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精选20篇)

时间:2023-12-12 05:27:45 作者:GZ才子

在工作汇报中,我们可以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方向。在下面的工作汇报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工作汇报实例,对于我们自己的工作汇报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年初以来,双庙镇以创建生态乡镇为主线,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倾力打造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双庙名片”。

下好全域推进“一盘棋”。双庙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会、现场调度会、群众座谈会等,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高位推进。按照“干部深入一线、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建立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组干部、网格员等包巷、包到户的责任网络,对全镇107个自然村的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沟塘河渠、房前屋后等区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任务量化、细化到人,做到全方位推进、全流域治理,确保责任无死角、整治无盲区。

用足村庄治理“绣花功”。该镇在开展村庄治理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刻意追求“高大上”,多精心打造“基础版”,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把群众房前屋后废弃的石滚、磨盘、牛槽、旧水缸以及废砖旧瓦巧妙利用起来,拓宽辅路、铺设步道,在群众门前因地制宜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等微景观,不仅解决了乱堆乱放问题,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更美化了环境。如今,残砖旧瓦砌成路边花墙、废砖渣铺成小路坑;旧石磙、废弃水缸、牛槽等做成摆件和桌凳,这些古朴优雅的乡村美景在该镇各村随处可见。

打赢人居环境“攻坚战”。双庙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坚持“把握标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发动群众”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对农户环境整治,通过召开会议广泛宣传、上门走访当面督促、发动子女侧面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整治;对确实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农户,组织公益岗位、环卫工人、帮扶联系人等帮助整治,目前全镇3739户以及“五类户”及一般户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练就长效管护“连环招”。为确保环境整治常态长效,该镇督促各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微宣讲、开展环境整治“夜话”活动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对环境整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并将环境整治纳入“月积分”调度考核内容,坚持“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季总评”的方式,定期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村总支书记等深入各村巡回观摩交流,通过“走、看、评、议”四点发力,下沉一线,发现并交办问题,当面评效果、晒结果,做到“学有榜样、评有标尺、干有方向”,大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宁乡是省会长沙市近郊县,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辖4个街道、25个乡镇,215个村,63个社区。20xx年4月,国务院批准宁乡撤县设市,20xx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全国第28位提升至第25位,再次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20xx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建县,宁乡农业科技园获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宁乡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成桥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夏铎铺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20xx年11月6日-8日,宁乡市接受中央督查组“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督查组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高度肯定。20xx年度,宁乡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市、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县(市、区),乡村振兴第一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胜利。下面汇报三个方面情况:

(一)坚持统筹推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

1.强化高位推动。聚焦乡村振兴第一仗,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宁乡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方案》;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乡镇党委书记人居环境工作讲评会,市领导到镇村调研、必看农村“五治”(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风)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施挂图作战,镇村两级对标形成了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体系更加清晰。

2.严格考核督办。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将人居环境整县推进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每月一考评、一排名、一通报、一讲评。成立督查暗访工作小组,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常态化明查暗访。同时,我市把抓党建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乡村振兴“书记抓、抓书记”的浓厚氛围。

3.突出全民共治。市委常委联点带头,利用群众晚上闲暇时间,全覆盖召开“屋场会”“户主会”,把“屋场夜话”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动员农村“五治”,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力,全市党员干部累计开展“屋场夜话”1.1万场,解决群众“揪心事”4500余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打造“五治”示范屋场65个,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二)实施五大行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落实见效。

1.实施“全域洁净”行动。

一是全域动员改厕所。将农村改厕工作列为市政府一号民生工程,我市按照“群众自愿、应改尽改”原则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严把改厕技术质量关,本级财政奖补3288.3万元,20xx年新(改)建三格式化粪池10.5万座,20xx年计划新(改)建8000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无害化厕所90%以上。为推动“厕所革命”的高质量,我市以施工标准为核心,在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加强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五统一、四不准、三必改、两底线、一原则”即“54321”工作标准,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9月17日,湖南省一类县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宁乡改厕模式成为全省农村改厕工作样板。

二是分类减量治垃圾。20xx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农村垃圾分类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全市累计投放分类垃圾桶64万个,建成分拣中心256个,配备清运车辆2414辆,253个涉农村(社区)全部成功创建垃圾分类村,实现农村垃圾减量35%。我市积极探索构建“源头减量、上门回收、二次细分、集中处理”的工作机制,力争农村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抓好源头减量。采取群众易接受、易理解、易操作的模式,以“两袋两桶”为载体,按照“四定处理”“六点减量”方式,让垃圾分类由难转易,实现就地分类减量。实行闭环运行。分类垃圾桶实现农村住户全覆盖,保洁员每2天上门清运1次,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清运至村级分拣中心,按照织物、金属、玻璃、纸张、塑料、有害、大件等七类垃圾进行二次分捡,其他垃圾统一装车清运至镇垃圾压缩站,市环卫每日对各镇中转站进行清运,实现了农村资源最大化利用。创新厨余治理。采取群众集中定点投放,经隔油、沉淀、发酵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经污水管网接入人工湿地进行过滤排放、废渣转化为高效生态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沼气接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用于生产生活,厨余垃圾实现全绿色就地转化。目前该设施在陈家桥村、靳江村试点使用且效果良好。加强农业固体垃圾治理。坚持政府推动、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宣传的同时,采取与种植大户、新型农业主体签定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农膜离田协议等方式,利用各村(社区)垃圾分拣中心回收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农膜。目前全市已成立24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服务站开展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与治理。初步形成了“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回收网络,做到了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

2.实施”碧水保卫“行动。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目标,实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面源污染、小微水体管护综合整治,20xx年全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42处,有效管护小微水体4万多处,养殖粪污排放同比减少16.8%,整治非法采砂洗砂点172处,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打造样板河30条。

一是全域整治小微水体。按照“五无”的管护目标(无垃圾、无违建、无淤积、无损毁、无污染),实行一周一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全市29个乡镇小微水体管护纳入人居环境考核。将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建设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建设精品工程,成功创建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大屯营镇靳兴村3个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29个乡镇(街道)均成功创建一个及以上县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

二是多措并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出台《宁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乡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全面开展“除臭剿劣”攻坚战等专项行动,对全市禁养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进行整治。累计清退规模养殖场1405户,清退养殖面积76万平方米,市财政共投入退养补偿资金4100万元。20xx-20xx年共完成了349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20xx年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91家项目单位验收(其中80家规模场、10家专业户、有机肥厂1家),共计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面积10542㎡、设施建设容积51156m,雨污分流管网建设16660.6m、设备购置共1847台套,共拨付资金1338.6万元。实现年减排粪污量45196.68吨,年减排cod227.53吨,年减排氨氮113.77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三是着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以精准测报为技术基石,引导发展培育统防统治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各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实现农药使用减量的目标。20xx年,全市发展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3家,实现统防统治面积99.32万亩,绿色防控实施面积74.09万亩,农药减量达3%。如黄材镇崔坪村有机稻生产基地、湘一鸭业有限公司同时采取的措施还有性诱装置诱杀、杀虫灯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等,实现了全程不用化学农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推进化肥负增长行动,实现化肥增效,20xx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95.95万亩,推广配方肥4.95万吨,推广应用面积146万亩,全市化肥减量达7%;恢复绿肥种植28万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面积50万亩,有机肥使用量达6万吨。

四是加强农业生态保护。20xx年至今我市完成结构调整面积9.81万亩,建设2个万亩示范片、9个千亩示范片。按照“一年调整,两年巩固,三年稳定”的`思路,扎实巩固调整成果,共完成推广vip+修复治理1万亩和综合农艺措施3.2万亩,主要通过低镉品种推广、生石灰撒施、土壤调理剂推广、有机肥推广、优化水分管理等措施进行修复治理。共完成休耕面积1.98万亩,完成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通过结构调整、修复治理、休耕等措施对受污染耕地进行治理,均达到了安全利用的目标。

3.实施“蓝天保卫”行动。

突出抓好“六控”,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截止5月7日,全市累计优良天数127天,仅1天轻度污染天气,无中度、重度污染天气,优良率为99.2%,较去年同期优良率上升14.9%,优良率四区县排名第二,改善率排名第一。pm2.5均值35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12微克/立方米,pm10均值50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21微克/立方米。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128微克/立方米(考核标准147),同比去年上升15微克/立方米。

一是控尘。印发《宁乡市20xx年关于开展裸露黄土复绿控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复绿裸露地块187块,面积7102亩。规范渣土运输,实施渣土白天运输制度。

二是控烧。制定20xx年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专项实施方案,查处露天焚烧垃圾、秸杆行为39起,行政处罚13.85万元。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目前有宁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卓牧业、湖南宁乡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沙浩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积极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

三是控车。全面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造册、上牌工作。全市共计新能源公交车374台,占全市公交车总数85%。

四是控排。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监测系统的安装,对全市26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6台,12台签订改造协议。

五是控煤。巩固禁燃区高污染燃料禁燃成果,累计收缴散煤炉476个,拆除(改造)燃煤锅炉90台。

六是控油。把安装油气回收监控系统作为审批成品油经营资质的必须条件。

4、实施“秩序整治”行动。

坚持规划引领,规范建房秩序,切实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标本兼治控农房。以专项整治“治标”,累计拆除农村空心房10774户,腾出用地20xx亩;以建章立制“治本”,坚持建新拆旧、一户一宅,确保农村建房规范有序。

二是全员动手治庭院。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按照房前屋后无杂物、庭院内外码整齐、家禽家畜全圈养的标准,发放倡议书37万余份,发动全民参与庭院治乱行动。

三是共建共管护公路。全域推广“五边”(田边、屋边、林边、水边、土边5边公路)管理,实现4394.79公里国、省、县、乡道路“路长制”全覆盖,打造乡镇示范街区15条,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

四是植树造绿美乡村。实施“五场”(拆除养殖场、清退沙场、关停矿场、空心屋场、建设工地5场覆绿)覆绿,累计人工植树300万株,复绿8000亩,打造国家森林乡村13个。

5、实施“乡风文明”行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xx年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村级红白理事会全覆盖,通过订立村规民约、推出“新风庭院”评选、开展“屋场夜话”交流、组建乡贤五老宣讲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新事新办,使新时代文明新风蔚然成风。20xx年宁乡获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三)加大基础投入,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基础保障。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村民筹工筹劳筹资机制,大力实施“政府投料、群众投工”修路、“政府送树、群众栽树”绿化的“双投”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20xx年全市累计筹工21400余日,筹资2786.87万,实现公路提质1154公里,引导群众植树81万棵;实行农村垃圾处理适当收费,累计投放分类垃圾桶64万个(收取农户60元-120元)。财政资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20xx年县级财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1亿元以上,25个涉农乡镇集镇全部实现环卫市场化承包管理,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以上。

二是全面夯实基础。20xx年,全市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管网248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改造农村危桥33座、新建农村危险地段安全防护工程150公里;新建乡镇停车场130座、新增停车位40211个;新增节能路灯1.2万盏;新建全民健身点80处。全力实施5镇56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共铺排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项目404个,共计投入资金5.4亿余元,其中撬动社会投资2.5亿余元。镇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镇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办好实事要事。28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家、村卫生室29家;新建供水主管网25公里、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3.9万人。提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家,424项政务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133项下放至村(社区),5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农村集体聚餐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

1.群众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镇、村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方面动作不大、范围不广、效果不明,农户垃圾分类实效还不明显,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五治”整治方面投入较多、效果较好,少数村(社区)尤其是偏远村、区县交界村环境仍然有脏乱差的现象。

3.秸秆粪污等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如我市的秸秆综合利用还主要是碎草直接还田、堆沤还田、秸秆青贮养畜、制作有机肥、食用菌基质等综合利用技术,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高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xx年,我市将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管护,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提标,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党建为引领,精心组织开展“逢十”全民清整,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红黑榜”评选机制,通过表彰奖励优秀农户,曝光脏乱差农户,着力转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农村垃圾分类闭环。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建立健全“农户源头分类、镇村二次细分、市级统筹处理”机制。探索推广湿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完善农村分类基础设施,全面淘汰拖拉机混装清运,统一改用分类清运车辆运输。试点分拣中心旁建设地埋式垃圾箱体,实现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类清运的闭环。

三是强化小微水体管护。加快推进10个县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和10条县级示范美丽河湖建设任务。加强对55个水质监测点位进行监测,每月通报水质监测结果,对水质不达标的点位所属乡镇进行交办,要求追根溯源,进行整改。

四是推进美丽屋场建设。根据长沙市“美丽屋场”创建方案,迅速组织推进实施。加快乡村振兴“一廊一带一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备高品质、高颜值、成规模、上档次的美丽屋场。

五是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推进农村学校厕所改造,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改建8000座,实现无害化厕户普及率达标90%以上。

六是规范集镇管理秩序。重点是打造停车示范集镇,规画主要公路沿线停车位,规范车辆有序停放。

七是整合资金多元投入。通过村级议事制度,制定农户垃圾缴费处理村规民约,农户垃圾处置费不得低于60元/年。实施“美丽屋场”建设,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群众投资、投劳、投料达到总投入的50%左右,在全市形成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优秀作文推荐!自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净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农村的实际,现就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以及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中心)主任以及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日常事务,真正做到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处理设施,保障垃圾收运。

因我镇被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商贸重镇,城乡结合紧密,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城镇和农村地域特点进行处理。在中高山农村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村保洁人员及时回收生活垃圾。全镇建有垃圾收集池(房、箱)等集中设施88个,并配置垃圾收集车辆2辆,统一将生活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区生活垃圾由建管所负责清运,设置垃圾果皮箱20个,生活垃圾桶33个(含13个垃圾池),保洁人员36名,专业垃圾清运车3辆,保洁员全天候清扫保洁,对果皮箱垃圾进行分类装入垃圾桶,由垃圾清运车装载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三)配齐保洁队伍,搞好卫生清洁。

根据《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的要求,我镇建立了各村清扫保洁队伍,由公益性岗位和村保洁人员组成,共75人,由各村安排保洁人员保洁区域,每天及时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动态化保洁,做到垃圾早处理,垃圾不堆积,垃圾不过夜。

(四)完善资金投入,增强经费保障。

每年投入县级配套经费40万余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针对日常突出环境问题由镇财政负担,对问题区域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由各村按照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收取卫生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城乡环境治理费用,本村卫生费不足以满足治理费用的,在村集体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中列支,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

(五)市场化运作,规范垃圾清运和回收。

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农村垃圾清运承包人,承包人与镇政府签订承包协议,明确承包期限、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清运队伍,自备转运车辆。建立乡、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并协同相关部门对各类回收物资的回收方法和价格进行监管,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的原则,全镇已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5家,加大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一)改善了城乡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以来,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环境的改善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主动按照“整洁庭院”、“优美庭院”标准治理自家庭院,田间地头栽种果树,林下种植、养殖,既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街道整洁干净,车辆摆放有序,农村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崭新景象,“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居住环境正逐步完善。

(二)加快了城镇发展。

随着城乡环境的日益改善,山青了,天蓝了,水清了,前来观光旅游、寻觅商机的各界人士和团体增多,经济发展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但镇城镇基础设施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机遇正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城镇承载能力薄弱的困境,正倒逼全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经县委、县政府同意,镇于20xx年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期启动梨花大道b段建设并建成通车,逐步实施c、d、a段建设,国道108改道,汽车站、川市场迁建等项目建设,将极大改变城镇基础设施面貌,加快花果田园旅游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增强了环境意识。

通过3年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增强。过去乱倒垃圾,垃圾“入河、挡路、围房”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将剩余垃圾入池,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一)加大宣传力度,政策深入人心。一是会议部署。召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搞好环境卫生的工作部署会、流动现场会、检查评比会等,落实任务,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新农村建设村点围绕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召开理事会、户主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二是媒体宣传。各地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手册等载体宣传介绍农村垃圾处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成功案例、先进样板、典型经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三是上门动员。村组干部分户包干,座谈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面对面动员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二)强化督查,层层落实,确保工作实效。为促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我镇强化一级对一级的督促检查。健全了乡镇对村、村对保洁队伍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城乡环境督导通报制度,一周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及时对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村(社区),按照相应的考核指标核减分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自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净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农村的实际,现就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以及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中心)主任以及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日常事务,真正做到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处理设施,保障垃圾收运

因我镇被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商贸重镇,城乡结合紧密,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城镇和农村地域特点进行处理。在中高山农村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村保洁人员及时回收生活垃圾。全镇建有垃圾收集池(房、箱)等集中设施88个,并配置垃圾收集车辆2辆,统一将生活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区生活垃圾由建管所负责清运,设置垃圾果皮箱20个,生活垃圾桶33个(含13个垃圾池),保洁人员36名,专业垃圾清运车3辆,保洁员全天候清扫保洁,对果皮箱垃圾进行分类装入垃圾桶,由垃圾清运车装载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三)配齐保洁队伍,搞好卫生清洁

根据《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的要求,我镇建立了各村清扫保洁队伍,由公益性岗位和村保洁人员组成,共75人,由各村安排保洁人员保洁区域,每天及时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动态化保洁,做到垃圾早处理,垃圾不堆积,垃圾不过夜。

(四)完善资金投入,增强经费保障

每年投入县级配套经费40万余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针对日常突出环境问题由镇财政负担,对问题区域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由各村按照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收取卫生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城乡环境治理费用,本村卫生费不足以满足治理费用的,在村集体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中列支,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

(五)市场化运作,规范垃圾清运和回收

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农村垃圾清运承包人,承包人与镇政府签订承包协议,明确承包期限、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清运队伍,自备转运车辆。建立乡、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并协同相关部门对各类回收物资的回收方法和价格进行监管,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的原则,全镇已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5家,加大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一)改善了城乡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以来,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环境的改善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主动按照“整洁庭院”、“优美庭院”标准治理自家庭院,田间地头栽种果树,林下种植、养殖,既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街道整洁干净,车辆摆放有序,农村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崭新景象,“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居住环境正逐步完善。

(二)加快了城镇发展

随着城乡环境的日益改善,山青了,天蓝了,水清了,前来观光旅游、寻觅商机的各界人士和团体增多,经济发展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但镇城镇基础设施仍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机遇正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城镇承载能力薄弱的困境,正倒逼全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经县委、县政府同意,镇于2012年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期启动梨花大道b段建设并建成通车,逐步实施c、d、a段建设,国道108改道,汽车站、川市场迁建等项目建设,将极大改变城镇基础设施面貌,加快花果田园旅游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增强了环境意识

通过3年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增强。过去乱倒垃圾,垃圾“入河、挡路、围房”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将剩余垃圾入池,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加大宣传力度,政策深入人心。一是会议部署。召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搞好环境卫生的工作部署会、流动现场会、检查评比会等,落实任务,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新农村建设村点围绕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召开理事会、户主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二是媒体宣传。各地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手册等载体宣传介绍农村垃圾处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成功案例、先进样板、典型经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三是上门动员。村组干部分户包干,座谈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面对面动员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二)强化督查,层层落实,确保工作实效。为促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我镇强化一级对一级的督促检查。健全了乡镇对村、村对保洁队伍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城乡环境督导通报制度,一周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及时对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村(社区),按照相应的考核指标核减分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012年红格镇紧密结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工作部署。通过增添措施,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了县委、镇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提升认识

结合前期各村社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红格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组领导小组,红格镇镇长为组长主要抓,分管环卫工作领导具体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组织全镇班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分组讨论,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

二、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进一步健全了任务目标的考核细则,做到了任务准确,责任明确。指导各村社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环卫工作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要求各村社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按照工作进度开始月考、季考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具体措施及成效

修建垃圾屋投入30万元,添置果皮箱投入5万元,环卫车辆投入50.79万元,通过几项的投入加大了财力保障;制定工作方案,与相关村社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二)组建环卫队伍。在去年的环卫队伍基础上,按照《四川省城乡道路清扫保洁人员配置标准(试行)》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人员,环卫作业经费由村社按“社会融资、居民自筹”的原则自行解决。基本上做到每村每社都配备了保洁人员2人,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增强力量,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收集率。

(三)建设垃圾屋。2012年对村社增建100座垃圾屋,重点是场镇和新村聚居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了补充,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就近收集,便捷清运,现已经建设完成并全部投入作用。垃圾屋建设完成后部分城镇的生活垃圾收集率可达95%以上。

(四)果皮箱添置。结合红格镇各村社实际,对红格镇各村社果皮箱进行添置,共计123个。主要设置在红格村集居点,交通要道。为与红格镇文化相结合,对果皮箱进行了美化,充分体现红格镇文化特色。通过果皮箱的'添置,增加了红格镇的环卫设施,有利于环卫保洁人员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便于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辆的配备,改变过去人力三轮清运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垃圾的清运速度,使垃圾清运逐步走上了机械化作业的轨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目前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平均超过了100%。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2012年工作中虽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也是按《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有效工程;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因为以前的一些原因,导致今年的工作进度相对滞后;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商榷,环卫建设应该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按要地发展的长远规划要求。

下一步的打算:一是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统一;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就地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减少清运成本;三是与规划建设部门搞好对接,特别新村集居点,环卫设施真正实现“三同时”;四是加大对在建环卫设施的督促检查力度,在区政府组织初检时全面完成,对已建环卫设施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建好、用好。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红格镇政府

西阳镇位于梅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行政村28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小组280个,总人口为3.4万多人。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农村垃圾处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

起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共在公路沿线悬挂横额10多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我镇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年终村级干部考核责任制,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今年我镇的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镇共投入资金210余万元。镇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各村筹集资金90多万元,购置专用垃圾运输汽车5辆,新建垃圾池30个,垃圾中转池(站)2个,配备45名固定的垃圾清运保洁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各村(居)委想方设法增加投入:龙岗村投入资金4万元,购置垃圾收集清运手车1辆, 36个标准塑料垃圾桶。常年每月800元聘用一名保洁人员每天定期清运生活垃圾。莆蔚村投入3万多元,购置垃圾桶40个,新建垃圾池5个,常年每月800元聘用一名保洁人员每天定期清运生活垃圾。其余各村采取向住户每月收取3—5元、发动华侨、外出乡贤捐款等办法多方筹措缺口资金,镇财政还设立垃圾处理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三、突出重点,落实工作措施

杂草100多吨。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大家自觉养成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自觉不向省道s333沿线、白宫河的一河两岸乱扔垃圾杂物,不倾倒农药残液和生产生活污水。2、建立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全镇30个村(居)委农村生活垃圾全部由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3、成立巡查队伍。我镇要求镇城管队每天进行不间断巡查,对不自觉遵守垃圾处理规定的群众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发现有垃圾清理不及时的责成保洁员纠正解决。

经过一年多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城乡宜居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将围绕创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家园”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富裕、秀美新新西阳而奋斗。

西阳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6日

**街道将农村生活及生产垃圾清理整治与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紧密结合,实行农业生产垃圾分类处理,升级了田间地头管理模式。目前,街道共建设农业生产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点22处,83个自然村分别设置了农业生产垃圾暂存点,所有村庄已全部完成整治。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填埋场。街道根据辖区内瓜菜大棚广、产生瓜菜秧多的实际,根据村庄大小和种植面积多少,在种植村庄附近选取1至2个生产垃圾暂存点,并在**、**等村庄附近统一规划建设了22处农业生产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点,引导周围农业大棚种植区各村将瓜菜秧等生产垃圾定点存放、集中定期处理,彻底解决农村菜秧、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乱倾乱倒、乱堆乱放现象。

二是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整治农业生产垃圾。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社区主任、环卫、规划、执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农业生产垃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群众将生产垃圾运送到暂存点或填埋点,并出动垃圾清运车,组织人力机械,统一转运到农业生产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点进行处理。对于清运处理有困难的农户,街道组织村、社区人员搞好包靠服务,帮助各村彻底清出垃圾“底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强宣传管理,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持。针对夏

秋两季农业生产垃圾多的情况,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社区负责抓好各自辖区内的生产垃圾清运处理工作,并组织环卫所人员加强巡查,及时通报,确保农业生产垃圾随产随清。同时,通过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村喇叭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对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宣传,严禁随意倾倒农业生产垃圾行为,引导村民自觉清运,定点投放,培养村民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和维护中来。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一、垃圾桶:

二、每天am7:00、pm14:——14:30、pm17:30——18:00,保洁员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收集放置指定固定地方,然后由固定人员专门用垃圾车运至中转站清倒。

三、用水冲洗垃圾桶壁附着物,倾倒积水后用毛巾擦抹干净桶壁。

四、固定垃圾运送人员应巡回的收取垃圾桶内的垃圾,保证垃圾桶内呈半空状态,方便游客使用。

五、果皮箱的清洁先清除箱内垃圾后,再用湿毛巾或水清洗果皮箱内外,然后锁好开启门盖。

六、回收垃圾桶内垃圾时,应先将垃圾桶内的胶袋提出放进垃圾车内,再重新放好新的垃圾袋。

七、放垃圾袋时应将垃圾袋口完全张开,袋口反卷5cm折贴住垃圾桶外沿,再盖紧垃圾桶盖。

八、垃圾车:

九、每天下班前10分钟先将垃圾倒入中转站压缩桶内,然后就地用水冲洗干净车箱、车壁,严重污迹的倒入少量清洁剂加水进行清洗。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县政协:

我镇十分重视镇村垃圾处理工作,把垃圾处理作为改善镇村面貌、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现将我镇村垃圾处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下辖8个社区24个行政村,共有365个村民小组、32905户、113347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镇生活垃圾日产约11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40吨,可回收利用25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0吨,可回收利用60吨。城区垃圾主要是日用品废弃物、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垃圾主要是农业生产附属垃圾、建筑材料类、厨余物、日用品废弃物、人畜排泄物等。城区垃圾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农村垃圾总量较多、可回收利用较少。

二、垃圾处理主要做法与存在问题。

我镇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人民群众对垃圾仍然不规范堆放,乱堆乱倒垃圾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同时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致使垃圾池的垃圾无法进行规范拉运,垃圾池脏乱不堪。全镇大部分村尚未建立保洁队伍,资金保障机制还没建立。总之,垃圾处理存在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宣传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性,不断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维护身体健康。

2、广泛动员,减少垃圾数量。号召群众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化害为利。提倡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风化的`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要简化、减少包装,同时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数量,降低垃圾处理的工作量。

3、规范管理,处理好生活垃圾。城区要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争取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要规范垃圾堆放,做到不乱堆乱倒垃圾,规范拉运垃圾池的垃圾。要逐步推行“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在20xx年底,要求有%的村实现该模式。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为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卫生保洁队伍和拉运垃圾池的垃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改善我镇环境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和群众主体”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20xx年上级共安排我镇144户危房改造任务,第一批47户,第二批97户。现第一批已上报危房改造户35户,其中特困户1户,优抚对象3户,低保户6户,其他贫困户25户,20户已动工建设。

(一)调查摸底、信息录入。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各村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全面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无房的核定、统计工作,鉴定危房,核查无房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并登记造册、建立纸质档案,同时将危房改造对象摸底信息录入,建立电子档案。

(二)严格程序、确定对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县里的要求。优先从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点和乡镇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点的农户中选择,按程序评定各对象,各村对危房改造对象进行公示公开,镇上对全镇危改对象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以确定危房改造对象。

(三)明确职责,强化监督。驻村的镇干部督促村干部做好有关工作,对所辖村的危房改造负责。驻村干部要帮助和指导农户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协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整改,进行有力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一)第一批报上来的危房改造户数未达任务数,开工率也不是很高。摸底调查的时候大多房子都未审批,而今年审批建房手续较多,因为不允许未批先建,走程序耗去一部分时间。并且今年的危房改造任务多,压力大。

(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但危房改造投入大。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本身对于平困户建房资金压力大,而今年需要建成庐陵风格建筑,无疑在财力上增加了一层困难,上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施工进度。

(三)危房改造的面积标准难以控制,危房改造人均15平方米,最大不超过90平方米,而在农村,除去居住功能,住房还兼作农业生产仓储,可能会导致一些房屋面积超标。

(一)尽快完善手续。由镇村牵头,尽快完成合法建房或改建房屋手续的办理工作,确保危改对象取得合法手续后再动工建房,确保危改工作管理有序。

(二)加强危改监管。在危改工作中,规划、国土、乡镇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危改建设列出监督清册,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责任对象,按建设进度对所建房屋实施有效监督,杜绝出现扩建、升层等超面积建房等现象,确保危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旧房现状和人居环境两项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危房改造任务总计580户,其中,建设口467户,扶贫移民口41户,民政口72户。全年建设口467户,新建或重建421户(含五保户2户、低保户85户、残疾人家庭15户、贫困户319户);维修户46户。完成危旧房现状调查11253户,人居环境调查93个(含9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两项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危房改造录入率100%、竣工率100%、入住率100%,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组织到位。我们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危改工作,切实健全组织机构。县农改办设建设局四楼,落实了工作人员,配备了车辆。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了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专门办事机构,形xx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责任到位。县危改办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危房改造农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农房建设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任务到户、责任到人,保证了任务和责任的“双落实”。

三是投入到位。我县对危改工作实行工作优先部署、人员优先配备、经费优先保障,困难优先解决。在县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县级配套补助46.7万元,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其中危房现状和人居调查10万元,为危改办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相机等办公设施,确保了资料及时归纳整理,录入上报。

四是督查到位。建立了严格的危改工作督查制度,一是县危改办通过建设局政务信息平台、qq群及时对各乡镇进度进行督查;二是组织县建设局建管股、质监站工作人员对危改户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对施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三是将督查情况全县通报。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对此,我们坚持科学严谨、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公开危改政策。结合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将危改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利用标语、宣传栏、手机报、手机短信等各种载体,对危改政策全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具体运行中,我们突出规范程序,严格执行“三榜公示”,由农户自愿申请,村级民主评议或村民代表会审查并公示,报乡镇人民政府复审并公示后,将农户基本信息电子版发民政部门先审定各类补助对象资格,同时由县房管局对己初步确定的农户住房进行危房鉴定,再采集一份完成的农户档案上报县农改办审核同意后再由县领导小组审批,再次进行公示。这样政策把握准确,使该项民心工程和谐稳定进行。

三是公开危改程序。利用专栏、通过培训公开危房改造指标申请审批流程,让每个群众都了解申请审批过程,对任务指标、改造标准、实施步骤等全部进行公开,所有操作程序都在“阳光”下进行。

四是公开补助标准。根据危改户的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了四级分档补助标准:其中五保户1.95万元,残疾人家庭、低保户1.65万元,贫困户1.25万元,维修户2700元。集中管理补助资金,做到专项资金,不挪用,不截留,按工程进度直接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危改户。

我们始终把“政策真正惠及于民”作为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把好各个环节,强力推进。

一是把好进度关。我县早动员、早部署,从3月份就开始部署危房改造工作,县危改办在分解下达任务之前,充分征求了乡镇意见,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如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人家庭,低保户进行摸底调查核实,为改造指标的分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一经接到省下达指标就及时将任务进行分解,各乡镇也随即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

二是把好质量关。从奠基到建成,各时期都进行了不定期的现场察看,严格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房屋坚决督促其整改到位,保证房屋建设质量。

三是把好资料关。对每个环节做到“查得起,查有据”,注重各类资料的收集,实行一户一档,分户归档,确保资料齐整、真实、规范。

一年来,我县的危改工作均按时间节点稳中求进,如调查模底、计划下达、开展进度、资料采集、核查审批、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录入、资金下拨等。目前,己做好市检,省检等各项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三街镇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战来抓,强化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全域整治、久久为功,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压实镇村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村一专班”机制,班子成员领衔推进联系村委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齐抓共管格局。制定《三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配套文件,由69名干部职工和81名村干部定点挂包238个村民小组,形成“班子包村、干部包户、户包环境”的责任机制。成立工作督导组,一月一督查、双月一调度,确保工作任务不落空。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打造特色亮点。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坚持每个村委会每年至少重点打造1个美丽示范村庄,各村委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群众参与度高的村组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调动村组开展“风貌提升”的积极性,主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整治残垣断壁,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了一批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打造了酒簸罗家清廉村居主题、背阴大平掌民族团结主题、背阴小广庄特色产业发展、力戈木处郎污水治理、土墙者家花园庭院等一批各具特点的示范村组,发挥了较好的典型引路作用。

三是聚焦制度执行,推动全域整治。克服基础设施薄弱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困难,坚持实行238个村组全域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落实“四个日”、“红黑榜”、农户“门前五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公厕保洁等制度,探索实施垃圾减量处理,提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环境意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四是突出重点短板,集中资源攻坚。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倾斜,加快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筹措资金解决了15个村组污水处理问题,8个村组实现雨污分流。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移动式垃圾箱50个,铁皮垃圾桶100只,6个村委会配备环卫车辆6台,村小组垃圾池全覆盖,采购发放到户垃圾桶5274个,让垃圾“入桶入池”成为老百姓的行动自觉和日常习惯。规范推进农村改厕,认真组织开展问题户厕“回头看”整治工作,加强公厕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公厕管护难、环境卫生差的共性问题。

五是综合同向发力,巩固整治成果。坚持统筹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培养群众健康生活习惯;把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到村到户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村民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见新貌;坚持红黑榜一月一评选,督促群众提升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通过制度建立、措施落实,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入脑入心,成为日常习惯。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县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县委、政府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创建优秀乡村的指示精神,通过增添措施,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几年来我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后,我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迅速组织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某某同志为组长,某某同志为副组长,各小组长为成员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工作到组,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增强每位责任人和任务人的责任总和使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接受国家验收目标的实现。

1、召开动员大会。年初召开了全村生活垃圾治理动员会,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安排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

2、进行广泛宣传。挂横幅、标语、办专栏,召开广播专题会,张贴农户墙上宣传资料。

进一步健全了任务目标的考核细则,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制定了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建立检查评比考核机制,建立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指导各村社制定自己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和保洁员保洁和工资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要求各组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按照工作进度开始周考、月考、季考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一)加强工作保障,制定工作方案,与各组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二)组建环卫队伍。增加环卫队伍人员,做到每一个组1名保洁员,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增加力量,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收集率。

(三)建设了垃圾房。修建垃圾池一个,每户配备垃圾桶一个,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就近收集、便捷清运。垃圾房建成后全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5%以上。

(四)配备环卫车辆。新配备了一辆垃圾清运车,通过垃圾清运、转运车的配备,大大地增加了垃圾的清运速度。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差。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现如今村级财力比较薄弱,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得不到落实。

三是畜禽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的农村污水、畜禽粪便、杂草乱跺等长期任意排放,短时间清理较为困难。

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精选_

加强农村垃圾管理的建议。代表建议反映,目前广东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尤其是农村垃圾大多处于无处理状态,垃圾污染对广东环境卫生和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省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列为省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尽快启动农村净化工程,统一进行规划和部署,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制。

摘要。

近几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扎实推进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全面兴起清洁乡村行动,有效促进了农村环保卫生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看到目前我市垃圾处理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山区农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费用,于是出现垃圾往溪涧、山头乱倒现象,造成再次污染水源的危险。同时,我市仍采用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即将垃圾污染物进行转移。这种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前,贻害于子孙”的转移方式。而现在温州地区的垃圾场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用于垃圾增长的要求,垃圾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相当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垃圾的成堆摆放没有科学的处理势必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垃圾处理: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事业的工作总体规划,摆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日程,研究探索农村垃圾处理办法,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2、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网络,形成“农户分类、村里收集、乡镇清运、市里处置”的工作格局,提高农村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3、创新工作机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和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日常保洁、清运和管理的制度;坚持向垃圾处置产业化发展方向,吸引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垃圾开发市场;加大农村环保监督处罚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查处,解决城市垃圾下乡问题;探索农村垃圾处置方法。对食物垃圾采取就地生态处理,对非食物垃圾,进行分拣处理。

4、强化监督管理。将垃圾处理对策的视点和重心前移到垃圾产生之前,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采取垃圾源头消减的方法,限制所谓豪华性大包装、循环利用包装物、建立完善废品回收系统、鼓励生产环节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计量收费、对电池、灯管和包装等生产企业征收处理费等。严格国家有关“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有关规定,做好全市的监督监管工作。

总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政策管理问题。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和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诚如您所言,农村垃圾处置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艰巨工作,是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政策、管理问题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上,继续加大探索研究农村垃圾处置的新办法、新举措,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努力构建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体系。坚持以实施生态环境优先战略为龙头,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制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力求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城乡环保工作做到环境保护标准统筹设置、环保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污染治理统筹开展、环保目标与其他部门的目标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四级清扫、三级监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集中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努力探索村庄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和管理方式。

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全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以城中村、旧村改造为重点,推进点线面相结合的亮丽工程,努力实现城市整洁、美观、有序。开展“五脏五乱”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小区院落、集贸市场、沿街商铺、公共厕所、城郊结合部等脏乱现象。以“清洁乡村行动”为主题,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固体废弃物、河沟疏浚和露天粪坑,深入整治农村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和土壤污染,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向农村转移,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巩固和推进城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郊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

三、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固废法》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督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承担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的责任,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加强城乡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抓紧实施一批垃圾综合填埋场、垃圾流转中心、垃圾处置中心等项目,提高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城乡垃圾的能力。2010年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达不到标准的,须在年底前完成无害化改造或封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现建设,推进垃圾处置资源化,实现县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达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达72%以上。

四、着力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2009〕190号)精神,拟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事实意见》,加大环卫事业发展资金投入,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今年市区已投入2200万元,乐清市投入700万元购置环卫作业设备,减轻一线工人劳动强度。

五、强化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深化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环保宣传,逐步增强农民环保意识。通过报纸、广播、宣传栏等传媒,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环境卫生重要性宣传,加大《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宣传范围,及时曝光“脏、乱、差”等现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关心和支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置工作,逐步消除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不良习惯,有效提高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生态环保观念。

六、加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市容环境卫生监管资源,建立市、区、街道(乡镇)、村居三级监管四级网络格局及相应激励机制,按照统一的标准,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监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计划。对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及时宣传和总结;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力、卫生质量差等情节严重的单位,给予扣除考核奖金处理,并取消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评先选优的资格。充分发挥市市容环卫监管中心职能,对全市市容环卫工作开展全面监督、管理、考核等,加大对各县(市、区)监管检查工作力度。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在充分享受着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它不仅影响景观,同时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市农村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280公斤,而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为此,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呼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尽快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1、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目前,除福安城区“三办两乡”外,所有农村垃圾都没有经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十分低下。大部分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未作任何处理的就堆放于乡村的池塘、洼地、沟渠、溪岸、河道周围,日积月累成了一个个“小山包”,经风吹或降水的淋溶,堆放的垃圾又成为乡村新的污染源。部分乡镇虽然有垃圾处理设施,但处理设施均属于简易型的(有的乡镇简易型处理设施未启用),达不到卫生填埋的标准,二次污染问题极其严重。

2、垃圾处理前管理过程不顺畅。目前垃圾管理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竞争机制,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再者,垃圾产生者不承担任何费用、不承担污染责任,就使得“从源头上控制,以使垃圾减量化”成为一句空话。加上平时垃圾混合投放加大了后续的处理成本,复杂了后续的处理程序。

3、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因而逐年增加,垃圾有数量大、种类复杂的特点,为此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要不断跟上,才会尽可能避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美丽的村庄自然环境,因此农村需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来解决日益突出的村庄垃圾问题。

二、关于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几点建议农村垃圾整治已成为当前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1、完善编制《乡镇垃圾处理规划》,加快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据调查,我市乡镇没有建立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大部分乡镇和村庄垃圾随意找一个池塘、一个沟渠、一块洼地,采取露天堆放等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甚至沿江、河、溪、湖、公路旁直接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造成污染,影响下游环境质量。要做好乡镇和村庄的垃圾处置工作,不可能每个乡镇都去设置一个垃圾填埋场,这样二次污染源将会增多,也不利于资源(设施)共享,同时还会增加垃圾处置成本。因此,要从乡镇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统一规划,建好垃圾填埋场。建议分年度分片区来建设完成:在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建一座规模为12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填埋场服务范围为赛岐开发区、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柄镇和溪潭镇6镇;在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建一座规模为3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填埋场服务范围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穆阳镇、穆云乡、康厝乡;在湾坞、溪尾2乡镇集中建一座规模为5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1个;松罗、晓阳、社口、潭头、上白石、范坑等乡镇各建设1个;三办两乡的垃圾处理纳入市区统一作业。

2、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有关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以各成员单位、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垃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并对垃圾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和不定期对开发区、乡镇、村庄的垃圾整治情况开展效能督查,及时通报,确保农村垃圾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责任。要坚持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建章立制,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及管理责任制,使市、乡(镇村)真正成为属地环境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三要加大正确处理垃圾宣传教育。人是垃圾的制造者,是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垃圾处理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在推进农村垃圾整治工作中,要注重农村村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存放等要求,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注重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养成卫生习惯,培育群众的卫生观念、民主观念、制度观念,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垃圾整治的热情,把集体的决策转化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开展农村垃圾整治的主体和主要力量。通过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和村规民约,召开村民大会,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3、合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技术。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大类技术。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垃圾性质、垃圾处理目标来决定。结合各乡镇和村庄的垃圾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其它的具体情况,有的乡镇和村庄垃圾处理技术选择以卫生填埋为主,同时辅以垃圾堆肥化技术。有的乡镇和村庄垃圾处理技术辅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高温堆肥化技术并重的技术。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从源头上全面推广应用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关注,在很大程上领导的行为就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行为。所以在我区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可以以镇/社区为单位,每月选出一个合理的时间,由镇/社区的领导带头亲自去清理各地方的生活垃圾,从而让领导起到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自觉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积极性。

二、全员参与。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多力量大,在我区处理生活垃圾上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只有全员参与以后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该大力进行宣传,号召全区群众讲卫生,爱劳动,不乱扔垃圾,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加入到生活垃圾的处理中来,共同造就一个美丽干净的番禺。当然,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点,我们应该把宣传工作做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人。

三、基础设施。

总的来说,现今我区用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还是很完善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当然,为了使我们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先对全区生活垃圾管理情况做一个实际的分析,然后把设施投放到卫生环境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去,特别是一些形成多年的卫生死角,更是要多设立一些提示牌和垃圾桶之类的东西。

四、细化责任。

在压力才会动力,这是永恒的定律,所以我们应该对各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月、按季度,更或者按年给出一个具体的任务,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投入到卫生环境的管理工作当中去。这其中又应该把生活垃圾的处理责任特别明确化,因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正常生活与健康。对于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而没有完成任务的则要给予处罚。

五、评选先进。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虚荣”,但这份“虚荣”并非一定是坏事,如果我们的相关部门合理利用的话,一定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在此,笔者建议我区每年针对全民评选一次卫生先进个人,对于那些平时对生活垃圾处理做出贡献或者起到带头作用的给予表彰,这样一来自然就更加增强全民以后对生活垃圾合理处理的积极性。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可以让这些先进做我区的卫生大使,到各社区、各企业去进行演讲宣传,以此来起到号召作用。(董志合)。

人类文明历史跨过农业文明走到了工业文明,二十一世纪正向着生态文明迈进。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要求2020年的时候使我国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且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十七大精神。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双重动力,大力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共同研究我区垃圾处理对策,妥善解决我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区服务,笔者提出以下三点见解供参考。

第一点见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一是从“娃娃”抓起,巩固“小手牵大手”活动成果。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和重要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区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应建立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要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实现教育强区与生态环保双赢的目标。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人人参与环保。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街道、社区、企业、工厂等开展主题活动,让全体市民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建绿色亚运”、“爱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自觉行动起来,共同解决我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区服务。三是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区委宣传部和《番禺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大家谈”征文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能有效地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商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是在全社会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收集并整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市民通过自己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和生活垃圾处理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第二点见解:树立正确导向,提高全体公民环保意识。树立正确导向,加强环保宣传舆论。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全区市民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市民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让每一位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及环境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引导市民合理消费,鼓励市民自主自愿地参与废物减量及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及时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人类迄今为止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由人类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特别是与决策者偏激的决策思想和行为不无关系。我国环境保护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除了有一定的制度体制保障之外,还要靠教育,唤起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点见解:建立健全垃圾综合处理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区绝大部分城市处理的都是混合原生垃圾,垃圾成分复杂,有机物、人工合成材料较多。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这不仅加大了处理的难度,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虽然采用了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但离能够独立地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垃圾处理技术应由单一销毁方法向多种方法、互相配合、共同处理的综合处理转变。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通过减免增值税等经济手段扶持再生;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等工作;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共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采用焚烧处理,虽然具有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占地少,还可回收热能等优点,但投资大、运转成本高。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蓝天,保护地球,保护蓝天,保护母亲河,做好垃圾处理是番禺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是我们世代生息繁衍的乐土,青山绿水之间,镌刻着祖辈辛劳的足迹,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一方净土,留一片蓝天,决不能让美丽变成历史的记忆,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天更蓝,让水更绿!(雷霖)。

结合实际情况,我对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有以下四点粗浅建议:

其一,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垃圾污染。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例如,减少包装的纸类、塑料类等外在附加物,尽可能的简化包装大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再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可减少大量垃圾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大量资源。

其二,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这种科学合理的方法之所以在很多社区仍停留在有待起步的阶段,原因在于市民对垃圾分类还缺乏了解,无法区分垃圾是否可回收。所以,教育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垃圾分类是所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前提。这方面,北京“以点带面”、“全城推广”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当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法规,引导市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利用。

其三,推行垃圾管理制度化,大力发展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很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的。垃圾回收利用应坚持“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参与、资源回收利用”的原则,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和企业等多方力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构建以垃圾排放权交易、资源回收利用为代表的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处理流程,搭建发展决策、协调统筹和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垃圾处理产业的支撑体系。例如,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里头大部分有用的物质,将剩余的极小部分不能回收的物质分别送去填埋、焚烧或堆肥等,真正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再资源化。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市民的心理恐惧,引导市民全面认识垃圾处理政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这是促使市民对垃圾处理从“邻避”到“迎臂”的有效手段。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为了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我镇201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现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我镇继续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确保实现“走平坦水泥路、喝上自来水、住整洁舒适房、用洁净能源、居绿色家园”的目标。镇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薛建纲任组长,镇长吴文斌、党委副书记代峰任副组长,城建、农业、民政、交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代峰同志兼任。

二、建设目标任务。

(一)重点村:岗子村位于我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总户数405户,总人口1850人。1.阵地建设:2014年计划新建村委会办公室,选址在原村委会旧址,建成8间2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为集体用地。2.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建设:2014年硬化文化活动广场900平方米,同时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70盏。3.产业发展:岗子村生猪存栏达到1000头,新建养殖场1个,蛋鸡养殖存栏2000只,年收入40万元,养兔200只,年收入10万元。4.环境卫生整治:一是清理村内卫生死角,铲除脏源;二是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三乱”脏源;三是加大村内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规范村内垃圾处理措施。

(二)非重点村焦胡村位于我镇西南3公里处。全村210户,总人口965人。1.阵地建设:为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两委会办公场所问题,经该村两委会多方努力,积极争取,2014年计划新建村委会办公室,办公场所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选址在村东六路路边,为集体用地。2.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建设:2014年硬化文化活动广场600平方米,同时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0盏。3.产业发展:手工布艺发展迅猛,注册成立了焦胡村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该村原有手工布艺经营户90户,计划新增经营户50户,年底二代机达到25台。主要经营青纶、涤纶、纯棉床单。销售方式采取农户分散加工,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的渠道进行。并精品包装,以提高效率、提升档次、增加利润。4.环境卫生整治:成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专职保洁员每周定期对村内的垃圾等进行清理,力促村内环境卫生面貌彻底改善。

(三)巩固提升村田段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环境卫生治理方面,每周定期对村内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彻底改善环境卫生面貌。计划筹资30万元,对村内排水设施进行彻底改善,使得街道排水畅通。同时实施村间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80盏,达到村内干净整洁,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和美的社会新风尚。

三、施工进展情况。

2014年新建阵地5处,分别是:岗子、焦胡、上焦、孔雀、镇北等5个村,现已联系好具有施工资质的建筑公司,正在协商施工相关事宜。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现如今,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最重要的是结果,经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生态文明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乡枣元、贺庄两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年,枣元、贺庄两村被确定为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枣元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村中老板捐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投资4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和环村公路的硬化;二是投资23万元,修建了沿街花池,安装了路灯,使村容得到美化;三是投资30余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一万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四是村民义务出工1000余人次,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五是开展沼气池建设,年底已建成沼气池32个且使用率在90%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枣元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牢了枣元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贺庄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村民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村中地下排污排水、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道旁的绿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速推进。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图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便迅速在全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群众们本着“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精神,纷纷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带头捐资,为节省开支,该村规定每户每天义务出动一名劳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坚持日日出勤,每天带领6 0多名群众奋战在施工现场。该村先是投入资金60多万元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建好地下排水排污道5800米;改造村内民居卫生厕所68间;铺设硬底化村巷3500平方米;拆除不符规划的闲置民宅xx多平米;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接着又投入20多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7000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全村共建成沼气建成沼气池24个。

目前,东枣元乡新农村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xx年,我乡决定在八里圈和大十二里两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成果。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省委、省政府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把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和**市**区**镇接成包保对子,希望通过这次包保对接能够促进**镇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加深我们之间的沟通。

**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2740人,辖13个行政小组,耕地面积249公顷,林地面积44.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6公顷。年***村村本级纯收入43万农民人均收入3353元。

1、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按照区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镇将以“六有工程”为载体,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财源建设和集体发展上下工夫。通过落实“六有工程”,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目前建成的207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的布局调整,有步骤的在远郊建立蔬菜基地,目前园区已通过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认证。园区内黄瓜、番茄、茄子、茼蒿、白菜、芹菜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510亩,年上市量达4500吨,产值达620万元。

二是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好特色养殖。牧业有奶牛、生猪、肉牛、蛋鸡4个支柱产业,**镇清泉肉牛养殖场是**市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头以上,收入可达200万元。以大明奶业为龙头企业,实行饲养、防疫、销售一体化,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业企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

三是科学谋划特产业,用信息引导做活镇域特产经济。加大对万亩林下参、千亩药园、五味子园、细辛园等具有规模的药园的引导和扶持。同时,推进零散种植户规模的扩充,提高中药材的经济收入,对于食用菌产业、花卉产业、果品产业将采用科技扶持和信息引导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民增收。

四是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蔬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对养殖基地要加强扶持和管理,使**镇的种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全力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搞好村部建设,改善办公条件。

为彻底改变村里办公环境差、没有会议室、培训室的现状,20计划重建各村村部。

**村计划新建二层楼村部,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部内新建文化活动室80平方米,室内安装电视、购买各种图书、完善文体设施;村部内新建计生室15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学环境。

**镇小学校教室已全部实现楼房化、标准化建设。但镇域内的二十中学教室还是平房,校舍老化,急需改造。2006年计划新建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计划投资260万元。目前,正准备开工建设。另外,2006年计划投资2.5万元,为**希望学校购买微机;为龙头学校改造锅炉房及购买桌椅等。

三是加快村医疗站建设,满足农民求医问药需要。

**镇镇区有3000平方米的镇中心医院一所,有医护人员20名,床位20个,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条件能满足金厂村农民的需求;夹皮村医疗卫生站现有床位5个,也基本能满足村民求医问药的需求;2006年在龙头村将新建200平方米医疗卫生站,计划总投资10万元,改善龙头村医疗条件。

四是做好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目前**镇有231户共计541人享有每人每年360元――720元的农村低保,政府每年发放低保资金合计13.14万元。

2006年,**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每人市级补助5元、区级补助10元、镇政府补助10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的形式,目前共有2825户7027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了86.6%。

3、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加快中心小城镇建设。

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继续实施居民小区建设。现我镇在市土地局已办完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用地手续,2006年将开发4.2万平方米小区,总投资约5000多万元:一是金厂镇集资建设3万平方米小区;二是**村农民集资建设1.2万平方米住宅。争取完成4.8万平方米小区建设。小区内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全,同时小区内实行美化、绿化、硬化。

二是完善村路建设。

2006年计划修路6条,总长11公里,总投资310万元,其中:新修**村九组水泥路1.5公里,宽6米,总投资45万元;新修**村夹皮片一组、七组,江沿片一组、六组水泥路7.5公里,总投资205万元;新修龙头村新立片一组工建营至五组国防战备道(途中需建两座桥、四道涵管),路长2公里,宽4.5米,总投资60万元。

三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

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的**河流域治理工作已经展开,该工程对镇内防汛工作和环境治理将起到巨大的改善作用。其他地段小流域未来几年也要全面整治。

4、全力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势力。

一是鼓励各村发展自身集体经济。

**村的集体砖厂、**村和**村的山场、参场都为村本级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培养税源。

镇政府为发展经济,与各村签定协议,企业落户生产后镇本级税收入的20%反还村里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极大的调动了各村的积极性,2005年,**镇新落户生产型企业4户,其中双鑫食品、金恺威药业、纳森木业三家在夹皮沟村内,投入生产后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农民增收相对缓慢。主要是乡村缺少主要带动力的项目,农民增收产业不够突出,规模小。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乡村投入不足,争取项目、资金力度还不大。

三是镇内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效益提升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四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主导新农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

以上是我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想法,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省中小企业局的领导对我们今后的新农村建设给予关心、关怀,帮助我们破解工作的困难。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南义镇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借势借力,统筹兼顾,系统治理,营造净洁、优美、舒适的'农村环境,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对全镇各村、主要干道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三大堆”、乱涂乱画小广告、房前屋后杂物进行集中清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农村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充分组织发动群众,明确群众维护公共环境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群众自己负责,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

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反复宣传,使卫生要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推行群众自治,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的管理,是认真贯彻《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我镇用两年(至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26种,总结材料8份,典型材料5份,整编资料5册4卷。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摸清家底后,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共盘点处置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份,标的额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锁定村级债务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50笔,25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55%。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二十六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入账时,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代理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

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在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出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试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2、调查摸底;3、集中整改;4、规范管理;5、总结经验;6、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委托代理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2、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制定了《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在制度建设中,实行村财乡管,我们突出抓好财务开支申报审批、审计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单据涂改不付款。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不干涉单位的内部事务,依靠制度、票据、技术手段完成工作,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但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约束,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实行“三资”委托管理后,规范了村组集体“三资”运营,保护了农村“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预防了集体资产流失,使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从“暗箱操作”向“阳光操作”的转变。总的来看,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此项工作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近日,万坊镇按照“整治常态化,管理长效化”的总体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专项布置集镇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和非主干道未清理等现象整治工作,成立专项整治组在镇区范围内扎实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此次整治行动由镇综合执法队、市场监督管理万坊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

万坊镇对此次整治行动宣传到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微信群、万坊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喇叭广播等平台在镇域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爱护环境卫生的认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美好环境我参与、幸福生活我行动”的`行为习惯。

整治行动主要针对集镇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撑杆搭棚等影响集镇容貌的突出问题。整治行动期间,工作人员走街入户,对店外店经营现象,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经营户限期拆除,并将店外经营物品搬到合理规划区域;对集镇两边摊点进行规范摆放,引导占道经营菜农和果农在指定区域贩卖交易;对沿街乱搭乱放的摆摊木板、广告牌和遮阳帐篷等影响镇容镇貌的杂物进行全面清除;同时劝导违规停放车辆,建筑垃圾进行清扫、清运。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集镇专项整治初见成效。

据统计,此次整治,整治组先后出动三轮车5辆,清理流动摊点2处、乱堆乱放16处,规范出店经营20户。规范了车辆停放和店外经营秩序,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0份,清理违规广告16条,清理乱停乱放12余处,制止占道经营3处。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以来,夏畈镇立足于实际,盯紧目标,严格整治,狠抓整改,形成由领导带头、干部驻村、群众参与的全镇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夏畈镇党委、政府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部署,分工责任到人。同时要求镇、村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领头羊”,狠抓真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重点工作,展开综合治理。夏畈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村,带领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私搭建筑、乱贴乱画、道路清侧等进行集中整治,定期调度,力争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宣传举措,营造浓厚氛围。为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夏畈镇强化宣传举措,在集镇主干道、显要位置、各村道路口通过小广播、拉条幅、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宣传方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

强化监督管控,建立激励机制。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2个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建立问题台账,跟踪问题“回头看”。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进行典型宣传,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动态管理。通过督查、激励“两手抓”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新农村建设中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为了认真具体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精神,我镇在《决定》下发的第二天即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所有班子成员及所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协调督导组,具体负责“五新一好”的组织实施。与此同时,镇还下派九个工作组,深入到全镇各村组,加大宣传讲力度,并与村组干部一道协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协调督导组应及时制定了车头镇“五新一好”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干事日程,纳入车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

二、强化村镇规划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在已完成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着手编制省道沿线的三排、车头、跃进、官溪以及村道旁边的龙头、水西的中心村规划,确保明年之前完成辖区内所有村庄的规划工作。同时,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工作。我们拟定了加强村镇管理的十条工作细则,严格按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完成规划编制的村落,一律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现在着手筹建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同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的热情,以求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在建筑形式上,力求实用性、多样化,结合各村的特点,既可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也可分散村落式,城效集中式。目前,已初见成效。

三、培植主导产业。

结合车头山多田少的镇情、村情。近几年来,我镇在农来产业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实施“山上再造”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行“15843”果业生态开发模式,目前我镇已形成了独立岽、乘龙山、官边山三年万亩无公害脐橙基地,拥有全省闻名的大棚无土基质栽培西甜瓜,全镇已有果业面积亩,大棚西甜瓜面积亩,全镇户农民已有户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园。

四、提高农民素质。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竟争能力和自主民展能力,我镇大力实施“310”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镇党校、果业协会、县职来技校三年培训阵地,强化镇村干部等三支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每个班子资助1名以上农函大学员,每名镇干部资助1名以上贫困学生,每位干部掌握电脑初级操作,每位镇村干部抓好一块1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等10项服务,强化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能技能的培训。目前全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220期(次),培训果、瓜农26000人(次),80以上的农民已基本掌握了一门以上的瓜果实用技术。

五、壮大新经济组织。

六、塑造农村新风貌。

在塑造新风貌工作中,我镇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实施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在“三清三改”工作中,我镇。在实施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工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镇涉及8个村的12条村道硬化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可望在短期内解决。

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作为“三项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我镇已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同时,我镇应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三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17个村民组,农户599户,耕地面积500亩,山林面积3400亩,企业(基地)21家,是个山多田少的村庄。全村拥有大小、机动车辆112辆,摩托车500辆,手机450只,电脑39台,互联网入户31家,固定电话460余门,程控电话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全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秩序井然,民风淳朴纯正,文明新风层出不穷。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单位”、“江西省农村先进村落社区”、“江西省文明村”。20xx年被评为“上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村庄”。20xx年,××文明自然村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自然村全面规划,齐抓共建,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一、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活宽裕。

该村借助区位优势扬长避短,拓宽致富路子。一是发展工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兴村的科学发展之路。做活煤炭、鞭炮传统产业。从技术、安全、管理等主要环节入手挖掘潜力,使以前连年亏损的老煤矿焕发了青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取缔家庭作坊式生产鞭炮模式,将花炮加工基地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坡上,同时进行技术提升改造,建成正规的生产厂。二是扩大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巧用地域边界优势,吸引了湖南等一大批客商落户××,引进了为花炮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相关生产厂商,所需的包装、原材料等大都能在村内就地采购,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形成了规模效应,从而将传统产业做成了优势产业。三是做活运输业。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将运输业做大做强。四是拓宽就业渠道。目前,村上配备电脑39台,建立了信息网站,利用网络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培训青年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收集发布农产品营销动态等,提高了村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全村基本实现了村内就业,还接纳了来自外村的600余名劳动力。

二、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村制定了《发展远景规划》,实现了“五化”、“五通”、“六有”,将改水、改路、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列入重点工作计划,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面积56000多平方米,全村实现水泥路组组通,文明自然村入户道路全部硬化。安装高杆路灯35盏,既方便村民晚上外出、活动,又起到了美化效果。大兴水利,改造农田。修建了760米的水泥渠道,疏通了2480米的两条灌溉水圳,改造河道1000米,使过去260亩的深水低产田变成了良田。二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村民自筹和村上补助新建房屋9户,每户村上补助4000元,其中1000元专门用来改水改厕。目前90%以上的房屋已贴上墙面砖。组织实施“三清三改”,新建了两个自来水工程,全自然村完成改水改厕100%,村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和水冲厕。开展“植树造林、妆扮家园”活动,引导村民在屋前屋后栽种花木,美化庭院。提出了“一户十棵树,十盆花”的口号。还封山育林3400亩,新建了一个30多亩的苗木基地,村道两旁建成绿化带,设有花坛、石桌、石凳。增配保洁人员,成立保洁队伍,新设40多个垃圾箱,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长期保洁。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该村注重打造文化阵地,文体设施齐全,新建了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多媒体教学楼和农民夜校。在村部门口建立了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广场。添加了活动设施,购买了军鼓、腰鼓、表演服装、音响设备等,特别为青少年购买了一批图书、图片;为老年人建立了门球场,添置了太极剑、花棍、牌桌等。村上建立了秧歌、腰鼓、军鼓、门球、舞蹈等队伍,还搭建了戏台,组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让村民登台表演歌舞、小品、春锣、花鼓戏、狮子舞等民间艺术,定期组织青少年进行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等活动。每年开展“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90%的农户获得了“十星文明户”称号。

该村还新建了一个全省唯一一家村级无线广播站,每家每户开通调频喇叭;完善了有线电视站,使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广泛开展了“破陈规、革陋习”活动,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

四、抓好村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

该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及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级帐务代理制度,定期公开财务、计育、民政优抚、升学奖金等。健全农民理事会,理事会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对试点自然村的集体资产处理、公益事业建设等日常事务,进行事前听证、参与决策,引导村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村民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自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双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农业农村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为确保全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党员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机关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契机。自活动开展以来,全体机关干部联系我乡实际,自觉地把活动开展与本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农技、农机、畜牧等部门都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详细了解群众所遇到的困难,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我乡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已经届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四月底前完成。这次换届选举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令群众满意的村级班子成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换届选举的人员、责任和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双江乡第六次村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乡定补干部会议进行了动员。目前,各村已经产生了选举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确定了候选人名单,有4个村还已经完成了选民登记,各村的财务审计也正在进行之中。在换届选举的组织过程中并未出现比较重大的问题,但我乡清桥村属于双江水库移民区,由于各种原因,请求将此次村委换届选举推迟到移民工作结束后进行。

1.采取四条措施,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一是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双江突发事件应急分队;二是把3月8日到3月15日确定为“森林防火周”,严格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从3月4日起共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4台次、张贴宣传标语50余条,各村鸣锣一周,强化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四是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职责。

2.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动物防疫工作。乡党委、政府召开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布置动物防疫的重要性,拿出了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动物防疫经费的来源,明确了政府主要责任人是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技术责任人。乡政府与各村、兽医站与防疫人员都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度。目前,全乡存栏猪1966头,应注射1750头,已注射175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牛1280头,应注射1080头,已注射108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羊1073头,应注射970头,已注射954头,防疫密度达98.3%。

3.努力搞好早稻育秧工作,抓好春耕生产。一是组织全乡19各村的定补干部、部分村民组长和农技员200余人进行培训,发放育秧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训后,定补干部和农技人员进行户帮户活动,普及率要求达95%以上;二是农技人员实行包干负责制,深入基层到各村指导农户搞好育秧工作;三是农技站及时搞好备耕调查工作,确保及时足量为农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并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四是春季灭鼠工作早宣传早发动,具体时间和药剂将根据区里的统一安排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