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专业15篇)

时间:2023-11-30 08:17:19 作者:碧墨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中的一种规范化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意义》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习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习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意义》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复习题为100%)改变问题练习,完成作业提高练习。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3、做复习题。(口答)。

二、新授:

1、例1。

(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习。(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题。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材《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良好,就此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想。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比”

师:请你写出一个比(生答)

师:请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写出另个比,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引入得过早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急促、突兀,过晚又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拖拉、罗嗦。这节课教师通过几个简短地师生对话,应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探究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师:观察分数形式5/8=10/16的比例,你能找出内项、外项吗?

生一:分子是内项,分母是外项。

其余学生:不对,5和16是外项,8和10是内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特别强调一些关键性知识、易混淆知识和易疏忽知识时,常会采用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特别重视这些注意点,防患于未然。而这节课里x老师采取放手让学生去判断,形成认知冲突。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其实强调一些关键性知识、易混淆知识和易疏忽知识,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吃一垫”来加深体验,然后“长一智”而自觉引起注意,成熟于已然。

从探究比例的意义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各环节的.连接都是在师生默契的对话中顺利进行。

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学内容一般都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每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动板块之间的割裂。教师一般通过设计过度语言或采用前呼后应等手法来弥补这种“裂痕”,使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免有生硬预设嫌疑,x老师注重联系点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四、创造发展点

师:你可以把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吗?

生:因为在比例中,所以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师:反过来这句话成立吗?(因为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所以是比例)

师:1.5:10=():8

这样处理很好地为接下来的解比例铺垫孕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很明显这需要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的能力,使教学设计变得更有灵性、更为灵活。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可以经过适当的“改造”例如运用“加法”,增加一些思考问题;运用“减法”,减少一些平铺直叙,成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使学生学习该知识时不再感到机械、平淡。反视自己的教学,排除没时间和精力充分备课的原因外,重要的是本身的素养以及经验限制,没办法灵活地设计,驾驭课堂,更别说二度开发教材了。可见自己该学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合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互动只停留在一般问题的反馈与补充的层面,数学味的问题答辩的浓度不大,可见学生真正数学探究的素养还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意义说课稿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咱们班有男生35人,女生20人。要对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注:为了便于叙述,先假设上面的数据,实际讲课时根据当时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教学。)。

启发学生说出:

用减法,比较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用除法,比较男生是女生的几倍或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用除法比较时教师板书:

男生是女生的几倍:35÷20=1。

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20÷35=。

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男女生人数进行了比较。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师:(指35÷20)同学们看这个除法算式,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

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较。(35和20比)。

师: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比20。(板书: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比20)。

师:谁来说一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还可以怎样说?

师:同学们再看,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怎么说呢?

启发学生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0比35。(教师板书)。

小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5比20,一个比是20比35。

引导学生回答:35比20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20比35是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

教师指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

师:4月18日,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教师出示火车图片)。

“火车提速后,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了320千米。这辆火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20÷2=160(千米)。

师:同学们看,求火车行驶的速度,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火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启发学生说出:火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20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20比2。

(3)提问: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总价和数量)。

工效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重点号)。

(6)提问:5÷8可以说成谁比谁?15÷25可以说成谁比谁?

(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课本第47页的内容,看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师:谁来汇报一下,通过看书自学,你又了解到有关比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允许学生无顺序汇报)。

(1)比的各部分名称。

(2)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比的分数写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相应板书或出示课件演示。)。

学生汇报后,教师重点提出以下问题:

讨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穿插下面两个练习: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21:10032:15。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比值是()。

(2)小红的爷爷今年63岁,小红今年9岁,小红和爷爷的年龄比是()。

(3)两袋米的重量比是0.7:3.5。这个比的比值是()。

(4)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5)航模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是()。

2、判断:

3、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分数的意义》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纵观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示,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历“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三)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不仅对分数有了再现,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点题。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习数学。

(3)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

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提高题:根据乘法算式:2*4=1*8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5分钟)。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

1、分层作业。

2、实践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2、4:1、6=60:40。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写成分数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d=cd或cd=ad。

图文搜集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安排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读写两部分内容,教材一开始就出现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接着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或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安排了百分数的读写。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又是后面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已系统学习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知道分数表示的意义,会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探索百分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学生对百分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衣服的标签上、牛奶的包装盒上等等。本节课的学习应有效的唤醒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完成,还需做一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是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老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老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何?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老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本课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说教法:

自主发现,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

五、说学法:

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交流、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举例说明,引入百分数。

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举例并板书。

例题1:某两家养殖公司养殖鸭子的成活率情况,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21307/1070/100。

b172017/2085/100。

我提出问题:哪个养殖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很快用通分的方法,把这些成活比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出结果:b公司的成活比率高,选b公司。

例题2:增加c、d两家养殖公司,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213070%。

b172085%。

c354087。5%。

d29530098。3%。

我提出问题:现在哪个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还用通分太麻烦了?思考了一下:把这些分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引领学生把表格中的分率进行转化,很快比较出了结果:选d公司。老师乘机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自主发现,学生交流。

首先老师引领学生说一说举例2里的98。3%、85%含义,做出示范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百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

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重点指出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法。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展望北京。

悉尼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约占金牌总数的9。1%。

雅典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10。3%。

2008北京奥运会。

中国体育健儿获金牌总数将占金牌总数的%。

2、我是小小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四)自我检测。

(1)一件羽绒被含鸭绒97%。97%表示()。

(2)我们班有50%的女同学。50%表示()。

2、读数。

131%3。4%88%。

3、写数。

百分之九点零三百分之九十九。

百分之二百五十百分之百。

七、全课小结:

师:你能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说一说你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这节课的心情吗?

八、作业:(略)。

九、板书设计: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率百分比)。

例题1、2。

写作:85%读作:百分之八十五。

写作:98。3%读作:百分之九十八点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了进一步更深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已有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分数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引入课题时和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以师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形式实现“新知”的建构,充分再现和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中心地位”下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出百分数,学以致用——通过解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升华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作用的再认识,同时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学数学不仅仅是为知识而学,更重要的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本节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首先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目的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它的读、写法和意义,同时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亲身感悟知识的形成,从而学会自己学习。

三、说课标。

课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在生活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必切联系。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正确读写百分数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自身的一个例子将教学内容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这一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尽量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学会新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讨论发言,及时总结。

本班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相对缓慢,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生探讨发言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重要的又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极大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大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但对百分数的产生、意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由此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二)、搭设平台,探究新知。

1、百分数的产生。

(1)出示例题:

根据学校特色项目篮球入手,出示例题。

当学生探讨出用分数通分比较大小时,教师没有马上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这样通分的好处,从而引出百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然后深入了解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法。

此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不是难点,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学习读、写法。分三个层次学习:

(1)引导学生自学。

(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教师重点强调。接着教师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及写。在读和写中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很多数。

这一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而且属于概念性的知识,所以采取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方式,在学生自己思考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强调百分数的意义,引出百分数的另外两个名称。

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分别说出意义,教师订正,加深理解。另外在此过程中由题目引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国情的一些认识。

3、出示判断题,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10分钟)。

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43%;

(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

(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3/4;

(5)我省小学生60/100都有近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写法不同,百分数有特定的写法,一般要写成带百分号(%)的形式。

2、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整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3、意义不同(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分数几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可以在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所以分数可以带上计量单位而百分数不可以带上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而且有些抽象,为了突出难点及便于学生理解,采用设计练习的方式帮助理解概念,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多作引导多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对新课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总结,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性,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可多作例子说明,另外在总结出区别之后又及时练习巩固。

小学数学评课稿分数意义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雷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领又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了思维的“加速”。教学中雷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在这样的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整个新课的学习,看似教师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雷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雷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了分数,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认知体系的螺旋上升。

在课堂中,雷老师还很注重数学史学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这个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的。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雷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但是在习题的讲解的时候,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许这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由于一味的常规,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优点。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练,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题方法,也要耐心的听讲,说不定这里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雷老师的课堂上,还有更重要一点是雷老师的语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话能够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他总是能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话不断去肯定,去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课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学习雷老师的语言和教学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