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变化培训心得(实用16篇)

时间:2023-12-23 14:41:50 作者:灵魂曲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的学习收获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些写得生动有趣的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乐趣和启示。

新课标培训心得

20xx年新课改的出版让我们一线教师都纷纷展开学习,去领悟课改的变化,去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找准教学的方向。关于新课改的学习,一开始的.我是懵懂的,但通过暑假的学习加上线上吴正宪老师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

新课改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由此可见,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要通过内容结构化的整合,教学主题化的学习过程,凸显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培育学生的核心的素养。这段文字可谓信息量很大的,指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注重知识的一致性。

那么何为知识的一致性呢?吴老师分别选取三个领域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如在学习《周长—面积—体积》中,要建立“概念”与“度量”的整体认知结构;图形的测量与认识密不可分;从“直观感知”走向“度量认知”;让学生在经历单位的建立中形成量感。从中可以看出周长、面积和体积学习路径与方法的一致性,在实例中感受如何沟通知识联系,从而构建整体知识结构。

新课标培训心得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马教授关于解读新课程标准专题讲座,通过马教授的解读,让我更加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了解“三会”细化到小学阶段的'11个核心关键词: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意识、空间意识、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首先需转变教育观念,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中,并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真正做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此次培训还让我体会到应注意“生成性课堂”,不能一味地照着教材、课件教。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会生成很多非预期的情况,教师应抓住现成的教育案例,充分展现教育机智,将学生往预期的目标上引导。

新课标培训心得

大家好,本次的学习分享我主要从课程内容里数与代数领域中第三学段的数与运算方面来谈谈我的学习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调整了学段划分,旧版江小学阶段分为两个学段,分别是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而新版课程标准则是将一二年级划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划为第二段、五六年级划为一段。

要读懂课标首先要理解课标中出现的有关的行为动词:

1、了解(知道):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2、理解(会、认识):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感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4、探索: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独立或合作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确定结论。

通过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标里,非常强调“理解”和“感悟”,这也要求我们不能再像传统课堂教那样让学生“记套路”、采取“题海战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培训心得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干学生理解,堂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听专家的讲座,感受颇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2、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原标准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

3、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要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就势必要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只有老师说的少了,学生参与的才会更多,我们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会的老师不讲,能自学的让学生自主学,让学生讨论着学,学会了让学生当堂巩固,真正实现书院初中“少教多学”,一节课的巩固时间要大于10分钟,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地提高课堂效能,为学生减负。

新课标培训心得

我有幸于20xx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拉萨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优秀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新教材理念及应对方法。通过此培训,我获得很多启示,现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培训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芮信教授做了《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若干教学问题》的专题讲座,海南海口中学刘剑老师还做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芮信教授和刘剑老师也就课改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专家们的热情充分给了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们解决困惑的信心和力量。

在讲解中,专家对新旧教材进行了横纵对比。高中历史新教材是用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在内容上,新教材与通史体例的传统教材显然不同,相对减少了过程、线索、人物、事件,而以历史状况、现象、制度、格局、面貌等为主进行分析,与传统教材相比加大了难度。另外,中外历史内容按时间进行整合,跳跃性大,一些内容生僻,教学内容含量大、任务重,讲解清楚不太容易等。面对这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细节:搞清历史事实,尤其是把探究的专题放到历史的实际进程中来考察,把握史实的本来面貌。

在专题基础上,教师要感悟历史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动,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讨历史影响才有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归纳历史特点,因为教学模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认识历史发展特征至关重要,这有益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在关注教学重点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内容表述并探索专题在历史上的地位,然后努力构建历史的联系,包括各模块之间、主题之间和课题之间的联系。从构建历史观的角度来深掘历史的意义,这需要探索课本内容之外的空白内容并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事件的地位与影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在新的学习观和习惯上下工夫,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视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逐渐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是变化的、独特的,并且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可以独立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由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懂得,在即将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1)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2)必须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等。

总之,经过四天的培训,使我感悟到了专家与老师们的新教育理念,领会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收获颇多,感悟很深,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最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践行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做创新型教师,为西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版新课标培训心得

正值学期结束,在学校组织的研读课标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需要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最开始备课的时候很容易做成“备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我一开始的问题。在不断学习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最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版新课标培训心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这是数学最基础的运用。数学课程也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能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现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谈谈我的研读心得。

重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在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即实现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板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且每个学段都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此外,各学段的主题变化较大,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反映了学科本质的一致性、表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内在关联,凸显学科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提示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我看来,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总之,新时代对老师赋予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拥有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的课程理念,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__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恰当的绘画方式。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有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美术课,使得一些美术教师在自我修养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新课改后,美术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和品位、教学方法、专业技能,为美术教育努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版新课标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体会,深受感触。那我们如何将新课标的精神所在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教材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学具,可参考、可学习、可使用。但我们不能把教材当主杖,只教给学生浅显的知识,那么,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生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需紧密联系现实和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会运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性、科学性地利用好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在讲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时,可根据教材适当穿插一些与内容有关的故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充当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或者是学习的管理者角色,而是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及指导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适当的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善于捕捉学生和激发每一个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满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需要改变过分注重去接受,去记忆,去模仿的学习倾向,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课堂学习活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我们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标》修订中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探求未知,逐步启迪自己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生活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小学生个性特征,落实人文精神,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必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也必将是丰硕的、可喜的!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研究。在这次培训中,我聆听了几位老师对新课标研究材料的精彩解读,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研究体会:

首先,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这次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学生研究方式的彻底改革,也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我们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和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了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研究,转变观念。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最后,新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只是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研究。课堂教学氛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研究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扮演的主导性作用。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研究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应该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互动研究更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形式,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研究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研究数学的快乐。

研究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数学研究的快乐。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反思了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并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还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以及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我正确地立起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了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究式研究,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中研究。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2、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

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方式。

2、及时反馈。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因此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总之,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

新课标变化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完善,新课改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理解和适应新课改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了新课标变化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变化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课标的变化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发展和适应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具创新性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未来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新课标的变化也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广泛使用科技手段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多媒体、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新课标的变化也促使教师减少传授知识的力度,而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了新课标变化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有时,我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改变化,我采用了几种方法。首先,我认真学习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做到与课程相适应。其次,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和其他一些新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开展了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并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标变化的不断推进,我越来越感到教学的好处。新课标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教师也能得到更多的自我提高和发展。

第五段:结论。

总之,新课标的变化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由此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发展能力,而教师也可以成为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当然,我们也深知教育改革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要一起努力,才能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前进的路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不错过任何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机会。此外,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熏陶感染,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

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中,不管是“教师讲,学生听”还是“教师问,学生答”,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行。新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未来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新课标变化心得体会

新课标是一项旨在推进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其提出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老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我有着许多的感悟和收获,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变化与成果。

新课标所带来的变化主要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上。除了新增了许多课程以外,学科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例如英语和数学的联动学习。而在教学实践中,新课标则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老师也争取更多地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来教授知识。这些变化表明了新课标的措施已经在让课程变得更加有效和有趣,也更加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第三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倾向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新课标则强调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中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方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在学生将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加有用。

第四段:促进老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改革鼓励老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学科设置和学生需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学科素养,采用更加自由、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新课标还鼓励老师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段:结语。

新课标的改变已经旨在促进我国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成更加高效的目标。老师、学生和家长均应认识到新课标的实施与变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从不断变化中获取进步的动力。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新课标带来的变化已经让学生更加投入和愉快地学习,也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希望新课标之下的新变革也能够繁荣发展,并在更加广泛的地区增进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