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简的读后感(专业19篇)

时间:2023-11-30 21:40:29 作者:薇儿

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观点,通过写作可以将这些观点具体表达出来。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虽然没有在幻灯上看到十几米高的雅典娜塑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宏伟美丽。充满了神圣,梦幻般的感觉!这些都给我从新认识了希腊的文化,对希腊的建筑也有了一些了解。

最后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

它介绍了几种最早形态的美学思想。塔塔凯维奇认为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鲍桑葵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吉尔伯特和库恩认为哲学孕育了美学。综合几位美术家的观点,早期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蕴含在宗教,艺术,和哲学当中的。这几种观点的分歧是美学本身是什么,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可见,美学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他们之间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要理解他们的关系,我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世界自由贸易联合会、世界贸易组织„„当今世界,各种促进贸易的组织已有千千万万,贸易已经成为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和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贸易的由来与发展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1交通运输工程试验1401班孙培响1101140333必然是另一方所失。罗马帝国时代,虽然贸易得到许可,但和来自地产的财富比起来,从贸易获得的财富依然更有争议。尽管那时候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但商业活动依然发达而显著。

中世纪,人们对新的商业制度的发展给予了关注。早起的基督教教会的《旧约》通篇写的是,增加个人财富总是和不诚实的商业活动以及剥削穷人相联系。北非的希波主教圣奥古斯丁认为贸易本身没有错,因为它可能使本来得不到物品的人得到需要的物品,因而有利于人类,可贸易也容易被误用。罪恶存在于贸易商身上,不在贸易本身。伊本·赫勒敦的作品显示,在十四世纪的伊斯兰世界里,贸易与科学共同繁荣。托马斯把商人放在与工匠平起平坐的位置,而在当时,工匠是深受欢迎的职业。当时,人们对货币、价格、商品价值等与贸易有关的元素进行了研究与谈论,分析了经济运行方式。

十六世纪,重商主义开始兴起。部分国家开始利用重商主义政策来实现一些目标:1.利用全国保护性的关税和国内自由贸易制度统一国家;2.通过发展经济,为国家提供充足的收入;3.通过鼓励贸易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实现高就业;4.利用贸易政策积累财富。这些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罗杰·诺斯认为,任何有利于个人的贸易也有利于公众,因此管制贸易永远是有害的。同时期,贸易平衡、贸易差额论、贸易收支理论、利率与自由贸易等重要理论都得到发展。

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在一段时期是此起彼伏。十八世纪中期,2交通运输工程试验1401班孙培响1101140333皮埃尔·德·布瓦吉贝尔在《法国详情》和以后二十年中的一系列其他出版物中,对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政策提出了批评。重农主义思想在1756年到1763年间得到发展。重农主义者认为贸易是重要的,因为贸易提供了维持生计的可靠手段,可农业仍是根本大计。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才获得净收益,也就是获得超过生产必需成本的盈余。杜尔哥却认为政府应该给一切商业部门恢复自由——除去贸易壁垒,简化税收,给予每个人工作权。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作了批评,他。

总结。

道,市场可以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运作,甚至在人们无意为他人服务的情况下,也能促使他们生产其他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这就是自利能够制造有利于社会的成果,即使人们并不相亲相爱,商业社会也能繁荣的原因所在。

随着贸易的扩大,自由贸易主义也得到了发展。亚当·斯密倡导他所谓的“天赋自由”制度,自由制度导致资源被转移到最需要的活动中。古典经济学家基本都是自由贸易主义者,他们指出保护主义为腐败提供了机会,使国内工业发生了有利于强势集团的扭曲。同时,亚当·斯密并未否定政府在贸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贸易仍在不断的发展中。贸易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获益。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贸易,改善贸易方式,提高贸易利益。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读后感

书中主要讲述了丰子恺小时候关于音乐故事和美术故事的事情。其中有几篇很好看,让我给你们说一说吧:音乐故事中的《独揽梅花扫腊雪》我很感兴趣。故事中以:独、揽、梅、花、扫、腊、雪,代替音符1、2、3、4、5、6、7,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又特别像诗句,太有意思了。

我对美术故事就更感兴趣了,谁让咱的特长是画画了呢?美术故事中的《初步》讲的是分子恺的表弟镇东学走路,他学走路的样子很像画家米勒的名画《初步》,于是丰子恺就照了一张像,洗出来还真挺像,这一洗,倒惹的他们美术老师的儿子一个劲要看。

一个故事《洋蜡烛油》也很有意思,讲的是:丰子恺和她姐姐准备点蜡烛看书,他却无意中发现用蜡泪可以印出图案。于是他们把蜡泪按在洋娃娃的脸上,在把黏土往里面一塞,最后取出来,就可以印出来一个图案了。

以前我只知道有国画,可我却不知道国画又分为工笔、写意和速写。这本书我对音乐和美术知识了解了更多。这本书让我更加的喜欢艺术的殿堂了。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专业:中英文秘书学号:2010105144姓名:孙明燕。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诚然,他们两个也各说各是。康德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调和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黑格尔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前者的内容是超验的理念,而后者的内蕴则是绝对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最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竖起了美是生活的大纛。

作者在介绍不同时代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因而相当清晰地给读者勾勒出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轮廓。他不是把美学史上各种流派当作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纯思想材料来加以介绍,而是把它们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尤其是阶级根源上来进行分析,同时还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承续关系。例如,朱先生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于最美的形式所持的论点时,不仅将其同古希腊罗马时代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圣奥古斯丁及圣托马斯关于形式美的看法相比较,相鉴别,并且还指出它对后来德国启蒙运动时代文克尔曼、莱辛以迄于康德等人的形式美的影响。这样,就便于读者把了解到的有关形式美的知识串连起来,既见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在形式美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论点及其不同的侧重面,同时又能见出形式美的思想在美学史上的一个衍化的过程。这种“史”与“论”的结合,应该说是《西方美学史》的显著特色之一。

《西方美学史》是一部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于后人深入探究美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读后感

丰子恺先生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最早了解丰子恺,是从他的漫画开始的。《瞻瞻的脚踏车》等幽默风趣的漫画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

寒假里,爸爸的朋友陆先生到家里做客。陆先生带来了两把口琴和自己的著作《口琴演奏法》,教丰子恺吹口琴。陆先生认为,学习吹口琴首先要学习如何使用,而且要懂理法,还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丰子恺和姐姐认真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也能吹奏出美妙的曲子了。

一个日长人静的下午,丰子恺被巷中的美音吸引住了。他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卖笛子的老人在吹笛子,声音婉转悠扬,非常好听。一根普通的竹管,吹出的音竟然那样地动人,真是出乎意外。好奇的丰子恺抵挡不住内心的诱惑,于是买了一支笛子。看门的王伯伯竟也能用竹笛吹奏出上腔调的曲子。正在丰子恺感到诧异的时候,爸爸给他讲述了魔笛的故事。音乐的感召力竟是这样伟大!

儿童节的前夜,丰子恺和弟弟做“山芋版画”。起初,弟弟只是不经意之间的一个动作,激发了丰子恺用山芋做版画的灵感。后来,他俩和华明一起,把山芋用小刀刻上花纹和文字,蘸上颜料,再拓印到纸上,就成了山芋版画。于是他们就以“山芋版画”作为儿童节的礼物。可见灵感对于绘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在未学成以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而且成比例。吃苦越多,享乐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乐。”以我学习钢琴的经历来看,这段话尤其意味深长。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钢琴练习更多的'是枯燥、单调、乏味。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心得_美术教师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在书中苏先生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人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美术读后感作文

《意见》探讨的第二个部分是形成直觉能力的内隐要素即“视觉思维”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内隐的视觉思维的作用与培养也就不可能产生与提高外显的直觉能力;反过来说,直觉能力的高低、强弱也反映了视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强弱,而这两者发生、联系的“过程”又几乎是同时的。所以阿恩海姆在书中反复强调,一切视觉文化活动(包括美术教学)的“思维主要的就是视觉思维”。按他的意思,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这种本领不是指人们在观看外物时高级的理性作用参与到了低级的感觉之中,而是说视知觉本身并非低级,它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能力,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意象),就有了抽象活动;而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或意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他还通过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或包括有视觉思维的作用或因素的,只不过这种视觉思维是通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象。这种意象有点儿象是印象派绘画中或是现代抽象派绘画中看到的.形象或形式,是一种“视觉闪现”或“视觉暗示”,它着力于物象的整体性或结构性,而不是物象确定的轮廓与细节。这种特殊的形象或意象或思维,对于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彳艮有用的,因为只有它才有可能使人们的感性与理性、知觉与思维的活动过程达到一种同步与同构的统一。

艾斯纳曾对他的这种理论高度评价道:阿恩海姆给了我们一种对艺术和思维的基本看法,它将艺术活动中一一观察与创作一一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眼睛是心灵的部分,感觉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过程,感觉器官作为认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他的关于视觉思维能力的深奥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艺术的观察和创作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方面有许多困惑和迷茫,面对幼儿的作品,不知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每次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品诞生。有的还完全背离老师规定的主题.画了一些在常人看来是很糟糕的作品。在提倡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如何正确地评价这部分孩子的作品,是关系到每个孩子成长的大事。

到了中班,幼儿个性、自信心、创新意识的'都有了进展。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本书,书中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经验欠缺的老师指明了方向。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不应用成人眼光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默默拉着妈妈的手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领带”说:“妈妈,那个是我画的!”谁知,默默妈妈脸色变得很不好看:“你画的什么?你爸的领带是这个样子的吗?歪扭七八的,颜色用的也难看,你们老师到底怎么讲的?……。”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美术教育书籍读后感

《绘本中的创意美术》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林琳主编的。本书精选了25本经典绘本,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分析绘本中凸显的有关色彩、造型、构图、风格、媒材等美术元素的基础上,设计了35个美术教育活动方案,并详细指出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时的注意事项和延伸活动的建议。最后,这本书带领读者欣赏孩子充满创意的作品,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阅读的愉悦和成果。《绘本中的创意美术》以很好绘本为立足点,在根据很好绘本进行幼儿美术创意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和欣赏价值,融合了版画、刮画、单色画等多种绘画技巧,将画、折、剪、粘、撕等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绘本的同时,用独特、生动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绘本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本书通过实践并精选的各年龄段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实践性、操作性强,为教师实施创意美术提供了参考。

比如说《好饿的毛毛虫》一书,是一本富有诗意和创意的绘本。说诗意,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清晖四射的月亮、炽热似火的太阳……作者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呢?说创意,是因为他在这本书中不仅采取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4页(如果反面也算进来,应该是8页了)分别裁成五分之一长、五分之二长、五分之三长及五分之四长,以梯次编队,具体地说起来,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上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一整页五个橘子!最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一看,哈,一只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圆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

整本书的画面都很美,色彩丰富,又一点都不乱,能牢牢抓住宝宝注意力,而且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它更多的像是一个会动的玩具,让孩子可以感受到它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幼儿在书里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美,体会美,培养读书习惯,读书并不枯燥,用心就能感受到读书世界的乐趣。

这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它提到了整合绘本。文中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绘本潜在的美术元素,将相关的绘本统整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如色彩方面的、造型方面的、构图方面的等等,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绘本中相关美术价值的同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学习美术技能,这样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比如:以色彩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颜色认知和运用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绘本,通过绘本让幼儿获得相应的色彩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等方面的技能。书中选择绘本《彩虹色的花》,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对比色,对比色运用的效果如何;绘本《莱尼喜欢蓝色》则告诉幼儿当周围的世界只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时会变得一团糟,只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是最令人快乐的。

美术读后感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落实新课程,我认真品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一书,重点学习了“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两部分内容。

首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其次,要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于美术方面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让这些优秀学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出了6条对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建议:

一、我讲课占多长时间?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和完成美术作业有多少时间?学生情绪怎样?

三、我提供的资料和图片对学生有用吗?我的提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吗?

四、我的课前准备充分吗?哪些问题我没涉及而学生提出来了?我处理得当吗?

五、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吗?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怎样做?

六、我在教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我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觉得这6条建议太好了,对我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自己太有帮助了。于是,我把这6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里。每节课后,都依照这6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

我发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方面做得很不够。总是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用具准备不好,而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有时甚至当堂数落学生,这样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下降,这样不断的形成了恶性循环,我对此十分困惑。

从学习中我知道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因为没带美术用具而四处借,虽然他破坏纪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为对美术学习有极大兴趣,对完成作业有极大愿望而导致的这一错误行为。谁能保证不忘记事情、不犯错误呢,孩子更是难免。犯错误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谅解和机会。想明白这些,我便转变了自己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态度。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就以温和的引导取代严厉的批评。先是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再肯定他们作品中的优点,最后提出要求:每学期只有三次忘带用具向同学借的机会。这样一来,我的谅解换来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在我的宽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改变。

在读书过程中我还感悟到:要以学生的获得为教学准则。

每一节课,我都留心观察上课爱溜号的学生。我渐渐的发现,他们爱与人争论,而且争论时的思维特别敏捷。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争论的话题。每次讨论时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慢慢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由一两分钟延长到四五分钟、十几分钟,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明显的提高了。

面对新课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的效率。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美术教育书籍读后感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著,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读后感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落实新课程,我认真品读了美术课程标准,重点学习了“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两部分内容。

首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

1、构图是否饱满。

2、线条是否流畅。

3、造型是否准确。

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

手工作品可以从:

1、造型。

2、表现手法。

3、材料选择。

4、制作的技法。

5、创意。

6、色彩。

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其次,要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于美术方面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让这些优秀学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出了6条对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建议:

一、我讲课占多长时间?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和完成美术作业有多少时间?学生情绪怎样?

三、我提供的资料和图片对学生有用吗?我的提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吗?

四、我的课前准备充分吗?哪些问题我没涉及而学生提出来了?我处理得当吗?

五、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吗?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怎样做?

六、我在教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我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觉得这6条建议太好了,对我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自己太有帮助了。于是,我把这6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里。每节课后,都依照这6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

我发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方面做得很不够。总是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用具准备不好,而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有时甚至当堂数落学生,这样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下降,这样不断的形成了恶性循环,我对此十分困惑。

从学习中我知道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因为没带美术用具而四处借,虽然他破坏纪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为对美术学习有极大兴趣,对完成作业有极大愿望而导致的这一错误行为。谁能保证不忘记事情、不犯错误呢,孩子更是难免。犯错误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谅解和机会。想明白这些,我便转变了自己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态度。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就以温和的引导取代严厉的批评。先是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再肯定他们作品中的优点,最后提出要求:每学期只有三次忘带用具向同学借的机会。这样一来,我的谅解换来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在我的宽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改变。

在读书过程中我还感悟到:要以学生的获得为教学准则。

每一节课,我都留心观察上课爱溜号的学生。我渐渐的发现,他们爱与人争论,而且争论时的思维特别敏捷。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争论的话题。每次讨论时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慢慢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由一两分钟延长到四五分钟、十几分钟,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明显的提高了。

面对新课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的效率。

美术读后感

1.

《谈美书简》读后感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在这一天,我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13封信,而这13封信让我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2.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此段有些摘录于原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读后感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读了美术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

美术课堂上,当老师命题在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说:“我老想不出该画什么才好”,“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长久下去,只会使学生发展成墨守成规的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一离开书本,离开老师就似乎什么也不能表现了;另外,老师敷衍对待美术课,在没有任何设计准备的情况下就走进了课堂,甚至教学中也从不去采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这些现象在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上一堂课之前,教师应首先根据符合学生的各种特征(年龄、个性心理、生活环境等),精心选编、设计好教学的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作好前提铺垫。

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好分层次的指导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材施教,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形的魅力》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在绿色的草地上,有一只可爱的熊猫在捉蝴蝶。熊猫憨厚、笨拙、可爱的动作让学生们发出一阵阵童稚的笑声,滑稽、幽默的音乐深深吸引着学生,这时可爱的熊猫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椭圆形。”熊猫翘起大拇指说:“真棒,奖你们一朵七色花。”说着,屏幕上出现了一朵用圆形、三角形、梯形等拼成的七色花。七色花摇晃着说:“我身上藏着许多的形状,你们找到了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复习了几何图形。这时美丽的蝴蝶飞了过来:“我还要用这些形状拼成好看的图案,你们愿意帮我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学境中,纷纷操作起来:多媒体的特殊功效,把学生带入到想像、创造的空间,拼贴出的作品、形态多样、造型各异。

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但离开思考总结地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单一、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上三年级《记忆画风来了》这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设问:“当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

现根据低年级阶段学生特征来谈谈教学内容的选择。

低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发展,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加以完成,具有责任性和进取性。然而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是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加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的“强者”还是“弱者”,对美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低年级学生直接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他们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所以教学中可以采用写生方式来教学。选择好符合他们觉得好奇、能引起其联想、激起兴趣的简单写生对象(如布娃娃、小玩具等)。美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会感兴趣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观察,然后会饶有兴致地很快完成这一次小小的写生活动。接下来的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让他们回想自己家中的、幼儿园或是商店所所看到的娃娃、玩具,选择自己喜爱的,把它添画上来。这样既不脱离教材内容,而且设计好的“写生式”和“记忆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低年级主题画式的教学,像想象画和记忆画,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的很好的手段,他们会用自然世界里留在脑海中的物象为基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画纸上去画去改造。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其实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敞开了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年龄、生活环境等特点的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谈美术简》的读后感

如何做合格的小学班主任?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要向学生渗透从小热爱祖国,珍惜生活。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认真按计划进行。

一直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双十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自从我接。

这个班后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习惯的培。

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

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

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

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

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

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

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了,还有同学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对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

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四、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教育学生。

[简谈班主任工作(六年级)]。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读后感

《爸爸的话:我的妈妈》一文中,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教育孩子要热爱并珍重自己的母亲,在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母爱是最无私而又神圣的!

《同学可莱蒂》一文中,仿佛让我看到了儿时的情形,懂事的小学生可莱蒂一边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抽空学习,他乐观向上,没有因眼前的困难而悲伤,依然乐观积极。对比现在的孩子们,他们确实很需要进行一些困难和挫折教育;我时常给孩子讲述我们儿时生活在农村的一些经历,每次他都听到津津有味,但过后还是会因为一些小困难而牢骚满腹,哎——!

文档为doc格式。

《谈美术简》的读后感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在这一天,我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13封信,而这13封信让我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读后感

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我了解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并且还告诉我们怎么更好教学的建议。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根据美术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为了美术学习的四个阶段:第一学段,1–2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学习阶段,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截然不同。我即将要去任教的是初中,所以在7–9年级这个学段我着重的看了一下,也在此做了自己的总结:

在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前提下,已经对美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美术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对四个领域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段的掌握知识程度,我分为以下几点: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主要了解设计相关门类的基础知识,应用相关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和评定。可以通过媒介来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了解当地的习俗和中国传统文化。

三、“欣赏。评述”领域,主要是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然后对美术作品和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通过互联网或者借阅美术相关图书来加深对美术的了解,在这一节可以让学生留作业,写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家和作品。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不仅对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联系其他学科,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美术与我们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最后文章还给了我们教学建议,美术课程不仅是内容的改革,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对于不同的学生,都要公平的对待,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追求知识的权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究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各种美术优秀作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有兴趣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更完善的了解到美术的相关知识。

这个暑假我真是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即将作为一名教师而感慨,更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我希望以后更多的机会去翻阅,这就是我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真实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