样本的意义。”杨春说。“至今我们所有的报道都是点对点,但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全景式的展现,用一条长长的线把所有这些珠子都串起来:一个普通人从发病到确诊,到最后……我们希望他能够痊愈出院,那将是我们最高兴的事。一段时间以后,当我们再回顾,会发现原来我们对这次疫情的报道,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记录,而不仅仅是片段式的新闻……”

正月初五“破五”,宾馆特地给在武汉采访的记者们送来饺子,杨春和同事们干了一杯,祝福武汉早日“康复”。“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乐天的、不太在乎的那种精神,尽管在疫情面前通常会让人有点担心,但也常常感染我,时时鼓舞我。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相关链接:战友倒下了,我会继续战斗。

1月28日,记者杨春正在采访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中断了采访,也让胡明泪流满面。原来,电话那边是他的好战友、好兄弟,另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在连日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如今病情危重。

1月29日,杨春再次采访胡明。胡明告诉杨春,电话里好友对他说,“我觉得我快不行了,呼吸困难。”同是重症监护室医生,遇到疑似患者,几个朋友通常都会交流一下治疗方法,“那天他说,我这里收了个病人,我把片子给你看,你看看是不是(被感染)?当时核酸试剂也没出来,我说疑似吧,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结果过了两三天才知道,那片子就是他的。”

“这两天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早期治疗好像效果也不明显。我基本上一直在搞极危重症(救治),对这个病情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出风险的几率就非常大。都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平时关系又那么好,突然他就倒下了,情绪上一下很难接受。”但平静下来后,他迅速调整情绪,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说,医生不能情绪波动,面对生死,更要做出正确决定。“该战斗,你还得继续战斗,总不能因为身边的战友倒了,你这个战斗就结束了。这疫情没结束,你还能够做,难道说你就退了吗?不能退啊。如果我们都退了,那还能指望谁呢?重症(监护室)永远是疾病的最后一道关,最后一道关守门的我们都已经退了,就跟球队一样,永远没有守门员了。”

杨春说,第一次采访胡主任结束之后,他曾经犹豫过,是不是要把胡主任这种情绪流露通过镜头展现给观众,但是第二次采访完胡主任,他没有了这些犹豫。“因为胡主任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倒下了,但是阵地还在,不能放弃!”

【战地日记】疫情紧急,他给寻乌送来100把红外线体温监测枪。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任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的全国供销总社三级调研员吉志雄,心系寻乌防“疫”战场。

2020年2月2日,吉志雄提前结束春节团聚休假,凌晨出发,一路辗转南下,连夜赶赴寻乌抗疫一线,千里护送全国供销总社应急支援寻乌的紧缺防疫物资——100把红外线体温监测枪。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吉志雄圆满地把物资交给了寻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缓解寻乌县当前体温监测医疗设备短缺的燃眉之急。

吉志雄(右)将抗“疫”物资交到寻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一路走来,纷沓而至的各处信息填报和防疫监测检测让他应不暇接,超航班托运上限的物资递送让他全力以赴,易碎物品的标记叮嘱让他时时挂怀,机场落雪破冰延误航班的信息让他焦虑不止,数百公里的乘车夜行让他小心谨慎,搬送中被物资托运打包带划破的手指却让心早已飞到寻乌的他不觉得疼痛。

在交接完物资后,吉志雄说:“希望我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希望这批设备早日发挥它们的作用。”

随后,吉志雄严格按照要求,回到住处先进行隔离观察。千里驰援是大爱,共渡难关显真情。

【战地日记】“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了!

刘凡女儿陈琪方:当我得知我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眼眶早已通红。还有我的妈妈,他们都说自己是党员会冲上前线。

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陈琪方的妈妈刘凡是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几天前,武汉儿童医院被指定为武汉市唯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

陈琪方妈妈: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已经有19年党龄的刘凡在儿童呼吸及免疫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主动承担起一线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国家跟社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的,去维护它,这是我们的职责。

刘凡医生所在的风湿免疫科改造成了疑似患儿的隔离病房。她负责的这一层收治了19个患儿,最大的1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5名医生和15名护士在这里24小时日夜守护。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是母亲,却顾不上自己的孩子。

琪方已经快十天没见到妈妈回家了,只能通过微信视频问候一下,往往发过去的一句问候,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收到妈妈回复。这让她寝食难安,很希望自己也能帮妈妈做点什么。

刘凡女儿陈琪方:我妈妈其实是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她给儿童看病时,自己都能感着冒回来。又意外地得知我的外公居然还在上班,那我写一封加油信给他们。

陈琪方外公:这是一名老党员的担当。

琪方的外公刘敦礼今年73岁,是长江医院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一位工作了52年的内科医生。疫情当前,很多年轻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刘敦礼选择坚守在医院的全科门诊,他说这是一名老党员的担当。

长江医院老专家刘敦礼:这是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是医生没有哪个往后退缩的。如果我不参加这一次斗争,那我这个医生这几十年的生涯就会留下遗憾。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我觉得最多的是受到父亲的感染,他对我的鼓舞让我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动力。

乘风破浪,归来如往!

外公和妈妈的坚强与勇敢给了琪方信心,她也希望自己写给家人的文字同样能够带给更多人温暖。

刘凡女儿陈琪方:在我的世界里面,我的妈妈和我的外公是很行的。我把他们借给患者,他们能顶起我这个家,那同样就可以顶起你们患者的这片天。我发了这篇文章以后,很多人说加油、加油,那一瞬间觉得,这个年挺暖和的。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我的女儿不是代表一个人、一家人,这是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和所有人的孩子的心声。

刘凡女儿陈琪方:加油,我的超人妈妈。

要记得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乘风破浪,归来如往。

【战地日记】千万里,也要把防疫物资送去给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工商银行党委领导和部署下,工行境内外各级机构联动起来,全球工行人行动起来,克服物资紧缺、时间紧张等困难,不分昼夜与医院、药房、工厂、物流联络,努力收集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抗疫急需的医疗用品寄回祖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工行贵州兴义册亨支行员工吴斌,在得知印尼朋友能够采购到大量医护用品后,当即决定把与女友的浪漫假期,变成一场长途奔袭,从马来西亚到印尼、再到马来西亚,五次飞行、三过海关,在没有证明文件的情况下,他凭一口“塑料英语”,多番打动海关人员,辗转带回了2万只口罩和200个护目镜,于2月2日成功寄到武汉。吴斌说,自己的入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已让他深深懂得,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

无独有偶,工行贵州贵阳分行的小姑娘翁冰心、软件开发中心小伙子陆益之,也纷纷把境外度假变成了医护物资大采购,带回成千上万个口罩以及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耳温计等紧缺医疗物资,寄给了湖北的医院和武警部队,送上工行人的一份心意。

党的十九大代表、工行浙江分行企业文化部副总金颖颖,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焦急万分,在温州老家过年时,她主动联系上一位在意大利做服装生意的温商张先生,商议采购口罩事宜。张先生发动意大利华人同胞,多方筹措到6.6万个口罩。由于直飞航班都已取消,张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只能在机场向陌生的中国旅客求助。这个带三箱,那个带两箱,一直在机场待到凌晨一点多,才托运完所有物资。用同样的方式,金颖颖与在意温商联动,累计向境内寄回口罩19.6万个。

身在境外的工行人,更是心急如焚。工行东京分行、工银泰国等众多境外机构先后运回大量紧缺物资,捐赠给湖北地区。巴黎分行的高管余总和另外4名员工都是武汉人。游子思乡情尤切,“必须为武汉做点事,为祖国做点事!”他积极奔走,争取到法国一家本土企业的同情和支持,以成本价拿到了5万个n95口罩。在总分行联动配合下,这些口罩正在运往武汉,送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目送物资离开的刹那,5位武汉儿女泪流满面。

【战地日记】陈绍兴——最特别的60岁生日。

2月3日,没有亲朋相贺,也没有蛋糕宴席,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市场监管所的四级调研员陈绍兴静静地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的60岁生日。一想到这天过后自己就要退休了,一想到朝夕相处同事还在起早贪黑地监管,一想到手里每天的报表……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他拄着拐杖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在电脑上一字一句地敲打出这封请战。

申请书。

签好字盖上手印委托所长转交组织人事科。所长说“疫情复杂不是三两天就能结束的老陈你可要考虑清楚哟!”陈绍兴憨厚地笑了笑“我现在脚都还是掰的你不要嫌弃我就好!”

于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组织人事科收到了来自老陈的一份请战申请书。

陈绍兴出生于1960年2月,1978年2月入伍,1980年3月入党,1987年11月转业到原工商系统,2020年2月3日年满60周岁,正式退休。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党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肆虐的关键时刻,本人特向组织申请,继续加入这场战斗,退休不褪色,贡献自己的力量!”短短200余字的申请,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却体现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执着和坚守!

轻伤不下火线,尽显军人本色。

还没有得到组织肯定答复的陈绍兴,今天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到所里上班了。其实他的右脚是1个多月前外出监管时崴伤的,右胫腓骨下端内外踝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医生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让好好在家休养三个月。所里同事开玩笑,“只怕脚还没养好,老陈就该退休了哟!”谁知在家休息了没两天,所长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节前监管任务重,能不能坚持回去帮着办办证照。老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是右脚打着厚厚的石膏,只能像金鸡独立似的移动几步,怎么才能到单位上班呢?还好老陈就住在石蟆市场监管所楼下,所里派了一位年轻力壮的同事每天把他从一楼家中背到二楼办公室,直到他自己能够勉强拄着拐杖行走。即使行动不便,即使本应在家休息,他也保持着军人严谨的作风,每天按时等候在受理大厅,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办事群众,他带伤工作的这一个多月时间,共新办营业执照102件、变更登记3件、补发3件、换照4件,办理个体年报12件。

春节坚守岗位,无愧党员先锋。

1月22日,临近春节放假,市局防控工作视频会召开后,江津区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全面展开,石蟆所6个人,2名正式职工、4名聘用人员。所长带着4个年轻人开展拉网式检查,从禁止销售野生动物、关停活禽宰杀场所,再到检查药店卫生室、超市小卖部……老陈看着心里干着急,恨自己右脚受伤不能和同事们一道监管出力。于是他向所长请示,疫情防控期间由他负责所内值守,处理12315分流,调解消费纠纷,上报各类报表,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大年三十下午6点31分,12315平台收到1起匿名投诉,称石蟆镇中商街公信网大药房销售的普通医用外科口罩15元/个,涉嫌哄抬价格。老陈立即下载并通知监管人员现场处理。从除夕之夜到现在,陈绍兴一直坚守岗位,石蟆所受理的60余件12315投诉举报及消费者投诉咨询,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解决。

信念坚定、不惧风险、迎难而上,这就是一名有着10年军龄的退伍军人、40年党龄的老党员,所展现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疫情面前,市场监管系统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他们正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

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崔肖语气坚决。

春节前,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护士崔肖回到家乡黑龙江过年。关注着疫情,崔肖的心也不断揪紧:“马上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2月1日晚9时许,崔肖赶回武汉。第二天,崔肖就回医院报到。3日起,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门诊上班,主要负责收发物资和诊区消毒工作。消毒器一手拎不起来,就让同事帮忙抬起来背到肩上;每次消毒一个小时、每天消毒3次。一天下来,肩膀被勒得生疼,胳膊也抬不起来。

此外,她还要监督同事规范穿戴防护设备。现在,一天6小时的班,加上穿脱隔离衣、交接班的时间,崔肖通常要在诊区待上7个小时。工作更累、风险更大,但崔肖毫不畏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吉琴(1995年生)——。

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1号床,心率有些快,等下复测,多关注。”

“32号床,要核酸检测复查。”

2月15日上午,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吉琴迅速地将医嘱记在本子上。吉琴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也是此次支援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

“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吉琴说,刚得知湘雅二医院要组建援助医疗队时,她就报了名。2月4日,吉琴跟着救援队抵达武汉。

从5日开始,吉琴就一直忙个不停,预检分诊、协助查房。即使完成了本班的职责,吉琴和同事们也会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我们就要顶上去。”

吉琴说:“这里的患者很热情,非常配合治疗,医患相互加油打气。我喜欢武汉,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吉琴老家在湖南沅陵,哥哥是一名医生。“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这是一份价值无法衡量的工作。”吉琴说。

余琳欢(1995年生)——。

想家,但武汉更需要我。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

日记。

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贾娜(1996年生)——。

痊愈后毅然重返岗位。

2月15日,是贾娜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工作虽然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贾娜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去年才刚入职。自1月以来,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贾娜负责护理观察室里的患者。

1月23日,贾娜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结果让她有些紧张:肺部呈现磨毛玻璃样。大年三十这天,她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单——两个“+”号,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么感染的?”那一夜,她辗转难眠。

医生告诉她,病灶比较小,暂时回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态好。

刚居家隔离时,她内心十分煎熬,不断找同事、好友线上聊天,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她调整心态,按时吃药,自己做饭保证营养。同时,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贾娜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她痊愈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战胜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弃与病毒做斗争。”

2月11日,贾娜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战袍”。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开始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没有阳光的日子,我们携手共同度过,你大声地告诉我,我们会胜利欢呼,我把英雄的城市,写成这首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为了给战友和患者打气,急诊科医生李玉涛创作了一首歌,取名为《英雄城市》。

“军队中有军歌鼓舞士气,我们也是战士,也需要歌曲激励。”李玉涛说,由于长期疲劳作战,一些同事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创作了这首歌。之所以取名《英雄城市》,是因为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而在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们不分昼夜与病毒作战,正是一个个穿着白衣的英雄。

“他是个‘乐天派’,是病人的‘治愈系’。”同事严华说,李玉涛每天在一线救治病人,不知疲倦。

“乐天派”的李玉涛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便是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他挨个看望病人,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症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赵晶说。

让赵晶感动的是,查房时,李玉涛总会不厌其烦地鼓励患者,哪怕患者已经昏迷。他对同事说:“相信我,患者一定能听见的。”

严华说,天天笑呵呵的李玉涛,其实年前就检查出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同事劝他早点做手术,他却说:“现在正是需要医生的时候,等疫情结束我肯定去。”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李玉涛说。2月10日,58岁的王女士被确诊感染,她家里几个人也被感染了,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渐重的病情和心理的恐惧,让王女士情绪不太稳定。李玉涛一边给她治疗,一边哼唱《英雄城市》。慢慢地,王女士平静下来,更加配合治疗。现在她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很多患者听了都有共鸣。”李玉涛说,这是他自创的心理疗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