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四年级教案(优质24篇)

时间:2023-12-08 14:40:43 作者:影墨

教案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计算两种动物爬行的速度,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单元里,前面4节课里学生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教材创设了两种爬虫谁爬得快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在这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比过去降低了要求,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数学万花筒"中呈现的。

这节课都是利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引入循环小数的除法,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这一特征,原先孩子在找规律中也多次接触,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算,在算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来研究循环小数的特点就不会很困难。

活动一:比一比,谁爬得快?发现并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雨后的一天,树叶上还闪烁着水珠。一棵大树上一只蜘蛛在慢慢地往下爬行;地面上,有只蜗牛也在缓慢地爬行。

师:你们从图中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点击课件:蜘蛛旁边出现"3分钟爬行73米";蜗牛旁边出现"11分钟爬行9.4米")

师:你们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它们俩谁爬得快?

师:如何知道谁爬得快?你怎样解决?怎样列算式?

生:可以比较它们俩的速度。

生: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来计算蜗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来计算(老师板书出学生说出的算式)

师: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

学生动手算。

……

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

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

生1:永远都除不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

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是呀!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算…

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0.85454…

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

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快。

活动二:认一认。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数学万花筒"。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试一试说说刚才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吗?怎样用简便写法写出来。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10÷92÷4

14.2÷110.4÷91÷75÷6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哪些认识?

……

这一节课,我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计算发现除不尽的现象,引发学生想了解怎样去表示商;这类商都有哪些特点等。帮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因此,学生学得比较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数学万花筒",帮助学生知道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我觉得这样处理比较恰当。

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发现问题到问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语言的表达等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是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认识循环小数,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次,注重了活动性教学。通过"谁爬得快"认识循环小数,"认一认"运用概念去判断,进一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最后通过"练一练",深化了循环小数的认识,层次非常清晰,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四年级教案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课件出示图片。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教案频道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1.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

2.课件出示方法步骤。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教案频道/jiaoan/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1.课件出示色彩探究的三个问题。

2.铅笔、白纸、色彩画工具、教材。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色彩画工具材料。

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四年级教案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四年级墨梅教案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三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理解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昌龄、卢纶和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比如查资料,利用工具书,网上查询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观潮四年级教案

    《观潮》任教版小学第七册22课。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自立行家按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片培养学生预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1、学生是东风东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接受反映能力:

    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使用时间媒体的作用媒体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网络潮的气氛10分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能力应用网络潮的样子特点等15分提供观察资源制作简报浏览、制作情感接受、反应课件潮的壮观2分提供资源、情感渲染演示。

    四年级数学教案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小数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卡片。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见数会读,听数会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教学小数数位顺序表

    生:整数

    生1: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生2:个位,十位,百位……一(个),十,百,千……

    师:这就是整数数位顺序表,同学们还记得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

    生:3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师:说的很好,那你认为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应在什么位置上?

    生:在整数部分的右侧

    师:中间怎样区分呢?

    生:用小数点隔开

    师: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分之一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右侧第一位,它所占的位置叫十分位,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

    师: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数位呢?计数单位是什么?大家猜一猜?

    生:百分位,百分之一(百分之一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所以百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右侧第二,所占的位置叫百分位,计数单位为百分之一)

    师: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右侧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生:千分位,千分之一……

    师: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

    生: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师:这就是小数数位顺序表。(板书:小叔数位顺序表)

    巩固练习

    1、下面各数中的“5”表示的意思

    50.06 5.11 0.25 0.475

    2、小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什么样吗?

    生:想

    师:请看这里,这就是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高,厚,重量你会读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1:0.58读作:零点五八

    生2:3.5读作:三点五

    生3: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总结读法

    师:这几位同学都读对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读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生1: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生2:小数点读作“点”

    生3:整数部分为0的读“零”

    师:回答的真好,以上3名同学说的加起来就是读小数的方法。谁能完整的说一下。

    生: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的0读作“零”)。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师:回答的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第二个内容,小数的读法(师板书:小数的读法)

    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6.5 0.04 6.72 0.058 340.09

    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咱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开火车)

    2、小数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会读小数,接下来我们学习小数的写法,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听了一则有关环境的新闻其内容为: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

    生:随着时间的增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说明环境受到了污染,我们要保护环境。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师:大家能试着把这段话中的小数写出来吗?(同桌为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1:一点四写作:1.4

    生2:五点八写作:5.8

    生3:零点零九写作:0.09

    生4:零点八八写作:0.88

    师:写的非常好,谁来总结一下怎样写小数?

    生2: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生3:写小数时应写阿拉伯数字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写小数的方法,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整数部分是0的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写成实心小圆点,再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注意:写小数时应写阿拉伯数字)。这就是今天学的第三个内容,小数的写法(并板书:小数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八九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在一起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九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写法

    四年级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学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利用导学稿对文章做简单的分析,品味文本中关键词句。

    情感目标: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以及使学生感悟到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

    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及美好品质。

    以导学稿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运用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幻灯片、音乐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二、导学稿研学交流

    检查导学稿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对导学稿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问题汇报,师随机板书。

    1、师指名读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2、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指名读文:请同学们品一品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

    汇报最能体现小女孩特点的语句。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小女孩有没有放弃?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女孩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辛苦。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小女孩听了大胡子老板的话又怎么样?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虽然老板的回答让小女孩的希望破灭了,但她那美好的愿望,那么多天的努力,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她那小乌鸦反哺般的美好情怀令我们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

    1、你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了吗?

    2、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来欣赏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我相信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用我们无限的真情,就会在爱的阳光中,享受生活。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

    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想一想做一做,用你的实际行动表达爱。

    2、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3、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换赠

    小女孩假发老板

    妈妈

    本课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爱为线索,讲述了小女孩对妈妈纯真的爱————送一顶假发给妈妈,同时也讲述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的陌生人的爱。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份美好的情感,本课教学我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一、运用多种方式读文,感悟母爱情怀。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是的一个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别填上“有孝心”、“爱母亲”或是“不辞辛劳”,并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品读。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了感悟、理解。并采用了指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

    二、创设情境,感受人间真情。

    在结束全文的学习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爱的存在,只要你有爱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使者————圣诞老人,你能说一说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设计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爱的信息,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诞老人”,让学生的情感升华。

    不足: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的小练笔:“我想对您说”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学生表大地也就不够充分。

    2、拓展延伸不够,只局限于本文,没有爱的体现。

    我想,在语文课中,只有充分发挥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四年级教案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数学教案

    生:间隔排列的规律。

    师:我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规律帮助它们解决困难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去吧!

    1、出示例题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图(暂不出现问题)。

    师: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1:林**旁的树。

    生2:做操的兔子。

    生3:送花盆的猴子。

    师:请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了解题目的数学信息 。

    师: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

    学生:7棵树分成了6段,每段3米。

    学生:这里实质求6个3米是多少。

    师:林**的两头都栽树,相邻两棵树相隔3米,也就是林**被树分成的每段的长度是3米。

    2、出示第(1)个问题:林**长多少米?

    生:会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同的解法都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

    (3)这道题应该分成几步计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

    师:谁能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5-1=4表示5个兔子分成了4个间隔。

    生:4×2=8表示每两只兔子相隔2米,4个间隔共8米。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间隔排列规律想到的。

    5、做“试一试"

    师:这道题中的林**指的是哪一条林**?

    生:就是例题里的那条林**。

    师:全长知道了吗?

    生:全长是18米。

    学生独立完成。

    师:比较(1)(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物体的间隔长度一定。

    师: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段数比物体的个数少1。

    生:每段长度与段数相乘得总长度。

    师:(板书)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1、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订正。

    师:走廊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生: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

    生: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数少1。

    2、做第2题。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中交流订正,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师:植树方案包括哪些?

    生:栽什么树。

    生:怎样栽。

    生:跑道两头栽不栽 ,草坪四个角上栽不栽 ,每隔几米栽一棵。

    生:需要多少棵

    (2)各小组讨论植树方案,填制下表。

    植树方案

    植树地点

    植树品种

    树苗棵数

    (3)各小组展示植树方案,全班评议。

    评议重点:

    1)根据树的品种考虑相邻两棵树的距离是否合适。

    2)根据设计的栽法,树苗棵树的计算是否正确。

    生:我们运用了间隔排列规律解决了植树问题。

    师:我们今天解决的植树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找规律(间隔排列)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或比分的段数少1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人数约四、五人,双方应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师指导时应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则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远近距离不同的地方分别放有不同分值的纸币,每人五个圈,看谁套的分数最多。

    一、教学时宜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才能充分伸展肢体。

    二、推拉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课前的场地安全检查。教学活动应兼顾安全为原则。

    三、团体拔河,以双方人数各3——5人最能引起学生高昂兴趣又较安全。

    四、投圈游戏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量。

    二、具体评量标准参考:

    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

    3、投圈游戏中,以圈投中的纸币的分值之和计算。

    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三、评出优秀活动小组

    把个人得分与小组集体得分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总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四年级数学教案

    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挂图,尺等

    一、教学例题

    1、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学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

    再说一说金鱼图向右移动了几格?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小结:判断一个图移动几格,我们要首先确定一个点为0点,然后向相对应的点去数。

    二、完成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注意点:把一个图形平移,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平移后,图形变形的现象,为防止这外现象,我们在平移时,要尽可能多确定几个点,用字母做上标识。

    三、完成练一练:

    1、看图数一数,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看图填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完成部分练习p7练习一1-2。

    搭石四年级教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等词语。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的美

    运用想象的方法,丰富文章的内容,体会感情。

    两课时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桥?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文,不是雄伟壮丽的大桥,也不是古老神秘的桥梁,而是作者家乡小河里的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一起一下。

    质疑定标:你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边画边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4、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5、进行汇报。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什么是搭石?

    (2)、谁搭石?怎么搭?

    (3)、如何走搭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一人一句。思考:

    作者围绕着搭石描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2、汇报交流。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谁搭?如何搭?

    人们怎样过搭石?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去发现“美”,感受“美”。

    把课文中你认为美的句段找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乡村秋景图。

    第二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三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想象村里的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除了可以看见的画面的美,你还能感受到怎样的美?

    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1、回归整体。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不但看到了家乡的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2、理解尾段。

    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这文章的作者刘章是个有名的“草根诗人”,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段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小练笔。

    21、搭石

    乡村美景

    摆搭石摆搭石的老人美的画面

    美的心灵

    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走搭石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观潮四年级教案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映衬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诵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四、串讲

    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以、而、于、既而、为。

    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五、小结

    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总结: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四年级数学教案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语文四年级教案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搭石四年级教案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老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老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老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结语:教案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准备好的材料,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材料。以上就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四年级语文教案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疑三探

    1课时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3、指名回答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数学教案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课件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言和感情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感情的语言缺乏感染力,离开了语言的感情是空洞乏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课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人间真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情,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滋养人文精神的双重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的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

    幻灯片、音乐

    一、听写词语,复述故事——温故知新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诞”字的书写。

    2、组织同学们听写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3、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解说:听写的8个词语中包含了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提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问题和词语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阶梯。引导学生整体回味的同时为近一步理解课文铺垫蓄势。)

    二、整体感悟,学做批注——由浅入深

    1、指名按照自然段朗读课文。

    预设:这是一名非常孝顺的小女孩。

    这是一名很坚强的小女孩。

    2、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把最能体现小女孩孝顺、坚强的语句画出来。精彩的语句就像茶一样,要反复地品味、玩赏,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希望同学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像品茶一样反复品玩,把你品出的滋味变成文字,流淌在书上。

    (解说:让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初步的感受,对小女孩又一个朦胧的认识,为下文品词析句打下基础。同时侧重指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能透过文字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文中来在到文中去的学习过程。)

    三、品析词句,洞察心理——一叶知秋

    汇报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的感受。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解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人物内心的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朗读中。以读抒情,以情促读。)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窘”在文中的意思。(窘:为难)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

    是呀,项链可能是妈妈曾经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她全部的家当,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可还抵不过假发价格的七分之一,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解说:关注重点语句中的中心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为之一颤,让你为之感动?(第四自然段第四句)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预设:小女孩抓着藤条、攀越着岩石上山的画面。

    她被一群也蜜蜂追赶、叮咬的画面。

    她不小心从山上滚落的画面。

    是呀,这伤口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这伤口的背后是无法形容的疼痛,面对这些小女孩没有退缩,支持她一路走来的是什么?是她对妈妈深深的爱,是她对妈妈恢复往日的漂亮的强烈渴求,是她那令人感动的一片孝心。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解说: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缺,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白。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情积淀的时候,播放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再次被触动,让你感到很伤心?(第四自然段第五句)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

    是呀,当悲伤和失望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拨云见日

    1、读了五、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2、联系前文,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预设:只有大胡子叔叔知道小女孩的妈妈急需这顶假发。

    大胡子叔叔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

    预设:他被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

    对小女孩妈妈的身体和母女贫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已经打定主意,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播放音乐,再次品味文字。

    (解说:通过对圣诞老人是谁的揭示,再次品味文章的重点段落,充分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余音缭绕

    作业超市,自足选择。

    1、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2、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搭石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可以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裤子 暴雨 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