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践行新思想心得大全(20篇)

时间:2023-11-02 11:38:16 作者:飞雪

思想的力量不可小觑,它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思想发展和培养的相关文章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探索和挖掘内心的潜能吧。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的`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聚焦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描绘新蓝图,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作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我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砥砺初心使命、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聚焦“一主一新一智”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勇于挑重担扛重责,一着不让抓好经济运行;聚焦园区企业需求,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追求,一心一意做好企业服务,让服务企业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推动园区在项目建设、自主创新、品质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增强科技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践行新思想奋斗新征程心得体会

我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xx。1921年7月23日晚,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从四面八方秘密地汇聚到这里,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用青春书写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今天,我们党的队伍已经发展到9000多万,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

很多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会问,当年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共一大的时候坐在哪里?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中共一大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资料,更何况一大的7次会议,6次是在上海开的。1921年7月30日晚,由于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为了安全起见,代表们临时决定将最后一天的会议地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我是记者陈瑜艳,此刻我正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湖畔。一艘中等大小的游船正静静停泊在我身后。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议程就是在这艘船上完成的。如今我们亲切地称它为南湖红船。

我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李晓彤。在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女士的'建议之下,将会议转移到了嘉兴南湖,当年代表们就是在船的中舱里举行会议的。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9年的国庆节,中共一大纪念船正式对外展出,停泊在这里供人们瞻仰,也畅诉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初二学生:我现在上初二,我们这学期历史刚讲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我特别想去看上海的一大会址和嘉兴那条红船。

参观游客:看到这艘船很亲切,我们这个党就是从这艘船上开始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我们已经来过几次了,不忘初心,再来看看。

“红船精神”专题教育教材编写者、嘉兴教育学院教师陆勤:作为“红船精神”发源地,我们嘉兴教育人专门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编写了一体化专题教材,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把“红船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们都应以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美好发展前景贡献力量。一是强化举旗意识,始终坚定信念。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确保个人不犯政治性错误、不出政治性问题。二是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增强勇于负责任的工作魄力。三是强化党性意识,始终不忘初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落实制度上要做好表率,既要自觉依靠制度筹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又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纪律的监督。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开启新的征程,需要我们有新气象新作为,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每个奋斗者的必然选择。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里,如果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或者等待观望,都将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而那些目标清晰、激情担当、坚持不懈的奋斗者才容易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跟上新时代”甚至“引领新时代”的开拓者。

随着物业管理在居民生活中的不断深入,提供业主满意的服务成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保持绝对竞争优势的首要砝码。要想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无论小区、写字楼、公寓作为项目的首要人员时刻考虑好项目的整体经营运作状况。我相信只要我们切实为客户着想与帮助,信任与支持也会相应而来,只有真诚服务,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才能吸引更多客户。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涵盖所有的业务范围,这为各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横向专业化有利于不同的物业服务公司专注地服务不同的服务对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将做好、做细。

物业管理公司要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基本服务的同时,心系业主需求,不断增加个性化服务项目,拉近自己与业主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增强互信,构建和谐共融的合作关系,赢得业主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奋斗意味着担当尽责。奋斗就要埋头苦干。奋斗就要善于巧干。奋斗必须只争朝夕。我们不仅要苦干、实干,还要会干、巧干。集团公司各企业所属的行业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同。我们需要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找到新办法,以变应变、以变制变。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奋斗者出发的季节,跨越新时代,我们唯有不懈奋斗,才能保持定力,收获成功和喜悦;唯有不懈奋斗,知难而进,才能苦尽甘来,生活幸福美满。党的十九大已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新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努力实现个人梦、家庭梦、国家梦、民族梦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听了十九大报告,我深受鼓舞,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同时,用心领会了xxx所寄予青年的.殷切希望。

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断创新,带领创业团队再创新佳绩。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要守正创新,在建设“青创平台”,打造优秀青年创业团队,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践行新思想,奋斗新征程心得体会

依稀记得七年前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教室一个个天真、活泼的眼神,突然感觉身上多了一副不可逃避的重担。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好他们人生阶段的引路人,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为此我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努力做好专业型新时代教师。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先做人,要时刻规矩自己的一言一行。好培养自身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用实际行动时刻感染学生。

要做好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更要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把教育事业当作终身奋斗的事业。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要做好一名新时代老师,就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要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民族进步的推动者,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我认为应该成为每一名新世纪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谈到了人文素养。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对“知者”“仁者”“勇者”三种人人文素养的概括。而我认为,一个普通公民的人文素养水平,应该折射着整个时代文明发展的程度。

青年是国家的`花朵,是时代发展的希望。从责任担当这一角度来说,在我们高中生青年身上体现得还不够全面。高中阶段,正是青年从家人的怀抱向社会进阶的一个过渡时期,我把它称作“尴尬时期的青春岁月”。此时此刻的我们思想早熟,却不成熟,对责任和担当的认识还不够完善。甚至有很多同学还一度认为自己还是在舒适的摇篮中沉睡,殊不知即将要面对社会现实。责任与担当似乎离我们还非常遥远,犯了错,有爷爷奶奶的庇护,出了事有爸爸妈妈的解决,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浇灌着我们的成长。虽说人数不多,可也是常见现象。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真的去努力拼搏了吗?成为一名积极上进的高中生是我们的责任,很多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有“持书伏剑,耀我中华”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读书,是为了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是要让自己成为理想的那个优秀的自己。

放眼这个世界,总会看到有人去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甚至开车撞人后还逃之夭夭。这种事情不断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正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责任是沉重的,要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就是众多人不敢承担责任的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和推脱的,只有勇于承担,人生才会饱满充实。

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承担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承担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之所以能够坚持往上爬,是因为他承担有对自己永不放弃的责任。

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心得体会

当新时代的号角吹起,历史的画面却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不能忘却历史在我们心中刻下的那重重的一笔。

历史的这一笔,提醒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华夏儿女,我们担负着民族之重任,我们应不负崭新的时代。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伟人多坎坷。你可还记得《红岩》中的江姐,她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友人后,便被关入牢狱,可她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没有忘记民族给予她的使命,坚贞不屈,不负中华。

那些为国而战,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有人身经百战,也有人初出茅庐,有人年过半百,也有人尚未成年,他们在战场上不畏生死,只为国家和民族而战,为保护国家和人民,为求国家能早日和平,牺牲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而有些战死沙场的战士也不能魂归故里,他们的灵魂将永远在那鲜血淋漓的战场上,我想,他们是满足的,是光荣的。

历史上的伟人有人用笔告诉我们中国人的责任,有的甚至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国,他们的点滴化作一丝丝春风吹拂着我们心中的湖水,掀起层层涟漪,他们的事迹如同猛兽般的一声吼叫,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儿女,我们的前方充满着希望与未来,而走向未来与希望的道路上,那些历史伟人的精神与事迹提醒着我们,并让我们时刻铭记着:中华民族的重任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不负这崭新的时代!

重任在我们的肩上,我们有责任继承先人留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有责任传承并发扬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负新时代,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人为新时代努力奋斗,多少人为新时代砥砺前行,新时代的我们虽未经磨练,尚有一双雏翼,但我们始终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总有一天,我们的雏翼会长成坚韧的翅膀,在新时代的天空下像一只苍鹰,振翅高飞,带着我们的希望,带着我们的责任。

我们行,我们一定行!

任责任再重,我们定会将它放在肩上,我们相信,我们中华儿女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定不负新时代!

因为我们时刻铭记着:重任在我肩,不负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奋斗新征程心得体会

从20xx年开始,王学芹家每年多了一个重要的庆祝日。“祝咱家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老王一家9口第一次齐聚一堂,举起酒杯,庆祝搬迁第六年。

“搬迁年”,成了老王家的特色纪年法。

20xx年秋收结束,王学芹家从黄河边的破瓦房,搬进了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的电梯楼,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从那以后,每年全家人团聚的第一顿饭,都成了王家人固定的“庆祝宴”。

“搬新家,迎新生,比过年还有意义!”王学芹高兴地说。

奔腾不羁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在黄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伤口。频繁改道,将上百万群众卷入滩区,他们在洪水和泥淖中挣扎了百年。王学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老家距离黄河100米,每年涨水都害怕,那个呼啸声能把你淹没。”王学芹回忆,小时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粮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黄河发水,全家老小就背着包袱往高处跑。“几乎年年发大水,庄稼三年两淹,吃粮全靠国家救济。”

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出“水窝子”,过上好日子,河南从20xx年开始试点黄河滩区移民迁建,结合脱贫攻坚,20xx年河南制定了黄河滩区居民三年迁建规划,计划到20xx年实现对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24.32万群众整村外迁安置。

根据滩区居民迁建政策,王学芹家几乎没有额外付款,用自家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换了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从滩区搬到了乡镇,一家祖孙三代过上了新生活。

“新房子宽敞明亮,新小区干净整洁,社区里的医院、银行、学校、市场可齐全了。”王学芹说。

搬迁后,王学芹的女儿王辉结束四处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李庄镇,在商业街开了一家蛋糕房。因为周边滩区迁建,群众生活集中,李庄镇越来越繁华。“守着父母守着孩子,真的挺幸福的。刚开业的时候镇上只有1家,现在已经有了9家蛋糕房。”王辉说。

不仅像王辉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乡贤也带着项目回到了家乡。在外打拼多年拥有两家服装加工厂的张桂梅,回乡创办了新星制衣厂。“老家搬迁了,很多搬迁户要就业,我就回来了,想带着家乡人共同致富。”张桂梅表示。

如今,李庄镇的工业园区已经引进了亿德隆、车易捷等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和新星制衣、爱贝服饰加工等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

夜幕降临,老王家温暖如春,一家人吃着饺子、聊着天,其乐融融。记者了解,黄河两岸,濮阳、中牟等地最后一批滩区迁建移民正在忙碌着为搬家收尾,准备在新房里开启生活“新纪元”。

践行新思想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新思想背景的重要性(200字)。

新思想是党的创新之举,也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干部群众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对于引领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从各领域、各方面获得了新情感、新认识和新要求。践行新思想成为每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在践行新思想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强大力量。

第二段:在思想上得到启示(200字)。

新思想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思想之窗。在过去,我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存在着模糊和利益矛盾的倾向。然而,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逐渐理清了思路,树立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我明白了理论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我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和信心,明白了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动摇的追求目标。

第三段: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200字)。

践行新思想需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的工作是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展开的。我明白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在我实际工作中,我注重了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加强沟通和交流,引导和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也看到了人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段:在生活中的转变(200字)。

新思想不仅仅是工作中的指导,更是生活中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新思想让我变得更加审慎和担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时刻牢记着为人民服务、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原则,注重细节,提高自身素质。我在家庭和朋友之间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们跟随新思想的步伐。在家庭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也在我的引领下得到了全面发展。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200字)。

践行新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希望能够将新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继续在生活中践行新思想,做到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斗。

结尾:

通过践行新思想,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所在。新思想为我在思想上、工作中和生活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让我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践行新思想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也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之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新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的贡献。

践行新思想奋斗新征程心得体会

20__年4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大学20__级生物科学强基班团支部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大学20__级生态学强基班团支部联合举办了“强强联手机不可失”主题团日活动,两个团支部团员全部到场参加活动。

两团支部重温了两院系同根同源的兄弟之谊,在回顾院史过程中,先辈为了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前仆后继,奋不惜身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让团员们动容。

紧接着主持人介绍了生命科学和生态学的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和重要意义,同学们深刻意识到身上的沉重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顺应国家需要,为生物学和生态学添砖加瓦,用所学推动中国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接着是自我介绍与交流互动中,双方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并期待联合主题活动的再次举办。

通过本次活动,两个团支部团员对上世纪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开拓史到我国生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重温,从疫情当下中国的大国担当到科学家们在战役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对自身有了新的要求与为国做贡献的动力并纷纷表示,应当惜时如金,刻苦钻研,不怕苦累,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栋梁之材!

践行新思想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高度认同,积极践行新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自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以下是我对践行新思想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首先,践行新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新思想强调坚持和平发展,推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生活的时代具有复杂性和全球化的特点。我们要摒弃陈旧的零和思维,要推崇和维护多元的社会文化形式,要注重民主、公正、平等和互利的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

其次,践行新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思想强调文化自信,鼓励每个人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践行新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新思想强调人民至上,体现人民的利益,让人民获得更大发展。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升生活质量。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深入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更好地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四,践行新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新思想强调创新发展,鼓励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要注重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问题,推动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只有践行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践行新思想需要树立正确的信仰观。新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信仰观,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无误,要坚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的信仰与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志向崇高,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在践行新思想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和信仰观。只有持之以恒地践行新思想,努力完善自身,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新思想,努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谋划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林业建设工作。

2017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推进林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省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亿元,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同比增长16%;森林蓄积量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总产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8%;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6‰、森林火灾受害率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68%。

(一)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东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多次对绿化全川行动提出新要求,各级党政和绿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履职,造林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24.4万亩,同比增长14%;义务植树1.38亿株。实施封山育林106.8万亩,抚育中幼林272.3万亩,改造低效林191万亩,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8.8万亩,申报2018年任务39.41万亩。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意见,省绿委、林业厅印发规划,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攀枝花、宜宾、巴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次性获批数量开全国历史先河。首批授予6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2个省级森林小镇,新增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3个。筹建成立了省绿化基金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成都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启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切实加强。审(认)定林木品种9个,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处,生产苗木6.3亿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4%。

(二)重点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厅印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巩固成果35.1万亩,治理岩溶土地40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治理干旱河谷4.8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0个生态屏障重点县启动建设。省政府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批建省级湿地公园7个,若尔盖、理塘等县启动了省级湿地生态补偿。积极协助省级河长做好青衣江河长制工作。九寨沟地震林业救灾及时有效,牵头完成灾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牵头编制并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规划林业项目51个,估算投资5.31亿元。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锁定生态环境问题986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整改900个,整改完成率91.3%。

(三)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制定《林业厅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深度贫困县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林业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七条措施,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牵头推进生态建设专项扶贫,制定了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2017年度、2018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贫困县2017年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65亿元,占全省的66%。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2.68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5万余个,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相关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实施意见,林业厅召开会议作了专题部署)。贫困县新培育木质原料林、竹林、木本油料林等产业扶贫基地115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37处、森林康养人家97个。林业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有序实施。厅对口帮扶的汶川县实现摘帽、卧龙特区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

(四)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基地达到2700万亩,“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超过100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达到1100万亩,林下畜禽养殖突破3000万头(只)。人造板、竹浆造纸和木竹家具制造企稳回升,全年生产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木质家具600万件,加工转化率达到60%。森林旅游业持续向好,评定四川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12个、星级森林人家512家,各地举办林业生态旅游节会90余场次,广元市、洪雅县创建为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绵竹市成功创建国家玫瑰公园。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创建森林体验基地2个,新增森林康养基地84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9家),森林康养人家达到500家,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突破1000亿元。命名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2家,创建全国首家“森林图书馆”,洪雅县成为全国三个“森林康养试点县”之一。40个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加快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新认定省级园区8个,新认定森林食品基地30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新增26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5万个。

(五)林业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委员会,编制完成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国家公园及功能区划勘界加快推进,暂停了林地使用、林木采伐等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开展了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有序实施。80%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精准定性核编,理顺了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省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推开。《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两证一社”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增林权交易网点23个,新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177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55本,新增贷款12亿元,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成都经验”“巴州做法”获国家林业局肯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地。

(六)依法管理力度切实加大。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办法。《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面完成,全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启动建设。省政府首次组织考核市州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情况,14个市州获优秀等次。积极服务“项目年”,争取到国家增加我省“十三五”林地定额1万余公顷。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206件、1.33万公顷,白鹤滩水电站、李家岩水库、宜宾机场等重点项目林业用地得到保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5.63万份、木材运输证20余万份,批准消耗林木蓄积333.6万立方米。组织开展“守护绿川”“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等专项行动,办理行政案件8825起,查处8666起,行政处罚13997人次;森林公安刑事立案1280件,侦破1103件。绵阳市森林公安局“10·10”特大野生动物案件专案组被国家记集体二等功。

(七)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天保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管护森林2.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继续加强,王朗等10个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编印《大熊猫遗传档案技术规程》,统一了全省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中国熊猫》系列全球巡回展览正式启动,6只大熊猫分赴荷兰、德国、印尼交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初步搭建。卧龙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防灾减灾不断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持续加强,防治面积679.6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96%,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雅江“3·12”等森林火灾得到及时处置,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71起,火灾次数下降35%,24小时扑灭率94%。金川直升机场等防火项目加快建设,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和取水点选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中航安盟杯”全省首届森林消防技能竞赛。

(八)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恢复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稽查并督促整改10个县(市、区)林业项目资金。林业政策性贷款取得突破,泸州市古蔺县、遂宁市安居区与农发行签订贷款协议3.8亿元。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荐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3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乐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达成合作协议8项,德贷等双多边国际合作资金落地2849万元。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和整县林业站建设加快推进,65.6%的县设立基层林业站。新建县级林业质检站4个。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四川林业新闻2000余篇(条、部)。厅网站建设获省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省级部门第一名,甘孜、达州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佳市级单位”,雅安市雨城区、邛崃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全省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内监督、廉洁教育、作风建设、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信访、维稳、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广大老干部和林业工会、学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省林业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好形势好态势的延续和发展。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多个具体问题,东明书记、尹力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林业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16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作用,持续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屏障重点县等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省累计营造林51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1个百分点,山清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民生林业建设持续加强,林区脱贫奔康蹄疾步稳,生态建设脱贫牵头推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发源四川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林业总产值增长89%,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法治林业建设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有序,“双增长”目标层层压实,环保督察强力推进,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林业制度化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效益林业建设有效开展,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推广转化率分别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良种、良技、良法助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解,全省林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林业建设积极开展,一批林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生态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成为共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加快形成。服务林业建设不断强化,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490亿元,林业基层站所和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手抓、两手硬,风清气正的林业改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可圈可点的,林业林区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林业部门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我省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全省务林人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持续用力加快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二、科学把握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乡村振兴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并列为“三大优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乡村,具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切实把工作全面转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来,贯彻新理念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林区现代化,为实现向林业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总抓手,引领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发挥好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聚焦实现“四个好”目标,全面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农业强省的历史新征程。我省林业管理服务的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土地及国土绿化超过全省幅员面积55%,几乎全部分布在乡村,必须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有利政策,从林业内外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林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争取林业在“三农”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切实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三)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党的十九大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升为“生态宜居”,充分体现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春节前夕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写好。王东明书记反复强调,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从国际上看,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改善生态与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动。当前,我省自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局部脆弱,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范围较窄、标准偏低,生态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生态本底。

(四)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全省林业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正在趋优,但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格局不优等问题。全省中幼林占森林面积40%,人工林每公顷蓄积约5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低效林超过3000万亩;沙化、石漠化、湿地退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点多面广;部分林产品加工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必须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依靠林业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五)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强基固本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我省乡镇林业站等林业基层站所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林业现代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能力较弱;林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远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缺乏,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林业实用技术人员不多;林区道路、供电、通信、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难以满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涉林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林业基层队伍和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总体来看,我省林业基层力量的薄弱、林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林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最为突出的短板。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解决林业薄弱领域,增强林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六)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求。我省林业改革发展事关4000万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林业改革发展,汇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是我省林业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林业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聚焦精准,优先支持,确保林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要切实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林业内外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摸清林情,把握大势,搞好规划衔接,注重思路延续,科学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路径。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绝不能为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三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高质量和高效益上,持续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林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林业发展动力着眼,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同发展的速度、行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刻把握林业的公益特色和市场属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履行政府相关职能,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扎实抓好2018年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确保林区同步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林业工作至关重要。全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8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林业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加强林业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准林业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细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一要提速绿化全川保增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及地方性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造林,推动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造林绿化。加强部门(行业)绿化,推进平原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施长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成都平原生态带建设。二要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抓好河流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推动森林连城,加强城市森林、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联结。积极推进森林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园区,大力发展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小区游园,广泛开展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森林小镇、绿化模范单位及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等创建和巩固活动,加强县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坚决制止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发挥绿化基金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以造林护林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

(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一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成果接续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申报退耕还林,将符合政策的一般地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力求应退尽退、能退则退。二要加强脆弱区生态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探索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研究封禁试点经济补偿办法。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川西南石漠化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推进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抓好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植被恢复,抓好兴文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三要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牵头责任,推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南坪林业局给排水工程,争取南坪林业局纳入国家国有林区管护站点建设试点。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

(四)聚力聚焦林业脱贫攻坚。一要优化生态扶贫联结机制。编制实施好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全省60%以上的中省林业资金安排到贫困县,将70%以上新增资金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岗位,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开展整村推进林业扶贫试点。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批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二要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突出抓好“四大片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在88个贫困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45个深度贫困县培育72万亩、30个摘帽县培育17万亩。围绕建基地、推技术、做示范、育能人、训骨干,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40个,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1000名。持续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三要加快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提升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汶川县和卧龙特区脱贫摘帽成果。

(五)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一要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基地。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强化“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评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5个。二要加强林业产业示范。推进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公布新一批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名单,认定一批现代林业重点县和木本油料重点县,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竹产业,推动建立川南竹产业集群内战略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推进花椒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涉林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基地发展森林体验、森林教育、健康养老、休闲观光、创意林业,新增各类基地50个、星级森林人家1000家、森林康养人家500个。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工程,引导涉林经营主体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四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开展现代青年林场主培养、林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展“四川名木匠”“四川林业知名技师”评选活动。五要打造林产品品牌。围绕“花椒、竹、木本油料”三大产业开展品牌打造,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品牌,探索打造川字号核桃区域性公用品牌。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开展林产品展销推介,举办“两山路上看变迁两大工程造金山”系列展示活动。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创新集体林地经营机制,完善和推广股份制合作社经验,支持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坚持公益导向、生态优先,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各项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方案》,规范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管理。三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政策体系。启动公园边界打桩定标工作,确定勘界、形成图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复机构设置方案,做好省级机构筹组和挂牌工作。开展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制定管理分局和管理处筹组方案。统筹推进其他涉林改革,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清理整合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认真总结天保工程20年经验,组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专题研究。提高天保工程社会保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标准,完善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二要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卫星遥感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线索发现机制。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依法做好“项目年”林地保障。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运输监管。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基层森林公安经费、人员、车辆保障、技术鉴定等难题。组织开展“森林火案查处”“守护绿川2号行动”“林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林区创建和法治森林公安建设,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八)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湿地保护。推动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扩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覆盖面,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完善湿地保护网络。配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调查试点。二要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力度,推进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种群回归工作,继续开展云豹、雪豹等猫科动物监测调查。三要加快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继续执行问题整改报告调度制度,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确认,严格执行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强化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

(九)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建立省、县两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编制完成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地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和组建竹资源、花椒资源培育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全年培育和评价林业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3%和50%。三要加强种苗培育监管。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公布确认首批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良种壮苗培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优化种苗结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以上。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林业oa办公系统。

(十)科学处置涉林自然灾害。一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贯彻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化灾害风险管控,开展好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完成省级预警监测中心组建,牢牢抓好防火意识、能力建设、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处置森林火情。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坚持依案扑救,发生火情后重兵投入、科学指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报,突出重点科学防控,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强化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灾害蔓延。三要科学应对其他涉林灾害。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做好林业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涉林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会前,我们邀请塞罕坝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了专题宣讲,厅门户网站和《绿色天府》杂志设立了塞罕坝精神学习专栏,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激发林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多出精品力作。强化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力度,策划开展天保工程2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天府》办刊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0个。三要强化国际省际合作。加强国际省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林业行动,强化国际先进智力先引先试,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做好日本、以色列、德国、哥斯达黎加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提升信息互联、技术共享、协作共治水平。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办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系列节会,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增加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二)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调研,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制基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能力”行动,对林业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查,各级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实施林业生态政策,确保林业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二要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在确保现有渠道投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组织包装一批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优先实施范围,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本。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厅直属单位内部审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整治,开展“惠农资金清查年”活动。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各地基层林业站要完善“一站式全程代理”,用好“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加强林业统计,组织开展林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十三)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林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懂林业、爱林农、爱林区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和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要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政治理论修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立重大林业舆情研判机制。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斯丹书记和晓虎组长将作具体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讲。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责担当、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新思想

新思想,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升级更新,新思想不断涌现。在我认为,学习新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

第二段:新思想在我的生活中的体现。

新思想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学习新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懂得不断发展自己,并始终保持前进的姿态,才能更好地面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挑战。同时,新思想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我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人生的道路和发展方向。

第三段:新思想在职业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我经常需要研究新型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以适应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实践中,新思想为我的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让我能够走得更远。例如,根据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我在工作中更关注员工的需求,建立与员工沟通的桥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和更好的后果。

新思想的推动和实践对社会也产生了产巨大影响。通过新思想创新和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例如,科技创新的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在当今社会中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些思想的推广和执行,推动了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五段:结论。

新思想,生活中时常需要,社会中必须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运用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新思想落实社会各领域,创新模式,积极推动传播,让新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奋斗新征程观后感

从2016年开始,王学芹家每年多了一个重要的庆祝日。“祝咱家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老王一家9口第一次齐聚一堂,举起酒杯,庆祝搬迁第六年。

“搬迁年”,成了老王家的特色纪年法。

2016年秋收结束,王学芹家从黄河边的破瓦房,搬进了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的电梯楼,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从那以后,每年全家人团聚的第一顿饭,都成了王家人固定的“庆祝宴”。

“搬新家,迎新生,比过年还有意义!”王学芹高兴地说。

奔腾不羁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在黄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伤口。频繁改道,将上百万群众卷入滩区,他们在洪水和泥淖中挣扎了百年。王学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老家距离黄河100米,每年涨水都害怕,那个呼啸声能把你淹没。”王学芹回忆,小时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粮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黄河发水,全家老小就背着包袱往高处跑。“几乎年年发大水,庄稼三年两淹,吃粮全靠国家救济。”

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出“水窝子”,过上好日子,河南从2015年开始试点黄河滩区移民迁建,结合脱贫攻坚,2017年河南制定了黄河滩区居民三年迁建规划,计划到2020年实现对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24.32万群众整村外迁安置。

根据滩区居民迁建政策,王学芹家几乎没有额外付款,用自家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换了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从滩区搬到了乡镇,一家祖孙三代过上了新生活。

“新房子宽敞明亮,新小区干净整洁,社区里的医院、银行、学校、市场可齐全了。”王学芹说。

搬迁后,王学芹的女儿王辉结束四处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李庄镇,在商业街开了一家蛋糕房。因为周边滩区迁建,群众生活集中,李庄镇越来越繁华。“守着父母守着孩子,真的挺幸福的。刚开业的时候镇上只有1家,现在已经有了9家蛋糕房。”王辉说。

不仅像王辉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乡贤也带着项目回到了家乡。在外打拼多年拥有两家服装加工厂的张桂梅,回乡创办了新星制衣厂。“老家搬迁了,很多搬迁户要就业,我就回来了,想带着家乡人共同致富。”张桂梅表示。

如今,李庄镇的工业园区已经引进了亿德隆、车易捷等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和新星制衣、爱贝服饰加工等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

夜幕降临,老王家温暖如春,一家人吃着饺子、聊着天,其乐融融。记者了解,黄河两岸,濮阳、中牟等地最后一批滩区迁建移民正在忙碌着为搬家收尾,准备在新房里开启生活“新纪元”。

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二届一次教代会召开以来的六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紧紧围绕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抓住人才关键要素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等取得新成效,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连续三年省委综合考核获得优秀。

六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创办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构建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六年来,积极推进以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创省属高校新高。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今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全国第三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5年教育部63期《简报》专题推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2017年教育部《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总结推广“安徽现象、合肥模式”。新华社动态清样、内参5次报道、中国教育报2次头版头条加评论员文章推广学校经验做法。作为67所参展高校之一,应邀参加高等教育40周年成就精品展。

六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763项,国家级奖项91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328项。今年,整体进入第一批次招生,文、理科高出一本线14、15分。学校是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就业率始终位于前列。近年来,全国527所、1300余批次高校来校调研。全国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集体到校考察。

(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学校与中外企业、政府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等41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如:合肥学院水环境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院士工作站、巢湖研究院、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

紧扣“应用型”办学定位,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博戈公司开展“无人工厂”探索、与德国西韦德集团共建“建筑及材料研发中心”、与德国毕克化学签署“纳米氧化铝助剂开发与应用”,引领绿色涂料生态革命等。

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安徽省重大专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费总量逐年攀升。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奖励办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数、到帐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数大幅增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共建“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淮军与刘铭传研究中心”等,聚焦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承。承办“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编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合肥文化十讲》等,人文社科应用性成果数量一直位列全省高校前茅。

(三)树立新的人才观,着力构建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总体要求,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向国外资源和社会资源两个开放。

借力高端智力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德国首席科学家、英国爱丁堡皇家科学院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家、苏格兰“未来制造”学科学术带头人等一批领军人才。通过周转池编制计划,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新能源和新材料、微电子、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智能物流、智慧旅游、创意产业等14个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正在建设。

通过“双聘双挂”、内培外引,打造“双能型”人才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9人,有博士学位的从二届一次教代会时的73人增加到现在的242人,占比超过25%,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高级职称教师335人,正教授数从二届一次教代会的47人增加到现在的117人(二级教授2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的“双能型”教师528人,海外学习工作背景教师84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持团结凝聚,通过政治上关怀、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驱办。开设“三尽讲台”“创新团队故事”栏目,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评选,涵养新时代人才队伍“精气神”;每年安排人才培养专项经费300万元,在德设立了教师培训基地;争取省、市政府支持,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险、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举措。在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将我校从德国引进的博士直接认定为“庐州英才”待遇,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预算单列。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青年人才公寓。

(四)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六年来,我校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目前,学校同德、韩、日、美、俄等国6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有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0个中外合作培养专业;与德国大陆集团开办三届“大陆班”,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和产教融合新模式。承办了六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韩国语演讲大赛和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成功参与了第四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组团参加了“第三届全球中小企业峰会暨奥巴马演讲会”。共派出170多人次教师赴海外专题学习、进修,30名外国专家在校承担教学科研工作,80人次外国专家来校开展讲学。连续举办、协办了六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有德方15所大学代表、15个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中方137个高校等单位,共计约500人参会,创下历史新高。

来我校留学生教育由过去的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等短期培训发展到以学历教育为主,留学生生源由德韩学生拓展欧美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年均在校参加学历教育留学生近180人。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目前招收柬埔寨、尼泊尔、老挝等国120多名学生来校攻读学位,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正在筹建“中柬人文交流中心”。

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化办学资源和优势,以教育自信推动民间外交。共有4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4位专家出席了2016年、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德国总理默克尔5次给我校发来亲笔信。2016年8月,默克尔总理为我校孔子学院揭牌,被誉为“孔子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任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时任德国总统武尔夫四次访问学校,并为学校中德先进制造业(合肥)合作促进中心、全球商会合作网基地、中德固体废弃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六年来,先后有38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的代表团访问学校,(五)争取各方支持,着力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教育部“把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变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破解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所面临瓶颈制约与体制障碍”,探索地方国际化、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路径。

在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六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251”人才工程全面加速。去年6月,锦斌书记见证了合肥学院人才引进合约签订,并为“安徽省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揭牌。已引进一批德国教授和博士;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基地建设规划用地和相关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建筑总面积7.86万平方米的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进入项目施工前期设计阶段。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已有10个留德归国校友项目准备入驻。国务院督查组和教育部长陈宝生对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给予较高评价。

(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以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完成了二期校园建设和黄山路校区的整体搬迁,实现一校区集中办学。校园面积达到1255亩,建筑面积54.71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至3.23亿。今年,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专家公寓、研究生公寓及单身教师公寓建设项目已近竣工。完成游泳馆(含击剑馆、武术馆)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一期校园学生宿舍列入合肥市公益性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校园二期路面“白转黑”等17个维修改造升级项目。完成“空调进高校”工程和校园绿化提升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校园信息化建设获批市公益金项目,目前已完成教务系统升级调研论证工作。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达131万多册,电子图书104万种(册,本地镜像),中外文数据库66个,服务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成为安徽省教育厅智慧资助试点重点高校。完善了《合肥学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合肥学院传染病疫情监控和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和教职工的医疗保障工作,校园管理安全有序。先后承办“亚洲轮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完成了绩效工资改革,教职工整体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顺利完成民主党派各校级委员会换届工作,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保障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创新定点帮扶形式,定点帮扶和定向采购工作多次在省级扶贫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省长李国英高度评价并做出批示:“进行总结、予以表扬、予以推广”。

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2015年10月30日,李克强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我校,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应用型办得很好,是一所不错的学校。2017年,刘延东副总理在视察安徽期间,听取了我校办学情况汇报,充分肯定我校“八个转变”的改革经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视察我校指出:合肥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找对了一个路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所有成绩与工作浸透着全校师生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有: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偏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坚定勇创一流的决心!

二、奋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考。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积极回应广大师生和校友实现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强烈心声,努力满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支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写好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

(一)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学校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切实落实好学校改革系列举措,将优质资源向学生倾斜,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人才工作作为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于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趋于白热化。近几年,学校通过外引内培和1251人才工程,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绝不能松懈,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继续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才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改善人才工作条件,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真正将合肥学院打造为人才云集、成果闪耀的高地。

(三)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专业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之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专业群。从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至今,全国已有198所高校846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比之下,我们只有2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认证,专业建设整体结构不够合理、优势不够突出,达到认证条件的专业偏少。

为了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国家将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我们要坚持专业为龙头、学科为支撑的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找准学科专业短板,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建设实效。当前,尤其要以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专业办学条件。

(四)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发展文化作为深刻内涵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师生员工是否对学校有归属认同和价值认同,综合改革能否落地生根并释放活力,核心在于大学文化。如果人才对学校只是“打工者”的消极心态,而不是“主人翁”的积极心态,那一定是我们的管理服务出了偏差,一定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出了问题。职能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系(部)要把引进的人才当成一家人,让人才留得舒心、全心全意为学校做贡献。用心培育和塑造尊重人才、崇尚学术、关爱学生的校园氛围,构建起人才聚、事业兴的良好格局。

三、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几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按照“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奋进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内涵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夯实合肥大学建设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教育事业的优先地位。作为“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排头兵”,合肥学院理应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谋求更快的发展,理应在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理应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做更好的表率。

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推动经管文理等学科专业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要认真研究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的途径,培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入社会资源,加大智慧校园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考试考核、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质量考核制度和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健全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内在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国际专业认证工作,加快引入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估。

二是着力增强人才队伍竞争力。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增量提质”为目标,结合1251人才计划,用好编制“周转池”,完善编制及岗位管理,优化进人用人环境,加大人才引入力度;继续实行“双挂双聘”,扩大教师国内外学习培训规模,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的群体性成长;建立配套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健全统筹高效的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分类科学的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制度,加快绩效工作分配方案改革,构建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学校现有各级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确定一批重点建设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技转化成果;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一批科研学术带头人,努力实现获批国家、省部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持续增长;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使学校科研经费总量有大幅提升;要继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力度。

四是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主动服务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使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要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国安徽—德国中心”、“中国合肥—韩国中心”和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引入国外优质资源,为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办好德国孔子学院、筹建柬埔寨孔子学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二)深入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花大力气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强化管理部门服务师生的意识,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助推一流大学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接住和用好办学自主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发挥系(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推进二级学院改革,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理顺校院两级关系,形成符合学校现阶段发展要求、责权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大学章程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大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依法治校、照章办学的力度,建立健全具有合肥学院特点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提高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三是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为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要以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目标,通过完善职工考核、干部考核以及加强作风评议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管理干部和后勤队伍的服务水平;要完善学生和教职工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全力促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是推进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升级或建设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带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按照“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的原则,高标准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

二是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按期完成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为学生在最美校园成才提供保障。逐步改善学校食堂用餐环境与管理,升级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公共服务空间,提升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三是全力打造和谐合院。要把“美丽合院”“文明合院““平安合院”建设统筹起来,继续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建设更美校园;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确保校园安全;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不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要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发展;要以落实教代会职权和学生权益维护为抓手,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新的绩效工资方案,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升级改造香怡物业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空间,大力改善学生住宿环境;完善教职工体检项目和服务模式,加强校医务所建设,为全校师生就医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职工疗养制度。

各位代表,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和畏惧者”,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最终实现“合肥大学”建校目标,是几代合肥学院人的历史情愫和夙愿,但实现这一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等观望,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思想心得体会

新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源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和发现。新思想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究自身和周围的世界,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有了新思想,人类才能够持续地超越自身的能力极限,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段:新思想对我自身的启迪和影响。

新思想对我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影响。通过了解和接受新思想,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中追求更加合适的方向。同时,也帮助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开放和包容,接纳并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了解世界的能力。

第三段:新思想对我的学业和工作的帮助。

在我的学业和工作中,新思想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首先,新思想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有着大大提高的作用,让我更加高效和专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其次,在职业发展方面,新思想也让我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地认知,更加突出地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并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限制,获得了较为优秀的职业表现。

第四段:新思想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新思想不仅对我个人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新思想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贡献,并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新思想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带动人们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

第五段:对新思想的展望。

新思想具有开放、变革、创新的性质,可以推动人类不断前进和进步,预示着人类即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思想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受到新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和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思想将会成为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坚实力量和重要支撑。

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10月18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的新词“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很受关注。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在一次次学习和研读这份报告后,对“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这几个词感慨颇多。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而我们的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将引领未来中国的长期发展。紧接着又提出一幅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的征程上,习主席提出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起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一代大国的风范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一代伟人的胸怀让我们自叹不如,我们为生活在当下中国深感自傲!作为一名乡镇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体会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学习新思想。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前提,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更要加强学习,学习十九大精神,通过学习接受新思维、新举措,不断创新思维,应对竞争挑战。现在在综治岗位上,很多工作都不熟悉,做起来都很棘手,尤其是信访工作,处理的不好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求我平时要多多学习,多跟书本学习、多跟有经验的同志学、多跟老同志学,多跟领导学等,争取早日适应新岗位。驻村工作亦是如此,因工作关系,以前驻村工作经验基本为零,面对新的挑战,还是要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履历,在这个岗位上,为大家多做贡献。

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新的工作岗位,赋予我新的使命,也预示着我踏上新的征程。乡镇综治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信访工作。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将工作缕清缕顺。同时,驻村工作也对我提出了新要求,明年下坊村脱贫,各项扶贫工作力度之大不言而喻,倍感肩头责任重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用没用“心”,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心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一起来看看“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最新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

“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贫困人口脱贫带来了冲击,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带来挑战。面对这场时间紧、任务重、近尾声的脱贫攻坚战,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松劲,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获得最终胜利。

绷紧“思想弦”不放松,提振精神树好“致富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穷不能志短,扶贫要先扶志。只有把好贫困户“思想关”,才能引导他们摆脱“贫困志”。只有把“致富志”树立好,才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扶志须攻心,要引导贫困户树立“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的思想,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做足做深做透困难群众思想工作,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多与贫困户“唠一唠”,全面提升其进取心,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让“懒汉”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绷紧“政策弦”不放松,为民造福植好“福祉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政策如果对我们的百姓好,就是真正的好,我们就坚持这个政策”。政策为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扶贫政策可以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少搞一些盆景”,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春风拂遍贫困户的面颊,温暖人心。只有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运用好,才能真正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助力脱贫摘帽。扶上马送一程。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始终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在当前决胜的关键时期,既要把这些政策宣讲好、传递好,更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凝心聚力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运用好,对不稳定户、边缘户及因疫情导致的特殊户针对性帮扶,让生活有保障、饮水安全、住房温暖、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有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骨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未脱贫的,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准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2。

习近平总书记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严格考核,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管理,科学引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成色,结合巩固提升期工作特点,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展督查巡查,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以来,四川省藏区全面脱贫,青海省全面完成剩余170个贫困村退出、7.7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越来越多的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加强领导、把握精准、增加投入、各方参与、群众参与,多年来,减贫治理的“中国方案”得到贯彻落实。贫困人口从__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__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的脱贫攻坚成绩,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如今剩下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让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还需要绷紧弦、加把劲,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相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必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4。

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但是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样任务就不能完成,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对贫困的群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所有人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人,这些更加驱使大家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中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经常有很多的考核督查。这就使基层干部陷入表册的汪洋大海中,忙于应付各样督导检查中,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为入户而入户,“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淡化了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只有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才能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扶贫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以自己的意愿代替群众的想法。

用没用“心”,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心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观后感5。

2020年是特别而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横冲直撞骤然而来,席卷华夏大地;这一年“十三五”规划如约而至收官在际;这一年脱贫攻坚决胜之时迫在眉睫……2020年我们攻坚克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能否激流勇进浪遏飞舟、能否够迎难而上夺旗取胜、能否交上满意的答卷,都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在攻坚克难服务群众中还需多一些人情味、泥土味和火药味,才能决胜千里不负使命。

为民之心是饱含深情的温暖,是最为平淡的人情味。攻坚克难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关键在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懂,但如何让水温柔以待,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有一颗为民的赤子之心,饱含对群众的深情厚意,在服务群众中多一点人情味。以民为本,当问需于民,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多一些人情味。我想,如果武汉市某社区能够对居民服务多一些人情味,从他们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关心关怀,那么“隔窗喊话”也不会发生了。越是艰难时刻越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共进退,他们是我们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他们是我们战疫胜利的坚实基础。脱离了人民的战争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才能够攻坚克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对群众的那丝“人情味”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带着“烟火”气息到群众中,当好群众的“勤务兵”;带着对群众的“人情味”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对策;带着“人情味”就是要心存群众,用实际行动五温暖群众的心。唯有这涓涓细流的温情方能汇集成江海之力,助我们扬帆远航、凯旋而归。

担当之情是最坚定的步伐,是最为朴实的泥土味。什么是爱民如子?什么是以民为本?笔者以为只有将服务群众之事做实做细做好,主动担起为民的职责,用脚印去丈量出为民的深情,方式为民最朴实的话语。“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泥土”,道出的就是我们的干部用行动去丈量为民深情,用脚印走出为民之路,用实干担起为民之责。坐在办公室里空谈“爱民如子”是谈不出真情的;在文章里“渲染一腔为民热情”是没有根基的浮萍……越是攻坚克难的时刻,越是考验干部的担当和实干能力,领导干部没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没有权力说自己“爱民”;领导干部没有走向田间地头,没有和群众同甘共苦过就没有权力说自己“担当”。领导干部的“爱民味道”是脚上泥土堆积的味道;是在实实在在走基层沉淀出的泥土气息。

实干之力是最无畏的护甲,是为了人民敢较真的火药味。我们在这场战疫中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就是因为有一群实干较真的战斗英雄——无论是与死神争分夺秒赛跑的科研人员;亦或是不畏生死与病毒斗争的医护人员;亦或是不眠昼夜在一线筑起防线的基层干部……这些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从不敷衍;在面对问题时绝不逃避,在越是艰难之中越是将一切可能想在前面,将战疫的各种可能考虑在方案里,以极尽苛刻的措施为打赢这场战争做了完全准备。如果没有他们充满“火药味”地挑刺眼,又如何能够找到对症的药?如果没有他们较真地细化方案,如何能够在这次灾难中书写“中国的教案”。充满火药味的较真就是在困难面前不当墙头草,在危险面前不做缩头龟,在干事解难中不当和事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出发,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幸福指数当成是最高旨意,他们才能如此理直气壮地带着火药味直面困难,直击问题。

新思想心得体会

第一段: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经济都正在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彰显着“新思想”的成败之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中国,费尽心思在传播新思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应用着新思想,让人们的思想认知发生深刻地变化。新思想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中国的转型升级,中国必须大力传播和推广新思想。

第二段:

新思想是当今中国的核心思想、中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新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为核心,为中国国家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由此可以看出,新思想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思想武器。新思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第三段:

在实践中,新思想是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宣传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全面贯彻和推行的。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计划,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例如,创新智库方法,挖掘智慧成果,对全国的政策和发展任务进行了有序的梳理整理,这为新思想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

新思想是一个活生生的“理论”,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吸收新鲜的思想和想法,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新思想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此,培养新思想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新思想切实落实,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成果的落实,根本上翻身了原来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第五段:

总之,新思想的落实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的改革,加强市场规则的发挥,提高基础设施和人才的供给,加强对未来有前瞻性的投资计划,推出创新多元的文化交流产品,以及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新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持,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应该珍视新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方法,推动中国各项事业各级领导者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