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水画的心得(模板12篇)

时间:2023-11-07 18:57:28 作者:温柔雨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人的成长和思考。

山水画的散文

辗转反侧。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画。

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没有风,夏夜很闷热。蝉声还未到来。与一幅画对峙,夜深人静,我和它靠得很近,近到可以触摸故乡的温情。

从母亲的怀抱里走出来,走向更大的世界,十几年了,这座城市,这个房间,困住了我大片时光。长大了就会生出翅膀,就必须到更远的地方飞翔。我记住母亲的话。

现在,面对这幅画,故乡隐约其中。

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母亲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忽然感觉像是一场梦。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我开始奔跑,穿过崎岖的山路,乡亲们朝我张望。绿树掩映之间,我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鸡鸭在房前屋后觅食,老黄狗蹲在门口,一切,依然熟悉的样子。

我曾找寻过无数出口,释放我对故乡的想念。酒。或者烟。或者萧瑟的街道上无声的飘荡。回忆,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煎熬,在骨子里噬咬。然而,我却忽略了那幅画,那幅仿似故乡的山水画。

山水画在我的`视线中开始动起来,所有丢失的时光悉数返回。

父亲坐在堂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清晨五点。这时会准时响起父亲的催促声:太阳都快出来了,还不起来?!我躺在床上扭着身子,极不情愿又不得不服从父亲的威严,快速穿好衣服,在墙角的旮旯里,眯着还未睡醒的眼睛摸索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牛鞭,光着脚丫牵着我的牛上山去。

许多孩子已经先到了。起早让牛吃清新的草,这是每家每户每天争先恐后要做的事。牛在前面吃草,孩子们在后面玩。阳光从天空洒下来,透过树丛,夹杂着清风里青草的芬芳。蜿蜒巍峨的大山,蓄满我无忧的童年。

大山以外会是什么样的世界。那些奇思怪想,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远方。不断有人走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我听大人们讲他们的故事,模模糊糊的。

月亮升起又落下,雾霭把山林笼罩得越来越浓厚。翻开小人书,那时候,书里的神仙会来和我作伴,黑夜里,我们互相捉迷藏。他们把我的水彩笔带走了,我很伤心,以后我还用什么来描绘我的图画啊。

然后,大片大片的雨水落下来,流进村旁的小河。丰盈的雨水,很快就把我的童年拔高。父亲仍然抽着旱烟,却没了当年喊叫的底气。我看到他的额角日益沧桑的皱纹,像山道上雨水过后的蚯蚓,痛苦地扭曲着。

那个四季如春的山村,在我成长起来的岁月里,就真的不属于我?我站在低矮的老屋前,这片熟悉的土地,越来越亲切。我看到许多蛰伏的时光,在大山里明明灭灭,若隐若现,并最终沦为一种声音:走出去,才能脱离贫穷。恍惚中,迷茫的山路上,一辆一辆马车经过,远方没有尽头。望不见的山坡上,传来母亲空空的叹息。

现在,在陌生的城市里,月光下,花儿开的很灿烂,也很忧伤。谁在柏油马路上经过,踩不出半点足迹。那一段青涩的青春,成为故乡最幸福的怀念。

坐在这样一幅山水画里,潮水涨起来,让自己成舟。渡谁呢?也许谁也渡不了。画里画外,不是一个世界。从那些旧时光里苏醒,我需要找寻的,也许只是一种记忆,一种潜藏在内心始终如一的温暖,我需要它们一直陪伴着我,慰我伤痕,解我思念。在这个城市穿行,它们成为我最大的支撑,给我最为清澈的濯洗。

山水画的散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是何等秀丽之色可以止息一个人那狂躁不安的心。山川,那一座座巍峨高耸云天,青树挺拔,云雾遮掩,飘然胜似仙境。四季之山,或青翠,或深沉。千古文人墨客无不为之震撼。

听,山川出声了,那是壮丽的言辞。

流水・婉约之辞。

听,流水出声了,那是婉约的言辞。

大地・淳朴之辞。

“我全部的诗歌,总是与土地一脉相承。”艾青眼中的大地,厚重而淳朴,宽容而沧桑。大地是母亲,无论是华夏儿女,还是碧眼西人,都是大地的儿女。自然的一切都在大地上孕育,春夏秋冬,霜冻严寒,它,始终默默奉献着。它的超凡脱俗少有人欣赏,人们看到的只有山水白云,但那些都是大地的美丽,还有更美的,是它的灵魂。

听,大地出声了,那是淳朴的言辞。

自然万物,不论风起风散,云卷云舒,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当你用心去聆听时,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华美的词句。这――山水画卷,便是一堂语文课,陶冶了你的心灵,洗涤了你的魂灵。

听听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水画的心得体会正文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受到众多艺术家的热爱和追捧。作为一种反映大自然景色的艺术形式,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我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深受其启发。接下来,我将从辨析山水画的特点、探讨山水画的历史传承、分析山水画的审美意义以及讨论山水画的技法等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理解山水画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它的独特特点。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写意”、“以形写神”和“以神写景”的特点。与写实主义绘画不同,山水画更注重艺术家对景物的个人表达和感受。它通过墨色、笔法、构图等手法,将大自然的壮丽美景展现在纸上,给观者带来深入思考和美的享受。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山水画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精华。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山水画的历史传承的研究,来了解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创新。在早期的传统山水画中,艺术家主要通过勾勒线条和点彩的方式来描绘山水景色,达到以神写景的目的。而到了宋代,画家们开始注重用墨色来表现山水的神韵,形成了“破墨”、“点石”等独特技法。明清时期,山水画受到诗词、文学的熏陶,艺术家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山水画在艺术性和内涵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进一步分析山水画的审美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人们心灵的熏陶和感受起到了重要作用。山水画以其恢弘壮丽、宁静深远的风景呈现,引发了观者心灵上的共鸣和反思。在观赏山水画时,我们常常被其意境所打动,不仅能欣赏到自然景色的美妙,更能感受到艺术家对于人生哲理和情感的独特诠释。山水画不仅了解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理解,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具有深远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山水画的技法。山水画的所用工具有很多,如毛笔、墨、纸等,而笔法、构图和绘画技巧都是画家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的方面。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掌握好毛笔的运用和用墨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毛笔的运用要灵活,根据画面的需要来选择细笔和粗笔,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画风。而用墨的技巧则需要掌握好浓淡的变化和干湿的运用,以表现出山水画特有的墨色韵味。另外,合理的构图也是山水画中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合适的布局和透视画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总结起来,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审美意义。通过对山水画的历史传承的研究和技法的实践,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寓意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揭开山水画的神秘面纱,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哲理。

山水画的心得体会正文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它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画家的笔触和构图展现出山水之美。作为一位热爱绘画的爱好者,我对山水画也时常加以研究和实践。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和体验,我对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二、山水之美。

山水画的第一魅力在于可以展现山水之美。山有高峻险峭,有云雾缭绕,山脚下有汩汩流动的小溪;水有江河湖海,水波荡漾,有晴空万里下的波光粼粼。这些山水景色的多样性给了艺术家充分的创作空间和无限的想象力。通过作品,艺术家可以将自然风光传递给观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

三、意境的表达。

山水画的第二魅力在于可以表达深沉的意境。一幅成功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简单再现,更要表达出画家对景物的情感和内心的感悟。艺术家通过构图、色彩和笔墨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有的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平和,有的作品则带来豪放与激昂。通过山水画,艺术家可以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进而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感动。

四、提升审美情趣。

山水画的第三魅力在于可以提升观者的审美情趣。中国山水画融合了文人雅士的诗词意境和绘画表现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抒发自然情趣的手法,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启迪。观赏山水画,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脱离尘俗繁嚣的都市生活,进入到一个宁静、淡泊的境界。同时,观者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也会对美的要素和构图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传承民族文化。

山水画的第四魅力在于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传统绘画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和精髓,更能够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观察和理解。山水画的学习和从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并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我对山水画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其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山水之美、意境的表达、提升审美情趣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山水画都具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因此,我会继续在山水画的道路上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并将山水画的精神和艺术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以期使山水画这一瑰宝的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山水画的教学计划

开课专业:学前教育分院学前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课程的性质为操作型,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了解和学习儿童水墨画艺术的精神和精髓,提高绘画能力和幼师从教能力及应用能力及艺术素养,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儿童水墨画的方法和技法,为未来的幼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工笔画。

花鸟工笔画(4课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练习基本的腕力和儿童水墨画的执笔功力。

(二)通专结合点: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力、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的教学设备:水墨画教学工具。(三)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的方式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教学手段有:讲授、直观教学。

学的方法主要有:耳听理论讲授,用眼观察,用脑分析思考,动手训练。

第二章:儿童水墨画(54课时)。

第七课:葡萄和小鸡的画法第八课:水族类的画法第九课:昆虫类画法第十课:果蔬类画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花鸟水墨写意画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法。(二)通专结合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形成幼儿园的教学和工作的`能力。

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师用生宣纸、毛笔、一得阁墨汁、中国画颜料。(三)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的方式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

教学手段有:讲授、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学的方法主要有:耳听理论讲授,用眼观察,用脑分析思考,用手操作完成。

(一)实训的目的和任务: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实训的内容:专业课。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考试(平时30%、期末70%)。

学时分配建议。

四、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五、先修、后续课。

(一)先修课:素描、色彩、简笔画。

(二)参考教材:《中国画技法花鸟、山水、人物、动物》作者:白雪石。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写人:学前教育分院马文晶。

山水画的心得体会正文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自然界山水之美,山水画传递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审美理念。在接触和研究山水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和艺术魅力。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山水画给我带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在绘画中,山水画家往往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手法,把自然风景描绘得优美而神秘。这种抽象的表达方式使我感受到山水画家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更深远、更完美的境界。在观赏山水画时,我常会感到与自然融为一体,抛却尘俗的烦恼,放眼远方,心境也随之宁静起来。

其次,山水画教会我欣赏自然之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自然环境的描绘,力求以最真实而精准的方式表现山水的风貌。山的奇峰异石、水的潺潺流淌,草木花卉的茂盛与枯萎变化,无不展示了自然界的细腻与繁复。通过山水画,我学会了去观察、品味自然界中各个细节的美,进而领悟到大自然中的生机勃勃与变幻无常。

第三,山水画启发了我对艺术的思考。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瑰宝,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诗词、文人笔墨等多个方面的精髓。在绘画过程中,山水画家会细心体察山水的形态、气韵,再通过创作技法和审美意识,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印在画布上。这种艺术创作的过程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山水画告诉我,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第四,山水画教会了我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画注重空灵和谐的构图,追求画面的审美和谐感。在山水画中,山水、树木、云雾等元素相互衬托,形成一种互为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这种平衡和谐状态不仅仅体现在画面中,也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学习山水画,我更懂得了平衡和谐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了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平衡和谐的重要性。

最后,山水画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山水画给我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使我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山水画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这个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延续了至今,并正在开拓新的可能性。在我个人层面上,山水画让我更加自豪地认同自己是一个中华儿女,表示愿意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总之,通过学习和欣赏山水画,我悟到了山水画的深意与艺术魅力。它给予我超脱尘世的感受,教会我欣赏自然之美,启发了我对艺术的思考,教会我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并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山水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其中更多的奥秘。

画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笔法,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执笔法和笔锋的运用是只谈用笔,而各种用笔的技法,则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泼墨、泼彩也要用笔因势利导。为讲述方便则将笔法与墨法分开讲。

执笔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个字。

“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再学运腕,用五字执笔法还要做到“指实掌虚”,掌不仅要虚还要竖起来,“掌竖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悬肘”。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桌面,悬腕的运动轴心在肘。其旋转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画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画,还必须悬肘,悬肘的运动轴心在肩,旋转的幅度大于悬腕,但画工笔人物面部五官的细微处,必须枕腕来画,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便于描绘其精细处。

笔锋的运用。

毛笔的笔头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处为笔根。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中锋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力比较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侧锋是笔管与纸面不垂直,笔管倾斜,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的一边光,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侧锋线条一边轻、一边重,有一种切削感。

顺锋是指笔从怀内至怀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这样的笔锋呈顺势,叫顺锋用笔。

逆锋则与顺锋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笔锋的运用还有:“提按”、“转折”、“虚实”、“滑涩”、“顿”、“戳”、“揉”等方法。

用笔通常容易有三种毛病,即“版”、“刻”、“结”。“版”,缺少腕力,下笔犹豫不定,勾画出的形状不准确、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体感。

“刻”,笔迹显露,运笔呆滞,转折的地方出现不应有的棱角。

“结”,笔迹迟顿,该散的地方散不开,运笔不流畅。

笔法必须服从为客观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时必须接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指挥,所以由于描绘对象和画家个性感情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笔法和艺术效果。

 (1)立意。

立意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立意的高低,决定了绘画的寓意深度以及艺术魅力。倘若无立意而构图,必然随笔填凑,胸无主宰。构图随“意”而立,才能产生相适应的构图来完成作者的绘画意图。

(2)取势。

山水画的构图,首要是取势。所谓“势”是一种形象的动感。古代山水画论中,早就提到:“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着相背不同,而各自通畅。水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何则?以其理然也。”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总使人感到有气魄。而有些画却使人感觉像园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样,主要就是没有画出大山应有的气势。“势”与透视的处理有关,有些景物,通过透视的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它的气势来。

(3)宾主关系。

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要突出它的重点所在。切忌零散支离,平均对待,没有一个主要支点。画中的主题便是主,陪衬便是宾。确定宾主,不仅要宾主分明,而且还要互相呼应,不能各自独立。有宾无主就散乱,有主无宾就单调乏味。只有宾主安排合适,画面才感到舒服。

(4)虚实、疏密、轻重的处理。

就表现对象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树木是密处,山石是疏处。树石是实处,云水是虚处。但有时画面需要,也有把山石处理为厚重坚实,而树却处理得简淡。在一般情况下,山石、建筑物、树木是重,而云彩等为轻。但有时在画面上静止的东西虽大却轻,运动的东西虽小却重,就涉及到轻重均衡的处理问题,中国山水画对轻重、大小的适当配置,要取得像中国杆式秤有变化的平衡,绝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画在考虑这些方面时,重要的是虚、实二字。而在虚实处理中,画面的四条边及四个角的处理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画面的远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觉。一般应禁忌画面图像与四条边成平行态势,以及图像动态间成对角线形。并特别注意禁忌对四条边及四个角的虚实处理雷同,要注意变化。所谓“计白当黑”,即是这个道理。如山石本实,可是用云烟一遮就虚了。又如水是空明虚处,可添上舟楫岛屿、倒影之类的东西就实了。我们所说的虚并不是不画,而是有计划地不画,不画之处仍然感觉有画。往往画虚的地方用淡墨或干枯的浓墨,用笔也要简略一些,寥寥几笔便要意足。

(5)透视与光暗。

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移动视点的办法来观察景物。也就是说把视点逐步向前移,向后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一边看,一边画,面面观,前顾后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视域的限制,集中在一个画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谓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观照方式。这种移动视点的透视就是山水画的传统透视一一散点透视。在实际运用时,也不能违背焦点透视的规律,一根线应该是向上的,绝不能向下,近距离的物体应该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话会感觉不舒服。

另外,西画强调光,其光源也是从单一方向而来,所以是统一的。而山水画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大多数山水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或者偏于上。

(6)三叠两段与开合。

古人提到山水画时,说画面可作“三叠两段”的处理。所谓“三叠”,就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三叠两段”是古代山水画中的一种构图程式,但它不是必须遵守的法则,所以画家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体会,灵活运用,不可硬套。

所谓开合,“开”一般是指把景物铺开。而为了防止景开得乱而散,就要把过散的点聚起来,然后突出主体,使其集中,这就是“合”。实际上开是制造矛盾,合是统一矛盾,小开合包含在大开合之中。矛盾制造得尖锐而又统一得好,画就越有气势,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总之,要在考虑构图时,取势避免平,要突出重点;实际处理时,繁简、轻重、虚实都要注意。

颜士(原名阎吉才),号古迹山人,痴墨斋主,1942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海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欧阳修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会永久理事,威海画院特邀画家。颜士先生作画,擅长于用泼、破墨法,其山水画纯朴自然、天真幽淡,可谓情景入妙,笔境兼夺。而其独特的散峰用笔,使得作品雄强豪放中含俊秀飘逸之气,刚健笃实中不失绰约婉媚之风,真可谓粗中有细、刚中有柔,深得其父颜地(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国画大师)之真传,被称为“颜派传人”。在继承其父亲笔墨的基础上,又博采其诸位大师之长,先后从师山东著名画家彭昭俊、刘宝纯,北京画院著名国画大师陈维信、郭传璋、浦松窗,国画大师何海霞、尹瘦石、李可染的悉心指教。将泼、破、积墨法与散用笔融为一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颜士先生遍游了黄山、庐山、崂山、泰山及西北名山大川,汲山水之灵气,壮胸怀以无限,佳作迭出,技法日臻成熟。其艺术成就先后在《瞭望》、《大众日报》、《河南日报》,《农民日报》,《济南日报》《威海日报》、《烟台日报》《山东法制报》《青岛日报》《威海晚报》等报刊发表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威海市电视台,荣成市电视台先后专题采访报道过。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颜士山水画集》。传略及作品分别载入了《中国书画家》、《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大汇》、《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齐鲁书画家辞典》,本人被评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名人。2004年作品“高山流水迎劲松”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广为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外宾、华侨视为珍品收藏,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及获奖并举办个人画展。

近日,“文化中国·亿画云杯”首届全国少儿网络书画大展正在火热进行中。

对山水画的认识和体会

国庆节将至,笔者随支部党员来到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党日活动。

1978年12月夜,18个“红手印”实现了“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分配方式,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开创了农业大包干,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新发展了联产承包制,奋力开启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广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0多年前,“大包干”成为小岗人民的伟大创举,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实践。小岗人民“敢”字当头、“干”字为先,以不断探索的韧劲、勇于创新的闯劲、锐意进取的干劲,汇聚成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内涵,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奏响“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革命之歌,实现一体双翼“新融合”。从年均粮食总产3万余斤到13.3万斤,从人均收入20余元到400余元……小岗村仅用一年的时间向国家、向人民见证了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生产生活“旧貌换新颜”。而今,企业主体、产业和人才“双翼”联动,创新综合治理,更是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益参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越是艰险越向前,中华儿女传承下来的“自强不息、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实践锻造出“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斗争本领,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路”没有“退路”作为优秀革命传统,奋力开启“富民兴皖、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

奏响“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真理之歌,释放知行合一“新潜能”。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才能在悟真理、明真理、用真理、求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品读“真理的味道有点甜”。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坚持科学统筹、科学研判、科学发展,为各项事业稳步前行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立足岗位、立足当下,在“学”字头上见信仰、知更替,在“干”字脚下见精神、强担当,细照笃行、以知促行。我们清醒认识到,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关键在于永葆建设政治性、时代先进性。这就要求在“谋全局、谋长远、谋发展”的科学路线下对党的理论政策、决策部署自觉做到“真懂真信真用”,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学习的心态加强学习,矢志打败“拦路虎”、啃下“硬骨头”。

奏响“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团结之歌,闯出美美与共“新路子”。大美之美,更要美美与共。庚子年初团结抗疫、复工复产多线联动、正式走进“自贸时代”……山河为证,历史时间真实记录着江淮大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高光时刻。从救亡图存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再到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华民族大家庭如“石榴籽”般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将“风险共担、互利共赢”作为行动指引,转化为运用于落实的各项实践行动,擘画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奋斗新蓝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包干”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党员干部也被给予新的历史使命,唯有在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中实现“新融合”、释放“新潜能”、闯出“新路子”,才能实现“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美好希冀,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1周年华诞献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画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一)树法:

树在山水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古人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由此可见树在山水画的地位。

1、树的生长规律和表现方法:

(1)初春树法:枝干宜苍劲多枯少叶,墨气宜涧,山石宜用披麻,少苔点。技有鹿角,鱼骨,雀瓜等。

(2)仲春树法:画树干要遒劲并向上发柔嫩小枝,点以胭脂兼嫩黄绿叶着以深绿,山石宜用小披麻,点宜用小混点或胡椒点。

(3)季春树法:基本与仲春同,只是小枝柔长而繁荣,点以嫩绿,山石宜长披麻。苔以横点。

(4)孟夏树法:树叶茂阴浓,设色清翠,忌点红叶,其间可掺杂一些枯树(死树),有枯有润,更有生气。

(5)仲夏:万木阴森,降水较多,故树叶肥润,画山石宜云头皴或解索皴。

(6)季夏:树叶宜苍劲而下垂。

(7)孟秋:草木渐渐萧杀,树宜遒劲,小枝点要苍老,若点叶须笔笔有力,着色以青而黄绿,枯枝宜以青和墨或朱或黄点之。

(8)仲秋:枝多叶少,枝鞘宜点朱黄,更有金秋之象,可加以果实。

(9)暮秋:枝干宜瘦劲,色以青或朱。

(10)孟冬:木叶脱尽,树多不点叶,枝与干用笔宜枯而劲,宜着淡赭,枝干内染淡墨。

(11)仲冬:无叶,枝枯老,用笔宜僵劲而古拙,枝多下垂,干染淡墨,内先染淡赭墨,山石宜大斧劈,少点苔草(或不点)。

(12)季冬:干宜古怪,枝宜僵曲,小枝宜短秃遒劲,干枝均用墨染。

2、画树的步骤。

树由四个部分组成:主干、支干、细枝和叶。

(1)、主干:画树一般都从主干开始,先画左边一条线,后画右边,这样便于观察大小和位置,两条线要协调。

(2)、支干:画完主干就接着画支干,要注意树的生长规律,即上小下大,支干要四面生长。

(3)、细枝:画细枝是支干的继续,秋冬无叶树和枯树才画,如果画夹叶树就可以不画了。细枝的组织形式有多种。

(4)、叶:树叶是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丛树的表现,一方面要求树的区别和变化以及层次感,就得用不同的树叶来区分,树叶有夹叶和点叶的区别,另一方面得用浓淡来区别。无论是夹叶或者是点叶,组织形式也有多样。

(二)山石法。

画山石要注意大小山石的组织和穿插,画山石一般分四个步骤。

1、勾:勾轮廓和结构,这是造型的重要一步。

(1)短披麻皴:宜表现冬春之山,原因是冬春时节草木萧条,树叶基本脱落山石的坑洼全裸露出来。用此法就表现这种质感。山头苔点宜以小混点或胡椒点。

(2)长披麻皴法:宜表现季春至初秋之景,原因是草木繁茂,山石全被草覆盖。故表现的是草木一层层的质感。点宜用一字或横点。

(3)大米点皴:宜表现春天雨景,画法是先画轮廓,然后以点代皴,反复多次,由浓到淡。

(4)小米点:宜表现秋天雨景。

(5)雨点皴:宜表现仲冬之山,笔笔质感。

(6)折带皴:宜表现河边山石,点用插针。

3、染:包括染色和墨,是使体积感更加凸现的继续。

4、点:点醒,使平淡的画面生动起来,近点为苔,远点为树。

(三)云、水的画法。

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云和水在画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使画面生动的重要手段,云和水一般不用怎么去画,加深周围的山石和树木就凸现出来了,当然内部也需要加一些动态线来体现。

(四)建筑的画法。

建筑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因势而定。

点景的人物和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山水画的作文

天空湛蓝湛蓝的,如同一条蓝丝巾,形态各异的云朵就像是绣在上面的金线花。小鸟在美丽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叽叽喳喳地放声歌唱!

大地上连绵起伏的高山优美极了!树林里的大树挺立着,像位大将军。草地上花们百花齐放,它们和绿油油的小草一起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小兔子跳来又跳去,真是可爱!

小河清澈见底,河面上的白天鹅欣赏着她优美的身影,小兔子看得眼睛都直了。水中的鱼儿一会儿游来游去,一会儿转圈圈,欢快极了!

啊!这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对山水画的认识和体会

今年的10月1日,既是国庆节,也是中秋节,双节同至,国泰民安,万家团圆,大街小巷红旗飘扬、月饼飘香,国与家撞了个满怀。如果说中秋是“小家”的团圆,那么国庆则是“大家”的联欢。“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自觉把“爱国”融入自己的人生旅程,使之刻于骨、融于血,志于心、践于行,绘亮人生红底色,书写报国新篇章。

爱国,不是静卧于书中的冰冷词汇,更不是宏大空泛、挂在嘴边的好听名词。它有故事、有情怀、有温度,它是流淌在14亿中国人血管里沸腾的血液、生命中鲜活的灵魂,丢不得、也弃不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爱国的出发点,同样是建基于让每一个国民沐浴幸福的价值信条之上。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歌颂赞美我们伟大的党和伟大的祖国,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先烈先贤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其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心怀大我、心有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好把“爱国”融入生命,使之在自己的血液里尽情流淌。

爱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果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情壮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嘱托……特别是近代以来,无数革命英烈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目标,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了中国今日之和平。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一代代共和国建设者勇往直前、毫无畏惧、无私奉献,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摸索前行,实现了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盛世美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传承弘扬好这份崇高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险阻,扎根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永远奋斗,更好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用最质朴的行动,彰显最深沉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对祖国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认同。国如车,家是轮,家国两相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爱国决不是“空头支票”,也不是一纸空文,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而是应该融入人生旅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任务,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特别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将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不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水画的教学计划

说起宜兴著名的画家,大家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徐悲鸿、吴冠中等闻名世界的绘画大师,但最让我熟悉的还是在我身边的山水画家―我的师公蒋焕余。

师公于1963年出生在名人故里――宜兴芳桥,他以前在宜兴市实验小学教过书,是我妈妈的师父,因此我尊称他为“师公”。师公非常爱画山水画,是个勤思善问的人。此外,师公还希望成为一个善良低调的人,故自号“一善”,也自称“阳羡布衣”。

师公在宜兴非常有名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次提到他,大家总会翘起大拇指“啧啧”赞叹。而他,不管外面有多热闹,都只是安静地在他的家里或工作室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山水画。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师公的工作室找他,刚到门口的时候,侧耳一听,里面寂静无声,我还以为没人在呢,但是一进门,就看到他侧着身子作画的身影。只见他的面前摆着一大块木板,木板上还贴着一张米白色的宣纸,他一会儿紧紧地注视着眼前的宣纸,全神贯注地作画,一会儿又慢慢地闭上双眼,看似是在闭目养神,其实是在构思呢!我们刚到的时候,他只画了一小部分,可等我们放轻脚步,准备坐下来的时候,他已把那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勾勒得栩栩如生,我和爸爸妈妈见了,都沉浸到那幅画的优美意境中去了。这时,他要换笔,一回头就看见了我们,于是,一声声“喝――茶,喝――茶”的招呼声便从他嘴里慢悠悠地说了出来,真像是在唱山歌呀!我差点儿笑出声来!

这就是我的师公,一个幽默风趣、有着艺术气息、留着山羊胡子的山水画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