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1 07:57:19 作者:书香墨

合作可以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和工作氛围,提升整个团队的发展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合作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流程重点在于讨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学生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形体活动、情感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等,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仅仅是设计者,学生才是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的时候,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更要将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分析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进行掌握,对学生经过讨论以后对于不同问题的理解不能够轻易否认,应该对其加以引导,培养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搜集和总结各种信息。例如,在第一个阶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质疑求异和确定目标。在第二个阶段中,要组织学生开展组内的合作学习,在第一个环节以后,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着学习的主体来实施沟通和交流,小组里面的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三个阶段则应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小组选出代表,大家一起共同切磋、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成果。

数学知识并不来自于教材和课本,而是来自于实践,数学知识最终应被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纵观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很多教师都过分注重学习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阻碍了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和充分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终身开展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来动手操作,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群体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授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后,先组织学生准备学具,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正方形以及全等直角三角形纸片。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纸片是否能够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边讨论、边研究、边操作,有的小组很快便找到规律,得出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性,原因就在于,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便会步入社会中,那个时候,社会从四面八方带给学生压力,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也就越来越多,阻碍了学习。在面对学习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时候,学生只能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并且实施自我调节,以适应压力,克服困难。这便要求学生必须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会影响学生一生,同样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中快乐成长。比如,根据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某项竞赛之前,让学生由一枚硬币来决定谁先开展竞赛,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知识。并且让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感觉,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综上所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学习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及时沟通,进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探索,努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效果。

作者:王方单位:广西东兰县县城中学。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1.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探究相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加强与小组成员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下,各位同学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最后出色完成所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工与配合,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为促进学生更好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成绩、性格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每组成员的优等生、差等生应该合理搭配,一般每组成员5~7名学生为宜.通过合理搭配组员,有利于学生更好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2.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任课老师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次课堂提问时,可以先让成绩差的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这些学生更好参与课堂学习与合作.一般提问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意见和看法,然后再发言.而教师则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辅导,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开展下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旗杆或教学楼高度,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之后,让小组成员分工配合,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学任务.又如,统计和概率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统计十分钟内通过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客车的数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有趣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应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中,针对同一个题目,让不同小组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探索证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另外,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游戏,让各小组成员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引入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5.掌握科学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对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要想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战胜困难,掌握知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开展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采取有效策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赵惕龙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文/王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自改革开展以来,掀起了教育建设的新高潮,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手段的丰富程度远超以往,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便是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又能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但受到小学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等诸多限制,小组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容易出现诸如意见分歧等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研究以使其完善。本文即试从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的角度出发,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改善措施,希望能助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趋于成熟,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分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安排学习任务是小组学习的重要步骤,也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先提条件。“好的开头便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小组学习而言,安排什么样的任务、怎样安排任务、如何评价任务完成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设置小组学习任务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启发性较强、便于直接引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组内交流与思考,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安排好学习任务后,便将时间教给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让每个学生根据分工进入到角色当中,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该任务属于自己的看法,供大家交流和借鉴,形成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期间,老师需要加强组间的'巡视,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方向与氛围是正确的、积极的,确保教学目标与小组任务能够成功得以完成,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以及学习能力。

(三)小组间交流与思考,共享学习方法与成果。

小组内的任务完成结束之后,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属于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分享在交流与思考过程中的感悟与学到的技巧,提出在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大家帮忙解决,最终在全班范围内共享学习成果,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与交流能力。

(一)学生学习独立性下降,产生依赖心理。

小组学习可以产生“共生效应”,提升学习的效率,而小学学生的自制力还尚未养成,因此在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对于独立学生的兴趣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产生依赖心理,经常会不自觉的向学习较好的同学求助,久而久之甚至会步入“抄袭”的错误道路,不利于个人今后学习道路的成长与进步。

(二)小组内意见难统一,产生沟通障碍与矛盾。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对于问题的看法与意见都不尽相同,且小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还尚未完全接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导致小组学习进程难以进行,甚至大打出手破坏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小组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良好同学关系的培养。

(三)小组学习偏离正确导向,流于形式或重于热闹。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问题之外的话题吸引,导致讨论的方向产生偏离,看似讨论得很热闹,但离小组学习的目标却相去甚远,让小组学习模式陷入误区,无法有效实现小组学习模式的既定目标,完成教学目的。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运用小组学习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由于学生受到年龄与智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容易在其中产生分歧或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小学学生多元智力的培养。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多元智力角度培养的理论,开发学生综合智力的运用,而非单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培养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同时,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相关情景,可以是游戏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式的,最终只要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即可,以此逐渐形成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绝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判断和选择,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晖.浅谈小学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1).

[2]刘桥.预初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调查、分析及提高策略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摘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共同要求。主要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实践,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仅仅单调地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枯燥深奥的数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然后我说:“这道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很多人在看到这道题后都不知如何算起,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吧。”学生听到这里,好奇心都被激发了出来。解题的基础是弄清题意,但是很多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都有些迷茫,不知道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便让学生先通过讨论弄清题意,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都积极地各抒己见,热烈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设计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必局限在座位的狭小空间内,他们可以几个人围成一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活泼而热烈。并且,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通过这样不断地思维碰撞,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证。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有故宫、枫叶、蝴蝶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其接下来进行图案设计奠定基础。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有的小组就利用剪刀和彩纸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囍”字、花朵、兔子等,还有的小组按照天坛的模型制作出了一个立体的小天坛。在这样的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其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发挥其优势与作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的内容时,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学生都能很快地画出函数图像,但是他们对于函数中的系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于是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y=kx+b这个函数与x轴和y轴的交点都是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函数中参数的取值来画出图像。大部分小组在画图时都只考虑到了k0的情况,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考虑到了k0的情况。在学生总结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经过了又一番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将k,b的不同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完整地画了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总之,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桑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

[2]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上,而在于合理运用方式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大家对初中数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有个直接的手法。合作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功课,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理念,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去。

一、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传播知识,变成了现在系统的深入,这一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可在一些下面的农村中学里,发现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多大的改观,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有些落后等情况,实行“填鸭教育”,“题海战术”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只是将知识概念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利用重复的手段来记忆内容。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动手、观察、表达、交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也帮助老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像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图形与证明》这一章节,着重讲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果采用以前的讲述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将其中的概念和定理搞得混淆,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假如每个小组中有四名成员,事前的预习,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一个图形具体的概念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时,让每名同学轮流发言,简单说出自己对所负责的图形的认识,通过交流,小组学生就能够对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老师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让学生主动去对教材内容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小组划分,尽量使每名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样,既方便交流探讨过程中“火花”的涌现,也保证学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及时互补,共同促进,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对小组进行合理的调控,只要是能够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共同进步,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老师丰富课堂教学,以往教材后面出现的探讨性知识,比方说“聊一聊,讲一讲”,就有很多老师受限于学生的固定编排,而将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忽略掉了。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数据在我们周围》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项目,可以是自己每天晚上几点睡觉,也可以是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让学生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数据统计,对大数据有个简单的概念,然后,老师再利用教材上面更加完善的统计例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像统计和学生有关的数据,例如班级中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的普查时,老师同样可以借助小组来进行数据的汇总,这样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还能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而像在统计一些需要抽样的调查时,老师则能够清晰的在小组中选举例子,比方说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老师可以抽取小组中一到两名同学进行问询统计,这样直观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三、利于课堂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所以,在每堂课的最后,不能很好的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会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记忆,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对在课尾对堂上内容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学生也能提出自己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建议,方便老师对课堂内容的创设。例如,像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的《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时的后面,有个小章节的复习,上面对每本章节涉及的内容都有一个归纳,老师在每堂课的课尾就可采用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为其他的小组成员涉及一些例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复习,等小组的例题交流完毕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集中出现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譬如线段和射线的变形判断题,老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提出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也能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对每个小组的提问次数进行统计,在周总结、月总结的时候,对提出问题多的小组,要进行相应的奖励。综上所述,自主探究中,小组交流学习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摘要:数学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升学的问题,而且对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教学,目前的数学教学方式发展得非常多样化,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探究哪一种教学方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初中生的数学思想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够锻炼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探究到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选择教学方式之前首先应该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由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流分享思考的结果,通过思考的过程发现问题,或者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产生更好的思路,这些都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还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也就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尽可能地提高自身教学方式的幽默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主动的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后,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就会更加的配合,经过长期的实施,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开展每一种方式的教学之前,一定要培养好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做好小组学习的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与其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知识,不仅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安排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在课下的时候要对需要学习的问题和知识有熟悉的掌握,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找到自己认识的误区,或者分享自己的最优思路。准备工作还包括学生能够在课下学会思考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还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的重要,只有在课下充分的预习和思考,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顺利,从而也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课上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尽可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进行课前的准备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既要做好备课,同时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但是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数学水平有高有低,而且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面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长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性格和喜好,这样才能够确保分组的合理性,而且要让每一组的水平相当,让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进行合作,这才能够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学习是没有办法取得进步的,所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又应该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每一个小组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每个小组的优势,让他们在竞争中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班级成员共同进步。竞争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竞争能力强的人才,既要学会合作,又应该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究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成熟,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4(5).

[2]陆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19).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大脑好比容器,只是在被迫接受“新知”,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思维如同一潭死水,整个课堂也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由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想法、疑问、思路有了及时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个体的思维与集体的思想的碰撞,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展品质,自主提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生固有的表现欲与好奇心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自我提升的动机更强烈[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生成更具有生命力.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解惑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知识点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小组互帮中知者帮助未知者,优生帮弱生,不仅知识上的阻碍及时疏通,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原本内向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渴望与教师的交流.一些上课爱捣乱说话的学生由于团队意识的增强,与课堂的节奏越来越合拍.

三、深化互动师生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流,提问,也更爱思考,探索.也更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在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知识时,先是总结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练习.由于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笔者认为到此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道题的错误率比较高: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a了解徐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b了解徐州市居民某一天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我请小组总结分析错误原因,原来很多学生对“流动人口”这一概念理解模糊,是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如果没有交流很难“真相大白”,更让笔者意识到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仅是师生知识的分享更是情感上的和谐提升.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活动”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甚至会偏离教学目标,影响进度.我总结以下几条:。

1.流于形式,合而不作。

2.两极分化,参与不均。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出现“好学生高谈阔论,差学生默默无闻”的现象.好学生对话语权的霸占,表现在对话题的探讨总是以“舍我其谁”的心态交流,而差学生由于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仅充当听众、陪衬,游离于讨论之外,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或者“漠不关心者”,逐渐在小组的合作中被边缘化.

3.合作散乱,偏离主题。

问题提出后,看似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讨论,一片“生机”,实则是有些学生趁机“浑水摸鱼”,说题外话,甚至胡说八道,做一些与学习无关事情.同时由于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效率底下,配合不默契.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其中,“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结合实践多思考、多探索、多积累经验、多创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学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的课堂学习注入源源动力,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孙翠微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逐渐得到发展。为了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在化学课堂中,部分老师过分关注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合作认识不充分。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很难结合学生的情况展开科学有效的分组。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并充分地了解学习的基本情况。如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仅仅将合作学习模式停留在表面上,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灌输式教学的嫌疑。

2、缺乏对合作主体的了解。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效果,还要结合教学的要求进行角色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想方设法的增加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活动也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带而过。这种教学的方式严重的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

3、难以合理的分配时间。

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有限的,如果老师想要将化学知识全面的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就需要老师能够合理的安排课上的时间。但是在实践中,化学老师为了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学生沟通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保证学生自主充分的思考一项问题。这种象征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着学生与老师的深入交流。此外,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也会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小组。

为了保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的化学基础,还要关注学生的可行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分析之后,以4―6个人为一个小组,结合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教学。此外,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适当的调整分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具备差异性。

2、确定好小组讨论的时机。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化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并结合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在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想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结合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实验、知识小结等内容渗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习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在高中教学的时候,电解原理这一模块是学生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在教学中的口述,很难保证教学开展的效率。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还要深刻的认识水溶液中不同物质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使这部分的内容得到简化,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

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教学时得到体现。但是单纯的让学生主导课堂又会导致时间的浪费,这时老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要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将自身的主导地位逐渐突显,从而做到时刻指导小组间的活动,促进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高效开展。

4、强化讨论后的问题总结步骤。

只有在学习之后不断地反思才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中,学生们在总结中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在进行小组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助于发现组内学生学习中的误区,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化为己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知识的总结,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科学有效的进行分组,然后再结合教学的内容,确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在学生本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思想引导之下教学,并引导学生做好组内课后总结,以确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2]王瑜。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5。

[3]何朝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上,而在于合理运用方式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大家对初中数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有个直接的手法。合作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功课,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理念,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去。

一、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传播知识,变成了现在系统的深入,这一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可在一些下面的农村中学里,发现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多大的改观,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有些落后等情况,实行“填鸭教育”,“题海战术”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只是将知识概念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利用重复的手段来记忆内容。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动手、观察、表达、交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也帮助老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像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图形与证明》这一章节,着重讲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果采用以前的讲述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将其中的概念和定理搞得混淆,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假如每个小组中有四名成员,事前的预习,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一个图形具体的概念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时,让每名同学轮流发言,简单说出自己对所负责的图形的认识,通过交流,小组学生就能够对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老师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让学生主动去对教材内容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小组划分,尽量使每名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样,既方便交流探讨过程中“火花”的涌现,也保证学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及时互补,共同促进,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对小组进行合理的调控,只要是能够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共同进步,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老师丰富课堂教学,以往教材后面出现的探讨性知识,比方说“聊一聊,讲一讲”,就有很多老师受限于学生的固定编排,而将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忽略掉了。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数据在我们周围》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项目,可以是自己每天晚上几点睡觉,也可以是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让学生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数据统计,对大数据有个简单的概念,然后,老师再利用教材上面更加完善的统计例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像统计和学生有关的数据,例如班级中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的普查时,老师同样可以借助小组来进行数据的汇总,这样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还能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而像在统计一些需要抽样的调查时,老师则能够清晰的在小组中选举例子,比方说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老师可以抽取小组中一到两名同学进行问询统计,这样直观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三、利于课堂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所以,在每堂课的最后,不能很好的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会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记忆,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对在课尾对堂上内容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学生也能提出自己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建议,方便老师对课堂内容的创设。例如,像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的《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时的后面,有个小章节的复习,上面对每本章节涉及的内容都有一个归纳,老师在每堂课的课尾就可采用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为其他的小组成员涉及一些例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复习,等小组的例题交流完毕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集中出现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譬如线段和射线的变形判断题,老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提出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也能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对每个小组的提问次数进行统计,在周总结、月总结的时候,对提出问题多的小组,要进行相应的奖励。综上所述,自主探究中,小组交流学习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初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上,而在于合理运用方式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大家对初中数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有个直接的手法。合作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功课,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理念,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去。

一、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传播知识,变成了现在系统的深入,这一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可在一些下面的农村中学里,发现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多大的改观,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有些落后等情况,实行“填鸭教育”,“题海战术”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只是将知识概念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利用重复的手段来记忆内容。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动手、观察、表达、交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也帮助老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像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图形与证明》这一章节,着重讲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果采用以前的讲述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将其中的概念和定理搞得混淆,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假如每个小组中有四名成员,事前的预习,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一个图形具体的概念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时,让每名同学轮流发言,简单说出自己对所负责的图形的认识,通过交流,小组学生就能够对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老师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让学生主动去对教材内容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小组划分,尽量使每名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样,既方便交流探讨过程中“火花”的涌现,也保证学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及时互补,共同促进,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对小组进行合理的调控,只要是能够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共同进步,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老师丰富课堂教学,以往教材后面出现的探讨性知识,比方说“聊一聊,讲一讲”,就有很多老师受限于学生的固定编排,而将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忽略掉了。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数据在我们周围》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项目,可以是自己每天晚上几点睡觉,也可以是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让学生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数据统计,对大数据有个简单的概念,然后,老师再利用教材上面更加完善的统计例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像统计和学生有关的数据,例如班级中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的普查时,老师同样可以借助小组来进行数据的汇总,这样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还能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而像在统计一些需要抽样的调查时,老师则能够清晰的在小组中选举例子,比方说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老师可以抽取小组中一到两名同学进行问询统计,这样直观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三、利于课堂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所以,在每堂课的最后,不能很好的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会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记忆,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对在课尾对堂上内容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学生也能提出自己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建议,方便老师对课堂内容的创设。例如,像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的《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时的后面,有个小章节的复习,上面对每本章节涉及的内容都有一个归纳,老师在每堂课的课尾就可采用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为其他的小组成员涉及一些例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复习,等小组的例题交流完毕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集中出现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譬如线段和射线的变形判断题,老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提出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也能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对每个小组的提问次数进行统计,在周总结、月总结的时候,对提出问题多的小组,要进行相应的奖励。综上所述,自主探究中,小组交流学习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申报为镇级教改课题。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并列出算式吗?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湖北省十堰市外国语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应运而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关系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提升认知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高兴的事情来做,就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学生心理上来说,就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就会事半功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自觉学习。

二、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展示生活问题,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你问我答”的教条式教学更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学生的参与人数也更多,这样也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在思索期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中,特别要注意,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教师绝对不要代替,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就不要提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学习。

学生在独立思考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扇形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羊拴在树下吃草”进行探索。准备一根线,线的一边系在粉笔上,线的另一边固定在三角尺的一个角上,这根线要比三角尺的边短,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尺是树桩,粉笔是拴在树桩上的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演示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学生演示时,就可以拉直短线,用粉笔画出一个弧形的轨迹,从而让三角尺的边与粉笔画出的弧形形成几个扇形,这些扇形面积的和就是羊吃草的最大面积。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接着提问学生:哪些因素与这个面积有关系,如何求解呢?学生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认真总结,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姚金霞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分析论文

1.科学分组。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科学分组也是应用合作学习的难点之一。每个学生的学情不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和小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教师无法控制组员的差异,但是可以通过调节组员差异,控制小组差异,缩小小组之间的差距,保证小组处于均衡水平,以便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分组要求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以及性格特点,使小组成员的学情和性格特点可以达到互补,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有发挥余地。根据众多的实验研究结果以及笔者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每组成员人数在6~8人合适,组数在6组左右合适,具体组数成每组成员数量需要根据学生数量确定。分组后,设置一名小组长,协调小组秩序,也方便教师管理。确定组员后,组员应尽可能不变动;确定组长后,教师可根据数学教学计划和数学教学目的定期变动组长或者固定小组长。

2.分配学习任务,明确组员分工。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责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否则,会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将合作学习小组分为分组长、监察员、记录员和汇报员。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各项学习任务开展,保证学习活动有序进行,并领导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监察员负责资料收集,准备学生所需的.学习材料;监督学习秩序。记录员负责记录成员讨论结果、各个成员的见解、组员发言情况和学习纪律。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并作为小组代表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汇报本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一般情况下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设置一人,监察员学习任务较重,可设置两名学生或更多的学生。

3.完善数学评价。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并非正对小组的某一个或两个成员的评价,而是针对小组内所有成员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内容可以从合作纪律、小组成员参与度、协调性等方面。无论从哪些方面评价,教师都必须仅仅围绕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根据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合作,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提出问题的时机也有很高的要求。

1.合作学习问题应具备实质性。只有实质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如果合作学习问题不具备实质性特点,则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基于实质性特点,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备以下两个要求。一是问题本质能够揭示规律,学生分析有规律的感性问题才能抽象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二是学生可通过实验或者具体操作揭示规律。

2.把握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并非任何数学教学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也并非任何时间都适用合作学习。否则,错误使用合作学习都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掌握应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合作学习的想法。教师在学生出现合作学习的想法后采用合作学习,可发挥合作的积极作用;而且有目的性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随意性,增强合作学习的规范程度。当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师可适当延伸合作学习问题,进一步提出开放性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会针对开放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正如上文所言,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章节的学习都适宜应用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在深入分析并掌握合作学习的内在规律、数学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以及掌握学生的学情采用合作学情,做好分组合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人们开始不断探索和优化新的教学模式。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攻坚阶段,应该提倡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初中数学也应该通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并就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力求革新传统加强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理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教学成果,正不断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本文将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平行线的性质”章节为例,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阶段就需要重视,要求学生们首先按照课程进度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按以往的教学任务及要求由固定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预习。预习阶段应该特别重视责任分工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始预习前,应该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客观地划分为不同的内容区间,让学生们递进性地完成预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中的课前预习会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不同的小组自行确定内部成员的不同子任务,后期综合所有子任务结果后整理出整体任务的解答;其二是组内成员集中对同一任务进行沟通探讨,确定好新的理论认知体系。如针对“平行线的性质”章节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后,首先让学生们自行分组预习。综合看章节内容,可知平行线的性质导致其成为数学平移思想中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础,因而学生不但要认识图形,还要能够准确地利用图形。学生可以在组内有意识地将与平行线相关的基本数学元素进行罗列,找出已学线或角等数学几何图形中所含有的平行线,从而能够更好地认知因平行线而形成的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同位角。

1.2小组课上互助讨论。

当开始上课后,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很多时候都能有效帮助成员获得更高质量地课堂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协调统一的民主讨论氛围,为进一步确定教学知识点扩大讨论范围。“平行线的性质”章节中,教师首先会提出开放性的可供思考研究的问题,如让学生们讨论一组平行线被一条直接所截后,其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如何。然后让学生保持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讨论,将答案汇总后进行班级公布。当然,对于本问题的答题思想,应该是根据下列思路展开:若ba/,则由同位角相等可知21,由对顶角相等可知31,则上述两个简单等式可以推出32。由18041可知18042。通过上述简单的角度等量关系变换,学生们能够很快理解直线平行的形式。当教师开始讲解后,学生们能够很快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则同旁内角互补。

课程结束后,小组合作模式的学生们应该及时根据课上讲解内容,加强课后练习和知识点复习,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应用。作为小组成员而言,有义务了解所有成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不清楚的要采取必要的辅导帮助,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要相互监督完成有关练习,对于类型题目要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小组成员之间还应该相互有所评价,对他人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等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在相互探讨中共同进步。

2.1传统课堂主体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强调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理念,同时也进一步对素质教育提出了重要补充。学生想要在课堂上更有起色,素质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教师的角色转变意义重大。教师应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主导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课程氛围的营造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讨论的参与者。尤其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后,每一小组都能围绕教学内容或有关专题进行讨论,分工明确,逻辑相互补充,教师更是成为了讨论结果的倾听者和评价者,这样无疑让学生更懂得讨论学习的成就感。

2.2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

以往的初中数学学习,很多学生都仅仅跟随教师的课堂安排进行学习,靠着记录笔记抄录教师的解题思路,往往对课堂知识巩固和提升都放在课下完成,也经常在课下才开始习题练习和知识复习。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后,学生无论在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讨论还是在课下复习阶,段都能够主动对某些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不单纯再去背公式、记定义、套定理,而是对具体的概念展开变换分析,不断扩大数学知识学习面。

2.3课堂学习氛围的转变。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气氛往往是沉闷的,学生要不在埋头看教科书,听教师讲解;要不正苦思冥想数学习题。教师对于学生的听讲,也容易表现出一定的限制,使得整个课堂氛围不活泼不积极。小组合作模式中,所有成员都能对同一问题展开发言,无论是通过讨论、辩论还是批判,都能够靠着自己的方式赢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们将表现得更加积极活泼,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将变得火热沸腾。

3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新课改中重点提及的创新教学理念,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趋势。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看到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后所取得的成果,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发挥自身能动性,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自主学习,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合作、独立分析等方法,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自我调节以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人人参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往讲授式的教学,通常由老师将书本知识机械性、理论性地讲给学生,这便出现了没有师生互动,或者仅有少数爱发言的同学与老师交流的情况,那些没听懂又不爱发言的学生便得过且过,认为这点知识没听懂也就算了,时间久了,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更没有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互相学习、共同协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原先那些被动的学生便能渐渐融入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索,在实践中找到答案,验证答案。这种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变了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每一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讨论学习,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这一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这样的理论太过于抽象,没有经过亲自验证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记忆也是相当不牢固的。相反,如果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去验证,自主检验的结果将会记忆深刻。

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所以,要想实施“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首先,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有理数”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章头图案和引言部分,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到底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字,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比“0”还小的数呢?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当老师在课堂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就会大大加深。

(二)老师在课堂上发挥好引导作用,注意引导方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为“自主学习”课堂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老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后,通过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并适当予以点拨。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可以先给出各项数据让学生绘制刚学过的柱状统计图,然后要求大家再绘制一张能够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统计图,此时,学生一定会疑惑,老师这时便要引出还没有学过的扇形统计图,并与之对比,解答学生疑问。这样便可加深记忆。

(三)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注意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强调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学习,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时机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大家的思维,从而进行独立思考,在探索和研究中解决问题。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体现了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老师将学生三五个人划分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学习,在小组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进行“展开与折叠”教学时,可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组内成员分别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学习时互相展示自己所做立体图形的展开平面图,然后相互交换,观察不同图形的折叠与展开。这样,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自主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傅嘉斌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情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这种模式给足了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思考和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是依据相关的教育教学因素,特别是学情,依据相关的标准把学生分成一定数量的小团队或者小组,然后对各小组就行分门别类布置学习任务和设置教学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最后共同努力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依据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效分组,分组的目的是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竞争与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调控者,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引导和督促。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教师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要突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极为重要。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为肤浅,接触的事物较少,所以,吸引他们的东西更多的是生活化的东西。为此,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对课堂问题往往具有极强的探究渴望,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设计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一定会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密切配合,相互合作。笔者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还能有效促成合作学习的开展,让课堂充满知识性和娱乐性。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我首先给学生讲授了数学的对称美在建筑、美术等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然后例句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紧接着我就追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轴对称图形,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我让同学们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总结本小组的答案。为了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剪纸游戏,从生活中的常识出发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以上讲解,我再让学生从理论文字的角度诠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二)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和了解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很好地达成学习目的,完成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和表现,发挥评价的作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老师的有效督促和管理,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学习目标的设置和学习任务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和知识的探究中去,这样也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和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作为,他们之间也可以实现优劣互补,要讲究人员和知识能力的配合,让他们在比较融洽快乐宽松的氛围下习得知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据学情设计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让每一个数学学习小组制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尝试寻找方法、探究它的面积。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求面积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商量和商讨。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三)客观评价,及时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知道,小学生很在意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他们的表现欲望也非常强烈,为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及时的评价,鼓励他们多思考和多探究。在具体的评价上,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尽量不要批评,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们的勇气,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关心和在意他们的。小学数学知识往往比较简单,并且解答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一旦学生出现逆向思维或者其他创新性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有的时候习得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比明白问题的答案还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要太苛刻,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和看待学生,要给与他们更多的引导,让他们爱上数学,喜欢问题探究,并且乐于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也要转换自身角色,明确重教更重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分好组,设计好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课堂,参与问题探究,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互动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还在基础教学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从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重要性以及策略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目的性;重要性;策略性。

一、师生互动的目的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的眼光去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杰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感情上的沟通,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及其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样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的长者,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通过不断地转变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受到约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与老师沟通,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策略性。

为了能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互动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有策略性的。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切入点:学习兴趣点和探究点。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探究点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一些关键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去突破探究点而进行的。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重视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又要在重视渗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中实现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2]梁萍。优化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实效[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5)。

[4]徐晓鸿。小学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2)。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134团小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