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13篇)

时间:2023-12-06 22:16:12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二:通过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老师和家长对其赞许有加。

课文《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养过猫吗?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对它的感受吗?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猫》。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名让学生读。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检查: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只猫?主要从几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小、大既然小猫更可爱,我们先来学习描写小猫的这一部分内容。

2、出示自学指导(一):把作者喜欢小猫的句子画出来,注意读出感情。学生自学两分钟。

3、指名回答、板书。淘气。

朗读指导“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过渡: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洋溢着淘气与生气,他长大以后又怎样的表现,下面自己学习长大了的猫。

4、出示自学指导(二):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学生自学四分钟。

三、检查交流,深入探究。

1、课文开头一句就告诉我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展示:猫在睡觉,猫出去玩,猫等老鼠。

指名回答,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课件出示句子,其中“说……,的确……可是……”加着重号,强调“可是”的作用,并且在读中体会。

3、说他古怪吧,可是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也谈不上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拟人、喜爱)。

谁能用读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3、下面的内容又讲了猫怎么古怪,你觉得哪几句能概括自然段内容,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安排,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等。

指名回答,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怕、勇敢。

4、指导感情朗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小淘气。

老实、贪玩、尽职。

大、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喜爱。

怕、勇敢。

《白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家里什么事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妻子刚生下孩子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儿子已十多岁了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

《西沙渔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会认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读)。

2.听写会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一)读文质疑。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地方不懂,用“?”标记。

2.学生质疑。

3.教师相机处理,有的问题当场解答,有的问题归纳整理,随文处理。

(二)逐节朗读理解。

1.小朋友,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一读诗,你最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读文)。

2.你最喜欢哪一节?(相机学习每节诗)。

3.学习第一节。

(l)你喜欢这一节,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2)他读得怎样?(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起音舒缓,停顿稍长;“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读出高兴的感觉。)。

(3)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相互提醒不足之处。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采取比赛的形式)。

(5)作者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回答)。

(6)小树听到了你们的祝福,快活地笑了。瞧!(播放:在太阳的照耀下,小树被微风轻轻吹拂着的情景。)(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7)让我们齐声把祝福再一次送给小树吧!(齐读)。

4.学习第二节。

(1)(生:我喜欢第二节)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语速加快,体现出心情的急切,“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读出喜悦的感觉。

(3)还有谁喜欢这一节?都站起来读一读。

(4)师:假如作者有一支神笔,他会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送给小鸟。你瞧,小鸟听了,也快活地叫起来了。(播放: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板书:小鸟好吃的谷粒)。

(5)分男女比赛读这一节。

5.学习第三节。

(1)(生:我喜欢第三节)请你读一读这一节。

(2)老师范读:老师也很喜欢这一节,我也来读一读。

(3)和同桌比赛读。

(4)自由推荐同桌读。

(5)作者为什么要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呢?(指名回答)(板书:西西一双好退)。

(6)你想,看看西西拥有一双好腿的`样子吗?跪鱿“背景;)。

(7)男生齐读。

6.指导背诵,.

(1)熟读你最喜欢的一节,试着背一臂。

(2)指名背诵。

(3)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这一节的吗?

(4)谁还用了什么方法记哪一节?

(5)同桌互背。

(6)回家给家长听。

三、拓展思维。

1.出示第四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2.指导朗读: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3.回顾课文,假如作者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呢?

出示: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4.齐读。

5.你喜欢作者的这些愿望吗?为什么?

6.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要给________。

7.学生说话练习。

8.师:大家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能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23.假如。

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文档为doc格式。

《学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爱之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感悟乔依帮助老妇人的故事)。

1、静心默读1-8自然段,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非常深刻,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写写你的感受。等一下我们交流。

2、学生读、找。

3、全班交流。

(1)第1自然段中,引导学生抓住寒风、雪花、寒战等词体会天的冷,破汽车、破旧等词体会乔依生活的苦,当时的处境,再抓住工厂的倒闭进一步体会他内心的凄凉。

(2)第2、3自然段中,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当时的样子感受到老妇人此时的困境(急需帮助),然后再抓住乔依的表现,(微笑、安慰)体会他的品质。

(3)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引导学生逐句理解乔依的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冷。

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是啊,在这寒风瑟瑟、大雪纷飞的乡间公路上,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修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让我们再一起体会一下那份艰难不易吧!(齐读第四段)。

(4)第六自然段中,抓住愣住了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抓住常常天经地义一直谈谈感受,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乔依是这样想的,所以也是这样说的。

(5)出示第七自然段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理解。这是中心所在,全文都要围绕这句话写的。

4、小结:

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课文9-11自然段。(学习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的故事。)。

过渡:引读第八、九自然段。老妇人带着这句话,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餐馆,她打算吃点东西,然后回家。她看到了一位女店主。

1、女店主是怎样一个人?

2、学生重点研读第10自然段。

3、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女店主对工作的认真细致,对人热情关心。如:雪白的、甜甜的微笑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从餐馆的破旧、尽管如此、怀孕八个月等词句,体会女店主也是个需要帮助的人。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提示:她怎么会突然想起乔依?会想起乔依什么呢?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第七自然段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4、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她为什么会这样?她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如果我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一定也要给他一点帮助。

5、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自然段9-11。

四、学习12自然段。

1、女店主得到帮助后,内心充满了感激,再来读读最后一自然段,从中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交流后小结:你们看,乔依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当他看到老妇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帮助了她,当老妇人得到了乔依的帮助后,发现了需要帮助的.女店主后,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相信女店主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也一定会去帮助别人的。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五、总结课文。

1、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3、结束语:同学们,今后,当我们享受着爱的阳光,呼吸着爱的芬芳时,老师也真心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传递给别人,把这爱的故事延续下去,成为爱之链中的一环,让爱的金链永远不断。

六、作业超市。

1、背一句爱的名言;读一篇爱的故事;吟一首爱的诗歌;唱一支爱的歌曲;做几件爱的事情。

2、写写身边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爱之链。

乔依。

老妇人。

女店主。

《小狮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得到启示: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依赖父母,应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努力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用时: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小狮子学自立的故事。小猴子带来一些词宝宝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准它们呢?(两列火车带读)。

1、复习词宝宝。

懒洋洋练功享福。

劝告刻苦依赖。

一辈子必须本领。

师:小朋友真棒!生字词读得这么准确。能不能选择你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练习说话(生1,生2,同桌互说)。

3、小老师带领复习本课生字。(晒,功,抬,何,原,饭,劝)。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哇!小朋友们认词认字快又准!真是了不起啊!黄老师相信你们朗读课文肯定也很棒,能试试看吗?我们先看看课文共有几段。请八个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靠大家智慧帮你解决。

1、随机抽读8个同学。

2、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能解决及时解决,中心问题留在黑板待讨论重点指导)。

3、让学生谈谈理解的内容,解决中心问题。

(结合插图,恰当板书)。

小狮子。

真正。

学会本领。

图1图2。

懒洋洋刻苦练功。

晒吃睡说滚扑撕咬。

4、朗读指导。

(1)联系生活,表演体验。

a、演一演小狮子懒洋洋的'样子。演一演“滚扑撕咬”

b、想一想,我们怎样读出小狮子的懒?

(2)过渡:小狮子为什么这样懒?想知道吗?

a、同桌互相读一读小狮子与大树对话。

b、指名答。

c、指导朗读:小狮子回答大树应用什么语气?

d、指名读小狮子的话,师生评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朗读领悟。

师:小狮子的话被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样劝告小狮子呢?请认真听,想想狮子妈妈的意思。(录音范读,全班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小狮子要学会哪些生活本领?不学本领会发生什么事?要学本领就得吃哪些苦?(学生纷纷回答)。

(4)听了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有什么改变?(师生共读)。

(5)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学生展示表演。

三、讨论延伸,感悟提高。

1、四人小组讨论:

(1)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怎样的?你喜欢小狮子吗?为什么?

(2)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黄老师相信,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会像小狮子一样成为一个不依赖父母,自己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做一件事证明自己长大了。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的片头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揭题。

1、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齐读课题。

2、师:谁干什么要读明白,再读。

三、检查生字词。

1、生写老师事先发的练习纸。(题目:看拼音写词语)。

2、核对。重点指导“随即”的“即”字,运用象形字演变指导。

3、师:上节课你们老师已经带领大家读过课文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会填了吗?指名填。

四、学习课文。

1、师:哪吒是如何闹海的呢?浏览课文,画出哪吒闹海的句子。生圈画。

2、教学一闹东海。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哪吒一闹东海的句子。指名读。

师:哪吒闹海最关键的动作是什么呢?

生:一摆。

师:你觉得哪吒是如何摆动混天绫的呢?

生:前后摆动。

生:一上一下摆动。

师: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混天绫有七尺,哪吒只有七岁,混天绫比哪吒长几倍,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哪吒很厉害。

师(点红滔天巨浪):能读出那份厉害吗?

生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哪吒闹海吧,具体看他闹海的动作。

生看视频。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哪吒?

生:勇敢。

师:能读出那份勇敢吗?指名读,齐读。

师:哪吒一闹东海,闹得是天翻地覆。板书:摆天翻地覆。

生:哪吒可爱,夜叉凶恶。

生:哪吒很小,夜叉很强大。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夜叉的出场。(ppt出示夜叉出场的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生:夜叉很凶狠。

师:能读出夜叉的。凶狠吗?

生:勇敢。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的勇敢呢?

生:机灵。

师:从哪看出他机灵。

生:随即。

师:能读出他的机灵吗?

生朗读。

师:哪吒一扔,就打死了夜叉。板书:扔打死夜叉。

师:自己再去读一读,感受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

师:老龙王派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手下,那就是——。

生:三太子。

师:三太子出场了,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生朗读。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三太子?

生:很厉害。

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生朗读。

师:面对着致命的一击,哪吒如何应对的呢?自己去读一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哪吒?

生:机灵。

生:勇敢。

师:此时哪吒最有效的动作时什么呢?

生:抖。

师:混天绫能干什么?

生:紧紧裹住三太子。

生:能喷出火焰。

师:不愧是法宝啊!法宝厉害,掌握这法宝的哪吒就更厉害啦!哪吒三闹东海,他降服了太子。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

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时间:-2-28学生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一.品味语言,写法: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二.思考:1.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2.朗读,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三.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

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赏析四个“难道”句式的妙处?

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四.1.《白杨礼赞》&《白杨》比较阅读。

乙:白杨(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的秀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独生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次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多许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9年秋天,兰新路上。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甲)与作家袁鹰《白杨》的散文(乙),完成1--6题。

1.甲段摘引自《白杨礼赞》,作者____________。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标出来。

2.甲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________句。

3.甲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4.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_________画,《白杨礼赞》是___________画。

5.甲文题目中“礼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实践: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后感:

韩云生。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投影仪录音机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六、我的教学反思:

《太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交流,29《太阳》第二课时。

板书:离地球远大得很温度高

1.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前个人先独立思考)。

2.交流。

(1)读句子。

(2)找规律。

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也就是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用具体数字)

(3)再读句子,在数字下面加点。

3.练习说话

(1)看着板书,用上具体数字来说明太阳的三个特点。

(2)交流。

4.小结

5.质疑、解疑。

1.学习总起句(出示)

(1)下面的句子有几层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再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在括号里。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交流

(3)齐读体会

过渡:那么太阳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2.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交流并板书:

动植物、人类生活

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1.学习5、6自然段

(1)雨、雪和风的形成与太阳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2)复述第5、6自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9《太阳》第二课时》。

(3)小结

2.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

(2)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但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对皮肤会有伤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

1.自由读。

2.师引读,理清层次

3.学习正反两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1)同桌对读第2、3句话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太阳与动植物关系的?

(2)交流

(3)仿说练习

a.你还知道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b.出示:按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

c.加个开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说一段话

1.指名读

思考:哪句话概括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假设句的不同写法,练习说假设句: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句虽然都是假设句,但写法不同)

3.练习说话。

4.齐读第8自然段。

板书设计:

离地球远

特点:大得很

温度高

动植物、人类生活

与人类的关系: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齐读课题,设疑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三、感受环境描写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和洪水凶猛的句子;人们面临洪水的.表现。2、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式特点及表达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2、组织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图片和句子,读(男生;女生;齐读)――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感悟。3、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师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发1、想象说话(假如你就在现场祭奠老支书,你会怎样哭诉。)2、说一句赞颂老支书的话,尝试用上“桥”字。3、师生共赞老支书(出示相关句子,齐读)六、总结全文。七、领悟表达特点。八、视听欣赏《为了谁》。

文档为doc格式。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桐城市东关小学何茜。

教材分析。

《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景美人情美。

相见――――――――热情。

款待――――――――盛情。

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1、赏读诵咏,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辽阔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2、选读想象,感悟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