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味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13篇)

时间:2023-12-03 09:01:49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发挥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科目必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在第九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通过朗读,大家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你来说:对百草园的不舍和依恋。很好。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后面的同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非常好,请坐。

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中找一找。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同时入选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以及《伤仲永》,纵观全单元,虽然各篇文章文体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古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整体感知,总体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所言之理。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作此文时,鲁迅时年45岁,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话语。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全文意旨紧扣,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并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

(4)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久远,加上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高级的鉴赏能力,因此,很难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难领悟所描写景物之下笼罩着的主观心理色彩。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设想。

(2)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童趣”这两个字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读整单元的课文,并通过书籍或网络的途径选读鲁迅的生平。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a、导入法。

首先教师与学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

b、移情法。

使用录音机,播放一首《童年的回忆》,并对这首曲子作简短的介绍。音乐也是一种审美。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表达情感的方法,陶冶心灵。

2、整体把握阶段。

a、诵读法。

再次使用录音机,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b、活动法。

因为都是与学生情感,生活经验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c、填充提纲法。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初步的提纲。接着可以说:经过同学们刚才热烈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把握到了两个不同地方的特点,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上来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提纲补充完整。

此环节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团结合作共存的心理,然后让全班学生评价各个提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此环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印象。

3、品味鉴赏阶段。

a、朗读法。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为喜欢的描写片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教师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教会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方法。

b、质疑法。

比如学生会问“为什么私塾里的先生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老师的这种做法好不好呢?为什么等等。在一环节中老师不要急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应该问学生“你们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弊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点拨和引导学生拓展眼界的引路人。

4、总结升华阶段。

a、前面已经说过,此文作于鲁迅45岁时,选自《朝花夕拾》,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并指出《朝花夕拾》是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之时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苦闷或是挫折时应该如何排遣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并有意识地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c、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作业设置。

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篇幅可长可短,提倡“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

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科目必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1:美女蛇的故事。

生2:我喜欢捕鸟。

生1:细致观察景物的特点,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生2:还要展开想象,从多个角度描写。

生3:还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对,大家说得都很对。如果把大家的观点汇总起来就十分完美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是: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融入情感、讲究顺序、多个角度、联想想象、恰当修辞、精选词语。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1.鲁迅先生描写了和百草园有关的很多景物和趣事,哪部分对你有吸引力?2.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大家现在4人一组进行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我对课堂教学的构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0多岁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生活的恋歌。

教材内容: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告诉我们什么叫童心?童心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含蓄的表达了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的哲理。

教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部分含蓄难懂,同时从初一学生认知心理出发,决定教学目标: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讨论、问题的习惯和方法;3、性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守护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纯美童心。

教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景物、人物描写。难点: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度。

1、方法:朗读:启发

2、依据:朗读: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渐熟悉课文内容:逐渐产生共鸣;逐渐接近教学目标。启发: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解决问题;能产生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童心共鸣的教学效果。

3、教具:录音机,配乐朗诵,辅助教学。

1、读:粗读全文,精读重点语段,细读关键词句,在读中体味作者情歌;在读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长的乐趣。

2、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细细品味“百草园”、“三味书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精读的词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达意,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深层写作做准备。

第一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预习:解决字、词、句。

解题:解决文学常识。

第二步读:熟悉课文,产生共鸣。

第三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百草园”。

(板书三个方面内容)

醉人的自然景观:(新)

从百草园迷人的历史传说:(奇)欢乐乐人的雪地捕鸟:(趣)有趣

第二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1、巩固新知:听写词语。

2、读课文,拾取感性线索。

第二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三味书屋”

(板书五个方面内容)

陈设单调

先生博学

到三味书屋读书枯燥枯燥无味

园中自由

画画珍惜

对比:“百草园”快乐,“三味书屋”枯燥。

关系衬托:“百草园”有趣,“三味书屋”无味。

和谐:“百草园”热爱,“三味书屋”追求。

“关系”的选择,“情感”表现,教者不必主观归纳。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选择,对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板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园”一部分是“三味书屋”,板书浓缩概括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即“百草园”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束缚。

板书在授课中同时进行,具有形象美。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而且写景细致、有序,极为形象传神。为此,在课文讲读教学中,可采用读文品句赏析、读文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

“观察欣赏花鸟虫草之乐”部分课文,作者采用一定的写作顺序,着力从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方面人手进行细致地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百草园趣味所在。在读文中品句赏析能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意会百草园“春”、“夏”、“秋”之乐。

“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连串动词,这些动词都很普通,但又十分准确、传神地展现了雪地捕鸟全过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玩的乐趣。教学中可请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捕鸟的过程,屏幕上预先播放“雪地捕鸟”的插图,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图”文,进行评论。采用这种教法,既能激发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根据课文特点,拟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训练,从重点段人手,指导学生背诵。引导学生以孩子独有的纯真的心理和幼稚的看法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课文内容。启发引导“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文中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在朗读时跟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盎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设计话题由讲述童年趣事导入,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简要介绍《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到了中年才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更能滋长热爱自然的情趣,有助于作者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去”的恐惧心情的理解。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朗读全文寻找中心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即文章从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乐趣和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两方面展开。

3.读文品句,突破重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物部分这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通过带着问题读文(听录音)、讨论,品句背诵明确:本段写景的合理顺序,用形象传神的词语来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园“无限乐趣”,使学生感受少年鲁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爱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读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乐趣无穷。冬季比较无味,大雪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课文中“雪地捕鸟”片断写得绘声绘色,十分精彩,用词极为准确。在屏幕上显示捕鸟“插图”,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捕鸟的过程。通过几名学生的不断补充,让学生掌握捕鸟的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5.解读语言,体会情感。文章最后一段话是文章难点之一,通过对下面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我”被迫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情感。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

(2)两个“ade”一词的运用,德语中专门指儿童分别时所用。

(3)“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中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

6.小结拓展。理解课文内容,紧扣“乐园”写出无限乐趣来表达中心思想;在写作知识上,作者细致、有序、动人的景物描写得益于细心观察和精心选用词语。引导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结合课文,指导观察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

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这里有我的欢乐》。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里。

概括起来说: 观察:看仔细

描写: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情。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五、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百草园的生活)。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5)融情入景,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叙事)。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3。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从课文题目大家读出了什么?依此如何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请大家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三、学习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1、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

活动形式:学生速读,小组交流明确。

(1)百草园的景物好看,好玩的多。

(2)百草园有神秘的传说。

(3)百草园冬天可以捕鸟。

2、学习写景手法。

活动形式:学生边读边勾画第二段,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总结写景方法: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

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活动形式:学生各抒己见,从文中充分找依据。

2、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

引导学生认识: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3、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可以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还可以偷偷描绣像。

结合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当鲁迅先生在年已不惑的时候,在他忧国忧民内心忧愤的同时,他更加怀恋那些快乐甜蜜温暖的童年时光,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便诞生了。作者通过对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来传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

五、揣摩运用。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掘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学习时,还是有不少学生对本文的写作主旨提出了质疑,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回忆他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吗?没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我知道学生之所以会这么问,就是因为他们联系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还有一直以来,各种资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礼教,和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忆童年美好生活,表达自己对三味书屋那种教学方式的厌恶和摒弃”等说法,可以说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诚然,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觉者的敏锐,有思想家的责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于国家的贫弱,对于民众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来说,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回忆以及回忆中的快乐和忧伤。因此,当他在年已不惑的时候,在他忧国忧民内心忧愤的同时,他更加怀恋那些快乐甜蜜温暖的童年时光,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便诞生了。

总之,当我和学生一起再读这篇经典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感谢鲁迅先生能留给我们后人这么优美的文章,不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让我们了解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时让我们能再次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1、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指导思想: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文: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四、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小组讨论: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 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板书。

乐园。

学堂。

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轻声齐读课文第9节。

提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回答,归纳:这儿用了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补叙园中孩子气的活动――毁泥墙,抛砖头等等,同时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

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五层,写离别百草园。由这段文章过渡,转入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写的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3.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0―14节)后回答。

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提问: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回答,小结:“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

课文(第10―11节)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4.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24节)(一人当“我”,一人当“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第20节时要注意引号里句子的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请同学们加上标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三味书屋,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地方,跟百草园来相比较,三味书屋真是个烂地方。然而老先生我自认为还是不错的,因为还是实事求是,并没有什么不懂装懂。三味书屋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好的是可以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知识,不好的事把我们“捆绑”了起来。

实际上两个地方是通过明显的比较,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写出了小孩子们对于三味书屋的厌恶。这只不过是我自己的认为,可是我也认为有另外一种想法,就是写和统一的方式。写出了在欢乐的百草园生活中也同样对于读书的追求。但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李冬艳,27岁,济源市优质课教师,济源市骨干教师,几年来钻心教学研究,教学风格活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本篇教学设计是我今年3月在全镇做示范规模课的.教案,获得同行一致认可。

作者邮箱:mobai909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