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7 17:43:03 作者:文锋

教案的撰写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初二教案范文中展示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1.有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比十位数大5,如果把这两个数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

3.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甲跑5秒就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那么甲跑4秒就追上乙.若设甲、乙两人每秒分别跑x、y米,列出的方程组为.

7.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相距3千米,再经过2小时,甲到b地所剩路程是乙到a地所剩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二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也能整体系统地审清题意,能从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二、教学任务分析:

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任务:

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3、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读懂古算题;。

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典型例题;第三环节:闯关练习;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感悟和收获;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1:例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提问:

(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

(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

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讨论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最后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正确的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2、知道方程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方程的解;。

3、会根据题意列方程,能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等式:我们以前学过1+2=3x-6=03x+2=5a+b=b+a等这样的数学式子,这些数学式子都是用_________连接,表示_________关系,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在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能够正确解方程(组),初步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有所接触。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能够认识和接受函数解析式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互相转换.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探究: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1.建立方程模型。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过程与方法。

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从而“变陌生为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使学生领会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三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1、学习什么是三元一次方程和三元一次方程组.(2)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消元方法、消元对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比较等活动去发现一些规律,体会一些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经过本课教学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组时“消元”的基本思想和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

教学难点:

针对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26,甲数比乙数大1,甲数的两倍与丙数的和比乙数大18,求这三个数.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一、情境引入。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三、练习。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五、作业。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数学初二教案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能熟练的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整式的运算,知道方程的解的意义,能熟练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以及解的意义、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能通过代人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列整式、列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获得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前面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方程与方程组的重点放在解法和应用上,特别强调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如何解方程与方程组时方程与方程组教学的主体和重点.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讲,强调“消元”的思想和方法,应是贯穿于始终的一条主线,通过“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实现求解的目的,体现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基本策略,对促进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第一课时是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但对于有些方程用代人消元法解可能比较繁杂,用加减消元法要简单一些,同时加减消元法在学生将来的矩阵运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个课时就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要求两个方程中必须有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一个适当的不为0的数或式,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相加或相减消元.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讲授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巩固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新的解决方法。

怎样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呢?(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引导、解疑,注意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想法,可以让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学生将他们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完后进行评析,并为加减消元法的出现铺路.)。

七年级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类似,所以先结合实例运用类比法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然后利用消元思想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尽管三元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许多类似之处,毕竟三元一次方程组复杂的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处理好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中不同的环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对消元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教学中,解决方程组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消元”。而消元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先考虑好消去哪个未知数,再具体使用加减法和代入法进行消元,即根据不同的方程组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消元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特点、选择合适方法的学习能力。

本文在教学的基础上,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过题目的特点进行归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对基本解法的清晰认识,通过必要的练习,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以后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预习题的设置上,尽可能以基础为主,在此基础上,稍有提高。

2.课上研讨的形式尽可能贴近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做自己擅长的事,以激发学生们学数学的激情。

3.平时注重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学图形及相关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案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知识的独立性。

三、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来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列表求解、讨论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建模意识来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当然本课开始并不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为今后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对有些学生我们可以直接给他列出方程,让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处。从而体现新课标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情境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从问题到方程。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李明和妈妈买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中引入二元一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数学语表述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方程现实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总重量,价格、花费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后,引导学生用等量关系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采用代入法求解。这一点并不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探究三”在例题讲解中,教师要注意讲清楚要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确定性,方程思想的进一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期间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通过“变式延伸、引申重构”加入与概念相关的深层次题目,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及时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四)收获园地。

在此,通过总结结论、强化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提问:“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吗?主要步骤有那些吗?”以加深学生对代入法的掌握。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教案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2)3x(x+2)=0。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解方程: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教材第14页练习1,2。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

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

平行线及其判定。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要重视计算。

做数学题就是要注重计算,很多孩子成绩丢分在计算上,解题步骤没有错,但是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丢分,影响整体成绩,所以要重视计算的作用,初一阶段刚开学就会学到有理数,绝对值,倒数,相反数,一元一次方程,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基本的计算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脱离不了计算的考察。整式,方程,不等式等后续重要知识点都基于有理数的计算。后续的分式计算更凸显了孩子的计算问题。所以要想提高数学成绩,一定要重视计算。

2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在考试以后会发现有很多不应该做错的题,因为大意失了分数,所以要想提高数学成绩,一定要注意细节,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该丢的不能丢,分分计较,做到颗粒归仓。解题时即使思路正确,不注意细节也能丢分。考试分分比较,每一分都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3善于发现数学规律。

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不要总是硬套公式,可以尝试一下思维的转换,这样可能给自己带了不一样的转机,其实数学和其他的科目是一样,就比如语文一样的话,可以用其他的话代替,但是意思并没有转变,数学的公式也是一样,最终的答案是一个,不过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所以善于发现数学的解题规律,转变思路也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

4高水平复习很重要。

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在考试前一定要有高水平高效率的复习。一道题,刚开始你不熟悉,那么,你需要做十遍甚至更多遍,把整个题目做到滚瓜烂熟。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不断地重复做这道题,那么就是低水平重复,高手们会当这道题熟悉了,他就开始放弃了,把大把时间拿来,去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题目,不断地把陌生转化为熟悉。他们也在重复,但是,是高水平重复。

数学教案-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在2月21日的xx区教学常规互检协调会上,作为课改核心校的我们,向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提出:教学开放周举行校际间同课异构的设想,这一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并在xx中学的课堂开放周中开始实行,在这次活动中,我校两个xx市校际组成员安排到xx中学进行授课,我是其中之一。

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就先向xx中学的同课异构教师——xx老师了解他们的教学进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得知该校学生的整体数学基础比较低。针对这一种情况,我采取导学案的形式来进行总复习,围绕着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其应用展开,首先,我通过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的类型、解应用题的步骤等概念入手,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通过两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再来,利用方程组的同解原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最后,我引出xx年中考的那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及时与中考题目进行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在上完课之后,我与xx中学的数学教研组一起进行教研交流,首先,xx中学的同行们非常赞同我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容易掌握,思路很清晰。但是,在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时间花得太多,导致后面的综合题没办法展开,应该淡化概念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应该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方程组两种解法来比较出方法的优劣,提高学生对于“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选择依据。

听了xx中学同行们的建议之后,我也自己反思了一下,觉得现在作为初三年的总复习,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纠结于概念的记忆,作为概念的东西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以及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并能把相应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

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并能把相应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组评比。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掌握知识要点,为顺利完成练习打下基础。

二、基础训练。

教学手段与方法:每小组必答题,答对为小组的一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教学手段与方法:

毎小组选代表讲解为小组加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老师补充。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案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________。

思考:

(1)直线上任意一点一定是方程的解吗?

(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分,若按方式a则收元;若按方式b则收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元,得到一次函数:,即,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1)、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