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5 12:34:30 作者:笔砚 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获得写作技巧和策略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文,我们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编辑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其次,要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那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掌握心理素质相应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实施论文

笔者从1988年开始从事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就是深化心理学教学改革务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目前需要比较系统地进行心理学教学创新研究。国内外同行经过艰苦的实践、理论探索和教学验证,基本构建了心理学教学创新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构建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的课程理论体系。开设多门子课程和专题讲座,拓展教学时空。课程内容设计注重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创新一套具有课堂活力的多重互动体验式、案例分析、预设与生成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人类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学教师,特别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心理健康学的视角出发,再结合当前心理卫生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研究。力求解决以往心理学理论教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课程存在的诸如联系实际少、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习俗关注不够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训练逐步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当然,心理健康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训练,必须弄清心理健康训练的概念。有狭义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训练是对人在心理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定向训练过程;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就等于做游戏、进行文艺体育训练和自由畅谈等影响人的心理品质的活动过程。这一观点虽有合理之处,即上述活动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密切相关,但不能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果仅仅是按照上述观点进行心理健康训练,很容易流于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通常是指应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和提高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个观点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整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是由专业人员在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的客观测查评估的基础上,在当代先进的各派心理理论整合指导下,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石,应用言语和非言语交往的心理学技术,矫正或解除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各种心理困扰,增强其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心理整合能力和完善人格,从而达到心身健康的有计划分步骤的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学派理论。由这五大理论衍生出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法种类较多。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由单一的心理学理论派生出的具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法均不足以实现理想的效果,必须将各种心理健康训练法加以整合,使之相互融合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训练,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应该得到我们国家的检验,经检验有效的心理健康训练技术和理论才能更加广泛地、有效地应用与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所使用的心理学技术主要有言语和非言语人际交往技术。其中包括:以相互信任、沟通协商为内容的咨询技术;为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目标而必需的评估技术;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的具体方法。心理健康训练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石,特别是训练者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大学生,对他们要积极尊重、关心并抱以真诚的态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预防、矫正或消除不良心理、行为,建立健康心理和行为,增强其心理整合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能力,完善个性品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心理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该能力是指人的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全面调整的能力。具体而言,要通过心理健康训练,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乐观自信、友善合作、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品质,树立人生理想。而事实上,建立健康行为,调节心理整合能力、完善人格、增强应对能力都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者必须经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并被政府有关部门所承认,是拥有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工作执照的合法人员。同时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与受训者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在对待心理健康训练问题时不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而且要有更为敏感的心理和更为丰富的人生心理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都应精心计划、组织。心理健康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双方定出计划分步骤逐渐训练以达到目标。任何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方法并非是万能的,不可能替代与心理训练关系十分密切的体育训练、生理调适、专业培训等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局限性,心理学课上的心理健康训练对心理活动的作用,如同体育课上的体育训练对躯体活动的作用一样,尤其对各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行为训练中的系统脱敏训练法和暴露训练法有助于对具有紧张、恐惧、焦虑、抑郁、适应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的大学生进行训练;而考试心理、大学低年级生的心理健康训练等应以人本主义训练法为好;心境恶劣的调整以认知训练法为好。总之,随着心理科学的飞速发展,心理健康训练开始由单一的训练法向多种理论技术的整合化方向发展。如用认知法的摆事实和辩论、教育实践检验技术和行为训练法的系统脱敏、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观察技术相结合形成认知行为训练法;用精神分析的功能分析、领悟、理解等技术与行为训练法的环境决定学习技术整合成精神分析行为训练法。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方法逐步短程化、个体化,力求针对具体大学生心理开展训练,而不只是团体或小组训练。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方法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即各种训练效果的评估必须客观化,不能单方面以受训者的'主观评估为标准,而应从多角度,客观地、量化地评价。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按照21世纪专门人才必须是以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积累训练教学经验,但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坚持可持续与跨越式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思路,我们在西部高校经费十分困难的发展条件下,不等不靠,突破传统的科研人员长期养成的等任务的习惯,眼睛不是仅仅围着少数教学立项转,希望从那里找项目、找经费,而是自觉主动探索,直接面对社会市场急需,体现出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找准教学改革的优势。加快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强烈愿望。目前,心理健康训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众多院校还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同时它又是一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心理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与教师个人所处学校环境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课堂教学应发挥专业主渠道的作用。把心理训练与课堂理论结合在一起。而心理健康训练的实施步骤程序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充分准备阶段。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做好心理训练,对师资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在训练准备阶段,是在落实了资深的训练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基础上开始的,即学校要准备合格的教师,再由教师采取诸如文献查阅、观察调研、心理实验、心理测量、心理档案等多种方法广泛收集与大学生心理相关的生理、心理、学校、家庭、社会信息,进行心理评估,排除严重的精神病、脑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方案。防止重视心理测试,忽视测试后的分析研究的不良倾向。选择整合折衷的而不是单一的或偏颇的心理健康训练法为宜。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发挥校内心理专家作用的同时,能够结合校外医院、学校、心理服务机构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做好心理训练的前期准备工作。

2.规范操作阶段。

心理健康训练规范是指学校在国家相关法规基础上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学校正式规定,也可以在校风作用下潜移默化地非正式形成。我们为了做到别具特色,符合特色办学的要求,更加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心理训练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与大学生一起,通过一系列活动训练,如心理工作坊活动、心理成长小组活动、心理剧表演活动、心理运动会活动、心理拓展活动、心理知识问答活动等,配合分析讨论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因果关系,不断分享活动的成果,明确心理训练目标;优化重组大学生心理结构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

3.巩固成果阶段。

鉴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良好的心理训练效果需要持续的稳定的训练加以维护。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达到与大学生商定的目标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巩固训练成果。心理训练教师理应持续关注训练对象的成长并提供必要的后续协助。避免目前存在的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训练而忽视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是如今社会每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心理情绪也是属于心理健康的一种,如果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会对身体健康也造成影响。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当今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也越来越成为生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他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心理的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不停地完善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心理健康可以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性。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困难的高考,经过筛选后才进入了大学时。但在上大学之前学生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上了大学之后,不仅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更是远离了熟悉的家乡,一下子没有了紧张的课程和严格的纪律,突然从一个“禁锢的牢笼”到“自由的天堂”,难免会不适应,甚至无法很好控制住自己。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尽快调整好状态,进入和适应大学生活,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综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重要,家长、学校都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咨询,共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返回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民警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关系着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及监狱发展的长治久安。监狱由于自身性质较闭塞,工作环境较枯燥,监狱民警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只有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向上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好的推进和保障。本文从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以期使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监狱民警;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从关注外在发展转而关注内心的需求。作为监狱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监狱的工作环境,民警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让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之其他更加具有艰巨性。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工作在监狱中的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峻,这是监狱的工作环境及民警面对的特殊人群决定的。监狱民警患上了心理疾病,对自身、对家庭、对服刑人员,都有着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日常的监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与民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收到的效果自然甚微。

第一,监狱的工作环境和面对的服刑人员让监狱民警首先感受到压力。监狱首先担负着惩罚的首要职能,环境处于高墙电网,岗楼林立,这种环境直接给人一种逼仄感,工作在其中,不知不觉就会感觉精神紧张。尤其一个民警,可能要面对上百个服刑人员,且不说要关心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有碍于改造的动态,就是日常的带领服刑人员生产劳动及生活起居,已经让人感觉精力不够。在工作环境和工作交际上,时间一久难免产生烦躁、自闭的情绪。第二,休息的不充分让民警的心理不能得到真正的舒缓。监狱的性质决定了监狱民警是真正的七乘二十四小时工作,没有周末及年假日,常常是倒班进行休息。长此以往,监狱民警变得似乎与社会脱节,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影响,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三,社会认可度不高,监狱民警时常感到没有工作荣誉感。众所周知,心理暗示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如果得不到周围环境的认可,也难有所作为,相反,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果持续不断的受到周围人的鼓励,也能做出一番成绩。没有了社会的认可度,工作强度又大,导致监狱民警对自身的职业认可度不高,纵然如此,绝大多数的民警仍然工作在一线上,心理压力可见一斑。

虽然大部分的监狱民警能够做到及时排解,尽量不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可不能否认,监狱民警中的焦虑症、自闭症、强迫症确实成上升趋势。

(一)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无法保证这些心理上的“亚健康”,对民警自身来说,让他们脱离社会,不能很好的融入正常生活,久而久之导致生理上的疾病,监狱中的中年民警,三高症状、脑血管疾病高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警的身体健康。这些疾病,轻则无法保证工作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奢求民警仍然有步骤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能保证参加每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二)心理健康影响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法保证监狱民警常年工作在闭塞枯燥的环境中,心理上的倦怠、暴躁等心理亚健康明显,严重的甚至不能工作,勉强工作也是人在心却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走入民警的心里,不仅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三)心理健康影响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得不到稳固随着近年来的监狱改革,更多的吸收了高效毕业生充斥到监狱工作的一线,由于警力的不足,他们往往还没有真正的适应监狱环境,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监狱民警的工作性质,就被推到监管的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为严峻,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强化与学习,监狱民警若具有不固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具有不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收效甚微。

(一)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将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到与从优待警一样的高度去看待。从优待警不仅体现在物质奖励上,也应该体现在关心民警的心理及精神需要,让监狱民警这一职业受到人们的尊敬,提升监狱民警的职业荣誉感。

(二)加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力度。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多的监狱民警能够脱产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这对监狱民警的工作及自身的情绪疏导都是特别有利的。相较之下,北方城市监狱中拥有心理咨询师的监狱民警数量还远远达不到标准,一线监区对心理咨询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

(三)健全监狱文化,提升监狱工作环境。监狱虽然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但也要与时俱进,将国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监狱文化之中,提升监狱的文化氛围;鼓励监狱民警多多参与文体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接轨,疏通监狱民警的心理困境。

(四)设立心理咨询制度,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民警。自古能医不自医,监狱民警开导、感化服刑人员,接收的负能量有时难以排解,时间一长形成了心理问题。总而言之,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这既是监狱民警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监狱得以更好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关注监狱民警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监狱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实效,使监狱民警永葆战斗力,使监狱正常安全的运转,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护卫。

[1]狱警心理健康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xx/1.。

[2]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xx年第25卷第3期.。

[3]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1.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3.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战!

[1]孙志强.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xx.

[2]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xx.

[3]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学习乃至情感问题都已经全面进入竞争化加剧的轨道,对大学生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同时优化高等教育的心理素质教育,意义深远。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视不足、师资匮乏、流于形式、渠道单一、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并据此对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师资匮乏、流于形式、渠道单一、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优化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博学多才且拥有较好心理素质的有用之才。

1.重视不足,师资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学生的德与智方面的培植,心理健康领域在以前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教育的盲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接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就整体需求而言,这种提升还是远远不足。

目前众多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政策与宣传上,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此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也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普遍问题,就现实情况而言,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由辅导员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老师兼任,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身兼数职,相应的心理指导职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2.流于形式,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但是普遍流于形式,往往有专门的设施而不加以利用,说到底还是对有心理教育的不认同。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往往比较单一,通常表现在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往往只针对心理障碍学生的主动咨询,这样就把大众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只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单一服务,推广效果很差。

3.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成体系的教育过程,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工作的,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同样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他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重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

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制度。学院要有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展开以及经费支持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贯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要建立能够上传下达信息畅达的危机处理网络。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班主任,寝室长(学生干部),家长,是构成这个网络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第五,要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有专家和专业人员著称的工作队伍。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由专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且把它放在学校网页上,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在网页上设置由专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者采通热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和帮助。

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构建一个和睦,互谦,互让,友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的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过分溺爱。纠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错误的行为不能手软,但也要尊重事实不可以妄自决断,对孩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轻家长和即将做家长的青年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同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家长,甚至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材之路。当今提倡的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断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和谐大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疾苦,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他们顺利毕业,顺利就业,既是我们当代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以前没有进入岗位上,不知道真正的责任,当我成为了一个护士之后我才知道她沉重的分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岗位,而是一份守护,守护这每一位病人,让他们在失望中看到希望。

工作并不轻松,也不是非常困难,就是很累,因为需要照顾病人,还要做好各种学习和医疗锻炼,每天奋斗在岗位第一线,或许不是非常容易但是也已经有很多的责任压在了身上。我曾想成为了一名护士,我该如何做,才能够显出自己存在的意义呢,到了岗位上我知道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充满了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是非常有道理的。

医院里面我们就是哪些小蜜蜂,不断的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照顾帮助的人。我国的病人很多,每天都会有很多病人需要看病治疗,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不能考了自己做的如何,而应该考虑对病人有没有帮助,如果有帮助我应该如何做,要如何改进,这些都是要深刻思考的,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每天我都奋斗在医院,在平常工作中,哪怕做这不起眼的事情我一样很认真,一样尽职尽责,从不会遗忘自己的工作,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有时候我们工作会很轻松,因为病人少,但有时候我们可以说忙不过来,这时候通常会加班,因为病人需要考我们去帮助去解决。

或许工作累了些,或许这样的工作充满了辛苦疲惫,但是我从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我非常高兴成为一个护士,能够帮助到那么多的人,看到他们严重的期待,看到他们对于未来的渴望,我真的希望可以尽全力帮助他们。因为我能够感受到每一个本人对于健康的渴望,对于求生的迫切,既然有能力就要给他们加一把劲,让他们早日走出医院。

我是国家的一员,没有从政,那我就从医,我在安定富足的国家中,我成为一名护士实现对国家的报恩和守护这是我心中的一丝寄托,寄托我对国家的感情。或许我做的不够好,但是我却知道也喜欢自己一直做下去。成为那个微不足道却有为祖国人民贡献力量的那个人。

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未尝不好,只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就行,在我的手中挽救更多危难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走到全新的社会和生活中,开启新的生命也挺好。或许我救的人很平凡,或许很重要,但是我都会一直做好,完成一个人对于工作的责任,成为医院众多尽职尽责的护士中的一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摘要:民族预科教育旨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这种教学方式在普通高校中是比较特殊的。

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与一般高校学生相对比来说承受的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可能会更多,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地理以及文化的差异,导致民族间的整体水平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少数民族聚居地都较为偏僻,不同于汉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因地区的差异,导致教育水平的差异,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整体较为落后。

从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学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自卑感,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预科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多数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主要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问题,解决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不能单从学生成绩上着手,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交通不便,信息堵塞,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学生在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时,难免出现不适感,加之由于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上的自闭,导致学生往往难以良好的融入到全新的大学生活中去。

此外,少数民族的人民多数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且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也与多数普通大学生有所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文化上的冲击以及价值观的不同等等因素,致使少数民族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不适感,同时还伴随着矛盾感和冲突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焦虑、抑郁以及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进而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这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参与任何的课外活动。

教师水平也不够专业,导致学生整体水平落后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往往会觉得在学习上有所力不从心,渐渐地被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身后,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导致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影响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加上不清楚自身的情况,从而导致在预科学习期间出现迷茫和困惑的心态。

还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显得较为焦虑;还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接触到各种新奇的网络游戏后难以自拔,沉溺其中,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三、相关建议。

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档案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的入学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建立起相关的心理档案,并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摸清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建立包括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家庭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人格特征等信息在内的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要将心理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帮助学生在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文化水平的综合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预科班班主任进行教师培训,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以此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班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将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相结合,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核心问题。

因此,要实质性地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需要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正确认识这类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实际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小玲,胡良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2]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

[3]江卫华等.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心理干预模式[j].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迎着朝阳,伴着晚霞,你们在各行各业忙碌着,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承担着孩子们还不太能理解的压力和辛酸,您辛苦了!

生活的艰辛可能让您正承受着委屈、气愤或茫然,在家可能还要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拖延等,甚至偶尔还会发生一场家庭的“世界大战”。您也可能对孩子有着不少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更听话、要健康、要孝顺、要懂事、要聪明、要优秀......有时也会陷入无奈:“我尽其所能为孩子付出,为什么我的孩子依然不够优秀?”

其实,孩子对您也有一点期待:或许是您真挚的一句肯定和欣赏,是您深夜回家的甜美微笑,是您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又或许是一场轻松的亲子游,他们希望从这些里面感受到您的关心和温暖。

相信您一定深爱您的孩子,爰是世间最具治愈的力量。恳请您把对孩子的这份爱从心底拿出来,放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我们建议您从这几个方面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您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一、做好亲子沟通与家校沟通。

新学期,学生易发生开学适应性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冲突,必要时请家长与班主任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二、对孩子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当孩子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时,他们心里也会难过和担心,很需要家长的洞察和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父母的支持,特别温暖。

三、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是尽量陪伴。家长可以一起接送孩子,一起做饭用餐等等,寻找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

(二)是提高陪伴质量。在周末,家长应放下手机,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天伦之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

四、及时发现孩子异常行为。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千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五、及时就诊,尽早治愈。

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亲爱的家长,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关爱孩子,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顺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我是今年7月被任命为产科副主任的。身为医院中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从上任那天起,我就深切感受到了医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过去从未参与护理管理工作,可以说没有任何管理实践经验。经过近半年的工作实践,我逐渐、更深刻地认识了护士长的职责:“做一名护士容易,做一名护士长却不容易”,可以说这是我半年来最深刻的体会。从前,当护士的时候,我只要把工作做好,和病人之间,和护士、医生之间的关系就好了,而现在呢,也一直做得顺风顺水,得到的是鼓励和赞扬。

而且现在,一上任,我就明白了护士长的职责比护士的职责要多得多,也难得多。比如,面对病人:以前,我觉得病人很难对付,只是偶尔那么几个。但是现在,我突然发现,这些难以对付的病人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症状?事实上是因为,当上护士长,就要去面对科里所有难以应付的病人。

据说,刚上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得到了教训。就意见本而言,我曾被点名批评过。那时候,这位病人因为无法安排车送她早上回家,我的解释又太过简单,于是她在意见本上写下:"护士长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让人觉得不想负责任,不敢承担,希望院领导给予指导和批评。那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觉得挺委屈的,那一天出院的人那么多,车要花一定的时间,又不是我可以随便安排的,别人跟她这么解释也没关系,而我,怎么会被点名批评?过了些时候,我自己也想明白了,仅仅是因为我头上多了一条杠,她当然有理由对我更苛刻。作为一名护士,作为一名护士长,有时候,觉得很委屈。许多时候,病人对环境不满,对卫生不满,对治疗不满,首先挨骂的,往往是护士。很喜欢马云的一句话,他说:“一个人的心,是受委屈撑起来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现在发现,抵制委屈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过去认为委屈的事,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做护士长的半年时间很短,也不敢说自己有多成功。近半年来,我只是在努力适应,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科室的护理工作计划不够全面,在处理一些护患事件时,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我知道,我离一个好护士长还很远。但我还是要试一试,让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致力于在科主任护理团队中,以身作则,做表率。

今日,我能站在这里,作一次述职报告,心中充满感激,感谢院领导对我的指导与关怀,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因为有你们,我不孤单!

20__年度护理工作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支持和帮助下,全体护理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夯实基础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宗旨,大力开展优质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__年度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护理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10月31日,肿瘤内科入院人数:内科526人次、放疗47人次;出院人数:内科537人次、放疗38人次。床位使用率97%。中心静脉导管置管125人次,静脉留置针2410人次,输液9000余人次,家庭病人出诊31人次,门诊病人35人次。

经济任务指标:截至11月底,内科完成了1408348.78元;放疗科完成了115376元;家床完成了106037.9元。各项指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7.17%、189.66%、131.92%(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截至10月底,门诊总收入完成5277.2元。

二、加强护理队伍思想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护理队伍年轻人较多的特点,科室将抓护理人员思想工作放在首位。经常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及日常生活状况,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做到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必要时施以援手给与帮助,不断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愉快工作,进一步稳固了护理队伍,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主力军。

三、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通过业务学习,让每位护士知道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

2、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一年来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

3、对危险、违禁物品严格管理。对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瓶实行了专人负责管理,定点放置,安全用氧。对毒、麻药品,如:注射液,每班清点,交接班护士双人核对并签字。为防止突发火灾的发生,治疗室放置了灭火器,随时准备应急。

4、加强了医疗垃圾的管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全年未发生院内感染事故。

四、优质护理开展情况。

在去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成效。到20__年全面推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17间病房进行了粉刷,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

2、在护理队伍中积极发展党员,其中有两名护士成为了预备党员,使她们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护理质量,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由护士长牵头,成立了质检小组,完善了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了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让患者得到实惠。

五、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注重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对符合条件的病人为其开设家庭病床服务。为这类人群提供长期上门服务、康复指导、临终关怀等,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获得荣誉。

20__年度共收到表扬信15份,锦旗3面;5.12护士节,我科护士王桂芝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获得优秀奖,另外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全市护理技术比武中,王桂芝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赵静、罗丽媛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技术比武大赛中分别取得第1名和第2名的好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讨了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的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于学习和智力发展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

目前,各个小学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3%,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8%,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与自我否定等。为此,在小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练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并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促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产生默契。在学生休息或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中外体育故事和有趣的典故,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领悟一些道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背越式跳高课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60米往返接力赛中,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先前成功的经历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体育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从圆心向圆周由低向高拉4条不同高度的.橡皮筋,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练习高度,跳过某高度后可继续跳另一高度。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体验,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三、结语。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对于促进小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体育教学的隐性功能显性化,也是当前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学校应当正视当前小学生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这一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3).

[2]叶一舵.学生心理健康机理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5)。

[3]叶诚,樊天虎.论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少年体育训练,2004,(3).

[4]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

[5]刘杰.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6]杨小红.如何把健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j].第24卷.山东体育科技,.6,(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护士心理健康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随着护理队伍建立和学科的开展需求,护士提升制度渐渐健全。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端提升制度,从护士一护师一主管护师一副主任护师一主任护师。一个护士要获得这样的职称不只要在临床工作近20~25年,有丰厚的工作经历,要经过专业理论、计算机和英语等考试,在省级以上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专利、科研等。

2.高级护士工作现状。

经过调查,高级护士的去向是医院病案室、b超或放射科注销室、体检中心或行政部门。而这些岗位与高级护理无太多关联。她们的肉体状态不悲观,固然工作压力小,但没有工作激情,失去高级护士的价值。黄冈市10所二甲或三甲医院副高护士调查状况见表1。

3.讨论。

3.1高级护士存在的意义。

从表上不难看出有的医院不注重护士职称的提升,副高职称的护士屈指可数,少的只占1.1%;有的医院方式上让护士职称提升了,但提升后高级护士分开临床百分比达50%-80%。而医生提升高级职称均是专家,呈现了临床只需高级职称的医生而不用高级职称的护士。

从表中我们得知大部份医院护士缺乏,医院床位和护士之比在1.5:1~2:1之间,均匀每个当班护士要护理4~6个病人,远高于兴旺国度;护士和医生的比在1.3:1~1.01:1之间,远小于兴旺国度,除辅助科室的`医生外,很多临床科室简直是医护人数各一半。而医院范围越大,护士越缺乏,一三甲医院病床相对多,720张,护士相对少360人。医院越大,病人越多,护士越忙。劳动强渡过大,年青护士会想到改行,据文献报道,第一届本科护士毕业后流失率高达90%,由于这些本科毕业生有时机在大医院上班。年青的护士缺乏,而有才能有经历的高级护士调离了临床,削弱了临床护理质量,这也是医疗纠葛缘由之一。

3.3高级护士退出临床及缘由。

高级护士原本就少,而提升后50%~80%的流失临床,仅2家医院高级护士流失率为15%~20%。他们也感到困惑。一是这些岗位是其它护士想而到不了的。二是她们无法回绝指导的布置。三是以为她们老了,不顺应临床忙碌的工作。自护理阵线顶梁柱岗位退下来缘由众多,如由于传统观念等诸要素的影响,人们对护士的认识不够全面,护士职业一直得不到社会的了解与注重。护士的社会位置得不到认可,护士获得副高后,虽然他们是护理专家,是护理行业的主干,但理想生活请求护士要膂力好,她们被视为膂力劳动者,护士老了就不中用的说法普遍盛行。医生获得副高职称后,坐专家门诊,科室学科带头人,越来越多的病人找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医生越老越吃香,由于医生是学问分子,护士是跑腿的。一青年时报报道,83%的护士以为工作压力过大。副高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形成心力和膂力透支,她们承受退下二线。再如不少医院出于构建高素质的年轻化护士管理队伍的思索,不再选拔或任用45岁的护士长。这些护士长离职后的岗位布置没有得到注重。其实她们是护理队伍的财富,合理应用护理人力资源是进步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3.4发挥高级护士作用的讨论。

笔者调查很多副高护士,她们也不愿分开以前的岗位。女性在40~50岁时,固然膂力降落了,但他们家庭稳定,小孩大了,没有过多家庭担负,能把更多的精神放在工作中去。她们大多当护士长多年,合理布置好离职后的护士长,使之在护理专业系统内发挥持长。标准护理职能,减少非专业性工作,强化护理质量,提升专业护理的价值和内涵,激起她们在护理工作中的热情,到达稳定护理队伍,从而理论高级护士本身价值。她们能够做些带教工作、病人安康教育、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参与护文科研等。

4.小结。

经过对9所县级和1所地市级医院的在职副高护士调查,从床位护士比和医生护士比,深感护士资源的缺乏。而高级护士是护理阵线精英,她们流失于临床,也是护理资源流失的一种。为了进步护理质量,留住护理精英,发挥她们的作用,否则提升副高护士就没有什么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评估。

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中体育课的重要性论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另外一方面能够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更加深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需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构建稳定的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对生态文明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生态文明理论教学资源,基于公共基础课程强制作用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方式,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开发。

(2)推动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

父母为子女生态文明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得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通过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为子女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带来子女经常参与保护生态的公益活动,与大自然接近,实现了子女真正与大自然的融合,使得子女的生态环境责任感得到培养;父母以身作则,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女树立保护生态的榜样。父母通过各种方式对子女进行引导,使得子女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

(3)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的丰富深刻。社会舆论导向机制要充分发挥,从而为社会生态氛围的构建创造条件。通过传统媒体,在公益广告、电视节目等加入生态文明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政府对生态文明给予足够重视,使得政府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价值感与情感体验进行引导。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给予丰富与深入,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进行激发。同时,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体验给予重视,使得大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1]孙正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研究,(1).

[2]张博强.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6).

[3]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年龄趋于低龄化,其实这主要是儿童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你们知道哪些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呢?儿童心理辅导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家长们平时要注意给儿童做好教育!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1、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4、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恐惧症。

5、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

6、厌恶疗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

7、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4、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5、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6、攻击: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7、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8、恶劣的人际关系: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结语: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龄不是过于成熟的孩子来说,大家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儿童心理健康常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