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1 14:07:03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分享,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

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

(一)板书课题

(二)相机出示词语

(三)整体读文

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

1、读好问句

(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

(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

2、读出好奇

(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

(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

3、读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

(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

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

(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

(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

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

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

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

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

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

(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

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

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

(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

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

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

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

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

(一)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

(二)积累词语

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

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自由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3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

1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识字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完成习字册。

四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摇篮曲》教学设计

听赏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

听辨两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共同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恬美,节奏富有动荡感。

磁带、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1、导入:

(1)、请学生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2)、请学生根据歌曲描绘得已经搭出美丽的意境。

(3)、提问:在这美丽的夜晚你会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课题。

3、听赏音乐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提问:说说乐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4、教师简单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样的方式听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6、复听两首乐曲。

(1)、出示两首歌曲的歌词,请学生轻声朗读。

(2)、边听边左右摇晃身体。

(3)、师生相互交流感受。

7、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表演摇摇篮或是红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教学拓展:

教师请学生集体聆听我国著名音乐家汪玲作曲的《摇篮曲》和印度儿童歌曲《摇篮曲》。

四、总结、结束。

仿写祖先的摇篮范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真有意思,

这是。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祖先的摇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评: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评: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评: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文档为doc格式。

《祖先的摇篮》教案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摇篮曲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同学的关注与考虑.,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同学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闲适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同学的音乐视野.

3,鼓励同学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扮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同学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和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置;。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展示法,欣赏法,创新法,。

教学准备:。

一,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和电教设备。

二,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围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同学谈谈自身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示母爱的.

2,同学欣赏古诗《游子吟》和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一起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小朋友深深的爱,以和小朋友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舒伯特,。

他是十九世纪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关于他创作这首《摇篮曲》还有一个小故事,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轶事;(小故事略)。

3,同学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同学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示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示了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柔情,引导同学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同学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和和点节奏唱法:。

装饰音:5654325|。

和点节奏:22321|。

7,师生一起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身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身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扮演。

1,师生一起讨论:音乐剧要怎样扮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扮演.

四,评价:。

1,同学对扮演进行评价;。

2,师小结:。

3,同学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4,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作业。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六课后小结。

《祖先的摇篮》教案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教案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习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摇篮曲》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特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和反复记号的意义。

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而教学的难点在于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达到边打拍子边歌唱。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将对学情进行简单的阐述。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丰富,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所增强,学习兴趣更为广泛。这个阶段学生歌曲的演唱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情感的表达有待提高,节奏的训练需要加强。以上这些将是我教学中重点注意的地方。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歌曲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欣赏教学法: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聆听歌曲伴奏和范唱,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律动,更进一步的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小组演唱,并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自主创编下行旋律,并展示演唱,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下面我讲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教授新课、音乐活动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展开:

(一)激趣导入。

我采用的问题导入,通过问学生,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新课《摇篮曲》。

(二)教授新课。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摇篮曲》,学生有目的的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讨论歌曲的内容。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聆听歌曲,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歌曲。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我会对问题进行提问,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究出歌曲的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亲切地。同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会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同时画出旋律线。这样对歌曲旋律的走向,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之后,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意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针对四年级学生识谱能力差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先教学生唱谱,采用我唱一句,学生跟唱的形式教唱歌曲,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在唱的时候,体会歌曲的拍子。之后提问,得出歌曲为六拍子。并且讲解,六拍子和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是一样的,找学生画出三拍子的指挥图示。然后,我唱旋律,学生试着填词,在演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反复记号进行讲解。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旋律后,用钢琴弹奏歌曲伴奏,学生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最后,巩固练习。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将采用分小组演唱、男女对唱、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且以比赛的形式展示表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活动。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女生当妈妈,男生当孩子,来表演唱,之后角色互换。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之情,同时,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分角色演唱不仅可以激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创编的方式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当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

《祖先的摇篮》小学教案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摇篮曲》教学设计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